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法國的園林中的草坪布置都是一個個方塊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嗎
有都是方塊嗎?法式園林一般都是軸線對稱,圖案花壇,樹木和草坪往往被修剪成規整的幾何形體或動物的形狀,沒有說全都是方塊,而且這樣的作用都是美觀,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Ⅱ 什麼是勒諾特式園林
勒諾特是路易十四的宮廷造園家,也是造園史_L 罕見的天才,後世恰當地稱他為「王之園師,園師之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產生是與當時法國的社會環境有緊密關系的。其特點也是很明顯的,有一個宏偉的中軸,一般都有大運河,花壇、花園、林園依次排布,總體感覺清新明快而又雄偉壯麗。
特點: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區,由不同標高的水平面及緩傾斜的平面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
2、水體設計:外形輪廊均為幾何形;多採用整齊式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運河等為主,其中常以噴泉作為水景的主題。
3、建築布局:園林不僅個體建築採用中軸對稱均衡的設計,以至建築群和大規模建築組群的布局,也採取中軸對稱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築群和次要建築群形式的主軸和副軸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封閉性的草坪、廣場空間,以對稱建築群或規則式林帶、樹牆包圍。道路均為直線、圻線或幾何曲線組成,構成方格形或環狀放射形,中軸對稱或不對稱的幾何布局。
5、種植設計:園內花卉布置用以圖案為主題的模紋花壇和花境為主,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樹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對稱式為主,並運用大量的綠籬、綠牆以區劃和組織空間。樹木整形修剪以模擬建築體形和動物形態為主,如綠柱、綠塔、綠門、綠亭和用常綠樹修剪而成的鳥獸等。
6、園林其它景物:除建築、花壇群、規則式水景和大量噴泉為主景以外,其餘常採用盆樹、盆花、瓶飾、雕像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為規則式,雕像位置多配置於軸線的起點、終點或交點上。
(2)法國草坪布置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法式園林是指歐洲三大園林體系之一的法國園林體系風格,主要以17世紀法國古典園林為代表,17世紀下半葉,古典主義成為法國文化藝術的主導潮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也形成了古典主義理論。古典主義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講究主從關系。
由著名法國造園大師勒·諾特爾(Le·Nôtre )主持設計的凡爾賽宮花園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後人稱為勒·諾特爾式園林,勒·諾特爾式園林的出現,標志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義園林時代的到來。
參考資料:網路-法式園林
Ⅲ 凈化環境的草坪與立體花園有何不同
草坪又被人們稱為草皮。它對於人類生存環境有著美化、維護和改善的良好作用,同時,綠草茵茵的草坪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
草坪我國研究利用草坪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詩經》中就有對草地描述的佳句。公元前187~前157年,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一定數量的草坪草。那時的草坪只是宮庭園林中的小塊草地。而到公元500年左右,人們開始注意各種庭園中的綠色草地——草坪。13世紀,草坪跨出庭園的園牆,進入戶外的運動場,娛樂、遊玩和棲息地。18世紀,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先後都建立和普及了草坪。
