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經元的研製
神經元無人機項目由法國領導,瑞典、義大利、西班牙、瑞士和希臘參與。法國達索航空公司負責項目管理、系統構架設計、飛行控制系統和總裝;法國泰萊斯公司負責提供數據中繼設備和指揮控制介面;瑞典薩伯公司協助達索進行總體設計和試飛工作,並提供中機身、航空電子設備和燃油系統;義大利阿萊尼亞航空公司負責提供發射/彈射系統,電氣和空速子系統並參與試飛;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集團(EADS)旗下的西班牙航空製造股份有限公司(CASA)負責提供機翼、數據鏈和地面站;希臘航宇工業公司(HAI)負責提供後機身、尾噴管和綜合裝配架(integration rig);瑞士RUAG公司負責風洞試驗和提供武器發射裝置。比利時也打算參與該項目,其工作可能包括設計一種射頻衛星數據中繼設備。
法國實施「神經元」項目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開發設計未來作戰飛機(有人駕駛的或無人駕駛的)所需要的、關鍵的和戰略性的技術,二是驗證創新且高效的歐洲跨國合作模式。2006年2月,法國國防部武器裝備總局(DGA)代表所有參與國的官方機構,授予了達索飛機製造公司「神經元」UCAV驗證機研製合同。五年該驗證機歷經設計、開發、製造、裝配和初步靜力試驗,直至這次出廠亮相;按計劃,此後將很快開展地面發動機運轉試驗,首飛將在2012年年中完成,接著將在法國、瑞典和義大利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飛。試飛的重點內容是包線拓展和飛行品質,另外還有隱身性能、從內埋彈艙投射空地武器、集成到C4I系統、進入國家空域系統等。驗證機具有自動捕獲和自主識別目標的能力,能自動向地面指揮控制站發送武器投放申請,獲批後能以隱身模式自動投射彈葯。
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認為「神經元」UCAV驗證機在歐洲航宇工業界創先了3個「第一」,
1.它是歐洲研製的第一種隱身作戰飛機;「神經元」盡管重達7噸,翼展尺寸與「幻影2000」相當,顯示在雷達屏幕上的「神經元」尺寸不超過一隻麻雀。
2.它也是歐洲第一種合作研製的UCAV。
3.它還是歐洲第一種完全使用建模與模擬技術設計和開發的作戰飛機。
Ⅱ 無人機十大知名牌子是什麼
DJI(大疆創新)是目前消費級無人機做得最好的公司,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70%以上。大疆的精靈3系列產品引爆了整個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現在最新的萬元以下的無人機是精靈phantom 4P,飛行時間長達28分鍾,有效飛行時間比上一代提升約25%。圖像傳輸和飛行控制距離遠達7公里,讓你盡情飛行,從容拍攝。精靈系列產品,Phantom 4p在Phantom 3的基礎上,配置都有全面的提升,另外首次加入的「障礙感知」、「智能跟隨」、「指點飛行」三項創新功能成為最大亮點,讓無人機真正地與人工智慧進行了結合。萬元以上的有「悟」inspire1雙控版,可以搭載禪思X5相機,強大的影像能力藏於小巧輕便的機身中,能拍攝高畫質4K視頻和1600萬像素DNG無損格式的照片。禪思X5R可拍攝無損格式的4K視頻,記錄完整的畫面細節,為後期處理提供更大的空間,是專業影視製作的理想搭檔。禪思X5系列航拍相機配備標准MFT(Micro Four Thirds)卡口,可更換指定鏡頭,還具備遠程調焦、光圈設置等豐富的功能。還發布了御mavic 和悟inspire2、Spark「曉」等新飛機和幾款禪思相機,還有靈眸,如影,經緯M200等手持拍攝器材,不愧為航拍影像系統先驅。
Ⅲ 世界上擁有無人機技術的國家
美國:
美國在無人機的發展上一直是處在世界先進水平。機型和種類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主要關注的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研製的一種可從潛艇上發射的新型無人機「鸕鶿」。該機的總長度為5.8米,翼展4.86米,起飛重量略微超過4噸,其中包括453千克的有效載荷。該機的進氣口位於機頭部位,呈三角形。同時,由於機身由鈦合金製成,其機體強度極高,可承受相當於50米水深的壓力。為了增加飛行的隱蔽性,「鸕鶿」無人機的外形還採用了隱身設計。「鸕鶿」的最大飛行速度預計將達到8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550千米/小時,最高飛行高度10.7千米,作戰半徑達926千米,可持續飛行3個小時。可以裝備近程武器和偵察設備,由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使用。
