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開始,它對於法國文化有什麼意義
關於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意義的問題了,是法國損失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文化,不管現在怎麼修復,也無法修復回原來的樣子,根據我所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已經正式開始,巴黎聖母院的文化跟藝術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比較跟衡量,因為一些特別的文物修復無法恢復,其次,他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由世界上存在的自然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一、 法國最寶貴的見證因為這一次的破壞跟恢復,使原始外觀的一些藝術品跟紀念碑得以傳承,都是,在修復以後,依然可以為後代的人類了解他們的歷史跟發展提供最寶貴的見證, 其次,經過一年多的重大討論,法國那邊決定重建巴黎聖母院,依然按照以前的模板,恢復以前的尖塔設計,而不是建造現代建築風格的尖塔,該尖塔預計大概將在5年內完成並且開放。
『貳』 修道院是干什麼的
修道院是一類基督教修道場所,由修道院長(abbot)管理的隱修院教堂或以大教堂為中心的寺院建築群。大修道院一般包括一整套建築,以適應自給自足的教會組織的需要。
隱修院的使命簡單來說就是成為隱修士,完成在基督奧體內的職責,在隱修院內專心致意尋找天主,實行福音的勸諭,並為教會內所有的兄弟姊妹祈禱。
隱修院的修士們在禮儀、默觀頌讀,個人祈禱和勞動中求得平衡。修士全心尋找天主,度簡朴澹泊、勤勞克苦、靜默的隱修生活,以恆常祈禱,為世界和教會轉求天主。隱修士不出外從事使徒工作,但在隱修院外圍,視修院的人手多寡而定,備有客房提供給靜修的男女使用。
勞動也是隱修士們重要的職責,聖本篤會規提及「每座修院要自食其力……幾時他們靠雙手操作度日,才算是真正的隱修士。」
每座修院視所處地區的情況及資源,發展出修院特有的事業。例如美國中部的革責瑪尼(Gethsemani)隱修院生產水果蛋糕及乳酪,加州新明谷(New Clairvaux)修院種植核桃及加州李,比利時的隱修院則大多出產啤酒等。
修道院的起源
埃及的聖安多尼為首,他們拋棄世上的榮華富貴,離開自己的家庭,到沙漠中專務祈禱。教會史上不少聖人都是來自隱修傳統,像聖額我略那齊盎、聖巴西略、聖金口若望、大馬士革聖若望、聖伯爾納、聖十字架若望、聖大德蘭、聖小德蘭等等。
簡單的說,隱修的目的,就是舍棄世界的種種享受,而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專務祈禱,並靠著體力勞動養活自己。可以看作是不流血的殉道。
『叄』 修道院跟教堂有什麼區別
1、所屬人群不一樣
修道院的主要受眾是天主教教會專門培養神父的地方。
教堂是為了在世的教徒們提供活動的場所。
2、受眾人群不一樣
教堂, 尤其是城市中的教堂, 是屬於市民的公共建築; 而修道院是供僧侶住宿和修行的地方, 比較清靜, 一般人不會進去的。
教堂是由城市財撥款(也就是市民的稅收), 聘請專業的建築師和工匠修建的. 是市民舉行宗教儀式的集會場所, 類似於現代的禮堂, 是一個人來人往的世俗地方。
3、二者分類不同
修道院:
天主教、東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機構稱為隱修院。
天主教培訓神父的機構稱為神學院。
教堂:
天主教的教堂建築分為四等級:
小堂/禮拜堂:有駐堂神父/主理牧師一位。
聖堂/禮拜堂:通常為傳道區/牧區所在,有主任司鐸/主任牧師,教友/會友多的教堂甚至有執事/助理聖品。
座堂:教區主教駐在地。
大殿:又稱聖殿,通常為總主教/大主教所在、或為有特殊宗教事跡發生的地點,例如露德、花地瑪。僅有天主教設此等級。
4、內部建築不同
修道院的建築風格會嚴肅壓抑很多, 可能也會很高大, 但裡面的裝飾少很多, 而且絕對不允許修建基督像。因為基督教的信徒只承認一個神,就是耶和華上帝,其他的都是人幫他們鑄造的身體,認為都是人自己為了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按自己的意思造出來的。
而教堂是大部分會有神像的。
網路—教堂
網路—修道院
『肆』 修道院學校在西歐中世紀社會中具有怎樣的地位與作用
一、基督教教育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早期基督教教會學校隨之發展起來。