草坪草都來源於天然牧場,從最初的庭園綠化到目前的運動場、娛樂地等,它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場所,滲入到人類的生活,成為現代社會文明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於是對草坪草的研究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人們通過研究表明,草坪能凈化空氣,消除病菌。一公頃草坪地,每晝夜能釋放氧氣600千克。它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些有毒空氣被草坪吸收後,可以陸續地轉化為正常的代謝物。草坪草密集交錯,葉片上有很多絨毛和黏性分泌物,就像吸塵器一樣,吸附著漂流粉塵和其他金屬微粒物。綠色的草坪是一個既經濟又理想的「凈化器」,它可以把流經草坪的污水凈化得清澈見底。
草坪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對保護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草坪就像綠色的地毯,其根部在土壤中縱橫交錯紡織著一幅網狀圖案,與土壤緊密地結合著,既能疏鬆土壤,又能防止土壤流失。綠色的草坪以其具備的吸熱和蒸騰水分的作用,可以產生降溫增溫的效力,從而調節小氣候。草坪是消除和減弱城市雜訊污染的最好武器,也是十分廉價的除音設備。
隨著城市高層建築的興起,綠化面積縮小了,人們休憩、活動的場所少了,生態平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這嚴峻的現實面前,國內外一些建築設計大師,提出了空間綠化的設想,並積極而大膽地嘗試和實施。
早在1959年,美國的一位風景建築師在一座六層樓的樓頂上,建造了一個風景綺麗、別具一格的空中花園,為城市空間綠化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在人口稠密的日本,近些年設計的樓房,除顯著加大了陽台,提供了綠化的方便條件外,還把高層的屋頂做成「開放式」,使整個空間連成一片,居民們可根據不同的愛好種草栽花,從而使大片的屋頂草碧花繁。
德國建成的階梯式或金字塔形住宅群,利用陽檯布置起一個個精美的微型花園,遠看如半壁花山,近觀似斑斕峽谷,俯視又若一片花海,美不勝收。
1977年,加拿大一座18層辦公大樓,採用輕型多孔材料並配以土壤,建成了一個包括有假山、瀑布、水池、草坪、花壇、樹群在內的盆景式空中花園,使觀光者贊不絕口。
我國的一些大城市,近年來也相繼作了空間綠化的嘗試。如廣州東方賓館,在十一層樓的天台上精心建造了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屋頂花園,橋水相連,花木爭妍。
城市向空間綠化,彌補了失去的綠化面積,點綴了市容,同時對保護環境,豐富現代生活,保障人群健康起到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實踐證明,屋頂綠化的建築設計不僅投資少,而且結構簡單,施工容易,綜合效益良好,值得重視和推廣。空中花園的底層和防水層與一般平頂構造相同,但它不需要一般平頂的隔熱層和保溫層。
Ⅳ 法國風格庭院怎麼設計
一、庭園風格的分類和特徵
(一)布局上說分為三大類:規則式、自然式、混合式
1、規則式風格的構圖多為幾何圖形,垂直要素也常為規則的球體、圓柱體、圓錐體等。規則式庭園又分為對稱式和不對稱式,對稱式有兩條中軸線,在庭園中心點相交,將庭園分成完全對稱的4個部分,規則對稱式庭園莊重大氣,給人以寧靜、穩定、秩序井然的感覺;不對稱式庭園的兩條軸線不在庭園的中心點相交,單種構成要素也常為奇數,不同幾何形狀的構成要素布局只注重調整庭園視覺重心而不強調重復。相對於前者,後者較有動感且顯活潑。
2、自然式庭園是完全模仿純天然景觀的野趣美,不採用有明顯人工痕跡的結構和材料。設計上追求雖由人做,宛如天成的美學境界。即使一定要建的硬質構造物,也採用天然木材或當地的石料,以使之融入周圍環境。
3、大部分庭園兼有規則式和自然式的特點,這就是混合式庭園。這有三類表現形式,一類是規則的構成元素呈自然式布局,歐洲古典貴族庭園多有此類特點;第二類是自然式構成元素呈規則式布局。如北方的四合院庭園;第三類是規則的硬質構造物與自然的軟質元素自然連接,新近的上海別墅庭院大部分場地盡管不對稱,但靠近住宅的部分還是規則的,你可以將方形或圓形的硬質鋪地與天然的植物景觀和外緣不規則的草坪結合在一起。如果一塊地既不是嚴格的幾何形狀又不是奇形怪狀的天然狀態,此法可在其中找到平衡。
(二)從文化特徵上分為三大類:中式、日式和歐式
