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果品貿易市場分別分布於哪裡
世界果品流通的集散地。各國果品進、出口貿易都在這里進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86年統計,世界水果進出口約為2300萬噸。進出口數量最多的水果是柑橘和香蕉,約為1454萬噸;其次是蘋果,356萬噸左右;依次為葡萄,137萬噸左右;梨和桃各為60多萬噸,菠蘿50萬噸左右。進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是聯邦德國,為298.9萬噸;其次是英國,178萬噸;依次是法國171萬噸,日本138.9萬噸,蘇聯129.2萬噸,加拿大103.7萬噸,荷蘭71萬噸。
1986年世界水果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是西班牙,為284.8萬噸;義大利居第二位,為155.8萬噸。
歐洲共同體市場
是世界水果貿易的最大市場。1986年該市場共進口水果1135萬噸,其中,柑橘進口436萬噸,香蕉245.6萬噸,蘋果201.3萬噸,葡萄80.9萬噸,葡萄乾29.6萬噸,桃50.9萬噸,梨40.8萬噸,菠蘿21.5萬噸;出口685.8萬噸。其中柑橘出口363.7萬噸,香蕉7.6萬噸,蘋果138萬噸,葡萄76.5萬噸,葡萄乾14.8萬噸,桃49.7萬噸,梨30.8萬噸,菠蘿21.5萬噸。歐洲共同體國家尚需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水果,其中以聯邦德國進口水果最多,1986年約凈進口296.6萬噸;其次是英國、法國。
北美水果市場
1986年北美市場共進口水果496萬噸,出口156萬噸。其中美國進口水果382萬噸,出口水果111.7萬噸。美國進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進口39萬噸,香蕉30萬噸,蘋果4.3萬噸,葡萄15萬噸,葡萄乾2.9萬噸,梨3.4萬噸,桃4.5萬噸,菠蘿1.3萬噸,菠蘿罐頭3.1萬噸。出口水果僅有蘋果及少量葡萄,共約7.3萬噸。
東歐水果市場
1986年共進口水果219萬噸,其中,柑橘進口107.2萬噸,蘋果79.4萬噸,香蕉15.2萬噸,葡萄8.3萬噸,葡萄乾7.3萬噸;出口83.4萬噸。而蘇聯則進口129萬噸,其中柑橘進口51.9萬噸,蘋果67.8萬噸,葡萄乾5.9萬噸,葡萄2.4萬噸。
香港水果市場
1986年香港水果總銷售量僅為33.2萬噸。其中,柑橘17.2萬噸,梨5.4萬噸,香蕉8.3萬噸,蘋果3.5萬噸,葡萄1.9萬噸。這個市場競爭對手很多,美國的柑橘、蘋果、葡萄,日本的梨、柿及蘋果,菲律賓的香蕉等都銷往這個市場。
㈡ 泰國,歐洲,南非,法國分別是什麼市場
泰國的水上市場、歐洲的玩具市場 、南非路邊的木雕市場 、法國的跳蚤市場
㈢ 在商貿城哪裡我靠的很近
國際商貿城2區G區塊3樓,在稠州北路靠近銀海路附近,只要是商貿區周邊的賓館都近的,義烏比較小,一般打車只要10塊,市場公交也方便,建議看下土豆團、滿座、拉手裡面義烏酒店的團購,在88-100之間的,便宜。鐧懼害鍦板浘
㈣ 巴黎在那裡
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名城,世界著名的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位於法國北部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區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區人口約1007萬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也設在巴黎。巴黎還是法國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人國視為國寶。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商業也很興隆。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展出的「博覽會城」。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式式的交通網。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象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 參觀游覽的必到勝地。
㈤ 歐洲的自由貿易港有哪些,請詳細點敘述
荷蘭的鹿特丹 英國倫敦 德國漢堡 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納霍德卡港
法國馬賽港 比利時安特衛普港 義大利里南那港。。。。
㈥ 你知道全球最大最小的市場在哪裡
1.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義烏:在中國凡是做小商品生意的人都知道在義烏能找到品種最全、價格最便宜的小商品。
2.鄭州紡織大世界:由原來的寥寥幾家商戶,發展到年交易額15億元,上交利稅千萬元短短幾年,鄭州紡織大世界已發展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躋身於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列。
3.臨沂摩托車及配件交易中心:臨沂自古就是商家、兵家必爭之地,改革開放以來,臨沂又成為全國批發市場最密集的商貿城市。著名的臨沂批發城年成交額達250億元,居全國十大批發市場第三位。4.