「鸕鶿」是美國無人機戰術發展的一個探索方向。如果「鸕鶿」研發進展一切順利,美國海軍最早可以在2010年左右裝備「鸕鶿」無人機。
同時,美國軍方正在研製新一代高空高速偵察機SR—72「黑色雨燕」。這種新型偵察機是著名的SR—71「黑鳥」高空偵察機的續任者,但飛行速度更快,最大速度超過5倍音速。此外,SR—72還具備隱身能力和極遠的續航能力,能滿足全球偵察的需求。將與美國U—2高空偵察機、「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系統一同監控全球,它還是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空偵察機憑借其完善的照相設備從偵察目標上空掠過,拍攝高解析度的地面圖片,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超過大部分戰斗機和防空導彈的射高,而且飛行速度超過導彈飛行速度,因而極少遭到打擊。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專用的高空戰略偵察機。
以色列:
以色列空軍在使用無人機作戰方面一直獨領風騷。無人機最早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戰爭中,以色列使用了自己研製的偵察兵無人機作為誘餌,進入貝卡谷地上空引誘敘利亞的薩姆—6防空導彈開火,同時測定了薩姆—6導彈雷達的諸多參數,根據這些參數,對敘利亞防空陣地進行無線電壓制,結果取得了一邊倒的戰績。貝卡谷地之戰,可以說是第一次展示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目前,以色列空軍比較受關注的是以色列航空公司研製的蒼鷺(Heron)TP無人機(以空軍稱之為「埃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無人機,該機型展翼尺寸與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37客機相同,機身長14米,翼展達到26米,能持續飛行20多個小時,續航時間可以超過30小時;在配備衛星通信設備後,作戰半徑超過1000千米,可對宿敵伊朗進行空中偵察。裝備12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行速度超過了370千米/時。而且,渦槳發動機具有較好的高空性能,使「埃坦」的飛行高度達到13700米。2008年,「埃坦」已經創造了飛行高度12190米的紀錄,最終目標將達到15240米。它的主要用途是監控與偵察,同時其有效負荷為1噸,它還能運載其他設備以執行不同的任務。因此,該無人機完全有潛力執行新的使命,可有效打擊宿敵伊朗核設施,能完成偵察、破壞敵方通訊以及連接地面指揮和有人駕駛戰斗機等各種任務,同時該機可以加掛導彈,對敵方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俄羅斯:
俄羅斯無人機研製工作始於1930年,大致經歷了由戰略無人偵察機—戰術無人偵察機—戰役戰術無人偵察機的三個發展階段,為無人機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和奠定了基礎。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缺乏經費等問題,俄羅斯無人機的發展開始走入低谷,同時,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無人機技術已經開始超過俄羅斯。不過近年來,俄軍方不斷加大了對無人機研發工作的投入,依仗其雄厚的工業基礎和一些知名飛機設計局在研製無人機方面的技術實力,無人機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2010年1月,俄一架最新型的「鸛」式無人機在進行的測試中不幸墜毀。俄軍方此前曾計劃以該機為基礎,研製軍用型的「尤里-E」無人機,用於為「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指示目標。此次的墜機事故已迫使俄軍方不得不推遲新型無人機的裝備計劃。
