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在法國騎單車怎麼樣

在法國騎單車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20 16:50:43

1. 法國為什麼騎公路車

歐洲流行公路車;北美流行山地車。這是不一樣的文化決定的。
公路車被譽為紳士運動,輪流領騎;山地車符合美國人的性格,狂野奔放。

環法就是公路車比賽。(就像為什麼世界盃不用籃球?)

公路車、山地不是對立的,人各有喜好,甚至有越野公路的出現。

2. 歐洲騎自行車的人遵守交通法規嗎

歐洲並不是一個穩定和統一的地方,人們的行為舉止從一端到另一端都是一樣的:只要試著在英國和義大利排隊就可以了。不同國家的法律不同,所以在一個國家合法的東西在另一個國家可能就不合法了。

義大利騎自行車的人確實經常違反交通規則。我把自己也算違規者。但你必須考慮到,義大利人打破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適應了交通規則,不管他們開什麼車或騎什麼車,包括他們自己的腿。騎自行車的人絕不是例外,他們也不會比其他使用公共空間的人更經常違反規則。

超速(這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交通事故和死亡原因。2 .我沒有證據證明有人騎自行車超速。妨礙其他公共空間使用者正常活動的違章停車:雙排、人行道、斑馬線上、十字路口……

超車後向右轉彎(在靠左行駛的國家是向左轉彎)。這是汽車和自行車相撞的主要原因殺了人然後逃跑,被抓時聲稱"我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在騎自行車時嚴格遵守所有的道路規則,我會給自己建一個汽車大小的籠子,戴在身上,占據我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和一個納稅人理應擁有的空間。

3. 法國巴黎的單車自由騎 是怎麼回事

巴黎「單車自由騎」 廣受社會好評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5日 12:52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我們以前報告過法國巴黎本月15號開始推出「單車自由騎」自助自行車公共服務項目,以改變市民出行方式,減輕環境污染。現在在巴黎全市共分布著750個無人管理自行車出租站,有多達1萬輛的自行車可供租用。目前這一項目已經實施了10天,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遊客,並得到廣泛好評。

自助自行車的使用非常便利,不僅租車站點分布密集,而且還可以通過電話或網路查詢相關信息。租車程序完全自助,只需將預付費卡或信息卡插入租車站的終端,車鎖便可打開。為方便使用,每台自助機器還能提供法語、英語等多種語言服務。另外,自助自行車的設計也很有特色,雖然重量大了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防破壞的目的。

「單車自由騎」活動不僅為巴黎市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戶外交通方式,其相對便宜的價格也為人們提供了一項不錯的休閑運動選擇,而且騎單車對於減輕空氣污染和降低城市噪音更是有益。

當然,這個自助系統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每個站點本身只有本區地圖,還找不到一份包含全市所有租車點的詳圖,而且部分銀行卡還沒有完全通用,可能會被拒收。

預計到今年年底,整個巴黎將建成1451個自行車出租點,提供2萬多輛自行車。

4. 共享單車在國外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共享單車在國外發展情況
公共自行車系統起源於1965年的荷蘭
18世紀末,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最早的自行車。隨後的數十年中,經過歐洲人的不斷改良,1874年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誕生。不過歐洲人對自行車行業的貢獻還不止於此。荷蘭人最早開始嘗試共享自行車模式。196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輕人將一些塗成白色、沒有上鎖的自行車放在公共區域,供人們免費使用,這被稱作「白色自行車計劃」。這次勇敢的嘗試普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車系統起源。直到1990年中期,新一代共享自行車項目才重新出現,人們用磁卡租賃自行車,隨後這種模式開始漸漸風行世界各地。
早在1890年,荷蘭就開始建設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之後不斷拓展完善。截至目前,荷蘭已經形成了總長3.5萬多千米的自行車專用道路,占荷蘭全國道路總長度的30.6%,人均自行車道路長度居世界第一位。同時,荷蘭擁有完善的自行車指路系統,提供地點、距離、方向等信息,為騎自行車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自行車指路標志上繪制有自行車標志,統一採用白底紅字,包含地點、距離、方向等信息。另外,為了便於自行車的停放,荷蘭在最近十幾年來致力於建設自行車停車場。

目前,荷蘭全國人口1600萬,自行車的擁有輛高達1700萬。政府大力倡導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還制定了相關政策。專門的自行車道遍布全國,交通部對專道的修建還制定了統一標准:自行車較機動車甚至機動腳踏兩用車有絕對的道路優先使用權;公共交通與自行車交通設施連接;領導身體力行帶頭騎自行車;騎車人平時在交稅時還有一定減免;有專門的自行車維修點供人免費使用;鼓勵火車和自行車交通銜接,在荷蘭多數火車站旁都有自行車租賃處,憑有效火車票還能獲得一定的優惠。

