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哪個失敗了

法國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哪個失敗了

發布時間:2022-06-04 02:33:17

❶ 英國光榮革命後,開始與法國爭奪殖民地,但是為什麼法國爭不過英國

一。制度上: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比較先進;法國是封建勢力很強大的國家
二:英國當時的經濟發展很快 而法國的內部矛盾很嚴重,物資短缺
根本上: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和落後的封建主義的較量

❷ 英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原因

你要說的是百年戰爭是(1937-1453)
1337年5月24日,法王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王愛德華三世正式對法國發起進攻,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又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簽定和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這是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始自法王查理五世於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但查理五世死後,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無法治理國家,遂在1396年與英國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始自英王亨利五世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第四階段始於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

次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圍,大敗英軍。但貞德最終被法國勃艮第貴族出賣,以女巫罪被處以火刑。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查理七世,戰局扭轉,法軍大量收復失地。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❸ 英國和法國的殖民競爭

裝備比法國軍隊好

❹ 描述18世紀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戰爭,過程,結果,具體原因。

一、戰爭名稱:北美殖民地戰爭

二、戰爭過程:

1、威廉王戰爭(威廉王之戰)

1689年,因光榮革命成為英王的威廉三世參加歐洲的奧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對立開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屬美洲和法屬加拿大也發生戰爭,但是,未獲得決定性的結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條約而停戰。

2、安妮女王戰爭(安妮女王之戰)

呼應歐洲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開始的北美殖民地戰爭(1702年~1713年),英軍佔領法屬阿卡迪亞的皇家港,根據1713年的烏特勒支條約,獲得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島和哈得遜灣地域。

三、結果:

戰爭進行中,英國漸次掌握優勢。但是,英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反而導致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喪失。法國的威脅消失後,新英格蘭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國的軍事保護。《巴黎條約》簽訂的12年後,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擴張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內陸地域支配權的競合,另外,歐洲爆發戰爭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陸。

(4)法國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哪個失敗了擴展閱讀:

英法百年戰爭:

北歐維京海盜騷擾侵略法國海岸由來已久。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

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

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

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

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

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樣,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

❺ 法國在與英國爭奪殖民地的戰爭中,為什麼總是法國失敗

世界史不熟,好像一開始法國在鬧大革命,全歐洲的強國圍著法國打...而且法國的海軍..跟英國差太多了,沒海軍支持怎麼在海外打持久戰?

❻ 法國和英國明爭暗鬥了上千年,為什麼吃虧的總是法國

在許多國人的印象中,歷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條褲子。無論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狼狽為奸的兩個強盜,還是兩次世界大戰中鐵打不動的軍事聯盟,英國和法國總是喜歡成雙成對。

可以說,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在戰略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法國所不具備的,被動挨打,幾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變這一局面,要麼法國稱霸歐洲,無人敢惹,要麼再出一個諾曼底公爵。

❼ 請問各個國家爭奪殖民地發生的沖突

就5分啊,太多了,忙不過來.

❽ 18世紀:英國和法國爭殖民地。為什麼要爭,那些地方,過程還有結果。 謝謝!!!

英法殖民地沖突(1744年至1815年)
18世紀中期,一連串的殖民地沖突在法國及英國之間展開,最後更險致法蘭西殖民帝國的瓦解。這一連串的沖突就是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年-1748年)、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美國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法國大革命(1793年-1802年)及拿破倫戰爭(1802年-1815年)中衍生出來。
雖然法國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失利,被迫割讓在印度的殖民地,並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份殖民地,但它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作出的調停卻使她可以收復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此外,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便逐步奪取政權,最終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這使得法國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之路,並開始建立殖民地。

