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中的法軍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
用RTS游戲的話說就是,沒縱深被一波給打掉資源/出兵點了……
一方面是戰備狀態,軍備方面法國人的編制類似於現在的架子師,在開始動員之後,法國人抽調了原有的軍官士官以及老兵組建新的師,然後將新兵給補充進入老的部隊里。這也是為什麼在波蘭戰役期間法國人遲遲不願意進攻的原因,那個時候法國人自身的部隊磨合並沒有完成,一些部隊里頭士兵和軍官都不認識,哪怕是法國戰役開始後,法軍的戰備狀態都遠遠不如德軍。
然後就是戰略問題了,5月10號德軍發動進攻,A集團軍走阿登森林,B集團軍則正面進攻荷蘭/比利時。這兩個集團軍事實上是同一天出發的,只不過A集團軍之前一直都沒有被盟軍重視而已(法國人判斷這支德軍打算進攻第二集團軍側翼以在馬奇諾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所以吧預備隊扔給第二集團軍,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去了……)。同日,法軍進入比利時/荷蘭境內。5月12號傍晚,A集團軍突破阿登森林抵達默茲河,而這個時候法軍還在往荷蘭趕路,僅僅一天前,這里還有法國人的第一集團軍一整個集團軍……
然後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劇本了,德國人鑽出阿登山區之後發現自個兒對面居然只有兩個剛剛趕到不到一天時間的二級預備役師,還他喵的不是全部。唯一可能及時趕到的第一預備役裝甲師正一臉懵逼的在原地等燃料……然後德軍在13日早晨開始發動了進攻,兩個預備役師中的一個(第五十五師)當天晚上就被打崩了,另一個(第七十一師)稍微堅挺一點兒,一直到14號白天還在嘗試進行反擊,不過這場反攻沒有什麼好結果,被德國人抓住機會一波反擊給徹底打垮了。在徹底擊潰兩個擋路的師之後,德國人開始擴大登陸場,並於15號集中兵力擊潰了終於等到燃料,開始嘗試控制突破口的第一預備役裝甲師(這一波德軍事實上很丟人,在占據了突襲優勢的情況下,近500打150,最後戰損比還高出對方一大截……),徹底鞏固了登陸場。
至於法國人的坦克,事實上德國人還真沒法和法國人比,法國人雖然還在吧一戰的雷諾改了改繼續用,但那畢竟不是主力,更何況德國人的一號二號38t什麼的也沒啥資格說人家。三號四號遇上了法國人的索瑪、夏爾什麼的也沒啥辦法,步兵的37反坦克炮也正是在這期間獲得了敲門磚的稱呼——只能聽個響。
雙方坦克質量對比事實上看一看他們之間的戰斗就知道了,12號發生在比利時漢努特的坦克戰中,176輛索瑪S35、106輛哈奇開斯H35、129輛哈奇開斯H39對上了258輛一號、240輛二號、82輛三號、50輛四號、44輛38t。最後德國人損失了160輛坦克,法國人損失了105輛坦克。擊潰第一預備役裝甲師的弗拉維永坦克戰中德國人91輛38t、131輛一號、188輛二號、52輛三號、56輛四號、34輛指揮坦克打法國人B1帶哈奇開斯的144輛坦克,最後雙方戰損打了個100:65。這還是建立在德軍戰備優勢,軍事訓練更為充分的情況下。
法國戰役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是戰斗強度並不算低,尤其是5月份這一段時間。德軍在整個法國戰役中14萬傷亡有10萬是來自於這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里頭。而在這之後,失去了赴荷蘭/比利時的主力,駐守馬奇諾防線的第二集團軍又被包圍的情況下,剩下那些剛剛動員起來,軍官連自己手下的士兵都還不認識的預備役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法國人最後選擇了投降。
⑵ 為什麼法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的表現截然不同呢
在上個世紀上半頁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之中,法國給人的印象的確有雲泥之別,幾乎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國。
一戰中,法國軍隊表現出了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風格與特點,讓強大的德軍陷入了戰爭的泥沼。同時法國民眾也對德軍的侵略表現出了空前的抵抗決心,給予了前線足夠的後勤支持。尤其是在凡爾登戰役與索姆河戰役中,法德兩軍的對撞是相當慘烈,被後世稱為「絞肉機」;然而在二戰中,法國卻表現得如同一隻待宰的羔羊,法軍躲在馬其諾防線中一籌莫展,僅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
其實總結起來,一戰和二戰的法國差距那麼大的原因很簡單,在國家上他們從矢志復仇的戰士變成了安於現狀的政客。在軍事上他們出現嚴重的誤判,任為德軍是在延續一戰時期的戰術,但他們並不知道德國已經把機動性極強的坦克集團化,他們還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質量和數量的優勢根本沒發揮出來,就這樣步步落後,步步下風,被曼不群同志打了凄涼落魄。
⑶ 二戰中,老牌強國法國為什麼這么不堪一擊
