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咖啡有幾種味道
1.單品咖啡,也就是非花式的咖啡有以下幾種最著名:藍山咖啡、哥倫比亞咖啡、聖多斯咖啡、
摩卡咖啡、爪哇咖啡、瓜地馬拉咖啡、康娜咖啡、義大利咖啡等。
2.花式咖啡,主要有:拿鐵咖啡、卡布奇諾、康寶藍、馬琪雅朵咖啡、皇家咖啡、龐德咖啡、愛爾蘭咖啡、摩卡咖啡、維也納咖啡、地中海咖啡等。
❷ 拿鐵、卡布奇諾、摩卡咖啡的味道特徵
拿鐵的牛奶比咖啡多出5倍以上。(各家做法不同,但大概是這樣。)拿鐵主要以牛奶味道為主。
卡布,咖啡,牛奶,奶泡,基本1:1:1,但這只是官方數據,差不多牛奶奶泡都是咖啡的兩倍。咖啡跟牛奶的味道各佔一半。
至於摩卡,有巧克力,有奶油,也有很多的牛奶。相比較就是甜甜的味道,咖啡占的分量很少了。
所以,特別怕苦又喜歡奶油的,喝摩卡。喜歡牛奶的喝拿鐵。熱愛奶泡那種棉花細膩感覺的,喝卡布奇諾,前提是你找到了一家合格的咖啡館合格的咖啡師(上島星巴克那種的就算了)。
最保險的就是摩卡,再怎麼做也都不會太難喝的
❸ 法國咖啡的簡介
咖啡豆呈綠色,所以也被稱作「綠咖啡」。綠咖啡經過焙燒後才成為人們常見的褐色咖啡豆。焙燒後的咖啡豆經粉碎,再用沸水沖泡或煮,才成為香濃美味的咖啡。 法國的咖啡文化源遠流長,絕非吃喝消遣般簡單。一杯咖啡配上一個下午的陽光和時間,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種散淡的態度和作派。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在路邊的小咖啡桌旁看書、寫作,高談闊論,消磨光陰。
白色的桌子、籃色的咖啡杯、隨風飄揚的遮陽棚,忙碌的服務生、當然還有悠閑的風琴,這些都是法國咖啡館的特色所在。
這些咖啡館在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蒙馬特和蒙帕那斯誕生,而後走向輝煌。法國的文學和藝術新思潮在這里生根發芽。這些咖啡館也親眼目睹了法國文化從萌芽到鼎盛在到最後走向衰敗,所以說法國咖啡文化史是法國近代文化發展史一點都不為過。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飲品。咖啡香醇的美味使它成為人類最有價值的基礎產品之一;它是石油之外發展中國家外匯的重要來源;世界上有上千萬的人依賴於與咖啡有關的收入生存,而常飲咖啡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在世界任何一個大城市,從紐約,倫敦到悉尼,羅馬,再到東京,曼谷,到處都可以享受到一杯上好的咖啡。咖啡的歷史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鍾愛咖啡的美味的歷史,咖啡給人們帶來的總是愉快和興奮。
三百年來,咖啡流傳到世界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主要貿易國家經濟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咖啡的流傳過程中,人們嘗試了幾百種方法,從咖啡豆中提取最佳口味。咖啡已經不再是奢侈品,沖調非常方便,而且還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獨特口味。
當今,發明了各種新奇的沖調咖啡的方法,咖啡也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樣不斷地經歷著變革。義大利特濃咖啡,卡布其諾咖啡和風味咖啡的流行,咖啡文化正顯現出一種新風格。速溶咖啡的品種和質量也達到了歷史從未有過的高水平。好咖啡被越來越多的咖啡擁戴者享用著,這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隨著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經濟的發展及國民收入的提高,這里的人們也開始享受咖啡的美味。越來越多的跡象說明,在這些擁有悠久茶文化傳統的國家,咖啡對茶不是取代,而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咖啡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遠沒有結束,正在有更多的人開始親身體驗咖啡的獨特魅力。 在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及亞洲,有近八十個國家都種植了咖啡,咖啡園通常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最大的咖啡生產國是巴西和哥倫比亞,其次是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墨西哥。不過,一些產量很小的咖啡生產地,如牙買加和葉門,出產的咖啡卻是極高品質的。