修道院是中世紀最典型的教會教育機構,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准備充當神職人員的人進行教育,以後擴大了范圍,一些並不以神職為生的人也被接納。修道院的學生一般十歲左右入學,學習期限大約為八年。
早期的修道院主要強調宗教信仰的培養,以後課程逐漸加多加深,「七藝」成為主要課程體系。
教師完全由教士擔任,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口授和學生背誦、抄寫相結合。實行個別教學,學生的入學時間、
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因人而異。學校的紀律是分沿海各,體罰盛行。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機構和教育內容
1.教會學校
在中世紀,西歐的教會學校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修道院學校、大教堂學校和堂區學校。在這三類學校中,修道院學校因其藏書豐富、管理嚴格等特點而成為最重要的教會學校。
(1)修道院學校
修道院學校主要是指設在修道院內的教育機構。就其發生而言,修道院學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稱寺院制度)的產物。
修道院學校分為兩部分。一為「內學」,主要負責對准備充當神職人員的學生的教育。一為「外學」,負責對不準備擔任神職的學生的教育。
修道院學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服從、貞潔、安貧等品質。
修道院學校以聖經為主要學習內容。通行的教材為《教義問答》,是基督教教會對初信教者傳授基本教義的教材,用問答體裁寫成。
神學加上「七藝」構成了修道院學校的主要學習內容,而神學則成為其他學科的「王冠」。
修道院學校的教師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職人員擔任。
教會學校對學生的管教極為嚴格,棍棒和鞭條是學校的必備品。
(2)大教堂學校和堂區學校
大教堂學校又稱主教學校或座堂學校,一般設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質和水平同修道院學校相近,學校設備和條件比較好,學科內容也比較完備。
堂區學校一般設在牧師所在的村落,是對一般居民子弟進行初步教育的一種形式。
(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歐中世紀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學教師。托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學的關系中,把教育思想從屬於神學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統、獨特的經院主義的教育思想。
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論
教育目的就是發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靈魂與上帝溝通。
阿奎那的知識觀概括的講,就是感性知識觀、理性知識觀、神性知識觀。感性知識是對物質的實物的知識,感性知識可分外感性知識和內感性知識。
論教學
阿奎那十分重視教育教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符號作為媒介,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圖形和實物,知識即寓於這些符號之中。
托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
第一,正反論辯式。
第二,開放調和式。
第三,啟發誘導式。
阿奎那的教育思想處於附屬於神學的年代,其內核已蘊含著近代教育思想,強調理性,尊崇科學的重要成分,為教育思想發展到尊重人性的文藝復興時代,起到了鋪石墊路的作用。
二、封建主貴族的世俗教育
(1)宮廷學校
在781年,查里曼邀請英格蘭教士、著名學者阿爾琴(735~804)到法蘭克王國,協助改進學校,發展教育。
在原有宮廷學校的基礎上,阿爾琴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在阿爾琴的管理下,法蘭克王國的同聽學校在當時成為世俗教育的中心.
