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啤酒之都在哪裡
啤酒之都——德國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國也是歐洲的一座著名旅遊城市,是德意志南部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已有800多年歷史。它位於中歐進入南歐的交通要沖,是一座清凈而典雅的藝術文化名城。慕尼黑擁有許多博物館和中世紀古跡。
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才會感到慕尼黑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在這里,歐洲各個時期著名的建築風格兼收並蓄,乃至16世紀的哥特式、古羅馬式、巴羅克式古建築應有盡有。我們來到位於慕尼黑中心著名的瑪利恩廣場,它的北面座落著著名的市政廳鍾樓。這座哥特式建築高80餘米,為米黃色。聽鍾樓的鍾聲,是慕尼黑傳統的旅遊項目。每天上午11時50分報時,鍾聲過後,鍾樓上裝飾的12個漂亮的洋娃娃,就會簇擁而出,載歌載舞,音樂舞蹈表演約10分鍾,非常有趣。
慕尼黑還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如麥西里米安宮、德意志博物館和阿爾卑斯博物館。德意志博物館面積達4萬平方米,展出各個時期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傑出成果,是德國最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品里,還有中國的古船、古樂器等,可見收藏之博。
慕尼黑的現代建築也頗具特色。世界聞名的寶馬汽車公司,其管理主樓為一汽車汽缸造型,這一獨特建築,形象地反映了公司的性質和現代化技術水平,不失為一幅出色的廣告。慕尼黑奧林匹克中心建於1972年,其建築頗為獨特。它用斜拉的鋼絲框架,上面鋪上玻璃,搭起各運動場館。遠遠望去,整個場館錯落有致,像一頂巨大的銀色帳篷,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奧林匹克塔高290米,是德國最高的塔。塔身190米處有3個瞭望台,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的身姿。
慕尼黑盛產啤酒,飲用量為世界第一,因此人們慣稱慕尼黑為「啤酒之都」。對慕尼黑人來說不可一日無啤酒,啤酒節是慕尼黑民間的傳統節日,已有170年的歷史。每當節日來臨,遊行隊伍在大街上載歌載舞,街頭有戲劇表演、民歌表演和音樂會。人們拿著啤酒杯湧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男女老少皆狂歡豪飲。節日期間,本國和外國遊客紛紛湧入慕尼黑,為該市帶來巨大收益。
城堡是德國的象徵,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城堡,據說目前仍有14000個。在眾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是位於慕尼黑以南阿爾卑斯山麓的新天鵝宮。它由路德維西二世所建,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們來到城堡下,只見城堡建於三面絕壁的山峰上,為石結構,高約70米。城堡四角為圓柱形尖頂,上面設有瞭望塔,可及早發現敵情。新天鵝宮內部裝飾極為豪華,有彩色大理石地面的舞廳,金碧輝煌的大殿,有名貴的古董、珠寶和藝術品,展示了國王的奢華和富有。
Ⅱ 慕尼黑有什麼酒比較出名的
慕尼黑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人口125萬,是德國的第3大城市。這里的人文薈萃,在保守的德國南部,算是自由主義氣氛比較濃厚的都市。慕尼黑洋溢傳統的歡樂氣息,與前衛而且不斷重建的柏林形成強烈對比,分別代表德國的不同面向。慕尼黑城裡為數可觀、各式各樣的博物館,以及各種音樂、戲劇盛會,使得慕尼黑成為國際馳名的大都會。戰後德國經濟榮景,可以從慕尼黑窺得一二:世界級的博物館、賞心悅目的公園和建築、喧鬧的藝文環境以及舉止溫文的居民。這些因素造就了慕尼黑成為活力驚人的城市。即使在冬季,市民也群集戶外啤酒園討論藝術、政治,當然還有足球。1972年的奧運會在慕尼黑舉行,希望能藉此洗刷形象。當時市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市中心規劃大量徒步區、地鐵系統擴建,城市資源全部現代化。不料,奧運會期間遭巴勒斯坦恐怖組織攻擊,造成11名以色列選手喪生的慘劇。不過,至今,慕尼黑仍是德國人心目中最適合居住的地區,因為這里除了有都會的藝文生活與方便的交通,還有相當高比例的綠地、公園;加上附近的山嶽、湖泊,使居民擁有輕松舒適的生活品質。說起德國的民間節日,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尼黑啤酒節了。
慕尼黑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慕尼黑市政府對啤酒節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慕尼黑,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啤酒城。
慕尼黑的啤酒最出名。
Ⅲ 慕尼黑的介紹
慕尼黑(德文: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分為老城與新城兩部分,總面積達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1。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是生物工程學、軟體及服務業的中心2。慕尼黑是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僅次於法蘭克福),慕尼黑是歐洲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擁有《南德意志報》出版社等眾多出版社3。
Ⅳ 請簡要介紹慕尼黑
慕尼黑
