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急急!跪求北美洲4或5個不出名的國家在某些肢體語言上的不同理解,比如點頭在這個國家可能是表示贊成在
感受外國人的肢體語言
我們中國人常用「繪聲繪色」、「比手劃腳」、「眉飛色舞」等來形容一個人說話生動的情景,有時也會用「使眼色」、「擺手」等一些體勢語言。英美人使用的體勢語言也很豐富。因為體勢語言的使用,使語言不僅生動有趣,還有了直觀的視覺感受。下面我就來談談英語中的體勢語言。
首先不妨從nod(點頭)談起:英美人的點頭,可以表示多種意思。
to nod consent點頭表示同意。
to nod one's farewell點頭表示告別
to nod as a sign of agreement or as a familiar greeting
點頭表示贊同或打招呼
Examples:
He gave me a nod as he passed.
他走過時向我點頭。
He nodded me into the room.
他點頭示意要我進房間。
to hold one's head high昂首挺胸(表示趾高氣揚)
to shake one's fist揮動拳頭(表示威脅)
to shake one's head搖頭(表示不知道)
Example:
He shook his head in answer to my question.
他以搖頭來回答我的問題。
to show a V sign由食指和中指構成字母「V」,而「V」是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因此,這
一手勢是祝願勝利或慶祝勝利之意。
to wink at a person向某人眨眼睛
Example:
Father winked at Dick as a sign for him to keep still.
父親向狄克眨眼睛,叫他不要動。
to shrug one's shoulders聳聳肩膀(表示冷淡或懷疑)
to make a face面部露出厭惡的表情
Example:
Every time I mentioned taking a swim in the lake he made a face.
我每次提出到湖裡游泳,他就做出厭惡的表情。
to keep (or have) one's fingers crossed把中指疊在食指上交叉著,作十字狀。這是暗中希望上帝保佑自己正在做的事成功。
to crook a finger朝某人彎曲食指。是招人過來的意思。
更有趣的是英美人用大拇指(thumb)做出許多不同的表示。
to thumb one's nose以大拇指按鼻,其餘四指張開,表示輕視。在英美等國家,你會看到這種手勢經常用在調皮的孩子們中間。他們用大拇指點著自己的鼻子,而其他四指張開不停地搖動,表示輕蔑或嘲弄。也可以說「to cock a snook at somebody」。
to twiddle one's thumbs無聊地交互繞動著兩個大拇指。表示無所事事,懶散。
Example:
They kept the manager busy and left me twiddling my thumbs.
他們讓經理忙得不可開交,而置我於無所事事之中。
thumbs down大拇指朝下。表示反對或拒絕的手勢。
thumbs up翹起大拇指。表示贊成或誇獎。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有時會看到有人站在馬路邊,朝駛過來的車輛伸出一隻翹起大拇指的拳頭。這是請求搭便車的表示。所以搭車也可以說「to thumb a lift」
㈡ 那個法國數學家首次使用正號,負號
不是法國數學家首次使用正號、負號,而是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數學符號「+」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寫的「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一開始簡寫為m,再因快速書寫而簡化為「-」了。
