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經歷一戰失敗後,為什麼還能在短短二十年間再次
因為一戰的德國並不是無條件投降,應該說還算是體面的有條件投降,德國領土基本上保持完整,一戰的戰火並沒有燒到德國境內,基本都是在德國境外打的,所以對德國國內並沒有造成大的破壞,也有利於戰後復甦,而且一戰戰勝國也沒有在德國境內駐軍的權利,也就無法插手德國國內的政治,再加上由於英法過分的壓榨,使得大部分德國人對英法很是痛恨,國內人心所向,幾種因素加起來,使得德國能在短短二十年間再次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㈡ 德國一戰戰敗,為什麼在僅隔20年的二戰中,德國還是那麼強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不過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可以迅速崛起,根源並不在戰敗後的經濟建設,而是在於一戰結束後以《凡爾賽條約》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並沒有很好的解決德國的問題,當時法國的福煦元帥對凡爾賽和約就有過評價,稱其「不是和平,只是休戰20年」。一語中的。
其二,就是德國雖然戰敗但是根本的實力並沒有被打消。舉個例子,1913年,法國年產4100萬噸煤,而德國就有27900萬噸。差距之大並沒有因為戰敗有所影響。到了三十年代,德國增長到35100萬噸的時候,法國仍然只有4700萬噸。此外就是,雖然周邊的小國獨立,看似將德意志打散,實際上則是這些小國家並不具備威脅德國的實力,相反還有一些都渴望重新回到德國的懷抱中。
㈢ 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是如何用20年時間成為歐洲霸主的
從1918年一戰結束,到1939年發動二戰,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用了短短二十年時間便再度成為了歐洲霸主,竟然再度擁有了發動二戰、挑戰其他歐洲列強的實力。那麼,一戰後的德國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呢?
德國雖然是一戰戰敗國,但科研能力工業體系仍然強大
1918年11月11日,隨著德國正式宣布投降,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雖然在經濟、領土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損失,但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強大的工業體系,卻為未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的科研能力到底有多麼出色?我們以人們津津樂道的諾貝爾獎來舉例,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在此期間一共獲得了18個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大家或許有些模糊,但橫向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恐怖。同一時期,法國獲得了16個,同屬老牌帝國的英國只有5個,此外瑞士4個、義大利4個、美國3個、西班牙2個。
德國在工業經濟領域的表現同樣極為出色,要知道在1880年—1900年的“第一次經濟奇跡”期間,德國的工業能力便已經排名世界第三,憑借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德國到1913年時,經濟總量便已經占據全球的14.8%,這已經超越了老牌帝國英國的13.6%,僅次於美國的32%。而在貿易領域,一戰前的德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僅次於英國。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時任美國總統胡佛表示,延期償付權根本與債款無關;延期償付權屆期後,德國的仍要按楊格計劃的規定賠款。但以上計劃最後都全數失敗,德國再也沒有進行任何賠償,納粹黨上台以後,更是不承認任何賠款,楊格計劃遂告終結。
㈣ 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德國為什麼還未趕超它
日本經濟並未停滯20年,日本經濟只是轉換了自身的發展模式,由粗放的快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的低速增長。德國經濟轉型更慢,經濟體量更小,所以未超過日本。
㈤ 一戰失敗後,為何短短20年,德國又成為令人恐懼的世界強國嗎
德國和奧匈帝國再加上打醬油的義大利這三個國家挑起了世界第一次大戰。而英法聯合俄國花了大把大把的錢終於把德國給打敗了。按道理來說,英法肯定不會放過罪魁禍首的德國。但是為什麼短短二十年德國又再次崛起,並有能力調起規模更為巨大的二戰呢?
在這二十年間德國生產總值超過英國,僅此於美國。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為後來發動二戰提供了基礎。最後便是《凡爾賽合約》制約著德國,而德國人對一戰的結果也不服氣,一直卧薪嘗膽,而希德勒利用民族情緒,掠奪猶太人的財產,使德國軍隊快速發展起來,走上了法西斯主義道路。
㈥ 德國在一戰戰敗分割後何以在20年後攪亂整個歐洲
因為英法想讓德國對抗蘇聯,一直對德國的擴張行為不管,還採取默許支持態度,夢想著德國向蘇聯開炮,誰知德國又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德國閃電侵佔波蘭時蘇聯還派兵進駐波蘭,與德國各守一方,但直到這時候英法還是不管,還妄想德國就快將戰火燒向蘇聯,絕不會攻打英法,但直到德國沖破馬其頓防線攻佔法國,空襲倫敦,英法才恍然大悟,但法國已經淪陷,德國在極短時間內將戰火席捲大片歐洲地域,連續侵佔歐洲各國,後來又與蘇聯撕破臉皮,對蘇聯宣戰,企圖再次以閃電戰佔領蘇聯,而美國在歐洲的利益因為德國的快速擴張受到嚴重的損害,繼而參戰,後來蘇聯在自己國土的幾次著名戰役重創德國主力,形勢才開始逆轉。
㈦ 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怎麼了問題出在哪裡
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狀態不好,輕敵了。
1.德國隊實力很強,但球員沒有狀態;
2.德國隊輕敵了,高估了自己能力;
3.馬其頓准備充分,球員狀態更好。
足球比賽精彩就是因為它勝負很難預料,很多弱隊以少勝多,能夠激發很多人的潛力,讓大家看到足球的力量,這才是足球真正的魅力。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主要問題還是在心態上面,他們輕敵了,而且球員沒有狀態,球員沒有狀態和輕敵導致他們沒有充分的准備,足球世界很多時候不是有實力就能夠贏得比賽,運氣有時候是比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馬其頓准備充分,團結一致,運氣也佔到了他們這邊,這是獲勝的主要原因。
三、馬其頓准備充分團結一致
馬其頓作為弱者擁有良好的心態,他們准備充分,團結一致,比賽中球員狀態非常好,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保平爭勝,這種目標感和團結一致的心態讓他們擁有更大的優勢;反觀德國隊丟球之後還沒有找到狀態,踢球也比較散亂,這場球他們輸的心服口服。
㈧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為什麼會在20年內迅速發動二戰
德國恢復國力的時候英國美國在經濟方面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就是在英美兩國眾多資本的刺激之下德國經濟迎來了發展。《凡爾賽和約》雖然嚴格限制德國的兵力,但聰明的日耳曼人很快就找到了變通之法。首先,德國保留的這10多萬官兵,全是昔日部隊里的精英、老兵等骨幹力量,這些人身經百戰,完全有能力擔負軍事方面的重任。
德國出錢出力,在蘇聯的國土上建立工廠與軍校,培養德、蘇兩國的軍事人才,壯大自身的力量。想在二戰中為自己扳回一局。總的來說,用於支撐戰爭的金錢有了,陸軍、空軍、裝甲部隊這些都有了,也就具備了發動戰爭的條件。德國挑起二戰,也並非單純因為納粹黨上台,而是德國國內各種問題的集中化爆發,納粹黨只不過將這些問題結合起來了而已。
㈨ 德國在二戰中被徹底摧毀了,為什麼在戰後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成了發
在戰後的經濟發展如此之快,並成為了歐盟的領頭羊,原因有這幾點:
第一,受惠於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第二,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
第三,教育體系和人才:
最後,沒有殖民統治的負擔。
默克爾2007年曾表示,德國二戰後支付了大約640億歐元。
㈩ 為什麼 一戰和二戰 後德國並沒有從此間消失
最直接的來說就是戰後分贓問題,誰也不能獨吞一個主權國家,否則又會掀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