咖啡樹在氣候溫和,日照充分和雨量富足的環境下,一般可長到三米高左右。咖啡最好種植於肥沃的火山岩土中,咖啡樹需要細心的呵護和照料,採摘和加工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勞力。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要到三,四年後,咖啡樹才開始結果。盡管如此,世界上仍然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種植咖啡。 「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句流傳甚廣的咖啡廣告用語,我覺得用它來形容法國人的咖啡情結是最形象不過的了。
據介紹,法國是在1657年才從非洲引進的咖啡。但是咖啡一進入法國,立即就受到法國人的熱烈歡迎,以至咖啡成了法國人日常生活中一件須臾不可分離的東西,並發展成為富有濃郁法蘭西特色的咖啡文化。
在法國,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僻靜的小鎮,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咖啡館。廣場邊、馬路旁、車廂內、遊船上,甚至在艾菲爾鐵塔那高高的塔座上,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現代、或裝修富麗堂皇或設計簡潔明快的咖啡館。其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浪漫情調的當數遍布街頭巷尾的露天咖啡座了。往往在廣場的一角,在大街的拐彎處,在橋頭的樹蔭下,在人潮如涌的香榭麗舍大道旁,都會看到花花綠綠的遮陽傘下擺放著一排排窄窄小小的座椅。就像電影院一樣,這些座椅全都面向著大街。「銀幕」的一方,就是人頭攢動、光怪陸離的街景。只要花上二三歐元,你就可以任選一張座椅坐下來。品著香氣濃郁的咖啡,你可以隨手拿一張報紙漫無目的地瀏覽,可以和幾個親朋好友談天說地,可以閉著眼睛靜靜地養神,可以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看只是發呆……
「一杯咖啡,可以打發掉整整一個下午,再來一塊散發著誘人香味和閃爍著晶瑩光澤的蛋糕,夜幕就要降臨了。」這是作家陳丹燕描繪巴黎日常生活時的一個場景。在巴黎,你只要隨手推開一間咖啡館的門,立即就會產生一種屏息靜氣的感覺。這里盡管常常是高朋滿座,但整個氛圍卻始終是靜悄悄的。這里並沒有明亮的燈光,也沒有絢麗的色彩,有的只是若隱若現的音樂。這樂聲在你的心頭縈繞盤旋,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覺間沉入一種浪漫柔美的夢幻當中。而街頭露天咖啡座里那一群群、一堆堆咖啡客慢悠悠品著咖啡,悠然自得地欣賞著街景,自由愜意地消磨著時光的情景,更是法國社會生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對法國人來說,也許品嘗咖啡的滋味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體驗一種閑適的氛圍與悠然的情調。花上比在家裡自煮一壺咖啡要貴上好幾倍的價錢到咖啡館來喝上一小杯,顯然解渴已經是次要的了。作為飲料的咖啡在他們眼裡已不是目的,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在法國不乏喝咖啡上癮的人,但更多的是泡咖啡館上癮的人。
當然,對法國人這種喜歡泡咖啡館的閑適風尚,不少人也時有微辭。如生產出速溶咖啡的美國人就以為這是一種懶惰的表現,法國經濟的發展之所以與美國有著不小的差距,顯然與這種閑適之風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對於這種指責,法國人卻以一則笑話做了回答:一個美國人問一個正在泡咖啡館的法國人:「你為什麼不去找工作?」法國人反問道:「找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美國人說:「找到工作可以賺錢。」法國人又問:「賺了錢又可以干什麼?」美國人說:「賺了錢就可以過上好日子。」法國人又問:「好日子怎麼過?」美國人說:「可以到咖啡館喝咖啡呀。」法國人笑了。這個故事提出了一個也許永無答案的難題:人們究竟是生活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生活?
❹ 詳細介紹各種咖啡的口感及味道
