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法國國立應用科學院的幾個問題
獨立於公立大學的工程師體系,學制5年,畢業頒發工程師證書和碩士畢業證 國家文憑
比較有優勢的專業像:機械(汽車&航空製造業),能源(核能),電氣,化工,材料,建築,計算機等等
學習的難度較大,需要有個好的法語水平基礎,三年制淘汰率在50-60%,碩士淘汰率在70%上下
在法國就業的空間很大,而且薪酬屬於中層偏上;回國發展,工程師和碩士從教育部文憑認可的角度是相同的。如果是在企業發展,通常工程師的文憑更受青睞。如果是知名工程師學校頒發的碩士同樣備受企業歡迎。工程師學院肯定是要好於公立大學的,所以工程師碩士文憑要好於普通碩士文憑
法國國立應用科學院(INSA) 旗下有個 雷恩國立應用科學院(INSA Rennes)
雷恩國立高等化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 Chimie de Rennes)他不屬於INSA集團
❷ 求you've got mail的簡訊鈴聲,[email protected]。謝謝!
1、牛頓:微積分的創建。2、歐拉: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劃時代的代表作,當時數學家們稱他為「分析學的化身」。另外,歐拉還創設了許多數學符號,一直使用至今,如π,i,e,sin,cos,tg,Δx,Σ,f(x)等。而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在他與哥德巴赫的通信中首先提出來的。歐拉還首先完成了月球繞地球運動的精確理論,創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等力學學科,深化瞭望遠鏡、顯微鏡的設計計算理論等等。4、伽羅瓦:首次引入了「群」的概念,(寄給大數學家柯西審閱,可惜柯西輕視該文,未認真審閱,致使該理論推遲了50年)18歲時,再次寄出,這次寄給大數學家傅立葉,可惜傅立葉病死,未能審閱。19歲時,第三次寄出,這次寄給了大數學家泊松,但是泊松最終給的批語是「完全無法理解」。這些失誤致使「群倫」這一數學最重要的分支遲到了50年的時間。5、亨利·龐加萊,龐加萊一生發表的科學論文約500篇、科學著作約30部,幾乎涉及到數學的所有領域以及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等的許多重要領域。6、希爾伯特。希爾伯特的研究涉及現代數學的許多領域,如不變數理論、代數數論、幾何基礎、積分方程和物理學的公理化、數學基礎和數理邏輯等。希爾伯特是對二十世紀數學有深刻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對他提出的23個問題,似乎至今仍在促進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大數學家韋爾(H.Weyl)在希爾伯特去世時的悼詞中曾說:「希爾伯特就像穿雜色衣服的風笛手,他那甜蜜的笛聲誘惑了如此眾多的老鼠,跟著他跳進了數學的深河。」7、陳省身:陳省身開創並領導著整體微分幾何、纖維叢微分幾何、「陳省身示性類」等領域的研究,他是有史以來唯一獲得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被稱為「當今最偉大的數學家」,被國際數學界尊為「微分幾何之父」。國際著名數學大師,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1931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34軍獲碩士學位.1934年去漢堡大學從Blaschke學習.1937年回國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學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為名譽教授,仍繼續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數學研究所所長,其後任名譽所長。陳省身的主要工作領域是微分幾何學及其相關分支.還在積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極小子流形,網幾何學,全曲率與各種浸入理論,外微分形式與偏微分方程等諸多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陳省身本有極多榮譽,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1)及國家科學獎章(1975),倫敦皇家學會國外會員(1985),法國科學院國外院士』(1989),中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等。榮獲1983/1984年度Wolf獎,及1983年度美國科學會Steele獎中的終身成就獎.2.享有國際盛譽的大數學家,新中國數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奠基人 華羅庚華羅庚是一位人生經歷傳奇的數學家,早年輟學,1930年因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學習和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運算元與方法。他共發表專著與學術論文近三百篇。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3.僅次於哥德爾的邏輯數學大師,王浩1943年於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畢業。1945年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哲學部畢業。