(2)在法國用什麼表示贊成擴展閱讀
古希臘和印度人以前是把兩個加數寫在一起,表示加法,後來又有人用拉丁字母的P或P上加一橫表示加。中世紀以後,歐洲商業逐漸發展起來。傳說當時賣酒的人,用線條「-」記錄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
在把新酒灌入大桶時,就將線條「-」勾銷變成為「+」號,灌回多少酒就勾銷多少條。商人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一個「+」號表示超重,畫一個「-」號表示重量不足。久而久之,符號「+」給人以相加的形象,「-」號給人以相減的形象。
當時德國有個數學家叫魏德曼,他非常勤奮好學,整天廢寢忘食地搞計算,很想引入一種表示加減運算的符號。他巧妙地借用了當時商業中流行的「+」和「-」號。
1489年,在他的著作《簡算和速算》一書中寫道:在橫線「-」上添加一條豎線來表示相加的意思,把符號「+」叫做加號;從加號里拿掉一條豎線表示相減的意思,把符號「-」叫做減號。
後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Vieta,1540—1603)的宣傳和提倡,才開始普及,直到1630年,「+」、「-」兩個符號才得到大家的公認。
㈢ [OK]手勢在日本,法國代表什麼意思
「OK」手勢在日本和法國分別代表表示「金錢」和「微不足道」或「一錢不值」的意思。
㈣ 在大陸 阿拉伯數字手勢 怎麼表示
一、握拳,豎起食指就是「一」。
二、在「一」的基礎上,再豎起一根手指,就是「二」。
三、可以在「二」的基礎上,再豎起無名指;也可以像表示「OK」的手勢那樣:大拇指壓住食指,豎起另外三根手指。
四、大拇指壓在手掌心,豎起其他四根手指。
五、伸出所有手指就是「五」。
六、做一個打電話的手勢:握拳後,伸出大拇指和小指。
七、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說悄悄話,這就是「七」。
八、握拳,伸出大拇指和食指。
九、握拳,伸出食指,然後彎曲180度。
其他常見的手勢:
食指刮下巴
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鬍子一般,這是法國人特有的手勢,女性對不喜歡的追求者表示拒絕時常用。常可在咖啡廳見到法國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非常迷人可愛,而追求者一見,也多會識趣的走開。
這個動作原始意思就是令人厭煩的,因為在法語中剃刀與厭煩同義,所以巧妙的以剃刀表達了自己不喜歡之意。
V字
這也早已成為世界語了,源自英國,因為V字在英國代表勝利Victory,所以用V來表達勝利的歡欣,用此手勢時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臘用此手勢則必須把手指背向對方,否則就表示侮辱、輕視對方之意。
OK
毫無疑問這也是世界語了,以英語字母O與K連結而成,表示沒問題,准備妥當,一切就緒;也有我很好、沒事、謝謝你的關心之意。但是在法國南部地區OK手勢則表示零,表示某件事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贊成。
暫停手勢
一般情況下用的人比較多 右手平放 左手伸出一個手指頂在右手手心 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另議。
㈤ ok手勢在各個國家的意義(英文版)
ok手勢在美國表示贊同。
ok手勢在日本表示金錢。
ok手勢在法國表示零或者毫無價值。
ok手勢在印度表示正確。
ok這個詞最開是源於一個道書寫錯誤。最早的時候用」ok「或」oll korrect「來表示完全正確(all korrect)。在19世紀的縮寫潮中,「ok」這個縮寫也就內被廣泛應用。而「ok」的手勢,拇指和食指組成的圈和剩餘三個手指伸直的手勢,跟英文ok非常像,所以就被沿用。
(5)在法國用什麼表示贊成擴展閱讀:
1、余指握拳
