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戰役的戰役經過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 87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擔任助攻和吸引英法軍隊主力的德軍B集團軍群,首先以空降部隊對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重要橋梁及要塞設施實施了襲擊。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即造成了荷、比軍隊的慌亂,緊接著,B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趁亂發起了猛攻。由於傘兵部隊已經佔領了各要道,B集團軍群的進展頗為順利。
德軍B集團軍群對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突破,致使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越過法比邊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揮所里焦躁不安地等著前線的消息,當他聽說英法主力已經出動時,「高興得都要哭了」。興奮地對周圍人說到:「他們正好掉入我們的陷阱!我就是要他們相信,我們仍在執行原定那個 『黃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張。他們上當了,等著瞧吧,好戲還在後面。」
博克的B集團軍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時,勒布的C集團軍群也擺開架勢。他們正在對馬奇諾防線進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國從南部撤回部隊時猶豫不決。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擔任中路主攻的倫德施泰特德A集團軍群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僅30萬人口的小國盧森堡當天不戰而降。給倫德施泰特上將打頭陣的是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兵團,該兵團下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赫爾曼·霍特的第15裝甲軍和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戰鬥力最強,它作為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主力和先鋒部隊編有3個裝甲師。而第15和第41裝甲軍僅各轄2個裝甲師。
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比軍的鬆散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境。1940年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他們便開始了緊張的渡河准備。「德國人強渡馬斯河是法國之戰的關鍵。在以後5個星期中還有其它同樣大膽的行動,但是沒有那一次能對事態發展產生過這樣驚人的影響。」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個裝甲師全部投入進去了。
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時,德軍出動近400架轟炸機分批次對馬斯河南岸的法軍陣地和炮兵群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狂轟濫炸,並使法軍的精神發生了癱瘓現象。下午4時,德軍分乘數百艘橡皮艇,開始強渡馬斯河。下午5時30分,德軍終於在馬斯河南岸上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接著德軍工兵立即開始架設浮橋。到了下午8時,古德里屬下的第1裝甲師已經穿透法軍陣地,突入相當縱深。第2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也在午夜全部渡過了馬斯河。同一天,赫爾曼·霍特的15裝甲軍屬下的埃爾溫·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也在西面40英里遠的南特附近渡過了馬斯河。
馬斯河防線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敞開了,在比利時境內作戰的英法部隊面臨被包抄的危險,陳兵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也將腹背受敵,英法這才感到形勢嚴重。英國迅速增派10個戰斗機中隊與駐法英空軍和法國空軍一起實施反擊。14日下午,馬斯河上空爆發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空戰,英軍布倫亨轟炸機和法軍最新式的布雷蓋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直撲馬斯河而來,德軍約5個聯隊的戰斗機升空攔截,雙方投入的飛機各有500餘架。從中午到天黑,登陸場上槍炮聲連綿不絕,雙方戰斗機上下翻飛,相互追逐,不時有飛機中彈起火,拖著黑煙下墜,英法飛機胡亂投下的炸彈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沖天的水柱。德軍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斷以猛烈火力射殺低空潛入的英法飛機。密集的地空火力網令英法飛機成了撲火飛蛾,一批批闖來,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戰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損失慘重的英法飛機悻悻敗走,德軍渡河浮橋大都完好無損。