摩卡咖啡的味道 2008-01-18 15:32 真正的摩卡咖啡有點兒像愛情,既酸又甜。而摩卡的存在,理由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讓愛戀中的人們了解愛情的甜美和波折,為了告訴我們幸福的簡單。 摩卡咖啡恐怕是最受女孩子歡迎的咖啡品種,這緣於它濃厚的巧克力味和牛奶味,絕大多數對咖啡有略微了解的人會認為它只是在拿鐵中添加了巧克力。這種說法不算錯,但不完全正確。這種說法只將摩卡當做了咖啡的一種「製作方法」,而完全忽視了真正的摩卡其實是咖啡一個「品種」。只不過能夠喝到地道的「品種」摩卡的人實在是不多。地道的摩卡怕是不太容易被女孩子很快愛上的,它除了具有天然的巧克力餘味外,辛辣、刺激、帶有濃郁的酒香是它不太溫柔的一面。 摩卡咖啡還具有的巧克力餘味,讓人們很自然地就想到把巧克力添加到咖啡里。 事實上,它後一種特性在越來越文明的商業世界中得到了發揚光大,如今絕大多數咖啡館里的摩卡咖啡並不使用葉門咖啡豆,而是添加了巧克力糖漿的咖啡(正是因此,「品種」摩卡變成了「製作方法」摩卡)。而那種辛辣的豪邁則因為葉門咖啡豆的低產量而成為少數「貴族」展現品位的專利了,如果想喝到這種摩卡,一般的咖啡館是不會讓你滿意的。 摩卡咖啡豆平均顆粒較小,帶有生薑的狂野潑辣氣息、明亮獨特的滋味
❺ 法國咖啡的美譽
法國人交流思想的地方有三處:一曰教堂,二曰沙龍,三曰咖啡館。
教堂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聚會場所。雖然許多信仰天主教的法國人還保留著每周去教堂禮拜的習慣。但是,現代生活,使很多年青人都難以適應這一傳統。再說,除非找神父懺悔,在上帝面前說話,也太嚴肅、太拘束了。但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到教堂去,特別是退休老人,除做禮拜外,還可以聽音樂會,參加社區活動。
「沙龍」 一詞源於法文的譯音,原意是指貴族家的客廳。封建時代,沙龍曾是達官顯貴們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地方。在沙龍中,更多的是附庸風雅、鉤心斗角,幾乎談不上什麼真正的交流思想。而現代社會,沙龍作為交流思想的場所發展了,並且已從西方擴展到東方,但是,它在大多數情況下未脫附庸風雅人士聚會之嫌疑。至少,它是屬於文人雅士們的,與普通老百姓無緣。
而咖啡館則與上述兩者不同,對於法國人尤甚。列翁·都德被譽為對巴黎每一塊石頭都了如指掌,他曾言,咖啡館較之沙龍更是法國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在法國,咖啡館不是屬於少數人的,它是屬於每一個法國人。那是每一個法國人,包括街頭流浪漢都可以花上幾個法郎就有權利去的地方。因此,它比沙龍更具普遍的意義。咖啡館對法國人來說一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親切的角落。
在巴黎時,我常去梅尼爾蒙當街區拜訪一位法國朋友,並同他一起在附近一家小咖啡館里小坐聊天。小咖啡館坐落在比利牛斯街的一個街角上,空間狹小,環境陰暗,但小桌小椅收拾得乾乾凈凈,端上的咖啡總是又濃又香。
老闆一家與我的朋友非常熟,同時也熟悉這片街區的所有老住戶。老闆娘告訴我,30多年來,她看著我的朋友長大,了解他的許多事情,包括小時候調皮倒蛋、與小夥伴們一起乾的許多傻事。
朋友介紹說,在這片街區居住的多為普通市民,主要是小店主、小職員、教師、工人等。工作之餘,他們到此與同伴們邊飲邊聊,海闊天空,意趣相投,不存在社會等級、地位之分。有人專僻靜角落,桌上一杯咖啡或一杯紅酒,孤坐獨飲。也有人清晨趕在上班辦事之前,在吧台前站著昂脖一飲,然後行色匆匆離去。傍晚,特別是晚上九點以後,客人則比較悠閑,或要一杯椰子酒,或要一杯啤酒,從容不迫。有的顧客,興致所至,投幣點播機,點一支喜愛的歌曲,一邊飲酒抽煙,一邊聆聽歌曲。
小咖啡館是社區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人們歡樂時來,憂郁時也來;有人帶著初戀的歡欣,也有人懷著失戀的痛苦。男人女人,有歡聲笑語的,有憂郁落淚的,有緘默不言的,有放盪不忌的,芸芸眾生,形形色色。而小咖啡館的店主通常都見多識廣,待人接物適度有節,給人以一種信賴感。他們既會為樂者助興,也懂得寬慰憂者。
老闆娘和朋友的這幾句平平常常的話,一語道出了遍及法國大街小巷這么多小咖啡館的特點。
除此之外,從巴黎到外省,從鬧市到僻靜的小巷,從大都市到小村鎮,到處都有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咖啡館:有上流社會式的,也有鄉村式的;有知識型的,也有藝術型的;有熱烈的,溫文爾雅的,也有平和的,或者抑鬱的。許多咖啡館還都有露天咖啡座。在不同時間進入不同的咖啡館,可看到各式各樣、變化萬千的景象,從中可獲得豐富、多樣的體驗和感受。咖啡館可以說是法國社會的縮影,真切地反映出了法蘭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國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火花是從咖啡館中迸發出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發源於啟蒙學者們在咖啡館的高談闊論,並由此向全世界傳播。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及網路全書派學者們就是在「普羅科普咖啡館」里決定,以人文和科學精神向中世紀神學和蒙昧傳統挑戰。而1789年,「打倒暴君!搗毀巴士底獄!」的號角,也是從咖啡館里吹響的。