荷蘭夜光自行車道
以阿姆斯特丹為例,這個古老且曾超級發達的城市,由一條條河道把城市劃分成了無數個格子街區,房屋沿河道建立。沒有人口劇增問題,政府不會破壞老城區的布局和建築,加上對機動車的嚴格控制,這樣的城市規劃自然讓自行車成為了最適合的交通工具。騎車作為阿姆斯特丹人的一種生活常態,就像吃飯一樣,平日騎車,周末上船。阿姆斯特丹約有40%的交通是由自行車承擔的。遊客和居民可以免費4小時使用一輛公用自行車,超時則按時計費,費用低廉。
法國人如何玩轉公共自行車?
目前,法國有37個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公共自行車數量為4.5萬余輛。2007年,巴黎投放了1萬輛公共自行車,設置了750個站點,這一組數字很快翻番。巴黎的公共自行車吸引了22.4萬名會員,騎自行車的人數增加了41%,每年使用公共自行車總次數達1.3億次。在巴黎騎自行車的人中,3個人里就有一人騎的是公共自行車。
法國也是世界上首個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車租賃項目的國家。早在1974年,法國城市拉羅舍爾就推出了「小黃車」項目,且這些自行車最初完全免費供市民使用。30年後,另一個法國城市裡昂也推出了世界上首個使用計算機控制的自行車架以及採取會員卡制度系統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項目Velov,開啟了以高新技術應用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車潮流。不過,法國最為著名的公共自行車案例還應屬誕生於2007年的巴黎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Velib。值得注意的是,Velib這個詞語是由法語中「自行車」(Velo)與「免費」(liberte)組合而成,這個項目實際上也始終踐行著這一理念——無論是巴黎市民還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歐元的年租金(相當於在巴黎搭乘20次地鐵的費用),便能夠享受無限次的使用。

法國巴黎自行車專用道路總長為371千米,分布在巴黎市區的大街小巷。全市設有1450個租車點,市區每隔200多米就有一個聯網租賃站,租賃後可在任一站歸還。租車人可在自行車出租點用卡租用自行車,如果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可享受免費騎車待遇,但半小時到1小時要收取1歐元,1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再加收2歐元,超過一個半小時後每半小時收取4歐元。這種逐漸加價的收費,就是希望騎車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車就近送回出租點,以便於他人使用,同時提倡「隨用隨騎,騎後速還」的用車理念。此外,每輛車上都印有「騎車公約」:「我不在人行道上騎車,遵守紅綠燈和停車標志,不騎車帶人也不逆行騎車。」
全世界500多個城市建立了公共單車系統
目前,全球至少有49個國家的535個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車系統,連極度富裕的迪拜也於2013年2月建起了公共自行車系統。
丹麥政府多年提倡「綠色交通」,在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車專用道超過400多千米,任何人將20克郎(約20元人民幣)硬幣放進車鏈上的孔眼內,便可以使用這種公共自行車,用完再鎖在任何一個存車處,取出硬幣即可,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族使用自行車。丹麥的自行車出租業也很發達,租車費用每天40到60克郎。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大約有150處免費自行車出租點,費用全部由商家出,商家也得以在自行車架上替自己打廣告,不需要花納稅人錢。據一項以12小時為區間的調查表明,一輛公共自行車平均閑置的時間只有8分鍾,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英國的自行車租賃業務也很發達,租賃公司遍布全國,許多外國遊客使用自行車環游英國。首都倫敦現有273英里(約439.35千米)的自行車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後修建的。2010年,當時的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仿效法國巴黎的做法,在倫敦街頭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即倫敦巴克萊自行車計劃。這個計劃的部分細節幾乎和Velib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巴黎的自行車出租是由私人公司贊助,換取在自行車上刊登廣告,但是倫敦的公共自行車業務則是由地方政府的稅收來支撐。它的租車系統相對比較成熟,實行全天24小時不停歇運營。當使用者騎車到達一個租借點發現沒有空位可停時,可直接在觸摸屏上搜索附近停車位,一般不會超過300米就會有下一個租借點,同時可以在觸摸屏上點選寬限15分鍾找車位的選項,可以免去找下一個車位時間內的租用金。租車首先要付一個起步價,如果30分鍾之內將車還到相應的租借點則免費,多於30分鍾低於60分鍾只要1英鎊(約8.5元人民幣)。超過3小時後費用大幅上升,避免自行車被某些人強占。費用收取方式主要是信用卡和借記卡,所以,使用者必須年滿18歲才有購買租用資格,但任何年滿14周歲的人都可以使用自行車。2016年,倫敦的11500輛公共自行車安裝了blaze激光燈,這樣可以讓騎車者在夜間更加醒目,提高安全性。激光投射車燈不是普通的燈,它會在車前的地面上投射一個綠色的符號。大多數的自行車交通事故是當汽車在自行車前轉彎時發生的,因為司機此時未能注意到自行車。這個投射在地面上的簡單符號,可以保證夜間騎車的安全性。

