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德國的十大元帥都是哪些人
二戰中,德國共有27名元帥,其中1名帝國元帥,19名陸軍元帥,5名空軍元帥,2名海軍元帥。大家熟知的元帥有赫爾曼.戈林、費多爾.馮.博克、威廉.利斯特、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瓦爾特.馮.賴歇瑙、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斯坦因、埃爾溫.隆美爾、瓦爾特.莫德爾、阿爾伯特.凱塞林、埃里希.雷德爾、卡爾.馮.鄧尼茨等11人。
(雷德爾)
10、埃里希.雷德爾(1876.4.24—1960.11.6,正常去世)海軍元帥
1939年晉升海軍元帥。提出入侵挪威和擴大大西洋海上襲擊,並力主佔領希臘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無限制潛艇戰「。在公海上以潛艇和水面艦艇,廣泛襲擊商船。1943年被解職並退役,後被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因病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鄧尼茨)
11、卡爾.馮.鄧尼茨(1891.9.16-1980.10.24,正常去世)海軍元帥
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1936年任潛艇艦隊司令,獲海軍准將銜。首創並成功地實施多艇集群近距離攻擊的「狼群戰術」。先後升為海軍少將、中將和上將。1945年,繼任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45年通告德國投降。1946年被判處10年徒刑。1956年刑滿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㈡ 德軍在非洲戰場的軍事指揮官是誰介紹一下他的一生
是隆美爾
http://news.qq.com 2004年06月05日17:08 新華網
埃爾溫.隆美爾無疑是最有名的納粹將領,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對他的褒獎著述甚多,戰後,聯邦德國用他的名字給戰艦街道和兵營命名,美國還拍攝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認為,構成出入隆美爾傳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幾乎忘記他納粹將領的本質.
1891-1933
1891年11月15日隆美爾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的海登海姆,他的父親是一名中學校長,母親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女兒。盡管青年隆美爾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但是他還是在1910年7月從軍,加入伍爾登堡當地的第124步兵團,三個月後,隆美爾升為下士,不久又升為中士。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11月畢業。
1912年1月,隆美爾畢業回到駐扎在威卡爾登的第124步兵團訓練新兵,並獲中尉軍銜。在但澤的時候,隆美爾認識並愛上了露西·莫林,於1916年正式結婚,1928年聖誕夜生下隆美爾唯一的一個兒子-曼弗雷德。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被派到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8月,隆美爾回到原來的步兵團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9月他的左腿被打傷,為此他榮獲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1月,隆美爾重返第124步兵團,又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勛章。1916年後期他被派往東線羅馬尼亞作戰。1917年5月,隆美爾被召回西線作戰。到了8月返回東線,並在那裡再次受傷。9月,隆美爾所在的營被調往義大利北部參戰。隆美爾率領的部隊作戰英勇,突破科羅弗拉防線,攻克蒙特山,佔領隆格諾恩,這些戰績使隆美爾贏得了德國很少頒發給低級軍官的功勛獎章,並被提升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隆美爾先是被派往一個軍團參謀部任文牘工作。1920年10月1日,隆美爾被派往施登卡德指揮一個步兵團的步槍連,他一直在那裡呆到1929年。1929年10月,隆美爾被派往德雷斯頓步兵學院擔任教官。在這段時間,隆美爾根據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作戰經驗撰寫了《步兵進攻》一書,《步兵進攻》於1937年初被出版發行。
1933-1940
1933年10月,隆美爾軍銜升為少校,被委任德國中部戈斯拉一個山地營的指揮官。1935年10月他又被提升為中校並且擔任波茨坦陸軍學校的教官。1938年二戰爆發前夕,他又被調往另一所軍事學院任教。1939年9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少將。
波蘭戰役期間,隆美爾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德軍迅速地消滅了波蘭,隆美爾也開始充分認識到坦克部隊和閃電戰的重要性。波蘭戰役之後,希特勒問隆美爾需要擔任何種職務,隆美爾暗示希望指揮一支裝甲師。1940年2月15日,盡管缺乏裝甲作戰的實戰經驗,隆美爾還是被希特勒任命為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第7裝甲師隸屬於霍斯將軍指揮的第15裝甲軍准備入侵低地之國和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第7裝甲師風馳電掣般的橫掃過比利時和法國。5月13日,第7裝甲師在激烈的戰斗後強渡了默茲河。5月15日,沖過了菲利普維爾。5月21日,隆美爾的部隊已經越過了康佈雷,勒卡特,抵達了阿拉斯,在這里他們遭遇了英軍兩個坦克團大約70輛坦克的阻擊,其中有一些德軍37mm反坦克炮無法擊穿的馬蒂爾塔II型坦克。正當英軍坦克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步兵和反坦克炮的時候,隆美爾命令德軍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月26日,第7裝甲師繼續前進,並攻佔法國最大工業城市之一的利勒,這個行動使法國第1軍團一半的部隊陷入困境。6月5日,隆美爾命令他的裝甲師順著兩座還沒有被破壞的鐵路橋跨過了索姆河,第7裝甲師此時的速度已經是平均每天40-50英里了。6月10日,隆美爾的部隊終於在迪埃普附近抵達了英吉利海峽岸邊。6月16日清晨,第7裝甲師從魯昂的法軍一座橋樑上跨過塞納河,然後向南疾馳,17日第7裝甲師在行進間開始攻擊瑟堡,於19日攻佔了這座法國重要的深水港口。6月25日,法國戰役結束。法國戰役期間,第7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隆美爾在指揮第7裝甲師的時候總喜歡自己跟著偵察部隊,他認為對於一個指揮官來說經常走近自己的士兵是很重要的,這種習慣一直被帶到了後來的北非戰場。隆美爾有時候會故意將上級的命令置之不理,他認識到最高指揮部有時候並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處理,所以隆美爾經常先執行自己的命令,等做完了再去向上級報告。隆美爾的參謀人員對隆美爾這種行為並不贊同,而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根本找不到他。隆美爾在寫給自己妻子露西的信件中稱法國戰役是一次「閃耀的法國之旅」。
