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洲歷史上的帝國順序是什麼
1、古羅馬
自公元前510年羅馬共和國建立伊始,到打敗迦太基,再到後來前三巨頭和後三巨頭打下環地中海的大面積領土,再到屋大維創立羅馬帝國,再到東西羅馬分裂,匈奴人入侵,再到日耳曼人掀翻了羅馬人的統治,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
古羅馬對於世界的影響甚至一直流傳至今,這個從台伯河岸七個山丘開始走出來的文明,最終成為了歐洲文明的象徵。羅馬最強盛的時期是在羅馬帝國的前期,地中海是其內海,疆域北至英格蘭中部,西至葡萄牙,南至埃及南部,東至幼發拉底河流域。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古帝國之一。
B. 各國的建國日
1、美國,1776年7月4日,在費城發布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建國的開始,之後開始了獨立戰爭。
2、俄羅斯,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不過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確切的說是蘇聯解體後開始出來的,也就是1991年12月25日開始的。
3、韓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4、印度,在1947年6月,根據英國頒布的《蒙巴頓方案》開始獨立。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如果從1950年開始算的話是建國69年,從1947年算的話是72年。
5、法國,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在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時刻,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
C.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日本、朝鮮、中國、俄羅斯各建國於哪一年
英國。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 美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 法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 德國。1948年6月,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 韓國。朝鮮。朝鮮半島南部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朝鮮半島北部於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本。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單獨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 中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中國」。 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D.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哪個封建王國
法國和德國前身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強大的部落,3世紀南遷進入高盧(今法國南部)東北,定居於萊茵河下游地區,處於原始氏族部落社會階段。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乘機擴展地盤。481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阿瓦爾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蘭克其他勢力。486年擊潰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矮子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國和法國這對鄰居很不友好,經常打仗。其實,法國和德國原來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後來分家了。那麼,德國和法國為啥分家呢?
法蘭克王國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法蘭克王國說起。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叫做日耳曼的民族。這個民族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曾經被羅馬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在日耳曼民族中有一支叫做法蘭克的部落 ,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勢力逐步擴大。 481 年,克洛維繼任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和日耳曼部落。
當時,歐洲大部分領土還屬於西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帝國統治者與法蘭克部落進行了持續的征戰。486 年,法蘭克部落擊潰了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的751年,大臣矮子丕平篡奪王位,不過繼續延續法蘭克的稱號。到公元800年, 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
查理大帝
在世界歷史上,查理大帝的名氣很大,不過這種名氣是靠打仗樹立的。根據資料記載,查理大帝在世的時候,他發動了53次戰役。東征西討,把疆域幾乎擴大了一倍,其版圖包括今法、德、荷、比、奧、義大利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因此在法蘭克的歷史上被稱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之意。
那個時候,不但德國和法國屬於一個國家,就連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義大利都屬於法蘭西帝國的領土。國土面積雖然增大了,但是也為滅亡買下了禍根,因為語言、經濟發展不同,內部矛盾和沖突非常大。
查理死後,兒子虔誠者路易繼承王位。虔誠者路易死後,三個兒子洛塔爾,路易,禿頭查理繼承國土。這一點,歐洲國家就不如中國帝王聰明,繼承皇位的只有一個人。因為三個人繼位,他們開始互相征戰,導致法蘭克帝國內亂連綿。那時的法蘭克,就像中國南北朝時的十六國和唐末五代十國一樣,征戰不斷。
日耳曼武士
哥三個以及哥三個後人,打來打去,感覺沒意思了,就坐在一起談判,重新劃定地盤。這樣,在843年簽訂了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重新統一過。
此後,法蘭克帝國分成了西、東、中三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法國,東法蘭克王國逐步演變成德國、奧地利、瑞士,而中法蘭克帝國逐步演變成了義大利。
法蘭克帝國為啥滅亡呢?主要原因有4點。1、這個帝國是靠武力來實現統一的,缺少文化傳承。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帝國皇帝加冕時,需要羅馬教皇認可。國家奉行的是宗教制度,而無論查理還是繼承者,都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指導方針。所以,在帝國繼承皇帝,缺少強大的武力支撐時,勢必遭到國內居民的反抗。2、法蘭地帝國實行分封制度,武力奪來的國土分封給部下,部下再將土地分封給部下,這種分封制度,勢必埋下割據的禍根。3、語言不通,國內居民之間交流困難。4、在繼承方式上,法蘭克帝國實行多子繼承製,這種制度勢必會造成內戰不斷。
E.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哪個封建國家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是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東法蘭克王國存在時間為843年至公元10世紀,疆域為德國中西部、奧地利、瑞士和阿爾薩斯(最後被法國吞並)。911年東法蘭克最後一個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無子而終,加洛林王朝在東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便終止了,繼承製度被廢。
(5)德國法國哪個先建國擴展閱讀:
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制度
法蘭克王國採用了封建制度,即國王將領土分封給屬下(大封建主),屬下再將領土分封給他們的屬下(小封建主)。但是領主只能直接管轄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轄附庸的附庸,即所謂「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農民則依賴著小封建主,沒有人身自由。
公元751年,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義大利文名Pipino il breve)廢墨洛溫王朝國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將拉文納至羅馬的地區獻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
771年,丕平之子查理繼承法蘭克王位。出於加強統治和進行征戰的需要,他推行軍事采邑制,這一制度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的基礎。
F. 本可吞並老冤家法國,俾斯麥卻適可而止,其中有何玄機呢