在巴黎,「普羅科普咖啡館」具有其他咖啡館無法企及的光榮歷史,它招待過法國攝政時期的名流貴婦人,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派政治家丹東、羅伯斯庇爾,復辟時期的浪漫派詩人繆塞。它還見證了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同詩人繆塞和音樂大師肖邦的愛情故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和福樓拜,象徵主義詩人波德萊爾和魏爾蘭等,都曾是這里的常客。
「普羅科普咖啡館」 幾經榮衰,歷經坎坷,今天依然存在,它坐落在巴黎草地聖日耳曼街區一條狹窄、陰暗的小街上,迎來送往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公子小姐、文人墨客。它既未擴大,也無意在別的街區、別的城市開設分店。它風貌不改,成了巴黎的文化遺跡之一,是遊客們弔古幽思的好去處。因此,遊客不斷,它的生存自然不成問題。
當然,咖啡館的政治全然不同於貴族沙龍或歌劇院包廂的政治。法國大革命時期,貴族和保皇派也曾聚集在咖啡館中散布謠言,蠱惑人心。革命家馬拉對此非常不滿,曾一度想取締咖啡館。幸虧他沒有這么做,否則,這將是法國咖啡館歷史上一個抹不去的污點。法國人畢竟比中國人蠢笨一些,竟然沒有想到把「莫談國事」的警告貼在咖啡館的牆上。因此,政治在法國咖啡館里可以說是任意泛濫,毫無窒礙。
在巴黎的咖啡館里,我聽過瘋子的政治演說和流浪漢的哲學批判。前者列數一大串法國各政黨領袖人物以及他們的政治觀點,無可辯駁地指出,這些政客無一不是敗類。後者則對亞歷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羅素、存在主義及其社會影響逐一批駁,並且得出結論:所有這些哲學家及其主義都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的假東西,唯獨他這個堂堂正正的流浪漢,才是真正的哲學家,真正信奉其本人的哲學理論和主義,而且言而有信,身體力行。
兩位仁兄不約而同,在不同的時空中,給我上了兩堂別開生面的社會政治和哲學課。恭聽完畢,獲益匪淺,我算是多少理解了咖啡館里的政治風雲,也進一步明白了自由的含義。
據說,第二帝國時代,法國政治家甘必大曾在咖啡館里聯絡新聞界朋友和其他同志,共同擁立共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政治家克萊門梭曾活躍在蒙馬特爾高地的咖啡館中,與文人畫家們相交甚歡,並因此而贏得各界社會進步人士青睞,榮登法國總統寶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德國蓋世太保嚴加控制,但是,巴黎和各大城市的咖啡館仍然堂而皇之地成為抵抗運動的首要聯絡點,法國人之善於周旋和不乏精明,由此可見一斑。
在現代社會里,咖啡館早已沒有舊時代的政治密探了,與此同時,咖啡館政治也式微了。現今法國咖啡館,從政治上說,已成為小老百姓發泄不滿和牢騷的地方。當代政治家所看重的是競選集會、電視、廣告、廣播和網路等現代傳媒,對其先輩們所喜歡的咖啡館,已不再情有獨鍾了。 在咖啡廳中,燈光或明或暗,煙霧縹緲,讓人產生幻覺。咖啡芳香濃郁,氣氛優雅浪漫,使人的心靈和感官更加敏銳。因此,咖啡館成為情侶們偏愛的地方。也有人在咖啡館中從陌生到相識相知,乃至相愛。
有一首法國歌曲,歌名為「三隻鴿子咖啡館」,敘述了一個發生在咖啡館的愛情故事:一對互不相識的男女主人公,經常光顧「三隻鴿子咖啡館」,多次相遇,面熟卻不相識。冬日中,他們幾經猶豫,終於坐到同一張桌子上,聊起了天,從生活瑣事,到文學鑒賞,從哲學理論,到人生見解,他們漸漸無所不聊。他們發現彼此是那麼相似,興趣是如此相同。兩顆孤寂的心跟著一個節拍跳動,他們不用相約,每天准時在咖啡館見面。一個晴朗的日子,他們從室內移到室外的露天咖啡座,沐浴和煦陽光,觀賞前面小廣場上人來人往。有時,他們還一起走到大街小巷中,邊散步,邊交談。不知不覺,倆人已情投意合,但誰也沒有道出自己的真情。春天來臨,分離時刻也隨之而來。不知為什麼,一天,姑娘沒有再來,小夥子突然感到悵然若失。他多次回到咖啡館,整天守望,但是姑娘未再出現。幾個星期過去了,小夥子已不再盲目地守望。他又恢復了往日的習慣,還是每天,在那個特定時辰,來到咖啡館里小坐。他解脫了這段情愛嗎?他是否一邊思念逝去的美好時光,一邊仍然期待著、夢想著?