1940-1943
法國陷落以後,隆美爾繼續他的軍事生涯。1941年1月他被提升為中將並在2月被召回柏林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2月12日,隆美爾接到命令抵達的黎波里。非洲軍團由兩個師組成,他們的使命就是支援已經在1940和1941年1月在北非同大不列顛軍隊戰斗的義大利盟友。從40年12月至41年1月,英聯邦的軍隊將他們逐出了埃及,義大利人已經被擊退至利比亞境內。
1941年2月14日,隆美爾的先頭部隊第5輕裝甲師部分人員裝備在的黎波里上岸。隆美爾意識到義大利人由於被英軍擊敗而士氣低落,他會見了義大利的指揮官。2月24日,德國非洲軍團首次在的黎波里以東和英軍發生小規模戰斗,3月31日,非洲軍團對布雷加的英軍發動了一次成功的進攻。隆美爾使用其在法國成功的閃電戰術給了英軍狠狠一擊。非洲軍團繼續向東追擊撤退中的英軍,一直深入昔蘭尼加並攻佔了班加西。
4月13日,隆美爾的部隊向南繞過港口要塞托布魯克攻克巴迪亞,接著又於4月15日佔領了埃及西部邊境上第一個城市薩魯姆。隆美爾的進攻迫使英軍及其盟軍退守到了托布魯克要塞內。4月11日到13日,隆美爾第一次嘗試攻佔托布魯克,但是失敗了。托布魯克對於整個北非的戰線有著重大的戰略地位。
隆美爾第二次嘗試攻佔托布魯克是在4月30日至5月2日,此時他的敵人和朋友都因為他狡猾的戰術而稱他為「沙漠之狐」。4月中旬至6月中旬,英軍也發動了一些小規模的進攻,但是在德軍威力強大的88mm炮的打擊下損失慘重,被迫撤回了防禦陣地。1941年6月,無論是英軍還是德意軍隊都無力再發動攻勢,雙方只有加固防禦陣地的實力。在德國,宣傳機構已經把隆美爾塑造成一個無敵的將軍。
1943-1944
1943年3月至7月,隆美爾因嚴重的病情只能和妻子和兒子在一起度過。7月10日,他被指派為德軍在希臘的指揮官,不過很快又被召回柏林。隨後隆美爾參與了德軍鎮壓義大利政府倒戈向盟軍,大量德軍湧入義大利境內並解除了義大利軍隊的武裝。11月初,隆美爾又被委任為義大利的指揮官,很快這個職位被凱塞林將軍所取代。11月下旬,隆美爾離開義大利回到德國。
12月初,希特勒正式委派隆美爾視察從北邊開始與英國隔海相望的全部海岸防禦工事。12月31日,隆美爾被任命為B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這個集團軍群的總指揮是陸軍元帥倫斯特。隆美爾視察了從荷蘭到波爾多沿海岸的防禦工事,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壁壘」。為了阻擋盟軍的登陸,隆美爾特別設計了防空降的障礙物,這種東西被稱為「隆美爾蘆筍」,還有很多在海灘上的障礙物以及大片的地雷帶。由於盟軍成功的實施了欺騙行動,使得德軍在海灘防禦重點地區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隆美爾對盟軍可能的登陸點判斷有誤,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一線實施了登陸,數日之後盟軍就完全控制住了灘頭陣地,並向縱深擴大。
盡管隆美爾在卡昂外圍暫時阻擋住了英軍的進攻,黨衛軍第12裝甲師摧毀了英軍100多輛坦克,但是在盟軍絕對優勢空軍打擊下,德軍終於頂不住了。當盟軍坦克潮水一般涌過德軍的防線,隆美爾心中對德國必勝的信念已經盪然無存了,他開始懷疑德國是否還有繼續戰爭的必要。1944年7月17日,在一次空襲中隆美爾的座車被擊中,隆美爾受了重傷,不得不離開了前線。德國反希特勒的軍官們曾經找過隆美爾試圖說服他加入他們的陣營,盡管隆美爾對戰爭失去了希望,但是他卻始終沒有直接參與反希特勒的活動(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歷史學術界的觀點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1944年7月20日,德國反希特勒組織策劃了一起爆炸試圖刺殺希特勒,可惜行動陰差陽錯的失敗了。這個事件牽連了很多的高級將領和軍官,其中也包括隆美爾。8月8日,隆美爾被從法國醫院轉到他的故鄉斯瓦比亞的赫爾林根山莊。8月12日,密謀刺殺希特勒的重要成員戈台勒被捕,從他箱子里搜出來的有關文件上有隆美爾的名字。另外一名參與這個組織的成員霍法克也向希特勒的秘密警察證實隆美爾支持刺殺希特勒的行動。
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的第一副官布格道夫向隆美爾轉達了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有兩種選擇,自殺或者被逮捕受審。隆美爾選擇了前者,服毒自殺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生命。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並全國默哀一天。
(來源:二戰前線)
㈢ 納粹德國26位元帥分別是誰
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於軍人世家。1897年從軍。1936.4.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陸軍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戰爭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參加過一戰。被迫辭去軍職,戰後受審,死於獄中。
戈林(1893~1946)出生於官僚家庭。1912年從軍。1938.2.4授空軍元帥;1940.7.19授帝國元帥。畢業於卡爾斯魯赫軍官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國會議長、普魯士總理兼內政部長、航空部長、空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主席。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臨刑前兩小時自殺。
雷德爾(1876~1960)出生於教師家庭。1894年從軍。1939.4.1授海軍元帥。畢業於基爾海軍軍官學院。擔任過海軍總參謀長、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1946年被判處終身監禁,1955年獲釋。
勃勞希契(1881~1948)出生於軍人世家。1900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東普魯士軍區司令、第四集團軍司令、陸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死於一所英國部隊醫院。
凱特爾(1882~1946)出生於農場主家庭。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擔任過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被絞死。