一、慕尼黑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山城。也是德國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12世紀以來的將近800年中,這里一直是拜恩王國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王城之地。作為擁有125萬居民的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一直保持其由眾多教堂塔樓等古建築組成的城市風貌。慕尼黑是一座文化名城,除擁有一家規模巨大的國家圖書館、43個劇院及一所擁有8萬多學生的大學外,慕尼黑還有四多,這就是博物館多、公園噴泉多、雕塑多和啤酒多。
慕尼黑全市大約有50個公共博物館和收藏館。其中的德意志博物館建於1925年,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博物館。它設有33個展廳,在按自然規模介紹大千自然現象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人類技術進步的豐碩成果。這座被人們稱之為"科技迷宮"的博物館實際上已成為一部學習和了解人類科技發展史的很好的教科書。
慕尼黑是座多水的城市,伊薩爾河從城中穿過,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慕尼黑有各種噴泉2000多個,許多噴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如位於巴赫廣場的維特巴赫噴泉、勒歇爾-安娜噴泉等。這些具有古老歷史的噴泉已成為遊客參觀的著名景點。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許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築,它們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種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原市政廳塔樓上的組鍾自古至今吸引著無數的遊客,組鍾的12個鍾點由12個騎士組成,從每天中午11時開始(夏天是17時),每到一個鍾點,12個騎士就走馬燈似地出來報時。一組1.40米高的彩塑人物則圍成圓圈跳舞,向人們展示德國歷史上威廉五世公爵與雷塔娜.馮.洛特林小姐結婚的場面。遊客們為能觀賞到這一景象,往往會在慕尼黑多停留一日或幾日。這個景點已成為旅遊者游覽慕尼黑的一個必要的項目。
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節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間節日,屆時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五百多萬賓客來此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慕尼黑的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的儲君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一百多年來每逢9、10月間,全城街頭一派「啤酒氣氛」,街上啤酒小吃攤林立,人們坐在長條木板椅上,手捧能裝一公升啤酒的陶瓷大杯,盡情暢飲,整個城市一片歡騰,幾百萬升啤酒,幾十萬支香蕉被一掃而光。慕尼黑人的「啤酒肚」也向人們展示他們的能喝善飲。
來慕尼黑觀光旅遊,還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奧林匹克公園。慕尼黑奧運村是為舉辦1972年第20屆夏季奧運會而建造的。奧運村的最高建築是高289.53米的電視台,站在電視塔上可望見百公里以外的阿爾卑斯山,而坐在高高的電視塔旋轉餐廳里,一邊品嘗美味佳餚,一邊觀賞城市全貌及遠山美景則更是一種享受。慕尼黑奧運村的建築別具一格。奧林匹克體育場總面積7.5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觀眾觀看比賽,其帳篷式的頂蓋遠看就像一張大漁網,錯落有致,十分壯觀。
巴伐利亞是德國一個比較保守的州,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現代開放的兩面性。從服飼上看即有穿著巴伐利亞皮褲、頭戴極具民族特色的巴伐利亞氈帽的人們,也有穿著入時、出入酒吧和迪廳的年輕人。
慕尼黑是德國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每年舉辦二十多個博覽會,如:國際建築機械博覽會、國際手工業博覽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及電子計算機及電子元件專業博覽會。
Ⅳ 德國的主要城市是什麼
主要的城市:柏林、科隆、德累斯頓、杜塞爾多夫、法蘭克福、漢諾威、漢堡、萊比錫、慕尼黑、紐倫堡、斯圖加特
德國主要城市
柏林Berlin -- 是德國的首都, 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 也是遊客到德國必到的地方. 現有人口近340萬. 柏林作為德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機器製造、化工、印刷、紡織和食品加工等。柏林還是國際交通樞紐. 1838年柏林-波斯坦鐵路通車, 揭開了歐洲鐵路時代的序幕, 1881年, 世界上第一輛有軌電車在柏林投入使用。 1994年4月5日, 柏林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漢堡Hamburg -- 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 全稱為「自由漢薩城漢堡」(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 是德國第二大城市. 漢堡人口約190萬.漢堡是北德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也是西歐通向北歐、東歐的橋梁,陸海空交通都很發達. 漢堡是世界最大的貿易中心和集散地之一,有近3000家外貿公司,許多工業企業也直接從事進 出口業務。許多世界聞名的貿易集團在漢堡設有總部。漢堡是德國第三大旅遊城市。市內有博覽和會議中心(CCH),每年舉辦約40個博覽會和專業展 覽會以及近400個各類會議,使漢堡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會議和博覽會舉辦地之一. 博覽會和 會議帶動了旅遊、賓館和餐飲業. 市內僅中餐館就達300家。
