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法國菜是西餐之首
首先,法國菜是西餐中最有地位的菜,所以,法國餐廳同樣是被認為是最好的。
遠在路易十四時代,他還曾發起烹飪比賽,即現今流行的Corden Bleu獎。
曾任英皇喬治四世和帝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首席廚師的安東尼.凱萊梅寫了一本飲食大字典,Dictionary of Cuisine,成為古典法國菜式的基礎。
法國菜的特點是選料廣泛,用料新鮮,滋味鮮美,講究色,香,味,形的配合,花式品種繁多,重用牛肉蔬菜禽類海鮮和水果,特別是蝸牛,黑菌,蘑菇,蘆筍,洋百合和龍蝦,法國菜餚燒得比較生,調味喜用酒,菜和酒的搭配有嚴格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火雞用香檳。法國菜的上菜順序是,第一道冷盆菜,一般沙丁魚,火腿,乳酪,鵝肝醬和色拉等,其次為湯,魚,再次為禽類,蛋類,肉類,蔬菜,然後為甜點和餡餅,最後為水果和咖啡,比較有名的法國菜是鵝肝醬,牡蠣杯,局蝸牛,馬令古雞,麥西尼雞,洋蔥湯,沙朗牛排,馬賽魚羹。
在國內,法國菜所代表的是精緻浪漫高雅和昂貴,真正名貴的法式料理,吃一餐可能達一人7千元左右,價格全賴菜餚的種類而定,由於法國菜極重視原料素材的新鮮上等,所以國內法國餐廳多半採用空運現吃的方式,吸引了許多名人慕名而來,也造成了法國菜的價格居高不下的盛況。
法國餐廳還有一個與其它餐廳不一樣的地方,越高級的餐廳,服務員越是男性。沒有女性。
2. 外國菜的特點~
宮廷品味法國菜
法國菜一向予人優雅、精緻、隆重的感覺。不少國際性宴會都會供應賣相精美的法式菜餚,令它更添一分高貴的宮廷感。
對法國人來說,花三至四個小時享用晚餐是普通不過的事。一頓正式的法式晚餐一般有三至五道菜,法國菜菜單主要由以下項目構成:
頭盤
法文稱為Entree或Hors-d』oeuvre,前者有「進入」的意思,後者直譯「作品之外」,意指主菜以外的菜式。選擇有冷(如沙律)或熱(如煎鵝肝),亦可點選餐湯。如果吃得下,則餐湯可另點。
第一道菜
通常是熱食菜式,材料以魚類或海鮮為主,甚少是肉類。分量較小,可視為第二道前菜。
湯
法文是Soupe,它可以獨立成一道菜,或是作為前菜的選擇。法國菜的湯也可分為冷、熱兩種。
主菜
多數是肉類或海鮮主菜任選擇其一,並附有蔬菜、通心粉或飯作配菜。素食在法國菜譜中並不流行,但部分餐廳會特設素菜菜式供客人選擇。
甜品
法語的甜點也叫Dessert,原本是「從餐桌上拿走餐具」的意思,因為用過主菜後會收走餐具,才奉上甜品或水果。不少甜品更會加入酒類,吃時更有風味。
點菜方式
基本上是一道頭盤,一道海鮮或肉類主菜,再加一道甜品組成。另亦可按胃口或口味,多點一款頭盤(如一冷一熱)或第一道菜,又或多點一款主菜兩人合吃。法國人也喜歡在主菜與甜品之間叫點芝士,甚至以它作為甜口,最後以一杯咖啡或酒作結。
由於主菜(多是肉類)是餐點中的主角,因此點菜時先決定主菜內容,接著挑選開胃菜,並避免材料、調味和煮法與主菜重復。甜品一般是在用過主菜後,才從甜品餐牌中挑選的。
法國菜的特色
現在的法國菜可以分為沿襲宮廷風格的高級路線和有濃厚地區色彩的地方菜兩大主流。
如作為正式或較隆重場合的餐膳,則以前者的finedining風格為主。法國原本是畜產國,所以對肉類烹調尤其講究,除禽、畜外,野味(如鹿、野兔、鵪鶉)及動物內臟(指骨頭以外的碎肉和內臟,包括牛舌、脊髓及尾巴在內)也是菜單上的常客。
烹調方面多採用簡單的「鹽與胡椒」去腌肉,以保留肉的原味,而花更多心思在伴菜的醬汁上。廚師甚注重菜式的賣相,如採用富層次感的立體方法去擺放不同材料,再以醬汁及配菜點綴,做出如圖畫般的精彩效果。