此戰德軍擊落英法飛機數百架,其中僅德第二高炮團就包辦了112架。英軍派出的飛機損失了60%。《英國皇家空軍史》稱:「再沒有比這種自殺性的戰斗造成的損失更令人痛心的了。」這一天被德國人稱為「戰斗機日」。在這以後,英法空軍只敢在夜間升空活動,戰區制空權被德國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軍裝甲集群長驅直入,其威力與速度是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法國陷入驚慌失措之中。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國總理保羅·雷諾沮喪地給5天前才接替內維爾·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打電話說:「這一仗我們恐怕要打輸了。」丘吉爾驚得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會引起這樣劇烈的變革。」為進一步探明戰局真情和給已經感到絕望的法國領導人打氣,1940年5月16日,丘吉爾從倫敦急飛巴黎。據丘吉爾回憶,「差不多他一見到法總理雷諾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識到:局勢比他想到的還要糟得多--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爾問甘末林「戰略預備隊在哪裡?」甘末林搖搖頭,聳聳肩,說:「沒有戰略預備隊」丘吉爾聽後,「簡直傻了眼」。 古德里安一接到命令,便立即決定:第10裝甲師向敦克爾克前進;第1裝甲師向加萊前進;第2裝甲師向布洛涅前進。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團軍構成的從色當到法國西海岸的進攻線,已經切斷了法軍從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博克的B集團軍已攻佔了荷蘭及比利時東部,70萬餘英法盟軍主力的左翼實際上已處在德軍的深遠包圍之中。眼下對方得以逃脫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爾克在內的法國北部的幾個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佔領這幾個海港,以徹底切斷對方的海上退路。
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克爾克還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古德里安等人躊躇滿志,決心率領他們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立即向克萊斯特提出了質問和抗議,但得到的最後答復是:「這是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
希特勒擔心裝甲師團消耗過大,於是,古德里安和萊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而眼睜睜地看著英法比盟軍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盟軍利用這一轉瞬即逝的喘息機會,得以實施從海上撤退的「發電機計劃」,從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從敦刻爾克先後撤出32.4萬人,其中法軍8.5萬人,成為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主力。對於希特勒這一讓人費解的命令,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成了一個難解之迷。一種說法認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國人一馬,因為希特勒對英國人情有獨鍾,他曾說過:「他們那些人是有價值的人種,是我要與之媾和的人。」他這次放走英國人,是想給英國人一情面,為日後和談留一條退路。另一種說法是希特勒對自己的裝甲部隊異常迅速地挺進感到不安,怕他心愛的裝甲部隊陷入敵軍南北合圍。但不管怎麼說,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它影響到日後對英國的入侵,並且使英國人以後在非洲和義大利能繼續作戰。 德軍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實施的毀滅性突擊,使比利時全軍復沒,法軍30個師,英軍9個師也不復存在。法軍新任司令馬克希姆·魏剛 拼湊了49個師加上英國的2個師,編成了3個軍團(第6、第7、第10軍團)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成了東西大約300英里的魏剛防線,以17個師守馬奇諾防線。兩條防線連在一起,企圖阻止德軍南下。
德軍在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後,德軍統帥部制定了代號為紅色方案的法蘭西戰役第二階段作戰計劃。這一方案要求德軍揮師南下,徹底擊敗法國。德軍兵力達137個師之多,其A、B兩個集團軍迅速改組完畢。博克的B集團軍(轄6個裝甲師)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實施突破;倫德施泰特A集團軍(轄4個裝甲師)為左翼,向埃納河作正面突擊。
1940年6月3日,德國空軍向法國機場和後方實施了猛烈轟擊。1940年6月5日拂曉,博克的B集團軍率先在右翼發起全線進攻,當天,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搶先渡過索姆河。1940年6月7日,隆美爾師將防守阿布維爾--亞眠一線的法國第10軍團攔腰斬斷,其他德軍各師得以從這個缺口向前擁入。1940年6月8日,隆美爾師進抵塞納河畔。1940年6月10日,隆美爾又轉身北向,一口氣沖了50英里遠,以海岸線為目標。當晚就到達目的地,切斷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軍第9軍和英軍第51師的退路。這些部隊於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隆美爾投降。
