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江山愛美人更愛武器,亨利二世神奇的一生 。
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為法國歷史上著名的「騎士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1494-1547)次子。其父對待臣民寬厚、俠義,本人還喜愛文學藝術,是諸多藝術家的贊助者與保護人(達芬奇便是在他的懷中辭世)。此外,弗朗索瓦一世胸懷大志,渴望建功立業,因此頻繁對外用兵。在戰場上,弗朗索瓦一世喜歡身先士卒,被部下奉為騎士之楷模,並成為許多吟遊詩人的寵兒。
▲亨利二世肖像
與父親一樣,亨利在少年時期便熱衷於馬上長矛比武。15歲時,他瘋狂地愛上了一位35歲的寡婦迪亞娜?德?普瓦捷(Diane de Poitiers,1499-1566),為了表達愛意,亨利在比武時執意在長矛綁上迪亞娜的緞帶(而非妻子的),以便將勝利獻給自己的美人。雖然此舉令凱瑟琳?德?美第奇心碎,但某種程度而言的確有中世紀騎士古風。1536年,王太子弗朗索瓦因肺結核去世(據說在馬德里的囚徒生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亨利名正言順地成為法蘭西新任王儲。1547年3月31日,在亨利生日當天,弗朗索瓦駕崩,同日,王太子於蘭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是為亨利二世。
▲錘柄上的格言「這件武器既光彩奪目,亦可防身」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千,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2. 英國哪一對夫妻不和睦導致英法兩國失去將近千萬人口
1337年百年戰爭正式爆發,戰爭總共持續了116年,一直處於下風的法國最終在聖女貞德的帶領下成功戰勝英國,把英國趕出了法國,英國也失去了所有歐洲大陸的領土,徹底變成了一個島國。
這場戰爭使英法失去了三分之一、將近千萬的人口,起因卻只因為一對夫妻關系的不和睦。貴族們把國家視為私產,肆意分割,為了自己的利益挑起戰爭。在戰爭中貴族們卻躲在堅固城堡中免於戰火,平民卻必須拿上武器去和敵人戰斗。伏爾泰這樣形容百年戰爭,“百年戰爭是一場持續百年的屠殺游戲。當兩國的皇族及貴族為了自己所奪得的利益而慶祝的時候,那些痛失家園及親人的無辜平民卻只能在無聲地痛哭。戰爭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3. 阿基坦的埃莉諾的多情的法國王後
在太子路易成為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之後,埃莉諾也因而成為了法蘭西王後。然而,這次的婚姻似乎不太成功。路易七世其實只是法國路易六世國王的次子 。因此,打從他出世那天起,他就是被王室當成未來大主教來進行培養的,十歲以前,這位王子都生活在聖丹尼斯皇家修道院里,是修道院長、皇家主教休傑最寄予厚望的學生。當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士獻身基督,是自幼就深植於這位王子內心的崇高理想。但是天不從人願,1131年,他的哥哥、已經成為法國小王的菲利普年僅15歲就短命夭亡了,路易七世不得不被趕鴨子架當上了他並不能勝任的法國國王。可憐的小教士就這樣離開了他那聖潔的修道院,當上了法國國王,還迎娶了埃莉諾,抱著不亞於赴難的心情,決心為法國完成生下男性繼承人的艱巨使命。為了這個世俗的責任和義務,他還要經常痛哭流涕地向上帝懺悔,可憐吶,阿門……面對這樣一位沒有情趣的丈夫,活潑好動的埃莉諾有多麼不適應。路易七世將男歡女愛視作邪惡的罪過,他與王後同床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她懷孕,只有證實王後的確沒有懷孕,他才會再次勉強自己進入她的閨房。這一切使一向被男人狂熱追求的埃莉諾感到十分難堪,她覺得自己是嫁給了一個修士,而不是法國的國王。她撒嬌、她挑逗,最後甚至發展到經常為此與路易七世吵鬧。可惜,她的所有努力都被路易七世當成是邪惡的考驗,根本不起效果。直到結婚七年以後,埃莉諾才生育了第一個孩子瑪麗公主。