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如何吃土豆泥

德國人如何吃土豆泥

發布時間:2022-06-14 14:48:47

❶ 西餐里的土豆怎麼做的

配料: 土豆、黃油、鹽、牛奶、雞湯、黑胡椒粉、火腿、水澱粉 操作: 第一步:中等大小的土豆2個,去皮洗凈,切成幾大塊。 第二步:放入清水鍋內,煮熟。撈出,放到大碗里,用湯匙把土豆壓成泥,放一匙黃油(我用的瑪琪琳,就是植物黃油),一點鹽,1-2匙牛奶,拌勻。不要太稀了。 第三步:把拌勻的土豆泥挖成小球,或者用手揉成小球,放在盤子里,擺好。若是用手來做小球的話,把手用清水沾濕,就不會粘手了。 第四步:小鍋里倒入小半碗雞湯,加黑胡椒粉,加切成細絲的火腿絲(或者香腸絲),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把芡汁倒在土豆球上,看著很可愛,又好吃的雞汁土豆泥就做好了。我用的雞湯已有鹹味,所以,就沒有再加鹽,若是沒有鹹味的話,就要酌情加一點鹽才好。 土豆泥的做法非常的簡單,而且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隨意選擇不同的做法。 做法一:(奶香型) 1.選6到8個樣子還算可愛的小土豆,削皮洗凈,放入水裡煮半小時左右,水裡放少許鹽。差不多時用筷子試探,能很輕松的戳到內部就說明可以了。 2.把土豆撈出,瀝干水,放入一個大碗中,用合適的工具(偶是用的叉子,不算合適,不過勉強來用)攪阿攪,把土豆攪碎。 3.然後放入適量的牛奶和黃油或者乳酪,(注意牛奶不要放的太沖動,容易把土豆泥弄稀)再繼續的攪,直到攪勻並且成泥狀為之。嘿嘿,然後就可以吃啦。 做法二:(傳統型) 1.同做法一的第一個步驟。 2.同上。 3.准備好肉丁,香菇丁,黃瓜丁,西紅柿丁。 4.倒油入鍋,油熱後倒入肉丁和香菇丁,翻炒一下,然後將攪拌好的土豆泥倒進去炒,炒的時候放少量醬油,5分鍾以後倒入黃瓜丁和西紅柿丁,繼續翻炒,直到調料攪拌勻了,就ok了。 想想還是做點什麼……把皮去了,切成2cm左右的小塊,放在水裡 十分鍾後用大火煮,煮沸改用中火燉,大約半小時,土豆差不多酥了 瀝水,放入鹽,麻油,用勺子攪拌,因為很酥,所以就成了泥……:) 喜歡的話放入蛋黃醬,味道不錯哦……這樣就成了土豆色拉……很方便 買小的圓土豆or white土豆,買回洗凈後連皮一起煮,煮到皮開肉綻時,用餐叉或筷子很容易插進去的時候就拿出來,用涼水過一下,去皮,用一大碗把去皮的土豆裝起來,搗碎成泥,加入一個蛋,少量黃油,cream or milk,最後加點很少的花蕉面,接著搗。搗好待用,起一油鍋,(油要少少的),加少量的鹽,油6-7成熱時加點蔥花,炒出香味後加入土豆泥翻炒,一般用小火,5-7分鍾,起鍋時再加點蔥花,裝盤,吃,那個香啊!! 把土豆削皮切塊,放開水裡加點鹽用中火煮到軟透,瀝干水分後放入大碗或湯鍋里。加少許黑胡椒粉。加牛奶(可先加一點兒,等攪拌時如覺得太干再多加點兒)。加融化的黃油(如怕膽固醇高,可用MARGARINE代替。加多少跟據個人喜好。多一點香一些。我一般4,5個中型土豆加1/2 cup 黃油。市售的黃油通常每盒四塊,每塊1/2 cup)。 接下來攪拌。最好是用FOOD MIXER。最簡單的那種手提電熨斗狀的就行。便宜的10美元就能買到。實在沒有,人工攪也行,只是既辛苦又不一定攪得細膩。攪到土豆完全成泥狀就行了。 吃土豆泥一定要澆GRAVY才好吃。超市裡有賣GRAVY MIX。美國人吃土豆泥都是配肉類。家裡不論是烤火雞,還是燒牛肉,雞翅,都會有湯汁。把湯汁加鹽勾濃芡,就是美味的自製GRAVY。喜歡吃綠色蔬菜的,可以把凍豌豆(SWEET PEA)加少許白糖煮熟,加在土豆泥上再澆GRAVY吃。 土豆泥的做法 1、先將土豆洗凈,煮熟後剝皮(可用微波高火),放在容器里弄碎成泥(可用牛排捶壓碎)。 2、准備肉末若干(5個雞蛋大小的土豆需要1-2兩肉末),胡蘿卜、黃瓜適量,切成末末。 3、將少量油燒熱,先將肉末炒熟,然後依次放入胡蘿卜、黃瓜末,炒一分鍾後,再將土豆泥毛坯放入拌勻,並放入適量的鹽(要少放)。 4、趁熱吃。吃不完可以冷藏,下次吃前放微波爐加熱。

