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戰中德國有哪些軍校
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
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是德國培養和輪訓三軍高級參謀人員和中級指揮官的學校。其前身是高級軍官學校,它於1810年創建於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養參謀人員的學校。它的第一任校長是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將軍。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1818一1830年)之久。 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蜚聲全球。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在此擔任過教官和12年之久的校長。該校培養出了許多世界著名的軍事人物,
② 德國慕尼黑軍校在幾幾年建立。 除了德國柏林就是學院還有哪些軍校在一戰中
普魯士陸軍預備學院
德意志海軍學院
德意志潛艇軍校
德意志空軍訓練軍校
③ 求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級軍官學校介紹
如果說美國最好的陸軍學校是西點軍校,英國應該是那個皇家步兵學院,而蘇聯則有可能是伏龍芝軍事學院。不過說道歷史悠久,論學校的綜合素質,還有培養的軍官的水平,他們都不及德國的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級軍官學校。
這所建於菲列特大帝時代的軍校,是德國乃至世界最好的軍事學院之一。他座落於柏林的郊區,那裡是柏林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整個校園的圍牆由大塊大塊的堅固花崗岩砌成,上面長滿了青苔,足以顯示其年代的久遠。學校的四周有高大的瞭望塔和射擊孔,院子里是教室、宿舍、而那些供實戰演慣用的營房、馬廄以及儲存彈葯和食物的倉庫則一應俱全,可以說這所學校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半要塞化的城堡。
而從這所學校出來的名將也是多得數不勝數了。從偉大的《戰爭論》的締造者克勞塞維茨,到創建了總參謀部的沙恩霍斯特;從在萊比錫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一世的格奈森諾,到在土倫擊敗拿破崙三世的毛奇(其實毛奇最先在丹麥的軍隊中服役40歲才到該學校進修)、還有那個制定了非凡計劃的史立芬等等等等。這些人的童年和青年時期全部是在這所學校度過的。而德國在一戰中80%的高級軍官,二戰中60%的高級軍官均就讀過此學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所學校撐起了德國軍隊的脊樑。
④ 戈林元帥在一戰中的履歷是什麼
1910年,戈林以優良的成績升入號稱「德國西點軍校」的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在這里,他心甘情願地接受著極其嚴格的普魯士軍訓。第二年他通過了系列考試,並取得軍訓課最高分。1912年3月,戈林應征入伍,繼續在利希菲爾德軍事學院進修,並在第二年12月通過了軍官考核。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戈林作為排長被派往前線。在納尼、埃普諾爾和弗里雷的戰斗中,榮獲二級鐵十字勛章。不久染病退出戰場,療養於弗賴堡。在這里,他結識了正在接受飛行訓練的陸軍中尉布魯諾·勒歇澤,並燃起了對飛機這種新式裝備的興趣。在他的強烈要求下,病癒後被派到達姆施塔特接受偵察飛行訓練。
從1915年2月起,戈林和勒歇澤一直同飛一架飛機。
3月,在法國裝甲炮群威脅的科特德塔上空,兩人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偵察飛行,為德軍的進攻提供了重要情報。為此,德皇親自召見了他們,並授予他們一級鐵十字勛章。
6月,他們駕駛著沒有任何武裝的阿爾巴特羅斯偵察機,設法迫降了一架法國轟炸機,這一壯舉使他們兩人聲名鵲起。
1915年10月,戈林首次完成了作戰飛行,並在11月第一次擊落了一架法爾芒飛機。
1916年3月,戈林駕駛著一架300馬力的C499號大型戰斗機,同法國的3架大型飛機展開激戰,擊落了其中一架。
1916年11月,戈林在空戰中挨了英機的一顆機關槍子彈,在疼痛難忍的情況下,仍千方百計地把負傷的飛機開回自己的防區,此後療養了3個月。傷愈歸隊後,戈林已成為德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
戈林在空戰中勇猛果敢,膽大心細,經常孤軍奮戰,每次都能奇跡般地勝利返回。有一次,英機打掉了他的方向舵,他卻安然返回防區。事後,他得意洋洋地說:「我不知怎麼回事,沒有方向舵,我照樣飛得很好。」
到1918年6月,戈林擊落的敵機累計已達21架。與此同時,戰績輝煌的戈林又極為走運,獲得了被視為德國空軍軍魂和象徵的里希特霍芬中隊的指揮權。然而,還沒有等他充分品嘗權力的滋味,德國軍隊便節節敗退。
11月,基爾港水兵起義,國內陷入了一片混亂。11日,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德國戰敗了。這對剛被譽為天之驕子的空中英雄——戈林是何等的打擊!他將往何處去?