作為一個專業而虔誠的宗教人士,路易七世願意將他全部的精力和國家的國力都投入到宗教戰爭當中,就在第一個孩子出生的那年聖誕,路易七世宣布他要發起一次聖戰,去巴勒斯坦拯救淪陷在異教徒中的基督教徒。埃莉諾既欣喜於修士丈夫的遠征決心,生性好動的她更想親身參與這樣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因為她與其它的王後不同,她擁有自己的阿奎丹騎士團,她是他們的最高統帥。所以從策劃之時起,她就參與進了這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里去。經歷長途跋涉的十字軍很快就來到了目的地,在這里,埃莉諾對安條克公國的國王、普瓦捷的雷蒙德王子一見鍾情。按照輩份,埃莉諾本該管雷蒙德叫叔叔。這個法國男人頭發金紅,體格強壯,既英俊又有趣,使埃莉諾幾乎神魂顛倒,兩相比較之下,路易七世既病弱又固執,相貌平平還言語寡味,簡直就是只癩蛤蟆。事實上,雷蒙德的才能也確實遠在路易七世之上,當路易七世狂熱地堅持要直達耶路撒冷的時候,雷蒙德卻提出應該先行收復被穆斯林奪取的埃德薩。雷蒙德的作戰計劃與埃莉諾不謀而合,埃莉諾當然於公於私都成了雷蒙德的堅定支持者。
路易七世對妻子與雷蒙德之間的曖昧關系有所察覺,在埃莉莉拒絕執行自己的戰略意圖後,法國國王與王後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爭吵的結果是埃莉諾佔了上風,她決定留在雷蒙德身邊,而不是跟隨丈夫去耶路撒冷。路易七世既想堅持自己的見解,又敏感地意識到自己的帽子開始有點兒發綠,於是他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始料未及、超乎他勇氣范圍內的事情:在夜深人靜時綁架了埃莉諾。據說埃莉諾是綁在馬上被帶離雷蒙德勢力范圍的。
可惜,此後的事情發展未能讓路易七世如願,按照他的意圖作戰的十字軍顆粒未收,徹底失敗,而局勢也再難挽回。埃莉諾的憤怒程度可想而知,她宣布自己再也不願繼續這段與路易七世的婚姻了。大吃一驚的教宗不得不親自出馬挽回國王的夫妻關系,甚至不惜拉下臉皮,設計讓路易七世和埃莉諾再次同房。然而,另一個不幸的消息恰在此時傳來:普瓦捷的雷蒙德在與穆斯林的戰斗中喪生,他的頭顱也被當作戰利品送進了哈里發的王宮。憤怒的埃莉諾從此與路易七世形同陌路。雷蒙德死後不久,埃莉諾生下了她與路易七世的第二個孩子:艾麗絲公主。
路易七世對埃莉諾的第二次懷孕抱著很大的期望,因為他們之間的夫妻關系早已經名存實亡,偏偏這次生下的還是個女兒。就在艾麗絲降生的同一年(1150),英國瑪蒂爾達女王的兒子「短斗篷」亨利二世繼承了諾曼底公爵的爵位,第二年,他又當上了安茹伯國的伯爵,同時還有一個英國國王的王位在等著他去繼承,毋庸置疑地成為歐洲最有實力的貴族之一。
作為諾曼底公爵、安茹伯爵,亨利二世有義務經常去晉見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剛開始的時候,這位青年入宮的目的大概確實是晉見路易七世,但後來卻變成是去晉見埃莉諾了。十七、八歲的少年公爵與二十八九歲的成熟王後之間相當來電,兩人眉來眼去,完全當路易七世不存在。
1152年,路易七世的怒氣值終於滿槽,以不守婦道和不能生育男性繼承人為理由,向教廷申請撤銷自己與埃莉諾之間的婚姻關系。同年3月21日,已經是黔驢技窮的教會不得不接受上訴,以「近親結婚」的理由宣布他們的婚姻不合法,終止了這段王室婚姻。這一年,埃莉諾三十歲。恢復了自由身的埃莉諾隨即離開法國,踏上了返回自己封國的路途。然而這時的她,到哪裡都是不太穩當的,因為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清楚這位法國前王後的身價,單身漢們都想向她求婚,已婚人士們都扼腕長嘆。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免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因此在去往阿奎丹公國首府普瓦捷的旅途上,埃莉諾甚至還遇到了兩個試圖綁架她去結婚的貴族青年。盡管如此,埃莉諾還是順利地脫身回到了阿奎丹。回到自己的宮廷以後,埃莉諾立即開始著手為自己選擇下一任丈夫。而放眼當時的歐洲,最佳的丈夫人選莫過於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了。他年青、英俊,已經是一位公爵,而未來還將成為英國國王,地位絲毫也不比路易七世遜色。埃莉諾立即寫了一封信寄給亨利二世,建議他盡快來阿奎丹和自己舉行婚禮。
