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的交通方便么,英語流通么
樓下說的對,買個法語學習小冊子是最好的,法國人願意用法語交流,而不是英語,地鐵方便,旅遊景點都可以到達。去書店上買,或者在網上下載,給你幾個網站:
http://lvyou..com/faguo/
http://cn.franceguide.com
玩的愉快!
⑵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懶,GDP還那麼高,科技那麼發達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歐和北歐的人都非常懶,每年1-2個月的年休假,憑什麼科技還那麼發達呢?我在瑞典和英國公司都呆過,法國也類似。下面談一談法國GDP高,科技發達的三大原因:
(1)高科技行業發達
法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自己製造航母的國家,其在高分子,高能物理,新材料,新能源,IT行業都有著非常強的實力。就拿空客來說,這一家所掌握的前端科技技術,就讓我們國家有很多學習的地方。還有法國的高鐵技術,可是比肩磁懸浮技術很多年啊,更是中國極力合作的對象,至今我們國家的高鐵技術很多方面都是取經法國;再說汽車行業,法國依然在歐盟占據前三強,法系車在全球也是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想當年標志307,408可是街車啊。再說IT通訊行業,法國的阿爾卡特等公司也是非常具有實力的。
這些高端科技公司引領著法國的經濟,GDP也一直保持著高位。
(2)高附加值產業活躍
高附加值一個非常典型的行業就是奢侈品,法國的奢侈品可以全世界有名的,每年巴黎各大商場充斥著國人掃貨的身影,其品牌多如牛毛:蘭蔻Lancome,迪奧Dior,香奈兒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古奇Gucci,范思哲Versace,紀梵希Givenchy,夢特嬌Montagut。
這些奢侈品可都是暴力啊,附加值非常高。
(3)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和所有發達國家一樣,法國有著非常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尊重知識產權。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處於前列。人家躺在專利簿上賺錢,你也沒辦法。
所以我們不要說別人懶,卻看不到人家在科技上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高福利,卻看不到人家多年來的資本積累;
不要說別人整天休息,卻看不到別人工作的時候是多麼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整天罷工,卻看不到別人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付出的努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反思以下幾點:
為什麼別人的工作時間那麼少,卻依然可以創造出那麼高的GDP?為什麼別人干一個小時,確可以抵得上你干幾天甚至更久?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領導力,而你卻碌碌無為?
我們國家也正視這一點,正如所指出的:接下來的5年,我們要做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國家尚且如此,從個人層面,你有什麼啟示呢?
要知心腹事,但聽人後言。歐洲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又搭上了能源化變革,所以經濟騰飛的早,他們領先我們100年的時間,這是事實。但近些年歐洲隨著高福利,和過度的民主化進程,導致歐洲國家並沒有足夠的向心力,社會生產力衰退是不爭的事實。自由主義和民粹的抬頭,讓歐洲社會面臨渙散和分解,加上恐怖主義的籠罩,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走下神壇。
至於你說的歐洲國家整天休息,GDP還那麼高,是因為他們在工業革命,能源革命之後這100年的發展里,還積累些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國力優勢,所以在他們很多傳統的優勢行業,在世界還處於領先。
另外,前段時間看老金的視頻,有一點觸動我很大。日本在鴉片戰爭之後,對中國的欺凌讓他們有了一種莫名種族自豪感「大和名族>中華民族」,這種優勢其實是日本在完成工業化之後,對農業中國形成的隔代優勢,而不是民族本身的優勢,而這種科技的優勢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以經濟建設為綱」的政策在不斷發展後,慢慢的抹平並追上。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的覺得歐洲人很懶但生活很好,這些都是暫時的,高福利社會的代價就是勤養懶,說白了也是一種變相的大鍋飯。歐洲國家對於我們的優勢已經開始慢慢的被我們追上,以前的各種封鎖和擠壓,隨著中國快速的發展,也已經慢慢沒有了作用。