在B集團軍發起進攻後,左翼的倫德施泰特德A集團軍也於1940年6月9日在埃納河發起渡河攻勢,當晚,古德里安裝甲兵團的第1裝甲師強渡埃納河,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團擊敗法軍裝甲部隊,突破了法第6軍團的右翼,此後,古德里安揮軍南下,一路長趨直入似入無人之境。成群結隊的法軍俘虜喪魂落魄地把槍支扔給德軍,放在坦克下面壓毀。魏剛後來心情沉重地寫道,使他「最感觸目驚心的,就是德軍的坦克和飛機,已使法軍士兵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現象。這要算是德軍的一個最大的成功」。1940年6月17日,古德里安裝甲兵團進抵瑞士邊境城鎮潘塔里爾,切斷了馬奇諾防線內法軍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強渡埃納河以來,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在10天中長驅400多公里,俘虜法軍25萬之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
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希特勒要求倫德施泰特與C集團軍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A、C兩集團軍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1940年6月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⑵ 法國的戰斗機都有哪些型號性能如何國際地位又怎麼樣
一、「幻影2000」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研製的輕型超音速戰斗機。主要用於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或戰術偵察等任務。70年代中開始研製,第一架原型機於1978年3月首次試飛,生產型飛機於1983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 主要機載設備 除雷達系統外,還有汽姆遜-CSF和達索電氣設備公司具有VCM-65顯示器的電子對抗調和,TMV-980數據顯示系統,馬特拉公司的消極干擾設備,法國航空導航公司的S.605自動駕馭儀,達索電氣設備公司的2084型中央數字計算機,電話器材公司的塔康詢問機和NRAI-7A型敵我識別應答,ERA7000型甚高頻/超高頻電台,以及克魯澤公司的90型大氣數據計算機等。主要系統有ABG賽姆卡公司的空調和增壓系統,用於驅動飛行控制伺服裝置、起落架和剎車裝置。電氣系統包括兩台A.20110氣冷式20千伏安的交流發電機,兩個變壓器和一個40安小時的蓄電池,以及電傳操縱系統和氧氣系統等。 機翼 「幻影」2000的機翼為三角形懸臂式多染下音翼,前緣後掠角58度,後緣前掠角3度30分。採用兩段式全翼展自動前緣縫翼,作戰時可變彎度,但在加速和低空巡航飛機需收起。兩段式全翼展升降副翼採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蒙皮和蜂窩結構,上下偏轉角為-16度~+25度,用電傳操縱系統操縱升降副翼和襟翼。機翼上、下翼均有一塊減速板。「幻影」2000沒有平尾。垂尾為懸臂式,前緣後掠角45度,後緣的方向舵為復合材料蒙皮蜂窩夾芯,由電傳系統操縱。 武器 單座型的「幻影」2000裝有兩門「德發」554型機炮,分別安裝在進氣道下面的機身兩側,備彈各125發。「德發」554為單管轉膛炮,口徑30毫米,重量85千克,長2.1米,射速11000發/分(空對面射擊)或1800發/分(空對空射擊)該炮是在「德發」553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1978年開始生產,除裝備「幻景」2000外,還用於MB,339K飛機。「馬特拉」(MATRA)超530導彈:「馬特拉」是一種雷達制導的中距攔截導彈,可用於截擊高空、高速目標,是法國「幻影」F.1、Ⅲ和2000型飛機的標准武器。該導彈是法國馬特拉公司在「馬特拉」R53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馬特拉」超530彈長3.58米,彈徑26.3厘米,翼展64厘米。主要由制導控制艙、引信、戰斗部、火箭發動機、彈翼和舵面組成。採用了半主動脈沖雷達制導系統,最大射程16-18公里,彈重250千克,使用高度23000-30000米。後來又發展了「馬特拉」超530F和超530D,分別為前者的改進型,性能都有所提高。「魔術」(MAGIC)導彈:有「魔術R550(或稱「魔術」1)和「魔術」2兩個型號。前者是一種專門用於中低空近距格鬥的空空導彈,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發展的近距全向格鬥導彈。該導彈裝備「幻影」2000戰斗機,也裝備F-16或米格-23飛機等。 雷達 「幻影」2000採用了湯姆遜-CSF公司的RDM多功能多普勒雷達(1986後後改為RDI脈沖為勒雷達)。5平方米的目標時,其作用距離:高空為110公里,低空為46公里。 二、陣風」超音速艦載戰斗機是由法國達索公司於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1985年12月14日,「陣風」A飛機順利出廠,1986年7月,該機進行了首次試飛,裝備法國斯奈克馬公司的M88-2型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提高到75千牛(帶加力)。重新改裝後的「陣風」A戰斗機依然採用雙三角翼加近耦鴨式布局,但總體重量和尺寸都比實驗型略有縮小。 飛機空重約11噸,機身仍採用傳統的半硬殼式結構,機上的主要武器裝備有:一門裝在右側發動機側面的30毫米德發544機炮,14個外掛架為機身下4個、翼下6個、翼尖2個、進氣道下2個。該機執行截擊任務時,可掛「米卡」中距攔截空對空導彈和「 魔術」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掛「米卡」空對空導彈和常規炸彈。 