亨利二世和他那位極有抱負的母親瑪蒂爾達都非常清楚,迎娶埃莉諾意味著什麼,在她那龐大的嫁妝面前,十歲的年齡差距根本不是問題,更何況在這個家庭里,妻子比丈夫大是正常事兒,亨利二世的母親就比父親年長十一歲之多。因此,亨利二世和瑪蒂爾達在收到信的第一時間便做出了令埃莉諾滿意的答復。為了不驚動太多人,亨利二世按照埃莉諾的要求前往阿奎丹。1152年5月18日,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與阿奎丹女公爵埃莉諾在阿奎丹秘密結婚。此時,距埃莉諾與路易七世離婚僅僅過去了六周時間。
路易七世怎麼也沒有料到「前妻」居然如此迅速就再嫁了。得到消息後他立刻回過味來,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他失去了富饒遼闊的阿奎丹公國,將它拱手送給了自己的對手亨利二世。憤怒的路易七世決定向亨利二世宣戰,他的盟友就是曾經打算綁架埃莉諾結婚的青年貴族之一布盧瓦伯爵蒂博特五世。這場妒火中燒的戰事以新婚夫婦大獲全勝告終。
(順便八卦一記:布盧瓦的蒂博特五世雖然沒當成埃莉諾的丈夫,後來卻當上了埃莉諾的女婿:他未來的妻子就是路易七世與埃莉諾所生的小女兒愛麗絲公主。)
更讓路易七世垂頭喪氣的事接腫而至:僅僅過了一年,再婚後的埃莉諾就在1153年8月17日為亨利二世生下了長子威廉。雖然這個孩子在三歲時夭折,但埃莉諾此後卻一連為亨利二世生下了四子三女。
因認定埃莉諾無法生育兒子而痛下決心離婚,並因此丟掉了整個阿奎丹公國的路易七世頓時成了整個歐洲的笑柄。就在埃莉諾生下兒子不久,心慌意亂的路易七世也在1154年8月再婚了,新娘是卡斯蒂利亞康斯。這可憐的姑娘不會想到,這場並不快樂的婚姻很快就會要了她的命:1160年10月4日,22歲的卡斯蒂利亞康斯死於難產。和埃莉諾一樣,她也只給路易七世生了兩個女兒。
而在這邊廂,亨利二世與埃莉諾夫婦卻正是春風得意。1154年10月25日,英國國王斯蒂芬去世,按照先前的約定,王位傳給了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12月19日,加冕典禮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亨利二世圓滿了其母瑪蒂爾達的人生願望,同時也使埃莉諾如願以償地重新得到了一國之後的地位。
托老娘和老婆的福,亨利二世當上了英國國王,同時還擁有阿奎丹公國,頓時成為歐洲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在埃莉諾的支持下,亨利二世四齣征伐兼並,不消多久,他和埃莉諾名下擁有的領地兵力,就足足比路易七世多了兩倍。
前妻的日子過得如此有滋有味,自己卻每況愈下,偏偏又沒有挑釁的實力,路易七世只有躲在暗處咬牙切齒,不停地向上帝祈禱,希望終有報仇雪恨之日。
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總是會有的。不過在那之前,路易七世還得等上個十幾年。而在這十幾年裡,亨利二世和埃莉諾似乎都沒有想到在自己的背後,路易七世一直象匹狼似的,無時無刻不瞪著綠幽幽的眼睛等待撲上來撕咬的機會。在此期間,路易七世唯一的安慰,就是他的第三任王後終於給他生出了一個男性繼承人菲利普,未來亨利二世父子都要在這個菲利普手裡大大的吃虧。
4. 法國王後生2女被廢,改嫁小十歲國王,她是誰
埃莉諾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眼前的缺失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缺失,做人做事都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不因為一時的情緒激動而做出讓自己悔恨餘生的蠢事。
如果路易七世清楚地認識到這場政治婚姻的真正利益所在,便不會因為一事的沖動與埃莉諾解除婚姻,從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前妻把大把的財富拱手送給別人,還為對方生下自己久盼而不得的皇室繼承人。
