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穆斯林國家有57個具體是那些國家
十大伊斯蘭人口所在國
1. 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 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 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 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 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 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 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 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 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面積194平方公里,兩億零九百萬穆斯林。95%左右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而且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還有少數基督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面積約224萬平方公里。人口2276萬(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人口6 千6百萬多,波斯人約佔6 6 %。穆斯林人口99%,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是中東軍事力量最強的穆斯林國家,石油天然氣資源儲備、生產均位居世界前列控制著波斯灣到阿拉伯海的戰略通道,對世界石油戰略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控制力。
伊拉克共和國面積48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二千一百四十二萬,其中79%是阿拉伯人;20%是庫爾德人穆斯林2,078萬。占人口總數97%。憲法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面積97萬平方公里,人口1. 49億(2004年)。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南亞軍事強國。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面積100.2萬平方公里,人口6521萬(2000年),穆斯林佔94%。伊斯蘭教為國教。
土耳其共和國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人口6326.6萬人,穆斯林98%,伊斯蘭教為國教。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兩千四百萬,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約90%。伊斯蘭教為國教。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面積238萬平方公里, 人口3200萬(2002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穆斯林占人口的99. 9%,全部屬遜尼派。伊斯蘭教是國教。
蘇丹共和國面積250萬平方公里人口3447萬,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哈薩克共和國面積為272萬平方公里,人口1495萬(2005年)。居民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B. 歐洲有多少穆斯林
歐洲沒有穆斯林國家,但很多歐洲國家有居住的穆斯林。
「穆斯林國家」又稱「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家」一般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和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
它們包括所有阿拉伯國家(科威特、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共和國、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吉布地和葛摩)。
非洲的塞內加爾、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馬里、尼日、奈及利亞和查德,歐洲的波黑、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以及亞洲的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阿富汗、哈薩克、烏茲別克。
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孟加拉、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共計47個國家和2個地區(西撒哈拉和科索沃)。其中黎巴嫩、查德、奈及利亞、波黑和馬來西亞只有約一半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還有一些國家穆斯林雖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受伊斯蘭教影響,也宣布為伊斯蘭國家,參加了伊斯蘭會議組織。它們是非洲的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多哥、貝南、喀麥隆、加彭、烏干達、坦尚尼亞(2009年加入)和莫三比克,以及南美洲的蓋亞那和蘇利南。
(2)德國有多少個阿拉伯人擴展閱讀:
穆斯林指伊斯蘭教信徒。傳統的穆斯林世界指的是穆斯林人口占國民總人口50%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現代國際政治術語中的伊斯蘭國家指的是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和2個地區(西撒哈拉和科索沃)。而廣義的穆斯林世界,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一、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分布