在改革和發展宮廷學校的同時,查里曼還致力於對教會學校的改進。787年前後,查里曼發布命令,要求教士不要忽視文學的學習,只有虛心誠意地和不甘落後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探索經義的奧秘。
(2)騎士教育
法蘭克王國在9世紀後期,就確立了封爵制度,國王以下依次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級的封建主是騎士。騎士教育成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騎士教育的目標是訓練騎士的標準是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愛國、寵媚貴婦。
騎士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1)從出生到7~8歲,這個階段為宗教教育階段。2)7~8歲以後,這個階段通常稱為「禮儀教育階段」。3)從14~15歲到21歲,被稱為「侍從教育階段」。
騎士教育的基本內容除上述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騎士十誡」。
騎士教育旨在訓練保護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內容雖也注重培養宗教道德品質,但以養成軍士征戰能力為主要目的,文化知識極為貧乏。
三、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展
從12世紀開始,西歐教育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世紀大學的建立是這種發展的主要標志。
1.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產生,是社會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工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十字軍東征、經院哲學的出現,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就每一所大學的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和具體的原因。
中世紀大學最初產生於12世紀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早期中世紀大學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機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學的前身有兩種,一種是原有的對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種是原有的主教學校,最早的中世紀大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演變而言的。
2.中世紀大學的組織與管理特點
根據管理體制的不同,中世紀大學通常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波倫亞為代表的「南方型」大學,又稱為「學生大學」。另一類是以巴黎大學為典型的「北方型」大學,又稱為「先生大學」。
但是,不論是「學生大學」,還是「先生大學」,執掌教務的並不是學生和教師個人,而是由他們組成的團體。在中世紀大學創建之初,大學實際上就是一個由教師團體和學生團體組成的「組合」。
在「學生組合」中,往往按照地籍,組成「同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同鄉會」又互相組合,形成更大的區域性組織。「教師組合」的主要形式是「系」或「教授會」。這是按所教學科而形成的教師組織。
中世紀大學中更為重要的組織機構是學院。在中世紀大學中,按學科劃分一般有四個學院,即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神學院。其中,文學院是一種預備性質的機構,為進入其他三個學院作準備。神學院則是地位最高的學院。
中世紀大學建立以後,即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為了爭取大學的支持,往往授予大學一定的特權。
中世紀大學創建之初,教學內容和課程並不確定,通常是由各大學教師自定的。從13世紀起,經教皇命令和大學法規確定,課程逐步趣於統一和穩定。中世紀大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和辯論。
大學學習一般分為兩個主要階段,這與學位制度具有直接聯系。第一階段:可獲「學生學位」,在此基礎上可獲得「碩士」或「博士」的學位。
3.中世紀大學與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是教父哲學的繼續與發展,是中世紀神學哲學化達到最高階段的產物。它產生於8~9世紀,盛行於12~13世紀。進入13世紀,後,由於種種原因,經院哲學逐漸衰落。
經院哲學主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調和哲學和神學、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為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經院哲學家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神學哲學化。
2.經院哲學與中世紀大學
經院哲學對中世紀教育影響巨大,它與中世紀大學的關系密切,是當時大學的靈魂。
第一,直接促進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和發展。第二,客觀上促進了古典學術、文化的傳播。