所以,不管我們眼下經歷了什麼樣的刺激,都應該等自己徹底冷靜下來之後,考慮好厲害得失再去做出重要決定,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為自己降低一切可能的潛在風險。
5. 有關瑪麗.斯圖亞特的問題
不是一個人,一個是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一個是蘇格蘭女王和法國王後。瑪麗一世是伊麗莎白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而瑪麗.斯圖亞特是伊麗莎白一世的表妹兼表侄媳。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而 瑪麗·斯圖亞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蘇格蘭女王(1542——1567),法國王後(1559——1560)。
,
瑪麗·斯圖亞特
瑪麗·斯圖亞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蘇格蘭女王(1542——1567),法國王後(1559——1560)。1542年12月8日出生在蘇格蘭林立思戈宮。出生之後6天就成為蘇格蘭女王,他的父親詹姆斯五世年方30就死於霍亂,而蘇格蘭王後,法國吉斯公爵的妹妹瑪麗·德·吉斯則成為攝政。
1543年瑪麗女王在斯特靈城堡加冕為蘇格蘭女王。根據蘇格蘭貴族會議所既定的聯法攻英的方案,5歲大的女王被送到法國宮廷作為法國皇太子的未婚妻。在那裡,在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後的庇護下,瑪麗受到了她所能收到的最好的教育。瑪麗女王17歲那年嫁給了同齡的法國皇太子弗朗索瓦。同年亨利二世死在一次騎士比武大會上,弗朗索瓦成了法國國王,瑪麗則成了法國王後。
據記載,瑪麗王後和國王的感情很深,雖然國王自幼體弱多病,身體浮腫,舉步維艱,而且明顯性無能,但瑪麗和弗朗索瓦之間彷彿存在著一種超越朋友的感情。然而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橫死,瑪麗王後結束了在法國的生活,最終回到了蘇格蘭。
回到蘇格蘭的瑪麗並沒感到身分提高帶來的優越性。她被各種紛爭搞得焦頭爛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她有天賦,正如她有野心一樣。1565年7月,瑪麗一世出人意料的嫁給了表兄亨利·斯圖爾特·達恩利爵士,後者英俊年輕,風度瀟灑,但最有吸引力的是亨利可以在伊麗莎白死後繼承英格蘭王位(條件是伊麗莎白沒有後嗣)。但婚後瑪麗就發現他的丈夫是個好色成性的登徒浪子,一方面他喋喋不休的要求瑪麗賦予他「國王」的稱號和實權,另一方面他大肆打擊女王的寵臣們,尤其是女王的義大利籍秘書大衛·里奇奧,甚至還糾合蘇格蘭貴族當著女王的面殺害了里奇奧。這引起了女王的仇恨。1567年2月9日,正在愛丁堡柯克歐菲爾德宮養病的達恩利勛爵被離奇地掐死在花園,而且當晚柯克歐菲爾德宮還發生了爆炸。人們認為這是女王的情人博斯韋爾伯爵所為,但女王糾合了一群支持自己的貴族組織了一次虛假的審判,結果是伯爵本人無罪釋放。
但後來發生的是改變了女王的命運。1567年5月15日,女王和被懷疑殺害達恩利勛爵的博斯韋爾伯爵在聖十字架宮成婚。這次不得人心的婚姻是蘇格蘭貴族們開始公開反對瑪麗一世的統治,女王希望通過答應貴族們的要求保全博斯韋爾伯爵,但貴族們沒有信守諾言,將女王囚禁在列文湖畔的城堡里,瑪麗在這里被迫將王位傳給了她和達恩利勛爵的兒子詹姆斯。
1568年瑪麗從列文湖城堡逃了出去,她組織了幾次未遂的軍事政變,之後被迫逃到英格蘭尋求她的表姐伊麗莎白一世的庇護,不料她被伊麗莎白軟禁在卡萊爾城堡。
瑪麗的囚禁生活足有20年之久。因為這期間反對新教的起義接連不斷,直接威脅著新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雖然女王本人希望能夠保住瑪麗的性命,末了還是被迫下令處決瑪麗。
1587年2月8日瑪麗女王在弗斯利亨城堡被處決。傳說劊子手事前沒有把斧子磨得鋒利些,以至於第一次看下去之後脖子沒有完全斷裂,鮮血如注。劊子手把瑪麗女王冷峻的頭顱展示給眾人的時候,驚愕的發現女王的嘴還在喃喃的動。
