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的經濟有哪些特點:
法語培訓得知,法國天然資源不豐富。所需鐵礦石大部靠進口。煤儲量約210億噸(其中褐煤100億噸),鋁土礦儲量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靠進口。水力資源約1000萬千瓦,水力資源和地熱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1500萬公頃 , 覆蓋率超過25%。法語培訓了解,法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工、電器、動力工業、日常消費工業、食品工業和建築業等。新興工業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軍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門均有較快發展。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居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在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和建築為三大支柱。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趨勢。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馬鈴薯、甜菜、葡萄和牛肉產量均居西歐第一位。農用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8%。
服務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步上升。服務業包括商業、運輸、電信、旅館 、餐館 、供水 、環衛 、修理等部門。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法國是富有特色的旅遊國。旅遊勝地有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風景區及廣闊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
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率高於美、日等國,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6%。
法國的對外出口在世界貿易中占第四位,居於美 、 德、日之後。法國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德國、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北京新動力學校
B. 法國的工業分布
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為2.520萬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 埃菲爾鐵塔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7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約為210億噸(其中褐煤100億噸),有開采價值的約為14.7億噸。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5%,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2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6.7%。農業很發達,農牧結合,綜合發展。主產小麥、大麥、玉米、甜菜、馬鈴薯、煙草、葡萄、蘋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國共有土地面積5500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在法國的中央地區種植許多農作物,例如小麥、向日葵等。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
法國重要海港有馬賽、勒阿弗爾、敦刻爾克、南特、聖納澤爾、魯昂等
C. 法國是以什麼工業為主在世界上有突出地位
法國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工農業都很發達的國家。工農業生產的壟斷程度有較快的發展,但中小企業和中小農場在生產中仍有重要的地位。法國東部與西部之間在經濟結構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會職業構成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塞納河口至羅訥河三角洲一線為界,西部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人口則不足2/5,農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工業化水平較低,僅局限於少數工業中心;東部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佔60%以上,集中了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第三產業占重要地位,擁有眾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運輸業發達。地區經濟的這種差異,與東部地區煤、鐵、鉀鹽、鋁土礦和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關,而巴黎、里昂等城市雖無資源,但是重要的消費區,並有熟練勞動力和良好的交通運輸網,發展成擁有多種工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工業 工業部門齊全,以機械、冶金、化工、電子電器為主,紡織、服裝、化妝品和食品等部門也很著名。1982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7%;工業產品的1/4供出口,占出口總值的4/5左右。
D. 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
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是靠前的。法國有許許多多產業,比如旅遊業、化妝品工業、汽車工業等等產業都很強。法國又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浪漫國家,人文情懷也比較濃厚。然而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呢?
巴黎作為時尚之都,服裝業也都是在國際的前沿。法國擁有著名的巴黎時裝秀,也是在這里出現了許多時尚潮流的衣服及衣服品牌。許多服裝行業的公司都想在巴黎時裝秀上展露頭角,才能更加聞名世界。
法國發達的產業不止這些,還有很鋼鐵、建築等行業都是很發達的。
E. 法國是什麼工業的國家 ,其糧食大量出口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法國農業高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F. 法國的主導產業是什麼以什麼工業為主德國呢
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內的農業、工業、金融業、旅遊業都非常發達,但總體來說,法國的主導產業依然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汽車和建築為國內工業的主要產業。
G. 法國經濟發展是以什麼為主
工業,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內的農業、工業、金融業、旅遊業都非常發達,但總體來說,法國的主導產業依然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汽車和建築為國內工業的主要產業
H. 法國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法國農業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法國農業生產特點