慕尼黑Munich -- 是德國第三大城市,人口約130萬, 它是德國也是歐洲的一座著名旅遊城市, 是德意志南部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 已有800 多年歷史。慕尼黑盛產啤酒, 飲用量為世界第一, 因此人們慣稱慕尼黑為「啤酒之都」。對慕尼黑人來說不可一日無啤酒, 啤酒節是慕尼黑民間的傳統節日, 已有170年的歷史. 每當節日來臨, 遊行隊伍在大街上載歌載舞, 街頭有戲劇表演、民歌表演和音樂會. 人們拿著啤酒杯湧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 男女老少皆狂歡豪飲. 節日期間, 本國和外國遊客紛紛湧入慕尼黑, 為該市帶來巨大收益。
法蘭克福Frankfurt -- 位於德國的中部, 是德國商業及製造業的中心, 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城市. 人口約59萬, 這里財經機構包括德國聯邦銀行、全國主要的證券交易所和唯一的黃金交易所等. 國際貿易亦占重要地位. 工業包括機械、化工、醫葯、印刷、製革和食品加工等. 水陸空交通非常發達. 法蘭克福是德國重要的文化中心。
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 -- 位於德國西部的一座城市, 是有[小巴黎]之的德國時裝都會, 也是[日資企業]的歐洲基地, 故有許多日本人經營的商店.
Ⅵ 德國的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
1、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發達
德國農業大部分採用機器生產,提高了效率。
2、農業種類多、范圍大
德國農業涵蓋生態農業、農林、漁業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農業用地1668.7萬公頃,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77.2萬公頃。
3、農業覆蓋率達
2017年擁有農業企業26.8萬家,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平均佔有土地61.4公頃,其中生態農業企業19900家。2017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6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39%。2017年農林漁業產值208.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64%。
(6)德國南部慕尼黑盛產什麼擴展閱讀:
農業分類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
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
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
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德國的工業情況:
德國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空客公司的三個客機總裝中心之一)、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2017年工業企業(不含建築業)總產值755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1%。2017年工業就業人數(不含建築業)8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4429萬)的18.5%。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網路-德國
Ⅶ PIEASE介紹德國的大城市,詳細一點的!
柏林(德語:Berlin),德國首都, 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市也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因此也稱為柏林州,和漢堡、不來梅三個城市同為德國的城市州。
地理
柏林市處於德國東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層屬於沙質,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運河點綴其間,為柏林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同時也使柏林地區森林茂盛。
柏林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但是西歐的暖濕氣團使其冬季氣候比較溫暖。夏季則涼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
氣候
柏林的腹地被森林和大量湖泊所覆蓋(哈維爾河)
柏林的腹地被森林和大量湖泊所覆蓋(哈維爾河)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柏林是溫帶/濕潤氣候(Cfb)。柏林達雷姆(位於施特格利茨-策倫多夫區)的年平均溫度是9.4°C(48.9°F),而年平均降水量為578毫米(22.8 英寸).