裝飾藝術日本菜
日本菜的過人之處,許是它的擺設方式,與餐具的搭配,以至整體用餐氣氛都極盡仔細,讓人贊嘆菜式如藝術品的同時,味道卻從未被比下去。欣賞日本菜的方法是先用眼睛去「品嘗」一次,才交由味覺分高低。
最經典的日本菜是傳統的和風套餐———懷石料理(或稱會席料理)。一席懷石料理有九至十一菜(菜式數目多是單數),用三至四個小時去欣賞廚師的精巧手藝(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上)自是理所當然的。
懷石料理的菜單季節性很強,所以夏天與冬天嘗到的菜式可能分別很大。另外,若有特別要求,也可事先與廚師商量,再度身訂造有關菜式。一席有十一道菜的懷石料理包括以下各項:
第一道前菜
通常是清涼的甜點,用作清新胃口,並提升食慾。腌制過的水果(如青梅)及啫哩
第二道前菜
匯合四至五款小菜而成的前菜拼盤,材料以海鮮及蔬菜為主,會以冷盤的形式上桌。
湯
可以是清湯或濃湯,並附有精緻的伴菜。
刺身
從刺身開始的四道菜可視為「主菜」。刺身拼盤包含多款(基本是五款)魚類、貝類(如帶子、象拔蚌)及蝦等。筵席價錢愈貴,刺身的品種便愈名貴。
燒烤菜式
味道較濃的主菜,通常是肉類或海鮮,分量亦較多。
煮物
一般味道較清淡及附有湯汁。多是熱騰騰地上桌,夏季菜則可能是待涼後才奉客的。
油炸菜式清淡湯煮菜式後是香口的炸物,材料仍是以蔬菜及海鮮為主。
腌制菜式
經過四道主菜後,以帶酸味的腌菜去醒一醒胃口。
飯及湯
簡單又能填飽肚子的組合,包括飯及配菜,附上的湯通常是面豉湯。可視為獨立一項的菜式。
甜品
視乎季節而定的菜式,以甜味為一頓晚餐作結。
日本菜特色
日本是一個島國,所以海產豐富,而獨特的生吃方法更能保持材料的鮮味。懷石料理原本是進行茶道儀式後享用的菜式,以造型精緻小巧著名,味道清鮮,多以海產及蔬菜入饌。煮法可算包羅了日本菜的傳統烹調法,讓客人在一席間嘗盡傳統風味。
懷石料理特別注重季節性,如春天會在菜式加入櫻花,秋天則以柚子做菜,這令四季的食譜有很大分別。另外享用前不妨先欣賞廚師細心設計的食物、配菜與盛餐器皿的組合,菜式宛如藝術品一樣,顏色、層次與質感營造出優雅風格。
日本菜用餐備忘
●除附有其他餐具的菜式,各項菜式(包括前菜及湯)都以筷子進食。
●筷子應橫向擺放在面前,筷子尖(及筷子托)向左邊位置。由於這雙筷子會用至整個筵席完畢,所以要保持清潔。
●正宗日本餐廳多使用用完即棄的木筷子,分別只在於較高級的餐廳所用的筷子品質較佳。切勿將兩只筷子互相磨擦以去除木屑,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席間侍應會奉上綠茶及紅茶,次序按餐廳規矩而定,茶壺不會放在台上,有需要可請侍應代為添茶。
●菜式上的伴碟菜(如伴刺身的紫蘇菜或合時令的鮮花)皆可吃,不妨蘸點醬油一試。
●懷石料理採用的器皿也很講究,其形狀、顏色也會與菜式配合,另外春天多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冬天則以瓦制碗碟上菜,在視覺上配合適時的季節。
南北輝映義大利菜
靴子形的國土讓氣候、地勢各異的南、北義大利各自擁有獨特的烹調風格。
在餐席間盡顯其好客的性格,正是義大利菜的最大特色。
一頓正式的傳統義大利式晚餐一般會有四至五道菜式,除了從菜單挑選外,也可以參考定期更新的晚市套餐。雖然選擇較少(每道菜約三個選擇),但分量會較散點為少。
頭盤
可分為冷(如火腿香腸、沙律或醋腌蔬菜等)及熱(煎、炸菜式如炸魷魚等)頭盤,亦可選拼盤,即分量少但選擇較多的頭盤組合。
第一道菜
主要是指湯、意粉或燴飯。