194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聯邦工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學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國牛津大學作第二套洛克講座講演,又任邏輯及數理哲學高級教職。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學教授。1967年後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主持邏輯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國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兼任中國清華大學名譽教授。50年代 初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後又被選為不列顛科學院外國院士,美籍華裔數學家、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哲學家。4.著名數學家力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林家翹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1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3 年起先後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學院教授、榮譽退休教授。 林家翹教授曾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Timoshenko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應用數學和數值分析獎,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他是美國國家文理學院院士(1951),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2),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從40年代開始,林家翹教授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整整一代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從60年代開始,他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開創了星系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並為國際所公認。1994年6月8日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士。1.費爾馬大定理,起源於三百多年前,挑戰人類3個世紀,多次震驚全世界,耗盡人類眾多最傑出大腦的精力,也讓千千萬萬業余者痴迷。終於在1994年被安德魯·懷爾斯攻克。古希臘的丟番圖寫過一本著名的「算術」,經歷中世紀的愚昧黑暗到文藝復興的時候,「算術」的殘本重新被發現研究。1637年,法國業余大數學家費爾馬(Pierre de Fremat)在「算術」的關於勾股數問題的頁邊上,寫下猜想:x^n+ y^n =z^n 是不可能的(這里n大於2;a,b,c,n都是非零整數)。此猜想後來就稱為費爾馬大定理。費爾馬還寫道「我對此有絕妙的證明,但此頁邊太窄寫不下」。一般公認,他當時不可能有正確的證明。猜想提出後,經歐拉等數代天才努力,200年間只解決了n=3,4,5,7四種情形。1847年,庫木爾創立「代數數論」這一現代重要學科,對許多n(例如100以內)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是一次大飛躍。歷史上費爾馬大定理高潮迭起,傳奇不斷。其驚人的魅力,曾在最後時刻挽救自殺青年於不死。他就是德國的沃爾夫斯克勒,他後來為費爾馬大定理設懸賞10萬馬克(相當於現在160萬美元多),期限1908-2007年。無數人耗盡心力,空留浩嘆。最現代的電腦加數學技巧,驗證了400萬以內的N,但這對最終證明無濟於事。1983年德國的法爾廷斯證明了:對任一固定的n,最多隻有有限多個a,b,c振動了世界,獲得費爾茲獎(數學界最高獎)。歷史的新轉機發生在1986年夏,貝克萊·瑞波特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豐—志村五朗猜想 」 之中。童年就痴迷於此的懷爾斯,聞此立刻潛心於頂樓書房7年,曲折卓絕,匯集了20世紀數論所有的突破性成果。終於在1993年6月23日劍橋大學
❸ 27的n次方等於4,n等於多少
之前有看到一個話題是:男生會很介意自己不是女朋友的初戀嗎?
我問了身邊很多男性朋友,大多數都說不介意。但是有個朋友的回答很讓我意外,他說:「其實有時候真的很希望自己是女朋友的初戀,因為女生在第一次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是最單純、最純粹的、什麼也不懂,就憑著一腔熱情,就願意把她的整顆心都交出去,毫無保留。
但是有時候呢又想想,不是初戀也好,雖然說初戀很美好也很純粹,但是缺少經營愛情的智慧,女生太容易患得患失,往往會把一段感情搞得很累,明明很相愛,但是卻總是口是心非,所以最後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局。」
沒錯,愛情是會讓人成長的,女生也會在一次次的戀愛中不斷的改變自己,那些在愛情中又成熟又理智的女孩子,不就是經歷過一些不那麼美好的愛情,遇見過不那麼盡人意的戀人嗎?也正是一段段失敗的經驗,女生們將自己一步步的變成男生心中那個接近完美的戀人,也正是在這一步步的修正中,藏著她們點點滴滴的改變。
所以一個女生的每一次戀愛,都是一次時間的印記,每一次展現的,都是不一樣的她們。那麼今天呢就跟大家好好說說:女生談戀愛,第1次和第N次到底有什麼區別!