❷ 土豆泥有什麼巧妙的吃法嗎

土豆泥的做法 - 土豆泥是最常見的家常菜之一,那麼土豆泥怎麼做呢?土豆泥的做法有很多種,在這里介紹最常用的土豆泥做法,詳細的做法如下:

土豆泥的做法一:
1、選6到8個樣子還算可愛的小土豆,削皮洗凈,放入水裡煮半小時左右,水裡放少許鹽。
差不多時用筷子試探,能很輕松的戳到內部就說明可以了。
2、把土豆撈出,瀝干水,放入一個大碗中,用合適的工具(偶是用的*子,不算合適,不
過勉強來用)攪阿攪,把土豆攪碎。
3、放入適量的牛奶和黃油或者乳酪,(注意牛奶不要放的太沖動,容易把土豆泥弄稀)再繼續的攪,直到攪勻並且成泥狀為之。嘿嘿,然後就可以吃啦。

土豆泥的做法二:
1、同做法一的第一個步驟。
2、同做法一第二個步驟。
3、准備好肉丁,香菇丁,黃瓜丁,西紅柿丁。
4、倒油入鍋,油熱後倒入肉丁和香菇丁,翻炒一下,然後將攪拌好的土豆泥倒進去炒,炒的時候放少量醬油,5分鍾以後倒入黃瓜丁和西紅柿丁,繼續翻炒,直到調料攪拌勻了,就ok了。

土豆泥的做法三:
把土豆削皮切塊,放開水裡加點鹽用中火煮到軟透,瀝干水分後放入大碗或湯鍋里。加少許黑胡椒粉。加牛奶(可先加一點兒,等攪拌時如覺得太干再多加點兒)。加融化的黃油(如怕膽固醇高,可用MARGARINE代替。加多少跟據個人喜好。多一點香一些。我一般4,5個中型土豆加1/2 cup 黃油。市售的黃油通常每盒四塊,每塊1/2 cup)。 接下來攪拌。最好是用FOOD MIXER。最簡單的那種手提電熨斗狀的就行。便宜的10美元就能買到。實在沒有,人工攪也行,只是既辛苦又不一定攪得細膩。攪到土豆完全成泥狀就行了。 吃土豆泥一定要澆GRAVY才好吃。超市裡有賣GRAVY MIX。美國人吃土豆泥都是配肉類。家裡不論是烤火雞,還是燒牛肉,雞翅,都會有湯汁。把湯汁加鹽勾濃芡,就是美味的自製GRAVY。喜歡吃綠色蔬菜的,可以把凍豌豆(SWEET PEA)加少許白糖煮熟,加在土豆泥上再澆GRAVY吃。

土豆泥的做法四:
1、先將土豆洗凈,煮熟後剝皮(可用微波高火),放在容器里弄碎成泥(可用牛排捶壓碎)。
2、准備肉末若干(5個雞蛋大小的土豆需要1-2兩肉末),胡蘿卜、黃瓜適量,切成末末。
3、將少量油燒熱,先將肉末炒熟,然後依次放入胡蘿卜、黃瓜末,炒一分鍾後,再將土豆泥毛坯放入拌勻,並放入適量的鹽(要少放)。
4、趁熱吃。吃不完可以冷藏,下次吃前放微波爐加熱。

