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益生菌要怎麼選
看原料!只有標明是來自丹麥--丹尼斯克或是丹麥-科漢森的菌株才是最好的益生菌,法國拉曼的菌種勉強排第三!益生菌是培養,乾燥,包裝要求非常嚴格,只有世界頂級企業的產品,才可以被信賴!
看成分!國家衛生部在2011年公布了4種6株益生菌可以給嬰幼兒食品當中添加!其中的嗜酸乳桿菌NCFM只可以給1歲以上的孩子使用。益生菌一般都是給孩子服用的,建議家長看清楚成分!
看菌株!只有標明菌株的益生菌產品才具備相應的功效,一種益生菌有很多菌株,比如說鼠李糖乳桿菌是菌種,只有其中的HN001和LGG菌株才具有相應的保健功效!
看配料!益生菌是非常嬌氣的,水分,空氣,陽光,溫度都會導致益生菌滅活,活菌變成死菌!添加了奶粉的益生菌因為水分含量高,會失活一部分益生菌!最好的輔料是低聚糖,第一是可以控制水分活度低於0.5%,第二可以當做是益生菌的糧食,增殖益生菌!
B. 菌株與菌種的區別拜託了各位 謝謝
菌株是一種菌類系列中一個品種。而菌種則是用於繁殖的種子。例如有個叫做「2026」的品種就是平菇系列中的一個菌株。而用於栽培接種用的種子就叫菌種。
C. 菌種與菌株概念上的區別
菌種是微生物的種子資源,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
D. 菌種有什麼作用,有哪些品種
不通過的菌種有著不同的作用,你要看什麼菌種,一般菌種是可以改善它周圍的環境,菌種的種類很多,
* 芽生細菌:螺菌科,假單胞菌科,固氮菌科,根瘤菌科,甲基單胞菌科,腸桿菌科,柄桿菌屬科,硫細菌,鞘細菌,弧菌科,擬桿菌科,奈瑟氏菌科,韋榮氏球菌科,硝化桿菌科,鐵細菌,鞘鐵細菌科,甲烷桿菌科,微球菌科,鏈球菌科,消化球菌科,芽孢桿菌科,乳桿菌科,棒狀菌群,丙酸桿菌科
* 放線菌:放線菌科,公枝桿菌科,諾卡氏菌科,嗜皮菌科,弗蘭克氏菌科,小單孢菌科,高溫放線菌科,高溫單胞菌科,小莢孢囊菌科,小多胞菌科,鏈黴菌科,魚孢菌科,流動放線菌科,枝桿菌科,嗜熱放線菌科等。
* 光細菌綱 * 暗細菌綱 * 滑行細菌 * 細菌素
真菌界
* 真菌:蟲道真菌,水生真菌,糞生真菌,昆蟲寄生真菌,黴菌,捕食性真菌,污水真菌,土壤真菌,海洋真菌,葯用真菌,菌根等。
* 粘菌門:集孢粘菌綱,粘菌綱,根腫菌綱等。
* 鞭毛菌亞門:壺菌綱,絲壺菌綱,卵菌綱(水節霉目、霜霉目、水霉目)等。
* 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毛霉目、蟲霉目,毛菌綱
* 子囊菌亞門:半子囊菌綱(內孢霉目、外囊菌目,不整囊菌綱、散囊菌目,核菌綱、白粉菌目、小煤炱目、球殼目,腔菌綱、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半球腔菌目,蟲囊菌綱),盤菌綱(塊菌目、盤菌目)等
* 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黑粉菌目,層菌綱(銀耳目、木耳目、隔擔菌目、外擔菌目、多孔菌目、傘菌目),腹菌綱(鬼筆目、馬勃菌目、鳥巢菌目、硬皮馬勃目、柄灰包目)等。
* 半知菌亞門:絲孢綱,腔孢綱等。
* 真菌門 * 地衣
E. 什麼是菌種如何分級
黑木耳菌種的優劣是黑木耳生產成敗的關鍵之一,菌種相當於農作物的種子,但又有不同,前者是有性繁殖,而黑木耳接種繁殖過程是無性繁殖。菌種的定義是:菌種是供繁殖接種用的菌絲栽培物,是正在不斷生長的菌絲體。
菌種根據使用的培養基不同和用途的不同,一般分為三級:一級種(母種)、二級種(原種)、三級種(栽培種)。
F. 想要買無糖益生菌,哪一種的會比較好呀
如果是嬰幼兒益生菌補充劑最好選用人體自有菌種。無糖無防腐劑。可以親和力更強。現在市面上排名第一的嬰幼兒益生菌補充劑是合生元。時間比較長,菌種是法國進口。其中兩人。奇雙歧桿菌和嬰幼兒雙歧桿菌軍為人類來源。建議長及使用提升寶寶的抵抗力。
G. 乳酸菌酸奶發酵劑丹麥進口菌種多少錢
