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結果如何
據10月2日消息,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政府在周一凌晨宣布,90%的選票支持加泰羅尼亞成立獨立共和國。西班牙中央政府則宣布公投無效。據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政府的數據,此次投票率只有約42%。
在即將公布投票結果前,加泰羅尼亞地區領袖普伊格蒙特已經積極強調了從西班牙獨立的可能性。他在周日晚間的電視演講中指出:"在今天這一希望與痛苦並存的日子裡,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公民已經贏得了成立獨立共和國的權利!"
據2日報道,普伊格蒙特強調此次公投並不是一次國內事件。此前,來自加泰羅尼亞的綠黨歐盟議員沃坦蘇恩也致信歐盟委員會,詢問是否能像對此前波蘭修改憲法事件那樣,由歐盟主導對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結果的調查。
對此,歐盟方面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歐委會主席容克拒絕了這一要求,表示這一矛盾沖突是西班牙的"內部事務"。容克周一通過發言人表示:"根據西班牙憲法,昨天的公投是非法的。"不過有關的討論不會就此終結,歐盟議會還將在本周就加泰羅尼亞的局勢進行辯論。
㈡ 法國總統大選規則是什麼
法國總統大選在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以兩輪多數直接普選為特徵。即第一輪可以有多名候選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選人在第一輪就獲得50%以上的選票的話將直接當選,否則得票最多的前兩名將進入第二輪,在兩周後舉行第二輪投票,票多者勝出。兩輪選舉至少有一個政治上的好處,即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們的總統候選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國家只有左右兩大陣營。事實上社會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遠非左右兩翼就可以概括的。如這次法國出現十名總統候選人,細分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大政治傾向:首先是右翼和極右翼的三個政黨,其中除了薩科齊總統為候選人的執政黨「法蘭西公民運動聯盟」代表著法國傳統右翼選民(即中產階級中、上層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外,極右翼的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則代表著部分底層民眾特別是農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著中產階級中、下層和部分中小企業主利益的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極左翼的「左翼陣線」總統候選人讓——呂克·梅朗松,則代表了幾乎大部分工人階級和部分中產階級下層的利益。在所有候選人中間,梅朗松的政治立場可以說是最鮮明的,是最具「階級斗爭色彩」的。他的兩位「同僚」——「工人斗爭」的阿爾多和「反資本主義革命黨」的普圖,則僅僅是從工人階級中拉到了一批最極端的選民而已。中間派「民主運動」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則收攏了不滿意薩科齊和奧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選民中的反叛者,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間派。他代表的也是中產階級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選民在兩輪選舉中的第一輪是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將選票投給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選人;而在第二輪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選民繼續將選票投給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數的選民則是將自己所反對的候選人淘汰出局。法國的政治力量對比實際上是在第一輪表達出來的。而2012年大選首輪投票結果之所以在法國乃至歐洲引起強烈震動,是因為極右翼的得票率達到了空前的17.90%,這標志著法國未來幾年的政治趨勢動向。
㈢ 一心只想做法國「殖民地」,法屬蓋亞那為何死活不肯獨立
在西方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歐洲各國都開始在海外開辟殖民地,最厲害的英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西方殖民者們在這些殖民地掠奪大量財富,剝削殖民地人民,讓殖民地變得貧困落後。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方列強無暇顧及海外領土的時候,海外各個殖民地都紛紛鬧獨立,因此在上個世紀全世界獨立出的主權國家就有100多個,進入21世紀之後,基本上世界上已經沒有所謂的殖民地了。
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法國航天發射中心