大多數是表示自己對某句話或某件事的欣賞;也表示對他人舉動的感謝,感激他為你所作的事;也表示准備妥當。例如籃球比賽時裁判會一手執球一手豎大拇指表示一切就緒,比賽可以進行了,這是源自飛機駕駛
員在飛機升空待發時,由於引擎聲音巨大無法與地勤人員溝通,於是就豎大拇指的方式表示:I am ready(我已經准備好了)! 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翹大拇指代表搭車,如果大拇指急劇上翹,則是侮辱人的信號。
2、食指刮下巴
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鬍子一般,這是法國人特有的手勢,女性對不喜歡的追求者表示拒絕時常用。常可在咖啡廳見到法國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非常迷人可愛,而追求者一見,也多會識趣的走開。
3、OK
毫無疑問這也是世界語了,以英語字母O與K連結而成,表示沒問題,准備妥當,一切就緒;也有我很好、沒事、謝謝你的關心之意。但是在法國南部地區OK手勢則表示零,表示某件事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贊成。
4、暫停手勢
一般情況下用的人比較多 右手平放 左手伸出一個手指頂在右手手心 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另議。
㈥ 法國的站姿,坐姿,走路姿勢方面的禮儀和中國一樣嗎
1、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不僅可以表明現不計其數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往往能夠真實、准確地反映人的內心情感,傳遞人的內在信息。例如,臉上的眉毛、眼睛、嘴和下巴等就能表示極為豐富細致而又微妙多變的神情。
1)眉毛
皺眉:不同意、憂愁或、盛憤怒等。
揚眉:興奮、喜悅等。
眉毛閃動:歡迎或、加強語氣等。
聳眉:驚訝或、悲傷等。
2)眼睛
目光正視:莊重、尊敬等。
目光仰視:崇敬、思索等。
目光斜視:輕蔑、心虛、仇恨等。
目光俯視:羞澀、緊張、害怕等。
瞳孔放大:喜愛、興奮、恐怖、緊張、憤怒、疼痛等。
瞳孔縮小:厭惡、疲倦、煩惱等。
3)嘴
嘴唇閉攏:和諧寧靜、端莊自然等。
嘴唇半開:疑問、奇怪、有點驚訝、傻里傻氣等。
嘴唇大開:驚駭等。
嘴角向上:善意、禮貌、樂觀、喜悅等。
嘴角向下:痛苦悲傷、沮喪消極等。
嘴角緊綳:憤怒、對抗或意志堅定等。
嘟嘴:生氣、不滿意等。
4)下巴
上揚:傲慢、冷漠、倔強、不服輸或自我防禦等。
內抑:諂媚討好、害羞畏懼等。
2、身體姿勢
身體姿勢可主要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大類,主要有站、坐、走等姿態。
1)站
標准站姿:嚴肅、莊重、自信、可靠、腳踏實地等。
兩腳分開尺余,腳尖略朝外偏:果斷、任性、富有進取心、不裝腔作勢等。
兩腿交叉站立:不嚴肅等。
一腳直立,另一腳彎置其後,以腳尖觸地:情緒不穩、變化多端、喜歡不斷的刺激與挑戰等。
雙臂交叉抱於胸前:消極、防禦、抗議等。
身體抖動或搖晃:漫不經心、缺乏教養等。
雙手插入衣袋或褲袋:拘謹、小氣、畏縮、不嚴肅等。
2)坐
標准坐姿:沉著、穩重、冷靜、認真等。
上身緊靠椅背:內心有不安全感等。
頻繁變換架腿姿勢:心緒不寧、焦躁不安或對交談失去興趣等。
交談中開始架腿:對話題不感興趣或悠閑輕松等。
女性兩腿並攏,腳踝交叉而坐:有教養的表現等。
男性坐時交叉腳踝:警惕、防範或壓制恐懼緊張等。
坐在椅子或沙發邊緣:顯露心理劣勢、精神上缺乏安定感等。
深陷在沙發中:疲憊、懶散、隨便、自我感覺良好、缺乏教養等。
3)走
標准走姿:從容自信、瀟灑大方等。
弓著背走路:精神狀態處於低潮或有自我防衛的心理等。
雙手反背在身後:傲慢、呆板等。
身體晃盪:輕佻、浮誇、缺少教養等。
3、身體動作
人際交往中,人的各種身體動作不僅可用來加強語氣,輔助表達,而且由於本身含義豐富,所以在危急或特定之時可代替說話。
1)頭部
頭部向前:傾聽、期望或同情、關心等。