湖南常德橋南市場:始建於1992年,整個市場長約4公里、寬約2.5公里,佔地面積3000畝,擁有工貿、家電、輕紡、副食、水產、建材等12個專業市場,攤位門面約三萬多個,是一個年成交額近百億元的超大型批發市場,是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
5.江蘇東方絲綢市場:已確立為全國化纖薄型織物的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在國內外絲綢紡織銷售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榮獲全國十大批發市場稱號。
6.河北省石家莊市南三條集貿批發市場: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世界的南三條: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南三條現在成為一個包含二十多個專業市場,集商業貿易、飲食服務、交通運輸、通訊信息、住宿倉儲、金融信貸為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綜合貿易市場,總營業面積40多萬平方米,經營商戶1.2萬戶,從業人員3萬餘人,日客流量25萬人次,經營商品達20大類8萬多個花色品種,輻射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及東歐、非洲、中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初步形成了買賣天下、溝通南北的商品集散格局,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7.重慶朝天門批發市場:
8.沈陽五愛市場:年交易額達155億元人民幣,其中個體業者繳納國地兩稅1.23億元,整個五愛市場開辦的企業、物業等方面納稅0.69億元,向國家繳納利稅總額達1.92億元,是輻射整個北方的服裝、小商品物流批發中心,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
9.湖北武漢漢正街:服裝輔料家居飾品皮具小百貨鞋類家電廚具塑料製品兒童用品日化用品副食文體用品工藝禮品玩具布匹。
10.株洲市蘆淞批發市場
11 .河北景縣景州橡朔膠管基地;銷售膠管。金屬軟管。高壓,低壓膠管。補裳器等。
㈦ 法國的地理條件什麼特色,它的經濟與貿易有什麼特點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1]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2]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3]。
㈧ 法國外貿關系具體
目前,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五大貿易國、第四大對外援助國、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2006年法國有38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是中國在歐洲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技術引進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起著重大作用,在歐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話語權。因此,加強中國與法國的經貿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法國對外經濟形勢
(一)法國對外貿易形勢
1.對外貿易總體情況
從表1來看,在1996-2005年期間,法國對外貿易整體表現為日益增加的態勢。貿易總額從1996年的7482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11778億美元,其中,商品貿易額從1996年的6000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9580億美元,服務貿易從1996年的1482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2198億美元。從結構來看,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1,其中,商品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96年的80.19%增加到2005年的81.33%,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96年的19.81%下降到2005年的18.67%。
2.對外貿易差額情況
目前,法國對外貿易總體上表現為逆差。進一步分析來看,2000年法國貨物貿易首次出現巨大逆差,其後表現為日益加劇的態勢,法國服務貿易持續保持順差,並在2000年達到最大值,其後表現為日益下降的態勢。
如表2所示,1999年,法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3255.20億美元,進口總額為3157.43億美元,順差為97.77億美元。2000年,法國貨物貿易出口為3276.1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96億美元,增幅只有0.64%,而同年進口達到了3389.4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2.01億美元,增幅為7.35%,是出口增長的約12倍。這一年,法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首次出現了逆差,逆差額為113.28億美元。此後兩年,法國對外商品貿易大體處於平衡狀態,2001年仍舊有52.29億美元的逆差,但到了2002年卻出現了24.57億美元的順差。然而,從2003年開始,法國貨物貿易又一次出現了逆差,且逆差逐年擴大,2003年僅有68.01億美元,2004年,這一數字擴大到了188.39億美元,逆差增幅高達177%。2005年逆差進一步擴大到了367.96億美元,仍舊保持著95.32%的高速增長。
與貨物貿易出現持續逆差不同,法國的服務貿易則是另一派景象。長久以來,法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且一直保持著高額順差。如表3所示,2004年法國對外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059.8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14.6%,其中出口1086.59億美元,進口973.28億美元,順差113.31億美元。2005年法國對外服務貿易總額為2198.52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6.73%,其中出口1149.55億美元,進口1048.97億美元,順差100.58億美元。
