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醬炒法國蝸牛
黃豆醬炒法國蝸牛。
把蝸牛洗凈撈出,鍋中倒油蔥姜爆鍋黃豆醬2勺,放入鍋中炒香把蝸牛放入翻炒,添上少許水,水凈即可。
法國蝸牛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法式焗蝸牛,也有烤蝸牛,這些都是法餐的頭盤菜,十分經典,當然價格也是比較貴的。食用法國蝸牛,搭配香檳金是最好不過的了,美酒配美食,這在全世界否是共通的。
主要介紹
法國蝸牛是指一種可食用的蝸牛,經常作為法國菜的頭盤菜,被譽為法國的「國菜」。早在幾百年前,法國人就開始食用蝸牛了,不過最早的時候,它只是農民餐桌上的家常菜,後來隨著人們對蝸牛需求的增大,以及蝸牛越來越稀少,法國蝸牛才真正成為一道土豪菜餚。
是有錢人餐桌上才會出現的名菜,十分珍貴。蝸牛與魚翅、干貝、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上等食品。和西餐普遍使用刀叉不同,吃法國蝸牛還有它特別的工具呢,吃蝸牛需要配備鉗子和雙齒叉,就餐的時候,用右手拿鉗子夾住蝸牛殼。
左手用叉子將蝸牛肉挑出食用,是不是很講究呢!事先知道這些,下次去吃法國大餐就不會出醜了。但是並不是每一種蝸牛都能食用哦,法國蝸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勃艮第蝸牛,經常被用來製作大餐,還有一種叫做小灰的蝸牛,就適合燉著吃了,和胡蘿卜一起燉也是一道美味。
② 千杯不醉里的12道法國菜,都是哪些
我重新找了一下電影,在優酷里找千杯不醉,大約在35分鍾左右,是做法國菜那一段:
我大概寫了一下,如果你感覺有不對的地方,可以親自再去核實一下。
法式麵包醬,波爾多的藍芝士,巴黎的發酵黃豆,里昂的鵝肝醬,諾曼底的生魚籽,黑松露,墨魚餛飩,法式榴槤飯,血鴨。
電影中只介紹了這么多,因為那個九哥還沒吃完就被榴槤的味道熏跑了,只能幫你這么多。
因為我對法國菜沒有研究,所以也不知道寫的對不對,至於詳細做法實在是沒法幫忙找,辛苦你自己差一下吧!
o(∩_∩)o...
③ 【食尚圈】世界各國的國菜是什麼(一)
法國:鵝肝醬說到法國美食,就不能不提到鵝肝醬。這種公元前2500年就被古埃及人發明的食物,在法國人的餐桌上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盡管它一直是動物保護人士的最痛,盡管營養學家認為鵝肝醬並不符合現代健康飲食,但這一美食依然風靡法國直至全球。
④ 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1、法國的飲食往往與藝術相關:法國人通常將美食和藝術結合起來,飲食和藝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國主廚一般都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不僅具備一般廚師的技術,也具有藝術家的天賦。例如在顏色上追求美感,要求百汁百色,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滿足人們味覺的同時,也給人心靈的觸動,使客人流連忘返。
2、法國的飲食追求浪漫情調:法國人天性具有浪漫的情懷。法國人特別講求用餐時的環境,比如幽幽的燭光、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環境等等。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低檔的餐廳,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大都能滿足用餐者的心理需求。餐廳本身也講究空間的效果,服務非常到位。
3、飲食的烹調方式:法國有其獨特的烹調方法,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義大利對法國烹飪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替代的,義大利元素對法國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4、法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每一道菜和飲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晚餐前的開胃酒是不可缺少的。在吃飯時候,酒的類型,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時候用紅酒。吃魚和海鮮喝白葡萄酒,飯後喝一點白蘭地酒。不同的酒用的酒杯也是不同的。
