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大部分人一周工作多少小時
法國人每天規定時間只有三個小時。他們的所有行業每周工作的時間不得超過35個小時。這在全球工作一覽眾比英國少一個小時是比西班牙和希臘少兩個小時。
⑵ 作息時間表的歐洲作息
歐洲人的工作與生活
一個富於想像的旅行者正在精神會餐:早上7點在英國喝咖啡,在法國吃牛角 麵包,8點在西班牙喝咖啡,上午10點30分至11點在英國和西班牙喝工間咖啡,中 午12點30分吃法國午餐和丹麥快餐,12點義大利快餐,14點西班牙午餐,15點希 臘午餐,18點丹麥晚餐,18點30分德國晚餐,20點法國晚餐,凌晨,同全球過夜 生活的人共進夜宵。
歐洲各國作息時間上的差異似乎很迷人,沒有一個國家在相 同的時間內做相同的事情,也沒有相同的時間觀念。有人比喻歐洲是一個無精打 彩的鍾,對全歐洲人來說,每天同時工作的時間很短,最多不超過兩個半小時, 他們只能在這 150分鍾內同寫歐洲的歷史。作息時間的差異並不完全由各國的地 理位置造成的。
歐洲共同體的一名外交官員抱怨說:「你必須牢牢記住歐洲各國 人民的作息時間,才能精確地計算出何時去乘飛機,何時給同行去電話而不致落 空。」這真是一種強制人的鍛煉。
都柏林已成立了一個機構旨在改變歐洲人使用 時間上的傳統觀念,這個機構呼籲專家告訴人們時差帶來的沖突。
北歐各國與南歐各國的差異特別明顯,北歐習慣把社會生活的重心放在上午, 南歐卻在下午。馬德里人說:「半夜裡充滿生機。」午夜已過,馬德里的街道上 仍然十分熱鬧。西班牙人22點30分才開始吃晚飯,而丹麥電視台已向觀眾道了晚 安;希臘人的時間觀念別具一格:15點以前為上午,22點之前為夜晚,因而21點 去求醫看病毫不稀奇;荷蘭人結束外界生活卻相當早,被邀20點去人家做客,主 人已必定吃過晚飯,只招待客人一杯咖啡;美國的飯店19點顧客盈門;而赫爾辛 基音樂會已拉開帷幕。
北歐人午餐用去半小時後繼續工作,荷蘭的餐館中午已經 不開門;南歐的行政機構中,午休的傳統仍然保持。在希臘,午後的寧靜受法律 的保護。法律規定:15點到17點和凌晨2點以後禁止噪音,違者重罰。從羅馬到最 南邊的西西里,午餐後必須打個盹或睡一覺,這是羅馬人的生活藝術。難怪一位 作家這樣描寫義大利人:「他的生命的唯一痕跡就是在長沙發上壓出一個坑。」 (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生活 — _ —)
銀行和行政機構13點30分下班,之後,到處一片寧靜,首都羅馬午休3小時,從14點 到17點在地中海的酷熱中度日的西班牙也同樣寧靜。少數行政人員希望按照歐洲 時間早起床、晚就寢,但西班牙醫生警告說:「如果這樣作息,他們將會成為心 肌梗塞的犧牲者」。
人們普遍認為北歐人的時間觀念要比南歐人強得多。北歐人有計劃,有程序 精確地使用時間,同南歐人手忙腳亂且雜亂無章形成鮮明對照。
希臘人將1公里長 估計為一支煙的功夫;而日爾曼人的頭腦卻像秒錶一樣的精確。
法國某些工業家 承認,既不準確又不準時的法國人要追上德國的經濟談何容易。
在德國,從未見 過有人左手接著電話,右手寫著一張通知取消當日某個約會的便條,嘴裡還招呼 著此時闖進房裡的人坐下,一個德國人辦這件事不會同時又去辦那件事,更不能 容忍被別人打擾。他們計劃用10分鍾解決這個問題,再用半個小時會見那位客人。
但對義大利人和法國人來說,時間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他們把工作同娛樂混在 一起同時進行的傾向日益增強。
在南歐國家,約定好的會見時間基本上失去了意義,等候室為客人提供一個 鍛煉耐心的場合。歐洲人中最守時的當推德國人。
歐洲部長會議期間,德國部長 每天都在中午 1點整會見記者,即使當天的會議上午已經結束,會見時間卻不改 變。如果晚宴時間7點鍾開始,德國人會提前10分鍾到達,在外面溜達一會兒,7 點整按響東道主的門鈴。歐洲人不同的生活節奏常常引起一些不愉快的風波,來 這些國家的一些人提出這樣的質問:「你們這里有鍾表沒有?」專家呼籲,歐洲人 應改變多姿多彩的生活節奏。首先各國都要縮短用餐的時間。據調查:把時間用 在餐桌上的人越往北越少。法國人繼續保持著時間最長的冠軍,他們一日三餐用 90分鍾,英國人用70分鍾,荷蘭人用73分鍾,而丹麥人用30分鍾打發午餐和晚餐。
⑶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1、衣
法國人普遍穿衣比較有品位,年輕人以潮牌和日常休閑居多,基本看不到運動褲和沖鋒衣,主要是牛仔褲和休閑褲,各種緊身。上班之後或者上了年紀的人很多日常也是休閑正裝,經常可以看到穿著皮鞋正裝風衣的老爺爺,看起來很有風度。女孩子的衣著普遍偏中性,那種萌萌噠妹子在法國基本見不到。