龍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於軍人世家。1892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A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曾被四次免職,戰後囚於英國,1949年因病獲釋。
博克(1880~1945)出生於軍人世家。1897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波茨坦軍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北方集團軍群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A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曾兩次被免職,後死於空襲。
勒布(1876~1956)出生於平民家庭。1895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C集團軍群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戰、二戰。曾兩次被解職,後被判處3年徒刑。
李斯特(1880~1971)出生於醫生家庭。1898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二集團軍司令、巴爾干佔領軍司令、A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終身監禁,1952年因病獲釋。
克魯格(1882~1944)出生於軍人世家。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四集團軍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服毒自盡。
維茨勒本(1881~1944)出生於貴族家庭。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一集團軍司令、D集團軍群司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絞死。
賴歇瑙(1884~1942)出生於軍人世家。1903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六集團軍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死於心臟病(中風)。
米爾希(1892~1972)1914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擔任過航空部副部長、空軍總監兼空軍部副部長。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終身監禁,不久減刑為15年,1954年被赦免。
凱塞林(1885~1960)出生於教員家庭。1904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擔任過空軍總參謀長、第二航空隊司令、南線德軍總司令、西南線德軍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1947年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終身監禁,1952年獲釋。
施佩勒(1885~1953)出生於平民家庭。1903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三航空隊司令、駐法國空軍司令。參加過一戰、西班牙內戰、二戰。曾兩次受審,但都被宣布無罪。
隆美爾(1891~1944)出生於教師家庭。1910年從軍。1942.6.22授陸軍元帥。畢業於但澤皇家軍官預備學校。擔任過北非德軍遠征軍司令、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駐北義大利B集團軍群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迫服毒自盡。
屈希勒爾(1881~1968)出生於貴族家庭。1900年從軍。1942.6.30授陸軍元帥。畢業於騎兵學校、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三集團軍司令、第十八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20年徒刑,1951年改為12年,翌年被釋放。
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於軍人世家。1906年從軍。1942.7.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頓河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1949年被判處18年監禁,1953年獲釋。
克萊斯特(1881~1954)出生於貴族家庭。1900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A集團軍群司令、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為英軍俘虜,作為戰犯交付南斯拉夫,後引渡蘇聯,死於獄中。
魏克斯(1881~1954)出生於平民家庭。1900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B集團軍群司令、巴爾干東南部德軍司令、F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為美軍俘虜,後被免於起訴,1948年獲釋。
布施(1885~1945)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1904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六集團軍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德國西北部德軍集團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死於英國戰俘營。
鄧尼茨(1891~1980)出生於知識份子家庭。1910年從軍。1943.1.31授海軍元帥。畢業於弗倫斯堡——莫威克海軍學校。擔任過德國海軍總司令兼潛艇部隊司令、德國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10年徒刑。
保盧斯(1890~1957)出生於平民家庭。1909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擔任過德軍副總參謀長、第六集團軍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投降被俘。
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於貴族家庭。1913年從軍。1943.2.11授空軍元帥。畢業於哈雷航空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四航空隊司令、第二航空隊司令。參加過一戰、西班牙內戰、二戰。病死於美軍戰俘營。
莫德爾(1891~1945)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1909年從軍。1944.3.31授陸軍元帥。擔任過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自殺身亡。
舍爾納(1892~1973)19