57個成員國主要分布於以下幾個地區:
22個阿拉伯國家: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北非五國);阿聯酋、阿曼、巴林、科威特、卡達、沙特(海灣六國);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西亞五國);吉布地、茅利塔尼亞、蘇丹、索馬里、葛摩(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五個阿拉伯國家);葉門(阿拉伯半島的國家)。
1個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
3個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
3個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馬爾地夫。
5個中亞國家: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
4個西亞、高加索地區國家: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阿富汗。
2個南美洲國家:蘇利南、蓋亞那(人口只有56萬與75萬,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30%左右,是西半球穆斯林人口比率最大的兩個國家,所以在1996年與1998年特許由觀察員國成為會員國)。
17個西非、中非國家:甘比亞、幾內亞、馬里、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塞內加爾、查德、貝南、布吉納法索、幾內亞比索、加彭、喀麥隆、莫三比克、烏干達、象牙海岸、多哥。
其中後九個國家穆斯林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穆斯林在其國內政治經濟方面佔主流地位,它們不但在2009年左右申請加入了伊斯蘭合作組織,而且宣稱自己為穆斯林國家。
以上這些國家中,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的穆斯林國家共有12 個,它們是(單位:萬平方公里):哈薩克271.7,阿爾及利亞238.2,沙烏地阿拉伯215.0,印度尼西亞190.5,蘇丹188(2011年7月南蘇丹獨立,分裂以前的蘇丹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利比亞176,伊朗163.3,查德128.4,尼日126.7,馬里124,茅利塔尼亞102.6,埃及100.1。
其中哈薩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穆斯林國家,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700萬,穆斯林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2%,東正教徒約占總人口的20%。
C. 同樣是歐洲大國,為什麼英國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相比法國德國最少呢PS:我感覺瑞典的穆斯林(阿拉伯
應該跟移民政策有關,英國這方面收的比較緊,主要的穆斯林是來自原有的殖民地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法國的穆斯林主要來自法國原本在北非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獨立以後曾有大批居民移民到法國,德國六七十年代招聘了很多外籍務工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土耳其人,瑞典的穆斯林應該主要就是難民了
D. 世界民族排名
現有最偉大的十大民族進行排名,上榜之民族,必為真民族,其族必須有1000年以上存在歷史。並有相當規模(1000萬人口以上),不至於瀕危。所以印第安族、羅馬族,埃及族,巴比倫族之類無緣,因為號稱偉大者,如果連生存都不能保證,必然難以名副其實。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第十位 蒙古族
現有政權:蒙古國 (國土 156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1000萬左右 (主要分布在 中國 600萬 蒙古 300萬 俄羅斯中亞 100萬)
民族歷史:1000年左右 (1206年建國)
歷史名人:成吉思汗
概述:蒙古的鐵騎,佔領了亞歐大陸3300萬平方的土地,這絕對是空前絕後的。蒙古族是中國的民族之一,且現在主要分布在中國。這個民族的偉大,我想最表現在以其命名了一個人種,無論人們對那段歷史帶有怎樣的評價,只僅僅因此,這個民族就不該錯過這個榜單。蒙古族還在無意中做了兩件事,一時開啟了全球化時代;二是統一了分裂許久的中國,建立了元朝。對當時的個體而言,征服無疑是個災難,而現在回過頭整體來看,起碼世界因蒙古帝國而廣泛聯系了起來,中國因元朝的存在而擴大不少疆域。現在,屬於輝煌的日子已經遠去了,800年過去了,它的未來也捉摸不定了。武力可以征服一時,卻不能持久。相比那時,蒙古族現在的形勢似乎不容樂觀。
小開點評:成吉思汗 蒙古鐵騎 只識別彎弓射大雕
想當年 金戈鐵馬 踏破亞歐氣吞山河
俱往矣 過眼眼雲 人間卻道萬里無雲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第九位 波斯族
現有政權:伊朗 (國土約160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4500萬左右 (大多分布在伊朗)
民族歷史:約2500年 (約前500年建國)
歷史貢獻:波斯詩歌
歷史名人:居魯士 大流士
概述:波斯和希臘真的可以在一起對比著看。同希臘一樣,伊朗的國語依然是波斯語,但在臣服中不得不接受別的思想,雖然相對的波斯化。不一樣的是,波斯人在歷史上的輝煌要更加燦爛。從開始的征服,進而佔領亞述、埃及等地始,到攻擊希臘,再被亞歷山大所沖擊,再到與羅馬爭雄,它看上去那麼孔武有力。只是阿拉伯如同海洋一樣,淹沒了波斯,讓波斯不得不帶上它的印記。隨後,蒙古人的鐵蹄又踏沒了這里,但波斯終究還是浮出來了,從那些擺脫哈里發的小國開始,從推翻帖木兒開始,他們又建立了一個大帝國。
小開點評:波斯王朝,就象今天的伊朗 ,被世人所低估。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第八位 猶太族
現有政權: 以色列 (國土1.52萬平方公里 實控約2.5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 1200萬左右 (主要分布在 以色列400萬 美國600萬 歐洲 200萬)