由於之後仍有主菜,所以分量會較少。
第二道菜/主菜
是整個晚餐的靈魂,主要是海鮮或肉類菜式。不少主菜菜式都是以燒烤或油炸方式烹調,享用時可隨意加點在桌上的鹽或橄欖油便可食用。
甜品
沒有甜品作結的菜單又怎會完美?通常是在享用主菜後才點選的。
點菜方式
基本上是一道頭盤,之後是意粉及主菜,最後是甜品共四道菜式。胃口較大的可在吃甜品前多點一份芝士,另外也可選擇兩人合吃一盤意粉,但必須在點菜時說明。
義大利菜特色
義大利半島南北狹長,南北的氣候和地理形勢差別很大,造成兩者各有烹調特色。北部鄰近法國,受影響下有不少加入奶油等的乳製品菜式,應覺味道較濃郁而調味則較簡單。南部則用大量茄醬、干番茄、辣椒及橄欖油入饌,味道較豐富。
義大利的夏日食譜以海鮮為主,多採用燒烤、蒸或水煮等保持材料原味的烹調法,調味亦只有鹽及少量胡椒,因為廚師相信過多的調味會掩蓋了海鮮本身來自海洋的鮮味。
3. 法國菜為什麼那麼少,還那麼貴
個人理解吧
法國人做飯方法跟國人不一樣他們做飯都能用上天平配料都是用天平稱的可能因為做的費勁的原因吧
4. 正宗法國菜特點是什麼
(法國烹調的演變)
法國烹調藝術,就像時裝般隨著不同年代的潮流轉變;烹調技巧,食材選料及擺設,
亦隨著時代改變。
按烹調風格而言,法國菜餚可分為三大主流派系。
1.古典法國菜派系(Classic Cuisine/Haute Cuisine) 起源自法國大革命前,皇親
貴族流行的菜餚,後來經由艾斯奧菲區分類別。古典菜派系的主廚手藝精湛,選料必須
是品質最好的,常用的食療包括龍蝦、蚝、肉排和香檳,多以酒及麵粉為汁醬基礎,再
經過濃縮而成,口感豐富濃郁,多以牛油或淇淋潤飾調稠。
2.家常法國菜派系(Bourgeoise Cuisine) 起源自法國歷代平民傳統烹調方式,選料
新鮮,做法簡單,亦是家庭式的菜餚,在1950—1970年間最為流行。
3. 新派法國菜派系(Nouvelle Cuisine) 自20世紀70年代冒起,由保羅布穀斯
(Paul Bocuse)倡導,在1973年以後極為流行。新派菜系在烹調上使用名貴材料,著重
原汁原味、材料新鮮等特色,菜式多以瓷碟個別盛載(Plated),口味調配得清淡。在
20世紀90年代後,人們注重健康,由Michael Guerard倡導的健康法國菜(Minceur
Cuisine)大行其道,採用簡單直接的烹調方法,減少使用油;而汁醬多用原肉汁調制,
以乳酪代替淇淋調稠汁液。
(多姿多彩的地方菜)
鑒於歷史、地理環境和地方物產有別,造就出各地區烹調的獨有風格,依其菜系特色
和地理分布,可分為:
1.布根地菜餚(Burgundy) 盛產紅、白葡萄酒,其他著名產品有田螺及雞。馳名菜餚
包括局田螺(Escargots a la Bourguigonne)及紅酒雞(Coq au Vin)等。
2.阿爾薩斯菜餚(Alsace) 盛產白葡萄酒、桃紅酒,世界著名的鵝肝(Foie Gras)
也來自此地區。馳名菜餚有羅倫士塔(Cuiche Lorraine)。
3.諾曼底菜餚(Normandy) 盛產海鮮、乾酪(Canenbert)、奶油及蘋果、蘋果白蘭
地(Calvados)。馳名菜餚有暖蘋果塔配雪葩(Torte Fine aux Pommes et Sorbet)。
4.普羅旺斯菜餚(Provence) 出產全國最好的橄欖油、海鮮、番茄及香料等。馳名菜
式有海鮮湯(La bowrride pecheur a la provencal)等。
(法國菜菜單)
法國傳統菜單共有13道菜可供選擇,每道菜分量不大,味美精緻,內容順序如下:
第一道菜 凍開胃頭盤(Hors-d'oeuvre Froid)
第二道菜 湯(Potage)
