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啊,有哪些節假日啊
答案出自留學專搜的歐洲留學吧
法國飲食源遠流長,品種多且講究,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從歷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形成了一個重要而又不斷發展的宴會外交。這些精心安排的珍饈佳餚被世人稱為法式宴會,餐桌上一次可上 200 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西式進餐的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相敬乾杯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使用時,要右手握刀,左手持叉,先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把食物送入口中,每吃完一道菜,就將刀、叉並攏排於盤內,如未吃完,應把刀、叉擺成 「 八 」 字或交叉放,但不要刀口向外 ……
法國女子在社會生活中地位較高。同她們握手時,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們可戴著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無論在何處,男士都要讓女士先行。在現代法國都市中,婚戀生活頗為自由。許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舉行婚禮,甚至把這種日漸「時髦」的社會現象看作一種「革新」,所以「試驗夫妻」之風盛行。他們認為試婚的好處是:充分相互考驗,避免日後離婚。而今,法國獨身者不少,又以 35 歲以下和 50 歲以上者居多。法國奇特的傳統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結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舉行告別晚會,男方叫 「 埋葬單身漢生活晚會 」 ,女方稱 「 辭別宴會 」 ;新郎是以一個象徵性的 「 棺材 」 舉行一次 「 葬禮 」 來表示向 「 單身漢 」 告別;新娘在 「 辭別宴會 」 上,接受婦友們獻給的花束、花藍,大家同唱辭行歌,共跳送別舞,以示姐妹間眷戀深情 ―― 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舉行婚禮了。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經過 「 洗禮 」 ,並取一個教名。教徒大都嚴守教戒。齋日不搞娛樂活動,尤其遇到某月 13 日是星期五這天,更嚴守戒規。
我國 12 種生肖,除 「 龍 」 是虛構者外,均為常見的飛禽走獸,且每種代表一年,而同歐洲各國大體相同的法國人的生肖,則是天文學上黃帶的 12 個星座,如:白羊、金牛、雙子、室女等,這 12 種生肖分別代表一年 12 個月,而不是一年一生肖。
法國的狗業很發達,那些闊綽女子,幾乎人人愛狗如嬰。全國每年出生狗達百餘萬只,年經銷額約 10 億法郎。為與方興未艾的養狗之風相適應,法國的狗飲食業、狗飾品業、狗葬業等,隨之興起,有專業狗醫 4,000 名,全國還建有狗肉加工廠 3,000 余家,營業總額高達 25.5 億法郎。
這個愛美、講食、嗜酒、重禮的國度,還有一些禁忌。法國人忌諱「 13」 和 「 星期五 」 ,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 法國的生活習俗還有很多,到了法國,一定會有所感受。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
法國法定假日有:
元旦(Jour de l』An):2006年1月1日
復活節(Paques):2006年4月17日
國際勞動節(Fête travail):2006年5月1日
二戰勝利日(Victoire 1945):2006年5月8日
耶穌升天節(Ascension):2006年5月25日
國慶節(Fête national):2006年7月14日
聖母升天節(Assomption):2006年8月15日
萬靈節(Toussaint),2006年11月1日
一戰停戰日(Armistice):2006年11月11日
聖誕節(Noel):2006年12月25日
更多更全的信息在留學專搜的歐洲留學吧
B. 巴黎的風俗習慣
1、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他們一般會過一些宗教性節日和民俗類節日。宗教性的節日像是復活節、聖女貞德節。而民俗性的節日像是聖誕節、新年、勞動節、萬聖節等等之類的活動。對節日非常的重視,每個節日來臨前都會提前准備。
2、很注重個人的隱私,在聊天時,最好不要過多的打探其個人問題。如果你在巴黎旅遊,得到當地居民的邀請去參加宴會之類的,最好是准時去,要是稍微遲到只要說明理由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千萬不要早到,這是不禮貌的行為。送禮物也是一件講究的事情,巴黎人不太注重禮物的貴重與否,但是會關心包裝的精美度。
3、法國是一個實行接吻禮的國家,接吻禮有很講究和嚴格的規定。有夫妻、朋友、親戚等等之間的不同規范和形式。在一些社交和公共的場合,法國人也會有一些細節方面的講究。
4、在博物館和教堂不要用帶有閃光燈的相機拍照。女士優先的禮儀起源於法國,旅行中要注意為女性
讓道、開門、讓座,上下車讓女性先行。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褲,大多數巴黎女郎的上班褲裝都是寬松有致的,她們排斥緊綳在腿上的褲子,認為破壞秀腿那純潔細膩的美。
(2)在法國的13天表達了什麼擴展閱讀