2) 英法爭霸

18世紀的標志是英國和法國之間爭奪殖民地霸權的斗爭。這兩個國家面對面地在全世界——在北美洲、非洲和印度——競爭。北美英屬殖民地大致可分成三類:主要生產煙草的弗吉尼亞及其緊挨著的鄰地;從事捕魚、伐木、商業和皮毛貿易的新英格蘭及其小批小批的不信奉國教的居留地。總的來說,這些英屬殖民地的一個特點是人口稠密,遠遠多於法屬殖民地人口。它們的另一主要特點是政治上難駕御。每個殖民地都有一名總督、一個咨詢會議和一個法院系統,三者都由英國任命。幾乎每個殖民地還有一個民選的立法議會,它通常與委任的官員們不和。議會是英帝國的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徵,當時,歐洲其他殖民帝國中均沒有起重大作用的代議制機構。總之,英屬殖民地民選的議會狂熱地捍衛他們所認為的是其不可剝奪的權利的東西。他們與倫敦政府最通常的爭吵的原因在於,後者堅決認為所有殖民地產品都應用英國船隻送往英國。北美法屬殖民地因其戰略位置而非常出色。最初的法國據點於1605年、1608年及1642年分別在阿卡迪亞(即新斯科會)、魁北克及蒙特利爾建立。法國人以聖勞倫斯河流域為開拓殖民地的主要根據地,利用無與倫比的內陸水系向西推進到蘇必利爾湖,向南推進至俄亥俄河。1682年,法國貴族拉薩爾劃船沿密西西比河而下,聲稱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為法國所有,並命名為路易斯安那,以紀念路易十四。因而,法國人在非常短暫的時間里便已侵入北美大陸的中心。法屬殖民地不存在難駕馭的民選的機構。負責各殖民地防禦的總督和處理財政、經濟事務的地方行政長官皆由巴黎任命。法國人和英國人在西印度群島也是近鄰。這地區主要的法屬殖民地為馬提尼克島和瓜德羅普島,英屬殖民地則為牙買加、巴貝多和巴哈馬群島。這些殖民地作為同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通商的貿易站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它們最可貴的東西是它們的熱帶產品——糖、煙草和靛青——這些產品補充了法、英兩國的經濟。在非洲,到18世紀初,法國人已在馬達加斯加島、戈雷島和塞內加爾河河口安家,英國人則在甘比亞和黃金海岸落戶。非洲沿海的這些殖民點起了經營黃金、象牙、蜂蠟和奴隸交易的貿易站的作用;其中,奴隸占極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西印度群島產糖殖民地的發展增加了對當地勞動力的需求之後。不過,非洲很少受到18世紀英、法競爭的影響。爭奪這塊大陸的真正的斗爭直到19和20世紀才來臨。相形之下,印度與北美洲的那些殖民地相似,是英、法激烈沖突的地區。17世紀初,英國人被荷蘭人逐出東印度群島後,便退到印度次大陸。到這一世紀末,他們已在印度營建了四個較大的據點,東海岸的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西海岸的蘇拉特和孟買;蘇拉特是印度最早的英國貿易站,孟買則是葡萄牙公主於1662年嫁給查理二世時作為嫁妝帶給英國的。1604年,法國人已組織了他們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但它很快就開始不起作用。它於1664年復興,到這一世紀末,法國人在兩個較大的據點——加爾各答附近的金德訥格爾和馬德拉斯附近的本地治里——安置下來。

對殖民地利益的激烈爭端促成了在17和18世紀里多次戰爭的發生: 1652至1674年的接連三次的英荷戰爭.隨著威廉三世的繼位使英國和荷蘭聯合反對法國。1689年直到1763年接連四次的英法戰爭。所有這些戰爭都有兩個方面:歐洲方面和海外方面。歐洲方面的戰爭是圍繞王朝野心、尤其是法國路易十四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野心進行的。海外方面的戰爭則起因於各種各樣的問題——印度的勢力均衡、在美洲的相沖突的領土要求、西班牙殖民地的貿易條件以及對世界商船航線的控制。這些戰爭載入歷史的名字為:奧洛斯堡聯盟之戰或威廉王之戰(1689—169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或安妮女王之戰(1701-1713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或喬治王之戰(1743一1748年),七年戰爭或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1756-1763年)。隨著英、法之間大規模戰爭的爆發,戰爭破干1756年降臨到印度。西班牙於戰爭晚期站在法國這一邊參戰,因此,被迫將佛羅里達割讓給英國。作為補償,法國把路易斯安那西部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給予西班牙。就歐洲而論,條約允許普魯士仍佔有西里西亞、成為奧地利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對手。然而,對世界歷史來說,具有遠為重要的意義的是巴黎和約的海外影響。根據和約條款,法國遭到了甚至比荷蘭在17世紀、西班牙在16世紀所蒙受的更為恥辱、更為徹底的失敗。西班牙和荷蘭雖然威信掃地,但各自仍保有大量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和菲律賓群島,荷蘭殖民地在東印度群島,而法國,不僅威信喪盡,還被剝奪了其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以英國的壓倒的勝利而告終。一個原團在於,法國更感興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歐洲霸權。英國勝利的另一原因是,移居殖民地的英國人較法國人多得多。再一重要因素是,法國土壤較英國土壤肥沃。法國的農民群眾深深地依戀自己的土地,他們能夠得到足夠的收入,無須求助於移居外國。英國工業的驚人發展也有助於英國在海外競爭中的成功。英國繁榮的經濟以各種方式促進了英國的海外事業。它為殖民地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本;此外,英國工業對海軍建設有充分准備。

❾ 荷蘭 法國與英國的殖民地爭奪先後失敗的原因 說明了什麼實質

說明了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閱讀全文

與法國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哪個失敗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