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

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05-20 03:32:52

❶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1、起因

2、簡介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參也採用了此觀點。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❷ 法國大革命起源,經過,結果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土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1st Estate)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2nd Estate),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3rd Estate),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由於財政困難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路易十六企圖向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但第三等級紛紛要求限制王權、實行改革。6月,他們依然決定將三級會議改為國民議會。路易十六准備用武力解散議會,巴黎人民於7月14日起義,攻佔了法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法國大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簡稱《人權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Man and the Citizen),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宣布人與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斐揚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參見路易十六齣逃事件),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托克維爾總結說:「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
沖塌神聖羅馬帝國大廈的力量來自西方。1789年法國爆發了革命。在資產階級的壓力下,從中世紀早期延續至今的封建社會制度被盪滌。三權分立和人權保證了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普魯士和奧地利企圖以武力對這個鄰國的事務進行干涉,結果慘遭失敗,引起了革命軍的反攻。在繼承了法國大革命遺產的拿破崙軍隊的沖擊下,神聖羅馬帝國最終土崩瓦解。法國佔領了萊茵河左岸。為了賠償這些地區前主人的損失,進行了犧牲較小的,尤其是宗教的侯爵領地的大規模土地重劃:根據1803年的帝國代表聯席會議的決定,大約400萬臣民換了君主。中等邦國坐享其成。它們中間的大多數於1806年在法國的庇護下結成萊茵邦聯。同年,弗蘭茨二世皇帝退位,神聖羅馬帝國就此壽終正寢。
法國大革命並未蔓延至德國。雖然在過去的年月里這里一再有個別人士試圖消除貴族和市民階層之間的界線,也有重要人物將西邊的變革當作新時代的開始來歡迎,但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卻無法躍至德國,因為同中央集權的法國相反,帝國的聯邦制結構阻礙著新思想的傳播。除此之外,革命的發源地法國對德國人來說,乃是敵人和佔領國。同拿破崙的斗爭實際上變成了一場新的民族運動,最後上升為解放戰爭。社會變革的力量對德國不無影響。首先在萊茵邦聯諸國,然後是普魯士開始進行改革(同施泰因、哈登貝格、沙恩霍斯特、威廉•馮•洪堡等人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其目的是最終拆除封建障礙,建立一個自由的、擔負起責任的資產階級社會:廢除農奴制、實現營業自由、城市自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普遍服役義務。但是,許多改革方興未艾就半途而廢。公民在大多數情況下仍不得參與立法;只有幾個主要在德國南部的邦君遲疑地制定了憲法。
[編輯本段]法國大革命-起因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 - 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 天主教高級教士 封建貴族 資產階級、農民、無產者及除第一第二等級外其他階層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制憲議會。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
[編輯本段]攻佔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的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宮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監獄,釋放七名犯人,大多是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里。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當時的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後來,由於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當時一共只關押七名囚犯)。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面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葯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凡是膽敢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里。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曾經作過推倒巴士底獄的嘗試,可惜都沒有成功。然而,人們的希望沒有落空,他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僧侶和貴族。僧侶是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因為政治上沒有權力而受到欺壓。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好繼續吃喝玩樂。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開會的時機,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三個等級共同開會,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斯十六聽了這些要求,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准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手執武器的人群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裡。
「到巴士底獄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得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里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❸ 法國大革命發展歷程

在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並且有很多手工作坊。個別公司僱用了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的設備。強大的金融資本。

資產階級已經成為經濟中最富有的階層,但它在政治上仍然沒有特權。大多數農村地區保留了舊的地主土地所有權並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

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在統治法國許多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崩潰了。在此期間,法國經歷了一次史詩般的變化。

過去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政治組織和街頭抗議的人的影響,舊的民主思想被取代。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的民間革命結束了。

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了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普為首的七月王朝,法國大革命才完全結束。

(3)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得法國持續了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短短三年就土崩瓦解。而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財政危機的加劇等。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處於封建專制時期,上層社會貴族數量少,卻佔有著大部分的土地、金錢和奴隸,且不用繳稅納稅。而下層階級的人民數量多,卻只佔有法國土地的三分之一。

還要負擔沉重的稅收。所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另外,資本主義與統治階級的矛盾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