武器 裝1門機炮,最多可帶6500千克武器。 尺寸數據 機長:14.99米 機高:5.1米 翼展:1.72米 重量 最大起飛重量:182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M2 作戰半徑:556~926公里 三、「幻影」4000是法國達索(Dassault-Breguet)公司自己投資研製的單座雙發三角翼多用途戰斗機。這種戰斗機的主要任務是防空截擊和對遠距目標實施攻擊。該機原先被稱為「超級幻影」4000,1986年改名為「幻影」4000。1975年9月開始研製,1977年12月原型機公諸於世,1979年3月9日首飛。「幻影」4000是2000的放大型,其機身加寬,安裝兩台發動機,在機頭增加前翼,加大垂尾,縮短了後機身,並在此型戰斗機上採用了在「幻影」2000上使用的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等新技術,還在機翼等關鍵廣告使用了硼和碳纖維的復合材料。由於在垂尾中內置了油箱,使該機可攜帶的內部燃油達到了「幻影」2000的三倍。 武器 主要武器為2門30毫米「德發」(DEFA)機炮,有11個外掛點,制空時可掛空戰用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對地攻擊時可掛各種炸彈、空地導彈、和火箭彈等,也可掛偵察吊艙,最大外掛載荷8000公斤。 動力裝置 裝兩台SNECMA M53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22046磅。 尺寸數據 機長:18.70米翼展:12.00米機高:5.80米機翼面積:73平方米 重量 機重:18000公斤 雷達 最大速度:2.3馬赫(2333公里/小時)作戰半徑:1850公里升限:20000米初始爬升率:18300米/分鍾 四、Jaguar「美洲虎」是英、法兩國合作研製的雙發超音速攻擊/教練機,是按執行戰斗支援為主、教練任務為輔的要求而設計的。該機的單座型執行近距支援任務,雙座型執行教練任務。首架原型機於1968年9月試飛,1971年第一架生產型試飛,1973年6月和1975年5月分別開始交付英國空軍和法國空軍 Jaguar主要型別如下:Jaguar A 法國單座攻擊型,於1969年3月試飛,共訂購了160架。Jaguar B 英國雙座作戰教練型,空軍編號為T.Mk.2,共製造了37架。Jaguar E 法國雙座教練型,共生產了40架。Jaguar m 法國單座艦載攻擊型,只製造了一架原型機,1969年11月試飛,1973年法國海軍決定不採用,故未投產。Jaguar S 英國單座戰術支援型,空軍編號為GR.Mk.1,基本上於A型相同,換裝先進的電子設備,共生產165架。Jaguar International 出口型,由Jaguar S型改進而來,換裝發動機、火控雷達,加裝翼上掛架、微光電視等裝備。 動力裝置 兩台Turbomeca/Rolls-Royce Adour 104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305磅 武器裝備 機上裝有2門30毫米Aden/DEFA 553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 尺寸數據(Jaguar S) 機長:15.52米翼展:8.69米機高:4.89米 重量(Jaguar S) 空機重量:7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700千克最大武器載荷:4535千克 性能數據(Jaguar S) 最大平飛速度:1.35馬赫(11000米高度)實用升限: 14000米最大航程:4200公里 五、幻影Ⅲ是法國達索(Dassault)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三角翼戰斗機,其主要任務是全天候截擊和制空,亦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該型機是法國60-70年代法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 該機的主要改型有:幻影Ⅲ001:原型機,1956年11月17日首飛。幻影ⅢA:預量產型,1958年5月12日首飛。幻影ⅢC:全天候截擊型,1960年10月9日首飛。幻影ⅢE:遠程戰斗轟炸型,可攜帶常規武器和戰斗核武器,1961年4月5日首飛。此外還有幻影ⅢC的雙座教練機型幻影ⅢB,幻影ⅢE的雙座教練機型幻影ⅢD,以及偵察型的幻影ⅢR和幻影ⅢRD等。 動力裝置 幻影Ⅲ001:一台 SNECMA Atar 101G 補燃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49.0千牛。幻影ⅢA/C:一台 SNECMA Atar 9B 補燃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58.8千牛。幻影ⅢE:一台 SNECMA Atar 9C 補燃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78.4千牛。 武器裝備 兩門DEFA-552A 30mm 機炮每台125發炮彈, 五個外掛點4000千克載彈量,包括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炸彈,電子戰艙,核彈,火箭和副油箱。 尺寸數據(幻影ⅢE) 翼展: 8.22米機長: 15.03米高: 4.5米機翼面積:34.85平方米 重量及載荷(幻影ⅢE) 空載:7,05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700千克 性能數據(幻影ⅢE) 最大速度:(高12000米,無外掛)2332公里/小時 / (海平面)139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1200公里航程:3300公里最大平飛速度:>M2.0升限:55,800英尺 六、「超軍旗」(Super Etendard)是法國達索·布雷蓋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艦載攻擊機。該機於60年代開始研製,1974年10月首次試飛,1978年6月開始交付法國海軍,裝備在「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上使用。