民族歷史: 超過3000年 (約公元前1300年建國)
歷史貢獻: (聖經?舊約)
歷史名人: 馬克思 愛因斯坦 佛洛依德
在世界上論述民族,就很難繞開這個民族。猶太族的名聲,那是遠近聞名。雖然這個民族從來沒有超級強大過,人口也從來沒有超過兩千萬人,這些似乎都讓它在世界歷史中不值一提。但是,它綿延三千餘年,至今依然充滿生命力。時至今日,和它一起並存,比它強大太多的很多民族都已經永久的消失在地球之上,而它依然頑強生存著。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這些與它淵源極深的民族,都曾比它強大太多,但也都已不再,而它,竟然奇跡般的在六十多年前復了國。就憑這頑強的生命力,它就應該在這個榜單上佔有一席之位。更何況,由它們奉獻的舊約,起碼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所有的一神教教徒,不管他們之間有多大仇恨,他們都要承認上帝的存在,而這個上帝,按猶太人來說,只會眷顧他們自己。當然,生存的代價很大,苦難很多,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能表現活著的偉大。
小開點評:大家都說猶太人是一個謎一般的民族,我看其實謎底也很簡單,就四個字:自強不息。
我認為,猶太族是世界上最有生存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第七位 大和族
現有政權:日本(國土 37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超過1.2億
民族歷史:2600年左右 (前660建國)
歷史名人:豐臣秀吉
大和族是由古代日本眾多的部落和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及古代中國江南地區移民融合演變而成。日本只有一個民族就是大和族,這樣民族融合的也比較快,還有一點是因為大和族不肯落後與世界的一股不服輸的勇氣。軍事實力:自衛隊;《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國家實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歷史比較長的宗教。它沒有類似於釋迦牟尼那樣的教主或唯一神靈。它產生於日本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佛教可以說是日本的外來宗教,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萬人。
小開點評:大和族,或者日本人,是漢族一生的對手,是漢族永遠的對手。
櫻花被日本人視為神樹,日本人常以此為喻,認為人生便需如櫻花一般,只求最華美燦爛的一瞬,短暫亦無妨。這種信念通常會體現在他們生活、處事之道中,自古如此,久而久之便培養出了日本人特有的不惜一切力求向上、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我也認為人生便需如櫻花,但求華美燦爛。
但,修佛的大和族,始終沒有學會佛家的慈悲,佛家的救濟天下。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第六位 拉丁族
現有政權:法蘭西、義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墨西哥
現有人口:無法估算
民族歷史:3000千年左右(公元前10世紀)
歷史名人:但丁、亞歷山大
拉丁族,也可以叫做拉丁民族,原指古代定居義大利半島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歐洲大陸遷來的印歐人,使用印歐語系的拉丁語。首先在羅馬帝國的故地產生了義大利語,在西班牙,卡斯提利亞方言取得了西班牙普通話的地位,法語獨立得更早,但它與拉丁語差距比較大,因為一些基本詞彙都不一樣,羅馬尼亞語也成了一種獨立的民族語言.
上述拉丁語的分裂導致形成了現代的拉丁語族。不過這里要提到兩個統一的插曲:第一,天主教會的存在;第二,歐洲學界的學術普通話的存在。前者導致羅馬帝國崩潰後拉丁語在教堂內使用一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
小開點評:拉丁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讓人困惑的一個民族,猶如散落在地球上的珍珠,優雅,浪漫,快樂是拉丁族的主基調。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第五位 斯拉夫族
現有政權:俄羅斯 (國土約1700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約1.5億 (大多分布在俄羅斯、賽爾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
民族歷史:1000年左右(9世紀時建立公國)
歷史貢獻:社會主義政權 古典小說
歷史名人:列寧 斯大林 托爾斯泰 普希金
概述:斯拉夫族,就象俄羅斯是一個很獨特的雜糅的民族,也許他有羅馬的影子,有蒙古的影子,但他們最終還是俄羅斯。借著蘇維埃,他達到了輝煌的頂峰,但是面紗總會過去。只不過未來,誰都不會知道他究竟會走向哪裡?從留里克開始,隨後受到蒙古幾百年的統治,又接受東羅馬的思想,到瘋狂擴張,至今仍是世界上疆域最廣的國度,僅憑這一點,就不愧於此位。看上去很美,但畢竟輝煌的時間不長,未來,只有等著看了。
小開點評:斯拉夫族是世界上最有堅韌性的民族,所以是最偉大的民族。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第四位 阿拉伯族
現有政權:阿拉伯國家聯盟 共22個成員國 (包括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卡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里、突尼西亞、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約旦、葛摩。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約1.8億
民族歷史:約1500年 (約600年建國)
歷史貢獻:伊斯蘭文明
歷史名人:默罕默德
阿拉伯人絕對被很多人遺忘了,這跟他們現在的處境很有關系。人們往往只看到現在風光的人,這本無可厚非,但往往也是低谷的時候,才是檢驗一個實體能否偉大的時候。在列出上述22個國家的時候,我想很多人會心中一顫,起碼這些國家的人都在說同一種語言,而這個語言也是聯合國六大語之一。這個民族的崛起如同夢幻,好像瞬時便將東羅馬和波斯搞定,但後來,它就再也沒有統一過,到如今的分裂狀態,對他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但對其他與其接觸的民族,又不可不為一種幸運。他的未來到底如何,也只能等著看。阿拉伯人輝煌的時候,旗幟甚至比蘇維埃更加響亮,但他只有輝煌過一次,後來旗幟被人接走了,自己又要憑什麼崛起。
