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咖啡

德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咖啡

發布時間:2022-06-11 23:03:00

⑴ 咖啡的原產地是哪個國家

衣索比亞是咖啡的原產地。

古代衣索比亞西南部季馬地區的名叫卡法(kaffa)的山區,生長著一種結小紅果的野生灌木。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山羊群吃了這種灌木果子後不停地歡鬧。於是,他也好奇地摘下一些放在嘴裡咀嚼,不多時便備感精神興奮,因為嚼得過多,他進入醉迷狀態。消息傳到附近的一座東正教修道院內,一群修道士懷著好奇之心試嚼之後,也產生同樣的效力。於是四方的修道士紛紛前來採摘咀嚼這具有非凡「魔力」的小紅果,興奮得長時間不能入睡,以致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宗教活動。於是教會視這種小紅果為「魔鬼豆」,下令禁止其教徒食用。因此,在咖啡被發現後的一個相當長時間內,衣索比亞人是不食用咖啡的,也不懂得製作咖啡茶。

在當初發現咖啡時,這種野生的灌木植物還沒有名字。當地人就以其生長地「卡法」命其名。以後廣傳世界的「咖啡」之名就是從「卡法」演變出來的。

大約於15世紀左右,咖啡從衣索比亞傳到國外。從埃塞北方古都貢德爾的大集市,商人們用駱駝隊載著咖啡豆往西北運到蘇丹,傳入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往東穿過紅海,傳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中東各國人民稱之為「阿拉伯咖啡」從那時起,被廣泛飲用。後來,又傳到遠東,最後跨越太平洋傳到美洲大陸。現在,巴西成為新的最大的咖啡產地。美國還有一個最大的衣索比亞阿拉伯咖啡市場。

現在,衣索比亞的咖啡仍分為野生和人工種植兩大類。野生的以西南的季馬地區為主,收獲量較低。人工種植園的每公頃可收獲咖啡豆500—600公斤。據統計,現在衣索比亞全國有咖啡園40多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季馬地區、東部的哈拉爾山區和南部的阿瓦薩地區。正常年景,全國年產咖啡豆20萬至25萬噸。每年的九十月間,只見各地的咖啡園里一串串發亮的紅色咖啡果掛滿枝頭。衣索比亞的咖啡質地純正、色味俱佳,熬出的咖啡茶濃香可口,暢銷國際市場,有「紅金豆」之美譽。咖啡豆已成為衣索比亞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占該國出口總收入的60%以上。

18世紀初,這里的人們開始學會製作咖啡茶,如今,喝咖啡已成為衣索比亞各族人民的主要生活習慣。

熱情好客的衣索比亞人經常在飯後或宴會後,用當場製作的咖啡茶招待親友和來賓,慢慢便形成了一種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氛圍的咖啡文化現象。

客人到來之前,主人擺好製作咖啡的各種器具。客人到齊後,一位身著傳統的白色綉花邊長裙、肩披一條色彩鮮艷長帶的少女或少婦端坐在火爐邊添木炭,火爐冒出熊熊的火苗,同時點燃起焦黃色的「乳香」,騰起一縷縷清煙,霎時間空氣中飄逸著一股沁人的清香。然後,這位少女動作麻利地將咖啡豆放入一盆清水中洗凈後放進已燒紅的淺底鍋里,用小鐵鏟不停地翻炒。當咖啡豆炒夠火候時,少女取出幾粒放在小碗里讓客人嗅一下味道。然後她將炒好的咖啡豆倒入一個石臼或鐵臼內用長把小錘搗碎,發出有節奏的聲音。然後把碎末放入一個工藝精美的大肚小口陶壺里,加上開水放在炭火爐上熬煮,大約15分鍾後,咖啡煮好,發出一股濃香味。少女便利索地通過小漏勺,將濃黑的咖啡茶,一一倒入面前的白瓷小茶盅內,但只倒多半盅。然後起身將這名曰「阿保勒」的第一道咖啡茶端到客人面前,讓客人自取,並按照自己的口味摻加白糖。酌完第一道濃咖啡後,少女馬上往陶壺里添水接著熬第二道名曰「塔納」的咖啡茶,直到熬出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名曰「巴拉克」意即「福底」咖啡茶。這味道一道比一道淡。客人們喝咖啡時,還一邊咀嚼炒好的扁豆粒或小麥粒。整個過程大約一到兩小時。

