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蒂斯作品有什麼樣的特點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隨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
馬蒂斯認為藝術有兩種表現方法,一種是照原樣摹寫,一種是藝術地表現。他主張後者。他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我無法區別我對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現感情的方法。"馬蒂斯一生都在做著實驗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種單純原始的稚氣。他向東方藝術吸取了許多平面表現方法,畫面富於裝飾感。在學習東方藝術的過程中,他從原來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觀點,漸漸發展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他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象一種撫慰,象一種穩定劑,或者象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他還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 "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② 馬蒂斯是印象畫派的嗎
亨利·馬蒂斯是野獸派畫家。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③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簡介
馬蒂斯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3)亨利馬蒂斯是法國什麼主義擴展閱讀: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
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④ 野獸派鼻祖亨利·馬蒂斯,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亨利馬蒂斯出生於法國的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經營著糧食生意和葯材生意,所以他的父親非常希望馬蒂斯能夠接替家族的事業。馬蒂斯也如是按部就班的,按照父親的想法先去巴黎學習,然後又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法院執行官。
馬蒂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豪華 寧靜 歡樂》,《開著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在這些作品中馬蒂斯以單純的線條去描繪對象,線條飽滿有張力,色彩以平塗的方式塗滿畫面,而且用色非常大膽,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⑤ 馬蒂斯的資料
亨利·馬蒂斯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編輯本段]簡介
馬蒂斯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曾做過陶瓷廠的畫工。少年時代的他在維爾曼杜瓦度過,中學畢業後他遵照父親旨意赴巴黎攻讀法律,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21歲那年,他患闌尾炎而住進醫院,為了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奧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Moreau,1826-1898),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越明顯。」正是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繪畫風格,使他能夠用簡捷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對他終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
由於「戴帽子的婦人」在形式上進行了舍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餐桌」是他1908年的畫作之一,從這幅作品我們能夠看見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變為裝飾性的圖案。糊牆紙的設計花樣和擺著食物的檯布紋理之間相互作用,形成這幅畫的主要主題。連人物和穿過窗戶看到的風景也變成這個圖案的一部分。那位婦女和樹木的輪廓大為簡化、甚至歪曲其形狀去配合糊牆紙的花朵,也顯得完全協調一致。在這幅鮮艷色彩和簡單輪廓的畫中,我們還能夠看出兒童畫的某些裝飾性效果。
[編輯本段]生平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年10歲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年18歲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年19歲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21歲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年22歲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年23歲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6年27歲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
1898年29歲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年30歲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年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年34歲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年36歲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年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45歲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41年72歲馬蒂斯患了腸道疾病,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手術,從此病魔就再沒離開過他。身體的虛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於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為了剪出色彩鮮麗的作品,他親自動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紙,靠在床上不停地剪。這位老人彷彿在以孩子的娛樂消磨最後的時光。雖然他生命的最後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
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1882-1887年間學習法律,後來放棄了法律界的工作,轉而學習繪畫,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1892年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於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游》:「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
