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汽車的安全性能真的比得上日本汽車嗎
是的因為兩個國家的造車側重點不一樣,同等價位德國車比較安全。
高速公路上的動力表現最能體現一款車的性能優劣,以我國高速公里最高120Km/小時的限速,日系車和德系車進行對比,這種對比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同級別的車子進行比較,例如奧迪A4L對比豐田凱美瑞,兩款車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凱美瑞要比奧迪A4L要豐富許多,諸如碰撞預警、主動剎車、車道保持、並線輔助、ACC只適應巡航等,凱美瑞基本都配齊了,而奧迪A4L則要打折扣;凱美瑞擁有10個安全氣囊,對乘客的保護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而奧迪A4L則擁有安全帶預警功能,整體上看,豐田凱美瑞在安全配置上要優於奧迪A4L的,因此,評判一款車的安全性,並不能只看車外殼的堅固程度。
整體上看,德系車的底盤調教都要偏硬,目的還是為了加強行車的安全性,但是,同時也犧牲了車輛的乘坐舒適度(部分高端車型除外),相對來講,日系車普遍的調教都比較偏舒適。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具體的駕乘體驗上,視覺上德系車的車身線條也給人感覺比較「硬」,而日系車的線條則更加的柔和。
㈡ 德系車的口碑怎麼樣值得選購嗎
德國大眾汽車的質量還是可以的,比較穩定的一個汽車品牌吧,不過就外觀來說,超是好賣和熱賣的汽車品牌,一般對於外觀都是不重視的,這個大眾和豐田的汽車車型都是一樣的,大眾汽車因為太過專注國內汽車市場,所以大眾臉太普通了,基本上不是專業研究過大眾汽車的,基本沒有辦法分辨大眾汽車的車型,只能從外觀上大型能看出來,這車比較大氣,那車比較一般,前臉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區另。
除此之外,進口大眾和國產大眾差距越來越小,也就是說現在進口大眾車型優勢就是調教方面更加原汁原味,現在人們對車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加上國內合資車型整體品質提升,進口車型和國產車型之間的差距非常小了,本身德系的駕駛和乘坐感受並沒有什麼特別獨到之處,加上這幾年其他品牌車型逐漸追趕和市場需求的差異,讓進口車型差異化越來越下,畢竟級別在那呢,你想有越級那種表現不是進口車就有特殊的配置和越級的表現。
在國內很多人都說:「不懂車買豐田,半懂買大眾。」豐田質量都還可以,買了幾本不會差到哪,當然也特別好不到哪裡。大眾選好和選錯差別就大了!
㈢ 日本車,美國車,德國車各有什麼優缺點
糾結買日系車?還是美系車?還是德系車?現在我把他們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日系車代表品牌:豐田、本田、雷克薩斯、日產、三菱
優點:
傳統技術領域有領先優勢,質量保證體系使用康采恩標准一是世界上最嚴格的質量標准。工藝好,技術硬,車身較堅固,崇尚可維護性和可靠性,對於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包括車子開幾萬公里底盤也都是特別的穩,給駕駛者和乘客的安全感特別強。
缺點:
後期維修保養費用要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高。使用時間久了後期的小毛病多,由於底盤上有很多橡膠部件.隨著時間增加會出現老化現象。
以上就是有關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的優缺點。
㈣ 國人偏愛德系車,德系車的性能如何
日系車自動擋變速箱以CVT為主、AT變速箱很少使用;從變速箱這個角度來講,日系車的CVT、AT變速箱故障率、耐久性、可靠性是完全碾壓德系車的雙離合變速器,這一點,日系車勝出。國產除了發動機別的都沒得說,現國產大多開始打造電子、混動車型,個人認為這方面比合資還是有優勢,更傾向於國產混動車。從價位上說國產更具優勢,人民幣就是用來買國貨實際點,買合資不劃算。
普遍驗測方式為掛一檔開著走,其發動機壽命即為此一檔行走公里數的壽命乘上一個系數。有人試過,日系車不到300公里即扒窩,而大眾車到了目的地超過600公里還正常。
㈤ 德系車的安全性比起日系車來說,會有提升嗎
德系車的安全性比起日系車來說,會有提升嗎?日系車和德系車都是世界主流車企中的兩大巨頭,2016年全球市場共售出8810萬輛轎車輕型商用車,日本豐田、日產、本田等8家主要汽車生產商占的比例大概是30.9%,而德系車的三大主流車企大眾、賓士、寶馬的總銷量為1438.73輛,佔全球市場比例為16.33%,合計市場份額幾乎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
防撞梁,聽起來很高大上的一個東西,彷彿只要有了它,汽車的撞擊安全性頓時就升級了,但事實上這只是保險杠里的一個零件,其作用是降低小事故時的損傷,對大事故是沒啥作用的。但是有勝於無嘛——於是便又流傳著各種「德國車有防撞梁、日本車沒防撞梁」的風言風語了。