土豆泥的做法五:
土豆兩個(小一點,個頭圓一些);雞蛋一個;少許胡蘿卜,芹菜,洋蔥;牛奶;色拉醬
為了節約火,可以將土豆和雞蛋一起煮,當雞蛋煮熟後,先取出,土豆煮得非常爛時,取出,去皮,弄成泥狀。
將胡蘿卜,芹菜,洋蔥,雞蛋切碎,很碎的那種,放入土豆泥中,因為土豆泥比較干,就倒入一些牛奶起到滋潤作用,接著拌入色拉醬(不要甜味的),再灑一下黑胡椒粉即可。如果個人口味喜歡還可以自己再放點東東啦。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土豆泥的做法六:
1、先用水把土豆洗干凈。
2、用清水將土豆煮熟。然後剝皮。(注意水要瀝干嘍)
3、把青椒切成碎末。
4、先把油燒得半熱,將青椒和肉末炒熟然後再把土豆放進去,用鍋鏟將土豆踏成泥(煮熟的土豆很容易成泥狀)。
5、多炒一會,然後加鹽、雞精。看到土豆泥呈金黃色就可以起鍋啦。
嘖嘖,香香的,大家試一下吧。

土豆泥的做法七:
韓式做法是土豆擦細絲/加少許麵粉和水混合,放鹽糖拌勻/然後在平底鍋里煎/當然這是我憑口感想像的/總之韓式的做法絕對是擦細絲,而不是壓成土豆泥
土豆泥的做法八:
原料:土豆一斤左右。
配料:花生油100克、鹽5克、香蔥100克、鮮奶少許
做法:
1、土豆蒸熟後切成豆土絲,越細越好哦,與鮮奶鹽拌勻腌20分鍾。香蔥切成蔥花。
2、平底鍋燒旺(最好是不沾鍋)加油轉中火,將100克左右的土豆絲到入鍋中用平鏟壓成5mm的圓餅,要壓實。一面煎黃後小心翻到另一面,兩面煎黃後又面撒入蔥花,一這要把蔥花壓入餅內才好吃,待兩面焦黃色即可。上桌後可依各人的口味加入椒鹽或番茄醬,其實什麼都不加更好吃。

土豆泥的做法九:
沒有研究正規的做法,想到什麼放什麼
材料:
600g土豆;250g肉末;50芝士;20g牛油;蛋黃一個;生粉、鹽、糖、牛奶少許
做法:
土豆煮熟後搗成泥,拌入肉末芝士牛油蛋黃生粉鹽糖及牛奶攪拌均勻,弄成小圓塊(不能太硬太干,不然口感不好),放入平底鍋小火煎熟即可一口下去,滿嘴噴香啊!呵呵~~~

土豆泥的做法十:
1、先將土豆洗凈,去皮,切成絲狀.然後撒鹽拌均勻.
2、洗幾根小香蔥,切成碎茉.
3、將油燒熱後,將土豆絲到入鍋里,立即均勻鋪開.(油要多一點,不然就會巴鍋了)
4、可以用鍋鏟輕輕的鏟一下,看看有沒有糊,有沒有粘在一起.
5、等土豆已經成餅狀並可以轉動時,就將土豆翻面,直到2邊都炕成金黃色時,可以隨意的翻面時,便將香蔥撒在正反2面,小火炕一會兒
6、等香蔥粘在土豆餅上時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還想顏色更加誘人,還可以加上胡羅卜丁!

土豆泥的做法十一:
西餐做法,可加洋蔥絲,火腿絲,培根絲,蛋黃,生粉,麵粉鹽,李派林,黑椒碎,調味,土豆是切絲,原料全部抓勻,用手略成型煎熟,也可以最簡單的是用雀巢薯粉加煮開的牛奶,牛油,白鬍椒粉,鹽,涼一點加蛋黃,攪勻,做法多樣,也有人加番茜碎等等。

❸ 要去德國留學了,德國人早餐一般都吃什麼哪些比較好吃

雖然現在德國飲食發生了變化,主餐是午晚餐,但早餐還是很重要的。在當地人們很少在外面早餐店吃,因為物價相當高,單人餐要5歐元,相當於人民幣39元,不是每個人都吃得起的。從超市或者麵包店買的話,倒是非常便宜。