每想至此,戈林便不由得心潮起伏,黯然神傷。
⑤ 世界排名前十的軍校。標明名次
十大軍校排名各媒體都有差別,這是一個排名,供參考:
一、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
美國軍事學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常被稱為西點軍校。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位於紐約州西點(哈德遜河西岸),距離紐約市約80公里。學校佔地1萬6千英畝(約6千5百公畝)。西點軍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該校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
成立於1802年的西點軍校從不接受失敗者。現在西點平均每年招1300名左右的學生,最後能熬到畢業的只有1000多人。西點規定,第一年就必須淘汰10%的學員。能夠從西點畢業的學生,都是能在艱苦條件下承擔重任的人。
「合作」是西點軍校的軍規之一,而合作離不開團隊。羅森博格說,在西點軍校,團隊精神特別重要,有事大家都會彼此通氣。4年的西點生活,讓羅森博格明白了團隊決定著生死。在訓練中,她常常因同伴「死亡」而不得不一個人去面對幾個敵人,這一點,在戰場上是同樣適用的。因此,在西點,有時候一個人犯錯,整個小隊就會一起受罰。羅森博格曾經把一句話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假如你在心中記得照顧別人,那你就會取得成功。」
為了幫新成員記住團隊,西點軍校有很多特別的「招數」。在貝特培德的回憶中,「新生一入校,有一大堆的東西要記。會議廳有幾盞燈,每天的日程表是什麼,都要記得一字不差」。新生還要輪流站在走廊的時鍾下面,大聲地清楚報時:「距離晚餐集合還有5分鍾,穿上課制服。」要是報錯了一點,就會受到處罰。而處罰還是背誦:要背出當天所有的相關信息,比如日期,值日官的姓名,重要的活動,當天放映的電影,甚至當天距離畢業典禮還有多少天,這些都要報得絲毫不差。》》
俄軍中的一些固有問題急需解決
二、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
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俄軍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團以上指揮軍官的學校。該校創建於1918年,稱工農紅軍總學院,1925年11月5日改為現名。院址在莫斯科。
學院設院長1人,另設教學、科研工作的副院長1人。院長為大將,副院長多為中將。院下設訓練部、研究和物質技術保障部、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法委員會。負責教學和教學保障的單位是戰役戰術教研室、戰爭史和軍事學術史教研室、外語教研室,以及科研陳列專修室、圖書館等。
學員入學條件極為苛刻,必須畢業於諸兵種合成軍隊高級指揮學校,擔任過 2年以上營級指揮官職務,具有分隊指揮的實踐經驗,具有良好的戰斗素養,年齡在38歲以下,軍銜為大尉或少校。招生辦法是領導推薦、逐個審查、擇優錄取。統考科目為俄語、數學、物理、文學、戰術、技術裝備等。
該院設有基本系和函授系,學制均為3年。基本系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合同戰術、戰役學、戰爭史、外國軍隊、經濟學、外語、軍事心理學、軍事教育學、軍事後勤學等。函授系課程設置和進度與基本系相同,但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學員自學。
該院的教學方法較先進,訓練中特別強調綜合運用講課、課堂討論、自學、各種作業、各類演習等多種形式,提高學員的戰役、戰術和軍事技術素養,培養學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學院的教員知識淵博,經驗豐富,許多教員都是經過戰爭考驗,多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將軍和軍官,並都具有博士學銜。
