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莫奈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下創作的
莫奈生活在16到18世紀的歐洲,當時社會正處於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大變革時期,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時期,是文藝復興到近代科學轉變的時期。
中文名:克勞德·莫奈
外文名:Claude Monet
別名:莫奈
國籍:法國
出生地:法國巴黎
出生日期:公元1840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公元1926年12月5日
職業:畫家
畢業院校:夏爾·格萊爾畫室
主要成就: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盧昂大教堂》《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B. 19世紀法國作者莫奈作品是什麼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出生地:法國巴黎,
畢業院校:夏爾·格萊爾畫室,
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睡蓮》《乾草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聖拉查爾火車站》,
主要成就: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C. 克勞德·莫奈簡介
莫奈
奧斯卡-克勞德·莫內奧斯卡-克洛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簡稱克洛德·莫內或莫內,台譯奧斯卡-克勞德·莫內,大陸傳統譯莫奈。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印象派運動領袖人物。
莫內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內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內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莫內出生於巴黎,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諾曼底的勒阿弗爾(Le Havre)。他的父親希望他繼承家裡的雜貨店,但莫奈則想成為一個藝術家。
他最初小有名氣是因為他的木炭漫畫,這些畫開價十至十二個法郎。在諾曼底的海灘上,他遇到了藝術家歐仁·布丹(Eugene Boudin),他後來成了莫奈的良師益友並教授他學會畫油畫。
當莫奈來到巴黎盧浮宮,在那裡他看到許多畫家在模仿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於是,隨身攜帶著顏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戶旁開始畫他所看到的東西。
莫奈在阿爾及利亞當了兩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為傷寒,莫奈的姑媽Lecadre夫人將他從部隊解脫出來,讓他去完成大學的藝術課程。
因為大學的傳統藝術教育讓他覺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畫室。在那裡他結認了皮埃爾-奧古斯特·勒努瓦、弗雷德里克·巴齊耶(Frederic Bazille)以及阿爾弗雷德·西斯莉(Alfred Sisley)。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後來被稱為印象派,即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
1866年,他以卡米耶·東西厄(Camille Doncieux)為模特創作了《綠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不久之後,東西厄即懷孕並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讓(Jean)。
在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1870年-1871年)期間,莫奈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裡他學習約翰·康斯太布爾和J·M·W·透納(J.M.W.Turner)的作品。
回到法國後,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畫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陳列在巴黎馬蒙丹·莫奈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Monet)。根據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
1870年,莫奈與東西厄結婚。1873年,他們搬進了塞納河(Seine River)邊阿讓特伊(Argenteuil)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們有了另一個兒子,米夏埃爾(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於肺結核。
Alice Hoschede決定幫助莫奈撫養他的兩個孩子。他們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歡那裡。1883年4月,他們搬到了上諾曼底大區厄爾省的Giverny。他種植了一個大花園並在那裡完成了他餘生的繪畫創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結婚。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開始了系列繪畫創作,即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連續畫同一個物體。他的第一個系列作品《盧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時間來畫。1895年,從20個不同角度對大教堂所作的畫在迪朗德-呂埃爾(Gurand-Ruel)畫廊展出。他還畫了一個稻草堆系列。
莫奈非常喜歡畫受約束的自然---他的花園、他的睡蓮、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橋。他也畫塞納河岸的上上下下。
1883年至1908年間,莫奈在地中海畫了許多風景畫和海景畫。
他的妻子艾麗斯1911年去世,他的兒子讓1914年去世。
白內障讓莫奈在1923年接受了兩個手術。
他於1926年12月5日逝世,下葬在Giverny教堂的墓地。
2004年,莫奈的the Parliament和Effects of Sun in the Fog在倫敦賣出了超過2000萬美元。
簡歷
184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6歲時搬離巴黎,隨家人居住在勒阿弗爾(Le Havre)。
1850年代-在繪畫上受到啟蒙,於1859年回到出生地巴黎正式學習繪畫。
1860年代-在阿爾及利亞服完兵役之後,與相當多的知名畫家結為朋友,在法國到處寫生繪畫。
1870年代-結婚生子之後,擴大了旅行的范圍,也擴大了繪畫靈感的來源。1870年代是他開始印象派推動的重要十年,在這十年中印象派舉辦了4次聯合畫展。莫內都有參加。1879年是莫內傷心的一年,他的妻子卡米耶去世,留下1歲的次子和12歲的長子。
1880年代-莫內最後一次參加印象派聯展是在1882年,1884年之後他開始周遊列國,拜訪了倫敦,美國等地。
1890年代-莫內開始專注而且持續的以睡蓮主題創作,
1900年代-莫內的視力開始出現問題,但他仍繼續繪畫,而且還在畫睡蓮,越畫越大。
1910年代-莫內遭受第二任妻子在1911年去世,1914年長子去世的打擊,視力也急速惡化。諷刺的是,莫內到此時才算是成功畫家,作品開始受到國家收藏,並有錢建了大型畫室。他開始畫大型的睡蓮壁畫。
1920年代-莫內的晚年仍持續創作,這個時期他的重心放在盧浮宮即將展出他的睡蓮作品,僅管視力越來越差,已經接近失明,他還是畫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為止。
代表作品
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unrise
盧昂的聖母院系列 Rouen Notre-Dame
睡蓮系列 Waterlilies
D. 莫奈的個人簡介
一、個人簡介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二、作品介紹