小開點評:偉大的伊斯蘭教,偉大的阿拉伯人民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探花 日耳曼族
現有政權:德國 奧地利 匈牙利 捷克,瑞士等原普魯士和奧匈帝國
現有人口:約1.5億
民族歷史:2500年左右(公元前5世紀起)
日耳曼民族:第一,他們是世界上最勤謹的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面出的力,誰也比不上德國人:淵博的考據,哲理的探討,對最難懂的文字的鑽研,版本的校訂,字典的編纂,材料的收集與分類,實驗室中的研究,在一切學問的領域內,凡是艱苦沉悶,但屬於基礎性質而必不可少的勞動,都是他們的專長:他們以了不起的耐性與犧牲精神,替現代大廈把所有的石頭鑿好。普通人貪逸惡勞的本能,有教育的人不願意勞動的可笑的虛榮,都被日耳曼人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理性克服了。強調個人服從集體,個人的權利義務要受到家庭和氏族的制約。規定氏族全體成員無論居住何地,都必須遵守本氏族的法律,而不必遵守所在地的法律,即所謂「屬人主義」。
小開點評:日耳曼族是世界上最堅韌不拔,實事求是的民族,是世界民族的中堅力量。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榜眼 安格魯.撒克遜族
現有政權:包括英國 美國,加國,澳洲 等
現有人口:3.5億左右 (大多分布在大不列顛南部)
民族歷史:約1500年 (英格蘭族於5世紀開始形成,7世紀建立幾個小國)
歷史貢獻:資產階級制度 古典小說、詩歌
歷史名人:伊麗莎白 莎士比亞、林肯
概述:英格蘭的形成夾雜了侵略,其壯大也伴隨著侵略。從盎格魯人到諾曼人,他們入侵的同時也形成英格蘭人。後來,英格蘭搖身一變,近到蘇格蘭,愛爾蘭,遠到印第安,印度,又侵略了個一塌糊塗。也許現在看上去寒磣了點,但他留下的遺產實在太多了,加拿大,美利堅,澳大利亞……就算他們有幸形成新的民族,也永遠割不斷和英格蘭的聯系。
小開點評: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非安格魯撒克遜族莫屬,據說該族還准備制定淘汰垃圾民族的方略,但願是杞人憂天。
世界上最有創造力、最有擴張力的民族,建議必須學會與其他種族和平共處。
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冠軍 漢族
E. 二戰中德軍的所有軍力大約有多少
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其他為附屬國士兵。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一說1100 萬),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一、二戰德國損失
1945年底,德國被劃分為二區,東德人口為一千五百萬、西德人口為三千五百萬,合計5000萬人口。然而,在二戰前:「德國8000萬人口」是包括了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波蘭的波屬西里西亞、波屬但澤等區域的「德意志人口總數」。
單論「德國」的人口,是6600萬。按照戰後人口的統計,德國在二戰至少損失了1600多萬人(其中士兵死傷高達600多萬,平民約死傷1000多萬),從1944年開始,只是短短的2個月之內,蘇軍攻入德國後,就屠殺了300多萬平民,在盟軍的空襲下也造成了約200萬平民的傷亡。1945年5個月以來,蘇軍佔領德國後,屠殺辱殺平民高達500多萬。
二、納粹德國介紹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一詞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三、納粹德國軍事成敗原因
1、勝利滅亡法國
在英、法的壓迫與希特勒的威脅下於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這一軍事要區劃分給了德國,這便是《慕尼黑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但德國並不罷休1939年3月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頭指向了波蘭,1939年4月希特勒發布了「永遠消滅波蘭」的作戰計劃。
9月1日德國出動了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的倉促應戰加之武器落後、裝備又差,且一味的依賴英、法兩國。而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由於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
那時候德軍在西線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擁有一百一十個師的龐大兵力,卻不出擊,出現了所謂「奇怪的戰爭」、「靜坐戰」、「滑稽的戰爭」的狀態。而其實,德國與蘇聯已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德軍進攻波蘭同時,據內幕消息,蘇聯也正式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英法作戰。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抓住機遇,不斷擴張獲取資源為日耳曼民族獲得生存權。但對波蘭的戰爭中我們也已看出,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德軍的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實力展露無疑。
2、錯失戰機
當英、法軍隊錯失良機的時候,德國卻做好了西線進攻的准備.丹麥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軍空襲丹麥和挪威,四小時佔領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軍佔領整個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國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然後迫使法國投降,盧森堡國小力弱,不戰而亡。荷蘭抵抗了四天後,於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時同一戰時一樣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樣的是沒有能挽救法國.德軍裝甲兵團開始發揮其優勢,前進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然而正當眾人都開始認為德軍將橫掃六合之時,希特勒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5月24日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有四十餘萬人,被迫退到一塊狹小的三角形地帶敦刻爾克。