該院在世界享有盛譽,為俄武裝力量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如前蘇聯元帥崔可夫、格列奇科、朱可夫、沃羅諾夫、比留佐夫等都畢業於該院。
我軍將帥劉伯承、左權、劉亞樓、楊至誠也都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三、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是英國培養初級軍官的一所重點院校,也是世界訓練陸軍軍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
桑赫斯特軍事學院是由1741年4月30日在伍爾維奇創立的英國皇家第一所軍校和1799年在馬洛成立的軍校合並而成的,是專門為皇家陸軍培養連排級軍官的重點院校,也是世界訓練陸軍軍官的名牌院校之一。學院位於倫敦市西30英里處的倫敦路北側,佔地面積875英畝,學校與19世紀中期的參謀學院同址。
學校實行院長負責制,下設軍事科技、作戰研究和國防事務等科室以及新學院、老學院、勝利學院、施里文漢學院和女軍官學院五個分學院。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一年招生兩次,分別在1月份和9月份進行,招生對象年齡限制在17.5至25歲之間,通常考生填報志願後還要參加為期4天的體檢和考試。學院學制一般為兩年,1個學年分為3個學期,1個學期分為14個教學周,課程安排十分緊湊,教學中還引進了競爭機制,學員的淘汰率在8%左右。
學院老樓區是1801~1812年間設計和施工的,並於後來修補建成。樓區一層多為會議室和學習教室;上層為隊部辦公室、隊軍官室、學習教室和羅馬天主教堂。學員宿舍也有部分在樓內。總之,老樓區是桑赫斯特校園最壯觀的樓群。
紅磚結構的新樓群始建於1911年。主要設施可容納6個學員隊的420名住宿生。在建築風格上具有印度新德里特色。
邱吉爾大樓區是以溫斯頓·邱吉爾的名字命名的,是最現代化的建築群,它包括容納1200人座位的大廳、維克多利學院的東樓區和桑赫斯特軍院的校部辦公區。該樓區於1970年竣工,其設計師戈林斯、梅爾文、瓦德和巴特納等榮獲了建築學會獎。
學院的中央圖書館藏書15萬冊,另外還有許多油畫、禮品等。牆上還專辟學院優等生的名單錄。他們均被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榮譽劍和其他獎品。桑赫斯特校園的建築群及其裝飾品、陳列品,猶如一座古今結合的軍事博物館,使一批又一批英國學員從中吸取知識與力量。
桑赫斯特軍事學院教育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合格領導人才,並為軍兵種年輕軍官提供所需的基礎知識,以使他們適於擔任初級指揮官。自1947年起,桑赫斯特軍事學院的校訓為「為領導人才服務」。學院下設軍事、科技、作戰研究及國防事務等系和5個分院。
入學後頭5周的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唯一的目的是使新學員由老百姓轉變為軍人,組成一個集體(群體)。學院要求學員學會理發、擦皮鞋、換裝、清掃房間,還要不斷地接受檢查和訓話等,這的確是艱苦的鍛煉。5周之後,學員會感到稍為輕鬆些,然而體育訓練和智力考核也是非常嚴格的。桑赫斯特就是要通過這一切造就新一代軍官。畢業檢閱之後,軍官學員則成為正式軍官,開始軍旅新生活。
皇家軍事學院的辦院宗旨是:使軍官學員全面了解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及所擔負的職責,培養基本的領導和管理才能、紀律觀念和責任感,提高身體素質。
該學院自從問世以來也是碩果累累,據官方統計,現在英國陸軍中80%的軍官是由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培訓的,歷史上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英國首相邱吉爾、著名軍事家蒙哥馬利以及羅伯茨、亞歷山大和費斯廷等10多位陸軍元帥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中國軍網)
四、法國聖西爾軍校