㈣ 納粹德國26位元帥分別是誰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德國總共任命了一位帝國(大元帥),一位全國領袖(相當元帥),26位元帥的高級軍官
1、帝國元帥:戈林(1893-1946) 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德國空軍總司
2、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1945,時年34歲,從軍經歷不到2年)被任命為「黨衛隊帝國領袖」
3、1936年6月1日,戰爭部部長、國防軍總司令瓦爾勒.馮.布羅姆貝格大將(1878——1946,時年58歲、軍齡39年,1938年免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4、雷德爾 1938年4月1日,海軍總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爾海軍大將(1876——1960,時年62歲、44年軍齡,1943年辭職)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軍銜;
5、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奇大將(1881——1948,時年59歲、40年軍齡,1941年12月解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6、A集團軍群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大將(1875——1953,時年65歲、4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7、B集團軍群總司令費多爾.馮.博克大將(1880——1945,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8、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大將(1882——1946,時年58歲、39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此人被德軍將領戲稱為「元首的御用狗」! 9.第1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大將(1881——1944,時年59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1944年因參與策劃「七二零狼穴爆炸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軍銜; 10.第4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大將(1882——1944,時年58歲、3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1.第6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謝瑙大將(1884——1942,時年56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2、第12集團軍司令威廉.利斯特大將(1880——1971,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A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4、空軍總監艾哈德.米爾契空軍大將(1892——1972,時年48歲、軍齡僅11年——1914至1918、1933至1940,1936年晉升空軍上將,最高軍職空軍副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15、第2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航空兵上將(1885——1960,時年55歲、36年軍齡,最高軍職德軍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6.第3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航空兵上將(1885——1963,時年57歲、39年軍齡,1933年轉入空軍,最高軍職西線空軍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7.1942年6月23日,非洲軍司令埃爾溫.隆美爾裝甲兵上將(1891——1944,時年51歲、32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
18.1942年6月30日,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格奧爾各.馮.屈希勒爾大將(1881——1968,時年61歲、4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19、1942年6月30日,第11集團軍司令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大將(1887——1973,時年55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0、1943年1月30日,A集團軍群總司令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大將(1881——1954,時年62歲、4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1、B集團軍群總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大將、男爵(1881——1954,時年62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東南方向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2、1943年1月30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恩斯特.布施大將(1885——1945,時年58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北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
23、 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1891——1980,時年52歲、軍齡33年,最高軍職納粹德國總統)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海軍總司令;
24.1943年1月30日第6集團軍司令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大將(1890——1957,時年53歲、3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是少有的沒佩戴過元帥軍銜標志的「元帥」!他可算成也「斯大林格勒」——1942年12月因突擊該城有功從裝甲兵上將晉升為大將,敗也「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31日戴著大將肩章率部投降了;實在倒霉之極!