該機除在法國使用外,還出口到阿根廷和伊拉克等國。 動力裝置 1台國營發動機公司的「阿塔」8K-50渦噴發動機,推力49千牛。 武器 固定武裝:2門「德發」30毫米航炮,備彈2×125發外掛點:5個,可攜帶AM.39「飛魚」反艦導彈、「魔術」空空導彈、炸彈等。 尺寸數據 機長:14.31米機高:3.86米翼展:9.6米 重量及載荷 最大起飛重量:12噸最大武器載荷:21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M1.0(高空)實用升限:13700米作戰半徑:720千米 七、CM-170輕型教練/攻擊機由法國Etablissments Fouga et Cie公司研製,該公司1936年成立,1958年被Potez公司收購,Potez後又並入法國宇航公司(Aerospatiale)。該機編號中的CM為該機的兩位設計師R.Costello和P.Maubassin姓氏打頭字母的縮寫。原型機1952年7月23日首飛,1954年7月7日第一架預生產型出廠,1956年2月29日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總共生產了916架。 動力裝置 2台Turbomeca Marbore IIA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3.91千牛。 武器 可攜帶2門7.5毫米機炮,還可攜帶空對地導彈、炸彈、火箭等。 尺寸數據 機長:10.06米 翼展:12.15米 機高:2.8米 重量 空重:21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260公斤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9000米高空):725公里/小時最大爬升率:16米/秒升限:13500米 航程:1250公里 作戰半徑:900公里 八、「小羚羊」5座(機組1-2人)輕型攻擊直升機,公司代號SA-341和SA-342,是法國國營航宇工業公司(AEROSPATIALE)(後有英國韋斯特蘭公司(WESTLAND)及聯邦德國伯科夫公司合作)研製的,設計始於1964年,原型機SA-340試飛於1967年4月。該機的主要任務除了反坦克攻擊,與地方直升機進行空中格鬥外,還可以擔負偵察、運輸及教練的任務。中國陸軍航空兵也於1987年引進了8架SA-342L「小羚羊」直升機, 「小羚羊」直升機也是一架帶尾槳的單旋翼直升機,但其尾槳採用先進的涵道尾槳形式,主旋翼與三片翼刀組成,位於機身座艙頂部的後方位置可折疊。機身呈鴨蛋形,前半部由曲玻璃包圍,視界良好。一台「阿斯泰祖」(Astazou)渦輪軸發動機安裝在後機身背部。三垂尾,二小一大。起落架為雙滑橇式,全機布局近似於「雲雀III」,但較後者更流線形。在機艙內有兩排座椅,前排可坐1-2名駕駛員,後排可坐3人,但也可裝貨。 主要機載設備 擁有135千克的絞車,可載2副擔架或照相偵察器材,若作為武裝攻擊機用,可裝2個布朗特68毫米或FZ70毫米火箭彈吊艙,也可外掛2枚AS.12有線制導空對地導彈及陀螺隱定瞄準具。 動力裝置 一台「阿斯泰祖」(Astazou)渦輪軸發動機 武器 一門20毫米機炮,機身兩側可外掛500公斤武器,包括4枚-6枚「霍特」(Hot)(或「陶式」(Tow))有導反坦克導彈,2個70毫米或68毫米火箭吊倉,兩枚「西北風」(Mistral)空空導彈,1至2挺7.62毫米機槍或一門GIAT20毫米機炮等。 尺寸數據 旋翼直徑10.5米 / 尾槳直徑0.7米機長(旋翼、尾槳旋轉):11.9米 / (機身):9.5米機高:3.1米機寬:2米貨艙尺寸(長x寬x高):2.2米x1.3米x1.2米短翼翼展5.23米。 重量 標准載重(內部):750公斤 / (外吊):700公斤最大總重:1800公斤(SA-341), 1900公斤(SA-342K), 2000公斤(SA-342L/M)空重:998公斤正常起飛重量:1800公斤燃油(內部):445公升 / (內部副油箱):90公升 / (附加內部副油箱):200公升 性能數據 航程(標准載重):670公里(SA-341), 735公里(SA-342)最大平飛速度:31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時使用升限:4100米(SA-341),5000(SA-342)盤旋升限(有地效):2850米(SA-341),3040米(SA-342)(無地效):2000米(SA-341),2370米(SA-342)垂直爬升率:12.2米/秒 九、「虎」式武裝直升機是由法國航宇公司和德國MBD公司聯合組成的歐洲直升機公司研製的 其武器裝備主要是:機頭下裝一門30毫米口徑自動航炮,可帶150至450發炮彈;外掛4枚「西北風」空對空導彈;外掛2個火箭發射巢,每個火箭發射巢裝22枚68毫米直徑無控穿甲火箭。也可用2個各裝13枚火箭的發射巢來代替「西北風」導彈,這樣直升機所帶火箭總數可達到田枚。該祝頂篷安裝有電視攝像和前視紅外裝置,以及激光測距儀、直景光學感測器。根據調整後的計劃,該機將於2003年交付。 德國陸軍用的反坦克與支援直升機UHT,其短翼下可掛載「霍特-2」或「崔格特」導彈、"毒刺"自衛導彈、無控火箭、機槍吊艙和其它自衛系統。在該機旋翼主軸瞄準具內,裝有電視、前視紅外、激光測距等裝置,專供射擊員使用。機頭處裝的前視紅外裝置,則供正駕駛貝使用。 十、「幻影」F.1是法國七十年代裝備的主力戰斗機,是當時的世界優秀戰斗機之一。除具有高空高速的特點,還有較強的機動性能,而且載彈量大,航程遠,可在簡易機場起落,對地攻擊能力強,是一種設計比較成功的戰斗機。曾出口世界許多國家, 成為它們的一代主力戰斗機。 武器 2門30毫米機炮,3枚瑪特拉R530空空導彈和2枚R550「魔術」空空導彈或空地導彈、火箭、炸彈等。 尺寸數據 機長:15米 翼展:8.4米 重量 起飛重量:10.9噸載彈量:4噸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2.2M(高空)實用升限;20000米 作戰半徑:1300公里 十一、「幻影」Ⅳ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研製生產的雙座超音速轟炸機,主要用於投放核彈,是法國第一代核彈武器運載工具。 法國於1956年由空軍負責組織研製能執行核攻擊任務的飛機,作為法國核威懾力量的三要素之一。該機1959年6月17日首次試飛,原型機被命名為「幻影」ⅣA,1964年底開始在法國空軍服役。