所以我覺得:
1我們的民族是充滿智慧的,非常勤勞,我們不宜妄自菲薄。
2歐洲的國家的高福利隨著社會經濟的衰退,會面臨很多問題,改革也是sooner or later 的事,我們不用過度的羨慕。
3歐洲國家產業優勢在未來十年將不復存在,世界將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製造業的產業已經形成了技術和規模的優勢,未來中國還將有較長時期的快速發展。我們作為國人,應當建立起大國人民的心態,自己首先要對自己自信。不要盲目的神話別國的技術和種族優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社會的問題,是發展問題,必將通過發展來解決。而有些社會發展的理念,歐美人永遠都看不懂。
⑶ 法國的風俗習慣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
⑷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的貴族有特權嗎貴族的生活狀況怎樣呢
有啊,就好象你現在這樣 。
⑸ 不會法語在法國方便嗎
才到法國時候,法語差,公立大學上法律課記不好筆記,只有硬著頭皮去找法國同學套近乎要筆記。法語不好連筆記都討不來。
後來到了私立學校,學校是所謂的英語授課,第一學期的時候還有很多中國同學。有一次要分小組做作業,有個法國人直接在一百人的大教室里吼到:我不想和中國人一起做,太煩了。 法語不好被法國人吐槽說小話你都不知道。
後來讀上了學徒制,所謂的商學院,法國同學英語不是應該還行嗎? 完全不是,有的法國老師開始上課了,講了十分鍾英語,自己都講不下去了,直接切換成法語。 有的老師不切換,那些同學也會叫著他切換。
後來後來當然也是什麼實習,學徒,工作之類的。如果你想在法國公司工作,還是必須要說法語的。不然工作也找不到。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在法國讀書拿個文憑然後趕快回國, 平常只是去買個菜。也不交什麼法國朋友的話,不會法語也是可以的。
但是天也不測風雲,如果你在法國被偷了,被搶了,或者受傷要去醫院,或者需要續居留,或者或者家裡漏水了需要找房東找保險公司,總之一切需要跟法國人打交道的時候,不會法語又怎麼辦,反正不要指望他們給你說英語。
⑹ 法國人做事慢,為什麼法國還是這么強大拜託各位大神
法國 人工作 效率 低之我見 說到 法國 人工作 效率 低,其實這是一個從我剛學習法語,了解 法國 以來就一直伴隨我的話題。在出國之前的教育中,綜合從各方面獲得的信息,只能得出這么一個結論: 法國 人生性自由散漫,工作 效率 奇低。幾乎所有去過 法國 的人都在反復的對我們訴說在 法國 要處理一件事情時必經的無盡的等待。 來了之後,根據我幾個月的生活經歷,情況跟之前聽說的應該說出入不大,但是還沒有嚴重到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從另一個方面說,我倒是想替 法國 人說幾句公道話,其實 法國 人的 效率 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來看也是情有可原的。在闡釋我的觀點之前,不妨先看幾段材料: 幾乎所有來到 法國 的留學生第一感覺就是所能接觸到的 法國 各個階層的個人能力的不足和 效率 低下。我曾接待過不少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都在他們來到 法國 之前一而再的強調這一點。比如,他們到的第一天乘火車去學校,希望辦一個優惠卡。在辦之前我必定先囑咐,一定要自己核對姓名和年齡, 法國 人出錯的概率是相當高的。果不其然,屢試不爽。以致於只要是 法國 人辦理的事情,中國人都要反復核對(確實是這樣,我銀行賬戶的名字他們都能弄錯,而且在我給他們指出之後他們都不以為然)。在 法國 買一條褲子,或者西服,如果需要縫褲腳或袖子,需要一周。在 法國 就是釘一個鞋掌也要一周。其實國內只要和 法國 人合作過的公司都有這種體會。可以說,不來到 法國 ,不知道中國人多麼聰明和高效。 法國 民眾的個人能力和 效率 低下,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與它的國民性有關。 法國 是一個浪漫有餘嚴謹不足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細胞非常發達,但商業頭腦缺如。其次, 法國 的精英和大眾階層分工十分的明顯。精英階層製造規則,大眾則對這個規則十分的依賴。比如, 法國 的病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史和曾經接受過什麼治療,都完全由他的醫生負責。一旦換了醫生,就只能由兩名醫生進行溝通。漸漸地, 法國 百姓都失去了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承認 法國 的規則相對於中國十分的完善,但再完善的規則在急速發展的現實生活面前都遠遠不夠。