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法國,美國的主要矛盾和關系是什麼
一樓的不懂不要想當然,中國與歐洲,美國萬里之遙,很多事情在中國大陸的主流民意中,有錯的很理譜的誤區, 所以不要誤導樓主.
小弟是倫頓大學SOAS國際關系大二在讀,簡單的說一下,不一定很完整,但不至於錯.
首先,今天的西方世界主要分為兩大陣營,
一:以美國為首,英國日本為輔助,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為環繞的"大西洋軸心"(Atlanticist Axis)
二:以法國為首,德國為輔,絕大多數歐洲大陸國家為環繞的"法德聯盟"(Franco-Germany Coalition)
英國是與美國關系最為密切的國家,今日世界的大多數秩序,尤其如地緣政治,經濟,等等,均由舊大英帝國在19世紀末 - 20世紀初一手塑造,並於20世紀中期轉交於美國,以繼續完善對西方自由主義有利的金融秩序等等. 因此,20世紀的世界秩序在西方又被稱為"英美世界新秩序"(Anglo-American New World Order)
英國與美國在80年代中期確認了"英美特殊關系"(British-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在"英美特殊關系"的保護下,英美兩國可以享有在對方國家獨一無二的市場及金融特權,"英美特殊關系"也同樣確保了英美兩國軍事科技的高級互換通道. 除了國家利益的高度吻合,英美兩國同時擁有高度吻合的文化,價值觀等等,因此,英美兩國的關系,用"骨肉相連"來形容,並不過分.
法國雖然在經濟總量上排在英,德之後,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法國擁有很多獨一無二的"通道",可以暗中操縱歐盟, 因此法國是歐洲大陸政治權力最為強大的國家,用英國前外交大臣米德李班的話說:"整個歐盟就像是法國的後院".
同時,法國是歐盟一體化最為主要的推動者,這一政策方針在根本上傷害了英國的國家利益,並威脅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簡而言之,在歐洲,美國一直在利用英國制約法國,而英國也同時在利用和美國高度親密的關系以維持英國在西歐強大的政治,經濟,及金融實力. 而法國則一直在利用自身暗中掌握歐洲大陸的籌碼,制約英美.
但由於英國畢竟是歐盟成員國, 同時自身實力較強大, 因此法國一直對英國有拉攏的姿態, 但同時法國又不願英國在歐洲過於強大, 以免威脅自身"歐洲聯盟領軍"的地位.
相比曖昧中帶有冷漠的英法關系,法國與美國的關系則較為惡劣. 法國與美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中常年明爭暗鬥,如在非洲事務,國際金融秩序,乃至文化領域.
但無論如何, 法國與美國的芥蒂縱使再深, 法,美兩國畢竟還都屬於"西方國家"這一大的整體, 在面臨恐怖分子,俄羅斯的重新軍事化, 和崛起中的中國,這一類外部環境的"共同敵人"的時候,通常法美兩國還是能夠肩並肩的站在一起.
② 法國是西方國家,在冷戰時期為什麼頻繁與美國叫板
因為以法國為首的西方組成了歐盟,歐盟實際是挑戰了美國的全球利益,因此美國常常敲打歐盟,法國作為歐盟的帶頭大哥,要做出表態的
③ 分析美國對自由法國採取敵對態度的原因
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被納粹的鐵蹄所踐踏,處身孤立主義的美國也許有些竊喜。
戴高樂成立自由法國組織人民抵抗,美國對他持懷疑甚至排斥的態度,不想招惹納粹引火燒身,也許有戰後剝奪法國權力的考慮
④ 請列舉世界各國之間在地緣上有什麼爭端引起其爭端的原因是什麼(至少三處)
擁有一個安全的地緣環境,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美國的位置讓他們幾乎不用擔心本土會遭受到外地的入侵,他們也不用投入大量的力量在自己的邊境線上巡邏。但是,偏偏有一些國家,他們的地緣環境非常差,他們不得不把相當大的注意力集中到捍衛領土完整和抵禦外敵上,比如以下幾個國家。
第四,土耳其。他們一直不承認亞美尼亞屠殺是他們搞出來了,他們還入侵塞普勒斯島並控制了塞島北部,他們給俄羅斯的飛機打了下來,導致自己遭到了俄羅斯的制裁。和以色列他們也不對付,他們曾要求以色列大使從土耳其離開。2012年他們的飛機被敘利亞擊落,雙方一度劍拔弩張。他們擔心伊拉克的庫爾德人作大,影響他們的穩定。他們和希臘的關系就跟不用說,多年的仇人。
⑤ 英,法,美三國在巴黎和會上的矛盾與沖突
互相限制 希望最大限度的牽制其他兩方 博得最大的利益
法國因為戰爭中本土受到摧殘,希望從德國手中取得巨額賠款,並且希望讓德國徹底成為二流國家,建立自己的歐陸霸權
英國出於保持歐洲大陸相對均勢的政治要求反對過分削弱德國
美國提出的就是不各地不賠款的君子外交(確實如此),也有保持歐陸均勢的意願,所以也反對過分削弱德國
⑥ 現在法國與美國關系怎麼樣
因為特朗普的關系,變得不大好。
但是總體而言,法美關系比較穩定。
.