各類豬肉香腸

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是沿海比內陸發達,德國倒是反過來了,北部的沿海地區反而不如南邊的內陸地區繁盛,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比較少見的。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德國南北早餐的特色。

由於德國北部過去比較落後,窮人比較多,可早餐又很重要,必須要盡可能吃好些,因此吃不起太多肉食的德國北部,則在早餐中加入大量果醬之類。此外,就是各種蔬菜與水果,當然種類也沒那麼豐富,主要就是各種漿果。

❹ 土豆泥的做法,要求跟西餐廳的味道一樣呵呵,多謝了!

教你一個最簡單地道的土豆泥做法。我先生是德國人,
又特別喜歡吃土豆,
所以我對土豆泥的製作特別有心得。把土豆刮皮後切成小塊,放進加水煮,煮至土豆塊軟熟,可以用筷子戳戳。然後放進攪拌機打成泥狀,
如果沒有攪拌機,
就放進大碗,用大湯勺碾成泥狀(省得洗攪拌機了)。然後放進鍋里,
放入淡奶油或牛奶,
煮成糊狀,
加入鹽和白鬍椒粉。如果你喜歡芝士,可以放一點。將水分煮干,
煮成干稠狀就可以了。
一邊煮,一邊要攪拌的。
土豆泥通常作配菜,搭配牛肉類。

❺ 為什麼在德國,土豆不是菜

其實土豆也相當於德國的一種菜,但他們更多的將土豆看作是一種主食,因此就有了在德國土豆不是菜的說法,試問你會將米飯、饅頭等主食當做是菜品嗎?

你想像不到的是,如今這么喜愛土豆的德國人,在17世紀剛剛引進土豆時,其實是相當抗拒這種南美物種的。但不久美味的土豆就讓他們紛紛感嘆:「真香!」

德國人尤其熱衷於用油來油炸土豆,炸薯條、炸薯片等等等等,即使營養學家一再強調油炸食品不利於身體健康,但德國人還是抵禦不了油炸土豆的誘惑,如此喜愛土豆的德國人,經常會被鄰國嘲笑為土豆國,但是他們有時候也會大方地自嘲為土豆國。

其實中國人也特別喜歡土豆,但是中國美食實在是太多了,很難用一樣吃食概括中國的吃貨們。

❻ 為什麼外國人那麼喜歡吃土豆(馬鈴薯)

土豆營養豐富,味道可口.

外國人也喜歡吃:
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
據說,德國人最初見到土豆時把它誤認為是一種水果,一次一戶農家不慎失火,結果發現熟土豆比生土豆更好吃更香,之後這家人便靠吃熟土豆度日。附近許多農戶也都學著拿熟土豆當飯吃。
德國人把土豆做得十分可口,如煮土豆羹、蒸土豆糕、調土豆醬泥、煎土豆餅、炸土豆條、烤土豆團子等。烹飪時還在土豆中加入各種佐料、黃油、果醬、咖喱粉、色拉油和肉絲、青菜,水果等等。德國人還會把土豆做成各種動物形狀,吃起來很有情趣。

❼ 德國土豆節

德國土豆節:

提起土豆,人們總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在德國人心目中,它卻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國人對土豆有種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機,土豆總能幫助德國人解決各種困難。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計

位於慕尼黑的土豆博物館是德國三家土豆博物館之一。這里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種土豆。除了通常的土黃色土豆外,還有紫色、黑色、紅色等顏色的土豆。土豆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形、松果形、月亮形、長條形等等。

博物館還有油畫、雕刻等藝術形式向人們講述土豆初到歐洲時,並不受歡迎。德國人改變對土豆的態度,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關。18世紀中葉,瘟疫和自然災害侵襲德國,導致農業顆料無收。危難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種易活的土豆。他先給土豆以王室的聲望,讓王室女成員都戴上土豆花。接著,他又讓士兵種植一大片土豆,土豆長出來後就派最精銳的部隊去看守,晚上再把軍隊撤回。結果好奇的農民紛紛夜裡到地里去偷土豆,就這樣土豆的種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現在,在德國波茨坦無憂宮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總是擺放著土豆。