5、講究調料:法國菜十分講究調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葉)、歐芹、龍蒿、肉豆蔻、藏紅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種。法國菜中胡椒最為常見,幾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極少用芫荽。
調味汁多達百種以上,既講究味道的細微差別,還考慮色澤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無窮,並給人以美的享受。法國菜具有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盤美觀、品種繁多的特點。菜餚一般較生,還有吃生菜的習慣。
法國料理,即法國菜,是西餐中最知名的菜系,講究憑借其對材料的認知及靈活運用,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餚美食,這就是法國菜引以自豪的地方。
法國菜精益求精,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新菜烹調法,並相互借鑒運用,調制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
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當法國師傅在做料理時,他所加進的任何調味料、配菜,甚至於搭配的酒,都只有一個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給襯托出來。
法國是世界上盛產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國家之一,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應飲用較淡的開胃酒。
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葡萄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在飯後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等。據說法國人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歐洲國家中最低,就歸功於葡萄酒。
法國菜源自於義大利菜,而義大利文化傳承於古羅馬帝國,因此義大利人對於食的文化與烹調技藝,是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才居於主流的地位,而文藝復興時期,烹調技藝更達到了尖峰期。
而法國的烹調技術會如此的精進,甚至取代義大利菜的主流地位,那是因為法國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張好吃的嘴、一個挑剔的胃、一雙精巧的手、一個聰明的頭腦,才能從義大利菜的精隨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享譽國際。
⑤ 世界頂級美食:法國有鵝肝,日本有和牛,中國有什麼呢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的地球被劃分成了七大洲四大洋,除了南極洲和北極洲兩個極寒之地以外,其餘的五個洲都分布著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地球村”。地理之間的差異導致了物種之間的差距,歐洲人、亞洲人和非洲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外貌差異,除了身體差異之外,各洲甚至是各國之間的飲食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食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類對於口腹之慾的追求也達到了極點,那麼世界各國的美食代表都有哪些呢?
那麼中國的美食代表是什麼呢?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共同構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要說美食代表,能夠羅列的實在太多,比如北京烤鴨、驢肉火燒、鍋包肉、紅燒獅子頭等等,雖然一個省份的代表菜拎出去都是中華美食的代表之一。中國的美食豐富多種,中國餐廳遍布全球,受到了各國的喜愛。你覺得最能代表中國美食的是什麼呢?