柏林原來分為23個區。2001年1月,柏林實施行政改革,把23個區合並為12個區(Bezirke)。每一個區再細分成為分區(Stadtteile),代表著傳統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後,地方政府之間的重組仍然不斷。現時,整個柏林的12區合共有96個地方政府,而每個地方政府亦再由數個街道(Kiez)組成。
柏林12區都有各自的區議會(Bezirksamt),有五位評議員(Bezirksstadträte)及一位區長(Bezirksbürgermeister)。區議會成員由區大會(Bezirksverordnetenversammlung)經選舉產生。不過,柏林市的區並不是獨立的都市,因為區政府的權力有限,而且隸屬於柏林的參議員。各區的區長合組成為區長議會,並由柏林市的市長領導,向柏林參議員提供意見。
分區並沒有各自的政府。
柏林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大多是東德時期遺留下來的落後企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加工、食品、日用消費品生產。德國政府對東柏林的企業採取政府撥款、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西柏林是一個消費城市,長期依賴來自西德的大規模投資。統一後的柏林立足於發展為商業、金融和服務業為主,輔以手工製造業和食品等輕工業的城市。
據最新統數據統計,柏林總人口共有3,405,259人。
柏林擁有眾多的歌劇院、劇院和樂團。同時還有大量的電影院、夜總會和舞廳。
* 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
* 國家歌劇院(Deutsche Staatsoper)
* 輕歌劇院(Komische Oper)
* 柏林劇團(Berliner Ensemble)
* 柏林劇場(Schauspielhaus Berlin)
* 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體育運動隊列表:
* 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 (德甲足球聯賽)
柏林曾經在1936年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柏林擁有發達的地鐵系統,柏林地鐵共有336個車站,而柏林也擁有世界上歷史最久的有軌電車系統之一,擁有398個車站。
柏林有3個商用機場——泰格爾國際機場(TXL),坦佩霍夫國際機場(THF)以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SXF)。在2007年,三個機場共接待了超過2,000萬旅客,航班可到達世界上的173個目的地。目前,坦佩爾霍夫機場僅處理國內短程航班,並計劃在2008年內關閉。同時舍奈費爾德機場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擴建,至2012年,柏林所有的商用航班都會轉移至該機場,而屆時泰格爾機場也將永久關閉。
柏林著名景點與旅遊、交通聚集點見下:
* 柏林中央車站
* 博物館島
* 德國總理府
* 德國科技博物館
* 德國國家博物館
* 國會大廈
* 勃蘭登堡門
* 6月17日大街
* 菩提樹下大街
* 查理檢查站
* 柏林電視塔
* 波茨坦廣場
* 御林廣場
* 聖赫德韋格大教堂
* 柏林大教堂
* 尼古拉小區
* 亞歷山大廣場
* 柏林動物園
* 選帝侯大街
* 夏洛滕堡宮
*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 東柏林
* 西柏林
柏林有四個比較著名的大學:
* 柏林自由大學
* 洪堡大學
* 柏林技術大學
* 柏林藝術大學
//////////////////////////////////////////////////////////////////
慕尼黑(德文:München)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2006年人口為130萬[1],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
慕尼黑這個名稱的本義是僧侶之地。因此,該市的市徽上表現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稱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自從路易四世時代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顏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該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來,該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臟的世界城市」(Die Weltstadt mit Herz)。不過,最近已經改為「慕尼黑愛你」(München mag dich)。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亞高平原,距離阿爾卑斯山北麓只有約45千米,海拔高度約為520米。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沿西南-東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千米,德意志博物館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島上,城內的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