這一愛情故事,在巴黎現實生活中實際上只能算一次普通的邂逅,只是纏綿悱惻的旋律和近似悲劇的結局叫人傷感,難以釋懷。
當然也有皆大歡喜的故事。我認識的一對法國夫妻。丈夫叫熱羅姆,妻子叫安娜。一次,他們手指著拉丁區聖米歇爾大街街角一家咖啡館告訴我。當初,他們就是在那兒相識、相愛並締結良緣的。他們有兩個孩子,男孩叫路易,女孩叫瑪麗。他們還告訴我,像他們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在咖啡館結識朋友,法國人習以為常。新老朋友見面,多半也會找一家咖啡館相約碰頭,要上一杯咖啡或別的飲料,悠然自得地談生意,敘友情。咖啡館中約會,咖啡一杯,頗有中國古人所稱道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所不同的,只是以咖啡代清茶。
當年法國求學之時,一天學校意外停電,國際法教授阿蘭·坡列靈機一動,即率全班學生赴鄰近咖啡館,將課堂移至公共場所,為每位同學點上一杯咖啡,在濃香撲鼻的咖啡味中,繼續上完中斷的課程。而咖啡館就座的其他客人,好奇地觀賞這一幕,未有任何清靜被干擾的表示。這真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法律課。 一部法國文學史是以咖啡館的故事為源頭的。 「白綿羊咖啡館」是巴黎最古老、高貴的咖啡館,也是寓言作家拉封登、詩人布瓦羅、喜劇作家莫里哀和悲劇作家拉辛同朋友聚會的地方。街頭浪子兼街頭詩人弗朗索瓦·維龍常常出沒於「三棵稻穗咖啡館」。
巴黎許多咖啡館因文學藝術而聞名於世,它們主要分布在三個街區,即蒙馬特爾高地,塞納河左岸的草地聖日耳曼和蒙巴那斯。
在蒙馬特爾高地上,最著名的是靈兔咖啡酒吧。它在聖心教堂後面,外表並不起眼,一道木柵欄圍著一幢低矮的兩層樓房,酷似一座農家小院。然而,它在20世紀初卻是法國文學和藝術革命的發源地。許多流派誕生於此。當年,每逢夜幕降臨,畢加索、馬克斯·雅各布、阿波利耐爾、弗朗西斯·卡爾果、羅蘭·多爾傑萊斯等許多年青畫家和作家便會光臨此地,消磨漫漫長夜。
在一群身無分文、喜愛熱鬧的青年藝術家中,畢加索是最沉黙寡言的人。連他,也不願意孤獨一人待在自己的畫室里,他經常到這里來,坐在一幫充滿生氣的青年中,聽他們高談闊論,吟詩作賦,從中積累生活素材、汲取創作靈感。馬克斯·雅各布、卡爾果和多爾傑萊斯是活躍份子,他們高興起來,興致所至,甚至登上酒桌、吧台,高聲朗誦詩歌,歌唱巴黎民謠和自己編的歌曲,其中不少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
在蒙馬特爾高地,這批青年作家和藝術家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當時人們只要一談起藝術,就會說:「到高地去!」。因為,在高地上,有畢加索、烏特里洛、凡·東更和馬克斯·雅各布等一群燦爛的藝術之星。梵高也曾在高地留連,探索他的藝術道路。
蒙馬特爾高地還是法國現代流行歌曲的搖籃。《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迪埃、《櫻桃時節》的作者克萊門以及阿里斯蒂德·布呂安都是在巴黎公社失敗後開始創作歌曲的。特別是阿里斯蒂德·布呂安,他一直在高地的咖啡館中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以他黑禮帽和紅圍脖的反叛形象,開創了流行歌曲反叛布爾喬亞社會的傳統,堪稱法國現代流行歌曲的鼻祖。
靈兔咖啡酒吧至今仍保持著它往日朴實無華的風貌。在那兒,客人們仍可以聆聽曾經激盪幾代法國人心靈的老歌。
塞納河左岸的草地聖日耳曼是文人墨客聚居的街區,以它眾多的小巷和文學咖啡館著稱。「花神」咖啡館、「麗普」咖啡館和「雙愚人」咖啡館是其中最有名的。各個文學流派的作家分別在這些咖啡館里聚會。
20世紀20-30年代時,阿拉貢、紀德、馬爾羅、阿波利耐爾、法格等法國作家和詩人經常出沒於「麗普」和「雙愚人」咖啡館。法格是個巴黎通,他曾徒步走遍巴黎的大街小巷,並寫了一本《巴黎步行者》。他在書中評論說,只要在草地聖日耳曼的咖啡館喝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大致了解巴黎文學界一天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文學活躍,此風更盛。薩特、西蒙娜·德波伏瓦、加繆等人另闢天地,在鄰近的「花神」咖啡館聚會,討論存在主義文學,「花神」咖啡館因此而獲得了「存在主義咖啡館」的美名。
