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與德國和解最早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舒曼計劃是歐洲一體化運動的基石,是研究歐盟歷史的切入點。該計劃的提出及成功實施對 歐洲歷史 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的出台標志法德和解的開端.( 舒曼 是當時法國外長)
㈡ 二戰後的法德為什麼可以和解
首先,從政治來講,二戰後德國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社會改革,根除法西斯主義,懲制戰爭罪犯,吸取戰爭留下的深刻教訓,為法德關系的改善鋪平道路。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發動者,法國和德國在一戰是交戰雙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為核心的法西斯軸心集團發動了對世界的侵略擴張,而且法國在戰爭中被德國打敗,法國受到重創。二戰後,法國參與對德國的分區佔領,德國戰爭失敗,國家社會經濟同樣受到重創,戰爭沖突對抗導致兩敗俱傷,大大降低了兩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於法德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一個半世紀的沖突與對抗使法德雙方認識到沖突對抗不利於歐洲的強大和各自經濟的發展,還有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使他們認識到加強合作才是必經之路。
其次,從經濟上講,世界經濟發展要求歐洲經濟一體化,歐洲經濟的日益聯系密切是推動法德關系改善的經濟根源。經濟發展是推動世界各地加強聯系的根本動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歐各國,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社會經濟都遭到嚴重損害。戰後,西歐國家百廢待興,它們紛紛實行社會改革,調整政策,發展社會經濟,五六十年代,西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現繁榮景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了一體化進程,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推動各國經濟加強聯系,這從根本上推動法德關系改善。法德是歐洲大國,也是資本主義強國,二戰後也是戰爭主要受害國,經濟受到嚴重挫傷,因而加強經濟聯系是歷史必然,這是加強合作改善關系的根本動力。
第三,法德關系的改善也與法德兩國政治家的努力分不開。法國戴高樂上台時,他關於戰後歐洲聯合必須包括德國人的思想已經牢固地樹立起來。戴高樂清楚地知道,法國要恢復大國地位,並使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力量,必須取得德國的諒解和支持。而德國的政治地位也使德國有求於法國的地方多於法國對德國的要求,法國的政治地位要高於戰敗國的德國,這樣有利於法國在法德關系中處於主導地位。1958年9月14日—15日,戴高樂與西德總理阿登納舉行第一次會談,雙方表示,在有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情況下,不能永遠指望美國,加強法德合作,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是絕對必要的,這次會談給法德長期敵對的歷史,開啟了法德和解,相互信任的新篇章,此後法德關系進入了新的階段。1963年1月22日,法德雙方經過雙方政治家的努力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標志著法德關系完全實現和解。正是在德法兩國政治家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法德關系有所改善和發展,法德實現民族和解,對兩國都有重大影響,對歐洲和世界格局的演變均產生深遠影響。
第四,法德兩國歷史人文相近,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都相似,都是以基督教為主體的文化傳統,尤其均受到近代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都是具有理性的民族,兩國都為世界文明史的發展做出重要的歷史貢獻。相似的文化熏陶,相近的文明史觀和對近現代史上的法德沖突和對抗導致兩個民族衰落的反思以及戰後和平主義思想的影響都是推動法德關系的和解的主要因素。
㈢ 法德和解歷史進程
實際點說,二戰後是美蘇二分天下,法德為求自保,自然要合作!
㈣ 法國和德國兩個有世仇的國家,為什麼後來會合作
到目前為止,盡管歐盟出現了英國脫歐這樣的挫折,但是歐盟的整體發展趨勢還是不錯的,仍熱是世界上聯合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歐盟在法國和德國兩架馬車的帶動下,整體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好的,法德是歐盟的大腦和中堅。不看歷史的人們絕不會想到歷史上法德是世仇,戰爭恩怨持續了幾百年。
1944年,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大國,根據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利益考量將世界分為了兩半,整個歐洲成為了一片廢墟,如果德國和法國想要重振歐洲雄風,二者必須聯合起來,否則就會成為被美國或者被蘇聯凌辱的對象。冷戰的形勢迫使他們必須走到一起。為了解決兩國最為重要 的爭端邊境煤鐵資源問題,他們建立了一個超越國家主權的經濟結構煤鋼共同體,運行很完美,為之後兩國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有名的舒曼計劃。法國外長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歐洲聯合起來而被稱之為歐洲聯盟之父。現在的歐盟就是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聯合壯大起來的。
㈤ 法德和解的時間
法德和解的時間應該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加上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成為歐洲主宰,法國和德國領導人都意識到只有這兩個歐洲大陸的強國團結起來,彌河矛盾,化解仇恨,才能共贏,在國際上有更高的影響力,因此以法國和德國為核心包括比利時,盧森堡等幾個國家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成立的歐洲煤鐵聯盟就是現在歐盟的前身。
㈥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法國和德國為什麼可以和解是如何和解的
兩次大戰打的是利益。具體爭的是殖民地——因為歐洲是在殖民主義的基礎上主導世界的,誰主導,時間是誰的。
兩次大戰後,歐洲的團團罐罐打爛了,連殖民體系都沒有了,世界落到了美蘇的手裡,歐洲列強變成了仰人鼻息的可憐蟲,相互之間還有什麼可爭的!