1、中式庭園有三個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園、江南的寫意山水、嶺南園林;其中江南園林成就最高,數量也最多。中式庭園有著濃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畫意境。構圖上以曲線為主,講究曲徑通幽,忌諱一覽無余,講究風水的」聚氣」,庭園是由建築、山水、花木共同組成的藝術品,建築以木質的亭台、台、廊、榭為主,月洞門、花格窗式的黛瓦粉牆起到或阻隔或引導或分割視線和游徑和作用。庭園植物有著明確的寓意和嚴格的位置。如屋後栽竹,廳前植桂,花壇種牡丹、芍葯,階前梧桐,轉角芭蕉,坡地白皮鬆,水池栽荷花,點景用竹子、石筍,小品用石桌椅、孤賞石等等。
2、日本庭園源自中國秦漢文化,至今中國古典園林的痕跡仍依稀可辯,中國園林從模仿自然山水向文人山水過程中,日本園林逐漸擺脫開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本庭園用質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達玄妙深邃的儒、釋、道法理。用園林語言來解釋「長者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涼之露地」的境界。
(1)築山庭和平庭
池泉式指園林構架以池塘和流泉組合為主景觀,築山庭則是偏重於地形上築土為山,平庭對應於築山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進行園林規劃,在平地上追求深山幽谷之玲瓏,海岸島嶼之渺漫的效果;築山庭和平庭都有真、行、草、三種形式,真庭是對真山真水的全方位模仿,而行庭是局部的模擬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大量的省略。
(2)枯山水和池泉
枯山水是日本庭園的精華,實質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做法。用極少的構成要素達到極大的意韻效果,追求禪意的枯寂美。枯山水有兩種寓意對象,一是山澗的激流或瀑布,日本稱之為枯瀧;另一種是海岸和島嶼;池泉是微縮的真山水,池泉一般是園景的中心,枯山水與池泉都是在自然布局的水池中設溪坑石代表島嶼,與岸相連的駁岸稱中島按不同位置分別稱為龜島、鶴島、蓬萊等名,立在水中或砂中的岩石有更多名稱,在此不再贅述。
(3)茶庭
茶庭也叫露地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茶庭的景觀作用己大於實用功能。茶庭式園林一般是在進入茶室的一段空間里,按一定路線布置景觀,以拙樸的步石象徵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聯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滄桑厚重的石燈籠來營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圍。有很強的禪宗意境。
(4)坐觀式、舟游式、回遊式
日本園林多以靜觀為主,特別是小園林,其觀賞角度只有一個,雖在園路,也只是看而不是讓人走進去賞玩,故稱為坐觀式園林。回遊式與此相對應,是可以供人走進去賞玩的,其觀賞角度有多個,可以做到移步換景。舟游式是以遊船為交通工具的回遊式園林。在大園林中一般是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大一些的庭院也可用回遊式。
3、歐洲庭園的風格有五個分支:義大利式台地園、法式水景園、荷式規則園、英式自然園、英式主題園。從前到後各國的庭園的發展一脈相承。
義大利半島多山地,建築多依勢而建,庭園前面開辟出「梯田」式的台地,中間引出中軸線,中軸線的兩邊種植高聳的杉、松類大樹,平台、花壇、雕塑等小品對稱布置。┃意式庭院神話雕塑 特點:台地式雕塑噴泉設計理念: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在郊外建有別墅園林,它繼承了古代羅馬人的園林特點,採用了規劃式布局而部突出軸線。由於義大利半島三面瀕海,多山地丘陵,因而其園林建造在斜坡上。在沿山坡引出的一條中軸線上,開辟了一層層的台地、噴泉、雕像等,植物採用黃楊或柏樹組成花紋圖案樹壇,突出常綠樹而少用鮮花。 必備元素:雕塑、噴泉、台階水瀑義大利庭院對水的處理極為重視,借地形台階修成渠道,高處匯聚水源引放而下,形成層層下跌的水瀑,利用高低不同的落差壓力,形成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噴泉,呈塔狀,或將雕像安裝在牆上,形成壁泉。作為裝飾點綴的小品形持多樣,有雕鏤精緻的石欄桿、石壇罐、碑銘,以及古典神話為題材的大理石雕像等,從而形成了很有自己風格的義大利台地式園林。意式庭園主景多是在中軸線的寬路上設置雕塑或花壇,少有水景,即使有也是盆式的小噴泉。意式台地園傳入法國後,法國以平原為主且多河流湖泊,故庭園設計成平地上中軸線對稱均勻的規則式布局,不同的是,法式庭園常將圓形或長方形的大型池塘設計在中軸線上,沿池塘兩邊設平直的窄路。後來荷蘭人將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狀和各種動物的形狀。與此相反,英國人則更喜歡自然的樹叢和草地,尤其講究借景與園外的自然環境相融合,注重花卉的形、色、味、花期和叢植方式,出現了以花卉配置主為主要,內容的「花園」,乃至以一種花卉為主題的專類園,如「玫瑰園」、「百合園」、「鳶尾園」等等,以致一提起歐陸式庭園,就會聯想到大片的草坪,孤植的大樹,成片的花徑美景。