至1968年共有62架被交付使用。 武器 可裝載集束炸彈,馬特拉、魔術空空導彈,ECM火箭發射巢。並可攜帶一枚ASMP核導彈及兩個副油箱。 尺寸數據 機長:23.5米機高:5.65米翼展:11.85米 重量 空重:14,51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1,628千克正常載彈量:6,4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空):2,338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1,350千米/小時航程:2,480千米 十二、「幻影」5是法國達索(DASSAULT)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戰斗轟炸機,主要用於對地攻擊,也可執行截擊任務。該機是在「幻影」IIIE基礎上改型設計的,採用其機體和發動機,加長了機鼻,簡化電子設備,增加470升燃油,提高外掛能力,可在簡易機場起落。 主要機載設備 選裝Aida雷達,帶慣性導航系統和平視顯示器。 動力裝置(A型) 一台SNECMA Atar 9C 補燃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60.8千牛 武器(A型) 兩台DEFA-552A 30mm 機炮每台125發炮彈, 七個外掛點,載彈量大於4000公斤,武器包括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炸彈,電子戰艙,核彈,火箭,和副油箱。 尺寸數據(A型) 翼展:8.22米機長:15.55米機高:4.50米機翼面積:34.85平方米,機翼後掠角(1/4弦線處)45度,展弦此2.82,機翼平均相對厚度5.1%,主輪距5.46米,前主輪距5.92米。 重量及載荷(A型) 空重:66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7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20870千克機內燃油量:3811升最大載荷:4000公斤 性能數據(A型) 最大平飛速度:(11000米高空)M2.2/2350千米/小時/(海平面)M1.13/1390千米/小時爬升率:14000米/分鍾實用升限:17000米作戰半徑:1300千米轉場航程:2600千米 十三、AS-565「黑豹」是歐洲直升機法國公司生產的多用途軍用直升機,由「海豚」2改型而來,原編號SA365K,1990年1月改稱AS-565。1986年4月30日生產型首次展出,1988年首次交付。主要型別:AS-565UA通用型,可執行偵察,空中指揮、電子戰、目標指示、搜索和救援等任務;AS-565AA武裝型、機身外掛架可攜帶44枚68毫米火箭,2個20毫米機炮吊艙,或8枚「馬特拉」空空導彈,巴西訂購了36架,1989年開始交付;AS-565「黑豹」800型,裝2台LHTEC公司的T800發動機,作為美軍陸軍UH-1H的後繼機;AS-565CA反坦克型,載「霍特」導彈和艙頂瞄準具。 動力裝置 裝2台透博梅卡公司「阿赫耶」1M1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558千瓦,裝全功能數字式電子控制器。 尺寸數據 旋翼直徑11.94米,涵道尾槳直徑1.10米,機長13.68米,機身長12.11米,機高3.99米。 重量 空重225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25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296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海平面)278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海平面)7米/秒,懸停高度(有地效)2600米,(無地效)1850米。航程(海平面、最大批准燃油)875千米。 十四、「阿爾法噴氣」是法國達索公司和德國道尼爾公司聯合研製的教練/攻擊機。該機於1970年開始研製,第一架原型機於1973年10月26日開始試飛,1975年正式投產裝備部隊。「阿爾法噴氣」有E(教練型)和A(攻擊型)兩種型別,除法國裝備教練型200架,德國裝備攻擊型175架外,該機還出口比利時、墨西哥和埃及(由阿拉伯公司引進許可證仿製160架)等國,總產量達504架。 武器 可攜帶1門吊艙式30毫米「德發」或27毫米「毛瑟」航炮,備彈150發;3個外掛點,可攜帶空空、空地導彈、火箭彈、炸彈等 動力裝置 2台「拉扎克」O4-C5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3.23千牛 尺寸數據(E型) 機長:12.29米機高:4.19米翼展:9.11米機翼面積:17.5平方米 重量(E型) 空重:3475千克正常起飛重量:5000千克(無外掛)最大起飛重量:7380千克機內燃油:1415千克 性能數據(E型) 最大平飛速度:M0.85(高空);1000千米/小時(海平面)實用升限:14630米最大爬升率:61米/秒續航時間:2小時30分(低空)起飛滑跑距離:480米著陸滑跑距離:610米
⑶ 英法之間發生過什麼著名的戰爭
1、克雷西會戰
克雷西會戰也叫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écy),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9000人渡海侵入法國。法王腓力六世將兵三萬餘人迎敵。 八月,雙方戰於克雷西。是役,英國長弓手起了關鍵作用,接連打退了法軍的十五次沖鋒。
法軍則傷亡慘重,腓力六世受傷,被迫退兵亞眠。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此戰法軍傷亡萬餘人,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典範。
2、阿金庫爾戰役
阿金庫爾戰役發生於1415年的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領下,英軍以由步兵弓箭手為主力的軍隊於此擊潰了法國由大批貴族組成的精銳部隊,為隨後在1419年奪取整個諾曼底奠定基礎。