服務貿易進出口上的連年順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法國在貨物貿易上的巨大逆差,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法國近幾年的對外貿易仍存在較大逆差。2006年,法國對外貿易總額達10236億美元,出口4901億美元,進口5334億美元,貿易逆差達到433億美元。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07年1—6月,法國貨物貿易總額為5678.0億美元,其中,出口2710.6億美元,進口2967.4億美元,貿易逆差升至256.8億美元。
有關研究認為,法國長期外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研發投入減少,產品競爭力衰退,國際市場流失;新興國家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迫使包括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國際市場份額下降;法國傳統的出口市場,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經濟不振,進口能力下降;法國近年來未能及時調整外貿對象,仍以歐盟擴大以前的15個國家為主要貿易夥伴,從而忽略了經濟最具活力的亞洲新興國家、中東和非洲產油國以及新入盟的東歐國家,未能抓住新興經濟體提供的貿易機會,及時擴大與中國、俄羅斯、東歐和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除此之外,法國勞動成本增加、大量能源產品的進口也是外貿赤字不斷增加的原因。
3.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從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來看,法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具有兩個特點(見表4):一是產業內貿易特徵明顯。2006年,載人機動車輛是法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額為306億美元,佔法國當年出口總額的6.3%,與此同時,此類商品也是法國第二大進口商品,進口額為283億美元,佔全部進口總額的5.3%。機動車輛的零件、附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機器部件等產品也既是十大出口商品,也是十大進口商品。二是石油等能源進口較多。法國是一個能源缺乏的國家,石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油類、原油、石油氣等商品在法國的進口中占據很大的份額,2006年,這三類產品占進口總額的比例達到13.5%,能源進口大幅增加是法國外貿赤字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4.對外貿易地區結構
法國對外貿易的地區主要集中於歐盟內部和亞太經合組織。德國一直是法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隨著2006年歐盟整體經濟形勢的好轉,法國對盟內貿易趨於活躍,不僅扭轉了2005年的出口下降趨勢,而且對其他14國的出口和進口都實現了7%以上的增長,分別達2945.1億美元和3459.9億美元。盟內貿易比重呈上升趨勢,其中,出口額較2005年上升1個百分點,達60.1%;進口額較2005年上升1.1個百分點,達64.9%。對歐盟的出口,佔法國出口總額的60%,對亞太經合組織的出口,大約佔法國出口總額的17%。2007年1—9月,法國對歐盟原15國出口佔比達60.5%,出口規模達2442.9億美元,增長10.8%,自該地區進口所佔的比重為65.3%,進口額2907.7億美元,增長12.1%,法方逆差464.8億美元;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佔法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6.4%,法國對該組織成員的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10.3%和11.7%,達670.3億美元和722.4億美元,法方逆差52.1億美元。
2006年,法國前五大貿易夥伴國都是歐盟國家(如表5所示)。在主要貿易夥伴中,2006年法國與波蘭的貿易表現突出,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高達46.9%和31.3%,增長率位於法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首位。其次是法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28.8%和19.2%,出口市場迅猛增長的還有中國,達29.7%,進口來源增速較快的是英國,增幅為16.8%。與2005年不同,2006年法國對美國和瑞士的出口分別下降1.0%和4.9%,同時自美國和愛爾蘭的進口分別出現3.3%和3.7%的下降,自日本的進口則已連續兩年呈下降趨勢。2007年1-9月,法國自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和荷蘭這五大市場的進口增幅在12.9—15.9%之間,進口額總計2367.5億美元;盟外市場以俄羅斯最為突出,對其出口增長高達37.3%,出口額55.4億美元;對波蘭出口呈現下降,降幅為9.0%,出口額為62.3億美元。
(二)法國對外投資形勢
法國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對來自外國的直接投資基本實行國民待遇,每年吸引大量外國直接投資,是世界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從表6可以看出,在21世紀的前4年,由於經濟不景氣,法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有所下降,2001年吸引的外資總額為504億美元,2002年和2003年分別下降為495億美元和430億美元,2004年法國吸引的外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只有387億美元。2005年法國利用外的額度開始大幅度回升,達到707億美元,2006年進一步增加到869億美元。法國吸引國際投資的首要因素在於其處於歐洲中心地帶的地理位置,此外,法國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如基礎設施質量高、勞動力受到良好的培訓等。