25.1943-2月17日,第四航空隊司令、工程學博士沃爾弗拉姆.馮.黎希特霍芬空軍大將(1895——1945,時年48歲、兩次入伍軍齡合計25年,一戰中擊落敵機7架,最高軍職第二航空隊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26、1944年3月,第9集團軍司令瓦爾特.摩德爾大將(1891——1945,時年53歲、35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他的一句名言是\回去告訴元首,莫德爾不執行他這個命令\
27.1945年4月5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費迪南德.舍內爾大將(1892——1973年,時年53歲、3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4月底被任命為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
28、1945年4月26日,第6航空隊司令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空軍大將(1892——1945,時年53歲、33年軍齡,一戰中擊落敵機 28架、二戰中為「軍銜最高的——航空兵上將、戰斗機飛行員」)被晉升為空軍元帥——為納粹德國晉升元帥軍銜之末,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空軍總司令
㈤ 二戰時德國在非洲戰場指揮坦克部隊的那將軍叫什麼來
前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艾爾溫·隆美爾(El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符騰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父親是一名中學校長,母親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女兒。隆美爾年輕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但1910年7月從軍,兩年後獲中尉軍銜。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因作戰英勇,先後獲得德皇威廉二世授予的二級鐵十字勛章、一級鐵十字勛章和功勛獎章。
一戰結束後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6年9月任希特勒警衛部隊指揮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賞識。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官,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任第7裝甲師師長。在法國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該師橫穿法國,直抵瑟堡,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1月,當義大利在北非的基業即將崩潰時,希特勒挑選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中將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北非戰局,佔領了除托卜魯克外的整個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式的旋風。6月15日,英軍對他發起代號為「戰斧」行動的大規模進攻。隆美爾在機動作戰中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此役後,隆美爾被晉升為上將。11月18日,丘吉爾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隊,重新發起代號為「十字軍遠征」的進攻。在反擊作戰取得初步勝利後,隆美爾親率非洲軍主力越過利埃邊境向東挺進,企圖切斷英軍的退路,引起英軍恐慌,但英軍繼續進攻。隆美爾後方吃緊,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後撤。1942年1月,隆美爾有組織地將部隊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補充後,隆美爾再度發起了進攻,並迅速突破了英軍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因在非洲戰場的出色戰績,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1942年6月年僅51歲的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了一生中最輝煌頂點。
隆美爾在北非揮軍乘勝追擊,不到10天前進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內的阿拉曼。然而部隊過長的戰線增加了供給困難,部隊失去了攻勢,不得不暫停進攻。英軍加強了在北非的兵力,1942年10月,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蒙哥馬利將軍向隆美爾發起代號為「輕步」的進攻。隆美爾軍隊彈葯缺乏,面臨全軍覆滅危險,他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下令撤退。11月9日,隆美爾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亞境內。
1941年隆美爾在北非戰場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群軍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他強調「必須在海岸擊敗敵人」的論點,主張把裝甲部隊部署於海岸不遠處,但遭到西線統帥倫斯德為首的多數高級軍官的反對。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隆美爾指揮B集團群軍司拚命抗擊,由於德軍裝甲預備隊不能及時趕到戰場,盟軍又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艦炮的火力支援,隆美爾將盟軍登陸部隊趕入大海計劃破產。隆美爾的汽車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奇跡般地活了下來。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了7月20日謀殺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殺。
隆美爾是最有名的納粹將領,他把德國軍事學說的進攻精神融於軍事指揮之中,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敢於力排眾議,果斷發起近攻,戰斗中總是沖殺在最前面,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㈥ 二戰中德國10大元帥都是誰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德國總共任命了一位帝國(大元帥),一位全國領袖(相當元帥),26位元帥的高級軍官
1、帝國元帥:戈林(1893-1946) 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德國空軍總司令
2、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1945,時年34歲,從軍經歷不到2年)被任命為「黨衛隊帝國領袖」
3、1936年6月1日,戰爭部部長、國防軍總司令瓦爾勒.馮.布羅姆貝格大將(1878——1946,時年58歲、軍齡39年,1938年免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4、雷德爾 1938年4月1日,海軍總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爾海軍大將(1876——1960,時年62歲、44年軍齡,1943年辭職)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軍銜;
5、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奇大將(1881——1948,時年59歲、40年軍齡,1941年12月解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6、A集團軍群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大將(1875——1953,時年65歲、4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7、B集團軍群總司令費多爾.馮.博克大將(1880——1945,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8、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大將(1882——1946,時年58歲、39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此人被德軍將領戲稱為「元首的御用狗」!
9.第1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大將(1881——1944,時年59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1944年因參與策劃「七二零狼穴爆炸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軍銜;
10.第4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大將(1882——1944,時年58歲、3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1.第6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謝瑙大將(1884——1942,時年56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2、第12集團軍司令威廉.利斯特大將(1880——1971,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A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4、空軍總監艾哈德.米爾契空軍大將(1892——1972,時年48歲、軍齡僅11年——1914至1918、1933至1940,1936年晉升空軍上將,最高軍職空軍副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15、第2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航空兵上將(1885——1960,時年55歲、36年軍齡,最高軍職德軍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空軍元帥軍銜;
16.第3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航空兵上將(1885——1963,時年57歲、39年軍齡,1933年轉入空軍,最高軍職西線空軍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軍銜,
17.1942年6月23日,非洲軍司令埃爾溫.隆美爾裝甲兵上將(1891——1944,時年51歲、32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18.1942年6月30日,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格奧爾各.馮.屈希勒爾大將(1881——1968,時年61歲、4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19、1942年6月30日,第11集團軍司令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大將(1887——1973,時年55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0、1943年1月30日,A集團軍群總司令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大將(1881——1954,時年62歲、4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1、B集團軍群總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大將、男爵(1881——1954,時年62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東南方向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2、1943年1月30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恩斯特.布施大將(1885——1945,時年58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北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
23、 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1891——1980,時年52歲、軍齡33年,最高軍職納粹德國總統)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海軍總司令;
24.1943年1月30日第6集團軍司令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大將(1890——1957,時年53歲、3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是少有的沒佩戴過元帥軍銜標志的「元帥」!他可算成也「斯大林格勒」——1942年12月因突擊該城有功從裝甲兵上將晉升為大將,敗也「斯大林格勒」——1943年1月31日戴著大將肩章率部投降了;實在倒霉之極!