每天3個土豆迎戰危機

「在200多年的歷史中,德國有10多次通過舉國種植土豆,吃土豆,闖過自然災害、戰後衰退、經濟危機等。」慕尼黑土豆博物館專家埃德哈德對記者說,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軍隊在戰爭中靠吃土豆堅持到最後勝利。之後,吃土豆成為德國軍隊打勝仗的秘密武器。

對於德國人來說,土豆更是危機中的救命稻草。從1929年開始,德國遭遇經濟危機,至少有半數人口失業,很多人家只能買得起土豆。他們既把它當菜,又把它作為主食,是土豆幫他們躲過經濟危機。人們稱它為第二麵包。同時,德國天氣陰冷,農作物不好生長,歷史上鬧了好多次飢荒,但土豆的發現,讓德國人找到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3個土豆,德國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後勝利。

土豆和愛情一樣重要

如今,金融危機再次降臨。勤儉節約的德國人又開始大吃土豆。德國超市裡各種土豆食品應有盡有:土豆粉、土豆條、土豆丸子、土豆蛋糕……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德國還涌現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館,提供與土豆有關的旅遊服務;土豆圖書館,從土豆的歷史、趣聞到土豆的學術研究的書籍都能找到。在下薩克森州,青年男女熱戀時,會送給對方一個土豆,因為對當地人來說,愛情和土豆一樣寶貴。

德國人喜愛土豆,除了營養價值外,土豆還包含著勤儉節約、朴實無華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樣,難怪,歐洲鄰國乾脆管德國叫土豆國。

因為德國的有些地方氣候不好不怎麼適合中糧食,於是引進了土豆,剛開始沒有人中,國王就把土豆當寶貝中在地里,於是有人去偷然後發現很好吃。於是民間開始種了!土豆是德國重要的糧食之一!

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

據說,德國人最初見到土豆時把它誤認為是一種水果,一次一戶農家不慎失火,結果 發現熟土豆比生土豆更好吃更香,之後這家人便靠吃熟土豆度日。附近許多農戶也都學著拿熟土豆當飯吃。

德國人把土豆做得十分可口,如煮土豆羹、蒸土豆糕、調土豆醬泥、煎土豆餅、炸土豆條、烤土豆團子等。烹飪時還在土豆中加入各種佐料、黃油、果醬、咖喱粉、色拉油和肉絲、青菜,水果等等。德國人還會把土豆做成各種動物形狀,吃起來很有情趣。

德國土豆餐頗具特色,這種飲食方式很像我國廣東的早茶,食品以土豆為主,做成各種類型的小點心,每樣數量少花色品種很多,再加上一兩盤切成薄片的灌腸和火腿或少量牛肉、雞肉、魚肉及青菜。一次我們在漢諾威一家餐廳吃了一頓土豆餐,這是一種套餐形式。首先是每人上了一盅土豆羹,用羹匙一勺勺吃來,細細品嘗,味道酸甜鮮美,根本吃不出土豆味。接著是小巧玲瓏、造型各異的土豆點心,由於裡面加了果醬和蔬菜汁,煞是好看!

德國超市裡一年四季都賣土豆。生土豆都是乾乾凈凈的,用密封的紙口袋包裝,上面列印著保鮮期。大部分都是成品或半成品。有些小商店和小快餐店還出售土豆快餐,要一份土豆餅卷青菜或油炸夾心土豆丸子,既可以坐著慢慢吃也可以用紙一包帶走吃。

地理與氣候

地理位置(Lage): 位於中歐,它周圍有9個鄰國: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以來,這個中心地理位置變得更為突出。它是東西歐之間和斯堪的納維亞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樞紐,其間水、陸、空道路條條通過德國。作為歐盟和北約的一員,德國被稱為「歐洲的走廊」。

德國的國土面積為35.7萬平方公里。南北之間的直線最遠相距876公里,東西之間相距640公里。最外的邊境點是:北部是濟耳特島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塞爾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亞州的奧伯斯特道夫,東部是薩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國的邊境線全長為3758公里。按面積計算,德國小於法國和西班牙。