蒙巴那斯也以文學咖啡館眾多而著稱。詩人波德萊爾曾經常出入這里的「大草屋」酒店,阿波利耐爾喜歡到這里的「巴蒂」飯店就餐,而「百合花圃」酒店則是莫雷亞斯、雅里、保爾·福特和達達主義的創始人薩爾蒙及其朋友和社會名流經常出入的咖啡館。
本世紀初,隨著畫家畢加索、盧梭、莫迪戈里亞尼和弗拉明克等來到這里定居,蒙帕那斯很快就像蒙馬特爾高地一樣成為藝術的聖地。「羅冬德」、「羅姆」、「古波爾」、「布列戴爾」和「巴蒂」都是這片街區遐邇聞名的咖啡館。
❻ 巴黎的名茶和咖啡
岸最值得一去的 4 個咖啡館 → 兩個馬哥咖啡館
Cafe aux Deux Magots
地址: 170 Blvd St-Germain
電話: 01 45 48 55 25
www.lesdeuxmagots.fr
→ 花神
Cafe de Flore,
文壇勝地
地址: 172 Blvd St-Germain
電話: 01 45 48 55 26
www.cafe-de-flore.com
這兩家咖啡館是全巴黎最有名的兩家咖啡館 , 就在聖日耳曼 - 德 - 普雷教堂的對面, 是左岸的地標建築。
兩個馬哥咖啡館的附近是出版社及畫廊最密集的地方, 作家與畫家來接洽出版, 平常常常出沒在咖啡店中, 最後咖啡館倒以人而著名 , 成了現在世界各地旅遊者聚集的地方。杜拉、薩特與卡繆 , 都是這些咖啡館的常客。調色盤咖啡館
→ La Palette
一個永駐潮流前端的咖啡館
交通: 4 號線 /Saint Germain Des Pres 站或 10 號線 /Mabillon 站
地址: 43 , Rue De Seine
電話: 01 43 26 68 15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六早 8 : 00- 凌晨 2 : 00am , 周日休息。
左岸文藝畫廊區的著名咖啡店。傍晚下班後來這里看夕陽下的人流是最好的地方。
→ Cafe Atelier,
充滿陽光和朝氣的咖啡館
交通: 4 號線 /Vavin 站
地址: 95, Boulevard De Montparnasse
電話: 01 45 44 98 81
這是巴黎越來越多的 24 小時營業的店, 每周每天 24 小時營業。
畫廊咖啡就位於古堡樂餐廳(La Coupole)的正對面, 在這充滿著名的的咖啡廳及餐廳的大道上, 這家在短短 4 年中聲名雀起的咖啡廳, 是時尚人士聚集的地方。
■ (五)嘗一嘗古堡樂(La Coupole, 又譯圓頂咖啡館)的美味法國大餐
巴黎的飯館食肆多如牛毛。在左岸, 遊客的選擇就更是非常的豐富。
在巴黎, 你自然有無數的機會和選擇, 來品嘗正式的法國大餐。但是無論如何, 在左岸,
古堡樂餐廳是你要品嘗正餐和地道法式風味的好去處。
古堡樂餐廳屬於中國人也不陌生的福樓(FLO)集團。
位於文化名人區的 「 古堡樂 」 是文人們常去的餐廳之一, 牆上掛滿現代派的巨畫。餐廳面朝蒙帕拿斯大街, 店面極大, 燈火輝煌, 每天晚上座無虛席, 你去的時候很有可能都看到 「 古堡樂生日儀式 」 。每當你吃飯吃到一半忽然眼前一片漆黑時, 你就知道, 節目要開始了。只見一隊移動的燭光, 原來是所有的伙計一時全體離崗, 手持蠟燭跟在主廚後面, 從廚房魚貫而出, 主廚手捧蛋糕, 餐廳所有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的歌, 氣氛頗為感人。
❼ 咖啡有幾種口味
單品咖啡,也就是非花式的咖啡有以下幾種最著名:
藍山咖啡
藍山咖啡是咖啡中的極品,產於牙買加的藍山。受到加勒比海環抱的藍山,每當太陽直射蔚藍海水時,便反射到山上而發出璀璨的藍色光芒,故而得名。此種咖啡擁有所有好咖啡的特點,不僅口味濃郁香醇,而且由於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僅有適度而完美的酸味。一般都單品飲用,但是因產量極少,價格昂貴無比,所以市面上一般都以味道近似的咖啡調制。
