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鵝肝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首先是訓練頸部肌肉的架子上面,等到幼鵝的頸部肌肉以及腸胃等部位訓練的足夠堅強之後,農場主使用鐵管,直接捅進鵝的喉嚨深處,然後將飼料從這個鐵管中灌入鵝的胃裡,在鵝還未來得及消化時,又開始灌下一頓。8天過後,肥大的鵝肝就製成了。
一、法國鵝肝怎麼養出來的
1、在剛剛開始的12個星期里,幼鵝被關進小籠子里,固定在專門訓練頸部肌肉的架子上面,然後農場主每天增加餵食量,將小鵝的胃撐成一個面袋子。
2、等到幼鵝的頸部肌肉以及腸胃等部位訓練的足夠堅強之後,每天早、中、晚,農場主會使用一根20-30cm的鐵管,直接捅進鵝的喉嚨深處,然後將玉米和其他飼料的混合物,從這個鐵管中灌入鵝的胃裡。
3、在鵝還未來得及消化的時候,又開始灌下一頓。正是因為這樣長期的灌食,導致鵝的口腔以及食道千瘡百孔。
4、8天過後,一份比正常鵝肝腫大6-10倍的脂肪肝就製成了。
5、一般情況下,只有這種病態肥胖的鵝肝,才能製成真正意義上的法國頂級鵝肝,如果過程中鵝肝破損,一般會被碾碎製成鵝肝醬。
二、法國鵝肝為什麼那麼大
1、食物方面
(1)鵝從小開始就使用專門的飼料進行喂養。
(2)在喂養過程中,養殖戶會先訓練鵝的頸部肌肉以及腸胃等部位,等到足夠強硬後,養殖戶開始使用20-30cm的鐵管,捅進鵝的喉嚨深處,然後將飼料與玉米強制灌進鵝的胃裡,不等鵝消化完畢,就又開始灌下一頓。
(3)為了保證鵝肝肥膩,細嫩,養殖戶在日糧中會盡量減少食物里的鈣含量,這樣鵝就會患上軟骨病,懶洋洋的蹲在籠子里不願動彈,體重也會迅速增加。
2、其他方面
在喂養鵝的過程中,為了防止鵝動彈而浪費體力,飼養鵝的籠子一般非常小,因此鵝只能被迫以同一種姿勢站立,這樣可以將食物轉化為脂肪。
2. 如何製作在飲食界很出名的法國鵝肝呢
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了,所以大家對於食物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對於食物本身的味道是非常的挑剔的,並不僅僅滿足於果腹而已。很多人都有一個全世界旅遊的夢想,就是想要吃遍全世界的美食。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食物,像法國就以鵝肝而著名。鵝肝的價格是非常的昂貴的,而且不管是去哪一個餐廳吃飯,鵝肝的做法都是非常的精緻的。所以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好奇,想要知道鵝肝究竟是怎麼製作的呢?
如果覺得只吃鵝肝的話很難飽腹,那麼也可以嘗試用鵝肝來製作鵝肝蓋飯,這在國內外也是一道非常火爆的料理。煎好的鵝肝搭配上一些自己喜歡吃的蔬菜,然後配上一碗米飯,淋上一些特製的醬汁也是非常豐盛的一頓飯。
3. 法國鵝肝是怎樣培養出來的,法國鵝肝和普通鵝肝有什麼不同
養殖戶會將小鵝關在籠子里並把它們固定在訓練頸部肌肉的架子上,隨後養殖戶便會增加每天的飼喂量,當小鵝的頸部肌肉和腸胃等部位訓練好之後,養殖戶就會把一根鐵管捅進鵝的喉嚨深處,接著就會把食物順著這根管子灌入鵝的胃中,在鵝還未來得及消化時又灌下一頓,再過一段時間,肥大的鵝肝就製作成功了。
一、法國鵝肝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1、在最開始的12個星期,養殖戶會把小鵝關在籠子里,並將它們固定在專門訓練頸部肌肉的架子上。
2、固定完成之後,養殖戶每天會增加飼喂量,讓小鵝的胃撐大。
3、待小鵝的頸部肌肉、腸胃等部位被訓練的足夠好之後,養殖戶便會在每天的早中晚將一根長20-30cm的鐵管,捅進鵝的喉嚨深處,隨後通過這個鐵管,把玉米和其他飼料的混合物灌入鵝的胃中。
4、在鵝還沒來得及消化的時候,再開始灌下一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一個比正常鵝肝腫大6-10倍的鵝肝就製作完成了。
二、法國鵝肝和普通鵝肝有什麼不同
1、含義不同
