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國歌和哪個事件有關

法國國歌和哪個事件有關

發布時間:2022-05-28 14:07:11

⑴ 歷史上4月24日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1192年4月24日林覺民揮淚寫遺書盧溝橋建成。
1792年4月24日林覺民揮淚寫遺書里勒創作《馬賽曲》。
1905年4月24日清廷廢除死刑中的凌遲、梟首、戮屍。
1911年4月24日林覺民揮淚寫遺書。
1916年4月24日愛爾蘭爆發復活節起義。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
1925年4月24日陳誠等發起孫中山主義學會。
1925年4月24日莽原社成立。
1931年4月24日顧順章叛變,中共中央機關險遭破壞。
1941年4月24日抗戰英雄謝晉元遇難。
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報告。
1948年4月24日蘇聯戰斗機與英國貨機相撞。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攻破太原。
1950年4月24日外約旦改名為約旦。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80年4月24日美武裝營救扣押在伊朗的人質失敗。
1986年4月24日溫莎公爵夫人去世。
1986年4月24日世界最大的飛機安-124起飛。
1991年4月24日日本向海灣派遣掃雷艦隊。
1992年4月24日山西省曲沃出土一大批西周文物。
1996年4月24日星光工程正式啟動。
1997年4月24日中俄等五國簽署邊境地區裁軍協定。
1997年4月24日著名畫家黃胄逝世。
1998年4月24日基里延科就任俄國斯總理。
1792年4月24日,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工兵上尉和音樂愛好者李爾創作出著名的《馬賽曲》,這首歌曲於1795年7月14日被法國國民公會定為法國國歌。

1919年4月24日,我國著名科學家、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逝世,享年58歲。1905年,他擔任了第一條由我國自行籌款、自行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的總辦兼總工程師。

1941年4月24日,因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而令日軍聞風喪膽的抗日名將謝晉元團長在上海遇刺身亡。

1942年4月24日,捷共中央領導人之一的伏契克被捕,1943年9月8日在柏林被法西斯殺害。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絞刑架下的報告》就是他在布拉格德國法西斯監獄中完成的。

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代表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在徐向前、聶榮臻的指揮下經過4天的攻城戰斗解放太原。太原的解放,標志著華北地區的徹底解放,推動了全中國解放戰爭的進程。

1970年4月24日,中國在第一個火箭發射實驗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3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從此拉開。

1997年4月24日,為表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表現突出、作出重大貢獻的先進青年,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設立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首次頒獎。這是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青年的最高榮譽。

⑵ 國際歌是如何誕生的

1871年,法國東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

同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國際歌》對我國的影響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中國,將《國際歌》重譯。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紀念時,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印行《國際歌》傳單,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詞中先音譯為「英特爾拉雄納爾」,再音譯為「英特爾納雄納爾」。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即中央蘇區)成立時,決定以《國際歌》作為國歌。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1]

《國際歌》還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奏歌曲。從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閉幕時和黨的重大活動結束時,都會演奏《國際歌》。

⑶ 《馬賽曲》反映了哪些事情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
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3)法國國歌和哪個事件有關擴展閱讀: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
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⑷ 《馬賽曲》創作的相關背景

馬賽曲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全部封建制度,發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則一經確立,就意味著封建貴族的王權將被永遠廢除。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歐洲鄰國封建統治者的不安和敵視,他們企圖以武裝干涉扼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發表宣言,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法國逃亡貴族在國外招募軍隊准備復辟,瑞典、俄國、西班牙、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宣戰。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6�1德�6�1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1779年冬,飢荒籠罩著斯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6�1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6�1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氣襲人。任憑幻想馳騁的德�6�1利爾興奮異常地回到房間,一會兒先譜曲後填詞,一會兒先作詞後譜曲。是音符還是詩句先出現?是音樂還是詩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縱聲歌唱,可什麼也沒有寫成,他漸漸感到疲乏,伏在鋼琴上睡著了。
天明醒來,夜裡的歌曲就象夢一般地在例子的記憶中浮現。他一口氣寫下歌詞,譜上音符,隨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鋒里找到正在鋤冬季萵苣的迪特里希,這位年邁的愛國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兒,還叫來幾位愛好音樂並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長女伴奏,德�6�1利爾激昂地唱起歌來。聽了第一節,每個人心潮激盪不已;聽到第二節,大家都流下了熱淚;聽到最後一節時,人們的狂熱爆發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兒們、年輕的軍官和朋友,哭著擁抱在一起。他們歡呼:祖國的贊歌找到了!