每當遇到規則的空白地帶, 法國 人一籌莫展,而一向不依賴規則(甚至專找規則漏洞)中國人則能迅速找到解決之道。 法國 人除了 效率 低,更重要的是偏於人生享受。這和中國人勤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同樣是國民性和體制在起作用。特別是 法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確立高福利制度後,每年的假期多如牛毛,而且還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星期天不上班的國家(加拿大和美國都非如此),特別要命的是,不管有多緊急的事情,上自總統下自百姓,照休不誤。2003年8月 法國 發生百年一遇的酷暑,造成上萬人死亡,社會應急體系癱瘓。結果希拉克總統假期結束後才悠然地返回巴黎。然而,商場如戰場,時機也往往轉瞬既逝。如果有一個緊急訂單, 法國 人給的補貼再高,也不願意犧牲休假。所以 法國 推遲交貨的現象十分普遍。象全球都聞名的空客,屢屢因為推遲交貨而不得不支付賠償金。我曾多次遇到中國的代表團由於簽證原因來到 法國 後與假期沖突,結果公務只得取消。因為法方早已空無一人。 法國 人極愛度假, 法國 的假日也極多。一年中,休假的日子多,工作的日子少。除了周末兩天休息日以外,每年還有11天的法定假日(元旦、五一、國慶、兩次世界大戰停戰日以及6個宗教節日),外加5周帶薪年休,總共140天。除此之外,每個員工每年還有12天的職業培訓假。似乎是嫌這么多天的休息日還不夠, 法國 人還引進了一個」橋」的概念。具體說來,如果法定假日與周末休息日只差一天,比如7月14日國慶節趕上是星期四,那麼星期五就稱為」橋」,與星期六、日搭上一起休息。一般說來,一年當中趕上三四個「橋」是不鮮見的。至於中小學假期就更多了:9月初開學以後,10月底開始萬聖節兩周假期,接著聖誕、新年3 周假期,然後2月份寒假和4月份春假各3周,馬上就到夏天大假期了。在 法國 ,夏天大假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按勞動法的規定,5周的年休原則應該在每年5月 1日到10月30日之間,實際上大部分人選擇七、八、九陽光最充沛的3個月去度假。上到經理老闆,下至普通工人,都要出去度假,每年暑假期間 法國 大約有 50%的企業關門停業。如果老闆要求雇員在法定年休時間以外休假(即每年11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那麼雇員有權享受額外的兩天休假。在這5周帶薪年休的時間里,如果趕上法定假日,年休自動相應延長一天。如果年休中間趕上有「橋」,年休是否相應延長則要看工會與僱主之間的協議。如果是女工,家裡又有一個15歲以下的孩子要照看,那麼母親就可以將年休時間延長兩天,兩個孩子延長4天,依此類推。 與休假一樣,罷工也是勞動者的權利。9月份放假歸來, 法國 就進入了罷工的高峰季節,無外乎是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勞動時間。銀行、郵局、電力公司、航空、鐵路、地鐵、公共汽車的職員罷工是最常見的,但其他行業比如教師、醫護人員、記者和國家公務員也會罷工。特別是航空公司,國內航線罷,國際航線也罷,不是飛行員罷工,就是技師罷工,空姐乃至地勤人員也不例外。罷工的人多,次數多,罷工的名目也種類繁多,勞動法上專門有定義。有警告性罷工,短時間停止工作對僱主施壓;有「瓶頸」式罷工,選擇要害部門或要害時間停止工作;有輪流式罷工,企業內不同部門或工種輪流停止工作;還有聲援性罷工,也就是為支持其他行業或企業的罷工者而停止工作。盡管罷工會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但是歷次民意調查顯示,多數 法國 人都對罷工者表示理解,大概是因為人人都有罷工的經歷,將心比心吧。在 法國 辦公事,即使沒有趕上罷工,碰上假期再搭個「橋」,一拖就是10天半個月。據 法國 人自己說,他們政府部門里的公務員先生們都是模範丈夫,因為這些人每天不但早早下班回家,而且在上班時已經看過當天所有報紙,所以有很多時間在家幫妻子做家務。平均而言, 法國 人比相鄰的英國人每年工作時間約少200小時,比美國人和日本人少將近400小時。有時和 法國 朋友談起辦事 效率 的問題,他們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現在這樣干法,還有300萬失業人口;假如我們都像日本人那樣玩命,你想想還得有多少人丟飯碗?想想也是。 法國 社會黨自1997年上台以來,通過立法逐步在全國企業中實施「每周工作35小時,按39小時付工資」的政策,相當於每年又增加了5周帶薪休假。每個人幹活的時間少了,干同樣的事需要的人就多了。 看了這些,我想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 法國 人辦事 效率 低下了。總體來說這是 法國 人民族性格使然。雖然 法國 人天性崇尚自由個性,但是也講求公事公辦,循規蹈矩,甚至有點墨守陳規,很少變通,似乎在他們的意識中,完全沒有「講講情面」的想法。比如同樣一件事,稍微變通一下,2天就能辦完,但是完全走規定程序要 7-10天。有時候我們都替他們著急,但他們照樣我行我素。