哥倫比亞咖啡
產地為哥倫比亞,烘焙後的咖啡豆,會釋放出甘甜的香味,具有酸中帶甘、苦味中平的良質特性,因為濃度合宜的緣故,常被應用於高級的混合咖啡之中。
聖多斯咖啡
主要產於巴西的聖保羅。此種咖啡酸、甘、苦三味屬中性,濃度適中,帶著適度的酸味,口味高雅而特殊,是最好的調配用豆。被譽為咖啡之中堅,單品飲用風味亦佳。
摩卡咖啡
產於衣索比亞。豆小而香濃,其酸醇味強,甘味適中,風味特殊。經水洗處理後的咖啡豆,是頗負盛名的優質咖啡,普通皆單品飲用,但若能調配混合咖啡,更是一種理想風味的綜合咖啡。
曼特寧咖啡
產於印尼蘇門答臘。酸味適度,帶有極重的濃香味,口味較苦,但有種濃郁的醇度。一般咖啡的愛好者大都單品飲用,但也是調配混合咖啡時不可或缺的品種。
爪哇咖啡
產於印尼的爪哇島,屬於阿拉比卡種咖啡。烘焙後苦味極強而香味極為清淡,但感覺不到任何酸味,這種口味深受荷蘭人的喜愛。此種咖啡豆最常使用於混合咖啡與即溶式沖泡咖啡。
瓜地馬拉咖啡
產於瓜地馬拉。此豆屬於波旁種的咖啡豆,是酸味較強的品種之一,味道香醇而略具野性,最適合用來調配成混合咖啡。
康娜咖啡
這是由夏威夷的康娜地區火山熔岩所培育出來的咖啡豆,味道香濃、甘醇,且略帶一種葡萄酒香,風味極為特殊。上選的康娜咖啡有適度的酸味和溫順豐潤的口感,以及一股獨特的香醇風味,令咖啡愛好者難以忘懷。目前由於產量日趨減少,且市場需求量頗大,使得康娜咖啡豆的價格直追藍山咖啡。
義大利咖啡
「Expresso」原意為「快速」,ExpressoCafe則指在瞬間提煉出來的濃縮咖啡。由於這種咖啡泡法源自義大利人阿奇加夏於1946年所發明的蒸汽壓力咖啡機,故一般又慣稱為義大利咖啡。一般在家中沖泡義大利咖啡,系利用義大利庫卡壺沖泡成的,這種咖啡壺與虹吸式咖啡壺一樣,同樣是利用蒸汽壓力的原理來淬取咖啡。但摩卡壺是使受壓的蒸汽直接通過咖啡粉,讓蒸汽瞬間穿過咖啡粉的細胞壁,將咖啡的內在精華淬取出來,再加上使用深炒的咖啡豆沖泡,故而沖泡出來的咖啡具有濃郁的香味及強烈的苦味,咖啡的表面並浮現一層薄薄的咖啡油,這層油正是義大利咖啡誘人香味的來源。由於是高濃縮的咖啡,故一般在品嘗這種咖啡時,都使用小咖啡杯品嘗。
花式咖啡有以下幾種:
「 永恆的經典 」 拿鐵咖啡
拿鐵咖啡是義大利濃縮咖啡與牛奶的經典混合,義大利人也很喜歡把拿鐵作為早餐的飲料。義大利人早晨的廚房裡,照得到陽光的爐子上通常會同時煮著咖啡和牛奶。喝拿鐵的義大利人,與其說他們喜歡義大利濃縮咖啡,不如說他們喜歡牛奶,也只有咖啡才能給普普通通的牛奶帶來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完美無暇的卡布奇諾
義大利人喜歡把卡布奇諾當作早餐中的飲料,如果再配上熱而香甜的蘋果派,簡直就是一天的完美開始。他們有時也在一天中的閑暇時光喝上一杯卡布奇諾,但是通常會把正餐後的咖啡時間留給濃縮咖啡。一杯地道的義大利卡布奇諾咖啡,需要半杯義大利濃縮咖啡和半杯打成泡沫狀的牛奶,也可以在牛奶的上面灑上可可粉或肉桂粉,用來作為裝飾之用,同時防止牛奶起皮。
康寶藍、馬琪雅朵咖啡
義大利咖啡真是「百花齊放」,又開出康寶藍與馬琪雅朵兩朵花來。
康寶藍的名字直譯出來就是「加了鮮奶油的咖啡」,在一般義大利咖啡專賣店裡,康寶藍咖啡都是用玻璃材質的咖啡杯盛裝的,所以可以清楚地看見鮮奶油和咖啡交融的界面,因為鮮奶油本身有淡淡的甜味,所以一般建議在喝的時候不再加糖。
「帝王氣質」皇家咖啡
法國一向以咖啡館出名,自然也有幾種代表性的咖啡了。首先是高貴的皇家咖啡。這一道極品可是由一位能征慣戰的皇帝發明的,對了,他就是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他可不喜歡奶味,他喜歡的是法國的驕傲——白蘭地!他在咖啡中摻入烈酒,這款咖啡最大的特點是在飲用時需要用火將白蘭地和方糖點燃,當藍色火焰舞起白蘭地的芳醇與方糖的焦香,再合上濃濃的咖啡香,苦澀中略帶著絲絲的甘甜,將法蘭西的高傲,法國的浪漫完美地呈現出來。
浪漫溫馨的龐德咖啡
龐德咖啡,又稱「玫瑰咖啡」,是法國最流行的花式咖啡之一。別致的創意,美的造型,適合情人對飲,或一個人享受寂寞之美。濃濃的咖啡香混合著酒香,令人心醉神馳!最美麗的是咖啡上桌的一剎,花顏燦爛,情人對視微笑,多少情意繾綣花瓣間……
熱情奔放的俄式咖啡