兩個月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攻人法國,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城市馬賽,迅速組織起一支500人的結盟軍向巴黎進發。一個叫米勒的醫科大學生把他得到的《萊茵軍戰歌》推薦給馬賽軍。歌曲的激昂氣勢振奮了人們,馬賽結盟軍一路上高唱這首革命歌曲開往巴黎,沿途還散發印刷的歌片。當他們到達巴黎時,以軍旗和這首歌為前導,成千上萬的人在街頭迎接這支部隊。他們聽到馬賽人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一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戰歌,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歌詞唱出了此刻他們要喊出的戰鬥口號。這首歌,很快就不脛而走,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於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人們把它叫做《馬賽曲》。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6�1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⑸ 人們也許要問,《馬賽曲》是法國的國歌呀,而雕塑《馬賽曲》與它又有什麼聯系呢

確實,《馬賽曲》是法國的國歌,而浮雕《馬賽曲》是法國近代浪漫主義雕塑家呂德借用這一曲名而創作的雕塑。

無疑,呂德是要在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建築物上宣揚革命的精神,宣傳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讓這一尊浮雕成為人民民主思想的紀念碑。

呂德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雕塑家。他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富商。23歲的時候,呂德進入巴黎雕刻家皮埃爾·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學藝。1809年和1812年曾兩次獲「羅馬獎」。但是都因為法國政治局勢不穩,國庫空虛而錯失良機,沒能去義大利深造。拿破崙稱帝的時候,呂德參加了當時的帝政運動。帝政垮台後,他也不得不流亡到比利時。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倍感痛苦,這也促使他在政治上逐漸走向成熟。回國後,在法國人民革命浪潮的激情下,他很快成了一位近代著名的浪漫主義的雕刻家。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義的嚴謹,也富有浪漫主義的激情。

1836年,呂德應邀為巴黎大凱旋門創作浮雕,記憶的潮水涌回到法國大革命的時代,他想到了1792的法國人民在反抗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封建帝國的戰爭中,馬賽的義勇軍開赴巴黎參加保衛祖國的戰斗的歷史事件,而那激動人心的《馬賽曲》似乎依然飄盪在他的耳邊。他毅然決定借用《馬賽曲》這一曲名作為浮雕的題名。

⑹ 誰能提供法國歷史資料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進攻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年,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 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象徵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法國,成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正是在這一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法國以它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⑺ 馬賽曲反應的是哪一個時期的歷史大事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

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7)法國國歌和哪個事件有關擴展閱讀: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

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⑻ 歷史上的四月二十四發生什麼事情

從1792年到1995年,歷史上發生在4月24日這天的大事有:

一,1792年4月24日 里勒創作《馬賽曲》

1792年,歐洲封建國家發起武裝干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戰爭。上尉魯日·德·里勒不負眾望,於1792年4月24日連夜譜寫了《萊茵河軍隊戰歌》,人們稱之為《馬賽曲》。它成為奮起保衛祖國的法國人民的戰歌。1795年7月14日,《馬賽曲》被定為法國國歌。

二,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機關刊物《解放》在延安創刊。

初為周刊,後改半月刊。曾在國民黨統治區發行。1941年秋停刊。

三,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鍾。

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實現了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它是中國的科學之星,是中國工人階級、解放軍、知識分子共同為祖國做出的傑出貢獻。

四,1995年4月24日 我國衛星數字廣播開播

1995年4月24日,廣播電影電視部決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了擴大節目的覆蓋面和改善廣播傳輸質量,正式開始通過中央電視台的衛星信道來傳送單聲和立體聲廣播節目。這一技術的運用標志著我國廣播傳輸手段獲重大進展。

五,1995年4月24日 孔繁森被追認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按規定國家副局級以上幹部不參加全國先進工作者評選,但全國勞模和先進生產者表彰大會籌委會認為孔繁森兩次赴藏,歷時十載,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和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經報請國務院批准,孔繁森被追認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⑼ 你知道法國的國歌和國慶日嗎請查 閱相關資料,找出法國國歌和國慶日 的歷史由來。

國歌:馬賽曲
國慶日:07月14日

⑽ 關於《馬賽曲》有哪些用處

1879年2月14日,在萊昂·甘必大(法國共和派政治家)的主持下,國民公會選定《馬賽曲》為法國國歌。1880年政府規定學校必須教唱《馬賽曲》。第一次世界大戰證實了《馬賽曲》具有凝聚人心以面對死亡威脅的作用。在國外,《馬賽曲》仍是一首革命歌曲。結束流亡生活的列寧就是在《馬賽曲》的歌聲中回到了俄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抵抗運動接受了這一歌曲。在巴黎獲得解放時,戴高樂將軍曾高唱《馬賽曲》。和平時代來臨了,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當時的法國總統)讓人對《馬賽曲》作了進一步潤色。從1880年開始,在7月14日舉行法國國慶遊行時都要演奏《馬賽曲》。原來《馬賽曲》有6段歌詞,第7段和最後一段並非魯日·德·李爾所作,是後來增加的。如今在公共場合使用的法國國歌僅使用《馬賽曲》的第1段和第6段。法國前總統普安卡雷曾贊嘆說:「《馬賽曲》是一個不願意屈膝於外國的民族發出的復仇和憤怒的吶喊。」

閱讀全文

與法國國歌和哪個事件有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