這種具有特殊民族文化氛圍的咖啡茶道,在2000年夏天於德國漢諾威舉行的新千年世界文化大展中,引起成千上萬觀眾的極大興趣。

⑵ 歷史上的什麼時候,人類開始了咖啡烘焙

人類最早使用的烘焙工具,都是直接用火烤熱滾筒,再傳熱給筒內的生豆,這就是最原始的咖啡烘焙方式,有人總結叫做直火式烘焙雖然後來人類發明了馬達,讓馬達不停的轉動滾筒,翻攪筒內的咖啡豆,企圖讓每粒咖啡豆都能平均的碰觸到熾熱的鐵壁,達到均衡烘焙的目的但是,這種烘焙方法仍有很多缺點:由於鐵與咖啡的接觸面小,導熱速度不快,因此,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完成烘焙;特別是火燒滾筒的外部,熱氣卻消散於空氣之中,能源浪費了許多,令人感覺十分可惜;況且,當生豆碰觸滾筒內壁過久時,容易被燒焦,造成苦味和焦味,也是令人十分遺憾;當然,烘焙時,有許多碎屑迸出,留在筒內易附著在咖啡豆的表面,將使風味變得混沌,使得烘焙師感覺十分的無奈
到了1870年至1920年之間,德國人范古班改良與製造了筒式烘焙機他將熱空氣帶進烘焙中的咖啡豆中間1907年,德國的Perfekt烘焙機開始引進這種觀念,使用瓦斯加熱,有一個空氣泵,將熱氣一半帶進滾筒內,一半帶到外圍燒烤滾筒,有人總結叫做半熱風直火式烘焙至今,德國的滾筒式烘焙仍被廣為應用,該國的波羅拔(Probat)滾筒式烘焙機就是一個代表一般烘焙機使用瓦斯或電力作為熱源美國愛達華州的迪瑞克公司於1987年率先使用瓦斯啟動的紅外線熱源,使溫度控製得更為精準,成為北美洲的第一品牌現今的滾筒式烘焙機幾乎全是半熱風直火式,一面以火源直接烤熱滾筒,一面將熱風帶到滾筒內吹進滾筒內的熱風可提升加熱速度,又可吹走碎屑,因而生產出均衡又干凈的咖啡豆
而1918年在義大利成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遷往巴西的LILLA公司成功研製了世界上最完美的熱風對流加熱方式烘焙機,即:通過吸氣的方式,使得氣流強制穿透咖啡烘焙室,使得咖啡豆全方位獲得最佳烘焙效果,成為對流式加熱的代表。

⑶ 咖啡起源於什麼時候

〞咖啡」
一詞源自希臘語『
「Kaweh」
• ,意思是「力量
與熱情」
』。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
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
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
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
成。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其
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但是,人們不會忘
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埃
塞俄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
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
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葉門
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
伯雖然有著當時世界 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
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這道障礙最終被荷
蘭人突破了,1616年,他們終於將成活的咖啡樹
和種子偷運到了荷蘭,開始在溫室中培植。

⑷ 咖啡的最初起源地是在哪裡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其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衣索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葉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雖然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這道障礙最終被荷蘭人突破了,1616年,他們終於將成活的咖啡樹和種子偷運到了荷蘭,開始在溫室中培植。