公元17世紀以前,法國軍隊中的軍官由國王推薦、任命的貴族擔任。他們並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到路易十四時期,才出現了幾個訓練從軍貴族子弟的連隊。1751年,國王路易十五在巴黎開辦了一所皇家軍事學校,目的是讓年輕的貴族、紳士們接受嚴格、系統的訓練。現在位於巴黎市中心埃菲爾鐵塔附近的軍校就是當年皇家軍校所在地。由於皇家軍校開支過大,1776年停辦。次年,在軍校內開設了訓練巴黎和外省優秀青年的貴族子弟連。1784年,一個名叫波拿巴·拿破崙的年輕人被選入這個連隊受訓。 1785年8月15日,拿破崙在這里獲得少尉軍銜委任狀。兩年之後,這所昂貴的貴族軍校終於被關閉了。
波拿巴·拿破崙成為首席執政官以後,面對軍隊連年征戰、優秀軍官奇缺的局面,十分懷念自己早年的軍校生涯,決心成立一所軍官學校。拿破崙在1803年1月28日簽署法令,在楓丹白露成立帝國軍事專科學校。1805年1月30日,拿破崙將一面綉有「為打勝仗而受訓」校訓的錦旗授予學校。1808年3月24日,軍校遷至巴黎西南郊凡爾賽宮附近的聖西爾。從此,聖西爾與軍校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2年,在攻佔了法國的納粹軍隊的*威下,這所久負盛名的軍校被迫解散。與此同時,一所由戴高樂創辦的軍官訓練學校在倫敦成立,為自由法蘭西培養著軍隊指揮員。戰後,這所在戰爭中成立或保留下來的軍校又合並為諸兵種軍事專科學校並遷回本上。由於聖西爾軍校的建築已在盟軍為解放巴黎而實施的轟炸中被夷為平地,新校址只好設在距巴黎以西約300公里的雷恩市郊外。1961年,根據招生對象不同,諸兵種軍校一分為二,又恢復了聖西爾軍事專科學校的名稱和傳統。
五、英國克蘭韋爾軍學院
克蘭韋爾空軍學院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英國海軍部想在南部和東部海岸航空站以補充海岸警衛系統的地對來自海上和空中的入侵預警,為此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於1915年決定成立獨立訓練軍官和船員操作飛機、觀測汽球和飛艇。
1916年4月1日皇家海軍航空兵克蘭韋爾訓練團正式成立,戈費雷佩因海軍准將任指揮官,1918年4月1日皇家海軍航空兵和皇家飛行團的合並,克蘭韋爾的所有權也轉交給英國皇家空軍前海軍,基地的名稱也被換為英國皇家空軍克蘭韋爾站。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皇家空軍參謀長休特倫查德爵士決定皇家空軍獨立軍種的地位的一項措施,一所軍事航空學院為皇家空軍未來的指揮官們基礎訓練和飛行訓練。1920年2月5日英國皇家空軍正式成立,朗克羅夫特空軍准將為學院院長,這也標志著世界上個軍事航空學院的誕生。
六、美國海軍學院
提起尼米茲,人們都知道他是二戰時美國的海軍英雄。他的母校「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也同樣赫赫有名。
1794年,喬治·華盛頓總統勸說國會,授權他組建新海軍力量以打擊日益猖獗的海盜。建立海軍的事宜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1825年,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催促國會建立一所海軍學校「以培養優秀的海軍軍官」。這一建議直到20年後才因一起重大事件而獲通過。1842年9月13日,「薩莫號」訓練船從布魯克林碼頭起航,然而,紀律渙散,居然發生了叛亂。最後,艦上的叛亂首領海軍學員菲利普·斯賓塞和他的兩名主要同夥,水手長塞繆爾·克倫威爾和水手以利沙·斯莫,被弔死在桅桿橫端。這件事震驚了美國全國,也直接導致了海軍學院的建立。
1845年10月10日,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一個佔地10英畝的塞文堡陸軍兵營,迎來了50名海軍學員和7名教官,美國的海軍軍事學院終於誕生了。
1850年,海軍學校正式更名為「美國海軍學院」。隨著美國海軍的成長,學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原先10英畝的土地已經擴大到338英畝;由50名學員組成的學員隊也變成了4000人的旅級規模;現代化的花崗岩建築代替了塞文堡的舊式木質建築。
在短短幾十年間,美國海軍從由帆船和蒸汽船組成的艦隊發展成為擁有核動力潛艇、水面艦只和超音速飛機的高技術艦隊。