第三道菜 熱開胃頭盤(Hors-d'oeuvre Chaud)
第四道菜 魚(Poisson)
第五道菜 主菜(Grosse Piece)
第六道菜 熱盤(Entree Chaude)
第七道菜 冷盤(Entree Froide)
第八道菜 雪葩(Sorbet)
第九道菜 燒烤類及沙律(Roti&salade)
第十道菜 蔬菜(Legume)
第十一道菜 甜點(Entremets)
第十二道菜 咸點(Savoury)
第十三道菜 甜品(Dessert)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餐館都將菜單編排簡化至3-5道菜,方便顧客點選,菜單編
排參考如下:
五道菜例子
1.凍開胃菜(Hors-d'oeuvre Froid)
2.湯(Potage)
3.熱頭盤(Hors-d'oeuvre Chaud)
4.主菜(Grosse Piece)
5.甜品(Dessert)
三道菜例子
1.凍/熱開胃菜(Hors-d'oeuvre Froid/Hors-d'oeuvre Chaud/Potage)
2.主菜(Grosse Piece)
3.甜品(Dessert)
5. 為什麼米其林的菜系又貴,而且量還很小
米其林主要針對環境,排場,氣氛,裝修,那些東西吃完又不能帶回家,味道只是參考。我們的煎餅果子,豆漿油條,米粉小面,他們永遠不會光顧,大排檔更是不會入眼。去那裡排隊,付高額費用,吃不飽還受罪,除非請客,擺場面,我還是喜歡穿拖鞋,便衣去街邊大排檔米其林有三個星級,分別是:一星是同類別中非常出眾的餐館,二星是傑出的料理,值得繞道前往,三星是出類拔萃的菜餚,值得專程到訪。
6. 法國菜式那麼精緻小巧,能讓人吃飽嗎
其實這個說法有點片面了。因為西餐也有很多種啊,法餐、意餐、英餐、美餐...這些都可以叫西餐吧。不過在傳統的觀念中法餐可能更接近於中國人理解中的西餐,所以我們就以法餐為例來說明一下。這是對西餐的偏見。首先,大家常去的並不是高檔西餐廳,最多的牛排,一般人是可以吃飽的。那麼大一塊牛肉,配上一個雞蛋和少許意麵,這熱量足夠了,再加上麵包和沙拉,一般人都吃飽了。老外同事跟我說,在美國去中餐廳吃點心,是一家談好吃多少粒,才點四、五籠。來到中國看到我們隨意點菜吃不完,傻眼了。
7. 法國菜的菜餚特點
法國菜的烹調方法很多,幾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種烹調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燴、焗、鐵扒、燜、蒸等。
隨著人們對菜餚要求的不斷變化,法國菜的口味、色彩、調味也在不斷發展。法國菜的口味偏於清淡,色澤偏竽原色、素色,忌大紅大綠,不使用不必要的裝飾,追求高雅的格調。湯菜尤其講究原汗原味,不用有損於色、味、營養的輔助原料。以普通的蔬菜醬湯為例,要求將蔬菜全部打碎成細茸狀與湯一起煮,這樣能使湯的本味純正,又能增加湯的濃度。
又如番茄醬,在西菜中作為一種調料,使用得比較廣泛。但在現代法國菜中,番茄醬用得較少,而是用大量新鮮西紅柿用油煸炒後來代替番茄醬,突出了菜的原色、原味。
特別突出的是,法國菜重視沙司的製作。沙司實際上是原料的原汗、調料、得料和酒的混合物。原料新鮮,沙司味美,才能做好菜。
製作獨特:
法式菜製作上有很多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選料廣泛、講究。一般來說西餐在選料上的局限性較大,而法式菜的選料卻很廣泛,
用料新鮮,滋味鮮美,講究色,香,味,形的配合,花式品種繁多,重用牛肉蔬菜禽類海鮮和水果,特別是蝸牛,黑菌,蘑菇,蘆筍,洋百合和龍蝦,而且在選料上很精細。