在法國白人的衣服顏色一般都很性冷淡,各種黑灰褐,而黑人小哥哥和大媽的衣服顏色相當鮮艷,亞洲人一般跟白人差不多。
2、食
法國人的早餐一般是麵包房裡剛烤出來的新鮮麵包或者麥片,有時間起來煎個雞蛋已經屬於比較講究的了。早餐吃法棍的是少數,一般都是Croissant(羊角麵包、可頌,都是這玩意)或者Pain au chocolat(直譯巧克力麵包),上班路上就可以吃掉,或者到了辦公室泡一杯咖啡再吃都可以。
午餐對於大部分法國人來說是最糾結的,上班的人沒時間吃什麼正餐,但是肚子又餓,因此催生了巨大的速食午餐市場。基本上所有能做成半成品的食物,包括且不限於義大利面、披薩、沙拉、各種口味的菜配飯、三明治等。
晚餐是大部分法國人一天的唯一一頓正餐。法國人習慣晚上八點吃飯,家常菜其實也就是比較好做的西餐,主食一般是義大利面或者米飯,搭配一個沙拉和一道肉菜。如果家裡有人做飯的話可能可以吃到比較耗時的主菜,比如燉牛肉,獨居的上班族可能就自己煎一份牛排或者路過超市買半隻烤雞打發掉一餐了。
3、住
有自己的小house的法國人一般只有兩種情況:有錢(住得起)、鄉下人(地便宜)。大城市的法國人一般都住在公寓或者studio裡面,其中公寓和國內的正常商品房基本沒有區別,也是各種面積各種戶型;studio指的是單身公寓,一般都是留學生或者獨居且沒什麼錢的上班族居住,面積約20平米,配有基本的生活設施。
在法國合租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形式,幾個人一起分享一間大公寓或者house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同學或者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大部分在入住之前就互相見過面,保證性格沒什麼太大出入。
4、行
法國買車很便宜,所以有車在法國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大部分家庭至少都有一輛,甚至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車。但是在大城市裡,停車相當麻煩,所以大部分法國人還是習慣乘坐公共交通系統。周末經常可以看到開著車去買東西或者去郊區玩的人流。
法國國內的鐵路系統很發達,准點率也不錯,雖然沒法跟咱們春運的運力相比,但是在這個一共也沒多少人口的地方算是足夠了,絕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乘坐火車到達,哪怕是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小城鎮都可能有一個火車站。
⑷ 法國人的作息時間,他們幾點吃三餐
早餐看工作情況。牛奶,咖啡,麵包。
午餐在一點左右。三明治,便餐為主。
晚餐在八點左右,大餐為主
⑸ 法國人休息的時間比工作時間要多很多但為何科技和GDP還那麼高
世界上比較厲害的國家分為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就是不停的創造行業,制定標准,用高科技的名義來賺錢。典型的是美國。第二個類別就是他們有一整套賺大錢的方法,比方擁有香水,紅酒,空客的法國。第三類別是他們專注於精工製造,做出特色和門檻,比方日本和德國。法國人確實有自己的獨門功夫,做感官性產品世界第一,無論是紅酒還是香水,都是暴利產品,而且全世界流行,花大錢買回去不但沒有人說是錢多人傻,反而會讓人充滿著莫名的驕傲,收獲他人羨慕的眼光。
法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會享受生活的人了。他們把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當做享受來看待。所以,他們的生活節奏是很慢的,有人做過統計,美國人花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事,法國人要用6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法國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愛罷工。電視和報紙上經常都有法國人罷工的消息。一年罷工很多次,法國人大概已經把罷工當做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來看待了。所以,他們對待別人的罷工都能表示很寬容和理解。畢竟,風水輪流轉天知道哪天就輪到自己罷工了呢?