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是個先有軍隊後建國的國家。其經濟實力、軍事能力在歐洲一直十分強悍,自從1701年建國後,與周邊國家打遍了都沒有遇到敵手。
但阿爾薩斯和洛林德法兩國爭奪了70年,你來我往變來變去,但始終不變的是對法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二戰後兩地回歸法國。東德、西德合並統一時,德國放棄兩地,現在已是法國毫無爭議土地。
所以,本可吞並老冤家法國的德國卻選擇適可而止,玄機就在於俾斯麥分寸火候拿捏准確到位,既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又不至於樹敵太多,讓強鄰生出太大的戒心,甚至是出面干預。
德國1095年
考古證據表明,在現今德國國境內,約70萬年前就有人類踏足。從此推測,約50萬前開始,人類就陸續移居於此。因為缺乏文獻記載,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歷史,並不是太清楚。羅馬帝國最早開始記載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動,但這些日耳曼部落與今天的德意志民族並不相同。當時所謂的日耳曼部德國歷史
落,是對所有居住於北歐及中歐,使用印度-日耳曼語系的各個部落的統稱。現代的民族學家對這個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約可信的是歐洲較早的居民克爾特人(Kelten)先使用這個名稱來稱呼新移民。而凱撒(Julius Caesar)遠征高盧時,用「日耳曼族」這個名稱來稱呼當時居住在萊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國境內)的各個部落。其後,「日耳曼族」這個概念才逐漸介紹到羅馬人的世界裡。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包括丹麥)及其臨近地區的一些民族,他們的文化及宗教相當接近,所以成為一個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為北歐地區氣候轉壞,該地區的居民開始向南遷移。到西元前450年時,他們分布於萊茵河沿岸,南至阿爾卑斯山以北,東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維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區之內。到了西元前2世紀,這些民族又開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動,而開始與羅馬世界有較多的接觸。公元前後,在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已定居著許多日耳曼部落,這些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生沖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了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並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此後,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日耳曼部落雖是以語言、血統、生活習慣、文化及信仰為族群的指標,但因散居之故,個別差異可以相當大。所以西元4世紀起的大規模族群遷移時,並不是整個血緣民族集體行動,而是以較小的氏族組織為單位。歷史學家將這些移動的日耳曼部落約略分成西日耳曼人,東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個大類別。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紀時居住在西起萊茵河,東至衛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達北海的這些族群。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並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1.2 民族大遷徙
376~568年,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日耳曼人為主的諸「蠻族」部落大舉強行移居帝國境內,並各自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 。民族大遷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體,部落顯貴 、軍事首領及親兵渴望向外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人口自然增長對生產力形成壓力,為了發展畜牧經濟,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遷徙。羅馬奴隸制的危機和帝國的衰落,無力抵禦外族入侵,因而使「蠻族」的武裝遷徙深入帝國腹地。
1.3 法蘭克人時期
從509年開始,法蘭克人分為3個部族:薩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間,薩利安法蘭克人佔領了羅亞爾河以北高盧的大部分地區。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盧東北部。薩利安人在他們的國王克洛維(Clovis)的統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維把他的統治權擴大到其他法蘭克人身上,並征服了高盧的其他大部分地區。他的梅羅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羅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繼任者們統治法蘭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紀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時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與教宗(教皇)合作恢復了西羅馬帝國,並把天主教傳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國於9世紀中葉解體。
1.4 德意志立國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統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日耳曼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薩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法國1171年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H. 求下列國家的建國日期
日本的國慶日稱「建國紀念日」為每年的2月11日,是國定假日。據說是日本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了日本國。
韓國的國慶日是7月17日。1948年7月17日,韓國通過了《大韓民國憲法》,這一天定為國慶日。
美國是以7月4日獨立日為國慶日(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
英國的國慶是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真正的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官方生日是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個星期六。
義大利的國慶日是6月2日。1946年的這一天,義大利全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國家政體。投票結果廢除了君主制,實行共和制,從此,這一天成為國慶日。
法國——國慶日:7月14日 法國國慶日又叫「巴士底日」,以紀念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革命。但1814年封建王朝復辟時,曾宣布這一天為「國恥日」和「殺人犯的節日」。直到共和制恢復10年後的1880年6月,法國議會才正式通過法令,將7月14日定為國慶節。
阿根廷——國慶日:5月25日 181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推翻了總督並且成立第一個政府委員會。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獨立後,5月25日被規定為「1810年5月革命紀念日」,即國慶日。
德國——國慶日:10月3日 德國把10月3日稱之為「統一日」,以紀念分裂40多年的東西兩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統一,來自德國各地的民眾會聚集在德國統一象徵的勃蘭登堡門前隆重慶祝。
9.13日是巴西的國慶日
巴西全稱巴西聯邦共和國。 16世紀初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9月7日獨立,成立巴西帝國。1889年推翻帝制,成立聯邦共和國。1891年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遷往巴西利亞。1969年10月30日改名為聯邦共和國。
I.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古代都是誰先統一的,我只知道中國和日本德川家康和秦始皇
最先實現近代意義上的國家統一,應該是法國,基本奠定了現代法國的基礎。到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了封建統治的巔峰。
J. 英國 法國 德國是怎麼建立的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新貴族的成長,使他們要求政治上當權,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
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