2.講究菜的鮮嫩。法式菜要求菜餚水分充足,質地鮮嫩。法式菜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牛排一般只要求三、四成熟,烤牛肉、烤羊腿只須七、八成熟,而牡蠣一類大都生吃。 規定每種菜的配菜不能少於2種,崦且要求烹法多樣,僅土豆一種,就有幾十種做法。
3.講究原汁原味。法式菜非常重視沙司的製作,一般由專業的廚師製作,而且什麼菜用什麼沙司,也很講究,如做牛肉菜餚用牛骨湯汁;做魚類菜餚用魚骨湯汁。有些湯汁要煮8個小時以上,使菜餚具有原汁原味的特點。
4.用酒調味。法式菜喜歡用酒調味,法國盛產酒類,所以烹調中也喜歡用酒調味,做什麼菜用什麼酒是很講究的,使用量也大,以至很多的法式菜都帶有酒香氣!菜和酒的搭配有嚴格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火雞用香檳。
比較有名的法國菜是鵝肝醬,牡蠣杯,焗蝸牛,馬令古雞,麥西尼雞,洋蔥湯,沙朗牛排,馬賽魚羹。
法國菜中的名菜,並不一事實上全用名貴原料製作,有些極普通的原料經過精心調制,同樣可以做成名菜,如蓍名的「洋蔥湯」,所使用的就是極為普通的洋蔥製成的。 酒類和香料,是組成法國菜的兩大重要特色。
酒:
法國是盛產酒的國家,於是酒就成為法國菜中用於調味的主要用料。香檳酒、紅白葡萄酒、雪利酒、朗姆酒、白蘭地等,是做菜常用的酒類。不同的菜點用不同的酒,有嚴格的規定,崦用用量較大。因此,無論是菜餚或點心,聞之香味濃郁,食之醇香沁人。如名菜紅酒雞,僅1000多克光雞,竟需兌入紅葡萄酒及白蘭地約4500克,其用量之大由引可見一斑。
香料:
除了酒類,法國菜里還要加入各種香料,以增加菜餚、點心的香味。如大蒜頭、歐芹、迷迭香、龍蒿草(茵陳草)、百里香、茴香、賽傑等。各種香料有獨特的香味,放入不同的菜餚中,就形成了不同的風味。法國菜對香料的運用也有定規,什麼菜放多少什麼樣的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 法國菜的上菜順序是,第一道冷盆菜,一般沙丁魚,火腿,乳酪,鵝肝醬和色拉等,其次為湯,魚,再次為禽類,蛋類,肉類,蔬菜,然後為甜點和餡餅,最後為水果和咖啡。法國傳統菜單共有13道菜可供選擇,每道菜分量不大,味美精緻,內容順序如下:
第一道菜 凍開胃頭盤(Hors-d'oeuvre Froid)
第二道菜 湯(Potage)
第三道菜 熱開胃頭盤(Hors-d'oeuvre Chaud)
第四道菜 魚(Poisson)
第五道菜 主菜(Grosse Piece)
第六道菜 熱盤(Entree Chaude)
第七道菜 冷盤(Entree Froide)
第八道菜 雪葩(Sorbet)
第九道菜 燒烤類及沙律(Roti&salade)
第十道菜 蔬菜(Legume)
第十一道菜甜點(Entremets)
第十二道菜 咸點(Savoury)
第十三道菜甜品(Dessert)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餐館都將菜單編排簡化至3-5道菜,方便顧客點選,菜單編排參考如下:
1.凍開胃菜(Hors-d'oeuvre Froid)
2.湯(Potage)
3.熱頭盤(Hors-d'oeuvre Chaud)
4.主菜(Grosse Piece)
5.甜品(Dessert)
三道菜例子:
1.凍/熱開胃菜(Hors-d'oeuvre Froid/Hors-d'oeuvre Chaud/Potage)
2.主菜(Grosse Piece)
3.甜品(Dessert)。 法國菜里頭,有著世界三大美食之稱的便是法式煎鵝肝了.