一、法國概況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國土面積55.2萬平方公里,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陸地面積55萬平方公里。1994年人口5774.7萬,其中農業人口232.8萬人,占總人口的4%,全國有2623.7萬勞動力,其中農業勞動力113.3萬,占總勞動力的4.3%。 法國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南部6-8℃;7月平均氣溫,北部16-18℃,南部20-23℃。全國有90%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00-800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10-11月,年降雨日數100-200天。 法國全境地勢低平,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60%,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及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各佔20%。全國地勢呈西北低東南高,西北為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盧瓦爾河平原,西南部為加龍河流域的阿坤廷盆地,是法國的主要農耕地帶,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不寬的沿海平原,東部為阿爾卑斯山,東部介於孚日山地和德國黑林山地之間的上菜茵河谷地,以及中南部的索恩-羅訥河谷地,也是重要的農業區。法國境內有30多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年徑流量1700億立方米。
法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但是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國農業在世界農業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國甜菜產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產量居世界第3位,肉類產量居世界第4位,小麥、玉米產量居世界第5位,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產量也位居西歐前列。
二、農業發展的特點
1.中小農場和家庭勞動居主導地位 由於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法國農場數量逐年減少,1955農場數量是現在的兩倍。法國現有農場101.7萬個,其中大於50公頃的農場數量為17.2萬個,占農場總量的17%;50公頃以下的中小型農場有84.5萬個,占農場總量的83%,其中,20-50公頃的農場有28.8萬個,5到20公頃的農場有27.9萬個,5公頃以下的農揚有27.8萬個:中小農場占很大比重,但是國家支持中等規模農場的發展。法國農業以家庭勞動力為主,農場主及其家屬占農業勞動力總數的92%左右。
2.土地租賃經營方式開始占優勢地位 法國的土地經營方式有三種:租賃經營、土地所有者直接經營和分成制經營。近10多年來,前一種經營方式逐漸增多,後兩種經營方式不斷減少。1970-1987年,租賃經營的農田面積由1375.6萬公頃增加到1478.5萬公頃,所佔比重由46%上升到53%。土地所有者直接經營的農田面積由1555.1萬公頃減少到1309.8萬公頃,所佔比重由52%下降為47%。分成制經營的農田面積由59.8萬公頃減少到17.4萬公頃,所佔比重由2%下降為1%。
3.專業化生產促進了農業商品率的提高 法國農業過去以自給性的小農經濟為主,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面推行了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也隨之提高。法國農業專業化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在區域專業化方面,為了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將不同的農作物和畜牧生產合理布局,形成專業化的商品產區。例如,巴黎盆地小麥產區的小麥產量佔全國小麥產量的1/3,諾爾-庇卡底-香檳甜菜產區的甜菜種植面積佔全國。甜菜面積的73.2%,布列塔尼畜牧生產基地提供全國豬肉產量的40%、禽肉的30%、牛肉的32%、蛋的20%,北部庇卡底馬鈴薯產區的馬鈴薯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在農場專業化方面,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分為畜牧農場、穀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等,專業農場大部分經營一種產品。作業專業化農場是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種、田間管理、收獲、運輸、儲藏、營銷等,均由農場以外的企業來承擔,使農場由原來的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
4.農工商綜合發展,形成多種類型的綜合體 農工商綜合體在法國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類型有:生產綜合體(包括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前綜合體(包括能源、設備工業、生物工業、農業化學和其他工業、服務業);銷售綜合體和國際貿易綜合體。農業成為農工商聯合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估計,農工商綜合體擁有的人數占就業人口的1/4。
I. 法國相對具有經濟和技術優勢的產業有哪些
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鋼鐵、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已近枯竭,預計於2005年關閉所有煤礦。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3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1.1%,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8.2%。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超過本國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國葡萄酒享譽全球,酒類出口佔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國時裝、法國大餐、法國香水都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
摘至: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3/content_438389.htm
J. 法國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方針
法國是發達的工業國家。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就已開始工業革命。19世紀20年代起,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加快。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19世紀中期,法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法國經濟的起飛時期。法國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石油化工、電子和機電、汽車、高速火車、宇航、造船、通訊設備等新興工業部門,以此為龍頭帶動整個工業的全面發展。過10餘年的快速發展,法國一躍成為世界先進工業國。70年代以後,法國工業經濟緩慢增長。近幾年來隨法國經濟復甦,但增長幅度不大,且呈明顯起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