復雜的地形

德國的地形異常多樣,從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遼闊寬廣的平原。從北到南劃為5大地形區:北德高地(das Norddeutsche Tiefland)、中等山脈隆起地帶(die Mittelgebirgsschwelle)、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das Südwestdeutsche Mittelgebirgsstufenland)、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das Süddeutsche Alpenvorland)以及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die Bayerischen Alpen)。整個地勢南高北低。

溫和的氣候

德國處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夏季不太熱,冬季多數不冷。東部和東南部隨地勢的升高,氣候差異加大,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的特徵逐漸顯著,最冷時氣溫可達-10度,最熱時接近30度。平穩溫和是德國氣候的總體特徵,冬季平均溫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區)之間。7月份平原地區的平均溫度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區為20度左右。一般認為4月是德國氣候變化無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颶風、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這個月出門的德國人一般都帶傘。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國人從事各種交流活動的好時節,各種活動一般都安排在這五個月內進行。7月、8月是德國人休假的季節。

葡萄酒在德國已經形成特有的文化韻味,仲夏剛過,產酒區的人們就歡歡喜喜籌辦每年一度葡萄酒節,這是各個葡萄酒廠家展示他們的產品的好機會,借著秋陽,人們合家出遊或與親朋相約,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里,品嘗好酒,享受美好生活。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風采。
德國葡萄酒產區也是遊人駐足之處,溫和的氣候,美麗的風光,地傑人靈,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每年葡萄成熟的時候,遊人如織。在以雷司令為主要種植面積的萊茵高地區的著名城市呂德思海姆,座落在萊茵河畔,河岸風景秀麗,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櫛比,無論走到那一家都能嘗到上好的美酒。
德國的空氣中彌漫著音樂,德國葡萄酒文化也與音樂生活緊密相連。在葡萄酒產區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樂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樂廳和周圍的教堂都舉辦各種各樣的音樂會,露天音樂會也在這時登場,例如著名的葡萄酒產區萊茵高在夏天將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現代音樂樂團匯集一堂。有的音樂會還在門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們一邊品酒一邊欣賞音樂,令人難以忘懷。

提起土豆,人們總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在德國人心目中,它卻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國人對土豆有種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機,土豆總能幫助德國人解決各種困難。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計
位於慕尼黑的土豆博物館是德國三家土豆博物館之一。這里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種土豆。除了通常的土黃色土豆外,還有紫色、黑色、紅色等顏色的土豆。土豆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形、松果形、月亮形、長條形等等。
博物館還有油畫、雕刻等藝術形式向人們講述土豆初到歐洲時,並不受歡迎。德國人改變對土豆的態度,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關。18世紀中葉,瘟疫和自然災害侵襲德國,導致農業顆料無收。危難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種易活的土豆。他先給土豆以王室的聲望,讓王室女成員都戴上土豆花。接著,他又讓士兵種植一大片土豆,土豆長出來後就派最精銳的部隊去看守,晚上再把軍隊撤回。結果好奇的農民紛紛夜裡到地里去偷土豆,就這樣土豆的種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現在,在德國波茨坦無憂宮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總是擺放著土豆。
每天3個土豆迎戰危機
「在200多年的歷史中,德國有10多次通過舉國種植土豆,吃土豆,闖過自然災害、戰後衰退、經濟危機等。」慕尼黑土豆博物館專家埃德哈德對記者說,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軍隊在戰爭中靠吃土豆堅持到最後勝利。之後,吃土豆成為德國軍隊打勝仗的秘密武器。
對於德國人來說,土豆更是危機中的救命稻草。從1929年開始,德國遭遇經濟危機,至少有半數人口失業,很多人家只能買得起土豆。他們既把它當菜,又把它作為主食,是土豆幫他們躲過經濟危機。人們稱它為第二麵包。同時,德國天氣陰冷,農作物不好生長,歷史上鬧了好多次飢荒,但土豆的發現,讓德國人找到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3個土豆,德國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後勝利。
土豆和愛情一樣重要
如今,金融危機再次降臨。勤儉節約的德國人又開始大吃土豆。德國超市裡各種土豆食品應有盡有:土豆粉、土豆條、土豆丸子、土豆蛋糕……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數量還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德國還涌現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館,提供與土豆有關的旅遊服務;土豆圖書館,從土豆的歷史、趣聞到土豆的學術研究的書籍都能找到。在下薩克森州,青年男女熱戀時,會送給對方一個土豆,因為對當地人來說,愛情和土豆一樣寶貴。
德國人喜愛土豆,除了營養價值外,土豆還包含著勤儉節約、朴實無華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樣,難怪,歐洲鄰國乾脆管德國叫土豆國。