1、《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英語:Impression Sunrise;法語:Impression,Soleil levant)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的一幅油畫。
該畫描繪了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變幻與運動展現了迷人景色,以及畫家用輕快跳躍的筆觸刻畫了光在寬闊的海面上反射與顫動的生動景象。
該幅作品突破了傳統題材和構圖的限制,完全以視覺經驗的感知為出發點,側重表現光線氛圍中變幻無窮的外觀,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日後最具聲譽的經典畫作,是印象畫派的開山之作。
2、《盧昂大教堂》
十九世紀末葉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盧昂大教堂》連作,創作於1893年。
就是依據陽光不同時刻在教堂粗礪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觀察寫生的。莫奈為了把握光與色的無窮變幻,他追蹤陽光,同時張起數塊畫布,每當光線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應的畫面上作畫。
3、《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Champs de coquelicots pres de Vetheuil)作於1879年,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
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里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
《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簾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
盡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被隨意擺放,有的為了表現是在後面而被縮小,然而晦暗、單調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鮮亮明快的暖色調。
4、《睡蓮》
《睡蓮》是莫奈於1904年所畫的作品,八十年前由莫奈的兒子賣給一個法國家族。自1936年以來,這幅畫從未公開曝光。
2014年5月6日,紐約春拍,《睡蓮》被一位中國買家通過電話委託方式以2,400萬美元的價格(含傭金的價格為2,700萬美元)拍走。
5、《乾草堆》
《乾草堆》是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克洛德·莫奈於1890年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以「乾草堆」為主題,其中主要作品有二十五幅,均為布面油畫。
2016年11月16日,《乾草堆》將亮相佳士得紐約拍場,預估值約為4500萬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德·莫奈
E. 莫奈的英文簡介
Claude Monet (November 14, 1840 - December 5, 1926), French painter, known as "Impressionist leader",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founders of Impressionism.
Mone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rench painters. Most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Impressionism have been promoted by him.
Monet is good at experimenting and expressing light and shadow. His most important style is to change the way shadows and contours are drawn.
In Monet's paintings, there are no very clear shadows, nor prominent or flat contours. The color depiction of light and shadow is the greatest feature of Monet's paintings.
克勞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5)法國畫家莫奈屬於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一、家庭背景
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到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後,他將學校視同牢獄,在懸崖和海邊嬉戲的時光多於聽課,故此學習成績不佳/
在班上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唯一的愛好是繪畫,他常常在筆記本上作素描,以老師和同學為對象畫漫畫,日積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不過,父母對此不贊成。小莫奈樂此不疲,加上與生俱來的秉賦,幾年過後,他的漫畫居然開始在文具里展出並且出售。
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
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後世影響
從印象主義的產生、發展看,創始人非馬奈莫屬,但真正完全實現印象主義理念和技法、並且一以貫之的當推莫奈。是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
極大地沖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成功的人,盡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
F. 莫奈.大仲馬.雨果等藝術家是哪個國家的
都是法國。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亞歷山大·仲馬(1802~1870年),又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G. 印象派畫家代表
1、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H. 莫奈的簡介和其作品的鑒賞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經典作品:
1、《綠衣女》
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作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
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2、《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
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
(8)法國畫家莫奈屬於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莫奈創作背景: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
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莫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
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I. 關於莫奈
