⑴ 在二戰初期,德國為何放著世仇法國不打而是先跑去進攻波蘭
因為波蘭的地理位置,波蘭和德國相鄰,而當時的德國還處在一戰的戰敗中經濟還未緩過來,所以先進攻小國波蘭,同時這樣也是為了試探其他大國的態度。當時的德國因為戰敗,從而遭受到法國的報復,致使德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而希特勒則是在當時利用了這個特點,於是便宣揚戰爭可以恢復經濟,在面對生活的艱難,以及每天都要死人的狀態下,德國便再次發動了二戰。
將自己身後的隱患解除,隨後再對英法兩國進行報復,這也是德國的目的。而蘇聯在飽受戰爭困擾的時候,歐洲的其他國家一直都是保持觀望的態度,並未伸出援手,而戰爭期間的德國因為佔領了大量的蘇聯地區,所以德國在戰時的經濟發展很快,同時德國在二戰前期的戰爭貯備很足。
⑵ 波蘭也曾是歐洲四強國之一,為何英法任其由德國吞並
首先,英法任波蘭由德國吞並,有一部分原因是波蘭造成的。波蘭平時到處惹是生非,歷史上有“歐洲的裹腳布”之稱。不管是德國、俄國、奧地利還是瑞典,周邊國家出門的時候都會踩他一腳,修理他一頓。
波蘭一直做著大國夢,誰都想侵略,只要有機會就惹事,歷史上連德國和俄國都被他欺負過,只要有機會俄德就會對波蘭下狠手。
一戰後,波蘭恢復了獨立,成為了歐洲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國家。
德國侵入波蘭後,向東而不是向西,讓英法產生了幻想,波蘭與蘇聯接壤,如果當時德國吞並波蘭准備向東行進,那麼英法兩國也樂意見得,只要德國往東,他們依舊是受益的一方。
⑶ 波蘭慘遭瓜分,為何歐盟無一國出手相助,卻說盡風涼話
首先要知道國與國之間是沒有什麼真正的盟友可言的,特別是在二戰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強國最喜歡乾的一件事情就是坐山觀虎鬥,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唇亡齒寒,即使德國單方面撕毀協議,用迅雷不及掩耳小叮當之勢的閃電戰拿下了波蘭,其他的歐盟國家也不覺得這件事情跟自己有什麼關系,抱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甚至有的還拍手稱快。
此外這些國家想要把禍水往東引,因為德國拿下波蘭後,下一個目標有可能就是蘇聯,這樣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就可以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位置上,只是最後算盤打空了,希特勒拿下波蘭以後,立馬掉過頭來,攻打歐洲的其他國家。
⑷ 波蘭在二戰時為什麼會被四大強國拋棄
戰略誤判和對局勢估計的錯誤,是導致波蘭在二戰時被四大強國拋棄的主要原因。
一、由於波蘭當時的策略是寸土不讓;又因為對德蘇的仇恨、對局勢的誤判、對自己和盟國的力量過分高估,導致了被四大國瓜分的下場。
波蘭和德國、蘇聯都有歷史仇恨,都有領土糾紛,都有不信任。當然因為都是很早發生的,這里無法展開。
波蘭對自己的實力和英法的實力過高估計,認為僅憑自身力量就能拖住德國,然後由法國在另一方向擊潰德國。事實上,波蘭擋不住德國的一擊,而法國也並沒有為波蘭出兵。
二、不過波蘭其實還是有機會的。一直到1939年上半年,局勢似乎是英法蘇和波蘭為一端,德國為另一端。和只能提供32個師的英法不同,和不足100個師的德國侵略軍不同,單單蘇聯就可以提供120個師。但是波蘭因為仇恨蘇聯,極力反對這個聯盟。例如他們拒絕在德國入侵的時候允許蘇軍入境。因此他們事實上造成了反德聯盟的破裂。英法要求蘇聯保證保護英法,但是拒絕保證保護蘇聯,也是一個原因。
三、 英法和波蘭都誤判了局勢。雖然他們正確認識到德蘇互相厭惡和蘇聯害怕戰爭,但是他們有兩個關鍵的誤判。
1.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政治家,厭惡這種感情是可以克服的。
2. 蘇聯害怕的是自己捲入戰爭,不是害怕英法和德國發生戰爭。因此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德國和蘇聯可能的合作。
因此,波蘭依靠靠不住的波軍和英法軍隊,仇視真正強大的德軍和蘇軍,頑固堅持保護不了的利益,最後落得國破家亡。
⑸ 同樣是戰敗亡國,二戰中的波蘭為何沒像法國一樣宣布投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戰爭的原因導致了許多的災難,有的國家在實力不如的情況下就選擇了投降。其中法國一共堅持了四十多天宣布向法西斯投降,丹麥這個國家僅僅在幾個小時後就宣布了投降,但是對於波蘭這個國家卻一直都沒有宣布投降,而是一直堅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德國選擇進攻波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標志,也是第一個被法西斯佔領的國家。但是因為這個國家的政府一直都相信正義會戰勝邪惡,所以最後就算是逃亡也沒有投降。
在東歐發生巨變時,波蘭原本的逃亡政府慢慢的被波蘭人所接受,到了1990年波蘭逃亡政府的最後一位總統返回波蘭,將象徵總統的物品交給了新政府。
⑹ 二戰中,德國入侵波蘭,為什麼說法國不可能幫忙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如果說英國出兵還有隔著海峽,“鞭長莫及”的理由,那麼與德國毗鄰的法國也一動不動,實在是沒有可推卸的理由,讓所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奇怪的戰爭,又稱作“靜坐戰”。難道法國人傻嗎?不,他們有自己的打算。