最早懂得烹受煎鵝肝這項美食的,大概是二千多年前的羅馬人吧.經過了千多了,到了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進貢到宮廷後深受喜愛,從此成為宮廷廣為採用的珍味.當時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作家和社會名流都爭相贊頌,自此奠定其頂級美食的地位.
鵝肥肝含脂肪40—60%,其中含不飽和脂肪酸65—68%,其他動物的肝臟可能有高膽固醇的風險,但鵝肝卻可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抑制其他脂肪的吸收,對人體極為有益;每100克肥肝中含量高達4.5—7克的卵磷脂是當今國際市場保健葯物和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它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疾病發生的功效:亞油酸為人體所必須,且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中攝取;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每100克含量高達9—13.5克.酶的活性比普通動物肝臟增加三倍,更有利於機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
柳橙法國鵝肝醬
原料:
法國新鮮鵝肝鹽 胡椒白蘭地酒
什錦香料柳橙橄欖油蘋果醋
步驟:
肝適當地調味,什錦香料、白蘭地酒,腌8小時、慢火隔水烤約60~80分鍾。
取出鵝肝,待冷卻切片置於盤內,柳橙一個,取部分果肉裝盤,柳橙汁拌橄欖油、蘋果醋、淋於冷鵝肝周圍即可。
鵝肝醬煎鮮貝
特點: 透過巧妙的組合,材料與手藝搭配,呈現出高雅的菜相,入口即化
原料:法國鵝肝醬3片,鮮干貝6粒,蘆筍6支,洋蔥100克,紅蘿卜30克,洋蔥20克(切片加鹽炒熱,絞成泥醬)
製作:鮮貝略泡水,即泡冰水急速冷卻,加入蔥姜鹽酒,再煎至兩面黃蘆筍取花蕊部分,以鹽水燙熟,作盤飾;取出鵝肝醬,略煎,置於鮮貝上,加醬汁即可上桌 。 法式燴土豆
菜名:法式燴土豆
所屬菜系:法國名菜
特點:味道鮮美,軟嫩適口
原料:
土豆500克,洋蔥40克、黃油25克、蒜少許,濃蔬菜湯125克、香葉2片、鹽胡椒面、植物油、白葡萄酒各少許,切碎的芹菜少許
製作過程:
1.土豆用水洗凈,去皮後切成丁,洋蔥去皮切碎。蒜去皮拍碎。
2.用厚底鋁鍋,置於火上,燒融黃油,然後把蔥和蒜下入,炒至洋蔥呈透明,把土豆丁加入攪拌幾分鍾。土豆丁炒到全部掛上油後,加入蔬菜湯,香葉,少許鹽、胡椒面、味精、攪拌均勻。如果水少,可以再加一些,但不要太多,約微沸45分鍾,要不停地攪拌,勿使其糊底。到土豆熟時(少司也變稠了)。再放些植物油和酒,混合好即可,裝盤時撒上一些芹菜末。
法國洋蔥湯
特點: 典型的法國風味,味道香濃
原料: 牛肉2000克,洋蔥500克,色拉油150克,鹽20克,胡椒粉少許,麵包片少許,沙司少許
製作: 把牛肉切片,並用色拉油炒熟,至褐色。在鍋中放入洋蔥、牛肉湯攪拌至煮沸,加入鹽、胡椒粉即可。出湯時,在湯盆內加入麵包片,再撒入沙司即可食用。