⑸ 歐美人喝咖啡的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網路:
咖啡樹原產於非洲衣索比亞西南部的高原地區。據說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進而發現了咖啡。還有說法稱是因野火偶然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注意。
當地土著人經常把咖啡樹的果實磨碎,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一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這些土著部落的人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征的戰士享用。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後來傳到土耳其,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咖啡種植,製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地改進而逐漸完善。
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15世紀初開始有文獻記載咖啡的使用方式,並且在此時期融入宗教儀式中,同時也出現在民間做為日常飲品。因伊斯蘭教嚴禁飲酒,因此咖啡成為當時很重要的社交飲品。
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16世紀末,咖啡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相傳當時一些天主教人士認為咖啡是「魔鬼飲料」,慫恿當時的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但教皇品嘗後認為可以飲用,並且祝福了咖啡,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

⑹ 咖啡起源於哪個國家

「咖啡」(Coffee)(一詞源自衣索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在希臘語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茶葉與咖啡、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關於咖啡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普遍且為大眾所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傳說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時候,偶然發現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細一看,原來羊是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才導致舉止滑稽怪異。他試著采了一些這種紅果子回去熬煮,沒想到滿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後更是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從此,這種果實就被作為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且頗受好評。
古時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曬乾熬煮後,把汁液當作胃葯來喝,認為有助於消化。後來發現咖啡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由於回教嚴禁教徒飲酒,於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飲料,作為提神的飲料而時常飲用。十五世紀以後,到聖地麥加朝聖的回教徒陸續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爾其等國。咖啡進入歐陸當歸因於土耳其當時的鄂圖曼帝國,由於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征歐陸且在當地駐扎數年之久,在大軍最後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得以憑著這些咖啡豆,和從土耳其人那裡得到的烹制經驗,而發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戰爭原是攻佔和毀滅,卻意外地帶來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這可是統治者們所始料未及的了。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歷史,然而在東方,咖啡在更久遠前的年代已作為一種飲料在社會各階層普及。咖啡出現的最早且最確切的時間是公元前8世紀,但是早在荷馬的作品(希臘詩人,生卒年有爭論,一較權威說法是生於公元前744年---譯者注)和許多古老的阿拉伯傳奇里,就已記述了一種神奇的,色黑,味苦澀,且具有強烈刺激力量的飲料。公元10世紀前後,阿維森納(Avicenna, 980-1037,古代伊斯蘭世界最傑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學家,醫生,理論家等---譯者注)則用咖啡當作葯物治療疾病。還有一個源自15世紀的奇特故事,傳說一個葉門牧羊人看見一群山羊從一叢灌木上銜落色澤微紅的漿果,很快這些山羊變得焦躁不安,興奮不已,這個牧羊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一位修道士(在中東和西方古時修道士是掌握知識的上層階級---譯者注), 這位修道士將一些漿果煮熟,然後提煉出一種味苦,勁足的,能驅趕睏倦和睡意的飲料。
雖然咖啡是在中東發現的,但是咖啡樹最早源於非洲一個現屬衣索比亞的地區,叫Kaffa, 從這里咖啡傳向葉門,阿拉伯半島和埃及,正是在埃及,咖啡的發展異常迅猛,並很快流行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到16世紀時,早期的商人已在歐洲販賣咖啡,由此將咖啡作為一種新型飲料引進西方的風俗和生活當中。絕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市場的咖啡來自亞歷山大港和士麥那(土耳其西部港市---譯者注),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進出口港口強加的高額關稅,以及人們對咖啡樹種植領域知識的增強,使得經銷商和科學家開始試驗把咖啡移植到其他國家。荷蘭人在他們的海外殖民地(巴達維亞和爪哇,〈巴達維亞即現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舊稱---譯者注〉),法國人1723年在馬提尼克島(位於拉丁美洲),以及隨後又在安的列斯群島(位於西印度群島---譯者注)都移植了咖啡樹;後來英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侵佔亞洲和美洲熱帶咖啡種植區。
1727年巴西北部開始了咖啡種植,然而糟糕的氣候條件使得這種作物種植逐漸轉移到了其他區域,最初是里約熱內盧,最後到了聖保羅和米納斯洲(大約1800-1850期間),在這里咖啡找到了它最理想的生長環境。咖啡種植在這里發展壯大,直到成為巴西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正是在1740到1850期間,咖啡種植在中南美洲達到了它的普及之最。
雖然咖啡誕生於非洲,但是種植和家庭消費卻相對來說是近代才引進的。實際上,正是歐洲人讓咖啡重返故地,將其引進他們的殖民地,在那裡,由於有利的土地和氣候條件,咖啡才得以興旺繁榮。

