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生活水平如何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同時也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福利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還是非常不錯的,過得非常舒適而且幸福感高。德國的物價也並不高,相比於國內的一線城市,在德國生活的開銷要低得多。我有同學是通過北外國際申請的,具體可以打電話咨詢一下他們。
2. 德國人每天只工作5小時,在德國生活是一種什麼感受
德國人每天只工作5小時,在德國生活是一種非常好的感受。國內很多人在上班的時候可能最低也要上到8個小時,但是德國人卻只工作5個小時,肯定是特別爽的。
最後,如果各位想要去德國生活的話,就一定要考慮清楚,畢竟是國外,而不是國內,雖然國內很忙,但是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夠在工作上實現個人的價值。
3. 二戰結束後德國人的現實生活是怎樣的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人的生活是非常悲慘的,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人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生產資料被瘋狂掠奪。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和蘇聯都對德國的科技人員、技術資料、工廠設備進行了瘋狂的掠奪,特別是有關軍事武器方面的人員和資料。
我們今天看到的噴氣式戰斗機、導彈、火箭、衛星技術都是美、蘇兩國在掠奪來的德國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美、蘇兩國都是通過掠奪德國的人才和技術才迅速走上了強國之路。當時的德國科學技術人才以及先進的設備被掠奪之後,其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窘境。
2、戰後的德國一片廢墟,嚴重缺乏各種生活物資。
二戰之後,德國幾乎一片廢墟,各種基本生活物資嚴重匱乏,再加上德國周邊國家將接近一千多萬的本國德裔民眾全部驅逐回德國本土,這也嚴重惡化了德國國內民眾的生存情況。
此時的德國,食物、衣服、燃料的供給嚴重不足。在1946年的冬天,因為寒冷導致德國有10萬人死亡,數百萬傷病,而同年出生的德國嬰兒的夭折率達到了驚人的16%。
3、經濟嚴重蕭條,民眾無以謀生。
二戰結束頭幾年,因為戰後德國政府破產,導致國內經濟出現嚴重的大蕭條,到處都是失業的民眾,男人們每天辛苦工作只為了獲得一點點生存的口糧,而女人甚至為了食物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身體。
當然了,二戰以後的歐洲也不僅僅是德國一家變成這樣,其他國家像英、法、意等國也同樣面臨著經濟蕭條的沖擊,經濟瀕臨全面崩潰。
丘吉爾1947年5月曾形容英法德意等國的狀況說:「歐洲現在怎樣?它是一座瓦礫堆,一個屍骨收容所,一個滋生瘟疫和憎恨的溫床。」
此時的美國也感受到了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擔心蘇聯會接著歐洲國家衰落的機會,趁機西擴,吞並整個歐洲。在此背景下,美國提出了「馬歇爾計劃」。
此後,德國的經濟才開始逐漸的好轉,並重新走上發展的道路
4. 德國窮人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現如今很多國人逐漸過上了小康生活,除了對生活質量有很高的追求外,對精神上的享受也有很高的追求,只要有時間就會選擇出門旅遊,小到周邊城市游,大到出國游。旅遊已成為當下非常熱門的一種休閑方式,這個時代的人生活壓力太大,因此常會選擇用旅遊來放鬆自己的心情。
小編看完之後也是羨慕不已,不知道你們對德國窮人的定義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5. 歐洲強國德國的國民生活有多幸福
世界上一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基本都集中在歐洲,歐洲也被列為了世界上可持續發展指數最高的一個大洲,歐洲的發達國家有很多,諸如北歐五國,全部都是以超發達的資本主義以及高福利制度著稱的發達國家,但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並不是北歐五國,而是德國。
6. 希特勒執政時期德國百姓的生活怎麼樣
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小鬍子剛上台,走出經濟危機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二戰爆發後的階段
在第一階段,小鬍子運用的實際上是凱恩斯的宏觀調控理論,政府宣布貨幣貶值,然後採用政府訂單的方式拉動內需,促使工廠生產,自然就業問題就能解決
當時德國普通人的生活水準較之此前的經濟危機時期有了很大的好轉,通過勞工組織的組織,普通工人每年可以去度假,平時也能得到比較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且小鬍子當時搞了兩個政策
1、對高收入人群(佔德國總人數的4%)徵收重稅,而且對大企業採用打白條的形式,獲取財富,補貼給普通人(每年的副食品補貼額在100億帝國馬克以上)
2、強制贖買猶太人財產,在1937年所謂贖買來的財產就足以拉動德國GDP6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比其他歐洲國家的人要略高一點
第二階段也就是二戰爆發後