這也經常為我們這些「聰明靈活的」中國人所詬病。 但是「靈活變通」一味圖省事兒就是好的嗎?可能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完全按規程辦事都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每年有多少失誤和事故是如果按章辦事就能避免的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法國 的高鐵技術舉世聞名,60年代的時候 法國 的高鐵速度就達到了時速200公里,現在的TGV時速正常是350公里,但是 法國 的鐵路事故少之又少,至少我從未耳聞。現如今我國的動車時速也就是200公里左右,但是鐵路事故層出不窮,近三年來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就有數起。事後調查原因,全部都是因為沒有按照安全規程操作所致,沒有一起是因為自然原因引起的!這就是有沒有嚴格按照規程辦事的差別! 相反,我倒是覺得有些人真的是聰明過度了,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不僅不能批判 法國 人的固執,甚至要來反思一下自己。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情有可原就是,在 法國 ,雖然需要等待,但是我們可以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這一點在我到達 法國 的第一天就深有感觸。首先就是工作人員的態度上。從戴高樂機場買火車票直接去里昂。雖然也要排起長長的隊伍,但是工作人員的態度要比國內火車站售票人員好得多,總是笑臉相迎,而且他們的售票櫃台也是完全開放式的,沒有冷冰冰的鐵柵欄和鋼化玻璃。木質櫃台也是寬大而有弧度的,非常方便乘客閱讀和寫字,整個過程都是相當愜意的,完全不是國內買票時那種低三下四有求於人的感受。好吧,不能否認的是這樣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素質的巨大差距上。可能如果在國內售票窗口沒有防護設施的話,售票人員也就失去了保護的屏障,恐怕也就不敢輕易跟擁擠躁動的旅客甩臉色了吧!這到底是誰之過呢? 法國 銀行的服務狀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第一次去 法國 的銀行辦理業務的我們來說,剛進到銀行裡面,除了那幾台自動櫃員機,完全無法想像銀行居然可以是這樣的。這完全就是一個稍大一點的辦公室,沒有寬大的業務廳,沒有荷槍實彈的警衛和保安,更沒有防備森嚴銅牆鐵壁的櫃台,甚至用不到取號機。一個小小的接待櫃台會根據不同的業務指引你去不同的小辦公室,每個辦公室都會有一個職員一對一全封閉地為你辦理業務。讓你第一次找到真正的儲戶才是銀行衣食父母的感覺。後來去EDF辦理開戶也是類似的情況,雖然等待的時間相對漫長,也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對一的在辦公室辦理業務,他們會詳細的對你的情況進行評估然後再給出一個合理的建議,這樣的工作方式當然需要更長的時間。無論是去CAF申請房補還是去電信公司辦理電話業務,情況也都是類似的。只要你說清楚自己的基本情況,把該交的材料都上交,剩下的就是回家等信兒了。幾乎所有的機構公司都會在一定時間之內給你寄信,雖然拖的時間相對長一點,但是基本都是很准時很省心的。 既然服務這么人性化這么周到,那麼多耗費一些時間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這是第二點。 至於說到 法國 人本身的懶散,批判 法國 人「不是在度假就是在罷工」,這也是民族性格,歷史傳統,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方式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既然人家覺得休假和罷工是不可被剝奪的天賦人權並自得其樂,作為外國人又有什麼權利去指指點點呢?既然你選擇了寄人籬下,那就只好入鄉隨俗了吧。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但求諸位看過能夠引起一些思考甚至爭論,權作茶餘飯後的娛樂罷。
⑺ 法國社交禮儀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少女向婦女也常施屈 膝禮。他們的男女之間,女子之間的見面時,還常以親面頰或巾面頰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位大男人見面,一般要當眾在對方的臉頰上分別親一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不過施吻手禮時,嘴不應接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一般禮儀
法國商人往往相當拘禮和保守。
法國當地人對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地方的一些法國人——說法語的方式都感到走樣,聽不入耳。
