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兩德(東、西德)統一後,至今一共有多少人口
德國的人口與民族
德國人口總數8226.4萬人(其中730萬為外國人),60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23%,而20歲以下的青年和兒童只佔21%。2000年人口出生率0.92%,死亡率1.05%,自然增長率-0.12%,移民差額0.24%,人口總增長率0.12%,人口密度 230人/平方公里。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30人,也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德國的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統一後柏林地區的人口迅速增加,目前已達430多萬人。城市密集的萊茵河和魯爾河畔工業區人口超過了1100萬。其他人口稠密的地區還有法蘭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茲等大城市所在的萊茵-美因地區、萊茵-內卡河流域的工業區、以斯圖加特為中心的經濟區以及不來梅、德累斯頓、漢堡、科隆,萊比錫、慕尼黑和紐倫堡等城市及附屬區。而在北德低地的草原和沼澤地區、艾弗爾、巴伐利亞林區、上法耳茨、勃蘭登堡邊境地區以及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的大部分則人煙稀少。德國西部的人口密度明顯大於東部,人口在30萬以上的20個城市中有4個在德國東部。德國的人口年出生率(2000年)為9.2胎/1000人,一直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對夫婦只有1.8個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
德意志民族與少數民族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千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其各自的傳統、風俗和方言延續至今。由此,在德國,人們被分為巴伐利亞人、施瓦本人、萊茵蘭人,黑森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威斯特法倫人等。人們對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倫堡人沉默寡言、萊茵蘭人豪放開朗、威斯特法倫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儉用、薩克森人勤勞機靈、不一而足等等。他們不僅在性格上有差異,就是在建築和居住區的風格、日常習慣、服裝以及飲食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點。在德國還居住著少數的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
德國的外國人
德國的8226.4萬居民中有730萬外國人,即平均約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國人。一直以來,210.7萬土耳其人是外國人中最大的群體,其次是從今天的南斯拉夫、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來的72.1萬人。生活在德國的來自波黑地區的約有28.14萬人,來自克羅埃西亞的20.66萬人。大約60.8萬義大利人、36.3萬希臘人18.5萬奧地利人、13.2萬西班牙人、13.2萬葡萄牙人、11.5萬英國人、11.3萬荷蘭人和10.4萬法國人構成了來自歐盟國家的最大的居民群體。約有28.3萬波蘭人、9.5萬羅馬尼亞人和11萬美國人生活在德國。
此外還有例如來自原蘇聯的5.05萬人、匈牙利5.2萬人、摩洛哥8.4萬人、突尼西亞2.55萬人、迦納2.2萬人、巴西1.96萬人、阿富汗6.65萬人、中國3.67萬人、印度3.6萬人、伊朗11.4萬人、黎巴嫩5.6萬人、巴基斯坦3.8萬人、斯里蘭卡6萬人和越南8.8萬人。
幾乎將近一半的外國人在德國至少生活了10年,30%已經在這里生活了20年或更長時間。在這里居留了至少10年的外國人中,大約90萬人年齡在25歲以下;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是在這里出生的。
德國還將繼續限制外國人的移居,並且1973年頒布的停止從非歐盟國家招聘僱員的規定繼續有效,非法入境和就業要受到懲罰。自2000年1月1日起,德國開始實行新的《國籍法》。
Ⅱ 生活在海外的美國人共有多少人口
據美國政府的估計,大約有600萬左右,墨西哥最多74萬,其次菲律賓30萬,以色列20萬,賴比瑞亞16萬,加拿大14萬。後面依次是哥斯大黎加,韓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7萬)。