慕尼黑所處的地域屬於阿爾卑斯山冰川前緣地。該市位於一片沙質高地上,這片高地的北部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區域,已經不受阿爾卑斯褶皺運動的影響;而在其南部地區,覆蓋著冰磧丘陵。位於兩個地帶之間的慕尼黑附近,則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積帶。在沉積物變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滲入沙礫層表面並注滿這一地區,導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澤。
慕尼黑屬於大陸性氣候,並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 。由於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來自阿爾卑斯山上乾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但在冬季降雪並不多見。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2攝氏度。冬季至少會積雪2周時間。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
2007年7月,慕尼黑的人口為134萬人,其中300,129人非德國國籍。該市擁有規模很大的土耳其人和巴爾幹人團體。外僑中數量最多的是土耳其人,有43,309人,然後依次是阿爾巴尼亞人(30,385人)、克羅埃西亞人(24,866人)、塞爾維亞人(24,439人)、希臘人(22,486人)、奧地利人(21,411人)和義大利人(20,847)。37%的外僑來自於歐盟國家。大慕尼黑都市區共有260萬居民。
1700年時,慕尼黑的人口還只有24,000人,此後大約每30年增加一倍,到1852年超過10萬人,1883年超過25萬人,1901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達到50萬人。這時慕尼黑成為德國主要大城市之一。1933年慕尼黑人口達到84萬,1957年超過100萬人。
到2005年12月31日,慕尼黑人口中,39.5%為天主教徒;14.2%為新教徒。
慕尼黑在所有德國城市中經濟實力最為強大[4],在德國的3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失業率最低(5.6 %,另2個城市是柏林和漢堡)[5]。該市也是德國南部的經濟中心。《新社會市場經濟》(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和《商業周刊》(WirtschaftsWoche)雜志在2006年第三次在比較調查中將慕尼黑評為得分最高。 2005年2月,《資本》(Capital)雜志在展望2002年到2011年60個德國城市的經濟前景時,慕尼黑被列在首位。慕尼黑被列為全球城市,是德國新經濟的中心之一,是生物工程學、軟體及服務業的中心,擁有寶馬(汽車)、西門子(電子)、安聯保險、慕尼黑再保險(Munich Re)、MAN AG(卡車製造)、MTU Aero Engines(飛機引擎製造)、Krauss-Maffei(注模機製造)、Arri(照相機和照明設備)、英飛凌(半導體,總部位於郊區的Neubiberg)、等大公司的總部。此外,麥當勞、微軟、思科、雅培(Precision Plus)等許多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也設在慕尼黑。2007年,在德國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慕尼黑的人均購買力達26648歐元,排名第一。
慕尼黑是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僅次於法蘭克福),擁有裕寶聯合銀行(聯合抵押銀行,HypoVereinsbank)、巴伐利亞州銀行(Bayerische Landesbank);而在保險業領域,慕尼黑則勝過法蘭克福,安聯保險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險集團(Munich Re)的總部都設在這里。
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出版中心,擁有德國最大的日報之一南德意志報,以及許多出版社 (僅次於紐約市)。
巴伐利亞電影廠位於Grünwald的郊外,是歐洲最大最著名的電影製片廠之一。
漢莎航空公司在慕尼黑設立了它的第二樞紐: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國際機場,這是德國第二大機場,僅次於法蘭克福國際機場。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歌德學院等學院組織的總部均設立在慕尼黑。
慕尼黑在科學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擁有一長列諾貝爾獎得主的名單,從1901年的威廉·康拉德·倫琴到2005年的特奧多爾·亨施。該市的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均是世界著名的學府,被由大學和聯邦教育和科學部成員組成的選拔委員會冠以精英大學的頭銜。只有慕尼黑的兩所大學和卡爾斯魯厄大學曾得到第一批「精英大學」的榮譽和數百萬歐元資金。