法國在一些方面是具有很強的經濟優勢的。例如,法國的奢侈品、香水、法餐,都得益於它的氣候環境、肥沃土壤。另外,它的香水和餐飲,必須以強大的農業產能為依託。除此之外,法國的旅遊資源在歐洲獨一無二。法國奢侈品也已成為世界品牌的標桿,擁有如路易威登、愛馬仕、香奈兒、迪奧等眾多奢侈品品牌,吸引著全球消費者的目光。
在傳統工業領域,比如航空、航天、能源、核能、交通等,法國都有跨國公司級別的大玩家存在。而在科技創業領域,法國一直也頗具潛力。尤其是如今炙手可熱的IT領域,法國公司也在大舉挺進。在今年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每三家參展的初創公司中,就有一家是來自法國。
法國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石油化工、電子和機電、汽車、高速火車、宇航、造船、通訊設備等新興工業部門,以此為龍頭帶動整個工業的全面發展。由於國家實施傾斜政策,這些部門的投資大幅增加,其中專用機電設備和機械製造業的生產性投資每年增長率高達13%?16%,相當於整個經濟部門生產性投資平均增長速度的一倍以上,法國今天的成就都依賴於這個時期。此外,法國服務業相當發達,該行業擁有全國65%的就業人口,實現70%的國內生產總值。一句話只要有人去法國玩,法國國民生活就不會差。法國人的"懶"只是表面現象,准確地說是他們生活中顯得比較"懶散",至於工作,你真不能說效率低就是懶。
⑹ 「一年之中有1/3的時間都在休假」,法國人為何能過著如此舒服的日子
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非常快速,而且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結果就是996的工作時間,但是相比於同為五常的法國來說,法國的民眾福利待遇很好,但是還是發達國家,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法國的人口很少,其次就是科技實力非常強大,最後就是法國的上班時間了。
其次就是法國的科技實力非常強大的,其主要出口的產品就是各種高科技產品,而高科技產品的利潤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就導致了法國雖然勞動力稀少,但是其經濟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同時法國的發展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就開始的,所以法國的經濟實力才能夠變得這么好,經濟實力好,政府有錢,所以其各種福利待遇也就非常好了。
最後就是其假期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長,只不過法國實行的是一天5個小時的工作制度,而不像其他國家是8個小時。這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法國人對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非常重視,而且各種假期也是照樣有工資拿的。所以法國人的工作時間才會那麼少和輕松。
⑺ 為什麼法國人休息時間那樣多,可是GDP還是那麼高呢
法國的人休息的時間很多,但他們的GPD還是很高,那是因為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他那裡的旅遊業很發達,而且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業,都有很悠久的歷史,這些都吸引著很多國家的人去旅游。他們的奢侈品行業和紅酒業,是行業中的龍頭。
法國的旅遊業很發達,包括他們的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行業,而且法國有浪漫之名,這些都吸引各國的遊人去一睹法國的風采,而且法國的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行業是,全國行業中的翹楚,所以不管是旅遊業還是這些奢侈品行業,都能支持起法國的GPD。
⑻ 法國人一年中有多少個法定休息日
法國人一年法定休息日150天 商店周日不開門
星期日通常是人們休閑逛街的日子,也是一周中消費最火、人氣最旺、商家不願錯過的時候。可是,這樣的場景在法國是不易看到的,原因在於法國《勞動法》規定,周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開門。如果商店營業屬非法,就有可能被告上法庭,並受到重罰。
6月14日,法國凡爾賽大事法庭作出判決,要求位於伊夫林省的「維拉庫布萊工廠商業中心」的64家服裝店停止周日營業,否則每家商店周日都將被處以1000歐元罰款。此前,巴黎行政法院也作出了類似的判決,勒令位於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路易·威登精品店立即停止星期天營業,否則將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
然而,兩項判決都招致強力反彈。路易·威登店的總裁卡爾塞爾表示,路易·威登店「星期天營業是在得到全體工作人員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們不會聽任擺布,我們會為這家商店繼續星期天營業而抗爭」。巴黎市中心大商店聯合會主席佩里亞特指出,「路易·威登是香榭麗舍大街遊客光顧最多的商店,它星期天關門對吸引遊人極為不利」。
對於凡爾賽大事法庭的判決,一個自稱為「讓我們工作」的協會在《費加羅報》上刊登廣告說,「在一個擁有250萬失業人口、總理及其政府宣稱將就業問題作為當務之急的國家,這份判決讓人不可理解」。
關於商店是否可以在周日營業,在法國引起的爭論由來已久。贊同者認為,周日營業不僅能夠提高商店的營業額,還可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但反對者認為,星期天開門既侵犯了員工的休息權,也是商家搶奪市場份額的一種作弊行為。法國民調機構進行的調查顯示,將近73%的法國人支持商店星期日開門,而人們去得最多的商店是室內裝飾和自助材料店,受歡迎的還有文化、服裝和食品商店等。盡管如此,法國當局至今並不準備修改相關法規。理由是:法律規定了許多靈活之處,比如文化、旅遊等商店可以特例特辦,人們根據具體需要可以加以利用。
根據筆者在法國生活的感受,雖因維護周日休息的權利,而限制了工作的權利和享受更多服務的權利,但對於法國人來說卻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因為法國人歷來崇尚休息和娛樂,節假日更是神聖不可侵犯。他們堅守這一習慣的理論依據是,《聖經》中的故事傳說告訴人們:星期日上帝也休息。
法國人一年中有好多法定休息日,除了每周5天工作制所帶來的全年104天休息外,每年還有11天假日,如元旦、「五一」、聖誕節和復活節等,外加5周帶薪年休,大約有150天之多。自1997年實施每周工作35小時,按39小時付工資的政策以來,這等於每年又無形中增加了約5周的帶薪休假。若全部加在一起,休息時間佔全年時間的40%以上,如此寬松的工作環境進一步強化了法國人的「浪漫情懷」。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科學與哲學來自閑暇。這句話雖然不盡符合客觀實際,但卻成了法國人對假日文化和假日生活本質意義的詮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