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法國擁有170萬軍隊 為什麼會敗亡的那麼快
一、法國軍隊的准備不足,戰略也發生了錯誤
二、主和派的上台造成了悲慘的結局
三、修好了馬奇諾防線,放鬆了對其他地區的防守
四、當時法國出現了一個鬧劇,士兵們有步槍,但沒有子彈。原來法國的子彈庫存嚴重不足,平均分到士兵手裡還不到20發子彈。那些後勤物資倒是堆積如山,最後便宜了德軍。
五、請採納!謝謝!
Ⅱ 二戰中法國迅速敗亡的原因
1.法軍在一戰中損失慘重,未能及時恢復過來,之後又遭遇經濟危機的影響
2.人民疲於應戰,採取消極抵抗的政策
3.把軍事重點關注在戰事防禦上,花費大量資金在馬奇諾防線
4.德國積極對戰,德國軍民懷著一戰失敗後的打擊與壓力,軍氣大振
Ⅲ 二戰法國失敗的原因
馬奇諾防線
拿破崙曾經說過:「躲在塹壕後面的人終究會被擊敗。」但法國人似乎忘記了自己這位前輩的經驗之談,過高地估計了馬奇諾防線的價值,以致事與願違,開戰不久就重蹈了一戰初期的覆轍。
相比法國人,德國人對拿破崙的理論反倒用的得心應手,蒂佩爾斯基希寫道:
拿破崙的理論是使大部隊由於靈活機動而成倍增加其威力,而希特勒的裝甲部隊和俯沖轟炸機則賦予這個理論以二十世紀的內容。他巧妙地發揮這一思想,在不到四十天的時間內粉碎了法國在軍事方面唯我獨尊的神話,同時暴露了輕信馬其諾防線是大錯而特錯。
與德國靈活機動的裝甲部隊相比,法國缺乏這樣的裝甲部隊。法國並非沒有坦克,它不但有而且數量還不少,盡管這些坦克的速度比德軍的坦克慢,但裝甲厚,抗打擊能力強,如果組成坦克部隊不見得比德軍的差。但法國的高級將領們還用一戰時的眼光來看待坦克,仍然把坦克當做支援步兵的工具,把它們分散在步兵師裡面。而德國在古德里安的倡導之下,已經把裝甲戰的理論和思想發展得相當完整,僅從思想上比較法國已然落了下風。
陸軍的落伍又因為缺乏有效的空軍支援而變得更加嚴重。前面已經說過,空軍的計劃是生產1000架飛機,已經遠遠不能與德國空軍相比,可就這點計劃還不能完成。法國無論是經濟還是工業基礎都不差,差的是那些思想落伍的陸軍將領們,他們根本不清楚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但在國防體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又恰恰是他們,這就使本應給予空軍的一部分軍事預算被陸軍強佔了,妨礙了空軍的發展。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從軍事上講,造成法國失敗的並不是馬奇諾防線,而是比馬其諾防線還要僵化的法國將領們的頭腦。
┃法國將領們的頭腦為什麼會這樣僵化?
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讓他們驕傲自滿,於是所有的軍事思想都停留在了那個年代。他們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把動員制度作為國防的惟一基礎。陸軍平時只是訓練預備人員,如遇戰爭再把他們召集起來組織軍隊,這就造成遇到國際突發事件無法立即採取軍事行動。
希特勒進軍萊茵蘭時,法國政府當即威脅說要採取軍事行動,但落後的動員制度讓這一威脅成了一句空話。德軍沒等法國開始動員集結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計劃,法國人只能無可奈何地面對既成事實。
事後,希特勒這樣說道:
進兵萊茵蘭之後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假使法國此時出兵則我們只好夾著尾巴就跑,因為我們的軍事能力是連輕微的抵抗都不夠資格的。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人本來准備在9月17日向德國發動大規模攻擊以支援波蘭,可是到了那天波蘭已經崩潰,只能放棄這一計劃。為什麼法國不能早點出兵支援波蘭?原因有兩個:一是被落伍的動員制度所限制;二是法軍統帥部堅持使用一戰時的戰術——發動攻勢必須有重炮支持,重炮從倉庫提出後還得先進行維護然後才能使用,把這些程序完成則需要16天的時間,從而貽誤了戰機。
更要命的是,盡管有情報顯示大量的德國裝甲部隊已經集中在阿登防區的對面有六個月之久,但是頑固不化的法國總參謀部的將領們仍然堅持認為這是德國人在虛張聲勢,德國裝甲部隊根本無法穿過地形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前來進攻。可是,德國裝甲部隊恰恰在他們認為不可能進攻的地方,給了法國致命的一擊。
從表面上看,是德國的奇襲造成了法國的失敗,其實,政客的無良,黨派的紛爭,政治的混亂,行政效率的低下,軍事思想的落伍,這些才是導致法國失敗的深層次原因。
也可以說,是法國人自己奠定了讓德國人打敗自己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英﹞ 阿諾德·湯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 鈕先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德﹞ 馮·蒂佩爾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 李德·哈特
Ⅳ 二戰初期法國速敗的原因
一、法國的准備不足,在德國進攻法國之前,德國的閃電戰術給法國的准備時間本來就很短,加上法國國內過於高估自己的力量,造成法國軍隊節節潰敗。二、法國軍隊過於強調地面工事的作用,採取了保守的戰術,抵擋不住德國軍隊的瘋狂進攻。三、德國對於這場對法戰爭已經早有預謀,並准備的很充分,除了在武器裝備上大大領先於法國之外,還在實戰方面比法國軍隊的經驗要豐富的多。