25.1943-2月17日,第四航空隊司令、工程學博士沃爾弗拉姆.馮.黎希特霍芬空軍大將(1895——1945,時年48歲、兩次入伍軍齡合計25年,一戰中擊落敵機7架,最高軍職第二航空隊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26、1944年3月,第9集團軍司令瓦爾特.摩德爾大將(1891——1945,時年53歲、35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他的一句名言是"回去告訴元首,莫德爾不執行他這個命令" ;
27.1945年4月5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費迪南德.舍內爾大將(1892——1973年,時年53歲、3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4月底被任命為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
28、1945年4月26日,第6航空隊司令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空軍大將(1892——1945,時年53歲、33年軍齡,一戰中擊落敵機28架、二戰中為「軍銜最高的——航空兵上將、戰斗機飛行員」)被晉升為空軍元帥——為納粹德國晉升元帥軍銜之末,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空軍總司令。
㈦ 二戰德國元帥隆美爾在非洲有哪些戰績要詳細的。
1941年2月底,隆美爾獲得敵方一個新情況,英軍王牌第7裝甲師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和補充;它的戰區由剛從英國調來、都是新兵的第2裝甲師的一半兵力來接管。澳軍第6師也調換了第9師,而該師有一部分因補給上的困難還未開到前線。英軍敢於這樣作,是因為他們認為德國前來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貿然行動。與英軍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爾沒有等待德軍全部到齊,便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和條件,採取了大膽的進攻行動。此時,德軍第5戰車團和意軍一個師已經開到前線。1941年3月15日,隆美爾把德國和義大利的軍隊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里。這次行動,給了英軍以意想不到的打擊,同時還獲得了在非洲條件下作戰怎樣進行裝備和如何長途行軍的經驗,為以後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埃爾溫·隆美爾 (19張)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爾指揮德軍又攻佔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地、飛機場,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後,即佔領了可以控制這一帶高地的梅爾沙隘道以及比爾鹽水沼地以南的高地,並在那裡構築工事,准備固守。這時,隆美爾面臨的問題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齊之後再進攻,還是馬上就行動。如果等待後續部隊到齊再行動,那麼,就急需解決水源問題,因佔領地區的水源已經枯竭。同時,還會使英軍利用這段時間構築起堅固的工事,其結果將使德軍付出更大的代價。不然,就只能使用現有兵力向梅爾沙隘道進攻,以求在一鼓之下擊敗敵人。隆美爾決定不給英軍喘息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打擊敵軍,變被動為主動。3月31日晨,在英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德軍開始向梅爾沙隘道進攻。雙方經過一天的激烈戰斗,德軍於傍晚佔領了該隘道,第二天,德軍又向阿吉打比亞發起攻擊,也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便佔領了阿吉打比亞周圍的地方。在這次戰斗中,隆美爾為了不讓敵軍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用汽車改裝成許多假戰車,迷惑敵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於隆美爾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不給敵軍喘息機會,所以,不到一個星期,英軍就從昔蘭尼加的西界陣地後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兩個星期,英軍從昔蘭尼加的東界後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卜魯克的部隊。英軍因為隆美爾指揮作戰靈活,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常常以少勝多、從被動變為主動,而稱他為「沙漠之狐 」。 隆美爾在前線視察 為何隆美爾以劣勢兵力卻幾乎能每戰必勝?主要原因是他能認清沙漠戰爭的特殊性質。北非是裝甲兵的理想戰場,誠如隆美爾自雲:「在一望無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隊能發揮其最大威力。」英國人則深受所謂「步兵心靈」的影響,所以雖享有數量優勢但還是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效。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隆美爾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戰術專家,其所著《步兵攻擊》一書早已成為權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卻一躍成為裝甲名將,所以其心靈的彈性實不可及。事實上,他不僅善於運用裝甲兵,而且更善於運用步兵來配合裝甲兵。誠如其自雲:「裝甲部隊為摩托化軍團的核心,其他部隊都是輔助性的,應繞著核心旋轉。應盡量用戰防武器來消耗敵方裝甲,而把自己的裝甲兵保留供決定性打擊之用。」這也正是孫臏以下駟當上駟的辦法。英軍兩次攻擊(「簡短作戰」和「戰斧作戰」)的失敗又暗示戰術趨勢已有新改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防禦相對攻擊居於優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此種趨勢完全倒轉過來。裝甲兵的閃擊幾乎勢如破竹,令人以為攻擊必然能夠壓倒防禦。但隆美爾卻證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樣開闊地區中,對於防禦戰術若能作巧妙運用,也仍能擊退優勢敵軍的猛烈攻擊。這也正是所謂「機動防禦」觀念的萌芽。事實上,攻擊與防禦是一體的兩面,善戰者必須同時運用而不可偏廢。一般人還有一種誤解,以為沙漠地區是無險可守,實際並非如此。盡管是沙漠,其中還是有若干要點,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禦的基礎,尤其正因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這些要害的戰略價值。整個北非戰役幾乎都是以這種據點來作為發展的基礎。請採納
㈧ 二戰中的德軍非洲統帥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有多厲害呢
二戰中隆美爾究竟有多利害?