* 慕尼黑大學 (LMU),1472年成立於因戈爾施塔特,1826年遷至慕尼黑
* 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成立於1868年
* 弗勞恩霍夫協會
著名的南德意志報、巴伐利亞信使報、焦點雜志、貝塔斯曼集團的總部均坐落在慕尼黑。1900年,列寧創辦的全俄馬克思主義的秘密報紙《火星報》創刊號就是在慕尼黑出版的。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出版業中心,其規模僅次於紐約。
慕尼黑是著名作曲家、指揮家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誕生地,全市有20多座歌劇院、劇院,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城。建於19世紀初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劇院。
該市擁有幾個重要的美術館,大部分集中在藝術區,其中包括特雷吉因路的老繪畫陳列館、新繪畫陳列館、現代藝術陳列館(因收藏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而享有盛譽)。老繪畫陳列館收藏了從14世紀到18世紀歐洲大師們的作品,反映了4個世紀以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折中主義趣味。主要展品有德國畫家丟勒的自畫像、《四使徒》,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繪畫《卡尼吉安聖家族》和《特姆比聖母》以及比利時畫家魯本斯2層高的《最後審判》。這座美術館是世界上收藏魯本斯作品最豐富的地方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藍騎士藝術家群體在慕尼黑創作,他們的許多作品收藏在市立倫巴赫美術館(Lenbachhaus)。
希臘和羅馬藝術的重要藏品收藏在古代雕塑展覽館和州立文物博物館,國王路德維希一世設法從希臘愛伊納島阿菲婭(Aphaea)神廟獲得這些著名的雕塑,如美杜莎、隨著「埃及博物館」的完成,藝術區又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除藝術區以外,另一個藝術區是老城與伊薩爾河之間的Lehel區:馬克西米利安街的州立人種學博物館是德國第二大歐洲以外史前古器物的收藏地,而巴伐利亞州立博物館和鄰近Prinzregenten街的州立考古學收藏都是歐洲主要的文化藝術歷史博物館。附近的Schackgalerie是收藏19世紀德國繪畫的重要美術館。
達豪集中營位於城外幾千米處。
巴伐利亞是德國一個比較保守的州,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現代開放的兩面性。慕尼黑盛產啤酒,飲用量為世界第一,因此慕尼黑有「啤酒之都」的稱號。聞名世界的 「十月啤酒節」是慕尼黑民間的傳統節日,已有170年的歷史。巴伐利亞地方特色的食品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椒鹽卷餅(烤麵包圈)、烤豬肘子配酸菜、香腸等。
慕尼黑一貫以世界頂級的生活品質著稱,根據2007年Mercer HR Consult的調查,它在全世界生活品質最高的10座城市中排名世界第8。[9]。慕尼黑的經濟相當繁榮,
公共交通的效率很高,擁有大規模的地鐵系統(U-Bahn)和郊區鐵路系統(S-Bahn)。犯罪率遠低於漢堡、柏林等其他德國大城市。由於生活質量相對較高,又比較安全,因而得到「百萬人口的村莊」(Millionendorf)的稱號,在英語中又稱為「玩具城」(Toytown)。
穀物市場是慕尼黑最受歡迎的食品市場,出售各種新鮮食品和熟食。慕尼黑嘉年華會(狂歡節)的一個非常古老的節目,就是穀物市場的老闆娘們(Marktfrauen)穿著滑稽的服裝所跳的舞蹈。
Auer Dult 集市每年在環繞Mariahilf教堂的廣場舉辦三次,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以雜物拍賣和古董著稱。大約300個攤位,售賣珍貴的古本書籍、男子服飾、許多種類的瓷器和廚具,以及頭發和皮膚養護。在這里還能找到許多巴伐利亞傳統服裝,例如皮短褲和緊身連衣裙。Auer Dult 提供的娛樂項目有騎馬、木偶劇、旋轉木馬、碰碰車和射擊場。
聖誕節前的三周,在聖母廣場和該市其他廣場設有聖誕市集,售賣聖誕貨物。
慕尼黑擁有精彩的咖啡文化,特別是在夏季。有許多各種烹調風格的餐館可供選擇。夏季最重要的休閑活動可能是啤酒花園(biergarten)。這里大約有20個主要的露天花園啤酒館,其中有4個位於英國花園,而最大的一個則位於鹿苑(Hirschgarten)。
慕尼黑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王太子路德維希一世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首次歡慶活動以一場賽馬結束。第二年賽馬繼續進行,後來發展成十月節(慕尼黑啤酒節)。雖然名稱稱為十月節,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節都是在9月舉辦,持續兩周時間,到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停業,如果10月3日的德國統一日恰逢周一或周二,慕尼黑啤酒節將延期到那一天才結束。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宮廷釀酒屋是該市最知名的啤酒館,也是啤酒節期間慕尼黑的第二大帳篷。