二、庭園風格的選擇
除了個人的喜好外,做什麼風格的庭園主要受地形、建築、家庭成員等方面的限制。當你對場地進行測量和分析時,你會發現,場地的獨特性已經預示了庭園的風格,通常而言,不規則的場地更適合做中式,尤其是「L」形、「回」字形、「凵」形的庭院,中式風格的移步換景手法能營造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小而方的庭院更適合做日式庭園,大而方且建築居中的庭院用歐式更好。
Ⅳ 法國園林的主要的特點有什麼
法國園林的主要的特點是:以幾何體形的美學原則為基礎,以「強迫自然去接受均稱的法則」為指導思想,追求一種純凈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
花園多採取幾何對稱的布局,有明確的貫穿整座園林的軸線與對稱關系。水池、廣場、樹木、雕塑、建築、道路等都在中軸上依次排列,在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常布置著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築物,建築物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園林。
Ⅵ 法國勒洛特園林植物配置主要特點
維康府邸(Vaux-Le-Vicomte)使勒諾特爾一舉成名。
其園林的特點:
1.花壇:
(1)刺綉花壇:刺綉圖案
(2)組合花壇:
(3)英國式花壇:一片草地或者修建成形的草地。
(4)分區花壇:由對稱形的造型黃楊樹構成,這種花壇中絲毫不見草坪或刺綉圖案的栽植。
(5)柑桔花壇:花壇中種滿了桔樹及其它灌木。
(6)水花壇:環抱在草坪、林蔭樹、畫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來構成的花壇。
2.叢林(bosco):一種方形的造型樹木種植區。
(1)滾木球戲場:樹叢中央辟出一片草坪,在草坪中央設置噴泉等,這個草坪的周圍只有樹木、柵欄、水盤。
(2)組合叢林:設有圓形小空地。
(3)星形叢林:附屬在道路兩側,道路呈星形。
(4)V形叢林:在草坪上將樹木按每組五棵地種植成V字形
3.樹籬:花壇與叢林的分界線,厚度為0.5-0.6米,高而規則,且相互平行。樹種有黃楊、紫杉、米心樹、鵝耳櫪等。
4.花格牆:
5.噴泉與階式噴泉:流水的動態實乃生機勃勃的庭園之魂。如凡爾賽宮中有:水花壇,金字塔噴泉,拉托那噴泉,薩索利噴泉,阿波羅噴泉,尼普頓噴泉,水劇場等
6.水渠:維康府邸庭園中的水渠為橫向的軸線;凡爾賽宮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水渠使庭園寬闊,並提供娛樂活動空間。
7.雕塑:出現了不少與庭園的氣氛相吻合的作品
Ⅶ 你認為草坪野餐准備些什麼東西更有儀式感
第一個是白格子野餐墊,第二個是野餐籃,第三個就是食物,准備米飯、肉鬆、紫菜、即食熟黑芝麻、牛肉、麵包、生菜、色拉醬、雞蛋、土豆、雞翅、輕松熊DIY雞蛋模具、三角飯團模具、三明治專用包裝紙、日式三明治盒、便當盒、紅色陶瓷碗。
Ⅷ 草坪的定義
草坪是指由人工建植或人工養護管理,起綠化美化作用的草地。它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指以禾本科草及其它質地纖細的植物為覆蓋並以它的根和匍匐莖充滿土壤表層的地被。適用於美化環境、園林景觀、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提供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場所。
草坪草籽
用於建植草坪和進行草皮生產所需的優良種子。
普通種(COMMONSEED)
指未經過培育或改良的一般性草籽(如中國的結縷草種)均為普通草種。由於其種質或生態型不同,故質量不均衡、不穩定。
品種(VARIETY):是指選育或培育而成的一個品種。
專利品種(PROTARILYVARIETY):僅有品種擁有者可以經銷的品種。
普通品種(COMMONVARIETY或COMMODITYVARIETY)
注冊認證體系(CERTIFICATIONSYSTEM):是國際上不同國家為了促進種子的多邊貿易、提高農業產量,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提出的認證方案。其中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認證體系。