英國的自行車租賃系統
紐約市巨大的城市自行車共享系統經過長時間的准備,於2013年5月27日正式開始投入服務。紐約市民以及來自美國和全世界的遊客,在紐約可以方便地利用300個無人看管停車點的6000輛自行車去上班、上學、購物、鍛煉、旅遊,為紐約市增添了一項綠色、健康的交通方式。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用稅收優惠鼓勵僱主給騎自行車上班的雇員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的補貼。自行車的風行還帶動了美國部分城市新型服務員的興起,比如有些城市開始設立自行車服務站,提供存車、維修、淋浴和更衣等服務,繳納一定會費即可使用。

2010年6月,澳大利亞在墨爾本推行了國內第一個市政單車共享系統——墨爾本自行車共享系統mbs。mbs主要服務於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其中,單車站點和自行車屬於市政府,維多利亞皇家汽車俱樂部以公私合作方式參與運營。推行之初,墨爾本自行車共享系統經歷了低「上座率」,截至2011年5月,其用戶每月的使用次數為13000次,低於每月25000次的目標。騎行者必須佩戴頭盔的法規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佩戴自行車頭盔的強制性法規,作為世界上首個實施該法規「吃螃蟹」的國家,不戴頭盔的騎行者將受到處罰。多年來,對此法規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很多人希望能放寬或者取消。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如果佩戴頭盔不是強制性的,那麼將有更多的人願意參與騎行,對健康、交通和環境都將帶來正面影響。不過在該法規還未取消的前提下,維多利亞州政府沒有因此放棄推行共享單車計劃,2010年11月,維多利亞州政府開始在某些站點提供頭盔租賃服務,試圖增加頭盔的使用率以及「上座率」。2013年,維多利亞州政府進一步嘗試免費頭盔共享,在一部分共享單車的車把掛上了頭盔。

擴展閱讀:
法國如何解決偷車問題
法國共享單車Velib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最初在巴黎投放的1萬輛公共自行車Velib中,80%被毀壞或偷竊,它們中的許多被丟棄到塞納河中,甚至被走私至海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故意破壞公共自行車的行為應與社會不公等管治問題相聯系——被視為中產階級統治特權產物的Velib成了巴黎底層人民的泄憤工具。針對這一問題,Velib同樣棋高一著:一方面,巴黎市政府與運營商達成協議,每年支出400萬歐元用於更新及維修損壞的自行車;另一方面,公司對系統進行降價,讓更多藍領階層對系統有歸屬感。Velib的會員年費幾乎是全球所有大型城市當中最低的。相較於紐約的95歐元、倫敦的90歐元及巴塞羅那的48歐元,Velib29歐元的年費滿足了藍領階層的租車起點。此外,Velib還通過贈送免費使用時間的方式,鼓勵人們將自行車歸還至指定的地點。
為什麼要發展公共自行車?
緩解交通擁堵,降低交通事故。一輛私家車在市內道路上行駛,其佔道面積大概是自行車的20倍。騎自行車的人多了,道路上的汽車就少了,交通通暢了,交通事故率也就降下來了。
改善空氣質量,增進市民健康。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汽車尾氣,騎自行車不消耗任何燃料,只消耗人的脂肪,它是真正的「綠色出行」。騎自行車本身就是一種健身運動。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的健康明顯優於開私家車的人,而那些放棄私家車改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第一年平均體重減少約5千克。
削減政府開支,促進經濟增長。城市為治理空氣污染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公共自行車可以節省治理空氣污染的經費,減輕納稅人負擔。還有,汽車對道路的磨損要比自行車大得多,發展公共自行車可減輕對道路的磨損,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節省政府道路維護和重修投資。另外,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公共自行車被騎用一次,就會為當地經濟創造7~14美元,這是因為,44%的人聲稱如果沒有公共自行車,就會取消一些外出活動,而這些活動大部分是娛樂、社交和外出就餐,是創造GDP的。
節省出行負擔,增進家庭幸福。公共自行車和公共汽車一樣,首先是沒有購置和持有成本,存車、充氣、維修都不用個人操心,而騎用成本低廉,大多數人能在免費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美國汽車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首都華盛頓,如果一年上下班的總里程是16100千米,騎用公共自行車僅從私家車的折舊和汽油費上就可省下7800美元,把省下來的錢投資教育、文化、娛樂和健身等事項,會讓家庭更幸福。