而正當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屬第二裝甲師挺進之時,希特勒卻突然下達了坦克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得以讓盟軍將33.8萬人運到英倫三島。這些人後來成為了反攻歐洲大陸的中堅力量。對這一命令有兩種說法可以解釋:一是不列顛民族是希特勒認為的僅次於日爾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國人一條生路為今後留有後路;二是因希特勒擔心自己心愛的裝甲部隊過於深入會陷入孤立。
即使這樣,6月5號德軍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極具諷刺的是,希特勒挑選的簽字地點正是當年「一戰」德國簽字投降的地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使法國葬送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
3、丘吉爾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保守黨首領袖丘吉爾上台執行,決心挫敗希特勒。丘吉爾在政期間做了件罕為人知卻對「二戰」有著巨大影響的事件。他將政府在瑞士銀行里的資金用於買通西班牙政界人士,這才使西班牙在「二戰」時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由於德國的大力幫助使西班牙法西斯專政推翻共和國。所以憑此關系,西班牙一定會加入到德國這一邊來的,這樣以後的戰局就很難預測了。所以這算是一個「第三帝國」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時又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命令空軍司令戈林對不列顛進行空襲,但只持續了兩、三個星期,英國的主要軍用設施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相反使英國人的鬥志更加堅強。
德國空軍沒有實現沉重打擊英國的目標,而德國海軍又難以與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抗衡。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德軍無法對英國實施登陸。沒有完全解決英國,也就沒有完全解決德國腹背受敵的危險。希特勒便准備進攻蘇聯。
4、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恰恰又是他犯的一個毀滅性錯誤。在沒有完全消滅英國之前,他對蘇聯的戰爭無疑是將自己的戰線拉得更長。此乃軍事上的大忌,但他別無選擇。
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無法停止下來,因為納粹德國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是無止境的,這種無限度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已經摧毀了納粹德國的造血能力,迫使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戰爭獲取其他國家的收益和財富,並徹底從經濟上掠奪猶太人以及各個佔領區,用掠奪到的財富來支付他們天文數字一樣的財政開支和軍費支出。
假如這個過程一旦停止下來,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必然的經濟崩潰和軍事失敗!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從發動戰爭起就註定會失敗。
F. 有誰能給我一些有關二戰時期德國尤太人人口遷移的信息
公元70年,古羅馬大軍佔領耶路撒冷,摧毀猶太教聖殿。公元135年,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開始了持續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從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猶太人就沒有忘記過重返故園。
19世紀末,歐洲出現了大規模反猶太主義浪潮,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也由此相應興起。1881年,俄籍猶太醫生平斯克爾出版了《自我解放》一書,提出了建立猶太民族國家的想法。該書被認為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端。1896年,匈牙利猶太律師赫茨爾又出版了《猶太國》一書,完整地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想。針對當時歐洲到處可以聽到的「猶太人滾出去」的口號,他這樣寫道:「我現在要以最簡單的形式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要『出去』嗎?到哪裡去呢?」「應該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權授予我們,其面積足以滿足一個民族的正常需要;其餘的事情將由我們自己來做。」赫茨爾的著作在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這個民族家園究竟建在何處,猶太人內部也有過分歧。他們設想過在南非和阿根廷,還認真考慮過烏干達,並為之進行過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才將其最終定在猶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這次大會提出,猶太人應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與此同時,「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成立並開始活動。他們組織猶太人向許多世紀以來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並成立了「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這次大會召開的1897年,被認為是猶太人將自己的家園夢想開始付諸實踐的一年,也被認為是巴以爭端的開始之年。