⑥ 法國餐上菜的順序和吃法及一些相關的tips有哪些
你好!!
法餐被列為「西餐之首」不是沒有理由的。
法餐第一寶:蝸牛
法國人食用蝸牛的歷史
法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知道了蝸牛的美味,他們從那時起開始食用蝸牛,並以蝸牛為原料製作各種菜餚。由於原先生活在勃艮第地區的野生蝸牛非常多,所以當時蝸牛隻是法國農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而已。但是,隨著人們食量的增大,以及殺蟲劑在農業中的廣泛使用,幾乎所有的野生蝸牛都被殺死了,蝸牛越來越稀少,價格自然也就隨著行情水漲船高了。現在,法國人開始人工飼養蝸牛,但蝸牛仍是供不應求,如今就只能從匈牙利進口蝸牛來滿足法國人的口舌之欲。
正是因為歷史悠久和原料稀少,蝸牛在法國就變得愈發名貴,最終成為有錢人在隆重場合才能享用的佳餚,並升級成為法國的「國菜」。
食用蝸牛的工具和禮儀
食用蝸牛需要配備鉗子和雙齒叉。就餐時,用右手拿鉗子夾住蝸牛殼,左手用叉子將蝸牛肉挑出食用。吃蝸牛沒有特別的禮儀講究,但是蝸牛最好趁熱吃,這樣蝸牛肉才會比較容易從殼內取出,否則可能就要費些力氣了。當然,只要熟練使用鉗子和叉子,即使是蝸牛這樣的帶殼動物,吃起來也同樣可以姿態優雅,像朱麗婭 羅伯茨在電影《漂亮女人》中表演的那種蝸牛飛出的誇張場面,在法餐廳中幾乎從未出現過。
選擇適當的酒配餐蝸牛
食用蝸牛,最好搭配蝸牛產地出產的美酒,勃艮第蝸牛就要配勃艮第酒,或是配波爾多酒、香檳酒。關鍵要選擇口感很輕很溫和、適合女性飲用的酒,絕不能選白葡萄酒,那會破壞蝸牛原有的鮮味。
蝸牛的選擇和營養價值
法國出產兩種蝸牛,一種大個的、經常用於製作大餐的「勃艮第蝸牛」,還有一種個小的叫「小灰」,「小灰」適合燉著吃,通常要和胡蘿卜一起燉很長時間。
選擇入菜的蝸牛,只有一件事情要注意,就是要選擇殼的邊緣比較硬的蝸牛。蝸牛養殖的最後6個月到1年,就不能讓它吃蔬菜,也不能喝水,光讓它吃麵粉,法國人稱之為「蝸牛的齋月」。如果蝸牛殼的邊緣還是很容易碎的話,說明「齋月」的過程做得不好。不吃麵粉的蝸牛,肉的味道會發苦,相反,吃過麵粉的蝸牛,肉就變得非常可口了。蝸牛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它的肉質肥厚柔軟,含有豐富的營養。法國蝸牛的純天然養殖,使得它更易於被消化、吸收,幫助人體增加活力。
法餐第二寶:鵝肝
法國人食用鵝肝的歷史
鵝肝在法國美食學上有著不少的記載,可以說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佳餚。鵝肝,很能代表法國西南部的口味。從古至今,大多是家中的奶奶,或是奶奶的奶奶燒制鵝肝給全家人吃。她們通常會燒很長時間,把鵝肝燒到很熟很硬,確保完全殺菌,然後放進罐頭里儲存,留給家人一起分享。如今,人們品嘗鵝肝的口味已經變了,食客們更喜歡吃半熟的鵝肝,感覺肥美潤口。有人認為,現在鵝肝就好像蘋果派,到處都能吃到。但是,即使超市裡出售的、製作工藝稍差的鵝肝,價格依舊不菲,比蘋果派自然是貴多了。
食用鵝肝的工具和禮儀
食用鵝肝只需刀叉即可,禮儀上也無特殊要求。但是,食用鵝肝最好是抹在麵包上,就著麵包一起入口。空口吃鵝肝不是不可以,但絕不是正統法餐的就餐方式。因為鵝肝是比較高貴、比較正式的法式菜餚,所以最好配全麥黑麵包吃,麵包里還要嵌有核桃仁。食用鵝肝前,先翻烤麵包,趁熱在麵包上抹上一小塊鵝肝,連同麵包和鵝肝一起放入口中……就可以品嘗到極致的美味!
選擇適當的酒配餐鵝肝:吃鵝肝,要配甜甜的白葡萄酒,微甜的味道,有一點像甜露酒,絕對不能選擇紅葡萄酒,也不能用帶著微酸味道的干白,因為這兩種酒的味道與鵝肝不配。
鵝肝的選擇和營養價值
選擇鵝肝,也要遵循一個道理---要健康、自然的鵝肝。有些鵝肝的經脈太粗太多,所以一定要剔出去,如果沒有剔干凈菜餚的味道就不好。造成經脈太多的原因,是飼養者給鵝吃了玉米粉,而不是玉米粒。傳統做法是讓鵝吃玉米粒,但是玉米粒價格較貴,所以有些不負責任的飼養者就給鵝喂玉米粉。吃玉米粉後,鵝肝的經脈會變粗。鵝肝吃多了,對人的健康非常不好。建議同時喝一些清雞湯,可以清洗腸胃。鵝肝很油,適量少吃。也有人認為,半熟的鵝肝比全熟的鵝肝更油膩,其實不然,兩者是完全一樣的。
法餐第三寶:龍蝦
法國人食用龍蝦的歷史