頭部向後:驚奇、恐懼、退讓或、遲疑等。
頭部向上:希望、謙遜、內疚或、沉思,或為什麼事憂慮,也可能為做錯事而悔恨等。
點頭:答應、理解和贊許等。
搖頭:否定、遲疑等。
頭一擺:快走等。
2)肩部
聳聳肩膀:無所謂、無可奈何等。
雙肩耷拉:精神狀態差、沮喪、潦倒等。
3)手勢
掌心向上:坦誠直率、善意禮貌、積極肯定、無強制性和威脅性等。
掌心向下:強制命令、貶低輕視、否定反對等。
拳頭緊握:挑戰、表示決心、顯示團結和力量、提出警告等。
拳頭緊握,伸出食指:訓示或命令,指明方向或事物,有明顯的強制性和威脅性等。
握手有力:熱情、興奮、好動或自我表現欲旺盛等。
握手無力:個性懦弱、缺乏氣魄或傲慢、矜持、冷淡等。
交談、開會時手指小幅度動作:不耐煩、沒興趣、心不在焉或持不同意見等。
4)腿腳
雙腿交替抖動:為了消除內心的緊張感或壓力等。
腳掌敲打地面:不耐煩或緊張不安等。
跺腳:著急、埋怨或責怪等。
實際上,人體各部分的姿態動作是一個相互協調配合的整體,以上將其分成三個部分只是為了便於解釋。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分析破譯人的體姿含義時,一定要在綜合觀察的基礎上,再作出判斷。
體姿含義具有差異性
雖然人類的體姿含義具有共同性,但是,由於受到民族習俗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響,某些體姿,特別是某些手勢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又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
例如,伸出一隻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伸直或略屈,在我國,伸手示數時該手勢表示零或三;美國人或英國人卻用它表示「OK」,即贊成、了不起的意思;在法國,這一手勢表示零或沒有;在泰國表示沒問題、請便;在日本、緬甸、韓國表示金錢;在突尼西亞表示「傻瓜」;在巴西表示侮辱男人,引誘女人。
體姿含義具有含糊性和多意性
人的任何一種表情、姿態和動作,不論其在身體的什麼部位,都能傳遞某些信息,表露某些情感。,但這並不是說,表情、姿態、動作的含義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確定的、不變的。因此,要正確領會某個體姿的含義,應該與交往對象發出的其他信息相聯系。
1、某個體姿的含義需與整個體姿表現相聯系
在交談中,倘若有一方的上身微微傾向前方,這是被對方的言談所吸引呢,還是已經不耐煩,很想結束這場談話呢??單看這一個動作,難以斷定。如果綜合這人一連串的動作、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則不難看出他的真實動機。如果他剛剛改變了雙臂交叉在胸前,上身後仰的姿態,而且神態從容,、目光專注,那麼就是感興趣、被吸引的信號;如果他眼睛盯著其它地方,雙手夾握在椅子座面的邊緣,像是隨時准備起立而身體向前傾,這就是已經厭煩,很想站起來離開的表示。
所以,要得到某個體姿的准確含義應與整個體姿表現相聯系。當然,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有效地運用體姿,也應當注意使所有的體姿信號結合為一個有機聯系、和諧的整體。
2、某個體姿的含義需與有聲語言相聯系
身體姿態與有聲語言是密切配合、協調一致的關系,所以許多體姿的含義可以聯系有聲語言來斷定。同樣是搓手掌的動作,若說「來,咱們開始干吧!」這是工作前的「摩拳擦掌」,振奮精神;若推銷員搓著手掌對經理說:「咱們又搞到一筆好生意!」這是期待贊揚和獎勵;在外國的飯店裡,服務員來到桌前,搓搓手掌,問:「先生,還想喝點什麼嗎?」這是期待小費的暗示。可見,同樣的姿態表情,由於說的話不同,其含義也就各不相同。
在有聲語言的配合下,能夠更為准確地揣摩體姿信息的明確含義。
3、某個體姿的含義需與具體情況相聯系