第1次心動小鹿亂撞
女孩子第一次遇見讓自己心動的人的時候,胸口彷彿住進了一隻小鹿一樣,只要一見到那個讓你心動的男生,心臟就會砰砰砰地亂跳。
跟他說一句話會臉紅,一次小小的肢體接觸會回味好久,他的朋友圈會反反復復的看無數遍,想找到他沒有喜歡的對象的證據,甚至他發的一條動態都會胡思亂想好久。而且即使鼓起勇氣加了微信,也不敢主動找他聊天,只敢悄悄地發一條僅他可見朋友圈,但是很快又會刪掉,如此循環。
如果看見他跟某一個女生走的很近,會暗戳戳的吃好久的醋,但是同時又有一點小小的期許,希望你喜歡他,他也剛好喜歡你。
第N次心動寵辱不驚
在女生第N次心動的時候,心口會依然小鹿亂撞,但撞著撞著你心頭的小鹿就自己撞死了。
因為,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會暗戀和小心翼翼試探的小女生了。經過幾次在愛情中的成長,學會了勇敢,學會了主動,也擁有了可以表白的勇氣,就算是被對方拒絕,也不會再像小女生一樣哭著跑開,而是會笑著化解不被接受的尷尬。同時也會更加的權衡利弊,心動怎麼能比得上現實的麵包呢?
這個時候愛情來得很快,但是也足夠讓人更加堅定。因為女孩兒們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一旦對方沒有做出回應或者接受,就會頭也不回的離開。
第1次戀愛性格幼稚,不懂經營
第1次戀愛的女生都不會談戀愛還超級缺乏安全感,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黏著對方。
只要男生一會兒沒回她消息沒接電話,她的腦海中就會自動腦補各種電視劇裡面的狗血情節,並且會在心中不斷的輪播各種問題:他去哪兒了?他跟誰出去了?他什麼時候回來?他為什麼不理我?他回來還愛我嗎?
而且女生第一次戀愛是不太懂怎麼去經營感情的,她們會被網上的那些「愛情毒雞湯」洗腦,然後信以為真,覺得你不陪她就是不愛她,你工作忙沒理她也是不愛她,不給她花錢更是不愛她......
一旦你們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她就像點燃了的炮仗,分分鍾就會跟你吵起來,各種無理取鬧各種作。其實說白了,她們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作鬧來引起男生的注意。對於感情她只有滿腔的熱血,根本就沒什麼技巧和套路,一片空白。
第N次戀愛獨立成熟,情場高手
在女生們第N次戀愛的時候,她們開始明白,世事變幻無常,有的情侶就算在一起很多年還是沒能走到最後,所以她學會了低調,也明白了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在戀愛之餘,還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同時她也學會了如何來經營感情,比如不能再隨便作鬧,不能一言不合就吵架.....
在感情中,她開始有了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也明白了隱忍和剋制,學會了換位思考和互相體諒。
會開始游刃有餘的解決你們之間存在的問題,分寸也拿捏的越來越好。因為過去的經歷告訴她,人的一生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才是最長的,其他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與其花大把的時間來追求愛情,還不如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如何擁有更多的麵包上。
第1次吵架轟轟烈烈
她回到家的時候,「啪」的一聲關上房門,把父母嚇了一大跳。會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哭,但是不敢哭出聲,在哭了很久之後,哭累了,會擦乾眼淚,給男生發一條信息:「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當男生回了一堆信息的時候,她會一字一句看的非常的認真,想從他說的話里找出一些漏洞,可以繼續發脾氣繼續吵架,但是又希望他可以圓過去,可能這些矛盾的心理活動連她自己都沒發現。
然後沒過多久,你們又和好如初,開開心心的想著明天干什麼去哪裡玩了。
第N次吵架冷靜客觀
女生在男生之前的寵溺中迷失了初衷,戀人之間的甜蜜也因過分不講理而變了味兒,所以女生在第N次吵架的時候終於學會了在盛怒的時候閉口不言,學會了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為她們知道,只是一味的爭吵是沒用的的,只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才能長久。
而且女生再也不會為了沒有意義的事情而惱怒,不會再去翻舊賬,也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因為她明白了,在感情中只有一方的付出會讓感情失去平衡。
每次吵架後男生的妥協是因為愛,而不是理所當然,也不是她可以恃寵而驕的資本。只有兩個人互相體諒,在吵架的時候彼此給台階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第1次分手痛苦不堪