因為德國人的主食就是土豆,而且國家的農業產出主要是土豆。

❽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8)德國人如何吃土豆泥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❾ 土豆是歐洲人主食,請問歐洲人怎麼吃土豆

很多歐洲人都愛吃土豆啊,土豆可塑性極高,切條就可以油炸,切片也能炸,煮熟了可以做土豆泥,土豆泥本身無味卻能充分吸收各種牛肉湯或奶油的味道,是很好的載體。而且土豆的澱粉極為豐富,足以充飢。

❿ 德國美食有哪些

德國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夢幻般的的氣息,讓遊客痴迷的不僅僅只有德國的風景,還有的是德國的美食,很多遊客來到德國後不僅被風景所打動,並且被德國的美食所羈絆,成為了迷戀德國的借口。德國的美食究竟有多美,竟然讓人們如此迷戀,下面小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國的美食,看完可不準流口水啊。

1:咸豬手

德國烤咸豬手聲名遠揚,是德國最著名的美食之一。暗紅咸豬手,在德國廚師精湛的手藝下,烤的相當鬆脆,內嫩外酥,肉汁豐富,松軟可口,光看就很有食慾

咸豬手
2:酸菜燒排骨

酸菜燒排骨是德國黑森州的風味名菜,使用腌制的豬肉排骨和德國的酸菜一同下鍋,口味微酸,德國人一般配搭土豆泥食用,配酒大多使用蘋果酒。

酸菜燒排骨
3:火腿腌豬排

在德國常見的菜就是火腿和豬排,將他們搭配在一起,香嫩的火腿配上美味的豬排,加上搭配的醬汁,讓人滿口留香。

火腿腌豬排
4:8字形麵包

德國有著一種形狀像8字的麵包,外形獨特,而且味道很好,常常作為吃巴伐利亞白香腸和脆皮豬肘的配菜,加上慕尼黑的啤酒,美味無窮。

8字麵包
5:煎肉餅

德國煎肉餅色澤金黃,軟脆香甜,餡料鮮嫩味美,是很好的佐餐食物。搭配自己喜歡的醬料,口味會更加適合自己。

煎肉餅
6:醋燜牛肉

德累斯頓的醋燜牛肉口味獨特,酸味較重,由於酸味較重,所以在端上桌子的時候就能聞到濃濃的酸味,雖然味道還不錯,但是受不了的人也是很多。

醋燜牛肉
7:雞蛋布丁蛋糕

德累斯頓的雞蛋布丁蛋糕非常出名,爽滑的布丁加上鮮嫩的雞蛋,配上果仁或者是乾果,從出爐到下肚都能感受到濃郁的香味,讓人吃了還想吃。

8:葡萄酒漬鯉魚

葡萄酒漬鯉魚是薩克森著名的美食,他們喜歡在周日的餐桌上食用。薩克森人認為魚在游3次之後才能上桌,第一次在水裡,第二次在黃油里,第三次在葡萄酒里。

9:冠麵包雞蛋湯

使用上好的麵包,在油鍋中炸成酥脆至淡黃的麵包屑,撒入牛肉湯當中,並配上鮮嫩的蛋花。口味清香濃郁,鮮咸爽口。

10:德國姜餅

對於德國姜餅,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不熟悉的人會以為姜餅是生薑做的餅干,實際上大錯特錯了。姜餅起源於德國,是歐洲流行的一種甜點,是聖誕節的必備食物。紐倫堡姜餅是德國姜餅里最出名的,也是姜餅的發源地。德國姜餅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硬姜餅不同,德國姜餅是軟軟的,蜂蜜、香料、杏仁、糖漬的水果乾等等都被包裹在姜餅中,想不美味都難啊!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如何吃土豆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