⑺ 咖啡的起源

6世紀大事記 發生在阿比西尼亞高原,一位名叫卡爾代的牧羊人,有一天趕著山羊到新草原放牧,因山羊誤食了一種植物,而無意中發現咖啡果。

10世紀初大事記 井伊拉克的名醫達傑斯醫生,他承認並記載了咖啡的葯理效果。這是一份有關咖啡最早期的貴重醫學記錄。

11世紀大事記 阿拉伯人發明將整顆咖啡果熬煮成湯的飲用方式。

13世紀大事記 阿拉伯人發明烘焙咖啡豆的方法。

1454年大事記 雅典聖者蓋.馬魯丁,公布以往只有小部分宗教家才知道的飲用咖啡的方法。

1510年大事記 咖啡傳到埃及開羅。

1530年大事記 咖啡傳入大馬士革。

1554年大事記 咖啡傳入伊斯坦布爾。同年,在土耳其的剛斯坦奇挪布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

1616年大事記 荷蘭人布魯克,從阿拉伯的摩卡帶咖啡到荷蘭。

1640年大事記 荷蘭商人烏爾白殷,從摩卡出貨到阿姆斯特丹,完成第一筆咖啡交易。

1650年大事記 牛津大學街出現了英國第一家咖啡館——亞可布咖啡館。

1652年大事記 倫敦的第一家咖啡館「羅西咖啡館」開張,此店以「咖啡的好處」為題,印刷宣傳單,是世界上第一份咖啡廣告單。

1658年大事記 荷蘭人開始在錫蘭栽種咖啡。

1669年大事記 土耳其駐法大使所羅門阿卡,向法王路易十四獻上正統的土耳其式咖啡。

1672年大事記 亞美尼亞人巴斯卡爾在巴黎開了第一間咖啡館。

1674年大事記 倫敦婦女向市長提出一份請願單,指出丈夫們因喝咖啡而精力減退,影響夫妻關系。

1689年大事記 西西里人弗蘭索瓦普羅可布在巴黎開了「普羅可布咖啡館」,成為當代作家、思想家、藝術家聚集的文化沙龍,開啟了巴黎文化的新紀元。

1714年大事記 阿姆斯特丹市長把一棵咖啡樹獻給法王路易十四。

1720年大事記 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上,開了一家「弗羅里安咖啡館」,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

1723年大事記 法國軍官加布里爾克利留,從法王路易十四的植物園取得咖啡樹,帶到美洲種在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島。