隆美爾的軍事傑作,主要是在1940年到1943年。當德軍戰線向東延伸至埃及西沙漠時,戰場沿地中海寬約幾十公里的綠色長廊向縱深推進。此時,德軍遠離了補給基地,供應線拉長了。而英軍補給線縮短了,戰場力量逐漸有利於英軍,於是英軍沿地中海岸線反攻,制海權也由英軍掌控,在英軍上千架飛機、野戰炮猛烈轟炸之下,一舉摧毀了德軍苦心經營了幾個月之久的多可拉曼防線,德軍遭到了重創!
一年後,隆美爾在一次車禍中受傷。又捲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中,被迫自殺。終結了其法西斯的軍旅人生!
謝謝!
㈨ 二戰時德國軍銜為元帥的人有誰
二戰德國元帥全集.納粹德國元帥名錄
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於軍人世家。1897年從軍。1936.4.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陸軍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戰爭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參加過一戰。被迫辭去軍職,戰後受審,死於獄中。
戈林(1893~1946)出生於官僚家庭。1912年從軍。1938.2.4授空軍元帥;1940.7.19授帝國元帥。畢業於卡爾斯魯赫軍官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國會議長、普魯士總理兼內政部長、航空部長、空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主席。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臨刑前兩小時自殺。
雷德爾(1876~1960)出生於教師家庭。1894年從軍。1939.4.1授海軍元帥。畢業於基爾海軍軍官學院。擔任過海軍總參謀長、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1946年被判處終身監禁,1955年獲釋。
勃勞希契(1881~1948)出生於軍人世家。1900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東普魯士軍區司令、第四集團軍司令、陸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死於一所英國部隊醫院。
凱特爾(1882~1946)出生於農場主家庭。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擔任過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參加過一戰、二戰。戰犯,被絞死。
龍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於軍人世家。1892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A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曾被四次免職,戰後囚於英國,1949年因病獲釋。
博克(1880~1945)出生於軍人世家。1897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波茨坦軍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北方集團軍群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A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曾兩次被免職,後死於空襲。
勒布(1876~1956)出生於平民家庭。1895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C集團軍群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戰、二戰。曾兩次被解職,後被判處3年徒刑。
李斯特(1880~1971)出生於醫生家庭。1898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二集團軍司令、巴爾干佔領軍司令、A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終身監禁,1952年因病獲釋。
克魯格(1882~1944)出生於軍人世家。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四集團軍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服毒自盡。
維茨勒本(1881~1944)出生於貴族家庭。1901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一集團軍司令、D集團軍群司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絞死。
賴歇瑙(1884~1942)出生於軍人世家。1903年從軍。1940.7.19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六集團軍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死於心臟病(中風)。
米爾希(1892~1972)1914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擔任過航空部副部長、空軍總監兼空軍部副部長。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終身監禁,不久減刑為15年,1954年被赦免。
凱塞林(1885~1960)出生於教員家庭。1904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畢業於炮兵與工程學校。擔任過空軍總參謀長、第二航空隊司令、南線德軍總司令、西南線德軍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1947年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終身監禁,1952年獲釋。
施佩勒(1885~1953)出生於平民家庭。1903年從軍。1940.7.19授空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三航空隊司令、駐法國空軍司令。參加過一戰、西班牙內戰、二戰。曾兩次受審,但都被宣布無罪。
隆美爾(1891~1944)出生於教師家庭。1910年從軍。1942.6.22授陸軍元帥。畢業於但澤皇家軍官預備學校。擔任過北非德軍遠征軍司令、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駐北義大利B集團軍群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迫服毒自盡。
屈希勒爾(1881~1968)出生於貴族家庭。1900年從軍。1942.6.30授陸軍元帥。畢業於騎兵學校、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三集團軍司令、第十八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20年徒刑,1951年改為12年,翌年被釋放。
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於軍人世家。1906年從軍。1942.7.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頓河集團軍群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1949年被判處18年監禁,1953年獲釋。
克萊斯特(1881~1954)出生於貴族家庭。1900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擔任過A集團軍群司令、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為英軍俘虜,作為戰犯交付南斯拉夫,後引渡蘇聯,死於獄中。
魏克斯(1881~1954)出生於平民家庭。1900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B集團軍群司令、巴爾干東南部德軍司令、F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戰後為美軍俘虜,後被免於起訴,1948年獲釋。
布施(1885~1945)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1904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十六集團軍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德國西北部德軍集團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死於英國戰俘營。
鄧尼茨(1891~1980)出生於知識份子家庭。1910年從軍。1943.1.31授海軍元帥。畢業於弗倫斯堡——莫威克海軍學校。擔任過德國海軍總司令兼潛艇部隊司令、德國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參加過一戰、二戰。被判處10年徒刑。