這場戰役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之一,也對後世戰爭的依靠火力范圍殺傷對手密集陣形這種戰術留下了深刻影響。
3、奧爾良戰役
奧爾良戰役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著名戰役。被困多年的法蘭西南部重鎮奧爾良,在聖女貞德的領導下得以解圍,從而為法國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在英法百年戰爭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一舉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進而轉敗為勝,使百年戰爭從此朝著有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
4、布朗克福之戰
布朗克福之戰,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的一次戰斗。1450年11月1日,據守波爾多的英軍派一支部隊出擊,尋殲阿曼尼帶領的一夥劫匪。
由於英軍騎兵推進速度太快,脫離了主力部隊,阿曼尼乘機將英軍分割,並對英軍步兵發起攻擊。失去騎兵掩護的英軍步兵在布朗克福幾乎全部被殲。
5、普瓦捷會戰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王儲,黑太子愛德華一直被認為是不輸於老爹愛德華三世的將星。然而這位虎父之後從一介犬子到比肩老爹的歷程,看似迅速,實則非常艱險。其中的轉折點就發生在1356年的普瓦捷會戰。
1356年9月19日,在普瓦捷會戰當中,黑太子愛德華率軍與法王約翰二世麾下的法軍大戰,以寡擊眾,生擒約翰二世。
⑷ 二戰時期的法國
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在「二戰」前夕,法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陸軍,更是傲視歐洲群雄,有「歐洲第一強國」之稱。龐大的法國海外殖民地起初傾向於維希政權,戰爭後期加入戴高樂將軍在內的盟軍,共同抵抗德軍。
1、從軍隊數量上來說,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系在300萬左右,超過英國、德國、美國、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
2、從武器裝備上說,法國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以陸軍為例,法國陸軍裝備好、機械化水平高、機動能力強,擁有大量的摩托化單位。「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
以海軍為例,法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軍之一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強於德國,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國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50餘艘各型驅逐艦,潛艇101艘。
3、法國還用11年時間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位於法國東北邊境地區,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假如德國軍隊選擇以此來正面突破的話,必將付出慘烈的代價。
1940年6月,貝當組閣後,向德國投降。德國以對英作戰需要佔領了法國北部和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屬北非和法屬西非及法屬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領地也依然服從維希政府的領導。維希政府雖然屈服於納粹德國,但是並沒有按照德國的要求加入軸心國,也沒有對英國宣戰。
原貝當內閣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流亡法國,成立『自由法國運動』,對德國急需作戰並被英美等盟國視為法國合法政府和盟國。在法國德佔區里,有兩大抵抗系統: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國運動」的地下抵抗組織,還有就是以法共為首的「法國民族聯合解放陣線」的游擊組織。
1942年英美在阿爾及爾登陸,法屬北非殖民當局和軍隊倒向盟軍並參加了突尼西亞戰役。之後不久,法屬西非也投向盟國。
1944年,自由法國軍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法國第二裝甲師在英美軍隊的成全下率先進入巴黎。1944年9月,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羅斯福決定承認法國為共同作戰的盟國,從原定的德國美佔區中劃分出一塊給法國作法佔區。法國奇跡般由戰敗國變為五大戰勝國之一。
(4)法國有哪些戰斗擴展閱讀:
閃擊法國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
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
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⑸ 法國有那些戰斗機
法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是為數不多可以自行設計生產噴氣式戰機的國家之一,而且法國生產的戰機有自己的特點,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好的口碑。法國現在裝備有幻影2000、陣風A\B,陣風M(艦載機),曾經生產過幻影系列、超軍旗系列(包括艦載機)不僅自己裝備,還出口到很多國家。
⑹ 法國普羅旺斯、發生過什麼戰爭古代近代都可以~急急急急急!!!