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蘭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系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沖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群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等作品中見到。盡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為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惡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加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煉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
1905年秋季沙龍上,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這幅畫外,還有兩件:《開著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熱情洋溢的強烈色彩似乎已經掙脫冷酷的外形的束縛,比高更、莫羅和貝爾納更加前進了一步。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系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他畢生的作品,包括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品,無不貫徹了這種精神。例如《紅色的調和,食桌上》、《彈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濕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馬蒂斯對雕塑藝術所貫注的極大熱情,如同他在繪畫中使用著飽滿、單純的色彩一樣,他希圖做到體量和形態「本能地向我涌來」。1907年所作的《斜倚著的裸體I》,是將他同時所作的油畫《蘭色的人體》「翻譯」為雕塑。後來的《裝飾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語言上的探索,對現代雕塑影響極大。
野獸主義作為一場有聲勢的現代主義思潮,到1908年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但對於馬蒂斯來說,野獸主義並不意味著他風格的形成,而只是一個開端。勃拉克後來成為立體派大師,魯奧被德國表現主義者邀請參加他們的畫展,他成為現代藝術中少有的偉大宗教畫家。而野獸主義中大多數畫家在後來的藝術生涯中則變得平庸而默默無聞了。他們在野獸主義時期爆發出的創造力的閃光在逐漸熄滅。
在野獸主義之後,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1911)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系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這個題材曾在《生活的歡樂》一畫的遠景中出現過。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豐富多採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鋼琴課》(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蒂斯畫了大量人物畫。這些繪畫要麼有強烈的造型感,要麼以線條表現為主,十分優美動人,表現了馬蒂斯藝術的洗煉與純粹。晚年,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為書籍作插圖,或進行室內裝飾,運用這一獨特形式,取得了優美的裝飾效果。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1941年以來疾病的考驗加諸戰爭本身,都提高了其領悟能力。40年代後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了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採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為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塗好色,然後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見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品: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⑥ 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主要有何特點
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一:馬蒂斯作為野獸派的創始人,一開始的時候是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二:馬蒂斯是野獸派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但「野獸派」時期只不過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短暫時期,馬蒂斯的獨特風格則主要是他在「野獸派」時期之後漸漸形成的。馬蒂斯認為藝術有兩種表現方法,一種是照原樣摹寫,一種是藝術地表現。他主張後者。他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我無法區別我對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現感情的方法。」
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三:馬蒂斯一生都在做著實驗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種單純原始的稚氣。他向東方藝術吸取了許多平面表現方法,畫面富於裝飾感。在學習東方藝術的過程中,他從原來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觀點,漸漸發展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他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像一種撫慰,像一種穩定劑,或者像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
⑦ 馬蒂斯成為色彩大師的原因
鋼琴課 馬蒂斯
2016年2月3日前夕,蘇富比在香港展出馬蒂斯的作品《鋼琴課》。此畫作估價1.15~1.73億人民幣。他是西方現代美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是西方美術史上,空前偉大的色彩藝術大師。畢加索說:「沒有人比我更仔細地研讀馬蒂斯的作品,也沒有人比馬蒂斯更深入地了解我的作品」。畢加索的名作《亞威農少女》,更是深受馬蒂斯藝術的影響!他就是野獸主義的主將——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年,馬蒂斯出生於法國小鎮Le Cateau-Cambrésis。在一個殷實的家庭中長大。20歲之前的馬蒂斯,從未表現出對於美術的任何興趣與天賦!學習文學與法律的他,在20歲的那一年,馬蒂斯意外地邂逅了繪畫。這一見鍾情的邂逅,成為了馬蒂斯藝術生命的起點!
馬蒂斯的媽媽Anna
19歲的馬蒂斯被迫卧床數月(具體原因尚未有定論,相關資料顯示有骨折說、抑鬱說、闌尾炎等說法)。由他的媽媽安娜悉心照料,令人倍感溫暖的還不止是安娜如同呵護孩子一般疼愛自己的寶貝兒子!為了讓兒子開心地度過枯燥的卧床時光,安娜為兒子買來了Paint box(隨你翻譯成畫具箱、繪畫箱、油畫箱等等都無所謂)。
馬蒂斯本想只是以畫畫消磨時光,卻意外地愛上了美術!總之,我們可以說,由於媽媽的這份禮物,馬蒂斯愛上了畫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從遇到了繪畫之後,美術就是我的生命了!就像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堂!自此,馬蒂斯就像是找到了生命的軌道與真愛!
馬蒂斯的早期作品
馬蒂斯立即拋棄了穩定的工作,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里,他的美術天賦就顯露無遺。西方傳統繪畫中的全部造型技法,掌握的游刃有餘!然而,他顯露出來的還有他不安分的本性。他無法忍受步人後塵,他試圖探尋完整的自我、獨立的藝術生命!
瘋狂創作了15年後,依舊沒能找到自己的藝術軌道,身無分文的馬蒂斯攜三個孩子與妻子艾米麗,南下度假周遊。一家人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小漁村。爍金碎沙灘,麗日嵌城垣。藍靛洗水晶。科里尤爾賜予了馬蒂斯一條屬於他的藝術軌道,他開始釋放能量、才華!