從《貝爾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書》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被英軍佔領,戰後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寫信給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斯查爾德,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此信後被稱為《貝爾福宣言》。猶太人據此開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舉遭到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他們以暴動和罷工的方式向英國施加壓力,要求限制猶太人移民。這場動亂一直持續了3年之久。與此同時,在納粹迫害下生計無著的猶太人繼續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總數已增加到44.5萬人。
1936至1939年期間,英國曾建議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面積遠比後來聯合國劃定的小)和一個阿拉伯人國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絕。1939年5月,英國政府害怕進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國的反抗,遂主動向阿拉伯各國示好,提出了所謂的《巴勒斯坦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在今後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萬名猶太人;限制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佔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實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動亂是平息了,但是,在對立情緒強烈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建立信任,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書》公布之時,恰是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大屠殺,苦苦尋求安身立命的綠洲之日。在納粹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全世界1/3的猶太人被殺害,遇難者總數達600萬,歐洲猶太人所剩無幾。英國在向德國宣戰前,由於堅持白皮書的立場,不讓受迫害的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使得當地猶太人和託管當局處在了戰爭邊緣。只是基於對德國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動有所限制。但是,在戰時,猶太突擊隊從未停止過對攔截非法移民的英軍設施的破壞。
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和以色列立國
二戰結束後,從納粹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波蘭猶太囚徒,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他們不能返回故園,因為此時在波蘭各地相繼發生了殺害返鄉猶太人的事件;除了幾個北歐國家之外,飽受戰爭蹂躪的西歐國家無力收容他們;連素以移民國家著稱的美國都不願敞開大門。此時,惟一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由於英國繼續堅持白皮書的政策,導致猶太突擊隊同英國託管當局的沖突不斷升級。猶太人炸路斷橋,襲擊拘禁非法移民的營地,暗殺英國官員。
對英國而言,這將是一場不得人心的戰爭。此時,希特勒殺害600萬猶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國際輿論一邊倒地同情猶太人。讓那些被解放的波蘭猶太人繼續住集中營,實在是說不過去。隨著軸心國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國當年拒絕義大利的提議、不同意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經義大利轉送巴勒斯坦的決定,也大白於天下,輿論視英國為殘殺猶太人的幫凶。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國決定從巴勒斯坦脫身。1947年2月15日,英國宣布把巴勒斯坦這塊燙手山芋轉交聯合國。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達11203平方公里,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蘇聯出於爭取以色列執政的工黨的考慮,一改從帝俄時期就固有的反猶態度,為以色列建國出了大力,並對以色列國的建立和鞏固給予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聯大一番感人的演講,對181號決議的順利通過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貝爾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猶太人復國的英國,卻在此時投了棄權票。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有120多萬,占總人口的2/3強。但分治決議中的阿拉伯國的領土只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更令阿拉伯人難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國的領土支離破碎,互不相連,大部分是丘陵和貧瘠地區。猶太國則不然,猶太人雖僅有60萬,不到總人口的1/3,然而其領土卻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大部分又位處沿海地帶,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擠滿了猶太人。下午4時,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獨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