1976年,國會批准女性可以進入所有軍校學習,海軍學院也開始接受第一名女性學員。目前,女性學員已佔海軍學院新生隊伍的13%-14%,接受與男性同學相同的學術和專業訓練。 (新華軍事)
⑥ 請教一下二戰時德國都有哪些軍事院校
二戰時德國的軍校很多,最著名的即柏林軍事學院,地位相當於美國的西點軍校,二戰德軍的優秀高級將領大多畢業於此。其他的指揮院校還有慕尼黑軍校、國防軍指揮學院等,兵種類院校有陸軍軍官學校等,數量最多的是專業性軍事院校,如大名鼎鼎的圖普塞塔爾艾普狙擊手學校。
不得不說的是,德國的高級軍事院校,在二戰期間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按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一戰後是不能擁有軍事院校的,向著名的柏林軍事學院,在二戰期間直到1935年才沖開,到1939年納粹德國再次挑起二戰,僅四年的時間是培養不出合格的指揮軍官的。而二戰中德國的天才級將領為數眾多,幾乎全部都是由「德國國防軍之父」馮.西克特,在直接建在軍隊上的軍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按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一戰後只能保留十萬軍隊,馮.西克特本著精兵建軍的方針,利用直接建在軍隊上的軍事教育體系,將十萬精兵各個都培養成了當將軍的材料。而德國的軍官們又早在 一戰前便就讀過軍校,在馮.西克特靠推著木箱子當坦克、用玩具當飛機,但融入了最先進軍事理念的軍事培訓中,經條件艱苦的二次培養都成了更優秀的軍官。古德里安、隆美爾這樣的二戰名將,都是被馮.西克特以上述方式培養出來的。
⑦ 一個歷史軍事問題
1,德國是2次大戰的戰敗國,所以德軍的戰鬥力自然不會有太公正的評價
2,德軍尤其是二戰德軍的精英,恰恰不是軍校培養出來的,而是得益於二戰前德軍擴張前的軍官團制度
3,嚴格說來,所謂四大軍校、十大軍校的說法都沒什麼意義,因為就拿西點、黃埔、伏龍芝3家來說,根本不是同一個性質的軍校(西點是美國陸軍軍官初級院校,平民進去尉官出來,伏龍芝是蘇聯全軍高級院校,上校進去將軍出來),列在一起就好像把小學、職校和大學列一起比較,毫無意義
⑧ 一戰時西方列強軍事院校幾年制
當時普遍縮短到1-1.5年
之前,各國基本效仿德國,先參加6個月的基本軍訓,然後進入軍校學習2年,然後到部隊實習1年,正式畢業
但戰爭中對人員需求太大,也就紛紛縮短學習時間,壓縮在1年到1,,5年
⑨ 一戰德國將軍(全部)一戰法國將軍(全部)
保羅.馮.興登堡(1847-1934)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47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一個貴族軍人家庭,1859年進入普魯士軍校學習。1866年畢業後任普魯士警衛步兵第3團少尉排長。參加了普奧戰爭,隨毛奇軍團參加了薩多瓦戰役,因作戰英勇,戰爭結束後晉升為中尉。1870年升任警衛步兵第3團1營副營長,並率部參加了普法戰爭。先後參加了聖普里瓦會戰和色當會戰,因表現出色被德皇威廉一世親授鐵十字勛章並升任警衛步兵第3團副團長。1873年,進入柏林軍事學院深造。1878年畢業後進入德軍總參謀部任上尉參謀。1883年調到陸軍部任職。先後擔任步兵第91團團長,第28師師長等職。1903年升任陸軍第4軍軍長並晉升為中將。後來因與德皇威廉二世矛盾頗多於1911年退役。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再次復役,接替普里特維茨上將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魯登道夫將軍被任命為他的參謀長,率部進行了東普魯士戰役,重創俄軍,將其徹底趕出了東普魯士,因戰功卓著升任德軍東線總司令並被擢升為陸軍元帥.1915年2月,率第8,第10集團軍發動了「馬祖里湖冬季戰役」,大敗俄軍並奪取了波蘭,立陶宛,里加以西地區和沃倫地區,殲滅俄軍約170萬。1916年8月,升任德軍總參謀長,指揮了德軍1917-1918年的一系列戰役。後來的戰局對德日趨惡化,1918年9月,協約國軍隊突破興登堡防線攻入德國。11月11日德國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覆滅。