(1)法國鵝肝:屬於一道美食,以鵝肝臟為主要的食材,並通過一些加工製作而成的
(2)普通鵝肝:屬於鵝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營養。
2、外觀不同
(1)法國鵝肝:顏色一般呈淺黃色,或者淡金黃色。
(2)普通鵝肝:從外觀上來看,顏色一般呈土黃色。
3、質地不同
(1)法國鵝肝:血管細少,質地細膩。
(2)普通鵝肝:質地沒有法國鵝肝柔軟。
4、味道不同
(1)法國鵝肝:用鼻子聞,通常能夠聞到淡淡的青草香。
(2)普通鵝肝:用鼻子聞,一般會聞到比較濃重的腥味。
5、口感不同
(1)法國鵝肝:入口即化,有濃郁的脂香。
(2)普通鵝肝:普通的味道,口感比不上法國鵝肝的細膩順滑,也沒有特別的風味。
4. 鵝肝是如何養出來的
鵝肝近年來頻繁被擺上市民餐桌。雖說法國的鵝肝異常出名,但真正生產鵝肝的第一大國是匈牙利。鵝肝是怎麼養出來的呢?5. 法式鵝肝是什麼做的
法式鵝肝做法步驟:
食材准備:
鵝肝100克
蘋果1個
黃油30克
純牛奶少許
黑胡椒粉適量
鹽適量
白糖3克
生粉適量
烤土司片2片
胡蘿卜片少許
法式鵝肝的烹飪過程
1. 鵝肝半解凍後吸干水分切片,蘋果洗凈切片。
2. 鵝肝片放入盤子,加入適量鹽、少許純牛奶、3克白糖和適量黑胡椒粉,抹勻腌制30分鍾。
3. 起鍋燒熱,黃油小火下鍋至融化,然後在每片鵝肝上撒點生粉下鍋用小火煎。
4. 1分鍾後翻面,煎另一面,煎至兩面金黃。
5. 期間放入蘋果片和胡蘿卜片,把蘋果煎至表面微黃,煎2-3分鍾(先把鵝肝盛出)。
6. 煎蘋果期間把2片吐司放入烤箱機烤至表面金黃,切去四個邊,把烤好的吐司切成鵝肝的大小。
7. 出鍋擺盤,吐司放最下面,中間放蘋果片,最後放上鵝肝,擺上煎好的胡蘿卜片裝飾,法式鵝肝大功告成!
鵝肥肝含脂肪40%—60%,相當於裝飾蛋糕的奶油。在這些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的65%—68%,而另外的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酸。另外每100克鵝肝中含4.5—7克的卵磷脂,是正常鵝肝的3倍。鵝肥肝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銅、三醯甘油、卵磷脂、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它可增加體內的酶活性,調解鈣、磷代謝,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6. 法國鵝肝那麼貴,為什麼總有人想吃
說起世界級頂級食材,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會想到法國鵝肝,雖然小編沒有吃過,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法國鵝肝可以說是人人都嚮往的一種食材。不過小編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為啥法國鵝肝那麼貴,卻依然有很多人想吃,而我國的鵝肝卻白送都沒什麼人想要?就算我國鵝肝比不上法國的,但精心培育的話,一定也是能人為製造出來的,為啥就沒人想過要用中國鵝肝代替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往下看。
而且,隨著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修養,法國鵝肝也被人抵制,導致法國鵝肝銷量下降。到現在法國鵝肝的數量也在減少,相信在以後,這種人為製造鵝類脂肪肝的行為也會被終止,最終法國鵝肝也會消失。
7. 法國鵝肝深受歡迎 鵝肝是如何製作的