在蘇格蘭人眼中,瑪麗女王更像一個悲劇中的女英雄而不是統治者。值得欣慰的是,當初瑪麗和達恩利結合的初衷(使他們的後代繼承英格蘭和愛爾蘭王位)在她死後成了現實。1603年,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承了童貞女王伊麗莎白的王位,成了名副其實的英國國王。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母親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皇後,來自西班牙的凱瑟琳,丈夫是西班牙的國王菲利普二世,夫妻二人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倒。
幾乎在同一時期,還有一個叫瑪麗的女王,那就是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她的統治結束後,新教徒伊麗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天主教統治結束。
6. 法國王後改嫁英格蘭公爵之後引起了什麼
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與王後埃莉諾感情不和,英王亨利一世的外孫安茹伯爵(亨利·金雀花)出現在王後埃莉諾的生活里,並接受了埃莉諾的愛情。埃莉諾提出同路易七世離婚的兩個月之後,和亨利結婚,法蘭西宮廷對此驚訝不已,虔誠的國王也才如夢初醒。於是,一場由埃莉諾王後改嫁而引起的戰爭爆發了。
1066年,在英吉利海峽彼岸,法國國王治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乘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去世,新國王哈羅德政權不穩之機,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佔領了英格蘭。之後,威廉登上了英格蘭國王的寶座,同時又仍然是法國國王的封臣——諾曼底公爵。雖然英格蘭是一份比諾曼底更有價值的財產,但威廉和他的兒子們總是對諾曼底更感興趣,依託諾曼底同法國國王明爭暗鬥。威廉死後,他的幼子亨利一世繼承了王位,成了英格蘭—諾曼底國家的統治者。亨利一世在英國歷史上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間,使不列顛島享受了30年太平盛世,英格蘭—諾曼底成為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
當時的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把對基督教的虔誠看得比自己尊貴的王位還重要。他的文武大臣們,對此敢怒而不敢言。路易七世白天禮拜,晚上懺悔,冷落了嬌妻埃莉諾。埃莉諾身為法國阿奎丹公國的女公爵,擁有大片疆土,熱情似火,對路易七世的「模範舉動」十分反感,夫妻感情越來越不和。正當王後對國王反感情緒越來越大的時候,在他們之間突然出現了一個第三者,加速了他們感情的破裂,他就是亨利·金雀花。
亨利繼承了父母眾多的伯國、公國封號之後,便成為路易七世治下地位顯赫的封臣,經常前往巴黎拜謁路易七世。年輕英俊的亨利,身材魁梧、容光煥發、談吐活潑、精力充沛,與暮氣沉沉的路易七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後一見傾心,竟偷偷地愛上了他。當王後向他流露出愛慕之情時,他其實並未立即迷戀上埃莉諾的容貌,而是為她所有的大片領地所動心,於是,亨利很快接受了埃莉諾的愛情。二人的私情交往進行得極為秘密,又十分成功,一直把路易七世和他的宮廷蒙在鼓裡。當他們的秘密活動取得成功之後,埃莉諾於1152年提出同路易七世離婚。
兩個月之後,埃莉諾突然和亨利結婚,法蘭西宮廷對此驚訝不已,虔誠的國王也才如夢初醒。這樣,法蘭西的一半領土脫離國王的控制,落入亨利手中。亨利與埃莉諾結婚剛一個月,各路敵人就合力向諾曼底發動進攻,於是,一場看似由埃莉諾王後改嫁而導致的,實際是為了爭奪土地的戰爭爆發了。