㈦ 二戰後,法德這兩個世仇國家是如何和解的
因為二戰前還是歐洲中心主義,放在歐洲大陸上看,法德兩國的矛盾就難以化解,二戰後,法德兩國都大大削弱了,面對東邊的蘇聯和西邊的美國,法德自然會逐漸走近。
西德戰後大力進行的去納粹化也給法國提供了足夠的台階。另外本來是幾個世紀的矛盾源頭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在戰後倒成了法德接近的橋梁。這一地區是德語區,法國戰後其他地區清演算法奸的行動很過激,但在這一地區則相當寬容,甚至一些德國SS分子由於擔心國內的去納粹化而躲在這兒的。這里的人說的是德語方言,自我認同是日耳曼民族,但又已經大多認同自己是法國人,這種情況就為兩國通過溝通來和解提供了基礎。
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的歷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的歷史事件:最早是歐洲煤鋼聯營的建立(1951年)。
然後就是1957年又相繼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又合並為歐洲共同體,
到了1993年,由為今天的歐洲聯盟。
㈨ 法國德國20世際後如何從敵到和解
綜述有以下幾點原因:世界近現代史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內容,而現代史上重要國家的雙邊關系也是了解和分析世界近現代史的一個重要方面。世界近現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不斷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加強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外交聯系的歷史,更是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不斷變革發展的歷史。而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尤其是歐洲的近現代史上,法德關系的發展演變的軌跡值得我們認真分析和研究。法德從19世紀初期到20世紀40年代恩怨沖突不斷,然而到二戰後法德兩國能夠實現民族和解,改善雙邊關系,加強合作,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對資本主義世界和人類歷史都產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響。這也對我們今天改善中日外交僵局,有一定借鑒意義。本文僅對二戰後法德關系由長期對抗到和解合作關系轉變的原因,進行粗淺的分析。法德關系二戰後的改善應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傳統和兩國政治家的努力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政治來講,二戰後德國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社會改革,根除法西斯主義,懲制戰爭罪犯,吸取戰爭留下的深刻教訓,為法德關系的改善鋪平道路。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發動者,法國和德國在一戰是交戰雙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為核心的法西斯軸心集團發動了對世界的侵略擴張,而且法國在戰爭中被德國打敗,法國受到重創。二戰後,法國參與對德國的分區佔領,德國戰爭失敗,國家社會經濟同樣受到重創,戰爭沖突對抗導致兩敗俱傷,大大降低了兩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於法德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一個半世紀的沖突與對抗使法德雙方認識到沖突對抗不利於歐洲的強大和各自經濟的發展,還有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使他們認識到加強合作才是必經之路。
其次,從經濟上講,世界經濟發展要求歐洲經濟一體化,歐洲經濟的日益聯系密切是推動法德關系改善的經濟根源。經濟發展是推動世界各地加強聯系的根本動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歐各國,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社會經濟都遭到嚴重損害。戰後,西歐國家百廢待興,它們紛紛實行社會改革,調整政策,發展社會經濟,五六十年代,西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現繁榮景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了一體化進程,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推動各國經濟加強聯系,這從根本上推動法德關系改善。法德是歐洲大國,也是資本主義強國,二戰後也是戰爭主要受害國,經濟受到嚴重挫傷,因而加強經濟聯系是歷史必然,這是加強合作改善關系的根本動力。
第三,法德關系的改善也與法德兩國政治家的努力分不開。法國戴高樂上台時,他關於戰後歐洲聯合必須包括德國人的思想已經牢固地樹立起來。戴高樂清楚地知道,法國要恢復大國地位,並使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力量,必須取得德國的諒解和支持。而德國的政治地位也使德國有求於法國的地方多於法國對德國的要求,法國的政治地位要高於戰敗國的德國,這樣有利於法國在法德關系中處於主導地位。1958年9月14日—15日,戴高樂與西德總理阿登納舉行第一次會談,雙方表示,在有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情況下,不能永遠指望美國,加強法德合作,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是絕對必要的,這次會談給法德長期敵對的歷史,開啟了法德和解,相互信任的新篇章,此後法德關系進入了新的階段。1963年1月22日,法德雙方經過雙方政治家的努力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標志著法德關系完全實現和解。正是在德法兩國政治家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法德關系有所改善和發展,法德實現民族和解,對兩國都有重大影響,對歐洲和世界格局的演變均產生深遠影響。
第四,法德兩國歷史人文相近,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都相似,都是以基督教為主體的文化傳統,尤其均受到近代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都是具有理性的民族,兩國都為世界文明史的發展做出重要的歷史貢獻。相似的文化熏陶,相近的文明史觀和對近現代史上的法德沖突和對抗導致兩個民族衰落的反思以及戰後和平主義思想的影響都是推動法德關系的和解的主要因素。
以上短文僅從政治、經濟、兩國政治家的努力和文化思想幾個方面簡要分析,法德關系在二戰後能夠實現民族和解,這奠定二戰後歐洲合作的政治基礎,正是在法德關系實現合解的基礎上,法德兩國合作推動歐洲一體化的開展,進而推動歐洲經濟的發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的推進了國際政治格局的多極化,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同時,法德關系的改善也為當今國際社會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和對抗提供成功的範例。同時法德兩國從百年的宿敵到今天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雙子星座和發動機,也為我們今天沖破中日外交僵局,實現兩國政治互信,加強合作,推動亞洲一體化的進程,將產生重要影響,也有重要的借鑒。
㈩ 二戰後的法德為什麼可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