傳統上,慕尼黑的特產巴伐利亞白香腸(Weißwürste)只在中午12時以前食用,一般要配上甜芥末和新鮮烤制的麵包圈。巴伐利亞烤香腸麵包經常和土豆沙拉一起供應。
最著名的湯可能是用肝臟和洋蔥調味的小麵包丸子(Leberknödel)湯。
午餐或晚餐會供應燉豬肉配土豆(或白麵包)丸子、捲心菜、豬肘,有時還加上豬心、豬肺、和豬脾臟。
受歡迎的餐後甜點有傳統的巴伐利亞蘋果餡點心配上香草湯、發酵丸子加奶油凍或油炸圈餅。
慕尼黑以其釀酒廠和白啤酒(小麥啤酒,Weißbier)著稱,。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這種啤酒不算古老,始於1895 年。而19世紀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則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來自於燒焦的麥芽。烈性濃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的啤酒,酒精度達到6 -9%,呈暗琥珀色,有濃重的麥芽味道。
慕尼黑擁有數支職業足球隊,包括德國最受歡迎的球隊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和1860慕尼黑。慕尼黑地區現有3支球隊
慕尼黑曾經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辦城市和開幕地點。奧林匹克公園及體育場是為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建,該建築的設計相當獨特,從蜘蛛網得到靈感。遊客可以在奧林匹克塔頂觀看慕尼黑和阿爾卑斯山的全景(Olympiaturm),該塔也用作廣播電視塔。2006年,第18屆世界盃足球賽在慕尼黑的專業足球場安聯球場開幕。這座球場是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和德乙球隊慕尼黑1860足球隊的共同主場。
慕尼黑國際機場(機場代號MUC)是德國僅次於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第二大機場,每年運送3400萬乘客,位於市中心東北方30千米[10],該機場可以在城市東部乘坐市郊火車S1線,或從城市西部乘坐市郊火車S8線到達。從火車總站(Hauptbahnhof)前往需費時40-45分鍾。曾經一度有計劃在火車總站與機場之間興建時速400千米/小時的磁懸浮列車,將途中時間減少到10分鍾[11],但是在2008年3月該計劃由於耗資巨大被取消[12]。這座機場於1992年投入使用,以取代從1939年開始使用的慕尼黑-Riem 機場。
巴伐利亞州政府已經宣布在慕尼黑以西擴建Oberpfaffenhofen商用機場的計劃,但遭到Oberpfaffenhofen地區許多居民的反對。
相對其人口而言,慕尼黑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內公共交通系統之一,包括地鐵(U-Bahn)、慕尼黑輕軌(S-Bahn)、有軌電車(Trambahn)和公共汽車,整個系統由慕尼黑交通系統(Münchner Verkehrs- und Tarifverbund,MVV)管理[13]。
慕尼黑火車總站位於市中心,此外還有兩座較小的火車站:位於城市西區的Pasing車站,和慕尼黑火車東站。這三座火車站由公交系統連接起來,形成運輸樞紐。
ICE高速列車只停靠Pasing車站和火車總站。前往慕尼黑以東目的地的城際和EuroCity列車也停靠慕尼黑東站。2006年5月28日,慕尼黑經因戈爾施塔特到達紐倫堡的高速鐵路通車,時速300千米。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許多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築,例如新市政廳、聖母大教堂、老彼德教堂和聖馬可大教堂,它們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同時,慕尼黑也有許多現代建築,寶馬公司總部,奧林匹亞體育場和安聯球場就是其傑出的代表。
瑪利亞廣場附近的街道
瑪利亞廣場附近的街道
阿桑教堂
阿桑教堂
慕尼黑是德國最熱門的旅遊勝地之一,號稱「德國的秘密首都」。
慕尼黑大都會區在阿爾卑斯山麓平原伸展,一批古老的巴伐利亞小鎮今天已經成為慕尼黑郊區的一部分:達豪、埃爾丁(Erding)、弗賴辛、格勒本采爾(Gröbenzell)、哈爾(Haar)、施塔恩貝格(Starnberg)、翁特哈興等。
Ⅷ 慕尼黑的自然資源
水資源
慕尼黑水資源較為豐富,由於南高北低的自然優勢,來自阿爾卑斯山的大量冰雪融水和地表徑流互相融合匯聚成眾多河流,最主要的伊薩爾河年平均流量為185平方米/秒。
慕尼黑有大大小小湖泊上百個,湖水主要是阿爾卑斯山早期冰川作用的產物,湖泊有施塔恩貝格湖、國王湖、阿爾卑斯胡等,其中施塔恩貝格湖面積達到57.2平方千米 。
森林資源
慕尼黑位於阿爾卑斯山腳,森林資源相對豐富。慕尼黑的四周,有眾多的森林圍繞,郊區森林多達5000公頃,伊薩爾河畔有大面積的森林帶,這些森林帶寬達10至20公里,主要樹木為杉樹 。
礦產資源
慕尼黑處於礦產資源缺乏的地帶,周圍僅有鐵礦資源,北部地區有褐煤存貯資源,很大程度上依靠德國北部地區以及外國進口 。
能源資源
慕尼黑的能源同樣較為缺乏,在慕尼黑東南部地區有石油資源以及天然氣資源,而西部和北部地區幾乎沒有能源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