女生在第一次經歷分手的時候,很痛苦,很不舍,哭著求著不想放手,把你們的分手鬧的是人盡皆知,會覺得沒有他會活不下去。
她會跟身邊所有的人說放不下,心裡還存在著可以挽回的想法,想盡各種方法希望能夠找到對方還愛的證據。她覺得她這輩子再也不會遇見下一個像他這么好的人了,甚至覺得不會再愛上別人。
但是又過了幾天,她就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麼難受了,也開始跟自己的朋友聚會,會開始重新打扮自己,發誓要徹底忘記他。但偶爾,還是會忍不住的想起他。
最後終於明白,失戀就像是一場重感冒,不會一下子就痊癒。但是它會間接性的反反復復,變著花樣的讓你難受。
第N次分手不露聲色
女生第N次分手,已經能夠非常冷靜的處理分手了,雖然還是會難過,但是學會了一個人消化痛苦,難受了就哭,哭累了就睡,睡醒了照常起來上班和生活。
雖然不會那麼快就輕易的放下,但是她明白了,地球沒了誰都會照樣轉,人不是離了誰就活不下去,人得往前看,至於傷口就交給時間慢慢癒合吧。只要認清了那個人不是可以陪她走到最後的那個人,她會果斷的選擇放手。
她們依然會相信愛情,相信自己終究能夠找到那個和自己契合的靈魂伴侶。
人們常說,現在的愛情,一見鍾情通常都是見色起意,日久生情也不過是權衡利弊。但像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寫到的那句: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我的心裡就已經炸開了花,需要用一生來打掃灰爐。愛情本就更像是一場意外,有不期而遇的驚喜和饋贈;而相遇也本就是小概率的事件,在時間的漩渦中,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恰好就在這里遇見了合適的人。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我們在第一次戀愛的時候,都會沖動、熱情又懵懂。因為我們把很多事情想的太過於簡單,也沒有學會如何正確的去愛一個人。其實每一段感情,除了跟年齡、閱歷有關之外,跟另一半是誰有很大的關系。不管是第幾次戀愛,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更懂得愛情對於我們來說是什麼,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適合的是什麼,要讓自己更加懂得如何去愛。
雖然愛情,我們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才能找到那個對的人,但是只要每一次我們都是認真的對待,隨著戀愛次數的增加,伴隨著幾次受傷,我們就會學會如何去愛。所以啊,無論是遇到了第幾任,我們都要好好珍惜,認真對待,也許這一次,你遇見的那個人,就是你最正確的那個人哦!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咨詢。
❹ 貝克勒爾怎麼發現鈾的放射性現象
東尼·亨利·貝克勒爾是法國科學院院士,擅長於熒光和磷光的研究。1895年底,倫琴將他的初步通信:《一種新射線》和一些X射線照片分別寄給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其中包括法國的龐加萊(H. Poincare)。龐加萊是著名的數學物理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1896年1月20日法國科學院開會,他帶倫琴寄給他的論文,並展示給與會的科學家。這件事大大激勵了亨利·貝克勒爾的興趣。他問這種穿透射線是這樣產生的?龐加萊回答說,這一射線似乎是從陰極對面發熒光的那部分管壁上發出的。貝克勒爾推想,可見光的產生和不可見X射線的產生或許是出於同一機理。第二天他就開始實驗熒光物質會不會產生X射線。然而,貝克勒爾最初的一些實驗卻是失敗的。正在這個時候,龐加萊在法國一家科普雜志上發表了一篇介紹X射線的文章,文章有一次提到熒光物質是否會同時輻射可見光和X射線的問題。貝克勒爾讀到後非常很受鼓舞,於是再次投入熒光和磷光的實驗,終於找到了鈾鹽有這種效應,他用厚黑紙包了一張感光底片,紙非常厚,即使放在太陽下曬一整天也不至於使底片變翳。他在黑紙上面放一層鈾鹽,然後拿到太陽下曬幾個小時,顯影之後,他在底片上看到了磷光物質的黑影。然後他又在磷光物質和黑紙之間夾一層玻璃,也作出同樣的實驗,證明這一效應不是由於太陽光線的熱使磷光物質發出某種蒸氣而產生化學作用所致。於是得出結論:鈾鹽在強光照射下不但會發可見光,還會發穿透力很強的X射線。
後來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即使不在陽光照射下,鈾鹽也會發射射線;且這種射線並非X射線,只是具有一些與X射線相似的性質。放射性現象被發現了。
發現放射性的初期,人們不知它的危害,貝克勒爾由於毫無防護下長期接觸放射物質,健康受到嚴重損害,50多歲就逝世了。科學界為了表彰他的傑出貢獻,將放射性物質的射線定名為「貝克勒爾射線」。
❺ 居里夫人為什麼被法國科學院拒之門外
居里夫婦被科學院拒之門外的原因