Ⅳ 為什麼二戰時法國會敗得這么快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方面的,法國的敗是一方面,德國的勝是另外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德國一戰前有個總參謀長叫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他制定過施里芬計劃,以炮兵強大的火力引導步兵作戰,六個星期搞定西線,然後揮師東進。施里芬計劃實際上就是早期的閃擊戰思維,快速出擊,以強大火力迅速打垮敵人,只不過那個時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後來的一戰和二戰讓我們看到了,德國確實是這么打的,軍隊建設也圍繞著這個計劃建設的,所以德國早就有準備。
德國早有準備,加上德軍的強大讓很多國家迅速被全境佔領,東面的蘇聯如果不是縱深夠大也可能被德軍打了個貫穿,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損失的面積已經不少於法國了。所以說法國的敗,德軍的充足准備佔一方面。
法國軍隊的作戰思想落後於德軍,加上過度依賴馬奇諾防線,讓法軍在德軍面前顯得異常脆弱,飛機坦克成為戰爭主力使戰爭更需要機動性,可是一條龐大的防線把幾十萬大軍死死地釘在這動彈不得。德軍的順利和法軍的無力更讓雙方軍隊的士氣一個更高漲一個更低落。
Ⅵ 二戰時期法國為什麼戰敗得那麼快
原因很多,說幾個主要的:
一、老戰術思路敗給新戰術思路。從馬奇諾防線就能看出,法國當時的戰爭思路還是停留在一戰時期的,塹壕戰、步步為營的舊思路層面。而德國是用的創新的空投擾後,裝甲集團軍推進的閃擊戰新思路。一邊是勞民傷財的打造別人根本就不會硬碰的「盾」,一邊是集中力量的發展鋒利無比的「矛」,這是一場戰爭理念的「不對稱戰爭」;
二、法國對於戰爭的過於自負,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聲譽之下,就是盲目的自大,目空一切的自信,帶來的就是對別人快速進步的無視;
三、近代工業強國的附屬福利就是交通的通達,而這個福利也會迅速轉化為別人的福利,法國及歐洲健全的公路網,就是重裝兵團快速推進的保障,讓德國去打當時的中國,就不一定那麼快;
四、自由民主好的方面多,但也有不好的,比如統一思路。這方面,自由民主,就不如獨裁專制了。一邊是堅定要締造第三帝國,滅敵報仇。另一邊為「打、不打」吵的亂營,怎麼比?
Ⅶ 在二戰期間,法國有強大的陸軍,為什麼還會投降那麼快
二戰期間,法國之所以擁有著強大的陸軍卻還是很快就投降了的原因是有好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有三個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法國之所以會失敗的這么徹底,歸根到底還是它本國的問題太多了,所以才可以被德國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就給打敗了。要知道,法國的陸軍可是號稱世界第一陸軍,軍隊戰斗人員數目多,而且戰斗裝備也是很精良的,並且各種戰斗裝備都很充足,可是還是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法國的國內狀況有多糟糕,所以,法國會投降的那麼快也就很正常了。
Ⅷ 在二戰的時候,為什麼法國會輸得如此之快
在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崛起。
所以在巴黎和會中,法國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德國,還有就是奪取更多的賠償。只可惜,削弱德國的想法,沒能實現。
而後,法國為了防德軍入侵,所以在自家的東北邊境地區修建了一條防線。
其實,自普法戰爭開始,德國就經常通過洛林進攻法國,由於德軍的入侵,嚴重威脅到法國北部的工業重鎮的安全。所以,為了抵禦德軍,法國就想要修建一條防線,用來確保自家邊境的安全。
最後,當德國入侵法國的時候,法國人還傻傻的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他們甚至還以為德軍會從防線那裡入手。
只可惜,德國不傻。他們從比利時那裡入手,直接繞過防線,進入法國北部,對法國發動閃電戰。由於德軍突然襲擊法國背部,這條防線,也就徹底的失去作用了。
而法國本土面積不大,腹地不深。
另外,在當時,法國的工業基地被德國佔領了,再加上法國在戰爭初期,通過敦刻爾克,撤離大量軍隊。雖然在法國本土,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如果組織起來如和德國硬碰硬的話,勝算不大。畢竟,大部分國土被德國佔領了,軍隊也沒辦法進行補給。如果繼續打下去,被全殲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法國沒辦法,只能投降。
Ⅸ 二戰時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為什麼會那麼快投降
導語:二戰時期,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在納粹德軍的進攻之下,很快就戰敗投降了。這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軍事上的保守戰略;還有法德兩國之間的歷史仇恨因素。
可以說,德軍對於進攻法國,是有著充分的軍事准備的,也有這強大的民意支持的。
4.法國政府對於德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也作了准備。法國精心修建了一條牢固的軍事防線,那就是著名的「色當防線」,還與歐洲各國都結為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德國。
但是,法國的軍事准備也就僅此而已,它還是在綏靖政策的主導下,不斷犧牲盟國的利益,一心想誘使德國去進攻蘇聯。
最終,法國的綏靖政策破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結語:法國在二戰時期的迅速戰敗,其根源就在於法國政府的綏靖政策。
Ⅹ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10)為什麼二戰時法國會敗得這么快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