5. 「法國希望在封鎖結束後,上班族都能騎上自行車」,這會有什麼不同

不僅是法國巴黎,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擔心公共交通將大大減少,更多的人將開始開車出行,造成擁堵和污染。

我住在義大利的米蘭,這是歐洲第一個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的大城市,也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截至今天,2020年5月1日,我國330萬居民中有近2萬人受到感染,3500人死亡。可以理解的是,人們非常重視當前的形勢。

這不是免費的:它需要基礎設施和激勵措施,因此城市要建設前者,分銷後者。巴黎計劃在周邊地區額外修建650公里的自行車道,這樣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時間就可以更長,電動自行車也可以。此外,政府還將撥款50歐元,用於修理幾乎家家戶戶都存放在地下室或車庫的舊自行車,以便將其改造成適合上路的交通工具。

6. 一個人怎樣騎單車跨境出國旅遊,需要准備什麼條件,帶什麼工具,怎樣解決突發事件(有經驗的來)

1、行前
● 長途騎行前的體能訓練
即便沒有騎單車環游世界的痴心妄想,假設想到騎行環境與條件極佳的台灣或者 荷蘭(度假) 、加拿大等地進行單車之旅,都有必要提前做些准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計劃的體能訓練,配合提前訓練的過程,同時也能讓心理變得強壯,以應付旅途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狀況。
不妨從出發前最少兩個月開始,每天抽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從家附近展開訓練。建議請教專業的車店老闆或有長途騎行經驗的車友,在他們的幫助下初步了解自身的體能狀況,熟悉單車的性能和變速器調整,最好能做一個針對性的練習計劃,重點針對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做訓練。
● 買單車或租單車
騎車旅行可以挑選和購買適合自己的單車隨身攜帶,目前一些大的航空公司都可辦理單車托運業務。如果覺得麻煩,也可以到了當地再租單車。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騎行國內的川藏線路,購買一部合心水且性能卓越的中高檔單車很有必要,但新車買來後,最好先試騎一段時間再出發,這樣可以了解整部單車的性能,知道哪裡容易出現問題,以便在旅途中及時進行修理。
● 設計騎行路線
單車旅行不是憑一時興起就能順利完成的。首先,旅行者必須對騎行有足夠大的興趣,喜歡單車行走和走走停停看風景的感覺,否則在初期的興奮過後,很容易覺得乏味和辛苦。這之後,才是依照旅行的目的以及個人的體能狀況、經濟條件、假期長短等因素,設計規劃單車旅行線路。
單車旅行可以是戶外旅行發燒友挑戰荒野的探險行程,也可以是三五知己隨性輕松的休閑旅程;可以是獨自上路,也可以是結伴同行、全家出遊。出發點不同,所設計的路線需要考慮的因素也不同。此外,不同的國家、地區,其路況與景緻都不同,因而選擇哪一目的地、行程的天數以及騎行距離等,都決定著線路規劃的難度系數。
通常,台灣、加拿大、紐西蘭、荷蘭等地都是非常適合初次踏上境外單車之旅的旅行者的目的地。在前往這些地方騎行之前,除了專業的旅遊指南,參考當地地圖規劃路線是最重要的。所參考的地圖應至少有公路網線與各段里程標示,最好連海拔高度、公路坡度都有標示。總之,手上的地圖越專業、越詳盡,旅程規劃就越具體。
規劃好途經的旅遊點與路線後,可初步計算出騎乘的里程數,再以自己的體力狀況設定每天騎乘的行程,通常以每天行進60~100公里為宜。
● 行李打包
長途單車旅行的隨身行李應盡量從簡。因為全部家當都要一路載在車上,重量、體積、實用性及使用率都是需要斟酌的。針對路程長短、食宿條件以及經費預算、氣候等,可准備相應的日常用品,包括帳篷、睡袋、睡墊、炊具、爐具、防風雨衣等,將全部裝備整理好後,放在掛袋中打包。
● 單車托運
自帶單車出國旅行,可先將單車拆解,打包裝入紙箱,如此可避免單車在運輸過程中受損。打包好的單車可當行李托運,通常只要不超過航空公司的行李限重即可。抵達目的地機場後,將紙箱丟棄,組裝好單車即可上路。
2、騎行途中
● 單車維修及必備工具
單車旅途中,最常見的故障是車胎破損,其次是輪圈鋼絲斷掉及其餘零配件的損壞,而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產品壽命或里程已達使用年限。因此在出發前,最好對重要零部件進行換新,並攜帶足夠的備用零件。尤其是前往落後地區旅行時,由於當地路況通常較差,且補給困難,最好先將單車送到專業維修車店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排除可能出現的各種隱憂。
公路自行車旅行外出的必備工具包括螺絲刀、老虎鉗、扳手、六角組合、補胎工具、氣筒、備用內胎等。應盡量選擇組合工具,可減少重量。此外,同伴中最好能有一兩個精通車輛維修的,以防棘手的突發狀況出現。
● 食物補給
騎單車旅行耗費體力極大,吃是非常關鍵的一件事。長途旅行通常可在沿途的超市內補充食物,一般大型超市附近也都有飯店或快餐廳。若幾人結伴同游,也可以自己開火煮飯,此時攜帶的爐具及炊具應以堅固、耐用及輕便為原則,沿途可多補充新鮮蔬果。
此外,隨身背包要常備巧克力、牛肉乾等零食,適時補充體力。騎行中若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行進,大約每隔15分鍾應補充一次水分。當感覺疲勞時,嘴裡含無核話梅、陳皮等酸味小食品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勞。
● 服裝裝備
不論春夏,以長袖騎行服為好,如穿著短袖騎行服,記得加一副袖套,並配長騎行褲,用頭巾遮臉。通常專業的騎行服都為緊身,目的是減少風阻,減少和自行車的刮蹭。至於其餘衣物,仍以精簡、快乾的排汗衣褲為主,如遇冬季或需行經高海拔地區,需攜帶高質的禦寒保暖衣物,亦可在當地購買。騎行手套也是必需的,它可以提高騎行中手部的舒適度,在摔車的時候也可起到保護手部的作用。
頭盔、騎行眼鏡也很重要。頭盔是保證騎車者安全的第一裝備,正規廠家生產的頭盔都會有相應的質量認證標准;騎行眼鏡必須同時符合防紫外線、不破碎、透氣性能佳、貼臉設計等條件。
鞋子盡量穿硬底的戶外運動鞋,容易用力,同時最好帶一雙涼鞋,涉水時可替換。
● 住宿
建議在出發前先規劃住宿地點。大城市的青年旅館通常比較容易客滿,抵達當地後可前往遊客中心索取沿途有關的住宿信息,當地民宿、汽車旅館都可選擇。在美加、新澳、歐洲地區還有許多經濟實惠且設備完善的露營區,可攜帶帳篷與睡袋享受露營之樂,此舉還可節省旅行經費。