在這里,具體情況是指一定的時間、場合、情景以及涉及的物體。如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雙臂交叉,兩腿相搭,腦袋下垂,整個身體呈收縮狀態,單是這個姿態,我們很難判斷是什麼意思。但如果此人是坐在汽車上,寒風凜冽,這顯然是因為天冷而採取的防禦姿態;如果是在午夜的候車室,則可斷定因為疲勞而正在打瞌睡;如果此人隔桌與人正在交談,那他的姿態說明了對這次談話持消極、否定的態度。
只有與具體情況相聯系,才能有效地確定體姿的含義。
體姿禮儀的要求[1]
在社交場合,舉手投足要顯示出應有的禮貌,「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是我國古人對人體姿勢的基本要求。在人的各種體姿儀態中,如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勢,在社交禮儀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把握良好姿態的要領,是青年們我們塑造美好風度形象的有效途徑。
站姿
站姿是生活靜力態造型的動作,優美、典雅的站姿是發展人的不同質感美、動態美的起點和基礎,能襯托一個人美好的氣質和風度。
1、標准站姿的動作要領
1) 身體舒展直立,重心線穿過脊柱,落在兩腿中間,足弓稍偏前處,並盡量上提。
2) 精神飽滿,面帶微笑,雙目平視,目光柔和有神,自然親切。
3) 脖子伸直,頭向上頂,下鄂略回收。
4) 挺胸收腹,略為收臀。
5) 雙肩後張下沉,兩臂於褲縫兩側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或雙手輕松自然地在體前交叉相握。
6) 兩腿肌肉收緊直立,膝部放鬆。女性站立時,腳跟相靠,腳尖分開約45°,呈「V」型;男性站立時,雙腳可略為分開,但不能超過肩寬。
7) 站累時,腳可向後撤半步,身體重心移至後腳,但上體必須保持正直。
由於日常活動的不同需要,我們也可採用其他一些站立姿勢。這些姿勢與標准站姿的區別,主要通過手和腿腳的動作變化體現出來。例如,女性單獨在公眾面前或登台亮相時,兩腳呈丁字步站立,顯得更加苗條、優雅。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站立姿勢必須以標准站姿為基礎,與具體環境相配合,才會顯得美觀大方。
2、訓練方法
1) 五點靠牆:背牆站立,腳跟、小腿、臀部、雙肩和頭部靠著牆壁,以訓練整個身體的控制能力。
2) 雙腿夾紙:站立者在兩大腿間夾上一張紙,保持紙不松、不掉,以訓練腿部的控制能力。
3) 頭上頂書:站立者按要領站好後,在頭上頂一本書,努力保持書在頭上的穩定性,以訓練頭部的控制能力。
4) 效果檢測:輕松地擺動身體後,瞬間以標准站姿站立,若姿勢不夠標准,則應加強練習,直至無誤為止。
坐姿
坐姿是一種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工作勞動姿勢,也是一種主要的休息姿勢,更是人們在社交、娛樂中的主要身體姿勢。良好的坐姿不僅有利於健康,而且能塑造沉著、穩重、文雅、端莊的個人形象。
1、標准坐姿要領
1) 精神飽滿,表情自然,目光平視前方或注視交談對象。
2) 身體端正舒展,重心垂直向下或稍向前傾,腰背挺直,臀部占坐椅面的2/3。
3) 雙膝並攏或微微分開,雙腳並齊。
4) 兩手可自然放於腿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除基本坐姿以外,由於雙腿位置的改變,也可形成多種優美的坐姿,如雙腿平行斜放,兩腳前後相掖,或兩腳呈小八字形等,都能給人舒適優雅的感覺。如要架腿,最好後於別人交疊雙腿,,女子一般不架腿。無論哪種坐姿,都必須保證腰背挺直,女性還要特別注意使雙膝並攏。
2、入座、離座要領
1) 從椅子後面入座。如果椅子左右兩側都空著,應從左側走到椅前。
2) 不論從哪個方向入座,都應在離椅前半步遠的位置立定,右腳輕向後撤半步,用小腿靠椅,以確定位置。
3) 女性著裙裝入座時,應用雙手將後片向前攏一下,以顯得嫻雅端莊。
4) 坐下時,身體重心徐徐垂直落下,臀部接觸椅面要輕,避免發出聲響。
5) 坐下之後,雙腳並齊,雙腿並攏。
走姿