巴黎的餐飲文化:巴黎不僅是購物的天堂、藝術的天堂,還是美食的天堂。法國可能是唯一能和中國齊名的美食之國。菜色以選材精
細、製作考究聞名,但價格也非常昂貴。
家常菜館:提供傳統的家常菜,價格比較便宜,氣氛也較為輕松舒適。就算這里沒有多少顧客也最好提前預訂。這既是對廚師的禮貌,也能享受到更周到的服務。
正式餐廳:菜式精緻,價格昂貴,環境奢華。最富盛名的當屬「米其林三星」,由頂尖美食家選出的頂尖餐廳。原則上餐廳要求客人著正裝,但也不必過於隆重。男士穿西裝、打領帶就可以,女士的要求更為寬松。
快餐:巴黎的快餐廳不多,價格和一般小飯店比也並不便宜。不過相信你不會到了巴黎還留戀流水線生產的快餐的。
自助餐廳:沒有侍者上菜服務,都是自取菜餚,所以只需付菜價不用付小費。這也是頗受我們青睞和適應的就餐方式了吧。
咖啡館:除了提供酒、咖啡以及飲料外,也供應一些簡單的菜餚。但是因為其休閑的生活方式,而頗受歡迎。
C. 13joursenfrance表達的是什麼情感
《在法國的十三天》
《13 jours en France》(在法國的十三天)是1968年法國冬奧會同名紀錄片的插曲,由Francis Lai 創作。 韓劇《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2)也曾使用這首插曲
D. 什麼事法國浪漫主義派油畫.作畫風格的理解是什麼.具體繪畫步驟是怎樣的
浪漫主義油畫《梅杜薩之筏》《但丁和維吉爾》《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
19世紀浪漫主義的誕生是對當時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美術的一次革命。
浪漫主義以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為思想基礎。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傳達,喜歡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浪漫主義藝術以動態對抗靜止,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浪漫主義在題材上,多描寫獨特的性格,異國的情調,生活的悲劇,異常的事件,還往往從一些文學作品中尋找創作的題材。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是法國畫家席里柯,另一位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使浪漫主義繪畫達到了頂峰。
席里柯(1781~1824)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驅。席里柯出生在法國的里昂,15歲時到巴黎學畫。他深受前輩大師們的影響,創作出一些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席里柯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終生充滿著激情、幻想和痛苦,並把這種感情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善於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人的內心情感。作品題材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取得,並刪除掉一切非本質的東西。
《梅杜薩之筏》是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取材於當時「梅杜薩號」遠洋船觸礁事件,表現遇難船員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天終於看到救援的船隻,一剎那間人們所表現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畫家。他出生在巴黎附近的一個律師的家庭,從小酷愛美術,18歲時進美術學院,在此期間認識了被稱為浪漫主義繪畫先驅的席里柯,使他開始的創作就受到席里柯的啟發。
德拉克洛瓦在西方美術史上是一位有卓越成就和較大影響的畫家,特別是對浪漫主義繪畫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被看作是一位承先啟後的大師。德拉克洛瓦不僅總結了從文藝復興以來名家們的藝術成就,並影響了一批後代的藝術家。許多人從他那裡得到啟示和教益。德拉克洛瓦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而且才思敏捷,並具有一種別人少有的敏感。他反對當時古典主義繪畫那種呆板、平庸的畫風,主張個性解放,重視情感的表達。他的畫善於表現動盪活躍的場面,色彩鮮明、豪邁奔放。他的重要作品是《但丁和維吉爾》《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等。
E. 神13已成功返航著陸,你有哪些祝福這次航天的意義是什麼
1.嫦娥飛天去神舟歸來也!
2.在荒蕪的戈壁灘上,太空城升入雲端。
3.升空前,前輩們沖著鏡頭揮手露出了最可愛的笑容,期待歸來時你們驕傲的笑容,等前輩們平安歸
4.「不管誰上天堂——不管是我第一次上天堂,還是俊龍和海勝這次上天堂,我們都一起上天堂。」這是楊利偉在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後的真誠表達。
5.希望高科技的產品能夠大規模生產,畢竟國家的強大不能依賴一枚火箭。我們應該努力作,等到我們國家能夠把神舟十三號的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可靠性足夠高,具備每天發一枚的能力,才是中國真正強大的標志。
6.為默默為中國航天事業工作的英雄獻花!