丹麥的酸奶發酵菌粉相對便宜些,加拿大跟日本的相對貴一些。價格一般在10~60不等
另外,凍乾粉比較貴,非凍乾粉便宜些。
H. 種、品種、菌株及菌號的區別是什麼
1.種 種(species)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在屬(genus)之下,特指具有一定形態特性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同一種的個體之間遺傳特性相似,彼此間交配可育。不同種間的個體則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後不能產生有生育能力的後代。
2.品種 每一個品種均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是遺傳性狀比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體。品種是人工選擇的結果,是人們利用同一物種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按照人類的經濟目的不斷選擇培育而成,能適應環境條件和栽培條件,在產量和品質上比較符合人類的要求。農作物品種一般指具有高產、優質、農藝性狀好,可人工大量栽培的品系,所以品種的定義為「具有生產應用價值的菌株」。我國農作物品種的應用需要經過品比試驗,區域性栽培試驗,最後須經過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評審、批准後取得品種資格方可應用於生產。因而選育一個優良的品種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
3.菌株 在微生物學中,菌株(strain或line)又稱為品系、菌系或小系,含義是起源於共同祖先的相似的個體,如同一種、同一品種、同一子實體分離出來的純的培養物。在遺傳學中一般是指自交或近親繁殖若干代後,所獲得的遺傳性狀比較穩定的後代。
菌株與品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有的分離培養物只要具有差異性,都可認為是不同的菌株。而品種強調的是生產性狀要有代表性,品種可以是某一菌株,但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品種,因為品種必須經過權威部門審定。優良菌株經過鑒定、品比、繁育後,即可成為品種。菌株可作為育種材料,但不是所有的菌株都具有生產應用價值。
不同菌株之間的差異可以是形態差異,也可以是農藝性狀或是生理生化方面的差異。區別不同菌株傳統的做法是進行拮抗實驗或極性測定,現在還可應用同工酶圖譜、DNA指紋圖譜等鑒別技術。
4.菌號 按國際細菌命名法規(1976),菌株(Strain number)的命名可用任何形式,可用個人的姓名、地點或數字表示。但為方便起見,一般均用數字表示,附在種名後面而成為菌號,例如遷西縣的灰樹花品種遷西1號、遷西2號;日本的灰樹花51號等。
我國的菌號比較混亂,有些單位或個人引進一個菌株後由於商業目的就重新編一個菌號,同一菌株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菌號,出現同種異名現象。同種異名給科研工作帶來許多無意義的重復,在生產上也給菌種應用帶來障礙。還有一種情況,從某栽培品種的子實體通過組織分離,冠以一個新的菌號,這也是普遍現象。一般地說,組織分離不會改變其基因型,分離物與原栽培品種種性相同,不是新菌株。如果進行組織分離的菇體是一個變異體(概率極小),可以作為新菌株,例如白色灰樹花、白色木耳、白色金針菇都是從自然突變的個體上組織分離的著名新品種。總之,組織分離是否能編為新菌號,需要有可遺傳的新性狀,或通過必要的實驗證明它與原菌株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