在當時,法國的資本階段已經開始迅速發展,其中紡織業和煉金等方面在整個歐洲也位居前列。然而統治階級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像是不斷提升稅收,土地所有制等。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最後一點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財政危機的不斷加劇。當時法國的封建統治階級已經腐朽了,對外戰爭不斷失敗,開始負債累累。

因而加劇剝削底層人民,導致底層人民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只能奮起反抗。總的來說,當時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等方面,都已經出現了危機。

專制統治已經成為了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也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法國大革命爆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❹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有什麼見解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最初起因,是因為法國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

至於出現財政危機的原因,說起來就比較復雜,這里只給大家說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法國因為幫助美國,所投入軍費過多。

當然,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大家印象中,美國能夠獨立,不是華盛頓等人努力么?與法國有什麼關系。但其實呢,美國可以獨立,本身就是英、法等國爭奪歐洲霸權的產物。如果沒有法國對美國的援助,就華盛頓率領的那些民兵,顯然是很難打贏英國。

對於這一點,我就不再展開說,大家只需要知道,當時法國政府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不管這財政危機是因為什麼弄出來的,它必須得解決,問題是怎麼解決呢?當時主要有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呼聲比較高,說是這財政危機,就是國王、教會和貴族們驕奢淫逸的生活給弄出來的,所以只要把國王、教會和貴族們把自己家的錢財拿出來,財政危機自然就能解決。

第二種方案,就是向廣大百姓征稅,來彌補政府的財政危機。

❺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 三個等級的矛盾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國王路易十六。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革命的爆發和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制憲議會。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7月14日群眾攻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 J. S. 巴伊當選市長,M.-J.-P.-Y.-R.de拉法耶特任國民自衛軍司令。制憲議會此時實際上成為革命領導機關和國家立法機關。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在農民起義的影響下,制憲議會於8月4~11日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10月5~6日巴黎人民進軍凡爾賽,迫使王室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7月17日他們槍殺在馬爾斯校場集會的群眾,同時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憲議會的憲法,即實行君主立憲制的1791年憲法。制憲議會於9月30日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1792年4月,法國抗擊外來武裝干涉的戰爭開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憲派的保守妥協態度愈加不得人心。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裝起義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共和國的建立和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M.F.M.I.de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 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C.F.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專政新政權面臨嚴峻局面,被推翻的吉倫特派趁機在許多地區煽起武裝叛亂。雅各賓派政權聯合廣大人民群眾,採取激烈的革命措施,6月3日~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廢除農村中的封建特權,以有利於農民的方式拍賣沒收的封建地產,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的憲法即1793年憲法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嚴禁囤積壟斷,對投機商人判處死刑;號召人民武裝起來保衛祖國。9月,國民公會把「恐怖」提上議事日程。由無套褲漢組成的革命軍下鄉征糧打擊投機商。國民公會先後頒布嫌疑犯法令和對生活必需品和工資實行限價的法令。10月底,一批吉倫特派被處決。由於實行這些措施,革命力量加強,形勢迅速好轉。1793年底~1794年初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基本平息。 隨著勝利的取得,「平民方式」的革命完成了使命。以G.-J.丹東為首的一部分雅各賓派要求停止實行恐怖。以巴黎公社副檢察長J.-R.埃貝爾為首的一派則堅持繼續加強恐怖統治,進一步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受到兩面夾攻的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執政派,於1794年3~4月先後逮捕並處死兩派領導人,繼續擴大執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法軍在比利時境內的弗勒呂斯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國內反對恐怖統治的勢力加強,國民公會中佔多數的平原派同原丹東派、埃貝爾派以及一切反羅伯斯比爾的勢力聯合在一起,於1794年7月27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雅各賓專政;7月28~29日處死羅伯斯比爾等90人。 熱月黨的統治和督政府熱月黨人原是反羅伯斯比爾的各派人物的暫時結合,並無統一綱領。他們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利益,執政後實行的主要是原丹東派的主張。熱月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L.塔利安、L.弗雷隆、P.-F.-J.-N.de巴拉斯等。他們廢除雅各賓派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的政策,封閉雅各賓俱樂部,使資產階級解脫恐怖時期的束縛。熱月黨一面鎮壓1795年4~5月兩次巴黎無套褲漢的反抗運動,一麵粉碎逃亡貴族的武裝進犯和國內王黨叛亂。根據1795年制定的共和三年憲法,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 督政府由5個督政組成,其主要領導人是發動熱月政變的巴拉斯。督政府一建立就宣布要穩定秩序,但收效不大。1796年發生F.-N.巴貝夫領導的平等派運動,但運動很快被鎮壓。1796~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政府通過發行強制公債、增加稅收、舉辦工業博覽會等方式,在經濟上取得一些成就。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並趁機鎮壓雅各賓派。這種忽而打擊王黨,忽而打擊民主派的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反映出政局不穩。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法國在軍事上面臨困難。7月雅各賓派又活躍起來,俱樂部紛紛恢復,要求執行共和二年的戰時政策。在這種形勢下,以E.-J.西哀士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