首先,汽車的前保險杠里的防撞梁,德國車和日本車都是有的,但你不得不佩服那些造謠者的本事,他們會給你看一張漢蘭達拆掉保險杠的圖——保險杠里是泡沫。然後就和你說,日本車保險杠里是泡沫!漢蘭達有防撞梁嗎?當然有了,泡沫後面就是防撞梁啊,只不過防撞梁前面又加了泡沫緩沖吸能罷了,於是就被造謠者說成是沒有防撞梁了,造謠者的低智商可笑,而那些信徒們的低智商更是令人可悲。
㈥ 都說德系車皮厚安全,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要安全選德系,要省油選日系。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並有一部分人深以為然。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的用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們買一輛車「省不省油」明顯沒有「安不安全」重要,一輛車就算它再省油,不安全肯定是沒人買的。這樣一分析明白人肯定就想明白了,這明顯就是一句德系廠商的宣傳銷售話術,把車最核心的優點貼在自己身上,把一個次級優點貼一個給對手,讓這句話看起來如此真實,套路滿滿!
汽車被動安全是一個很繁雜,精密的工程,是無數工程師投入大量心血所研發出來的結晶,而防撞梁這個裝置僅僅是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僅靠它是決定不了一輛車安全或者不安全的,以前我國的自主品牌防撞鋼梁厚度都不低,為什麼還是不抗撞?不過話說回來,就算它只是安全系統里的其中一個部件,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像有些廠商的某些車型減配防撞梁的行為我們是要堅決抵制,絕對不買的!
㈦ 德國車 日本車哪個安全
德國車更安全。原因是: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
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
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
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有。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
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
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
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7、再仔細看看德國車的車門鉸鏈,都是一公分的高強度鋼板做的,開關車門給人以厚重的安全
感(波羅)。日本車的車門鉸鏈都是用3毫米的鋼板折成的,福美來的鉸鏈和吉利夏利的一模一
樣,在遭受側面撞擊後哪個更容易打開車門自救大家都有數了吧。
8、車門防撞桿,德國車的防撞桿又粗又重,速騰的防撞桿是國際最先進的Y型結構,花冠的防
撞桿又細又薄,用手都能掰彎了。大家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
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行駛更加明
顯。
㈧ 德系車的優缺點
歐系車,毆系中又以德國車為代表,比如大眾,寶馬等~。一般工藝好,技術硬,車身較堅固,保守內斂、經久耐用、崇尚可維護性和可靠性,追求速度感等等,追求每一個細節,以大眾為例,可以說能在汽車上體現的細節,在大眾身上都有影子。不過歐系車大都價高,費油。購車、維護費用相對也較高。所以歐系車在我國處於一種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地位(富人開動的車?!)。
■歐系車
優點:造型耐看、底盤扎實、油耗適中、車身厚重
缺點:價格昂貴、養護費用高
代表車型:晶銳、朗逸、速騰、408、邁騰、C5、途觀、寶馬新5、沃爾沃S80L
歐系車在車身工藝方面的造詣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中國銷售20年仍屹立不倒的「老三樣」均來自歐洲,捷達、桑塔納至今仍是月銷量榜單排名前十的「常客」,如果沒有優良的品質做基礎,是很難有此旺盛生命力。
再者,歐洲山多、高速路多,要求車輛有扎實的底盤以保證其行駛需要。正因為如此,歐洲誕生了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法拉利等一大批以駕駛性能著稱的跑車。即使以生產家用車為主的大眾、菲亞特、PSA,其旗下車型均擁有不俗的操控性,「小鋼跑」這一形容詞被最多用在歐系車上。
此外,安全也是歐系車的優勢之一。拋開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不論,賓士、大眾、寶馬的安全性都是領先同儕。雖然在許多碰撞測試中,其他派系中也不乏獲得五星認定的車型,但那隻是實驗室測試所得成績,在實際行駛中,普遍認為,歐系車擁有更高的安全性。
不過,歐系車也有明顯不足,同樣價格的歐系車在配置上往往不如日韓中車型,相同尺寸配置的車型,歐系車售價要高出1萬~2萬元,盡管這兩年來有所改善,但仍是有一點差距。日常養護費用方面,歐系車也要高出一籌,大眾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