Ⅲ 美國外籍人哪國最多 請把前20說一下 盡量哦 謝謝
截止到2006年10月16日,美國人口總計已達到3億人,是世界上人口僅次於中國、印度的人口第三大國,人口增長率為0.59%。依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大約有79%的人口居住於都市,美國是一個種族差異巨大的多民族國家,全國有31個民族(或者說是種族)超過了一百萬人,一百萬人以下的民族還有更多。
大多數的美國人(在2004年有74.67%)是歐洲白人移民的後代,這些移民當時在首批殖民地安居,許多是在內戰後的「南部重建運動」中來到美國的,由於非白人的移民以及少數族群的高出生率的緣故,非拉美裔人的白人比率正在逐漸下跌。主要的歐洲原籍是德國(15.6%)、愛爾蘭(10.8%)、英格蘭(8.7%)、義大利(5.6%)和斯堪的納維亞(3.7%);很多也來自斯拉夫國家,如波蘭和俄羅斯等;其他的移民來自東歐、南歐和加拿大的法語區。美國原住民如印第安人則有440萬人,之中約有35%居住在政府規劃的原住民保留區。亞裔美國人(不包括夏威夷人和太平洋島嶼住民)是第三大的少數族裔,2005年普查中佔到5%。大多數亞裔美國人集中在西海岸和夏威夷,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來自以色列(猶太人)、菲律賓、中國、印度、越南、韓國和日本。拉美裔人是美國第一大的種族族群,占總人口的16.1%(2005年),之中自墨西哥移民而來的佔了66%,並且預計在將來幾十年中仍會高速增長。非裔美國人遍布全美,不過南方的黑人區為最大。主要來自非洲、並且在19世紀之前依然多為奴隸的非裔美國人(或稱黑人)現在則有3,500萬人(12.12%)。
Ⅳ 美國人都是那些民族的後裔,比例如何
「1606年,英國國王正式批准一些貴族、紳士和商人的申請,決定向北美殖民。首批英國清教徒l607年和1620年先後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和馬薩諸塞的普利茅斯登陸後,秋冬來臨,這些人飢寒交迫,幸虧受到當地好客的印第安人的友好接待,送給他們火雞南瓜等食品,才活了下來,印第安人他們還無微不至、耐心細致地教給他們種植玉米、南瓜、西紅柿以及狩獵的技術。
這些英國移民就這樣在這個『新世界』里生存下來,在北美第一次種植的玉米獲得豐收,這些英國移民歡天喜地地予以慶祝,並稱豐收日為『感恩節』。但他們感謝的是上帝的恩賜,而不是感謝印第安人。相反,隨後不久,在大批英國移民陸續涌至後,美國人的前身――這些英國殖民者便恩將仇報,開始驅逐這片大地上的主人,掠奪他們的土地,使用包括分而治之、軟硬兼施等殖民主義者慣用的種種手段,分化、收買印第安人各個部落,製造有利形勢,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向印第安人開戰,實行大屠殺。殖民主義者的屠殺雖然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英勇反抗,但處於人類發展史上的原始部落階段的印第安人終究抵擋不住已經開始進人資本主義階段的英國殖民主義者,不得不且戰且退。英國殖民主義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一系列戰役和印第安人的反抗,從1622年一直持續到1769年。
美國建國以後,隨著疆土的大踏步向西擴展,資產階級政權對印第安人的征討和屠殺進一步加強了。美國政府開始正式建軍後,命令軍隊立即向西開進。美國陸軍第一團從成立之日起,征剿印第安人就成為它的基本任務。美國聯邦正規軍隊和民兵從事的這種殘暴的屠殺和征剿,從1803年(正規軍正式開始投入戰斗是1811年)一直持續到1892年,差不多進行了整整一個世紀。特別是在l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美國聯邦正規軍採取分進合擊等戰術,集中發起了1000多次不同規模的軍事行動,基本上完成了消滅印第安人的作戰任務。威廉·福斯特在有關著作中敘述這段歷史時寫道:『美國向西、向南、向北三個方面猛烈推進時,不僅排擠了阻止它前進的國家,並且殘暴地粉碎了這些土地上原來的主人――印策安人――的反抗。這種殘酷地驅逐印第安人的行動是美國歷史上最可恥的污點之一,而當時美國許多傑出的民主領袖也曾積極參加這種行動。』
曾積極參加這種殘酷地驅逐印第安人的行動的『當時美國許多傑出的民主領袖』之一,就是提出『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天賦人權說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美國1803年從拿破崙手中購買路易斯安那(即從密西西比河西岸到洛基山麓之間的廣大地區)以後,隨著疆土大步向西推進而大規模驅逐和屠殺印第安人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在傑斐遜的總統任期內開始的。
如此長期征剿、屠殺的結果是什麼呢?