莫奈的簡介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1.14—1926.1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弗爾度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他最初小有名氣是因為他的木炭漫畫,這些畫開價十至十二個法郎。在諾曼底的海灘上,他遇到了藝術家歐仁·布丹(Eugene Boudin,1824-1898),他後來成了莫奈的良師益友並教授他學會畫油畫。歐仁·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1840年11月14日,莫奈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致函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後,他將學校視同牢獄,在懸崖和海邊嬉戲的時光多於聽課,故此學習成績不佳,在班上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唯一的愛好是繪畫,他常常在筆記本上作素描,以老師和同學為對象畫漫畫,日積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不過,父母對此不贊成。小莫奈樂此不疲,加上與生俱來的秉賦,幾年過後,他的漫畫居然開始在文具里展出並且出售。15歲的時候,莫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為自己作品開出的價格是每幅20法郎。經過畫商的介紹,這位少年畫家被專門描繪海上風光的畫家布丹所看中,二人從此結識。布丹動員他「學慣用油畫和素描來畫風景」,乍開始莫奈並沒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禮貌地加以拒絕。由於布丹的一片誠心,終於感動了這位少年。自學成才的布丹,習慣於在露天作畫,他主張「一定要去尋找自然的純朴的美」、「要頑強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對此,莫奈也深以為然,因為在他的內心裡也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從1858年起,莫奈開始從布丹那裡接受了有同於學院派的繪畫思想,學習並動筆畫外光畫。布丹所強調的:要特別注意對所描繪對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戶外作畫的過程中,莫奈創作了一些有關阿弗爾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題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還與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魯昂的展覽會上展出。
在布丹的建議下,莫奈於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羅容、杜比尼、柯羅等人的作品之後,極為贊賞。經布丹介紹,莫奈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有了接觸,認識了該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羅容。特羅容提醒他「道德要進一個專門畫人體的畫室,要學習素描」,要「常常到鄉村去畫速寫」。1860年,莫奈進了斯維賽學院,練習人體寫生。這個所謂的「學院」,不過是一間畫室,斯維賽是它的主人的名字,這里既不講課,也沒有考試,只要交上一點錢,就可以畫人體模特兒。在這里,他接觸到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一些畫家,比如畢沙羅等。在這里,還創作了一些風景畫。
這一年的秋天,經抽簽決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時,其父提出只要服從父母的意願,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錢僱人替他從軍。莫奈對此毫不理會,毅然參軍,入伍後被編入法國的非洲軍團。不久,即隨軍到了阿爾及爾。在畫家的眼裡,非洲的景色與光線是美麗迷人的,經過部隊的允許,他得到了可以作畫的時間,在那裡,他曾為隊長的夫人畫了肖像。 1862年初,因為貧血,莫奈從軍營回到阿弗爾家裡養病。
這時他認識了荷蘭畫家瓊康,並與瓊康入布丹一起從事創作。布丹作畫的纖細,瓊康對動感的重視,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畫風,都給這位初出茅廬的畫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醫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將對他的身體極為不利,11月間,莫奈的父親向當局提出了免除獨生子兵役的申請,在交付了一定的費用之後,莫奈再次到了巴黎。並進入了古典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在畫人體的習作中,格萊爾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畫來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將人體描繪的盡量完美。莫奈則堅持准確、真實地反映模特兒的特點。他的主張得到了同室的巴齊依、雷諾阿、西斯萊的贊同。
這一年舉辦的沙龍落選畫展中,莫奈看到了馬奈的作品之後,受到了震動和啟示。在1863年,借復活節的休假之機,莫奈將同窗的畫友帶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在那裡進行創作。在外光下,大家創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風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與這些畫友離開了格萊爾的畫室。來到了昂弗勒作畫。在這里,莫奈的兩幅描繪塞納河的風景畫《落潮的埃沃海角》與《昂弗勒港》,由於不同於學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選入1865年官方沙龍。這一年裡,他在楓丹白露開始了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的創作該作品於1866年問世。在總結了馬奈同名作品在「沙龍落選畫展」上引起的爭議的基礎上,莫奈是在畫景之後才描繪的人物。畫面上的人物朴實無華,具有自然的動感,顯示了畫家的現實主義功力。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烏 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在1867年沙龍中落選。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二百幅作品後,回到阿弗爾。這時他的經濟狀況十分不妙,原因是父親對於他和卡繆的關系很反感,從而斷絕了經濟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銷路又尚未打開。為了解決繼續創作用的畫布,他不得不將業已畫好油畫上的油彩刮掉,重復使用。1867年,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弗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1869年,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的窮困程度,從8月間寫給巴齊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於雷諾阿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到了該月月底,顏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畫。這時候的巴齊依也窮的典當了自己的表,雷諾阿連寄信的郵費都湊不齊。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父親去世,莫奈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繪」版畫之後,其中色調極富生氣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後,他曾說到:它們的精緻,使我欣喜。我贊成它們的美學原則,利用陰影引起實感,利用片斷引起整體感。荷蘭的港灣、運河、教堂、人家,特別是那裡的風車,使他著迷。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對水情有獨鍾的這位畫家,於1873年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後,他經常在船上作畫。充分運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顫動的空氣來描繪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過鮮明的輪廓,陰影以及閃動的亮點,創傷了一批作品。此時,與他一起進行創作的還有西斯萊、馬奈、雷諾阿。