鵝肝,雖然名稱是「鵝肝」,但實際上今天大部分的法國鵝肝是鴨肝製成的。由鴨肝製成的法國鵝肝味道濃郁,而用鵝肝製成的法國鵝肝則肉質細膩。這種食物有「世界綠色食品之王」的美譽,降低膽固醇、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延緩衰老……並且,它作為法國的傳統名菜,絕對刺激你的味蕾。沒嘗鵝肝,不能算是真正吃過法國菜。如果做一個類比的話,鵝肝的珍貴程度等同於我們中餐的魚翅、海參。吃鵝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羅馬人,他們真正發現了吃鵝肝的美味及樂趣。起初,他們配著無花果食用,並呈獻給愷撒大帝,愷撒視其為佳餚。之後流傳到阿爾薩斯 (Alsace)及法國西南部鄉村,漸漸開始有人用鵝肝製作肉凍及肉醬,並搭配法國麵包食用,既簡單方便又平易近人。直到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進貢至宮廷獻給路易十五,在品嘗之後,深受國王喜愛,從此聲名大噪,並被當時許多知名作家、音樂家及藝術家所稱贊,自此奠定其高貴珍饈的不凡地位。在1870年,鵝肝第一次被烹食。一名點心師在Mar6A.chal de Contades 的服務中,鵝肝被包在面團里,並在招待會上使用。從那個時候起,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ian)就和鵝肝聯系在了一起,並且許多人認為史特拉斯堡的鵝肝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鵝肝是法國的傳統名菜,法語稱為「Foie Gras」,直譯成中文為「肥肝」。其中,「Gras」是肥的、脂肪的意思,鵝肝在法國菜中的地位可見一斑。這道名菜將法國菜的浪漫推到了極至,更有人表示,鵝肝是最適合女人的一道西菜。法國鵝肝的吃法通常是用小火微煎後,佐以波特酒或深色的醬。另一種吃法需要經過「特殊處理」,這種混合了別的材料的鵝肝通常在煮熟後冷卻,再切片成冷盤,也可淋上調味醬享用。一般在處理這種鵝肝時會加入的材料包括白蘭地(cognac)、蘋果白蘭地(Armagnac)、波特酒(port)和松露(truffles)。精緻的法國鵝肝 德大特色德大的鵝肝在製作時,選用蘋果做配料。蘋果是西餐中常用的配料,用於去除西餐中的油膩,經過特殊處理後,蘋果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酸中帶甜。烹飪技巧如此嬌貴的鵝肝對於廚師的烹飪技巧要求頗高,火候掌握更是一大考驗。德大廚師在烹制鵝肝時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在小火微煎鵝肝時,廚師只能將鵝肝翻一次面,這樣充分保證了肉質的鮮嫩和營養價值。法國是公認的美食天堂,鵝肝就是最讓人驚嘆的美食之一。根據法國最著名的美食網路全書《Larousse Gastronomipue》的定義,鵝肝是「用特殊辦法喂肥的鵝或鴨的肝臟。」有人可能對這種強行餵食的辦法有意見,但對於喜歡吃鵝肝的人來說,這一奢侈美味是無與倫比的。 鵝肝其實並不是法國的專利。古埃及人早就發現,野鵝在遷徙之前會吃大量的食物,把能量儲存在肝臟里,以適應長途飛行的需要。而在這段時間捕獲的野鵝味道也最為鮮美。很自然,人們馬上想到了強行餵食(中國人早就用這種辦法讓鴨肉變得更鮮美了)。這種辦法從埃及傳到了羅馬,又傳到了法國。現在最著名的鵝肝出自法國西南部和斯特拉斯堡,美食家們仍在為哪個地方的鵝肝更好而爭論不休。最近,中國也加入了競爭:山東和雲南的農場都製作出鵝肝。說起時尚的美食,法國的鵝肝肯定能算得上很有號召力的一種。它的生產成本高,價格昂貴,所以成為了世界聞名的「高檔美食」。不過到了中國,為了顯示它的「檔次」,人們還喜歡為它找出各種「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比如,某著名網站的網路詞條「鵝肝」中,就完全體現了「中國特色」——除了盡情渲染其「美味」之外,還列出一堆「營養成分」,甚至賦予了它「補血養顏最佳食物」的殊榮。要是法國人知道了,一定會感激涕零——這可是他們都不知道的啊。鵝肝的生產成本高,自然也就不能當作日常食物。即使是法國人消耗世界產量的差不多百分之八十,平均下來每個人一年也吃不了幾次。如果一種食物只能偶爾吃一次,那麼它是「營養聖品」還是「垃圾食品」也就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是中國的商人們太習慣忽悠,這里也就跟他們較一下真。