OECD體系: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簡稱「OECD)的種子注冊認證體系。草坪草種按此方案執行。歐洲國家僅允許銷售具有該體系認證的種子。澳大利亞、紐西蘭也採用此體系。
AOSA:北美洲官方種子分析者協會。由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於1908年成立。
ESTA:歐洲種子檢驗協會。1927年在法國成立。
ISTA證書:是根據國際種子貿易聯盟的要求而頒發的證書,分橙色、綠色和藍色三種。其中綠色證書是樣品由另一國家進行檢驗的證書。
UPOV: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
FIS:國際種子貿易聯盟
DUS測驗:是品種的特異性、一般性和改良性的技術標准。在品種登記注冊時,若DUS不明顯,則不能登記注冊為品種,這表明品種之間有不同特性和差異。
TZ測密法:是ISTA實驗室根據ISTA的實驗規劃測定種子發芽率等指標的方法之一,也叫四唑測定法(英文:TETRO、ZOLIUM、TESTING)。
草坪草籽純凈度的測定指標:ZSTA測定種子的純凈度時,要測定四個指標(純凈度、無生命雜質、雜草含量和異作物)。
草坪簡介
草坪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植物景觀」,歐美國家通稱turf,精細、漂亮者稱為lawn。日本叫做芝地、芝草。
現代國際上將草坪覆蓋面積作為衡量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1969年,成立國際草坪學會(International Turfgrass Research Conference)。目前,全球草坪栽培技術,以高爾夫球場草坪 為代表。
草坪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並經修剪的人工草地。18世紀中,英國自然風景園中出現大面積草坪。中國近代園林中也出現草坪。它一般設置在屋前、廣場、空地和建築物周圍,供觀賞、遊憩或作運動場地之用。草坪按用途分為:遊憩草坪、觀賞草坪、運動場草坪、交通安全草坪和保土護坡草坪。用於城市和園林中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鈍葉草、假儉草、黑麥草、早熟禾、剪股穎等。
草坪在《辭海》一書中注釋為:「草坪亦稱草地」。草坪是在園林中採用人工鋪植或草籽播種的方法,培養形成的整片綠色地面,是園林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休憩、娛樂的活動場所。但是,現代的草坪已不局限於園林,它已廣泛用於運動場、水土保持地、鐵路、公路、飛機場和工廠等場所。從廣義上講,草坪是人們用草建成的一定面積的綠色體代表著一個高水平的生態有機體。包括草坪草及生長環境兩個部分,主要由覆蓋地表的地上枝葉層、地下根系層以及根系生長的表土層三部分構成。構成草坪植被的草本植物是建植草坪的基本物質材料。草坪草是能夠形成草坪並可以修剪的一些草本植物種或品種。
Ⅸ 草坪和地被植物的配置是怎樣的
園林綠化布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有開有合,即在園林環境中既要有封閉空間,又要有一定的開闊空間。能獲取開闊風景的因素之一就是草坪。
法國有句名言「草坪是大地之肺」。各種草本植物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好地覆蓋住裸露的泥地,在其他植物尚未復甦的時候,草皮已經是生機盎然,朝氣勃勃地擁抱著大地。它固定土壤,涵養水分,減弱暴雨時的地表徑流,使土壤免受雨水沖刷,亦保護露天水體少受污物灰塵的污染。當人們在草地上游戲活動時大大減少了揚起的塵土,雨天時草地免使人們鞋底沾帶污泥。綠色的地被植物在陽光照射下,比城市中大量存在的白色水泥路、黑色瀝青路以及高低參差、滿布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對人的視覺有柔和舒適得多的感覺。這在青草茸茸,秋草颯颯的時節格外分明。
生長茂盛的草坪恰似柔軟的綠色「地毯」,給人們提供了十分理想的遊憩場地,諸如高爾夫球場、足球場、草地網球場、游泳池旁休憩地等。園林中的草坪總是青少年活動的中心,篝火晚會、室外音樂會也常在草坪之中舉行。
草坪又是園林平面構成中的基本要素,是園林景物的基調。草坪和水面、卧石、樹籬、道路鋪裝可起開拓空間、開闊視野的作用。當人們從建築物內或林地中走進草坪時,總會產生「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感覺,平和親切、舒展、暢快。