目前,在俄軍部隊中,主要同時使用著「圖-141」和「圖-143」無人機。
「圖-141」又稱「雨燕」,是由哈爾科夫飛機製造廠進行成批生產的新一代無人偵察機,用於各種戰役戰術空中偵察。其飛行速度1100千米/小時,航程1000千米,飛行高度50~6000米。盡管進行偵察的最有效高度是海拔2000米,但是4000米高度的山峰對小巧玲瓏的「雨燕」(長8米,起飛重量1500千克)絲毫不受妨礙。主要機載設備有電視攝像機、熱成像儀和輻射探測器。
「圖-143」戰術偵察機,又名「航班」。是圖波列夫設計局7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可自主飛行的無人機。該型機航程500千米,它有15種飛行高度,其中包括進行地形規避機動。飛行高度的范圍可從100米到2000米。根據不同的偵察手段(照相、電視攝影和無線電偵察),「圖-143」可採用幾種不同的發射方式,並按預編程序控制飛行。若有任務變化也可由地面人員遙控。它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飛行,既可在平原上空偵察,也可在山區遂行任務。回收時,無人機由減速傘降低飛行速度,然後用可伸縮的滑橇著陸。「圖-143」曾參加了敘以武裝沖突,但以色列沒有發現、更沒能將其擊落。
其後,圖波列夫設計局改進了「圖-143」無人機,其後繼機「圖-243」戰術無人偵察機系統用於在戰役縱深150千米內進行空中偵察、目標先期偵察及觀察射擊和轟炸的效果,它可保證在敵防空兵器的防區內和可能的核、化學和生物沾染上空,在任何氣象條件下進行晝夜空中偵察。它可有效地發現敵重要目標,如核火炮連、地地導彈、防空導彈以有交通樞紐、陣地和部隊集結地、師軍指揮所等。所獲取和記錄的偵察情報將及時在偵察機上和地面上進行接收、處理和解碼,辨別目標和確定其坐標,製作照相文件和進行情報傳遞。
當前,俄羅斯正在開發的新無人機中主要包括SukhoiS-62戰略無人機。它相當於美國的"全球鷹"戰略偵察機。主要採用模塊化的偵察設備,可用於圖像收集、信息情報偵察以及電子干擾。該機裝備部隊之後將大幅提高俄軍的戰略作戰能力。
英國:
2009年11月13日,BAE系統公司在由英國國防部投資進行的技術驗證計劃中,完成「螳螂」無人機的首飛。這次首飛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對該無人機系統的各種能力以及滿足英國未來作戰需求的各種潛能進行了驗證。另外,這項工作也增強了英國在自主研發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方面的信心。目前,英國的「螳螂「和法國的」神經元「都是歐洲先進航空技術集大成者。
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皇家空軍將使用「收獲者」(Reaper)型無人機對倫敦治安進行監控。該型無人機裝備有紅外感測器,雷達掃描裝置,電子監聽設備以及高清晰的攝像設備。該型無人機將用來監視體育場館附近移動的可疑人員以及車輛。「收獲者」(Reaper)型無人機的速度可以增加到400公里/小時,並且可以在15000米高空連續飛行14小時。當「收獲者」(Reaper)型無人機執行戰斗任務時它可以攜帶4枚「地獄火」AGM-114L或AGM-114K型反坦克導彈和兩枚250公斤重的激光制導炸彈。目前英國皇家空軍擁有三架「收獲者」(Reaper)型無人機,他們現在被部署在阿富汗執行作戰任務。
Ⅳ 「神經元」無人戰斗機的研製歷史
法國對無人作戰系統的研究始於1990年代後期,即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後。當時,法國意識到了無人作戰平台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意義。1997年自行研製了數款小型偵察/攻擊無人機,然而這些無人機「塊頭」太小,載荷有限,續航時間短,且攻擊方式單一,其飛行性能和攻擊能力與美、以等國差距較大。而同一時期,特別是阿富汗戰爭爆發後,美、以等國的先進無人機概念層出不窮,其研製、生產和使用進入了全面爆發期。法國在深感壓力的同時,也開始加大向先進無人機領域的投資。