年輕的亨利公爵對法王可能發動的戰爭早有準備,他成功地擊退了敵人,使之四分五裂,紛紛敗走。亨利通過防禦作戰鞏固了自己在大陸的遼闊領地,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此時,他已不滿足於防禦作戰的勝利,決定主動進攻敵人,開拓更廣闊的疆界。153年1月,他勇猛地登上不列顛島,向篡奪了他母親王位的斯特凡發動進攻。亨利在馬爾梅斯伯雷戰勝了斯特凡,斯特凡被迫同意亨利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
次年,斯特凡去世,亨利成為英格蘭國王,稱為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統治著英國加上法國境內的大片土地,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君主;他創立的金雀花王朝,延續了200多年。
亨利二世在位期間,做了一件對後世影響重大的事情。1162年,在他的倡導下,來自巴黎的教授們創建了牛津大學。後來,到了1209年,牛津大學的教授們又創建了劍橋大學。
7. 哪個國王娶了兒子的未婚妻,王後和太子最後雙雙青年病故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一生結過四次婚,可是嫁給他並非是好事,這四任妻子都是嫁給他沒幾年就病故了,按中國人的說法,腓力二世有點克妻。
腓力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很有名,就是英國女王瑪麗一世(外號血腥瑪麗),在瑪麗一世病逝後,腓力二世想娶繼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小姨子)為妻,可是卻被伊麗莎白一世拒絕了,於是他娶了法國公主伊麗莎白為妻。
1568年10月,伊麗莎白王後難產身亡,年僅23歲。年輕美麗的王後離開人世,留給丈夫腓力二世一對女兒,後來腓力二世又一次娶妻生了兒子。
伊麗莎白王後婚姻不幸,嫁給腓力二世,只是開頭幸福,沒過幾天好日子,就不被丈夫所愛了。
8. 亨利二世為什麼娶了生性浪盪的埃莉諾
1148年,英格蘭王位繼承戰爭進入第十四個年頭,這一年,瑪蒂爾達陣營的格洛斯特伯爵羅伯特去世,這對瑪蒂爾達來說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打擊。正是依靠著格羅斯特伯爵的後期「發力」,作為一個女性,瑪蒂爾達才能撐過最艱難的時期。現在,她的長子亨利一世已經16歲了,是時候讓他接過事業的接力棒繼續跑下去了。
當他長大十四歲的時候,或許是身邊隨從的緣故,他就意識到自己將會是諾曼底公國的繼承人甚至是以後的英格蘭國王。他也知道自己的另一個舅舅斯蒂芬在英格蘭非法佔有了他的王國,十四歲的亨利一世,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亨利的婚姻亨利二世的妻子埃莉諾是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的前妻。
9. 法國中世紀貴族王妃瑪格麗特的身世背景
瑪格麗特又譯為「瑪爾戈」(Margot),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47~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後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進行著殘酷的內戰。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為結束戰爭,決定與新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聯姻,身為國王妹妹的瑪格麗特公主,自然成為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婚禮在巴黎舉行,瑪格麗特嫁給了納瓦爾的亨利,就在眾人歡慶婚禮之時,巴黎城所有的鍾聲都敲響了,在凱薩琳王太後的策劃下,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拉開帷幕,整個法國血流成河,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後,史稱瑪格麗特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