德國入侵大量國家,抓來了大量勞工,他們承擔了繁重的勞動;而且德國通過要求這些國家繳納佔領軍軍費、發行軍票等方式無償或廉價獲得了大量資源
而且希特勒考慮到一戰的教訓(當時德國國內因生活水準下降太多而不穩定),在國內供應方面始終保障地很得力
按照朱世巍的文章中列舉的數字,除了1945年最後兩個月,因為運輸等問題的影響外,在二戰期間,德國平民的卡路里攝入量遠遠大於其他歐洲國家的國民,比毛子高了快2倍
德國直到1944年都沒有動員女性進入工廠工作,和毛子形成鮮明對照
普通德國人即便在二戰期間還可以欣賞歌劇、去旅遊
所以說,二戰期間,普通德國人的日子還是很不錯的
7. 德國的生活質量如何在歐洲范圍內屬於什麼水平
這個可以從德國的工資看出來,德國的人均工資在歐洲排名數一數二,所以德國人的生活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
8. 納粹時期的德國,國內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怎麼樣
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物質生活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精神向上。就像新中國剛成立時在搞各大運動之前的我國人民和列寧統治下的蘇聯人民。總體還算是比較快樂的。(至少不是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全部奉行國家社會主義價值觀,講究人要積極向上的活著,干一件事就要干到最好,一掃舊德國時期紮根於人民群眾中的各種腐朽沒落思想。當時全德國收入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是社會貧富差距小,人人有工作,人民不必為教育,醫療等事煩心。德國當時的GDP位居世界第三,在美國和蘇聯之後。
希特勒上台後,政治方面,實行全面的一黨專政,將德國政府由原來的資本家,職業政客,軍人,無政府主義者組成的一個混亂的集合體,在很短的時間內改造成了一個大部分由納粹黨員組成,秉持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為執政方針的黨員政府。是德國變得和蘇聯一樣,黨的最高領袖就是國家的最高元首(但是他33年上台時,最高元首並不是軍隊最高指揮官,當希特勒把勃姆羅堡整下台後,就完完全全和蘇聯一樣了,元首是德國黨政軍三方最高領袖)。把整個德國日耳曼化(驅逐猶太人),把日耳曼人納粹化(奧地利回歸就是他納粹化擴大的一個結果)。
希特勒上台後的經濟,並沒有完全學習蘇聯採用絕對的計劃經濟體制,他的政策像是更激進一點的羅斯福新政。他奉行軍事經濟政策,即為滿足國家各項需求,經濟大部分為計劃經濟。但在滿足國家要求前提下,允許市場經濟和私營企業的存在(其表現為,在戰爭中,德國所有裝備的獲得幾乎都是以向軍火商下訂單的方式進行,表面上是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的,實際上這些軍火商都受到納粹的嚴密控制,沒有多少自由。比如福克武爾夫公司本來想在維持現有戰斗機生產線情況下,自行研製轟炸機與噴氣機。納粹得知這一決定後,立刻叫停。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會干擾到這公司的戰斗機生產。並且,在戰爭末期,斯佩爾接管德國經濟後,乾脆就取消這一做法,變得完全和計劃經濟一樣,下指標給各廠)
9. 二戰後的德國,人民生活是怎麼樣的
二戰後的德國人民生活是水深火熱的,不僅僅要面對經濟蕭條,還要面對生活必需品缺乏的情況,在後面有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才恢復了一些。
三、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援助幫助了民眾生活恢復正常了一些。其實除了德國,還有很多歐洲國家面對著同樣的狀況,而美國怕蘇聯因此侵佔歐洲,便退出了馬歇爾計劃,向歐洲國家發動經濟援助,並且大部分都是無償的,只有小部分的才是貸款。這一計劃直接是讓德國等歐洲國家恢復了生機,畢竟有了一定的資本便能夠慢慢帶動國內經濟的復甦,也讓本國人民的生存有了保障。
10. 在德國長期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實德國的城市精神都是非常輕松非常chill的,這跟刻板印象中的德國城市一點都不搭。
國內自媒體上經常飄著各種德國全是又壞又懶的難民,很快葯丸的文章。難民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德國內部包括歐盟內部開大會大吵小會小吵,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自己的政客都搞不定的問題,我們這幫看客倒是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柏林是全德國穆斯林比例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而其中的穆斯林很多也根本不是難民,都是70年代移民土耳其工人的後代,他們在這里勤勤懇懇地開各種土耳其超市,烤肉店,深夜便利店什麼的,我去農貿集市買菜的時候土耳其大叔還經常給我多放幾個水果進去,真的是熱情友好的很,而且柏林要是沒有土耳其人,不但不能稱作是柏林,要知道風靡全世界的旋轉烤肉Döner Kebap就是柏林土耳其人的創造發明,而且生活也會變得不那麼便利不那麼豐富多彩了。
總之一句話,語言是開啟一個國家新生活的鑰匙,語言好和語言不好的人,一個國家的生活體驗說是千差萬別也都一點不誇張。
德國的小城市更適宜居住,人也更友善,物質需求低而且風景特別美,周末帶著孩子去騎自行車,在田野里找棵樹坐下來野餐,釆一把野花回去插在花瓶里,就這么晃晃悠悠消磨一天 ,居住體驗可以說很愉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