第三,確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訓練的教育目標。
第四,經院哲學的思維方法(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推理),不僅是一種學術研究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訓練思維的方法和教學方法。
第五,經院哲學內部不同派別的論爭,促進了學術的自由探討,從而有助於大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經院哲學家在大學中的學術探討和爭鳴,為中世紀大學擺脫狹窄的「職業」教育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四、新興市民階層的形成和城市學校的發展
中世紀城市與羅馬早期的城市的主要區別是它不是以政治為中心的城市,而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城市。中世紀的城市經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中世紀城市的這種比較自由和寬松的環境,為城市教育和中世紀大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在中世紀城市的形成過程,市民階級的形成對於城市的發展、城市文化和城市教育的興起,具有重要的影響。市民階級主要由商人、手工業者組成。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生產經營的需要,一般都組織起行會。
市民階級的不斷壯大促進了市民階級對教育的廣泛需求。在這一時期,促使城市當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機構,城市學校出現了。
與中世紀其他世俗教育機構不同,中世紀的城市學校大多是由城市當局或行會組織負責開辦和進行管理的。因此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點;其次,城市學校比較強調職業和技術的培訓;再次,雖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學校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顯地削弱;第四,城市學校教學水平也比較低。
『伍』 教會與修道院、教士與修士的區別
教會與修道院、教士與修士的區別如下:
一、性質不同
教會:教會(Church)基督教的基本組織。
修道院:修道院是基督教組織機構名稱。
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中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人士。
修士:天主教神職學位一類,執事之下,指基督教修院制度形成後進入修道院修行的人。
二、職能不同
教會:是承載舉辦基督教大小會議的地方。
修道院:是天主教培訓神父的學院,又譯神學院。
修士:天主教修士一般經過數年的修院學習,然後經主教祝聖為執事,執事之前的修院學生稱之為修士。
三、來源不同
教會:「教會」一詞,源於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意為「聚會」,在古代希臘化國家中主要指城邦公民的立法性議事聚會。
修士:修士英文是Monk。
修道院: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譯,簡稱修院,分為備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種。
修道院的文化內涵:
在黑暗時代的動亂期間,少數堅定地獻身宗教的基督徒,離開社會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文明邊緣地帶過著隱士生活。隱士的行為喚起更多陳腐的教士去發誓約守貧窮和奉獻,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
這種教士組成一個新的同質信徒團體,稱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處,鼓勵建立修道院。在某些歐洲地區,修道院成為唯一剩存的學問中心。
有些人相信愛爾蘭的僧侶在他們的修道中保存了當時的文化。這些僧侶遊走歐洲各處教育民眾恢復對學問的興趣。修道院成為教養人們的中心,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協助管理政府,不少人當上國王的助手。
當時的修道院一如羅馬教會,享有對外接受捐獻的權利,隨著土地捐獻的增加,修道院也變得越加富裕。不同的修道院各自訂定明規,以達到不同的目的。
部份修士會恪守戒律,若干受過訓練的傳教士會被派到荒野之中,有些會在教會的教條上對教皇作出建議,有些則提供重要的社會服務,例如照顧老者、醫療照護和救急扶危。
『陸』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的簡介
修道院的教堂始建於1023年,整個工程持續了近百年才結束。塔樓與中殿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保留了最初的風貌。因為教堂高聳於聖米歇爾山頂(當時還沒有修建我們今天看到的尖頂),不久便被雷電擊中,引起大火,而且平均每隔25至30年島上就會發生大火災。
1204年法蘭西將諾曼底吞並後,聖米歇爾被人縱火焚燒,老修道院被完全燒毀。1211年法國國王菲力浦二世下令修建一個新的修道院,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聞名遐邇的拉梅維耶爾(意為奇跡)修道院。顯然,菲力浦二世想以此來向大天使米歇爾及被焚毀的修道院贖罪。最終僅耗時17年(對那個年代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就完成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建築傑作,至今它仍被公認為中世紀哥特式建築的典範。