稱謂與問侯
輕輕握手是通常的問侯方式,但客人對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不應主動伸手。
約會與准時
事先約會是慣例。准時赴約是禮貌的標志。
款待與饋贈
被邀請到某人家裡作客是難得的,即使已相識很久。不過,若有這類邀請的話,給女主人送上鮮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類小禮品將是受歡迎的 法國人注重烹調藝術,因此中午和晚上的兩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
能激起人們思維和美感的禮物特別受歡迎。不要送印有你公司名稱的顯眼大標志的禮品。
交談
要迴避個人問題、政治和金錢之類的話題。
社交習俗
法國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法國友人很直爽,性格大多較開朗;
談吐幽默又風趣,特別善於搞交往;
「女士優先」成風氣,良好傳統大發揚;
忌諱詢問個人事,秘密從不對人講;
注重禮節和禮儀,樂於助人講風尚。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法國人最愛美,這是舉世公認的,尤其婦女,稱得上為世界上最愛打扮的人。就連他們國家的老年婦女也是如此,每天全都離不開化妝和美容,為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年輕些。他們一般都把對女子秀示謙恭禮貌當作生活中教養好壞的標准。「女士第一」在法國極為盛行。他們時間概念很強。他們無論出席什麼集會,都習慣准時到達,從不拖拉遲到,不願聽到那些蹩腳的發音。
法國女賓由於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都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遞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迫。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特殊本領,把它看作為「光明」的象徵,並視其為國鳥。他們非常昵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其為國花。法國是個盛產鮮花的國家,人們愛花成癖。他們視秋海棠為「熱忱的友誼」;把蘭花表示「虔誠」把丁香表示「純潔」,把大麗花表示「感謝」,把玫瑰表示「愛情」之意等等。他們對藍色偏愛,並把藍色看成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對粉紅色也較為喜歡,認為粉紅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色彩,給人以喜悅之感。他們談話習慣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和我們的習慣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我們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們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儀態禮儀
法國人談吐文雅,熱情幽默,他們有聳肩膀表示高興的習慣。他們在同人交談時,喜歡相互站得近一些,認為這樣顯得親切。談話過程中經常用手勢來表達某種意思,但有的手勢和我們的習慣不同。法國人特別愛侃,並善侃。但從不涉及粗俗話題,對庸俗下流的舉止極為鄙視。
相見禮儀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大都以握手為禮。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少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少女通常是向婦女施屈膝禮。當地人還有男性互吻臉頰的習慣。男子戴禮帽時,還可施脫帽禮。
商務禮儀
與法國人會面,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應講清姓名,身份或將自己的名片主動送給對方。法國人很重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般情況下,未成朋友前,是不會跟你做大宗生意的。和法國人談生意,一定要守時,否則不會被原諒。和法國人談生意,要避開商業淡季。每年8月份由於天氣較熱,幾乎全國放假。
旅遊禮儀
法國堪稱旅遊者的樂園,購物者的天堂。商業網點遍布全國,購物中心比比皆是。巴黎的各主要街道,現有一種會說話的地圖,即在一張信息網路板里置放一台電腦,儲存市區有關資料,行人只需按一下地圖上自己要去的地址,這里的車子都是靠右行,坐車很方便。 在這里付小費的項目很多,一般均付帳面費用的15%。法國人還習慣在新年到來之際,給終年為自己服務的人一筆年終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