❻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背景包括哪幾個方面

經濟方面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1]
18世紀是法國經濟由於通貨膨脹而日益惡化的時代,通

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國內最大的地主羅馬天主教會教廷對穀物徵收什一稅。什一稅盡管表面上減輕了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制了國內的經濟活動,以及在間歇性的作物歉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都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當時法國國債總量高達20億法郎。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加上君主體制下的軍隊無能,為給退役老兵提供社會服務所拖累。同時貴族階級,尤其是住在凡爾賽的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後的奢華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老舊而效率低下的財政系統無法負擔政府債務,而不合理的稅務制度又讓這一切雪上加霜。[1]

階級因素
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

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
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約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格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資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資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沖突依然日益嚴重。

意識形態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
這包括對專制王權的憤恨;那些和荷蘭、英國等國的商業城市有聯系的,也因為荷蘭爆發愛國者起義失敗吸引了荷蘭流亡人士,無形中助長了法國革命的政治意識形態;知識分子和商人對貴族特權和統治的憤恨;農民、工人以及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領主特權的憤恨;對神職特權者的憤恨和對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對貧困的鄉村低等教士對貴族主教的憤恨,和由此延伸的對天主教的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會修士會對其它宗教機構的影響;對自由以及共和制度(尤其是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的渴望;以及國王解僱財政顧問中被視為人民代表的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以及後來的雅克·內克爾。

❼ 什麼原因引起了法國大革命

現行的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江法國大革命放到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前[分別是第二單元第五課與第六課]可是關於這個排序,似乎應該調換一下--美國在前,法國在後。原因有三:
一,從時間上說,法國1789年,美國1775年,時間上就有問題,難道是1775比1789要有魅力,所以放在後面?
二,從原因上說,法國大革命就高中課本上有四條原因,即資本主義發展因封建統治受阻,階級矛盾尖銳,啟蒙思想動員和財政危機。直接原因就是財政危機,而這個財政危機恰恰就是因為支援美國獨立戰爭而引起的,難道排美國在法國後面能更加突出歷史的前因後續關系?
三,從思想上面說,美國最先採用並用實力證明啟蒙思想的國家社會學說的可行性,而法國在其後不僅歷經多種曲折,而且就啟蒙思想中一個很重要的人民主權思想還被拿破崙破壞得一干二凈,這又是怎麼解釋?
所以,蘿卜很郁悶,大蝦來幫忙解決以下~

❽ 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

大革命爆發前的法國(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
1.外部環境極度惡化。法國在歷經了路易十四末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的反法同盟開始於此),路易十五時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使法國喪失了印度和北美的大片殖民地)的打擊後,到了路易十六統治時期,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光芒早已煙消雲散,一方面,歐洲各國在數次戰爭中組成反法同盟與對抗法國。另一方面,法國已經難以與老對手英國抗衡。與法國相比,英國無論從經濟上(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最後幾十年),還是政治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完成,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都與法國拉開了差距。
2.法蘭西內部此時也是危機四伏。專制體制對人的漠視,對人的權利的剝奪和橫空暴斂是空前的。在這樣的體制下,居於法蘭西底層的第三等級承載著整個國家的重負,但卻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權利。稅收負擔全落在貧困者身上,使他們更加怨聲載道。 封建專制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加重對企業的剝削,全國關卡林立,阻礙國內貿易的發展。同時,官僚制度充滿惰性、政府人員腐敗懶散、行政管理龐雜而且混亂。
3.啟蒙思想家們的自有,平等思想早已傳片了整個歐洲大陸,共和明主的思想早已深入民心,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學說徹底瓦解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

❾ 法國大革命 背景

法國大革命 背景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9)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1、對國內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2、對世界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❿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回事兒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0)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閱讀全文

與法國大革命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