1925年當選魏瑪共和國總統。1932年連任,1934年8月2日,元帥在諾伊代克去世,終年85歲。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1849—1945),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優秀也最被尊重的戰場指揮官之一,出生於1849年12月6日,馬肯森並非出生在一個軍事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個房地產商。1869年10月1日進入陸軍服役,被分配到精銳骷髏輕騎兵團參加了普法戰爭(1870—71)。1880年被調入總參謀部,1901年升任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一戰爆發時在東線的第8集團軍(司令普里特維茨上將)第17軍任軍長,後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領導下在東普魯士戰役中大勝俄軍,立下了赫赫戰功。9月在波蘭參加了圍攻華沙和進攻羅茲的戰役,隨後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1915年4月調任第11集團軍司令並參加了果爾利策戰役,戰役結束後被德皇擢升為陸軍元帥。同年6月升任馬肯森集團軍群總司令並在布格河地區進行了一系列攻勢,樹立和鞏固了自己在德軍中最優秀戰場指揮官的名望。1915年9月率部成功入侵塞爾維亞,同年秋,出任多瑙河集團軍司令入侵羅馬尼亞,在戰爭的最後幾年一直擔任駐羅德軍總司令。1918年11月德國戰敗前夕,率部經特蘭尼瓦尼亞撤軍回國。戰敗後被法國扣押,1920年退役,戰後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在政治上是納粹主義的支持者,並於1933年加入了納粹黨。雖然如此,馬肯森仍然是一名君主制的堅決擁護者,試圖在德國恢復君主制。1941年他還參加了威廉二世的葬禮。1945年11月8日,他在 施密德堡去世。享年95歲.
伯恩哈德.卡爾.阿道夫.馮.迪姆林(1853-1944)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71年加入德國陸軍服役。19世紀末在德軍總參謀部供職,1904年被調往當時德國殖民地—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工作。1907年被調回德國指揮一個步兵旅。在一戰中曾參加了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並在凡爾登戰役之後晉升為陸軍元帥。一戰結束後轉變為一個和平主義者。1944年2月3日去世,享年91歲。
巴伐利亞王子利奧波德(1846-1930)德國陸軍元帥。1915年4月被重新召回現役出任在東線的第9集團軍司令,並在8月4日攻佔了華沙。不久,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利奧波德」集群(由德奧聯軍組成)司令,並被部署在東線中部。1916年8月,興登堡元帥接替法爾肯海因將軍擔任德軍總參謀長,而魯登道夫將軍也升任德軍軍需總監。巴伐利亞王子利奧波德順理成章的接任了德軍東線總司令。1918年3月,他的參謀長馬克斯.霍夫曼將軍代表德軍在德俄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上簽字,宣布停戰。利奧波德元帥不久也從德軍中再次退役。1930年去世,終年84歲。
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出生於1869年,一戰爆發時擔任駐洛林的第6集團軍司令,面對法軍在戰爭初期兇猛的攻勢,他沉著應對,最終在反攻中擊退了法軍的洛林攻勢。由於他出眾的軍事才能在皇室中有目共睹,德皇於1916年7月擢升他為陸軍元帥,並在8月提升他為在西線北部組建的「魯普雷希特」集團軍群司令一直到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後由於巴伐利亞爆發了革命,魯普雷希特失去了他的王儲身份,1955年在巴伐利亞去世。