1905年《科里尤爾的屋頂》是馬蒂斯美術創作的重大突破
他終於開始釋放他巨大的、真正的藝術才華,卻也伴隨些許的不安。他不知道世俗與權威該怎樣接受這幅畫! 弱化了透視、開始掙脫現實形象的束縛、弱化光影變化的客觀規律。放大了陽光的力量、提純了景物的色彩、刪減了繁冗的細節!接下來馬蒂斯租下了當地一間普通的小屋進行創作。在這面窗子前,他創作了《打開的窗戶》。
《打開的窗戶》
馬蒂斯作品的藝術價值在於獨立的、純粹的、豐富的、有力的思想與情感!
馬蒂斯的《戴帽子的女人》(左)對比拉斐爾《草地上的聖母》(右)
馬蒂斯的藝術造詣:客觀事物或人物,只作為馬蒂斯進行美術創作的參考與支點。馬蒂斯的情感與思想,通過獨立而自由的顏料、筆觸,轉化為美術創作!色彩隨思戀而流轉、筆觸緣情意而鋪展!
馬蒂斯的畫作,迸射著超乎尋常的生命力、熱烈非凡的愛!色調的搭配也是炫麗而不落俗舊。色彩的純度更是游離在極高的區間內!馬蒂斯不再留戀光影的細膩轉折、刻畫,任憑無所拘束的情思在畫布上肆意舞動!
1506年,諸如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這一風貌的繪畫,是「統治」了西方近四百年(16世紀—20世紀)的美術風格,我們通常將它稱作傳統與經典的美術道路。自文藝復興起,畫家們將透視學與人體解剖的技藝鑽研到了極致、將光影與色彩的客觀再現,推演到了巔峰!學院派、古典主義等名號,都是形容這一畫風的傳統詞彙!
紅色和諧 馬蒂斯 1908年
一石激起千層浪!空前的嘲諷與譏笑、敵視與謾罵,彌漫在法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尋常百姓、巨商貴族、權威藝術界,無不將馬蒂斯的藝術看作是法國社會的叛逆者與敵對勢力!幾乎無人能夠接受馬蒂斯的畫作。有的人嘲笑馬蒂斯的作品是小孩子的稚嫩繪畫,有的人譏諷馬蒂斯的畫,混亂、污濁、醜陋!
更有人說馬蒂斯的創作,玷污了歷史上所有優秀的畫作與藝術家!罵他是人類美術事業的危險敵人與醜陋蛀蟲!說他正在毀滅藝術、玷污美!在法國收藏家眼中,馬蒂斯儼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然而,馬蒂斯幸運而及時地遇到了賞識他的人——俄國收藏家舒金、美國收藏家史丁、莫羅佐夫。他們購買了馬蒂斯的畫。舒金是俄國的一位富可敵國的巨商,在商業與文化領域都頗具影響力!
俄國收藏家舒金 Shchukin
舒金十分欣尚馬蒂斯的作品。舒金購買了馬蒂斯37幅畫,現在他被人們稱作20世紀最成功的收藏家!不過在100年前,俄國商人們都說,一個瘋子買了另一個瘋子的畫!舒金鼓勵馬蒂斯:「雖然眼下你被公眾所反對,但是未來屬於你」!
馬蒂斯的Odalisque
1914年,一戰開始,馬蒂斯被迫中斷了度假。他欲熱血衛國去參軍,卻因年紀過大而被拒絕。一戰期間,馬蒂斯一改曾經的熱情純粹,創作了一些畫風陰郁的作品。用以抒懷,表達對於戰爭的憤慨!1918年,一戰結束,他立即恢復了達觀豁朗的本性!馬蒂斯來到Nice,在接下來的12年間,他幾乎只在室內創作一種被稱為Odalisque風格的繪畫。就是帶有東方裝飾風情的女性人體繪畫。不得不說,他畫了這12年的Odalisque,在藝術造詣上並未有重大突破,卻實實在在地因為Odalisque賺了一大筆錢!事實上,就在一百年前,同為法國畫家的安格爾也畫過Odalisque,那是一幅新古典主義的名作!