在這之後,法國制定了AVE隱形無人戰斗機發展計劃,同時達索飛機製造公司(是法國第二大飛機製造公司,世界主要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具有獨立研製軍用和民用飛機的能力)自籌資金獨立研製了一種名為LOGIDAC 的隱形無人機,但其戰術性能不盡如人意。為了分攤成本,降低財務負擔,達索公司開始尋找聯合研製夥伴,最後與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EADS)公司等企業達成一致,聯合研製一款多用途無人戰斗機。
法國政府對這一項目也表現出極大興趣,其與達索公司的研製計劃遂合二為一。在高層的主導下,2003年巴黎航展之時,法國國防部長宣布與EADS公司、達索公司和泰利斯公司之間簽署了一份重大協議,共同投資實現有關軍用無人機技術,使之可涵蓋空中作戰和戰略偵察等更廣泛的未來任務,協議要求盡快開發一款等比例縮小版的概念驗證機,待驗證成熟、評估完成後製造更大的型號,用於裝備部隊。 2003年,法國經過認真考慮,決定向其他歐洲國家開放「神經元」無人戰斗機方案,而該項目也很快吸引了不少歐洲國家關注。2005年夏,原有研發團隊在吸收了瑞典薩伯和沃爾沃航空公司、瑞士魯格(RUAG)公司、希臘HAI公司及義大利阿萊尼亞(ALENIA)等公司後,又簽署了一系列詳細備忘錄和協議,標志著「神經元」無人機研發團隊正式形成。同年底,法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瑞士六國政府開始向項目注資,一個泛歐先進無人機開發項目已初具雛形。
2006年2月,泛歐「神經元」項目正式啟動,法國國防部軍械裝備局(DGA)代表所有參與國負責項目管理,達索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負責項目的整體開發。項目開始後便開始了為期15個月的可行性評估,之後的2007年6月,DGA正式與達索公司為代表的工業研發團隊簽訂合同,項目進入為期19個月的技術設計階段,並預計於2010年上半年製造出第一架原型驗證機,2011年進入試飛階段,2012年進行攻擊測試,最順利的情況下「神經元」也要等到2015~2020年後才可能服役。 「NEURON」字面意思「神經元」,代表著它在未來歐洲信息化戰爭、網路中心戰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不過,其名稱也另有釋義。其首、尾字母「N」均表示「多個」的意思,中間4個字母「EURO」正好是歐洲的縮寫,因此名稱內在含義正是「全歐努力的先進無人機項目」。
從參與項目開發的防務企業來看,除英國已啟動了自己的「雷電之神」無人機以及德國希望與俄羅斯共同研製先進無人機而未參與項目外,「神經元」幾乎囊括了全歐所有重量級航空、電子防務企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集全歐之力開發的無人機項目。
除法國軍方DGA負責項目整體行政管理外,「神經元」的研製分工也鮮明地體現了全歐聯合的特點。比如:法國達索公司負責總體設計以及低可探測性氣動外形、適航性、飛行器進氣口及管路、飛行控制系統的設計和最後的總裝;薩伯公司除參與總體設計與外形設計外,主要負責航電系統、起落架、前中段機身及燃油系統的開發,並向法方提供了其高級先進無人技術驗證機的成果;阿萊尼亞(ALENIA)公司負責機身內武器艙、全機電力系統以及大氣數據系統的開發,其最新試飛成功的「天空-X」無人機的很多先進技術也轉移到「神經元」項目中去;EADS公司承擔飛行器地面控制站、整裝式機翼以及數據鏈管理系統的開發;魯格公司負責飛行器設計階段的風洞測試和計算、武器投送系統的開發;HAI公司負責後部機身、低紅外尾噴口的設計;泰利斯公司負責飛行器的主要和備份數據鏈研製;沃爾沃航空公司負責排氣系統的開發,伽利略航空公司負責光電感測器及目標鑒別的研製;至於動力系統則由老牌航空動力生產商——英國的羅爾斯一羅伊斯公司負責。
從歐洲各國航空工業長久發展來看,「神經元」項目更是擔負著重任,其研製有兩個主要目標:其一是研究和驗證2015年前設計新一代作戰飛機所需的相關技術;其二是通過建立負責研製新一代作戰飛機的歐洲防務工業界小組,驗證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
Ⅳ 我國無人機的研發,都經歷了哪些辛酸
飛機製造領域曾一直是我們的弱項,由於起步較晚,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領域。
一、我國在飛機製造上一直處於追趕者的角色,可以說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和歐美等國家還是有點差距的。不過從消息來看,大多數都不怎麼順利,所以從目前來看,我們在這一方面還是遙遙領先的。
關於我國無人機發展,你還知道些什麼?