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該文對參展的許多作品逐地進行了潮諷,針對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寫道「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與這幅作品標題不無關系地,該文作者將這次展覽會戲謔地稱之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加之莫奈本人曾經表述過「我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這樣的觀點,以及以他為首的這批年輕畫家,確實注意捕捉對描繪對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盡管這些畫家中有要並不同意這個提法,但印象主義、印象派這個稱號已經是不脛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聯展時,乾脆將其用作展覽會的標題。卡普辛大街1874年的這次聯展,是由莫奈倡議並和朋友們一起組織的獨立畫展出 ,以攝影家納達爾騰出的幾間工作室為展廳,參展畫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西斯萊、摩里索等。參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過這次展覽,事實上確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的領袖地位,畫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變化,來表現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畫風。作為這一新畫風的典型作品,當數這次參展的莫奈的油畫《卡普辛大街》。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莫奈的油畫《穿和服的女子》,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同年,畫家還創作了《火雞》等作品。並開始了有關聖拉扎爾火車站的一系列創作。1877年,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為了維持生計,畫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價,賣給了畫商肖凱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當卡繆生下第2個孩子的時候,莫奈又面臨困境,他在寫給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在另一封信中又說: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們將被趕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壓下,加上長期與官方沙龍對立的結果,背離了當時被多數人維護的路線,這時的莫奈已在考慮如何適時抓住機遇,改善個人處境。於是,在1880年將自己的兩件作品送交了沙龍,莫奈此舉被德加視為「變節」印象派畫家之間出現了裂痕。為此,莫奈沒有參加第5、6次聯展。
進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圖31、32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據馬奈說:在這里,他「發現了印象主義的全部光輝作品」。這次展覽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自1883年,當43歲的莫奈(Claude Monet)在離巴黎80公里的Giverny小鎮上買下他的房子時,他似乎覺得他要在這里度過他的餘生了。吉維尼小鎮Giverny是法國西海岸諾曼底典型農村,位於巴黎沿塞納河到魯昂的中間。住所內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蔭路、花壇、池塘、小橋┉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事實上,莫奈在此居住了43年之久,其間建成了他房前的小花園。又在10年後,他買下了與他的小屋隔著一條鐵路遙遙相望的那片土地,借著Epte的支流Ru河,他又建成了他的小池塘,又稱水園。莫奈在此以他的花園和水園為題,創作了不少流世的大作。莫奈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
1889年6月,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羅丹兩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比如1890—91年間,對同一乾草垛,畫家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任職多達15次的描繪,圖44、45是其中的兩幅。在1891—92年間,以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圖46、47是其中的兩幅。1900—04年間,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圖51是其中的一幅。當1892—974年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時,莫奈租下了教堂對面的一間房子,從天明開始動筆,隨著陽光的變化作畫,一天下來,作品竟有20件,圖48、49是其中的兩幅。在進行這種創作時,他常常是很早起來,滿載著成車的畫布,根據日光的變化,每隔兩個小時改畫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組畫還有《睡蓮》。1900年11月,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1904年,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國的風光、溫和的氣候、濕潤的空氣,映在水面上的白雲、建築物,這一切都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慾望。在這里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圖52、53是這些作品中上兩件。
1911年5月,繼1879年莫奈夫人卡繆去世後,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畫家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1914年,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 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國總理的克雷孟梭的勸說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毓系列。1922年3月,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獻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1925年,85歲的老畫家獨自一人,又在畫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畫的創作之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里,這件足以反映出畫家對光與色認識的深度,描繪技巧嫻熟的大型壁畫《睡蓮》,業已耗盡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12月6日,這位僅存的印象派大師永遠地告別了人間,按照既定計劃,《睡蓮》被安置於盧浮宮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後的土伊勒宮里宮中桔園的 園形大廳,作為永久性陳列品。1927年建成的該廳,被譽為「印象派的西斯廷禮拜堂」。(西斯廷禮拜堂內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畫,特別是米開朗琪羅的《最後的審判》,更是馳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願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舉行過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即將遺體安葬於當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藝術家外,還有當地的群眾,以及克雷孟梭,期間並未安排講話,獻花等。在靜靜中大家送走了這位藝術大師。
J. 莫奈是哪個時期的
文藝復興時期,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