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本—古里安宣布建國17分鍾後,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查理·羅斯向記者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承認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國人在還不知道這個新國家叫什麼名字的時候就擬好的。當得知這個國家取名「以色列」時,杜魯門總統用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劃去,改為「以色列」。5月17日,蘇聯宣布承認以色列。
建國次日即爆發戰爭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0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這次戰爭史稱「巴勒斯坦戰爭」。
與以後的幾次中東戰爭不同,英美兩國出於在阿拉伯世界的長遠戰略考慮,在巴勒斯坦戰爭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邊。倒是蘇聯為爭取這個新生的國家,對以色列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當時在蘇聯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而且為以色列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戰爭進行之時,幾名駐歐美國空軍猶太裔士兵冒著軍法審判的危險,偷了3架重型轟炸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機場裝滿炸彈後,起飛轟炸開羅和大馬士革。
由於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彼此之間心存疑忌、內部不和,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國王法魯克各打算盤,使得只有游擊隊實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戰斗持續到1949年。這次戰爭後,巴勒斯坦被分為三部分: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超過「分治決議」規定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加沙地帶歸埃及管轄。近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成為難民。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失敗使周圍阿拉伯國家備感恥辱,到處彌漫著革命的氣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敘利亞先後3次發生政變。1951年7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難民刺殺。阿卜杜拉國王18歲的孫子海珊由於子彈擊中了祖父親手別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勛章而倖免於難,於1953年繼位成為約旦哈希姆王國國王。1952年7月,埃及軍人推翻法魯克王朝,自由軍官組織領導人納賽爾於1956年6月成為總統。▲
G. 德國人是什麼人種
德國人是歐羅巴人種,即白人。
德國人,有一億至一億五千萬人口,分享共同的祖籍、文化和歷史,通常以德語為母語。根據分子人類學,德國人是由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部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融合而成的民族。
另有一部分德意志人,或中譯德國人這個術語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種含義。在國籍上,德國人指的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國人可以包括以下幾個特徵:和德意志文化有關聯以德語為第一語言德意志裔人:祖先來自德國或是曾經屬於德國的地區者。
德國人是德國著名作家艾米爾路德維希創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它刻畫了德國從公元800年到20世紀40年代的盛衰史。這不是一部通常的編年史,而是通過對德國歷史風雲人物有血有肉的描繪,使讀者似乎身歷其境,重溫千百年來的德國人歷史。
德國人皮膚顏色較淺,多白皮膚,金發,棕發,紅發等淺發,多藍色或綠色眼睛。波鴻魯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告訴德國媒體:多數德國人覺得自己很漂亮。
H. 德國有多少阿拉伯裔
當歐洲年輕的勞動人口逐漸萎縮之時,阿拉伯國家的年輕勞動力卻迅猛增長,這些勞動力通過各種合法、非法途徑湧入歐洲,並且進入歐洲的移民生育率仍然居高不下,而歐洲自身的人口卻出現了零增長或負增長,一增一減之間,造成了歐洲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
在1995 年到 2004 年的 10 年內,從阿拉伯移民到法國和西班牙的人數增長了3倍,這樣下去,到 2020年,法國的阿拉伯人口估計將佔法國總人口的 1/4,2050 年將會達到1/2。德國也有1/8阿拉伯人。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萬(2011年底數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
I. 德國為什麼沒收阿拉伯裔大家族77處房產
據道稱,德國柏林州警方近日沒收一個阿拉伯裔大家族的77套房產,總價值達近1000萬歐元。該家族還被曝光與柏林多起重大黑幫案件有關。