Ⅵ 英法正在共同研製新型什麼無人機
英法聯合研發螳螂無人機。號稱一架可頂4架直升機 。
還有由法國領銜,義大利、西班牙、瑞典、希臘、瑞士等5個國家共同參與研製的「神經元」(Neuron)無人作戰飛機,這個項目英國沒有參與。
Ⅶ 隱身無人機載彈量為兩噸!起飛重量13噸算厲害嗎
俄軍最新的「獵戶座E」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2噸,載彈量200公斤。
圖片:點贊彩虹,點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美國已經裝備了MQ25「黃貂魚」大型無人艦載機,而彩虹-7無人機也可能成為中國首款大型無人艦載戰斗機!
Ⅷ 國內外有哪些無人機出名的
RQ-4A全球鷹無人機 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是目前世界上飛行時間最長、距離最遠、高度最高的無人機,載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器偵察設備,以及防禦性電子對抗裝備和數字通信設備。
X-47B無人機是美國研發的最新型的無人機,在2013年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地面及艦載測試。這是第一個實現航母起降的無人機,也是首款在航母上飛行的全新型飛機。
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 美國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是一種最新超音速無人駕駛戰機,這種超音速飛行器戰機可攜帶5噸重的物資,以超過音速5倍的速度在2小時內可抵達世界任何地方。
英國「雷電之神」無人機裝有隱形裝置,幾乎不會被地面雷達發覺。自動人工智慧系統和識別系統使它能夠對敵方進行監視和偵查。無人機上裝有導彈等武器,可進行洲際遠程打擊。
法國「神經元」機長約10米,採用1台」阿杜爾」發動機。該機將具有低可探測性,採用飛翼布局,大量使用復合材料,安裝2個內部武器艙,攜帶數據中繼設備,並裝備1台雷達。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除偵察設備,還可攜帶「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在伊拉克戰爭中,「捕食者」曾與米-25交戰,成為第一種直接進行空空戰斗的無人機。
以色列哈比無人機可對雷達系統進行自主攻擊。哈比無人機配備反雷達感應器和一枚炸彈,接受到敵人雷達探測時,可以自主對雷達進行攻擊,因此被稱為「空中女妖」和「雷達殺手」。
以色列蒼鷺無人機是一種可以遠距離飛行的無人機,有效負荷為1噸,可飛抵伊朗核設施上空。蒼鷺無人機裝有感測器,能夠在日間或夜間對移動目標進行高清晰跟蹤。
Ⅸ 歐洲放棄研製隱形戰斗機
不是放棄,使從沒開始過。
隱身的技術、資金、人員和設備都手肘缺乏的。技術上,目前歐洲真正的大推力發動機只有羅羅一家,雷達沒有經個整合,材料、設備都分散在歐洲很多國家。資金也很少,每個國家就幾百億美元的國防經費。
單個國家沒有這個能力。法國是唯一自主研製戰斗機的國家,可是迄今為止,沒有發展出中型戰斗機來,陣風只相當於美國的F-18,性能還不突出,在國際上沒有銷路。而且很多國家已經參與到美國的F-35計劃中,不會再參與歐洲的計劃。歐洲的產品歷來是質優價高,很多國家用不起。
估計歐洲跳過隱身戰斗機,直接去搞無人機了,這個花錢不如隱身機多,可以聯合搞。前提是法國人認清形勢,放下架子。