與此同時,法國也是世界投資大國,其每年對外投資總額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如表6所示,2000年,法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743億美元,比上一年劇增65.3%,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3.3%。這一年法國對外直接投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法國企業的跨國兼並活動,尤其是大型兼並活動活躍。2001年,由於國際經濟形勢惡化,法國對外直接投資出現放慢跡象,對外投資額下降為869億美元,比上一年減少了874億美元,減幅超過50%。2002年下降到506億美元的歷史最低值。其後對外投資開始逐步增加,2005年,法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又一次大幅增長,達到1336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一。2006年進一步增加到1363億美元。
二、中法經貿關系的現狀
中法之間有著特殊的友好關系,法國是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1997年希拉克總統訪華期間,中法兩國確立了全面夥伴關系,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的西方國家。2004年,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兩國又確立了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一)中法貿易現狀
在中法兩國建交前,中法年均雙邊貿易額在3000萬美元左右,此後逐年遞增。20世紀60年代年均貿易額為1.1億美元,70年代年均貿易額為3.7億美元, 80年代增至14億美元,90年代則增加到40億美元。進入21世紀以來,中法之間的貿易額急速增加,2001—2006年,年均貿易額達到215億歐元。具體來看,如表7所示,2002年中法雙邊貿易總額約為150.6億歐元,其中法國出口約為35億歐元,較上年增長5.3%,法方進口約為115.7億歐元,較上年增長5%。2003年法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181億歐元,比2002年增長了20.6%,其中法國出口為46億歐元,增長達31.8%,進口總額135億歐元,增長17.2%。2004年首次突破200億歐元,2006年首次突破300億歐元。2007年以來,中法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歐盟統計局的統計,2007年1—6月,中法雙邊貿易達到168.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5%。目前,中國已超過荷蘭,成為法國第7大貿易合作夥伴。
中法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從法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紡織機械、鋼材、醫葯品等,中國對法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裝、塑料製品、鞋類及玩具等。從商品類別來看,法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結構中,大約有一半為機械產品,而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則有接近一半的消費品。以2006年為例,中國從法國進口的第一大產品是航天器及其相關產品,占從法進口總額的32.1%,第二大進口產品是機動車輛零件及其附件,所佔比例為6.3%,第三大進口產品是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所佔比例為3%;中國對法出口主要是無線電話、玩具、衣服等。另外,有關數據表明:在2003至2005年間,在法產品市場份額中,我國鞋類產品已由15%升至21%(僅次於義大利,成為法國第二大鞋類產品供應商),衣服已由13%升至21%,與此同時,在電腦市場的份額由16%增至26%,手機由10%增至26%。
另附一份研究報告:法國的對外貿易與中法經貿關系
。
㈨ 國際商貿城每個區都是賣什麼的
國際商貿城每個區賣的東西如下:
一區:一樓經營花類、玩具;二樓經營飾品;三樓經營工藝禮品;四樓開辦了中小生產企業直銷中心、台商館,東鋪房為外貿企業采購服務中心。
二區:一樓經營箱包、傘具、雨披·袋;二樓經營五金工具·配件、電工產品、鎖具、車類;三樓經營五金廚衛、小家電、電訊器材、電子儀器儀表、鍾表等。
四樓設生產企業直銷中心及香港館、韓商館、四川館、安徽館、江西九江館、新疆和田館等精品交易區;五樓設外貿采購服務中心;市場中央大廳二、三樓設旅遊購物中心、中國小商品城發展歷史陳列館。
三區:一至三層擁有14平方米標准商位6000餘個,四至五層擁有80-100平方米商務商位600餘個,50平方米以上展示廳650餘個,經營戶8000餘戶。四樓為生產企業直銷中心,入場行業為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化妝品、眼鏡、拉鏈·鈕扣·服裝輔料等行業。
四區:一樓經營襪類;二樓經營日用百貨、手套、帽類、針棉;三樓經營鞋類、線帶、花邊、領帶、毛線、毛巾;四樓經營文胸、內衣、皮帶、圍巾。市場設有高架車道,各種車輛可直達市場各個樓層。
五區: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擁有商位7000餘個,主營進口商品、床上用品、紡織品、針織原材料、汽車用品及配件等行業。
國際商貿城簡介
傳統批發市場給大家的印象通常是擁擠和嘈雜,第六代義烏市場模式——國際商貿城,基礎設施標准更高,配套設施更加完備。在基礎設施方面,按照星級標准建設綜合批發市場,給每一位客商全新的購物體驗。
在配套服務方面,這里擁有完備的物流、倉儲體系,搭建購電商平台,建設研發中心,幫助本土商戶提升品質、塑造品牌、做大做強。國際商貿城定位為區域性的集商貿、倉儲、物流、餐飲、娛樂、酒店、休閑、購物、配套住宅於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