百年戰爭期間(1337年-1453年),聖米歇爾島始終未被英國人佔領,它鼓舞著聖女貞德建立了卓著的功勛。戰爭結束後,聖米歇爾山聲名遠揚。這時正值難以解釋的大規模的兒童朝聖高峰時期。幾千名7歲~15歲的男孩女孩離開家鄉和父母親人前往聖米歇爾山朝聖。上天神秘的呼喚將他們從歐洲各地召集到一起。他們兩人一排列成整齊的縱隊穿越法國,口中高喊為了上帝我們前進,向著聖米歇爾山前進!孩子們的父母甚至不敢出面干預這勢不可擋的朝聖。一位父親曾試圖阻止自己的孩子參加朝聖,他只是在心裡呼喊我以魔鬼的名分祈求,孩子回家吧!可是他就莫名其妙地暈倒了。還有一位朝聖者的母親也曾竭力阻止孩子,卻從此變得又聾又啞。參加朝聖的許多孩子慘死於途中,有的被凍死,可憐的父母們驚恐萬狀卻不知所措。最終還是宗教當局出面干涉,譴責這場狂熱的兒童朝聖。
1469年路德維希十一世設立了大天使米歇爾騎士勛章,而1472年又下令在修道院最潮濕的一間屋子裡安上臭名昭著的鐵籠子,囚禁最危險的犯人。鐵籠子用鐵鏈拴在拱門上,囚犯每移動一步,鐵籠子就會搖晃起來。一旦被關進去,囚犯就沒有任何生的希望。無論以慈悲為懷的修士們怎樣努力,囚犯最終會很快發瘋,在飢寒交迫中死去。慘無人道的鐵籠子為法國國王效忠了300年之久,許多仁人志士慘死其中。最後一個被鐵籠子折磨而死的是維克多·杜布爾。他是一名記者,1745年因發表抨擊路德維希十五世的文章而被判刑入獄,被監禁一年後死於獄中。1777年臭名昭著的鐵籠子才被徹底廢除。拿破崙執政期間,修道院也曾作為國家監獄,直至1863年才關閉,同時宣布為國家所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哥特式的尖頂和500公斤重的大天使米歇爾手持利劍的鍍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加上的。
開放時間:5-8月9:00-19:00;9-次年4月9:30-18:00。關閉前1小時禁止入內。
門票:成人8.5歐;18-25歲5歐;18歲以下免費。均含導游。
『柒』 修道院和教會是什麼關系
修道院是基督教組織機構名稱。一為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譯,為天主教培訓神父的學院,又譯神學院。也是天主教、東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機構。
教會是指基督宗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性的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組織(個別性的教會)。
教會和修道院類似於共產黨和黨校的關系。
『捌』 法國的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是什麼建築風格
修道院是在城堡之內 早期的堡壘形式的小型村落 近海 統稱歐式么
『玖』 什麼是修道院和教堂有什麼區別
修道院是基督教組織機構名稱。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譯,是天主教培訓神父的學院,又譯神學院。簡稱修院,分為備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種。
區別:
1、教會不同
修道院是天主教,教堂是基督教。
2、人員不同
修道院有修女和修士,教堂有有牧師。
3、規定不同
修道院不允許結婚,教堂允許結婚。
(9)法國修道院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修道院:
在黑暗時代的動亂期間,少數堅定地獻身宗教的基督徒,離開社會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文明邊緣地帶過著隱士生活。隱士的行為喚起更多陳腐的教士去發誓約守貧窮和奉獻,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
這種教士組成一個新的同質信徒團體,稱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處,鼓勵建立修道院。在某些歐洲地區,修道院成為唯一剩存的學問中心。有些人相信愛爾蘭的僧侶在他們的修道中保存了當時的文化。
這些僧侶遊走歐洲各處教育民眾恢復對學問的興趣。修道院成為教養人們的中心,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協助管理政府,不少人當上國王的助手。
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級別分類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禮拜堂等。世界現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聖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歐洲,特別是在義大利。
『拾』 克呂尼修道院的介紹
克呂尼修道院(又譯克盧尼修道院),公元910年由亞吉田(又稱亞奎丹)的公爵(Duke of Aquitaine)敬虔者威廉(William the Pious)在法國勃艮第索恩-盧瓦爾省克呂尼建立的天主教修道院。克呂尼修道院發起了天主教改革運動,並在其後的二百多年對天主教會有極大的影響。克呂尼修道院修道主義在本質里認為:可以借著逃離世界、禁慾修行的方式使人減滅罪惡本性,達臻聖潔。公元九世紀,經過幾百年修道院運動的蓬勃發展後,漸受當時社會腐敗風氣影響,成為虛有行儀,卻缺乏真正敬虔信仰的誠實心靈,反成為罪惡與黑暗交易的孕育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