據美國一些誠實、嚴謹的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依據史料重新做出的推算,當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在現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居住的印地安人總人口少則為3000萬,多則達l億。為謹慎起見,就以他們推算的最低數字即3000萬人為准,那麼在20世紀70年代,被迫分散聚居在美國全國各窮鄉僻壤的「保留地」里的印地安人總人口還剩下了多少呢?據美國官方統計,還不到80萬人。
Ⅳ 德國共有多少民族
德國主體民族是德意志族。在德國還居住著少數的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
德意志族是日爾曼人的一支,日爾曼人還包括北歐人、尼德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等,一般以德意志人為日爾曼人的直系後裔。日爾曼人的種族特徵是身材高大,金發碧眼。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千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其各自的傳統、風俗和方言延續至今。由此,在德國,人們被分為巴伐利亞人、施瓦本人、萊茵蘭人,黑森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威斯特法倫人等。人們對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倫堡人沉默寡言、萊茵蘭人豪放開朗、威斯特法倫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儉用、薩克森人勤勞機靈、不一而足等等。他們不僅在性格上有差異,就是在建築和居住區的風格、日常習慣、服裝以及飲食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點。
Ⅵ 二戰當時美國已經有很多德國後裔,那他們參加戰爭時怎麼辦呢
美國將軍潘興不就是德國後裔? 艾森豪威爾也是. 這些德國人已經成為了美國人, 而對美國又認同感. 所以大量德國後裔, 義大利後裔加入美軍參戰. 有意思的是美軍中的義大利人倒沒有義大利軍隊那麼窩囊.
Ⅶ 德國有多少個民族
德國人口有7700多萬,其中90%以上是德意志人,只有少數丹麥人和猶太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德語為官方語言。德國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人口高城市化的國家之一。
日爾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日爾曼人不稱自己為日爾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爾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國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國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德國人。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外國人
德國的7700萬居民中有730萬外國人,即平均約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國人。一直以來,210.7萬土耳其人是外國人中最大的群體,其次是從今天的南斯拉夫、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來的72.1萬人。生活在德國的來自波黑地區的約有28.14萬人,來自克羅埃西亞的20.66萬人。大約60.8萬義大利人、36.3萬希臘人、18.5萬奧地利人、13.2萬西班牙人、13.2萬葡萄牙人、11.5萬英國人、11.3萬荷蘭人和10.4萬法國人構成了來自歐盟國家的最大的居民群體。約有28.3萬波蘭人、9.5萬羅馬尼亞人和11萬美國人生活在德國。
此外還有例如來自原蘇聯的5.05萬人、匈牙利5.2萬人、摩洛哥8.4萬人、突尼西亞2.55萬人、迦納2.2萬人、巴西1.96萬人、阿富汗6.65萬人、中國3.67萬人、印度3.6萬人、伊朗11.4萬人、黎巴嫩5.6萬人、巴基斯坦3.8萬人、斯里蘭卡6萬人和越南8.8萬人。
幾乎將近一半的外國人在德國至少生活了10年,30%已經在這里生活了20年或更長時間。在這里居留了至少10年的外國人中,大約90萬人年齡在25歲以下;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是在這里出生的。
德國還將繼續限制外國人的移居,並且1973年頒布的停止從非歐盟國家招聘僱員的規定繼續有效,非法入境和就業要受到懲罰。自2000年1月1日起,德國開始實行新的《國籍法》。
Ⅷ 美國人是歐洲哪些國家的殖民者後裔
英國人是美國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語也因而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但是,緊隨英國人之後,別的歐洲人也很快便蜂擁而來,其中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瑞典人。美國革命的一位著名代言人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身是個英國人,曾在1776年清楚地指出:「歐洲而非英國才是美國的母國。」(Europe, and not England, is the parent country of America.)不過,直到1780年時,英國或愛爾蘭後裔仍佔美國人的3/4。
Ⅸ 高手進,美國那麼多德國後裔,二戰美國向德國宣戰時,受到國內阻止沒有知道內情的進,瞎子勿擾
在今天的美國,德裔美國人是美國人數最多的一個移民族群,約佔美國總人口數的17%。二戰期間,很多德裔美國人如艾森豪威爾將軍, 尼米茲, 以及卡爾.斯巴茨將軍在戰爭中身居要職.