7.點贊祝賀!隨著一聲「點火」,成功發射!祝福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中國航天,加油!
8.向太空英雄、上帝13和我們的祖國致以最美好的祝願。我希望中國在未來的航天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中國,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9.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祝福神舟十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10.幾十年春花秋果,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
11.每一天,每一刻,總有人想要翱翔天際,想要遨遊太空,但!只是夢想,是你們,是你們通過一次次不放棄的實驗,把我們的夢想和期待送上太空,你們才是我們最大的驕傲!
12.希望中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不斷突破創新,祝願每一位航天員身體健康。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之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並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把中國人星辰大海的夢想又推進了一步.
F. 在法國的十三天屬於幾級鋼琴曲
在法國的十三天屬於4級鋼琴曲。
《在法國的十三天》(13 jours en france),是1968年法國冬奧會同名紀錄片的插曲,作曲家Francis Lai。韓劇《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2)讓這條曲子(白色戀人)流傳開來。
弗朗西斯·萊(Francis Lai)
弗朗西斯·萊(Francis Lai)是法國作曲家,以電影配樂聞名。他憑借電影《愛情故事》獲得了1970年奧斯卡最佳音樂,原創配樂和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
他的音樂創作深具旋律性美感,所作的音樂都是慢旋律柔美的曲調。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他能夠抓住情感的弱點。
G. 法國的習俗
法國習俗禮儀
一、法國人的送禮禮儀:
1.送花的時候不要送菊花、杜鵑花及黃色的花。
2.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仙鶴是蠢漢的標志。
3.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二、法國人待人接物的習俗:
1.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2.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3.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4.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5.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三、法國人的著裝禮儀:
法國的男士和女士都穿戴極為講究。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眼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四、吃法國菜的禮節:
1.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2.假如吃多過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鮮)之後,侍應會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檳造,除了讓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進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慾。
3.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4.吃法國菜同吃西餐一樣,用刀叉時記住由最外邊的餐具開始,由外到內,不要見到美食就撲上去,這樣十分失禮。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序依次介紹。有時介紹者一時想不起被介紹者的名字,被介紹音應主動自我介紹。到法國人家裡作客時別忘了帶鮮花。
送花時要注意,送花的支數不能是雙數,男人不能送紅玫瑰給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種類上應注意:在當地送菊花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法國人把每一種花都賦予了一定的含義,所以選送花時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愛情,秋海棠表示憂慮,蘭花表示虔誠,鬱金香表示愛慕之情,報春花表示初戀,水仙花表示冷酷無情,金盞花表示悲傷,雛菊花表示我只想見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麗花表示感激,金合歡表示信賴,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屬於你,白丁香表示我們相愛吧,倒掛金種表示心裡的熱忱,龍頭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表示我覺得你最美麗。此外,法國人視鮮艷色彩為高貴,很受歡迎,視馬為勇敢的象徵,認為藍色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粉紅色是積極向上的色彩。但法國人忌諱核桃,厭惡墨綠色,忌用黑桃圖案,商標上忌用菊花。法國人還視孔雀為惡鳥,並忌諱仙鶴(認為它是蠢漢與淫婦的象徵)、烏龜,認為杜鵑花、紙花不吉利。
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認為「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發什麼禍事。如果你對老年婦女稱呼「老太太」,她們是很不高興的。法國人還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為這有過分親熱和圖謀不軌之嫌。他們還不願意別人打聽他們的政治傾向、工資待遇以及個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法國女賓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點,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近。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徵,並奉為國鳥。他們還非常喜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為國花。
法國人在交談時習慣於用手勢來表達或強調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表示「是我」這個概念時,我們指鼻子,他們指胸膛。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法國人一年到頭似乎離不開酒,但貪杯而不過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頓頓離不開酒。他們習慣於飯前用開胃酒疏通腸胃,飯後借科涅克(白蘭地)之類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時,吃肉類配紅葡萄酒,吃魚蝦等海味時配白葡萄酒;玫瑰紅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於吃魚,也可用於下肉。女士都愛用玫瑰紅,以顯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國人不僅看菜下酒,什麼酒用什麼杯子,也很有講究,法國人講究雖多,但喝的並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會,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H. 法國十三天 (弗朗西斯·列伊曲)簡譜
我把法國十三天,自己珍藏的曲子發給你,希你珍惜:
I. 鋼琴曲在法國的十三天表達的什麼意思
鋼琴彈奏《在法國的十三天》 我用真心待你,但不執著於你。 活在緣分中,而非關系裡。 溫柔且理性,深情卻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