由於有以上幾方面的作用,中外古今園林中都廣泛地採用草坪和配置地被植物區。較大的園林綠地中在沒有特定功能需要時也特別設計有草坪。在全年光照日較短的國家和地區都注重大面積發展草坪,並幾乎成為評價一處園林觀賞水平的重要標准。
Ⅹ 法式園林的特徵
(1)法國園林則屬於平面圖案式園林。有平面的鋪展感。其選址比較靈活。法國園林中有許多成功之作就曾將沼澤等不利地形, 改造成美麗的園林景觀。
(2) 法國園林善於利用寬闊的園路形成貫通的透視線,此外還採取了設置水渠的方法以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恢宏園景。
(3) 法國園林在平面構圖上採用了義大利園林軸線對稱的手法, 主軸線從建築物開始沿一條直線沿伸, 以該軸線為中心對稱布置其他部分。園林形式以表現皇權至上的主題思想。
(4) 構圖上,府邸居於中心地位,起著控制全園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點上,花園的規劃服從於建築。
(5)花園本身的構圖也體現出等級制度。貫穿全園的中軸線重點裝飾,最美的花壇、雕像、噴泉布置在中軸線上,道路分級嚴謹。整個園林為條理清晰、秩序嚴謹、主從分明、簡潔明快、莊重典雅的幾何網格。
(6)完全體現了人工化的特點。追求空間無限性,廣袤曠遠而外向性。需要很大的平坦場地(作為府邸的露天客廳,也與追求曠遠有關)(7) 樹籬和叢林 樹籬是花壇與叢林的分界線。厚度常為015 —016 米, 形式規則, 且相互平行。從1 米的短樹籬到10 米的高樹籬, 各種高度應有盡有。樹籬一般栽種得很密, 行人不能隨意穿越, 而另設有專門出入口。樹籬常用樹種有黃楊、紫杉、米心樹等。叢林通常是指一種方形的造形樹木種植區, 分為「滾木球戲場」、「組合叢林」、「星形叢林」、「V 形叢林」四種。「滾木球戲場」是在樹叢中央辟出一塊草坪, 在草坪中央設置噴泉。草坪周圍只有樹木、柵欄、水盤、而沒有其他裝飾物。「組合叢林」和「星形叢林」中都設有許多圓形小空地。「V 形叢林」則是在草坪上將樹木按每組五棵種植成V字形。
(8) 水景的處理: 噴泉和水渠。法國園林十分重視用水,認為水是造園不可或缺的要素, 巧妙地規劃水景, 特別是善用流水是表現庭園生機活力的有效手段。
法國園林中噴泉的設計方案多種多樣, 有的取材於古代希臘羅馬神話, 有的取材於動植物裝飾母題, 它們大多具有特定的寓意, 並能夠與整個園林布局相協調。水渠的應用主要是為創造開闊的視野和優美的景觀, 同時為庭園的主人提供游樂的場所。人們可以乘坐精美的遊船在水渠中暢游, 同時傾聽著動人的水上音樂,欣賞著四周輝煌的花園和宮殿。游園會上, 人們還會燃放五彩繽紛的焰火, 使斑斕的色彩映在水面上, 營造出神話般的氣氛。
(9)花壇勒·諾特設計的花壇有六種類型: 即「刺綉花壇」、「組合花壇」、「英國式花壇」、「分區花壇」、「柑桔花壇」、「水花壇」。
「刺綉花壇」是將黃楊之類的樹木成行種植, 形成刺綉圖案, 在各種花壇中是最優美的一種。這種花壇中常栽種花卉, 培植草坪。
「組合花壇」是由渦形圖案栽植區、草坪、結花栽植區、花卉栽植區四個對稱部分組合而成的花壇。
「英國式花壇」就是一片草地或經修剪成形的草地, 四周辟有015 —016 米寬的小徑,外側再圍以花卉形成的栽植帶, 形式比較普通。
「分區花壇」與眾不同, 它完全由對稱的造型黃楊樹組成, 沒有任何草坪或刺綉圖案的栽植。
「柑桔花壇」與「英國式花壇」有相似之處, 但不同的是「柑桔花壇」中種滿了桔樹和其他灌木。
「水花壇」則是將穿流於草坪、樹木、花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來而形成的花壇。
(10)花格牆 花格牆的設計雖然由來已久, 但只是在法國園林中才將中世紀粗糙的木製花格牆改造成為精巧的庭園建築物並引用到庭園中。造園中花格牆成為十分流行的庭園要素, 得到廣泛應用, 並有專職工匠製作。庭園中的涼亭、客廳、園門、走廊及其他所有建築性構造物都用它造成。花格牆不僅價格低廉, 而且製作容易, 具有石材所不可比及的優越性。
(11)雕塑 法國園林中的雕塑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對古代希臘羅馬雕塑的摹仿; 二是在一定體裁的基礎上的創新。後者大多個性鮮明, 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法式園林的發展歷程:
一、文藝復興前的法國園林
1. 法國的花園起源於果園菜地。
2. 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4世紀,法國是羅馬的高盧行省,造了大量的羅馬式建築,包括庄園。
3. 中世紀的園林,主要在修道院和王公貴族的府邸里發展。普遍使用綠籬,蔭棚,綠廊。
4. 12世紀以後,經濟上升,造園藝術有所變化;十字軍東征帶回東方發達的文化,包括造園的一些要素如觀賞植物等。