保盧斯(1890~1957)出生於平民家庭。1909年從軍。1943.1.31授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擔任過德軍副總參謀長、第六集團軍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投降被俘。
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於貴族家庭。1913年從軍。1943.2.11授空軍元帥。畢業於哈雷航空學校、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四航空隊司令、第二航空隊司令。參加過一戰、西班牙內戰、二戰。病死於美軍戰俘營。
莫德爾(1891~1945)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1909年從軍。1944.3.31授陸軍元帥。擔任過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自殺身亡。
舍爾納(1892~1973)1914年從軍。1945.4.3授陸軍元帥。擔任過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曾在蘇聯監禁10年,獲釋後定居西德。1957年又被判刑4年半,1960年因健康原因獲釋。
格賴姆(1892~1945)出生於軍人世家。1912年從軍。1945.4.26授空軍元帥。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擔任過第六航空隊司令、空軍總司令。參加過一戰、二戰。在戰俘營服毒自盡。
㈩ 二戰時期有哪些著名德國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德國總共任命了一位帝國(大元帥),一位全國領袖(相當元帥),26位元帥的高級軍官
1、帝國元帥:戈林(1893-1946) 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德國空軍總司
2、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1945,時年34歲,從軍經歷不到2年)被任命為「黨衛隊帝國領袖」
3、1936年6月1日,戰爭部部長、國防軍總司令瓦爾勒.馮.布羅姆貝格大將(1878——1946,時年58歲、軍齡39年,1938年免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4、雷德爾
1938年4月1日,海軍總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爾海軍大將(1876——1960,時年62歲、44年軍齡,1943年辭職)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軍銜;
5、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奇大將(1881——1948,時年59歲、40年軍齡,1941年12月解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6、A集團軍群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大將(1875——1953,時年65歲、4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7、B集團軍群總司令費多爾.馮.博克大將(1880——1945,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8、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大將(1882——1946,時年58歲、39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此人被德軍將領戲稱為「元首的御用狗」!
9.第1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大將(1881——1944,時年59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1944年因參與策劃「七二零狼穴爆炸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軍銜;
10.第4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大將(1882——1944,時年58歲、3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1.第6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謝瑙大將(1884——1942,時年56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2、第12集團軍司令威廉.利斯特大將(1880——1971,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A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4、空軍總監艾哈德.米爾契空軍大將(1892——1972,時年48歲、軍齡僅11年——1914至1918、1933至1940,1936年晉升空軍上將,最高軍職空軍副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15、第2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航空兵上將(1885——1960,時年55歲、36年軍齡,最高軍職德軍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6.第3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航空兵上將(1885——1963,時年57歲、39年軍齡,1933年轉入空軍,最高軍職西線空軍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7.1942年6月23日,非洲軍司令埃爾溫.隆美爾裝甲兵上將(1891——1944,時年51歲、32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
18.1942年6月30日,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格奧爾各.馮.屈希勒爾大將(1881——1968,時年61歲、4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19、1942年6月30日,第11集團軍司令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大將(1887——1973,時年55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0、1943年1月30日,A集團軍群總司令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大將(1881——1954,時年62歲、4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1、B集團軍群總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大將、男爵(1881——1954,時年62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東南方向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2、1943年1月30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恩斯特.布施大將(1885——1945,時年58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北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
23、 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1891——1980,時年52歲、軍齡33年,最高軍職納粹德國總統)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海軍總司令;
24.1943年1月30日第6集團軍司令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大將(1890——1957,時年53歲、3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是少有的沒佩戴過元帥軍銜標志的「元帥」!他可算成也「斯大林格勒」——1942年12月因突擊該城有功從裝甲兵上將晉升為大將,敗也「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31日戴著大將肩章率部投降了;實在倒霉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