7. 法國騎自行車厲害嗎法國最擅長的運動是什麼

法國生產的TIME自行車。它的公路的車架系統、自鎖系統的設計是世界一流水平。
還是比較喜歡法國的足球~~~~

8. 疫情之下,歐洲多國緣何掀起自行車熱潮

疫情之下,歐洲多國緣何掀起自行車熱潮?
雖然疫情開始有所緩解,但是由於擔心在公共交通設施上依舊有感染的風險,騎自行車上班是一項比較安全又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而且在疫情期間很多健身愛好者無法去健身房健身,也開始選擇自行車這種鍛煉方式,所以自行車成為了目前最理想的一種運動方式,騎自行車健康環保安全,是一種很理想的運動和出行方式,很值得提倡推行。所以在很多國家掀起了自行車的熱潮。

當然這和大家的防疫自覺性也有很大關系,雖然已經開始解封,但是很多人仍然對乘坐公共交通感到緊張。相比公交車、火車等空間密閉且人員密集的交通工具,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帶給人一種安全感 ,甚至像美國這樣一直偏愛汽車而不是自行車的社會,都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出行方式,向歐洲學習,多個歐洲國家也推出了新的交通計劃,將提供更多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以減少市民對公共交通和私家車的使用。

9. 騎單車去法國

飛機8k+ km
單車算10k km吧,每小時15km,每天6.6小時 100km~~要100天~
算上修車的時間,下雨的時間,餓肚子生病的時間,腿抽筋的時間,迷路的時間,估計一年吧~
如果不幸被毛子打死了,下輩子繼續的話估計要20年左右~如果再不幸莫名其妙掛了,到時候來度知道2040版提問吧

閱讀全文

與在法國騎單車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