龍蝦登上法國人的餐桌也有些年頭了。但是龍蝦在法餐中扮演的角色比較特殊,它是吉祥喜慶的象徵,因此,只有在特別隆重的慶祝場合,法國人才會大啖龍蝦。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所以,如果在法國人的餐桌上看見龍蝦,不用多說,那一定意味著當天是個好日子,或是主人有好消息要向賓客們宣布了。作為「法餐三寶」,其中一寶一定是指海鮮。法國是個海濱國度,所以豐富的海貨常年供應不斷。法國盛產牡蠣,但牡蠣比較適合男性食用,而法國的另一特產龍蝦,似乎更受女性的歡迎,同時,龍蝦也比較符合大眾口味。
食用龍蝦的工具和禮儀
食用龍蝦時,使用海鮮刀叉即可。同時配備一把鉗子,在必要時可用來夾碎龍蝦的鉗子和硬殼,挑出裡面的龍蝦肉吃。選擇適當的酒配餐龍蝦:龍蝦的配酒,最好選擇盧瓦爾地區出品的干白,以及一些波爾多地區生產的干白。吃龍蝦,不遵循「海鮮配白酒」的傳統搭配法,因為龍蝦是貴族人士在重要場合吃的食品,所以只要搭配同樣隆重的酒即可。而其他海鮮,只要簡單地搭配白酒就可以了。
龍蝦的選擇和營養價值
選擇龍蝦,強調挑選法國的野生龍蝦,這種龍蝦也是法國布列坦尼地區的一大特色。它的殼是藍色的,生活在10米深的海底,漁民們用筐把龍蝦釣起後,趁著鮮活很快就送到各大餐廳。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國很多餐廳的菜單上,都專門註明了哪些海鮮是野生的,哪些海鮮是人工飼養的。龍蝦的營養價值不言而喻,而來自法國的野生龍蝦又更為天然,所以價格也就非常昂貴了。
謝謝!!
⑦ 世界各國的國菜有哪些 你們知道嗎
國菜是具有本國特色的,每個國家獨有特有的,歷史悠久的,經過大家精心研製後能得到消費人員認可的菜式。簡言之,意思也就是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菜。
韓國:泡菜
中國的國菜呢?這個好像很難選啊!你認為中國國菜到底是什麼?你心中的中國國菜是哪道?答出菜名大家來投個票~選出我們中國的國菜!感謝大家的支持!
⑧ 請問,各國的國菜是什麼呀 謝謝,
1、墨西哥國菜:玉米宴墨西哥人以玉米為主食,國宴也是一盤盤玉米美食。 「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面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制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以蝗蟲做餡。「達瑪雷斯」是玉米葉包裹的玉米粽子,裡面有餡拌雞、豬肉和乾果、青菜,肉香伴香嫩葉芬芳,吃後齒頰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魚、肉熬成的鮮湯。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干、冰淇凌、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開眼界。
2、德國國菜:香腸、火腿 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豬肉喝啤酒。據世界奢侈報道消息,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紅腸、香腸及火腿。他們製造的香腸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銷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3、烏干達國菜:蕉飯 非洲的烏干達,招待客人自始至終不離香蕉。客人入屋,先敬上一杯鮮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後端上烤得焦黃的香蕉點心。正餐吃一種叫做「馬托基」的香蕉飯。「馬托基」是以一種不甜的香蕉品種為原料,剝皮搗成泥狀,蒸熟後拌上紅豆汁、花生醬、紅燒雞塊、咖喱牛肉。吃過「馬托基」的人,普遍稱贊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因而它成了烏干達國宴的主菜。烏干達的「國飲」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發酵釀成,香甜醇厚。開宴時,將酒壇擺在桌上,壇頂插著1米長的草管,賓主吮管對吸。