法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恩仇很重視--------或者說,除了央格魯撒克遜文明的國家,普遍重視報恩也普遍記仇。
眾所周知,因為二戰的原因,法國實際上是被美國從納粹手中救出來的,美國為此付出巨大犧牲,而法國人,絕大多數法國人,也深深記住了此事。
二戰後,法國與美國多次有矛盾,讓很多憎惡美國的人看到了在法國美國之間挑撥離間的可能性。
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假象。
因為有矛盾的,是法國和美國的政客,是國際政治領導權之爭,是西方世界領導權之爭。法國自認為是歐洲領袖(德國不敢出頭),認為整個歐洲擁有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地位。而美國的政客們也對爭奪領導權很熱衷,自然顯得法美矛盾重重。
這里舉一個例子,你看美國總統大選斗的熱火朝天,這時你中國或者俄羅斯覺得美國已經處在內戰邊緣了,出兵攻擊美國,這時斗得你死我活的兩派一定會聯手狠狠揍你。這是民主政體的特點之一,即將矛盾和沖突擺在檯面上,讓那些最惡劣的陰謀詭計無所遁形---------今天的特朗普,即使當選了美國總統,不依然被通俄問題糾纏不休?以至於非常喜歡普京的特朗普,上台後不得不用比奧巴馬更嚴格的手段制裁俄羅斯?
.
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或許會在領導權問題上、經濟上、各種各樣問題上和美國不斷發生矛盾,但是在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上,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絕對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不要說法國和美國擁有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單單二戰中美國對法國的恩惠,就足以讓法國人再記住100年。
在小問題上,法國會不斷和美國鬧意見、鬧矛盾。但是任何關系國家安全的事情上(比如向中國開放武器禁運),只要美國提出懇切的要求,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絕對不會和美國對著來。
順便,法國會利用中國急於對抗美國的心理,表面上做出一些反對美國的姿態,然後從中國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實質性的,關乎法國價值觀、世界觀的事情上,法國絕對不會讓一點點步。事實上,法國的反華態度之強硬,遠遠高於美國------自始至終,法國對胎毒、藏獨、疆獨的支持,遠遠超過美國。
美國,反的是中國執政黨;
法國,反的是華夏文明。
.
最後,回答樓主的問題:法國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⑦ 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從「蜜月」到互嘲,鬧翻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從「蜜月」到互嘲,鬧翻歸根結底是因為兩個人代表的利益團體不一樣,他們兩個人都是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根本利益標准。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現在之所以從「蜜月期」到現在的「冷戰期」這是實屬正常。他們兩個人本來就是代表著不同的利益團體,當面對一件都符合彼此的利益事件時,他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是肯定的,但是當某一件事涉及到自身利益時,他們肯定優先為自己考慮。而且法國民眾大多數是不喜歡美國總統的,法國總統站在自己國家民眾的陣營實屬正常。
⑧ 巴黎和會上法國與美國矛盾的根源是
這個題應該問的是英國與美國的矛盾吧,你再仔細看看題
一戰後盡管英國遭受重創,但是憑借起廣闊的殖民地和良好的經濟基礎,整體實力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美國在一戰後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自然要謀求其霸權地位,這是英美兩國在一戰後的根本矛盾,C選項那個大陸均衡政策,是英國針對法國和德國而使用的一種戰略,和美國沒有關系。
⑨ 為何每次法國對美國強硬之後,國內就出現問題,法國工會和美國有什麼關系
法國工會其實和美國之間並沒有明面上的關系,但是筆者推測,可能法國工會確實和美國有一些聯系,不過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小,畢竟法國的工會是所有法國工人的領導團體,在政治上和美國並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系,也沒有任何交集。
所以筆者認為之所以法國隊美國強硬之後,國內就會出現的問題的原因還是和美國之間的利益之爭導致的,畢竟法國和美國的關系一直不錯,而且法國不是伊朗,伊朗可以被美國制裁,甚至可以讓美國通過北約對其進行制裁,但是法國不一樣,法國在二戰之後一直都是美國的盟友。
而法國工會這次組織的罷工主要原因和24年前的那場罷工性質完全相同,都是關於養老金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法國工會和美國政府之間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而這幾次在法國對美國強硬之後,國內出現問題的實際狀況,真的可能只是個意外了。
⑩ 描述18世紀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戰爭,過程,結果,具體原因。
一、戰爭名稱:北美殖民地戰爭
二、戰爭過程:
1、威廉王戰爭(威廉王之戰)
1689年,因光榮革命成為英王的威廉三世參加歐洲的奧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對立開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屬美洲和法屬加拿大也發生戰爭,但是,未獲得決定性的結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條約而停戰。
2、安妮女王戰爭(安妮女王之戰)
呼應歐洲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開始的北美殖民地戰爭(1702年~1713年),英軍佔領法屬阿卡迪亞的皇家港,根據1713年的烏特勒支條約,獲得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島和哈得遜灣地域。
三、結果:
戰爭進行中,英國漸次掌握優勢。但是,英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反而導致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喪失。法國的威脅消失後,新英格蘭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國的軍事保護。《巴黎條約》簽訂的12年後,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擴張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內陸地域支配權的競合,另外,歐洲爆發戰爭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陸。
(10)法國與美國的爭端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英法百年戰爭:
北歐維京海盜騷擾侵略法國海岸由來已久。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
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
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
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
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
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樣,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