作為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在二戰對德戰爭中三個月都沒頂住就被滅國,其速度不可思議,作為當時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德法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面對希特勒的納粹德軍,法國與英國在這樣短的時間,為什麼敗得如此慘?是他們的兵力不足嗎?並不是!在西歐作戰中,在法國的英法聯軍和德國軍力之比是這樣的:英法聯軍147個師,3700輛坦克,3800架作戰飛機,14500門火炮;德軍有141個師,2445輛坦克,3100架飛機,還有7558門火炮。
陸軍作戰師來講,英法聯軍有優勢,但並不大。然而,如果加進了進攻與防禦的兵力比,法軍的優勢就大了,不是多6個師的問題了。因為按照作戰理論,如果是進攻一方的話,必須兵力要大於防禦方三倍,就是3∶1的比例。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損失慘重,國民經濟一路下滑,政府和老百姓不願意再打仗,他們希望容忍一點,退讓一點來換取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都傷亡慘重。英國和其他戰勝國一樣堅決要裁減軍備,因為他們以為再也不會有敵人出現了,發展經濟才是當前的第一要事。
而綏靖政策就是這一思潮在外交上的反映。「綏靖政策」的英文為:AppeasementPolicy。它最初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方政治家和作家的嘴裡。據《牛津英語詞典》解釋,這個詞的第一個含義是「講和、調解等等」,最後一個含義是「用滿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寧人」。
綜合上述原因,英法聯軍德盲目自信,加上德國先進德戰術,使得英法聯軍節節敗退。被趕到了英吉利海峽。
⑷ 二戰法國為什麼不堪一擊
不能說法國弱,當時的法軍實力仍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過它運氣不好,因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它整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所謂鋒芒畢露,德國不但是科學文化軍事成指數倍上升,還在心中埋藏著對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戰還有那戰後榨乾德國的條約,這些都讓當時的德國處於巔峰時期,再加上軍事理念發展的錯誤,讓法軍不怎麼重視裝甲的發展,它只是視裝甲為步兵的支援,而德國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國的軍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水平,從他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馬其諾防線就可以看出來了,他們的思維完全與千年前的中國人一樣了,妄圖考這條堅不可摧的防線抵擋住德國人,結果你也知道了,德國人的強項是運動戰,直接從比利時饒了過來,斷了馬奇諾的後勤,然後,就成了戰利品,諷刺的是比利時當時也修建了號稱小馬其諾防線的工事,結果讓德國六架滑翔機,一個連的兵力就給奪走了,可見那個時代的德國軍事思想絕對傲視群雄,外加當時法國的另一邊,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雖然沒有明地里的開戰,但是這種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讓法國怎麼擋得住,所以法國輸了也是很正常的,順便提一句,法國的下面又是義大利,基本就是包圍,所以跑的時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輕敵了讓格林用純空軍消滅英法聯軍最後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陸軍的話,英法聯軍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戰歐洲戰場就基本結束了,哪裡還來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⑸ 法國軍隊的戰鬥力很差嘛為何我不了解法軍歷史卻有法軍不堪一擊的想法
法國是歐洲傳統的陸軍強國,從法皇時代開始,一直到拿破崙,可以說法國陸軍在歐洲大陸上一直是首屈一指。而且法國人對於現代的軍事技術貢獻頗多,包括刺刀、棱堡、無煙火葯、管退火炮、現代坦克的雛形等先進軍事技術都有法國人的貢獻。但是,從二戰開始,法國人的戰績有一點令人難堪,所以法軍在聯合國五常中有點成了笑柄。
在一戰和二戰之間,法國人沒有找准未來戰爭的主要模式,把有限的經費分到了海軍、建設馬其諾防線、維持海外殖民地方面,這三樣沒有一個是省錢的,一個國家再有錢也花不起這么多錢。
而二戰中,一個月內戰敗投降,這是法軍歷史上最大的恥辱,這也是為什麼總是認為法軍戰鬥力很差的最主要原因。
而在二戰以後,法軍的戰績不算是很好,無論是在越南、阿爾巴尼亞法軍都是鎩羽而歸,特別是在越南,奠邊府使法軍徹底的顏面掃地。但是,在蘇伊士運河戰爭中,法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
⑹ 為什麼二戰的法國會如此不堪一擊