4、日本國菜:生魚片 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 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製,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撈現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魚的外國人,嘗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5、巴西國菜:烤牛肉 烤牛肉是巴西上層宴客的一道國菜,也是民間最受歡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調料,只在牛肉表面撒點食鹽,表層油脂滲出,外面焦黃,裡面鮮嫩,有一種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後臀尖、牛峰、牛排、裡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澤不同,風格各異。你要吃什麼,服務員便削什麼到你盤中。 上國菜之前,先上若幹道烤「小菜」:烤香腸、烤雞心、烤雞腿、烤豬脊、烤豬排……客人對這些菜最好淺嘗輒止,不要填滿了肚子,因為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所以有經驗的食客要等到香噴噴的烤牛肉出台時才大開吃戒。
6、丹麥國菜:魔鬼太陽 丹麥人愛吃雞蛋糕與甜點,做出了風靡世界的丹麥奶酥。丹麥氣候寒冷,大地是個天然的冷凍箱,肉類無腐敗之虞,可以拿來生吃。丹麥最有名的國菜就是用生牛肉剁成泥狀,上面放一個生蛋黃,與肉攪勻了用湯匙挖下來一口一口吃掉,這道菜叫「魔鬼太陽」身價不菲,脾胃虛弱的人看到這道可能作三日嘔,但是丹麥人吃起這道大餐卻是食之如甘飴。
⑨ 一般來說,法國人喜歡吃什麼口味的中國菜
喜歡糖炒栗子喝生水 法國人飲食特點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捨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餚。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餚。法國人一般都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餚的鮮嫩,強調菜餚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鹹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麵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願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製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餚。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乾果喜歡葡萄乾、糖炒栗子等。
⑩ 法國什麼菜系最出名
人問西餐之母是哪國菜?我想大部分人會說是法國菜吧,現在我鄭重地告訴大家,西餐之母是義大利菜!義大利民族是一個美食家的民族,他們在飲食方面有著悠久歷史,如同他們的藝術、時裝和汽車,總是喜歡精心製作。義大利美食典雅高貴,且濃重朴實,講究原汁原味。義大利菜系非常豐富,菜品成千上萬,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比薩餅和義大利粉,它的海鮮和甜品都聞名遐邇。源遠流長的義大利餐,對歐美國家的餐飲產生了深厚影響,並發展出包括法餐、美國餐在內的多種派系,故有「西餐之母」之美稱。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約有人口7600多萬,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自公元前753年羅馬城興建以來,羅馬帝國在吸取了古希臘文明精華的基礎上,發展出先進的古羅馬文明,從而成為當時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佛羅倫薩城為首的王公貴族們,紛紛以研究開發烹調技藝及擁有廚藝精湛的廚師來展現自己的實力與權力,並以此為尊貴和榮耀。因此,當時一般的平民百姓認為只要能成為烹調料理的高手,就有置身貴族圈的機會,以至全國上下彌漫在烹調技藝的研發樂趣之中,順勢將餐飲業發展推向鼎盛時期,進而奠定出「西餐之母」的神聖地位,並影響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被譽為「歐洲大陸烹飪之始祖」。
義大利人對西餐文化貢獻頗多。公元1533年,義大利公主凱瑟琳·狄·麥迪奇下嫁法國王儲亨利二世時,帶了30位廚師前往,將新的食物與烹飪方法引介至法國。法國人則將兩國烹飪上的優點加以融合,並逐步將其發揚光大,創造出當今最負盛名的西餐代表——「法國菜」。其次,義大利人發明餐用叉子,為餐桌上的文化立下新的批註。