法國洋蔥湯
草莓黃瓜
菜名:草莓黃瓜
所屬菜系: 法國名菜
特點: 清涼脆鮮、酸甜可口。
原料: 黃瓜500克,草莓200克,白糖100克,白醋5克。精鹽、味精、清水各適量。
製作過程:
1. 黃瓜用清水洗凈,切去兩頭,再切成「梳子背」塊形,放入小盆內,加精鹽腌10分鍾,撈出,涼水中稍漂洗,輕輕擠干水分,盛盤內。
2. 將白糖用涼開水溶化,把草莓去蒂,洗凈、控干、碾碎,淋入糖水、白醋,加味精拌勻,入冰箱冷凍後。取出,澆在黃瓜塊上,即成。
法國海鮮酥皮忌廉汁
是用柔柔滑滑的芝士加上開胃的酸忌廉做成的鮮焗土豆皮,配合南美特製魚沙律、鮮嫩的三文魚,再加上油綠的青椒、法式洋蔥湯,酸酸甜甜,醒胃可口
煙熏鴨胸肉配義大利老醋和蜜糖
配上「義大利老醋和蜜糖汁」,味道很香濃,鴨胸肉很嫩,味道濃郁,鴨胸在法國是一個特色菜
香煎龍利魚香檳汁
是選用深海的魚,魚被打撈起來後立即冰凍起來,烹制也以煎為主,外脆內軟,肉厚多汁
法國羊鞍扒
取用七指肋骨羊排,肉質格外嫩滑,而且無羊的膻味,再配上香草汁、薄荷汁或芥香汁,簡直是絕佳享受。
8. 為什麼法國菜是西餐中最具代表性的菜餚.
因為法國菜變化多端,製作嚴謹,歷史悠久
9. 法國菜有什麼特點
法國的烹飪技術一向著稱於世界。法國菜不僅美味可口,而且菜餚的種類很多,烹調方法也有獨到之處。歐洲許多第一流的大飯店或餐館所擁有的大廚師幾乎都是法國人。
法國菜的突出特點是選料廣泛。法國菜常選用稀有的名貴原料,如蝸牛、青蛙、鵝肝 、黑蘑菇等。用蝸牛和蛙腿做成的菜,是法國菜中的名品,許多外國客人為了一飽口福而前往法國。此外,還喜歡用各種野味,如鴿子、鵪鶉、斑鳩、鹿、野兔等。由於選料廣泛,品 種就能按季節及時更換,因而使就餐者對菜餚始終保持著新鮮感。這是法國菜誘人的因素之一。法國菜對蔬菜的烹調也十分講究,規定每種菜的配菜不能少於2種,而且要求烹法多樣,僅土豆一種,就有幾十種做法。法國菜中的名菜,並不定全用名貴原料製作,有些極普通的原料經過精心調制,同樣可以做成名菜,如著名的「洋蔥湯」,所使用的就是極為普通的洋蔥製成。
法國菜的烹調方法很多,幾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種烹調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燴、焗、鐵扒、燜、蒸等。隨著人們對菜餚要求的不斷變化,法國菜的口味、色彩、調味也在不斷發展。法國菜的口味偏於清淡,色澤偏於原色、素色,忌大紅大綠,不使用不必要的裝飾,追求高雅的格調。湯菜尤其講究原汗原味,不用有損於色、味、營養的輔助原料。以普通的蔬菜醬湯為例,要求將蔬菜全部打碎成細茸狀與湯一起煮,這樣能使湯的本味純正,又能增加湯的濃度。又如番茄醬,在西菜中作為一種調料,使用得比較廣泛。但在現代法國菜中,番茄醬用得較少,而是用大量新鮮西紅柿用油煸炒後來代替番茄醬,突出了菜的原色、原味。特別突出的是,法國菜重視沙司的製作。沙司實際上是原料的原汁、調料、配料和酒的混合物。原料新鮮,沙司味美,才能做好菜。