行走是人的基本動作之一,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行走姿態的好壞可反映人的內心境界和文化素養的高下,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風度、風采和韻味。
1、標准走姿要領
1) 走姿是站姿的延續動作,行走時,必須保持站姿中除手和腳以外的各種要領。
2) 走路使用腰力,身體重心宜稍向前傾。
3) 跨步均勻,步幅約一隻腳到一隻半腳。
4) 邁步時,兩腿間距離要小。女性穿裙子或旗袍時要走成一條直線,使裙子或旗袍的下擺與腳的動作協調,呈現優美的韻律感;穿褲裝時,宜走成兩條平行的直線。
5) 出腳和落腳時,腳尖腳跟應與前進方向近乎一條直線,避免「內八字」或「外八字」。
6) 兩手前後自然協調擺動,手臂與身體的夾角一般在10°~15°,由大臂帶動小臂擺動,肘關節只可微曲。
7) 上下樓梯,應保持上體正直,腳步輕盈平穩,盡量少用眼睛看樓梯,最好不要手扶欄桿。
2、訓練方法
1)行走輔助訓練
A、擺臂。人直立,保持基本站姿。在距離小腹兩拳處確定一個點,兩手呈半握拳狀,斜前方均向此點擺動,由大臂帶動小臂。
B、展膝。保持基本站姿,左腳跟起踵,腳尖不離地面,左腳跟落下時,右腳跟同時起踵,兩腳交替進行,腳跟提起的腿屈膝,另一條腿膝部內側用力綳直。做此動作時,兩膝靠攏,內側摩擦運動。
C、平衡。行走時,在頭上放個小墊子或本子書本,用左右手輪流扶住,在能夠掌握平衡之後,再放下手進行練習,注意保持物品不掉下來。通過訓練,使背脊、脖子豎直,上半身不隨便搖晃。
2)邁步分解動作練習
A、保持基本站姿,雙手叉腰,左腿擦地前點地,與右腳相距一個腳長,右腿直腿蹬地,髖關節迅速前移重心,成右後點地,然後換方向練習。
B、保持基本站姿,兩臂體側自然下垂。左腿前點地時,右臂移至小腹前的指定點位置,左臂向後斜擺,右腿蹬地,重心前移成右後點地時,手臂位置不變,然後換方向練習。
3)行走連續動作訓練
A、左腿屈膝,向上抬起,提腿向正前方邁出,腳跟先落地,經腳心、前腳掌至全腳落地,同時右腳後跟向上慢慢墊起,身體重心移向左腿。
B、換右腿屈膝,經過與左腿膝蓋內側摩擦向上抬起,勾腳邁出,腳跟先著地,落在左腳前方,兩腳間相隔一腳距離。
C、邁左腿時,右臂在前;邁右腿時,左臂在前。
D、將以上動作連貫運用,反復練習。
其他幾種體姿禮儀的基本要求:
1、點頭:在沒有必要行鞠躬禮,但又想向對方示意時,可用點頭表示。點頭時,轉折點在脖子,雙目應注視對方,可同時用微笑或話語向對方問好。
2、回頭:無論是誰,若突然被人由後面叫住,會毫無防備。倘若不加思索,只將頭部和視線轉向對方,很容易讓人誤會你在瞪他。正確的姿勢是,回頭時讓身體也稍向後側,轉向對方,以給人謙恭、友好的印象。
3、遞物:遞東西給他人時,應雙手將物品拿在胸前遞出。遞書時,應把書名向著對方,以便對方能夠看清楚。若是刀剪之類的尖銳物,要把尖銳的頭向著自己。遞物時,不能一隻手拿著物品,更不能將物品丟與對方。
4、接物:對他人遞來的物品應雙手接過。
5、招手:若碰到較親近的朋友或同事,可用舉手招呼表示問候。招手時,手的高度以在肩部上下為宜,手指自然彎曲,大臂與上體的夾角在30°左右。
6、「V」型手勢:食指和中指上伸呈「V」型,拇指彎曲壓於無名指和小指上,這個動作有「二」和「勝利」的含義。表示「勝利」時,掌心一定要向外,否則就有貶低和侮辱人的意思。
7、請的手勢:在標准站姿基礎上,將手從體側提至小腹前,優雅地劃向指示方向,這時應五指並攏,掌心向上,大臂與上體的夾角在30°左右,手肘的夾角在90°~120°之間,以親切柔和的目光注視客人,並說些適宜的話語。
8、鼓掌:鼓掌禮一般表示歡迎、祝賀、贊同、致謝等意。鼓掌時,一般將左手抬至胸前,掌心向上,四指並攏,虎口張開,用右手去拍打左手發出聲響。
㈦ 手勢可以表達哪些意思
豎大姆指余指握拳
大多數是表示自己對某句話或是某件事之激賞,也表示對他人之舉動感謝、感激他為你所做之事,也表示准備妥當,例如藍球比賽時裁判會一手執球一手豎大姆指表示一切就緒,比賽可以進行了,這是源自飛機駕駛員在飛機升空待發時,由於引擎聲音巨大無法與地勤人員溝通,於是就用豎大姆指的方式表示: I am ready!(我已經准備好了!)