Grande Odalisque大宮女 安格爾 1814年
1930年,60歲的馬蒂斯第一次造訪紐約,就被紐約「俘獲」了!他說如果我20幾歲時就知道有紐約這樣一座城市,我想早就來了!1949年紐約的現代藝術館購買了馬蒂斯的《紅色畫室》。同年馬蒂斯的許多新作在紐約展出,迅速被社會公認是最偉大的畫家!可以說,從35歲突破自我並擁有富足的生活,直至60歲時被社會所接受!馬蒂斯的藝術與勇氣,令世人尊敬!然而馬蒂斯的藝術生命並未至此放緩!他即將飛向新的巔峰!
《紅色畫室》
馬蒂斯來到紐約後不久,20多歲的年輕俄國女孩Lydia出現了,Lydia很快就成為了馬蒂斯人生中又一位重要的女人。
因為馬蒂斯的一幅巨型壁畫,Lydia因為做馬蒂斯的助手而結識了這位舉世矚目的藝術家。
為美國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館創作的這組壁畫,是馬蒂斯在藝術創作上的一次更加前衛地突破! 色調、造型都極盡質朴與本質化 !此壁畫是馬蒂斯走向新的藝術巔峰的重要轉折之作! 這也是一幅承上啟下之作! 接下來,馬蒂斯將開始他最具影響力的剪紙藝術創作!剪貼紙創作是馬蒂斯全新的藝術巔峰!
褪盡浮華、刪減繁縟!表達生命本真的力量、本真的美麗! 色彩是空前的絢爛、純粹!以至於激盪靈魂!
馬蒂斯的著名作品Icarus
馬蒂斯的藝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社會文化。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LOGO、風靡全球的時尚設計Miffy、時尚品牌Paul Smith等等文化產品與藝術精神,無不深深地浸染著馬蒂斯的藝術精神!一百多年以來,馬蒂斯的藝術「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愈來愈多的藝術家學習傳承、創新發展著馬蒂斯的藝術!
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LOGO
The Snail 是馬蒂斯離開人間前一年的傑作
風靡全球的時尚形象Miffy,是荷蘭藝術家Dick Bruna的代表作!Dick Bruna的設計作品深受馬蒂斯藝術的侵染!他表示,馬蒂斯啟示人們要用盡量簡化的方式去表達藝術 !
著名的英國時尚設計師Paul Smith 也深得馬蒂斯藝術的神采。
Paul Smith(保羅·史密斯)的設計作品
馬蒂斯留給人間的最後一幅藝術創作,是一座教堂!無信仰、無神論者馬蒂斯設計了一座教堂,送給在臨終期間照料他的一位修女。
我們可以感知,教堂的內部不存在一絲痛苦!十分溫暖、寧靜,充盈著永恆極樂的美好!猶如身處天堂。
馬蒂斯設計的教堂內部,基督受難壁畫
教堂內部壁畫
基督受難局部
教堂內部的彩色玻璃窗
馬蒂斯把繪畫比作「安樂椅」,供人消遣和賞心悅目。他說,他「夢寐以求的是一種和諧、純粹而又寧靜的藝術」。從20歲開始的藝術人生,直到生命的盡頭,馬蒂斯從未間斷過他的美術創作!創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直到停止呼吸、直到離開人間!
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
青年時期的馬蒂斯
關於野獸主義,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上 ,馬蒂斯帶領著他的小夥伴們展出了他們自己的一些驚世駭俗的油畫 。批評家路易·沃塞爾管這些畫作叫做「野獸」 ,野獸主義的名號就此誕生了。
藝術生涯晚期的作品
世界美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晚年作品
青年時期的馬蒂斯
生命的快樂
馬蒂斯人生的最後時光
舞蹈 1910年
晚年的馬蒂斯
La Gerbe 1953年
馬蒂斯的自畫像
The Conversation 收藏於聖彼得堡冬宮的這幅作品,曾被斯大林封禁
音樂 1910年
晚期創作
晚年作品
為躲避二戰而遷居Vence小鎮(圖為馬蒂斯居住的小樓)。畢加索曾於此拜訪馬蒂斯並表示,這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住處竟然如此質朴,令他十分意外。
⑧ 馬蒂斯是什麼流派的代表(急)
野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