法國是盛產酒的國家,於是酒就成為法國菜中用於調味的主要用料。香檳酒、紅白葡萄酒、雪利酒、朗姆酒、白蘭地等都是做菜常用的酒類。不同的菜點用不同的酒,有嚴格的規定,而且用量較大。因此,無論是菜餚或點心,聞之香味濃郁,食之醇香沁人。如名菜紅酒雞,僅1000多克光雞,竟需對入紅葡萄酒及白蘭地約4500克,其用量之大由此可見一斑。除了酒類,法國菜里還要加入各種香料,以增加菜餚、點心的香味。如大蒜頭、歐芹、迷迭香、塔立剛、百里香、茴香、賽傑等。各種香料有獨特的香味,放入不同的菜餚中,就形成了不同的風味。法國菜對香料的運用也有定規,什麼菜放多少什麼樣的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可以說,酒類和香料,是組成法國菜的兩大重要特色。
法國菜的菜名別有風趣,許多菜餚往往是用地名或人名來命名的。如「里昂土豆」,這道菜里所用的洋蔥和大蒜,均來自盛產洋蔥和大蒜的里昂,因而故名。如「馬賽魚湯」,這道菜湯是用海魚做成的,因為馬賽是個海港城市,盛產海魚。有趣的菜名,往往能吸引食客,容易給人留下印象,而且當你坐下准備就餐的時候,點菜就成了一件饒有風趣的事情,令人有個好心情。最能代表化學元素國風味的菜餚有蝸牛、鵝肝、龍蝦、青蛙腿、奶酷以及烤乳豬、烤羊馬鞍、烤野味、帶血鴨子、奶油鯪魚、普魯旺斯魚湯、斯特拉斯堡的奶油圓蛋糕等。
法國餐菜是世界較有名的法式大菜。一般人對晚餐較重視。吃冷盤習慣上是整的,自己切著吃。有些人喜歡喝午茶,晚餐喝薄荷茶,每餐後要喝咖啡,吃水果。
法國人喜歡吃肥嫩豬、牛羊肉,也喜歡魚、蝦、雞、雞蛋、各種腸子、生菜和各種新鮮蔬菜。配料喜用大蒜頭、丁香、香菜和酥點心。愛喝汽水、啤酒、咖啡、牛奶、紅茶、葡萄酒、白蘭地。口味喜歡肥嫩,帶蕃茄汁白菜,濃、酸、甜、咸,不吃辣。
食菜舉例:冷雞、冷魚、冷肉、火腿,各種腸子、煎蛋,炒蛋、干燒魚、糖大蝦、大樨肉、炒蝦球、花生米肉絲、各種拼盤、奶油素菜湯、雞湯、面條湯、三鮮湯、木樨湯、炒什錦鮮菇。
肉中黃金——法國蝸牛
被視為「肉中黃金」的蝸牛營養豐富,極具葯用價值。在眾多食用蝸牛的國家中,法國蝸牛最有名氣。
法國蝸牛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據法國飲食協會的資料顯示,蝸牛有清熱、解毒、消腫等作用,能調節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長期食用能養顏美容、延年益壽。
法國人一直將食用蝸牛視為時髦和富裕的象徵。每逢喜慶節日,家宴上的第一道冷盤就是蝸牛。據統計,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萬噸蝸牛肉,摺合30萬噸鮮活蝸牛,其中90%以上依靠進口。巴黎專營蝸牛食品的商店有500多家。
法國蝸牛的烹調別具特色,一般以烤為主:在蝸牛肉上塗一層奶油,再將蝸牛肉與蔥、蒜等一起搗碎,拌上黃油和調料,塞進洗干凈的完整的蝸牛殼中,然後將「改裝」過的「蝸牛」放入底下有6個圓孔的圓形鐵盤內,擱在爐火上烘烤。等奶油烤化了,就可以取出蝸牛食用了。法國人吃蝸牛的工具很特別,是一種特製的叉子和鉗子。吃蝸牛的人一手用鉗子夾住蝸牛,一手用叉子將蝸牛肉從殼里挑出,蘸上調味汁或辣椒醬,味道鮮美無比。
10. 為什麼法國菜分量少,每次都吃不飽
昨天剛好問了一個法國廚師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因為廚師都只選擇食材中最好的那一部分,所以少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