不能說法國弱,當時的法軍實力仍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過它運氣不好,因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它整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所謂鋒芒畢露,德國不但是科學文化軍事成指數倍上升,還在心中埋藏著對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戰還有那戰後榨乾德國的條約,這些都讓當時的德國處於巔峰時期,再加上軍事理念發展的錯誤,讓法軍不怎麼重視裝甲的發展,它只是視裝甲為步兵的支援,而德國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國的軍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水平,從他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馬其諾防線就可以看出來了,他們的思維完全與千年前的中國人一樣了,妄圖考這條堅不可摧的防線抵擋住德國人,結果你也知道了,德國人的強項是運動戰,直接從比利時饒了過來,斷了馬奇諾的後勤,然後,就成了戰利品,諷刺的是比利時當時也修建了號稱小馬其諾防線的工事,結果讓德國六架滑翔機,一個連的兵力就給奪走了,可見那個時代的德國軍事思想絕對傲視群雄,外加當時法國的另一邊,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雖然沒有明地里的開戰,但是這種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讓法國怎麼擋得住,所以法國輸了也是很正常的,順便提一句,法國的下面又是義大利,基本就是包圍,所以跑的時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輕敵了讓格林用純空軍消滅英法聯軍最後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陸軍的話,英法聯軍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戰歐洲戰場就基本結束了,哪裡還來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⑺ 二戰初期法國不堪一擊的原因是什麼
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如此不堪一擊,全線敗北,其原因並不在於實力懸殊。戰前,法國擁有94個師,加上並肩作戰的英國9個師、荷蘭10個師、比利時22個師共計135個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16300多架,實力不弱,而其猝敗的真正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防觀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有過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法國在一片和平繁榮景象下,開始歌舞昇平坐享帝國繁榮生活。法國的統治者們也被和平生活沖昏了頭腦,放鬆了對戰後迅速發展的德國的警惕,放鬆了對和平時期的軍隊建設,放鬆了對全民的國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長期混亂動盪。魏剛、甘末林等軍隊決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爭上,成為保持榮譽和祿位的軍人政客。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使法國在開戰前,全國陷入混亂和驚慌。
第二,戰備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贏得了對德國的勝利,但自己也損失慘重,與戰敗國並無異樣。相比之下,戰後德國在迅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大量生產坦克、飛機及其他先進武器,不斷擴充軍備。而法國統帥部的政客們卻貪戀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綏靖政策」,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有一種盲目的安全感。對戰爭的准備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根本就沒有作抗擊侵略的准備,特別是對德國的警惕。
第三,軍事思想落後,戰略防禦單純消極,適應不了「閃電戰」的新戰法。法國領導人無視科學技術發展給作戰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德軍對波蘭進行「閃電戰」的新特點,陶醉於「曾經為他們造成光榮的錯誤觀點」。他們設想,新的戰爭還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以步兵進攻為主,從堅固築壘地域突破,緩慢地推進;法軍則依託馬奇諾防線,把戰爭拖向持久,然後慢慢地研究對策。在這一保守思想指導下,把50萬守軍配置在馬奇諾防線上,而總預備隊只有9個師,這便形成了法軍靜守防禦的消極戰略體系。法軍的這種只注重戰術地幅內的防禦,忽視戰略縱深內的防禦;只注重對步兵的防禦,忽視對坦克兵的防禦,經不起集群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沖擊。當德軍突破後,法軍無力進行反擊。