皮埃爾從小就有性格孤僻的傾向,家庭不是彼時的「上流社會」,自己又不是擅長交往的人,上的學校也不是最時興的,得到的教職是在物理化學學院,而不是鄰近的名牌索邦。事實上,他在1898年和1902年兩度爭取索邦的教職都被拒絕。1902年他第一次被提名競選科學院士,也未成功。對此,他並非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樣毫不在意。從他給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不高興的。1905年,在他們發現放射性元素8年、得諾貝爾獎兩年後,皮埃爾才入選法國科學院。而這時候,社會和科學界的部分人士,想當然地把瑪麗亞作為配角,甚至有報紙發表記者就皮埃爾當選院士的「訪問記」,稱她為丈夫的成功感到非常高興,而她作為女子惟一的雄心就是幫助丈夫工作。這個「訪問記」第二天就被居里夫人投信否認:我沒有與貴報任何人說過話,而且從未對任何人表達過那些意思。
❻ sos~~~~~~~~~~~~~~~~~~
柏吉爾,德國作家,中文又翻譯成「布豐」。下面是他的資料以及來源。
布豐(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於蒙巴爾城的貴族家庭。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後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的博物志《自然史》。該書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 、《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等。他以大量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說,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該書的文學成就也普遍受到贊揚,文筆細膩生動而富於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作品對獅、虎、熊、狗、狼、狐狸等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活潑,趣味橫生。另外,法語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風格即人」,是從他的著名講演《風格論》中的「風格則是屬於個人的」引申而來。
http://huig.e.hzinfo.net/xueshengzhuye/huangyuyang/wenxue/2/h4.htm
布豐(Georges-Louis Buffon 1707-09.07-1788.04.16)法國博物學家。生於蒙巴爾,卒於巴黎。1726年畢業於法國笫戎的耶穌會學院。後游歷英國,將牛頓和英國植物學家黑爾斯的著作譯成法文。1739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候補院士並被任命為國家皇家植物園園長。1753年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739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的主要著作是《自然史》,共44卷,前後歷時55年(1749-1804)由他的助手幫助完成。此書圖文並茂。再版多次,並有幾國文字的譯本,內容包括自然科學各部門的知識。
他是現代進化論的先驅者之一,發表了不少的進化論點。他不相信地球像《創世記》所講的那樣只有6000年歷史,他估計地球的歷史至少是7萬年;在未發表的著作中,他估計地球的年齡是50萬年。他研究過許多植物和動物,也觀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時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頓關於作用於地球上的力學規律也適用於其他星球的論點。認為大自然應包括生物在內;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他還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種之間的細微差異,而沒有把生物看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他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生物變異的原因在於環境的變化;環境變了,生物會發生相應的變異,而且這些變異會遺傳給後代(獲得性遺傳)。他相信構造簡單的生物是自然發生的,並認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應部分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他不贊成「先成論」而支持「漸成論」 。