科爾瑪.馮.德.戈爾茨男爵(1843-1916)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61年加入普魯士陸軍,曾參加了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18878-1883年在柏林軍事學院任軍事史少校教官。1883年6月作為軍事顧問到土耳其負責訓練土耳其陸軍,1885-1895年任德軍顧問團上校團長。1896年,返回德國並晉升為中將。其後歷任師長,軍長,工程兵總監察官等職。1909年-1912年出任駐土最高軍事委員會副***。1911年被擢升為陸軍元帥。1914年8月調任德軍駐比利時軍事總督。同年12月,出任德軍駐土耳其的高級軍事顧問(同時任土軍第1集團軍司令。1915年3月,接替贊德爾斯出任Bosporous集團軍司令。6月,調任駐美索不達米亞前線的土軍第6集團軍司令。1915年年底升任土軍伊拉克集團軍司令。1916年4月因病去世。
卡爾.馮.貝洛(1846-1921)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 1846年4月24日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普魯士軍官,曾經參加過1866年的普奧戰爭和1870年的普法戰爭。一戰爆發時擔任第2集團軍司令。為方便統一指揮,1914年8月9日兼任第1,2,3集團軍總指揮。馬恩河戰役失敗後仍舊擔任第2集團軍司令,並於1915年1月被德皇擢升為陸軍元帥,登上了他作為職業軍人的顛峰。1915年3月底由於心臟病發作,被送回德國療養並於次年被迫退役。1921年8月31日在柏林逝世。
瑞摩斯.馮.沃爾希(1847-1920)德國陸軍元帥。1860年加入德國陸軍服役,先後參加了普奧戰爭(1866)和普法戰爭(1870-1871),隨後調入德軍總參謀部供職。1901年升任第12師師長並晉升為少將。1903年升任駐布雷斯勞的第6軍軍長。1905年晉銜中將。1911年從陸軍中退役。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重新加入現役,擔任東線的西里西亞後備軍軍長協助奧軍第1集團軍作戰,1914年10月出任新組建的沃爾希集群(駐西里西亞)總司令,一直到1916年8月,他一直率領他的部隊在俄國作戰,其間晉升為上將。1916年8月,率部移駐波蘭南部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在這期間,1916年6月,擊敗了俄軍在俄羅斯中部發動的布魯希洛夫攻勢。1917年12月,沃爾希集群解散,被擢升為陸軍元帥,隨後退役。戰後,曾出任德國南部邊防部隊司令。1920年去世。
⑩ 二戰時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與德國慕尼黑軍事學校與法國的聖西爾軍校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
兄弟,你這個問題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啊
伏龍芝軍校是專門培養中高級指揮官的,其他幾所都是培養初級指揮官的。而且美國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屬於民辦的,不是國家戶口
總體說起來,在二戰時,公認最好的軍校,還是德國的慕尼黑軍事學校,當時德國的軍事科學是世界第一的,慕尼黑軍校是當時德國4所初級軍官學校之一,產出的軍官佔到了當時的近1/3,教學質量當之無愧是第一
第二名應該算是美國的西點,西點的教學嚴謹,培養的是具有工程師氣質的軍人,而且美國人的思想比較開放,受一戰塹壕戰影響比較小,強調進攻
第三名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英國最老牌的軍校。教學質量沒的說,但英國人比較刻板,戰術的靈活性不足
第四名是美國的弗吉尼亞軍校,二戰時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就是從這里出來的。但師資、規模弱於西點
第五名法國的聖西爾,法國人過於迷戀陣地戰,軍事科學落伍,連累了它
至於毛子的軍校,當時由於大清洗,大量有經驗軍官被清除,質量下降的比較厲害,而且伏龍芝是中級軍官學校,不能這幾個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