據報道,這個家族是來自黎巴嫩的雷默家族,目前有上百人居住在德國,首領名叫伊薩。雷默家族的產業包括各種多戶住宅、單戶住宅、公寓以及花園洋房,族人靠出租房屋賺錢。柏林檢察官認為,這些房產都是他們通過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賺錢購置得來。
檢方認為,雷默家族涉嫌參與2014年柏林一家儲蓄銀行的大爆炸案。該家族成員托克與3名同夥一起切斷銀行報警器,隨後將銀行地下室的300多個保險箱洗劫一空。他們偷走的首飾、現金和金條總價值達980萬歐元。2015年,托夫克被法院判處8年有期徒刑。然而到目前為止,他的3名同夥仍逍遙法外,銀行的財物也不知去向。
《柏林日報》22日稱,德國存在許多大型阿拉伯裔家庭。由於很多成員至今沒有德國國籍,也沒有合法居留權,因此不能在德國工作。久而久之,犯罪就成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J. 歐洲有幾個穆斯林國家
歐洲沒有穆斯林國家,但很多歐洲國家有居住的穆斯林。
「穆斯林國家」又稱「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家」一般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和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
它們包括所有阿拉伯國家(科威特、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共和國、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索馬里、吉布地和葛摩)。
非洲的塞內加爾、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馬里、尼日、奈及利亞和查德,歐洲的波黑、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以及亞洲的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阿富汗、哈薩克、烏茲別克。
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孟加拉、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共計47個國家和2個地區(西撒哈拉和科索沃)。其中黎巴嫩、查德、奈及利亞、波黑和馬來西亞只有約一半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還有一些國家穆斯林雖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受伊斯蘭教影響,也宣布為伊斯蘭國家,參加了伊斯蘭會議組織。它們是非洲的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多哥、貝南、喀麥隆、加彭、烏干達、坦尚尼亞(2009年加入)和莫三比克,以及南美洲的蓋亞那和蘇利南。
(10)德國有多少個阿拉伯人擴展閱讀:
穆斯林指伊斯蘭教信徒。傳統的穆斯林世界指的是穆斯林人口占國民總人口50%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現代國際政治術語中的伊斯蘭國家指的是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和2個地區(西撒哈拉和科索沃)。而廣義的穆斯林世界,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一、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分布
57個成員國主要分布於以下幾個地區:
22個阿拉伯國家: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北非五國);阿聯酋、阿曼、巴林、科威特、卡達、沙特(海灣六國);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西亞五國);吉布地、茅利塔尼亞、蘇丹、索馬里、葛摩(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五個阿拉伯國家);葉門(阿拉伯半島的國家)。
1個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
3個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
3個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馬爾地夫。
5個中亞國家: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
4個西亞、高加索地區國家: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阿富汗。
2個南美洲國家:蘇利南、蓋亞那(人口只有56萬與75萬,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30%左右,是西半球穆斯林人口比率最大的兩個國家,所以在1996年與1998年特許由觀察員國成為會員國)。
17個西非、中非國家:甘比亞、幾內亞、馬里、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塞內加爾、查德、貝南、布吉納法索、幾內亞比索、加彭、喀麥隆、莫三比克、烏干達、象牙海岸、多哥。
其中後九個國家穆斯林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穆斯林在其國內政治經濟方面佔主流地位,它們不但在2009年左右申請加入了伊斯蘭合作組織,而且宣稱自己為穆斯林國家。
以上這些國家中,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的穆斯林國家共有12 個,它們是(單位:萬平方公里):哈薩克271.7,阿爾及利亞238.2,沙烏地阿拉伯215.0,印度尼西亞190.5,蘇丹188(2011年7月南蘇丹獨立,分裂以前的蘇丹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利比亞176,伊朗163.3,查德128.4,尼日126.7,馬里124,茅利塔尼亞102.6,埃及100.1。
其中哈薩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穆斯林國家,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700萬,穆斯林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2%,東正教徒約占總人口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