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世紀80年代中期有第一海外殖民地 它只能靠從老牌殖民國奪取殖民地來建立自己的帝國。這是哪個國家
德國,這一時期德國完成統一,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德國和美國成為發展最迅速的國家,這就需要廣闊的市場和資源,但世界大部分已淪為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德國要發展,理所當然要從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掠奪
⑵ 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是殖民地嗎
由於德國在二戰時戰敗,被迫分為兩個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共產主義國家。
二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德文縮寫:DDR),通稱東德,是存在於1949年到1990年的一個中歐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國蘇占區成立,首都為東柏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
東德位於現今德國的東北部,面積為107,771平方公里,與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稱西德)、波蘭人民共和國接壤,北部為波羅的海。該國被大多數人視作蘇聯的一個衛星國。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認同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體制,1953年發生了六一七事件,蘇聯駐德部隊參與了鎮壓。成立初期面臨著嚴重的人口外逃問題,在1950年代有270萬東德居民由於政治或經濟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德國國內邊境外,1961年東德政府沿西柏林邊境修建了柏林牆以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逃往西方,並對越境者加以射殺。另外,東德的國家安全部「史塔西」對整個社會的異見者和社會活動進行著嚴密的監控和壓制。國家教育機構被要求按照馬列主義的原則培養社會主義特性的人才。政治權力在1989年前由德國統一社會黨掌握,其對各崗位的幹部選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其他政黨僅能通過統一社會黨領導的國家陣線參與政治活動。在冷戰時期,東德在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處於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先地位。冷戰時期著名的標志性建築——「柏林牆」就在東德境內,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布停止存在,其領土正式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德統一成為當今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兩德統一前簡稱聯邦德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語縮寫」BRD「)或西德,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簡稱德國。1945年4月16日-4月30日柏林戰役戰敗之後,納粹德國在該年5月2日向蘇聯投降、5月8日向盟軍投降,之後德國領土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由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管制。1949年5月23日,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合並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布停止存在,其領土正式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首都設在波恩,兩德統一後遷都柏林。
兩德統一:
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牆阻止東德居民向西流動。
1989年東歐劇變,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台;在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於達成兩德統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1990年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⑶ 德國對英國提出了什麼樣的殖民地要求
殖民地爭奪
由於歐洲列強竭力尋求新的殖民地,以確保剩餘資本和剩餘產品有海外市場,經濟上的競爭還激起了對殖民地的爭奪。德國在統一之後參與了對殖民地的爭奪,要求建立一個與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相稱的帝國,認為德國必須擁有「顯要的地位」。但是,德國人發現,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受到了英國遼闊的殖民地的阻擋。英、德兩國的利益在世界許多地區都發生沖突。兩國在非洲、東亞和近東的矛盾尤其尖銳。英、德之間爭斗的初次爆發是由於德蘭士瓦引起的。兩伙相互角逐的帝國主義強盜在這塊盛產黃金和鑽石的南非布爾人共和國沖突起來。1896 年,德皇威廉二世在英軍部隊襲擊德蘭士瓦失敗後,致電德蘭士瓦總統說,布爾人戰勝外國侵略者「並未求助於友邦」,「捍衛了國家的獨立」。這份電報引起了英國的狂怒,英國統治集團把它看作是對英國的挑釁。德國統治階層企圖利用英國在布爾戰爭期間所陷入的困境,來撈取一些比較可觀的殖民地利益。英德瓜分葡屬非洲殖民地條約的簽訂,並未使德國滿意,於是德國政府在1898 年8 月提出了瓜分薩摩亞群島問題。英國不願意把薩摩亞交給德國,但是為了換取德國在南非保持中立,英國還是滿足了德國的這一要求。與此同時,德國帝國主義開始在東亞大肆活躍起來。1897 年,德國以「租借」為名吞並了中國的膠州灣,隨後以將整個山東半島置於它的保護之下。這使早已盤踞在中國的英國感到不安。德國帝國主義自19 世紀末開始大力向近東滲透。巴格達鐵路便是加緊向近東和中東擴張的實際表現。德國於1910 年沖破了修築巴格達鐵路的重重障礙,但德國與英國的矛盾卻日益劇烈。巴格達鐵路為德國開辟了一條經過奧匈、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直達波斯灣的通道。隨著這條鐵路的建成,德國帝國主義者便在近東、中東和蘇伊士運河附近獲得了重要陣地,對英國同印度這個不列顛殖民帝國支柱之間的海陸交通構成了威脅。
⑷ 德國殖民地的殖民地列表
德國的殖民地起源的比較晚,因為德國成立就比較晚。1871年普魯士才統一了德國。當時英國和法國已經把世界給瓜分完了。德國統一之後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且由於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經濟超過的英國。這時候德國也想要擁有自己的殖民地了。畢竟現在自己經濟和軍事實力如此強大,沒有自己殖民地的話面子上也說不過去。不過現在世界上的殖民地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於是德國只能從兩方面獲得殖民地了。第一就搶那些比較弱的國家,英法這種大國是不能動的,小國還是可以動的。第二,雖然世界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不過總還有剩下的,雖說不是好肉,但總比沒有強。所以德國就這樣擁有了自己的殖民地。