比較有名的有:
1.凱撒以普羅旺斯為基地征服高盧的戰爭(前68年-前61年)
2.中世紀清潔派聖戰(阿爾比聖戰),也就是在教皇指示下法國南部清潔派被剿滅的戰爭(1209-1229年)
3.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軍隊與革命軍的戰斗,其中土倫的戰役名聲比較大,是拿破崙的成名戰 (1793年)
⑺ 法國傘兵部隊參加過哪些戰役
世界上任何一個傘兵部隊所擁有的空降實戰經驗,大概都不會比法國傘兵部隊在中南半島、蘇伊土運河及阿爾及利亞等處的戰斗經驗多。
在中南半島上的戰斗中,法國傘兵部隊是法國的主要作戰單位,執行了約156次空降任務。他們在中南半島的戰役中雖殘酷地殲滅了大量的越南人民軍部隊,但自身也傷亡慘重。1954年11月21日,法國傘兵部隊在越南西北角靠近奠邊府村旁的小山谷中降落時,戰斗達到最高潮。而後一旦戰況變得穩定,大部分的傘兵部隊就會被重裝步兵取代而移駐它處。但是越南人民軍加強攻勢時,傘兵部隊又回到原駐地進行戰斗。在4月13日至5月6日之間,也就是要塞失陷之前,有5個傘兵營空降至此區參加戰斗。在這場戰斗中,法國傘兵部隊及外籍兵團首當其沖,頑固抵抗。
中南半島停戰後,法國於1955年撤離越南,傘兵部隊遂開往阿爾及利亞。抵達阿爾及利亞時,正逢戰爭開始不久。由於在中南半島吃過相當大的苦頭,並且有了在越南戰俘集中營的經歷,這使得法國傘兵部隊有些躊躇不前。因此他們開始研究發展一套新的戰法,這套新戰法是專門為了對付游擊隊員。他們努力地研讀毛澤東的作品,並以新方法來訓練官兵。
第十傘兵部隊在短暫且失敗的英法蘇伊土運河行動(SUeZ Campaign)中發動過1次小型突擊,之後又回到阿爾及利亞。1957年1月,該師接管了由民族解放陣線(FLN)控制的阿爾及爾城。在2個月之內,該城完全由該師所掌握。然而法國軍隊在阿爾及利亞受挫,最終於1958年5月引發了暴動,這次暴動使戴高樂總統再度執政。在這次事件中,傘兵部隊,特別是他們的領導者馬蘇將軍,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他們也在1960年1月捲入一場短暫的陰謀叛亂中,以可悲的失敗告終。
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法國傘兵部隊回到了法國,法國當局仍然維持部隊的強大的作戰能力。他們也善用這支優秀的部隊在海外執行任務以達到法國政府的外交目的。部隊中的第十一空降師現正駐於扎伊爾、茅利塔尼亞、查德以及黎巴嫩等國。
戰後的數年間,法國傘兵部隊在法國軍隊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⑻ 中法戰爭有哪些戰役注意時間順序謝謝
1、山西之戰(1883年12月)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2、北黎沖突(1884年6月23日)雙方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
3、台灣基隆之戰(1884年8月3日)
4、馬江海戰,福建水師潰敗(1884年8月)
5、法國再次進攻台灣、澎湖、鎮海(1884年10月)
戰後,清政府進一步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緊建立北洋艦隊,並於台灣設省,開始大力建設。
(8)法國有哪些戰斗擴展閱讀:
1885年2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4日,金登乾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書》)。
之後,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簡明條約》,並下令北越駐軍分期撤退回國;法國解除對台灣和北海的封鎖。中法戰爭至此停止,慈禧太後頒發了停戰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