5. 13世紀末出現一項新內容:一種機械裝置。後來在西歐園林里風行;在法國則生發出各種各樣的水嬉。
6. 14世紀下半葉和15世紀上半葉,英法戰爭,造園藝術整體說來是停頓的。
7. 11~13世紀末,西歐基督教國家以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而相繼發動的一系列軍事遠征(地中海東岸的國家)擴張活動。因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十字記號,故名十字軍。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園林
1. 法國的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得到觸發。法國入侵義大利(1494~1495)後,查理八世從意帶了園林工人和匠師,為他的宮廷服務。
2. 文藝復興第一階段,16世紀上半葉,法國造園藝術還沒有顯著的進展,義大利的影響是零碎的,主要是一些內容和手法。
3. 首先,是花園的建築因素逐漸由哥特式變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式。
4. 花園里偶爾有了雕像作點綴。花圃里的方格全是綉花式植壇,不過圖案較簡單。
5. 還有一個從義大利傳來的新的造園要素:岩洞。
6. 多層台地的格局在法國佔了主導地位,但台地寬闊而高差不大。
7. 開闊的水池和河渠,也開始成了重要內容。
8. 16世紀末和17世紀上半葉,建築師埃蒂安·杜貝拉克 (Etienne Perac,1535~1604)和園藝家莫萊家族(Les Mollets)將法國園林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9. 把花圃當作整幅構圖,按圖案布置綉花植壇;
10. 此後,法國園林徹底擺脫了實用園林的單調與乏味,雖然保留了原先的幾何劃分的格局,但使它成為更富於變化,更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藝術,並且出現了追求壯麗、燦爛的傾向。
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為法國早期的古典主義。在倡導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園理念影響下,造園布局便注重規則有序的幾何構圖,這一理念同時在植物要素的處理上也有表現,他們運用植物以綠牆、綠障、綠籬、綠色建築等形式出現,而且技藝高超,充分反映了他們唯理主義思想。
三、古典主義時期的法國園林
17世紀下半葉,王權大盛,古典主義文化成了宮廷文化。古典主義在建築中的表現: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講究主從關系。勒·諾特爾式園林的出現,標志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義園林時代的到來。法國古典豐義園林在最初的巴洛克時代奠定了基礎;在路易十四的偉大時代,由勒諾特爾進行嘗試並形成偉大的風格;最後在18世紀初,由勒諾特爾的弟子勒布隆(Le Blond)協助德扎利埃(Dezallier d』Argenville)寫作了《造園的理論與實踐》一書,被看作是「造園藝術的聖經」,標志著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藝術理論的完全建立。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著重表現的是路易十四統治下的秩序,是莊重典稚的貴族氣勢,是完全人工化的特點。廣袤無疑是體現在園林的規模與空間的尺度上的最大特點,追求空間的無限性,因而具有外向性的特徵。盡管設有許多瓶飾,雕像,泉池等,卻並不密集,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相反,卻具有簡潔明快,莊重典雅的效果。法國式園林又是作為府邸的「露天客廳」來建造的。因此,需要很大的場地,而且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平坦的地形有利於在中軸兩側形成對稱的效果。有時,設計者根據設計意圖需要創造起伏的地形,但高差一般不大。因此,整體上有著平緩而舒展的效果。
在植物種植方面;法國式園林中廣泛採用豐富的闊葉喬木;能明顯體現出季節變化。喬木往往集中種植在林園中;形成茂密的叢林,這是法國平原上森林的縮影,只是邊緣經過修剪,又被直線形道路所范圍,而形成整齊的外觀。這種叢林的尺度與巨大的宮殿,花壇相協調,形成統一的效果。叢林內部又辟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小型活動空間,這是勒諾特爾在統一中求變化,又使變化融於統一之中的一種創造。