豎中指以及姆指、小指、余兩指彎區
表達時並略為左右搖晃,這是男性慾與女性求歡時的表示,一男一女私處一室時,若男方認為時機成熟即可用此一手勢向女方表達自己的心願。豎大姆指余指握拳朝上,大姆指則朝向手體之右方這也幾乎快要變成世界語了:搭便車,有些更細心的搭便車者若再用左手執一張上書欲前往地名之紙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開口就能知道搭車者的目的地。
但是在希臘,此種手勢卻如其它國家的豎中指手勢一般,所以若在希臘搭便車時,就必須換成另一種手勢了,以便駕駛停車後不是讓你搭便車,而是一陣咒罵,食指捻面頰若用食指指向自己的太陽穴捻動並以不屑眼光瞪向對方時,表達的意思就是:Are you crazy?你瘋了嗎?這些手勢在歐洲的馬路上常可見到,例如說有行人在紅燈時闖越馬路,被迫緊急剎車的駕駛多會直覺以手勢表達,如此雖不用搖下車窗破口大罵,也可一樣辱罵對方。
如果手指住置往下移至臉頰時則代表了對女性的贊美,意思是,你很迷人!你很有吸引力!食指刮下巴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鬍子一般,這是法國特有手勢,尤其是女性對不喜歡的追求者表示拒絕的表示,常可在咖啡廳見到法國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動作,非常迷人可愛,而追求者一見,也多會識趣的離開。
這個動作原始意思就是會令人厭煩的,因為在法語中剃刀與厭煩同義,所以巧妙的以剃刀表達了自己不喜歡之意。
V字手勢這也早已成了世界語了,源自於英國,因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勝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達了勝利之歡欣意義,用此手勢時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臘用此手勢時則必須把手指背向對方,否則就表示污辱,輕視對方之意。因為在希臘一般V字手勢代表了視對方為惡魔.邪惡之人.OK手勢毫無疑的這也是世界語了,以英文字母O與K連結而成,表示沒問題,准備妥當一切就緒,也有我很好、沒事、謝謝你的關心之意。
但是在法國南部地區OK手勢則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贊成。
在中東以及北洲地區,如此手勢則象徵了孔或洞,有明顯同性戀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場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勢,大概就是同志之間尋找伴侶的手勢了,千萬不要回以豎大姆指的手勢,也不要以為他向你比OK,你也禮貌性的回以OK。
姆指捻鼻尖 表示嘲笑,不相信之意,原本是兒童用的手勢,但也有不少成人使用。右手小臂堅直朝上,大臂水平,同時握拳,另用左手手掌猛拍右手大臂肌肉上,此手勢與豎中指是一樣的,只是更誇張與更明顯。
豎食指這是一種吸引人注意之手勢,可以說是英文Excuse me!之意,所以在開會時,若有人舉手豎食指,即表示有意見要發表,這點與我國舉手手掌伸平狀不一樣。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召喚服務人員時,也可以使用此一手勢,但是不要加上打手指響聲,如此比較不禮貌。
吻五指指尖表示某個人,通常是女人,或是某件事,或是某樣食物的棒,很可口,親吻指尖時並發出聲音,加上誇張的面部表情。
飛吻 飛吻之來原十分古老,據說最早源自希臘,希臘人在向天神祈福時,通常先會攤開雙手雙臂,臉朝向天空向神祈禱,之後再用飛吻之手勢拋給天上諸神,以表示喜歡、敬愛之意。後來再在16世紀時傳到了西班牙宮庭,再專至英法、義大利等國。
在今天義大利南部拿玻里之聖海倫節時,會有聖血之聖瓶遊行慶典,人山人海萬頭鑽動之際,距離聖血較遠處之信徒雖然無法伸手觸摸聖瓶,但也會以飛吻表達之。
贊成大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以點頭方式表示。但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則以搖頭表示肯定,也就是一面搖頭,一面面露微笑表示贊成、肯定之意,有些人只是以斜著抬頭方式為之倒還算好,有些人則真是口中一面頻稱you are right!you are right!但卻一面不斷地搖頭,常令對方摸不清楚其真正的心理,滿腹懷疑。
由於搖的太厲害,所以有歐洲笑話戲稱印度人用扇子搧涼時,也是用扇子放在臉孔前不動,而不斷搖動頭部來納涼。
手觸前額這是源自脫帽向對方致敬之禮,以手觸前額表示脫帽之准備動作,後來演變成即使沒有戴帽子也以此動作表示:向你致敬!之意。這個動作多用於與人道別時使用.長角手勢以姆指、小指伸直余指握拳方式,表示「戴綠帽子」,當人們聊天時若剛好有某人配偶有了外遇,則人們則以此手勢暗中揶揄之,消遣之,表示你已長角了!有些惡作劇者甚至會把動物角掛在別人的門口以戲弄之。
另外有人在爭吵時,不甘受辱之一方也可以向此雙角指向對方表達自己之不滿與抗議,也有人把此手勢當作驅魔避邪之手印,例如在黑夜荒野中經過墳場時,即可以此手勢求得心安,遇見靈車經過時也可以此手勢自保,以免被鬼魂附身或是犯了殺氣。
㈧ 法國把袖子舉起來贊成一片雲打一成語詞語
法國把袖子舉起來贊成一片雲。
成語是: 舉袂成雲雲
舉袂成雲:人們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形容人多力量大。
典出:《史記》「舉袂成雲,揮汗成雨」。
㈨ 「OK」手勢在日本和法國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OK」手勢在日本和法國分別代表表示「金錢」和「微不足道」或「一錢不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