引導他形成進化觀點的主要是兩類事實:一是化石材料,古代生物和現代生物有明顯區別;二是退化的器官,例如,豬的側趾雖己失去了功能,但內部的骨骼仍是完整的。因此,他認為有些物種是退化出來的。他的進化觀點遭到教會的強烈指責,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放棄與教義不一致的論點。
http://wildbird.nease.net/synth/lter/w005.htm
❼ 龐加來的簡介是怎樣的
19世紀中後期,一個曾患過運動神經系統疾病,視力以及書寫能力都有很大缺陷的孩子,推開了數學的大門,並在數學的國度中開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位連路都走不穩的孩子就是後來的法國數學家龐加來。
龐加來,一譯彭加勒。其1854年4月29日生於法國南錫。他的父親雖是一位醫生,但還是沒能完全治癒他小時候患的神經疾病以及喉頭麻痹症,結果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慶幸的是,病症沒有影響到大腦。
也許是上天對龐加來的補償,給了他似「照相機式」的記憶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由於眼睛和手的缺陷,他養成了在腦子中完成復雜計算的能力。
1873年,龐加來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兩年後又轉入高等礦業學校學習工程,25歲時,被法國科學院授予數學博士學位,旋即去卡昂大學理學院任講師。1881年,任數學和物理教授。次年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
雖然身體不好,但龐加來對於科學研究從來沒有懈怠過。在不懈的努力下,使他不但在數學領域獲得了突出的成就,成功解釋了「三體」之間相互運動的問題,還在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研究中,成為此領域的思想先驅。
在34年的科學研究生涯中,龐加來發表了500餘篇論文和30多部專著,其中囊括了天文、數學、物力等諸多學科及其分支。這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更何況龐加來是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
龐加來對數學研究幾乎遍及了所有的領域,但他的最大貢獻是在拓撲學上。他在討論幾何圖形的組合理論時,對有序系統的內在非平衡性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和闡述,為代數拓撲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他也因此被稱為代數拓撲學的奠基人。這在數學史上是一件不朽的貢獻,拓撲學的出現不僅對現代分析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還對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語言學等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作為19世紀後期20世紀初數學界的領軍人物,龐加來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和研究數學,在取得豐富成果的同時,也贏得了極高榮譽。他幾乎獲得法國一切榮譽,此外還獲得了多個國家的獎賞並受聘於三十多個國家的科學院。不幸的是龐加來在1912年7月17日於巴黎病逝,終年59歲。
❽ 法蘭西科學院的介紹
法蘭西學會(Institut de France)是法國最高的學術權威機構,由5個院組成 :
法蘭西學術院(主要負責法國語言) - 建於1635年;
法蘭西文學院(負責文學) - 建於1663年;
法蘭西科學院(負責自然科學) - 建於1666年;
法蘭西藝術院(負責藝術) - 建於1816年;
法蘭西人文院(負責道德和政治) - 建於1795年,1803年查封,1832年重新設立。
其中最出名和最權威的是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
按照1987年新規定,科學院可以擁有80歲以下院士110名,其中至少有30名院士的年齡在60歲以下,還有外國合作院士120名,70歲以下通訊院士180名。全院下設兩個學部:數理科學及其應用學部,化學-自然-生物-醫學及其應用學部。它是一個榮譽性兼咨詢性的學術權威機構,沒有固定的下屬研究機構,只是通過其成員、特別是它的各種專門委員會參與科技社會活動。尤其是科學院應用委員會和研究報告委員會的工作頗為引人注意,它們曾就歐洲科技合作、法國科技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提出過有價值的調查報告或帶有權威性的參考意見。
❾ 法國科學院是怎麼樣為費馬大猜想懸賞的
「臉上無光」的科學界搞起了「金錢刺激」。在1816和1850年,法國科學院先後兩次懸賞金質獎章和3 000法郎,徵求「能人」做「最後沖刺」。此外,還有另一個版本說:1823和1850年,法國科學院先後兩次懸賞2 000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