首先,沒有主導歐洲的能力。自“魯爾危機”過後,法國認清了自己在一戰後,有英國在中間“攪和”,不可能成為歐洲大陸的“老大”,反而會處處受到節制。於是在外交上緊跟英國的腳步,甚至淪為“跟班”也在所不惜。
不管怎麼說,馬奇諾防線讓法國上下產生了一種虛幻的安全感,想當然地認為萬事無憂。正是過於信賴這條防線,讓其放棄了任何進攻,將戰役的主動權交給了德國。在他們看來,進攻就是找死。說到底,有該防線在,法軍不可能進攻德國。
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⑺ 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里英國和法國要保護波蘭
因為一戰的延續,英國要保持歐洲大陸均勢,要平衡,不允許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就像過去和法國打仗一樣,這個是英國的傳統,法國和德國也打了好多年,德國是一個新統一沒多久的國家,要發展空間,必然威脅到法國的利益。不僅僅是英國和法國遏制德國,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英國和法國都在互相遏制對手過於強大,就像拿破崙時期一樣,一個強大的歐洲國家的興起,必然損害到其他國家的利益。
波蘭和俄國接臨,當時俄國也在入侵波蘭,整個列強都在瓜分波蘭,英法兩國只是表面上履行一戰後簽訂的軍事同盟協議,實際上他們坐視波蘭被德國和俄國瓜分而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估計他們當時考慮的就是犧牲波蘭來滿足德國的利益,並且讓俄國來遏制德國,當時戰爭才剛剛開始,人們不知道戰爭的規模會擴展到什麼程度,所以針對軍事行動都比較的謹慎,綏靖政策。
建議看看一戰前後的歷史,歐洲的歷史,只是簡單的分析下局勢,很多原因的。。。
⑻ 在二戰中英國法國高調當波蘭靠山,為何德國寧可腹背受敵也要打擊波蘭
主要是因為波蘭的存在嚴重威脅和損害了德國的利益,所以德國寧可面臨腹背受敵的風險也要打擊波蘭。畢竟德國是打定了主意要對外擴張的,那肯定要撿一個相對軟一點點的柿子來檢測一下自己軍隊的實力和周邊其他國家的態度,這樣才能更好的制定接下來的戰略。
而德國敢打擊波蘭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戰略目的,那就是把強大的蘇聯拉下水。由於一些歷史上的恩恩怨怨,蘇聯雖然強大但一直不被歐洲國家認可和接受,所以蘇聯肯定也想在歐洲范圍內找回點場子。德國拉攏蘇聯一起進攻並且瓜分波蘭的策略對蘇聯來說絕對是好事一樁,不僅能得到一些歐洲的領土,而且還能對歐洲國家形成一定的震懾,提高自己的威信力,當然也就欣然同意了。所以,德國這是做了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⑼ 二戰期間,蘇聯和德國一起瓜分波蘭,英法為什麼不向蘇聯宣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波蘭。九月十七日,蘇聯派出百萬大軍瓜分波蘭。在雙方夾擊下,波蘭在短短一個多月內被摧毀。但令人費解的是,英法兩國為何只對德國宣戰,卻對蘇聯置之不理?
01、以蘇聯瓜分波蘭的名義
由於德國的閃電戰,波蘭政府在一周後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匆忙逃往羅馬尼亞。九月十六日,蘇聯借口波蘭政府不復存在,立即派兵佔領邊境地區的大片領土。蘇聯對外解釋說,這些是解放區,不是佔領區。
(三)英法戰爭准備不足,
事實上,英法對德宣戰後,數百萬軍隊按兵不動,波蘭被允許瓜分。兩國都沒想到戰爭會這么快。他們沒有進入准備狀態。如果他們與兩國超級大國宣戰,結果只能是英法兩國的吞並。畢竟,兩國都是工業強國。一旦他們結成同盟,二戰的形勢就會發生變化。只有不向蘇聯宣戰,才能禍水東至,兩國交戰。
⑽ 德國進攻波蘭時,英法為何宣而不戰背後有什麼考慮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作為波蘭的盟國,英國和法國紛紛向德國發出警告,要德國撤出波蘭,否則會對德國宣戰。不過德國兵沒有理睬英法兩國的警告,繼續深入。之後英法兩國對德宣戰。不過這兩個國家只宣戰,卻沒有作出任何實質行動。沒有出兵援助波蘭,眼睜睜看著波蘭亡國。很多人都好奇這兩個國家為何不對德國開戰,看著自己的盟國被滅。我們看一下具體的原因,看完就能發現不是不想開戰,而是不能開戰。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慕尼黑會議結束的時候,英法兩國人民是慶祝,而不是難過。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不打仗,犧牲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隨意波蘭的犧牲,對於他們來說也無關緊要。
最後就是禍水東引
希特勒剛上台的時候,就一直對外擴張了。到二戰之前,希特勒已經吞並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一系列的動作表明,希特勒是明顯向東擴張的。尤其是當希特勒和蘇聯瓜分波蘭之後,兩國更是直接接壤。可以說他們之間爆發戰爭是遲早的事情。而德國肯定不會走兩線作戰的老路,在解決蘇聯之前,一定不會對英法開戰。
英法兩國也就是堅信這一點,才任由德國在歐洲進行擴張。而且德國也仇視蘇聯,而且是極度仇視。他們之間爆發戰爭是所有人都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