⑸ 歷史上曾經有哪些殖民地國家,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英,法,荷蘭,葡萄牙,西班牙
⑹ 世界上哪些國家曾經是德國的殖民地非洲有說德語的國家嗎
德國殖民地
德國正式擁有過主權的地方包括:
太平洋
西薩摩亞:1899-1914年
德屬新幾內亞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領地 (Kaiser-Wilhelms-Land) 和鄰近海島:1884-1914年;其政區還包括:
加羅林群島 (Karolinen):1889-1914年
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en):1889-1914年
德屬東非 (Deutsch-Ostafrika):
後來的坦噶尼喀 (Tanganjika),今天屬於坦尚尼亞
盧安達和蒲隆地 (Ruanda-Urundi):1885-1917年
維圖 (Witu):1885-90年,在今肯亞
德屬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喀麥隆 (Kamerun):1884-1914年
多哥 (Togoland):1884-1914年
德屬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納米比亞:1883-1915年
德國也在中國擁有土地利益:
膠州灣 (Kiautschou)保護領地,包括租借地青島 (Tsingtau):1897-1914年 (原本租借99年)
山東勢力范圍
黃河 (Gelber Fluss) 流域勢力范圍
⑺ 有哪些殖民地是曾經德國所擁有的,是因為什麼原因失去的
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陸續在亞非拉佔領了很多殖民地,靠殖民掠奪成為歐洲富國。
之後,荷蘭、法國、英國有樣學樣,陸續成為世界殖民帝國,佔領了廣闊的海外殖民地。英國更是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太陽永不落下。
德意志人開拓殖民地也很早,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1526年,奧格斯堡的銀行世家韋爾瑟家族就嘗試在今委內瑞拉的地方建立殖民地。1528年至1556年,德意志人在委內瑞拉領土有一些特權。1557年,西班牙人趕走德意志人,統治了委內瑞拉。
1685年10月5日,勃蘭登堡得到今茅利塔尼亞海岸上的阿爾金島,並在1701年成為普魯士的殖民地,但在20年後就被法國奪走。
1871年以前,德意志地區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國力弱小,開拓殖民地並不成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的殖民地立刻遭到英、法、日、荷蘭等協約國國家的進攻,短短兩三年內,殖民地就全被協約國佔領了。1918年德國戰敗後,不得不簽署《凡爾賽合約》,放棄所有殖民地,可謂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英法等殖民帝國也沒有高興多久。二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列強都恢復了正常狀態,奴役亞非拉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⑻ 德國曾經有沒有海外殖民地,又是從什麼時候失去的呢
德意志帝國在十九世紀的時候也在海外開始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大部分都在非洲,還有就是參與列強瓜分清朝時期的中國,在中國的青島。如果與德意志帝國其他的歐洲鄰居法國、英國以及曾經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等相比,可以說是規模小,且建立的時間比較晚了。這當然也是有歷史原因的,但是並不是這里討論的主題。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隨即迅速波及各個殖民地地區,在剛果和南太平洋地區的德國人很快投降。德國駐青島總督決心死守膠州灣,在青島和附近地區發生德軍和日軍間的激戰。結果卻是包括總督在內的2300名德國人被俘。1915年南非的軍隊佔領西南非洲,1916年喀麥隆屈服於法國和英國。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條約》簽訂,從此德國喪失所有殖民地,它的殖民夢想徹底破滅。
⑼ 世界上哪些國家曾經是德國的殖民地
德國殖民地
德國正式擁有過主權的地方包括:
太平洋
西薩摩亞:1899-1914年
德屬新幾內亞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領地 (Kaiser-Wilhelms-Land) 和鄰近海島:1884-1914年;其政區還包括:
加羅林群島 (Karolinen):1889-1914年
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en):1889-1914年
德屬東非 (Deutsch-Ostafrika):
後來的坦噶尼喀 (Tanganjika),今天屬於坦尚尼亞
盧安達和蒲隆地 (Ruanda-Urundi):1885-1917年
維圖 (Witu):1885-90年,在今肯亞
德屬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喀麥隆 (Kamerun):1884-1914年
多哥 (Togoland):1884-1914年
德屬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納米比亞:1883-1915年
德國也在中國擁有土地利益:
膠州灣 (Kiautschou)保護領地,包括租借地青島 (Tsingtau):1897-1914年 (原本租借99年)
山東勢力范圍
黃河 (Gelber Fluss) 流域勢力范圍
⑽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大國的殖民地具體都是哪些國家以及後來德國要求重新劃分的殖民地有哪些最好有地圖
當時的幾大殖民帝國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
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包括緬甸,寮國,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澳洲,北美洲,南非,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還有非洲的另外一些國家。
法國殖民地包括東南亞的法屬印度支那。北非的突尼西亞、利比亞。中非的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里、象牙海岸、貝南、尼日、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以及吉布地一帶東非的狹長海岸。還有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一帶的群島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島。
德國殖民地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德屬西非(包括多哥、喀麥隆等地)、德屬東非(包括坦噶尼喀、盧安達和蒲隆地等地)、德屬新幾內亞、西薩摩亞、馬里亞納群島等地
其中西班牙、葡萄牙由於大航海時代的遠航方向原因,主要殖民地分布於拉丁美洲,但十九世紀時,拉美國家已紛紛進行獨立革命,西、葡殖民體系其實已告沒落,
一戰時德國主要要求的殖民地在非洲、遠東,特別是非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的前提下。
以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