1727年大事記 荷蘭少校de Melo Palheta 從蓋亞那取得咖啡種子,並將種子帶到巴西種植。

1730年大事記 英國開始在牙買加栽種咖啡。

1732年大事記 巴赫發表《咖啡清唱劇》。

1773年大事記 美國發生「波士頓茶黨事件」引發獨立戰爭,由此美國人開始改喝咖啡。

1777年大事記 德國為了國家財政的因素,頒布咖啡的禁令。

1800年大事記 巴黎大主教達貝洛發明水滴式咖啡壺。

1840年大事記 英國開始在印度栽種咖啡。同年英國的海洋工程師羅伯奈畢爾發明虹吸式咖啡壺。

1877年大事記 錫蘭和印度的咖啡園,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大部分都遭摧毀。

1880年大事記 英國商人在東非的肯亞、烏干達栽種咖啡。

1908年大事記 德國的梅莉塔賓茲發明濾紙式咖啡壺。

1946年大事記 義大利人阿其加夏發明蒸汽壓力咖啡機。

1960年大事記 日本發明即溶咖啡。

1962年大事記 咖啡生產國與咖啡消費國成立國際咖啡組織。

1969年大事記 日本開始生產罐裝咖啡。

1975年大事記 巴西發生致命的黑霜,使數百萬棵咖啡樹受損,致使咖啡價格上漲

⑻ 咖啡最早是誰發現的

咖啡是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的。

咖啡樹原產於非洲衣索比亞西南部的高原地區。據說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進而發現了咖啡。還有說法稱是因野火偶然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注意。

當地土著人經常把咖啡樹的果實磨碎,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一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這些土著部落的人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征的戰士享用。


(8)德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咖啡擴展閱讀:

咖啡的發展歷程

在公元15世紀以前,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

1683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

16世紀末,咖啡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相傳當時一些天主教人士認為咖啡是「魔鬼飲料」,慫恿當時的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但教皇品嘗後認為可以飲用,並且祝福了咖啡,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

1727年荷屬蓋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將幾粒咖啡種子送給一位在巴西的西班牙人,他在巴西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

⑼ 咖啡廳的歷史

土耳其人佔領了葉門之後,隨著宗教的傳播,16世紀,第一家咖啡館在麥加建立。咖啡從葯品性質發展成為大眾飲料,據說與15世紀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關,鄭和傳播的茶文化讓回教徒領悟到,原來提神飲料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用品。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今天土耳其人喝咖啡的用具與中國人的茶杯很相似。
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大陸通商頻繁,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咖啡販運到義大利,最初這是昂貴飲料,但是很快,1620年之後,咖啡在歐洲走向了世俗化。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雲涌,很快變成了「公開的思想交流地」,有點類似今天的論壇BBS,呵呵。可以說,在現代印刷業發展之前,咖啡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媒體沙龍的作用。
1669年,咖啡被法國人了解。咖啡館對法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看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里策劃革命的吧。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後,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以前看的《莫奈與印象派》和《畢加索傳》里,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與之齊名的,是拉丁區咖啡館,這是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比如海明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也在拉丁區。
1683年,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瀉的咖啡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張。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聰明的老闆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並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這,就是今天拿鐵(LATTE)咖啡的原型。維也納咖啡館的特點是,裡面飄盪著音樂與拿鐵氣味的空氣。寫到這里,忍不住了,真的真的想去瞻仰一下貝多芬去過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啊。
1670年,咖啡進入德國,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所以咖啡館直到1721年才在德國大量出現。但是到了19世紀,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沖擊下,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農。這樣,至少有80%的瓜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兩次世界大戰輪番洗牌,到了今天,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人均消費量則遠高於美國。以前只知道德國人能喝啤酒,今天才知道他們如此全面發展,佩服。
臭大街的小資們最愛的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對,這是義大利咖啡,Cappuccino和Espresso,前者是熱牛奶咖啡,後者是蒸餾咖啡。1945年,義大利人加賈(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發明的新型蒸餾器,風靡歐洲。義大利的咖啡館和英法不同,他們是精緻隨意而富有藝術氣息的。隨意體現在咖啡館的裝潢,藝術氣息呢,呵呵,他們露天喝咖啡的地方,周圍是斗獸場和米開朗其羅的雕塑。
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的。而大概很多人想起日本時,第一個念頭是,那裡什麼東西都很昂貴很昂貴吧?的確,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當然嘍,這是高檔咖啡館,一般人去真鍋上島就可以了呀。最厲害的地方,是日本人的雅俗共賞:最昂貴的咖啡在日本,最cheap的咖啡,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上層放咖啡粉,下層放水,加熱後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這種辦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但是美國人不在乎,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於,就是堅持現場烘焙、研磨、煮泡,十分注重新鮮,並且通過改進包裝等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注烘焙日期的人,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

閱讀全文

與德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咖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