除此之外,法屬蓋亞那還被法國開發成了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歐洲人來此觀光旅遊,所以靠著這筆收入,法屬蓋亞那人民也能過得很好了。
小結
總的來說,法屬蓋亞那之所以不想脫離法國,主要是不捨得放棄那點兒援助,因為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法國的援助,一旦失去了法國援助,蓋亞那和蘇利南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㈣ 法國大選結果對歐元區的影響有多大
在3月的荷蘭大選中,荷蘭首相呂特戰極右翼自由黨領導人威爾德斯,與此同時,蘇格蘭首席部長Nicola
Sturgeon要求進行到二次獨立公投脫離英國。對於親歐盟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天降喜訊。但是在法國大選的陰影籠罩下,這兩件「喜事」都變得無足輕重,若親歐派候選人不能贏得大選,民粹主義勢力有可能再次甚囂塵上,歐盟內部或將陷入長時間的冷戰和分裂中。
勒龐雖然不主張法國完全離開歐盟,但卻表示要離開歐洲貨幣聯盟,尋求回歸本國貨幣,停止歐盟繼續擴張,如果勒龐獲勝,法德雙邊關系有可能遭遇瓦解,尤其是勒龐的主張與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觀點完全相反。
雖然如此,法國成為下一個民粹主義多米諾骨牌的可能性極低,因親歐派獲勝的可能性較大。若馬克龍獲勝,歐盟接下來就需要全力應付為時兩年的脫歐談判。
㈤ 加泰羅尼亞2017年獨立公投始末經過是怎樣的
10月27日,加泰羅尼亞議會宣布從西班牙獨立。隨後,西班牙參議院批準直接接管加泰羅尼亞。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誓將在加泰羅尼亞「恢復法制」。
10月1日,加泰羅尼亞地區舉行公投後威脅要脫離西班牙,西班牙憲法法院認定這次公投非法。在巴塞羅那和加區其他城市的一些投票站,警方和選民發生沖突,導致數百人受傷。
獨立公投結果公布之後,西班牙全國各地發生大規模示威,抗議此次獨立公投。示威者要求當局採取行動解決這場政治危機,並指責西班牙中央政府軟弱無能。在加泰羅尼亞當地也有數十萬民眾參加了反獨立遊行。
(5)法國基建公投結果如何擴展閱讀:
2017年9月20日,諾貝爾獎獲獎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普林斯頓大學談話錄》,在被問及加泰羅尼亞獨立問題時,略薩回答,公投猶如給民主制度的一記重拳。無政府主義觀點對國家建設毫無意義,反而是在削弱歐洲共同體。民族主義是愚蠢,荒唐,不合時宜的。
2017年10月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向西班牙中央政府,就這一事件所持有的態度表示認可,愛麗舍宮發表聲明對首相拉霍伊呼籲「憲法下團結」的信息予以支持。
㈥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法國在拿破崙時代,他們能橫掃歐洲,可到了他侄子繼位的時候,法國已經沒有之前的優勢了。面對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魯士,法國竟然也是迎來慘敗,普法戰爭中輸得底朝天,甚至連皇帝都被俘虜,這對法國來說是奇恥大辱,他們也不得不放棄很多土地。經過這場大戰,法國從此開始快速衰敗,他們的軍事實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法國為什麼會輸呢?
普魯士在參戰前,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去改變自己的武器,他們對於槍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們重點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讓自己有了更加強悍的火力。克虜伯鋼制後膛90mm炮無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速度都已經大大超過了法軍原本的火炮,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法國也不是沒有察覺的,要知道曾經拿破崙是最重視炮兵建設,他的侄子也會模仿他的風格,但法國陷入到了財政危機中,他們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錢去改變自己的武器。因此他們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應對全新裝備下的普魯士軍隊,不過法軍在步槍上仍然有優勢,普魯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們的錢也只能用來去提升火炮的強度,無法讓軍隊全面換槍。可現代戰爭中,火炮的影響就無人能比了,當法軍看到普魯士軍隊的炮火之後,他們也被震撼了,在這種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㈦ 法國公投,有什麼弊端嗎或者說法國公投是否會導致多數人的暴政
我感覺嘛,不一定是這個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支持的人。但是不一定是公正性的。
㈧ 法國在海外最大的領地,法屬蓋亞那為何主動放棄獨立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法屬蓋亞那,這一塊法國在海外最大的領地自從被認定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後,就更不可能存在獨立的可能了,作為歐洲三大國之一,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法屬蓋亞那怎麼可能會棄法國而去選擇獨立呢?