從組成來看,鵝肝就是鵝的脂肪肝,其中的脂肪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個脂肪含量跟裝飾蛋糕的奶油不分高下,無論怎麼說都是高脂肪食物了。不可思議的是,商人們依然能夠找到「專家證實」,說是「肥鵝肝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易為人體所吸收利用,並且食後不會發胖,還可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首先,只要脂肪被吸收利用了,不管它是飽和的還是不飽和的,都會增加熱量,人體沒有那麼強大的能力能夠分辨來自於不飽和脂肪的熱量,更不用說對它們區別對待了。「不會發胖」只是一廂情願——現實中沒有見到誰吃因為鵝肝長胖,只是因為那玩意兒太貴,誰也沒法當飯吃。而實際上,一大類減肥葯的作用原理正是阻礙脂肪的吸收。對於要減肥或者保持身材的人來說,脂肪「容易吸收」不是什麼好事。另一方面,食品科學里說「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那麼就會避免了飽和脂肪的「作惡」。鵝肝中也有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吃下去了一樣增加膽固醇含量,而一起吃下去的那些不飽和脂肪對此無能為力。至於該網路條目列出的其他「營養成分」,且不說來源是否可靠,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支持鵝肝「極為有益」的宣稱。實際上任何拿出一種食物,總會「富含」一種或幾種特定的成分,而多數成分都對人體有相應的意義。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分析方式,可以很輕易地把麥當勞的巨無霸或者肯德基的炸雞腿描繪得比鵝肝還「有益」。實際上,光是50%左右的脂肪含量以及其中三分之一的飽和脂肪,就足夠認定它在營養方面是一種「垃圾食品」了。鵝肝的魅力在於它是一種美食,也僅僅是一種「好吃」的食物而已。生產過程的殘忍,營養上的「缺陷」,都不會影響它的「美味」。同樣,它的美味,不會減輕生產過程的殘忍,也不會讓它產生「十分豐富的營養和特殊功效」。
8. 法國鵝肝的起源
正宗的鵝肝自然來源於法蘭西大陸,其內容的荒誕和傳奇,足以讓人瞠目:高盧人本想夜間突襲羅馬的丘比特神廟,行動部署得十分隱蔽,但是不幸驚動了附近的鵝。鵝的叫聲驚醒了羅馬軍隊,由此羅馬不僅擊退了高盧人,最後還佔領了高盧地區。於是鵝成了當時羅馬人的神明,人們熱衷於飼養它們。漸漸的鵝越養越多,泛濫『成災』,就只能把多餘『神』吃掉了。這些小『神明』平時待遇奇好,吃的還是無花果,正好補肝。羅馬的殖民就這樣為法國人的餐桌帶來了美味的鵝肝。最喜歡鵝肝的法國國王,非路易十六莫屬,為追逐他的愛好,飼養工藝和各種新吃法層出不窮,人們還爭相為鵝肝吟詩作賦。
9. 法國鵝肝是怎樣製成的
鵝肝之所以較之其它動物的肝臟更為美味,是因為鵝肝的組織嫩滑細致,而且脂肪細胞豐富飽滿,入口時在舌頭上融化所帶出的濃郁油香,有教人吃上癮的魅力。
鵝肝源自阿拉伯,後傳至法國、義大利和匈牙利等地。現在,最頂級的肥鵝肝均來自法國,尤以法國西南部Perigord為其中的佼佼者。因為這里有專門飼養肥鵝的農場:當鵝只出生後3個半月,便被運送到農場里進行為期20天的「特別飼養」。在這段時間,農場內會有專人用混合了麥、玉米、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以「填鴨式」的方法喂養鵝只,並用圍欄圈定鵝只的活動范圍,使其運動量大大減少,讓身體所吸收的過量熱能全部轉化為脂肪,並積存在肝臟內。 經過20天的暴飲暴食,到鵝只的體重達到5.5公斤時,也便到了它們的「死期」。這時會有專人殺鵝取肝,並把鵝肝新鮮原只入罐或製成鵝肝醬產品運往各地。一般而言,每個鵝肝約重500~800公克,不過據說最大的鵝肝可重達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