同時法國最高統帥部還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沖擊,仍以為坦克只是一種支援步兵的武器。總之,法軍的戰爭指導,遠遠落後於戰爭的實際,這是法國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對德國主要突擊方向判斷錯誤,作戰指揮嚴重失誤。法軍最高統帥部在戰前根據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國的地理條件,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的選定作了分析。認為,馬奇諾防線工事堅固設有重兵,阿登山區地形復雜不便於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德國不可能把突擊方向選在此處,很可能選在比利時中部。與法國人的意願完全相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恰恰選在了法國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區。然而,法軍最高統帥部並沒有根據這一變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戰計劃。仍將51個師配置在法、比邊境和北方各省。當德軍以「B」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時進攻時,法軍最高統師部還以為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急忙又北調比利時3個集團軍和9個英國師,企圖將戰火在比利時境內燃起。法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行動正中德軍佯攻比利時之計,而集中主力「A」集團軍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一舉突破防禦,爾後迅速向加來海峽挺進,使盟軍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從而鑄成了法國的敗局。
⑻ 二戰時,法國陸軍戰鬥力究竟如何,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法國和英國一樣害怕戰爭,二戰開始後,英法沒做好准備,英法聯軍擋不住德軍「閃電戰」戰術,被迅速擊潰,被迫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進了巴黎,法國投降,貝當在法國南部組建了「維希法國」政府,實際是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不過法國將軍戴高樂,逃往英國組建「自由法國」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二戰結束後,戴高樂建立了法國第五共和國,成為了總統
⑼ 二戰時法國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為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相信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和法國是百年宿敵。在二戰中,僅僅一個多月法國就亡國了,作為德國宿敵的法國為什麼也在德國的戰車下如此不堪一擊呢?其中兩個原因非常重要:一個是法國人過於迷信,過於幻想。所謂過於迷信,是說他們太迷信那條馬奇諾防線了。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為防備德國進攻而建築的一條防禦體系,位於法國邊境從瑞士到比利時之間的東部國境上,1929年開始修建,以當時主持修建這條防線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裡面有5600個防禦工事,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程,還修建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種生活設施。法國上下一致認為,有了馬奇諾防線,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時法國總理勃伯魯姆說:「這個工事雖然不是進攻的,但是防禦是絕對沒問題的。」法軍統帥甘末林也說:「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法國方面的部署也有問題,例如大量老舊的坦克和裝備,新式的坦克沒有得到合理是運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國空軍完全招架不住德國空軍的攻勢,最後的結果就是法國軍隊變得不堪一擊,而且法國政府在巴黎被威脅到的時候就決定投降了,政府的態度讓士兵們無法堅定保衛國家的念頭,失去了信念的軍隊,戰鬥力還能怎麼樣呢。
⑽ 在二戰前期,法國坦克比德國先進,為何在戰場表現卻那麼不堪一擊
因為法國的坦克並沒用發揮相對於的作用,才會沒什麼戰績。法國的坦克都是散兵游勇,但是德國的坦克都是按編制來的,所以打不過德國的坦克。
法國一直是的歐洲強國,一直都在德國之上。在一戰時,德國就已經元氣大傷了,所以坦克的發展遠比不上法國,但是耐不住德國人聰明,會用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