高聳入雲的烏拉爾山脈和冰天雪地的冬天造就了俄羅斯人強悍的個性,並賦予了俄羅斯咖啡熱情激烈的口味。
醉人的愛爾蘭咖啡
愛爾蘭咖啡名字里就帶著一陣威士忌濃烈的熏香,愛爾蘭人視威士忌如生命,也少不了在咖啡中做些手腳!以威士忌調成的愛爾蘭咖啡,更能將咖啡的酸甜味道襯托出來,讓你在品味咖啡的同時感受到酒精的濃烈。一杯愛爾蘭咖啡就像冬晨冉冉升起的太陽,它會讓你全身很快泛起暖意,思緒也會不由自主地隨意飛揚。
濃郁甜蜜的摩卡咖啡
喜愛巧克力的伙計們,這就是為你們准備的!還記得義大利的拿鐵咖啡嗎?在其中加入巧克力就可以調成香濃的摩卡咖啡。摩卡咖啡製作十分簡單,把三分之一的義大利濃縮咖啡、三分之一的熱巧克力和三分之一的熱牛奶依次倒入咖啡杯,就做成了摩卡咖啡。摩卡的特點就在於它既有義大利濃縮咖啡的濃烈,又包容了巧克力的甜美,更融合了牛奶的柔滑。
優雅柔美的維也納咖啡
維也納咖啡是一個名叫愛因·舒伯納的馬車夫發明的,也許是由於這個原因,今天,人們偶爾也會稱維也納咖啡為「單頭馬車」。維也納咖啡的製作有點像美式摩卡咖啡。首先在濕熱的咖啡杯底部撒上薄薄一層砂糖或細冰糖,接著向杯中倒入滾燙而且偏濃的黑咖啡,最後在咖啡表面裝飾兩勺冷的新鮮奶油,一杯經典的維也納咖啡就做好了。
燦爛狂野的地中海咖啡
地中海咖啡混合了咖啡、巧克力糖漿和各種香料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的香料,就像地中海的多元文化特色,有北部非洲游牧民族的狂野、有西亞阿拉伯人悠久的歷史、有南部歐洲人陽光燦爛的性格。因此,如果你想在一個特別的日子營造一種特別的氣氛,地中海咖啡是你完美的選擇。
風味獨特的土耳其咖啡
土耳其人有句諺語說:「喝你一杯土耳其咖啡,記你友誼四十年。」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到處是掛有「咖啡」招牌的店,有的還畫著一隻小巧的咖啡杯,杯沿上似乎冒著縷縷熱氣。
樂觀豪爽的墨西哥咖啡
墨西哥人熱情樂觀,墨西哥咖啡中的巧克力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墨西哥咖啡有不同的做法,但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含酒精。
東西合璧的綠茶咖啡
這是最具有東方風味的花式咖啡,做法也非常簡單。咖啡的濃烈混合了綠茶的清香,完全不會有沖突的感覺,相反,你一定會驚嘆於它的和諧。
清涼迷人的泰式冰咖啡
如果有一種咖啡能在炎熱的夏日給你帶來清涼的海風和亞洲古老的迷幻香氣,那就是泰式冰咖啡。非常濃的咖啡和冰塊混合,再加入小豆蔻這種原產於東印度群島,配以奶油和糖,這樣製成的一杯泰式冰咖啡一瞬間就把你帶到烈日和海風下的普吉島。
高貴典雅的勃艮第咖啡
法國的勃艮第是紅葡萄酒的故鄉,那裡出產的紅酒顏色鮮艷、口感絕佳。勃艮第咖啡就是在咖啡中混合了葡萄酒的風味,是一款非常高雅的花式咖啡。
「流行時尚」冰砂咖啡
冰砂是近來很受歡迎的一種咖啡冷飲,只看它已經出現在快餐店的飲料單上,就可以了解它的受歡迎程度。
奶香四溢的歐蕾咖啡
在濃香的咖啡中加入牛奶的歐蕾咖啡是人人喜愛的一種飲料。「歐蕾咖啡」在法語中意為「加入牛奶的咖啡」。法國人通常在較大的歐蕾咖啡杯中注入等量的咖啡和牛奶。
神奇的魔力冰淇淋咖啡
這是一道充滿創意與富有變化的冰品咖啡。在冰涼的香草冰淇淋上倒入義大利濃縮咖啡,再用巧克力醬在鮮奶油和冰淇淋上自由構圖。隨著咖啡的熱氣,使冰淇淋漸漸溶化,而與鮮奶油混合在一起。巧克力醬所繪制的圖案,也隨冰淇淋溶化而綻開,一幅狂放的立體山水畫隨之呈現。在味覺上,也由開始時冷熱分明、甜苦有別而漸次融合,在水乳交融的過程中,充滿了口感上的想像與變化。當在咖啡中添加冰淇淋作為口味上的變化時,須注意所選擇的冰淇淋香味不可太重,否則容易破壞咖啡原有的香味。所以香草冰淇淋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其具有淡淡的芳香和清爽的口感,與咖啡結合時,不但不會破壞咖啡原有的香醇及口感,而且還能更增添咖啡的風味。
建議喝曼特寧或者印尼咖啡,幾乎無酸味。 花式的話除了摩卡,其他味道基本都不會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