1940年間, 大約114,000名德國人移居到美國, 其中許多是猶太人和反對納粹的人士. 而在美國國內, 戰前的幾年裡, 大約有25000人成為支持納粹的德裔美國人同盟的付費會員. 戰爭期間, 盡管作為一個族群來說, 德裔美國人受迫害的絕對數目要少於日裔美國人, 但生於海外的德裔美國人仍然成為被懷疑和歧視的目標. 1940年的外國人注冊法案要求300,000名德國出生的美國僑民向聯邦政府注冊, 並且限制這些德國僑民的旅行以及他們的財產所有權. 同時根據仍舊生效的1798年外國敵方法案, 美國政府在1940年到1948年拘留了大約11,000名德裔美國人, 他們大多數還不是美國公民, 其中有些人家中還有孩子是現役軍人, 此時民眾權利被侵犯. 其中的500人在沒有任何許可的情況下被逮捕, 另外的一些人則在沒有任何指控的情況下被拘押了數月之久, 還有的人在沒有律師保護的情況下被審問. 定罪也不符合控訴的條件. 還有數目不詳的"自願被拘留者"和他們的配偶以及父母一起被拘留在勞改營, 並且不準許離開.
Ⅹ 美國人都是哪些國家的人過去的
資料,參考一下吧
http://..com/question/55021957.html?si=1被稱作「種族大熔爐」的美國是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其移民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來,美利堅民族已成為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混合體,就連矗立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的。移民們懷著各自的夢想,遠涉重洋來到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國歷史上曾經掀起幾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移民造就了美國,是移民發展和改變了美國。
吸引移民曾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任務
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國內總人口僅有390萬。除了大約76萬黑人外,其餘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並且絕大部分來自西歐。出於對歐洲拿破崙戰爭以及國內就業環境的擔心,美國開國之初的幾屆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慮重重,曾制定過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間,到美國的歐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約3000人。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重獲和平。隨著大批軍人的復員,歐洲各國失業現象愈發嚴重,移民美國的人數逐年增加。此時,美國也因國內建設需要,改變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歐洲革命後,移民美國的浪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從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間,美國一共接納了大約3350萬移民,形成美國持續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偉大的人類遷徙運動」的第一次移民高潮發生在1820年至1860年,這期間移民總數高達500萬。移民主要來自西歐和北歐,其中愛爾蘭人大約200萬,德國人大約170萬,還有大量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同時,移民中也有少數來自亞洲,主要是來美國淘金的中國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從1861年到1880年,約有500萬移民來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迎來了工業化的高峰期,對勞動力需求旺盛。為了吸引歐洲移民來美國,1864年,林肯總統游說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國務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國駐歐洲的外交官發出通告,要求他們把吸引歐洲移民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外交任務來對待。為了從歐洲招募熟練工人來美國工作,一些企業還組團赴歐洲招聘。它們在歐洲許多報紙上刊登廣告,印發小冊子,對有移民願望的歐洲人描繪美國誘人的前景。一些企業還對願意移民美國的歐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費。
第三次高潮從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移民頂峰是1907年,達到128.5萬人。這一階段,美國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歐洲移民,排斥亞洲移民。來自英國、德國、瑞典等西北歐國家的「老移民」增長有限,但來自義大利、俄國等東南歐國家的「新移民」卻增長迅速。
經過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國的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億。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間,移民數量佔美國人口年增長數的20%以上。
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