四、 18世紀的「英中式」園林
18世紀中葉,法國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掀起了啟蒙運動,反對教會權威和封建制度,把理性推崇為思想和行動的基礎、准則,在哲學上同意英國的經驗論學說,否認先天理性的至高無上的作用,相信感性經驗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們傾向於自然神論或無神論。絕大多數認為自然狀態優於文明,認為自然狀態是健康的、合於道德的狀態,而「文明是對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主張「回到自然去」。(盧梭語)在英國風景式園林(圖3英國風景式園林——謝菲爾德花園)和中國園林的雙重影響下,法國出現了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繪畫式風景園,又稱「英中式」園林(圖4法國英中式園林——凡爾賽小特里阿農園中的「愛之亭」)。它以奇特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採用寫實性的表現手法,形成具有畫意的風景園林骨架,並糅合進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築小品或村莊農舍等,顯示出一種矯揉造作、追新求異的設計傾向。
五、19世紀的城市公園運動
18世紀末,隨著工商業的高度發達,歐洲許多大都市的規模過度膨大,中世紀城市特有的協調與秩序遭到極大破壞,出現了交通秩序混亂、環境急劇惡化、尺度不再宜人、漸漸遠離自然的「資本主義城市綜合症」。受法式園林影響的規則式城市布局,如加伯特(Cabet)和歐文(Owen)等人設想的棋盤式城市格局,以及英國風景式園林影響而出現的「將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成為當時城市設計的基本准則。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也為城市帶來了大量的自然氣息。新型公共園林的出現,也使得園林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產生徹底的變革。
19世紀,以實用為核心的法國園林設計方法,要求根據園林的面積、地形以及與建築的關系,來決定採用何種構圖形式,造成折中式園林的盛行;園林設計以「自然」為主題,力求再現自然景觀的特徵,注重園林內涵的挖掘,反對各種形式的簡單抄襲;強調以植物學為基礎的植物造景,將浪漫主義色彩與科學主義趨勢相結合;同時,注重園林設計方法的科學性、系統性以及施工技術的規范化。
然而,在合乎「大眾」趣味,四時有景、步移景異的思想指導下,19世紀的園林大多給人的感覺是什麼都有一點點,大量的各不相乾的景物被堆砌在一起。
六、20世紀前期的現代園林思潮
從19世紀後期開始,法國作為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各種現代藝術思潮不斷涌現,不斷消亡。在各種「新藝術」潮流的推動之下,園林設計師開始從現代藝術中尋求設計靈感,使得「新型園林」層出不窮。如杜憲勒(Duchene)父子倡導的新古典主義潮流,混合式或組合式風格,「園林建築」流派,印象派畫家的花園,阿爾伯·凱恩(Albert Kahn )的國際「新藝術」花園,新殖民主義園林。1925年巴黎的裝飾藝術博覽會,又掀起一輪探索「現代園林」的熱潮,如「立體派」花園,裝飾藝術園林,新巴洛克前衛藝術園林,花園城市運動等等,不勝枚舉。然而,這一時期的「現代園林」大多局限於小型的私家園林,而且注重形式勝於內涵。比如古艾瑞克安(Gabriel Guevrekian) 1925年為巴黎裝飾藝術博覽會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1926年為德諾耶別墅(Villa Marie-laure et Charles de Noailles)設計的「立體派」園林等。
法式園林對中國園林的啟示:
就園林景觀而言,既有深厚的園林文化淵源,又有獨到的現代景觀理念,並且將傳統園林與現代景觀完美結合的國家,全球惟有法國堪稱典範。雖然就傳統園林風格和表現手法而言,中法兩國分處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相反的兩極,但就其深層次的園林文化和設計理念而言,兩國之間又存在諸多相通相融的趨向。因此,法國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歷程和設計理念,尤其對景觀深刻的認知和細膩的情感投入,對中國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