(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航天發射場)
最後,就要說到法屬圭那亞人對法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了,自1816年法國正式佔有法屬蓋亞那以來,法國人對這里進行了長達200餘年的殖民統治,通過移民改變了這里的人口結構。作為法國僅剩的五個海外領地,法屬蓋亞那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為歐洲航天發射中心所在地而受到法國極大重視,不惜以財政上大力援助。
法屬圭那亞作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由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在名義上已經不可稱之為殖民地,現實中其實也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了,因此它與巴西及蘇利南的邊界是歐洲聯盟極西的邊界。絕大部分法屬蓋亞那人都認可他們是法國人,他們的國籍是法國籍,使用的貨幣是歐元,對法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早已經深入人心,在情感上已經完全離不開法國了。
綜合以上分析,法國和法屬蓋亞那是誰也離不開誰,大家是各取所需,和平存在於一個法國框架內。沒有任何經濟優勢的法屬圭那亞背靠法國這棵大樹,吃香的喝辣的不愁,生活安逸了自然就不會想著獨立了。
更何況圭那亞和蘇利南這兩個國家當初拚死拼活從英國和荷蘭爭取到獨立,現在混得遠不如法屬圭那亞好,自然法屬蓋亞那人就更不會想著獨立了。
㈨ 法國人也想脫歐嗎
但是,馬克龍表示他反對提供這樣一個讓國民選擇法國與歐盟關系的機會。
馬克龍此言引發了歐洲各國的激烈討論。許多網民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質疑他的做法,稱他拒絕就脫歐事宜舉行全民公投,這是不是等於在承認他「不願意傾聽國民的聲音」。
脫不了。
㈩ 當年法國為什麼要將敘利亞一部分領土劃給土耳其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這個中東小國就淪為各方勢力的角力場。在這場利益之爭中,歷史上素來和敘利亞沖突不斷的北方鄰國土耳其,自然不會甘於落後。
從最初的不請自來,公然出兵敘利亞境內,到如今派遣裝甲部隊強勢介入伊德利卜省局勢,阻止敘利亞政府軍對敘利亞的統一進程,土耳其確實做得很過分。
(巴沙爾舊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土敘兩國關系開始緩和。敘利亞放棄對庫爾德工人黨的支持,取締該組織在敘利亞的一切活動基地,禁止其領袖奧賈蘭進入敘利亞。
巴沙爾上台後,土敘關系進入了蜜月期,兩國間不僅建立了自貿區,還實行了旅遊免簽。土耳其一躍成為敘利亞第三大貿易合作國。埃爾多安和巴沙爾也彷彿成了親密無間的兄弟,雙方互訪,成了家常便飯。
敘利亞危機爆發後,認為巴沙爾政權難以持久的土耳其,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不僅公開表示反對巴沙爾政權,還緊跟西方勢力向敘極限施壓,成為制裁敘利亞最嚴厲的國家。同時,土耳其還在幕後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之友”,允許他們在土耳其成立“敘利亞國家委員會”。
對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來說,重振昔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輝煌,一直是他的雄心壯志。在他眼裡,不要說哈代伊省,就是整個敘利亞乃至中東大部地區,原本都屬於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
面對戰亂四起的敘利亞,埃爾多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控制和吞並他國領土的機會。
最初以打擊庫爾德名義出兵的土耳其,在佔領敘利亞阿芙林後,立刻宣布其為土耳其新設的阿芙林州。並把敘利亞北部和土耳其接壤的約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入了土耳其,美其名曰“安全區”。
如今,土敘雙方軍隊終於在伊德利卜正面交鋒。對於敘利亞來說,收復伊德利卜天經地義;而對土耳其而言,吃進肚的肉,實在不願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