義大利烹飪以世界精美菜餚著稱,它與法國烹飪不同,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
菜餚注重原汁原味,講究火候的運用。
義大利菜餚最為注重原料的本質、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過程中非常喜歡用蒜、蔥、西紅柿醬、乾酪,講究製作沙司。烹調方法以炒、煎、烤、紅燴、紅燜等居多。通常將主要材料或裹或腌,或煎或烤,再與配料一起烹煮,從而使菜餚的口味異常出色,締造出層次分明的多重口感。義大利菜餚對火候極為講究,很多菜餚要求烹製成六、七成熟,而有的則要求鮮嫩帶血,例如:羅馬式炸雞、安格斯嫩牛扒。米飯、面條和通心粉則要求有一定硬度。
巧妙利用食材的自然風味,烹制美饌。
烹制義大利菜,總是少不了橄欖油、黑橄欖、干白酪、香料、西紅柿與Marsala酒。這六種食材是義大利菜餚調理上的靈魂,也代表了義大利當地所盛產與充分利用的食用原料,因此義大利菜餚能無出其右地被稱為「道地與傳統」。最常用的蔬菜有西紅柿、白菜、胡蘿卜、龍須菜、萵苣、土豆等。配菜廣泛使用大米,配以肉、牡蠣、烏賊、田雞、蘑菇等。義大利人對肉類的製作及加工非常講究,如風干牛肉(Drybeef)、風干火腿(Parmaham)、義大利臘腸、波倫亞香腸、臘腿等,這些冷肉製品非常適合於開胃菜和下酒佐食,享譽全世界。
以米面做菜,花樣繁多,口味豐富。
義大利人善做面、飯類製品,幾乎每餐必做,而且品種多樣,風味各異。著名的有義大利面、匹薩餅等。具有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義大利面,斜狀的是為了讓醬汁進入面管中,而有條紋狀的粉令醬汁留在面條表層上,顏色則代表了面條加添不同的營養素。紅色面是在制面的過程中,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是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黑色面堪稱最具視覺沖擊力,用的是墨魚的墨汁,所有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面條口味則以三種基本醬汁為主導,分別是以西紅柿為底的醬汁,以鮮奶油為底的醬汁和以橄欖油為底的醬汁。這些醬汁還能搭配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變化成各種不同的口味。
區域差異,造就地方美食。
由於南北氣候風土差異,義大利菜有四大菜系。北意菜系:麵食的主要材料是麵粉和雞蛋,尤以寬面條以及千層面最著名。此外,北部盛產中長稻米,適合烹調意式多梭飯和米蘭式利梭多飯。喜歡採用牛油烹調食物。中意菜系:以多斯尼加和拉齊奧兩個地方為代表,特產多斯尼加牛肉、朝鮮薊和柏高連奴芝士。南意菜系:特產包括榛子、莫撒里拿芝士、佛手柑油和寶側尼菌。麵食主要材料是硬麥粉、鹽和水,其中包括通心粉、義大利粉和車輪粉等,更喜歡用橄欖油烹調食物,善於利用香草、香料和海鮮入菜。小島菜系:以西西里亞為代表,深受阿拉伯影響,食風有別於義大利的其他地區,仍然以海鮮、蔬菜以及各類麵食為主,特產鹽漬干魚子和血柑桔。
品味義大利餐極為講究,一般先吃頭盤,如湯或麵食、利梭多飯、玉米糕、匹薩餅。主菜包括海鮮盤和肉盤。義大利餐里,海鮮的烹調方式比肉類多樣,傳統菜單會保留配菜一欄,受歡迎的配菜有香菜炒保鮮尼菌、西紅柿芝士沙律等,而現代主菜會配以更多的蔬菜和澱粉食物來平衡營養,無需另選配菜,馳名的主菜有;釀花枝、香草生腿煎牛仔肉片和燒牛柳配蘑菇紅酒汁等。然後是色拉、甜品或乳酪,義大利的甜品是琳琅滿目的,包括糕餅、雪糕和酒香水果等,比較出名的有意式芝士餅、西西里三色雪糕、提拉米蘇等。在享用甜品之後,侍應生會推上芝士車。芝士在義大利是十分普遍的食物,種類大概有400種,可以入菜或者伴紅酒進食。常見的義大利芝士有:寶百士(BeiPaese)、芳天娜芝士(Fonfina)、布旺倫芝士(Provolone)等。用餐後,可以喝一杯濃縮咖啡(espresso)或者泡沫咖啡幫助消化,最好伴一點杏仁曲奇。義大利菜分量比較大,為了避免浪費,每道菜餚選一款即可。
義大利人的口味一般喜肥濃、愛辣、甜酸味,注重菜品的濃、香、爛,講究菜餚與酒的搭配。一般魚和白肉(仔牛、雞肉等)配白葡萄酒,肉菜配紅葡萄酒或粉紅色葡萄酒。膏狀物、菜粥等根據其調味醬來決定葡萄酒,魚貝類的調味醬配白葡萄酒,若是帶肉的就用紅葡萄酒或粉紅色葡萄酒,義大利人不喜歡吃碎肉和肥豬肉,麵包也只用白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