美國歷史上的這三次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裡能夠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並為以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基礎。可以說移民潮鑄就了美國的強大。
在移民潮中,美國坐享其成,無需教育和培訓就從歐洲得到成千上萬的熟練工人。據統計,1871—1892年間,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中,有大約23%是熟練工人,他們帶來了鋼鐵、紡織等工業技術,成為美國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力量。
曾被美國第7任總統傑克遜譽為「美國製造業之父」的塞繆爾•斯萊特移民美國後,憑借其盜取的英國紡織業的秘密,在美國成功復制出了高效棉紡機,並辦起棉紡廠,吹響了美國工業革命的號角。電話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和電報之父薩繆爾•莫爾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後裔。此外,亞洲的中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國移民帶來了農業和園藝技術,義大利移民則在煤氣、電力、自來水等市政建設技術方面功不可沒。
在這些移民中,85%的人年齡在14歲到44歲之間,並且以男子居多。這些移民正值年富力強之時,為美國的棉紡織業、采礦業、建築業等提供了勞動力。在美國東部的隧道和鐵路工程中,愛爾蘭人、德國人、義大利人和北歐人是主力。在改變了美國早期政治格局和社會面貌的「西進運動」中,中國勞工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視。
在這場以鐵路建設為中心的運動中,中國勞工用血汗和生命為代價,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橫貫美國東西的太平洋鐵路西段工程的建設。至今,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鐵路沿線還可以看到一個中文題字的金屬牌匾,上書「加州鐵路,南北貫通。華裔精神,血肉獻功」。誠如招募華工的倡議者克羅克爾所說的那樣:「這條鐵路能及時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貧窮而受鄙視的中國勞動階級——歸功於他們的忠誠和勤勞。」這句話後來成為美國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話歷史」。
外來移民還在美國南北戰爭時為拯救聯邦、廢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貢獻。歐洲1848年革命後,大批富有軍事經驗的德國移民來到美國,這些被稱為「1848年志士」的德國移民中,有許多人成了支持共和黨和林肯的中堅分子。他們幫助組織聯邦軍隊,誓死保衛共和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舒爾茨少將。他在德國革命失敗後於1852年移居美國,積極投身反奴隸制運動。1861年他被任命為美國駐西班牙公使。南北戰爭爆發後,他主動要求領兵打仗,為了鼓動德國移民支持林肯,他還穿梭於美國各州進行旅行演說,總行程竟達近4萬公里。
移民浪潮引發排外逆流
在持續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來移民都經歷過這樣或那樣的排斥。就美國政府來說,其移民政策也並非一成不變。1815年到1882年間,美國政府實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從1882年開始,美國移民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限制和排斥外來移民的法律一個接一個出台。其中的規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後,美國徹底結束了自由移民的時代,開始實行有配額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由於在就業、宗教和民族問題上的矛盾,1880—1920年間美國排外主義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華人、日本人、猶太人、義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為美國本地工人和西北歐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對象。更有甚者,1882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專門禁止華工入美的排華法案,該法案直到61年後才被廢除。在這一時期,由美國本地人和先來的西北歐移民新教徒組成的「美國愛國者聯盟」、「美國聯盟」等排外組織應運而生。其中,影響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國保護協會」,該協會到處煽風點火,把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出現的政治腐敗、市政建設滯後、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問題都歸咎為新移民的到來。
二戰結束後,隨著美國民眾對移民態度的理性化,移民對美國的貢獻逐漸被大多數美國人所承認。正如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所說:「美國要感謝移民的貢獻。巨大的移民浪潮給美國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也給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