Ⅹ 「神經元」無人戰斗機的性能參數
2005年,其全尺寸模型在巴黎航展上公開展示。單看達索公司在航展上給出的「神經元」演示驗證機介紹,它的性能和未來戰場定位算得上是非常前衛,但也中規中矩。比如驗證機採用類似B一2轟炸機的氣動外形,機長10m、翼展12m,配備兩台羅爾斯一羅伊斯公司的阿杜爾95l渦扇發動機(與美洲獅戰斗機的發動機相同),最大時速可達0.7~0.8倍音速,升限約10000m,航程達800km,具有雷達和紅外雙重低可探測性、可進行網路中心戰、可使用精確制導防區外攻擊彈葯等最新一代無人戰斗機的典型性能。至於未來演示驗證機試飛成功並真正達到量產階段,「神經元」的整體性能還將進一步提高,其機體更大,起飛質量最高可達5~6噸,最大飛行高度約13000m,載彈量達400kg,而其動力或將改用推力更大的M88型渦扇發動機(陣風戰斗機的引擎),量產機型的速度也將進一步達到1200km/h,其各項性能指標除速度外已與幻影2000這類輕型戰機不相上下,但隱形性能及作戰效率卻遠勝後者。
將與「神經元」處於同一技術層次的諾斯羅普·格魯曼X一47B飛馬座,以及BAE系統公司的「雷電之神」放在一起觀察便會發現,這三款無人機在外形上高度相似。比如,三者都借鑒了B-2轟炸機的雷達低可探測性氣動外形,其中尤以「神經元」模擬得更為徹底,其W形尾部外形、直掠三角機翼以及鋸齒狀進氣口遮板幾乎就是B-2的縮小版。「神經元」氣動外形設計所採取的這種「拿來主義」,雖然在成本控制方面獲益不少,但同時也決定了它的缺陷,比如其對於甚高頻波對空雷達隱形效果不佳等。
在大小、尺寸和質量上,「神經元」的優勢也不明顯,與其他兩款無人機無異。X一47B機長、翼展分別為11.58m、18.9m,空機質量6.38噸,「神經元」機長約l0m,翼展約12m,空機質量與X一47B類似,約6噸。而「雷電之神」機長、翼展分別為9.94m、11.35m,空機質量8噸。
另外,「神經元」在空中可由指揮機控制飛行並交戰,比如可由法國的「陣風」或「鷹獅」戰斗機的雙座型負責指揮,1架指揮機可以控制4~5架「神經元」無人機,利用「神經元」的隱形性能和機載感測器,在有人戰機前方進行偵察和先期攻擊,但這項性能也並非「神經元」的獨創,早些年俄制SU-35也可與數架SU-27戰斗機組成攻擊編隊,由前者指揮後者進行作戰。
而在機載武器方面,「神經元」同樣不出所料。其機體備有兩個內置武器艙,可掛載激光制導或GPS制導炸彈,地面指揮系統可通過實時指令指揮飛機發射「風暴幽靈」巡航導彈和聯合直接攻擊彈葯(JDAM)等防區外打擊武器,實施超視距防區外精確打擊;此外,它還可掛載2~4枚AIM—132空空導彈,但這也須在操作者的指令下完成。
根據達索公司的介紹,「神經元」以鈦、鋁合金為骨架,外層主要採用碳纖維、樹脂等復合材料製成,也並未在雷達、紅外低可探測性方面有較大突破。
總之,作為一款新近開發的先進無人機,「神經元」的作戰能力也並未超出想像,甚至離各國軍事專家的預期還有不少差距。比如「神經元」在規劃時並未將解決最具挑戰性的容錯技術(指由於種種原因,系統中出現數據損壞或丟失時,系統能夠自動將這些損壞或丟失的數據恢復到發生事故以前的狀態,使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一種技術)、行為智能和自適應推理系統(如神經網路)等人工智慧列入開發目標,其作戰仍遵循現役無人機的作戰模式,即利用地面控制站或衛星鏈路,由人工對其作戰過程進行全程干預,只是在巡航時可切換為自動駕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