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的時候,日本為什麼不配合德國合擊蘇聯,而去搞美國
日本人其實打擊過蘇聯,只是因為並沒有佔到便宜這才轉向太平洋,如果你知道朱可夫元帥的話,你可以看看他的戰史,他曾被斯大林派到遠東抵抗日本人.時間大約在一戰以後1、貪婪成性。東南亞豐富的糧食、橡膠、礦產和重要的石油資源對侵略成性的日本來說是巨大的寶藏,日本對此久已垂涎,南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相形之下,貧瘠荒涼的西伯利亞對日本強盜的誘惑要小許多。
2、欺軟怕硬。日本民族一貫欺軟怕硬,當西方列強的大炮轟開日本的國門後,日本立刻匍匐在西方列強的腳下,但當其實力增長後便漸漸的張狂起來。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日本精銳的關東軍敗在了朱可夫指揮的蘇蒙聯軍手下,日軍20000人陣亡,實為日本明治建軍以來第一慘敗。這使欺軟怕硬的日本對蘇軍頗為忌憚,在德國沒有真正摧毀蘇聯紅軍以前,日本還不敢對蘇聯輕舉妄動。相形之下,守衛東南亞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德軍的打擊下搖搖欲墜傷痕累累,聞到血腥氣的日本豺狼又怎會不蠢蠢欲動趁火打劫呢。
3、狗急跳牆。1941年7月,美國宣布終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直到日本退出中國為止。這對85%的石油要從美國進口的日本來說無異於被一把掐住了咽喉,但日本豺狼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中國這塊肉從嘴裡吐出來的,日本把目光轉到了久已垂涎的東南亞的石油,而美國太平洋艦隊則是日本搶劫東南亞的最大障礙,於是狗急跳牆的日本就只有提前對美國下手了。
『貳』 二戰德國投降後,為什麼日本沒有立即放棄抵抗
二戰,日本是日本,德國是德國,歐洲的德國被打崩了,不代表亞洲的日本必須跟著投降。當時的日本是個獨立的強國,它一開始就沒有撿到德國多少便宜,又不是德國的仆從,還是個易守難攻的島國,為什麼不能堅持呢?
但日本人的拖延和活動並非有錯,後來50年代的歷史究竟怎麼發展我們也看到了。只是一切都顯得急促了些,而本該急促的卻讓核彈給炸慫了。只怪日本人真的沒猜到這世界上有原子彈這種不講理的東西。
『叄』 為何日本人當年可以投降撤退回國,我國沒有全奸
當時說實話 日本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仍是最強大的勢力,只是迫於美國的核武器和蘇聯紅軍閃電消滅關東軍,才不得不投降,中國實在沒實力消滅他們
『肆』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失敗了
戰略失誤。德國攻打蘇聯不應該。蘇聯力大物博,德國攻打應建立戰略物資補給點。可惜德國沒有建立完善,戰線拉的過長,機械化部隊無法得到補給。而且對英國的轟炸,過多的消耗了武器彈葯,而最後英國未傷筋骨。最後弄個東西夾擊,兵力武器能源不夠。ENT超級大本營軍事日本的戰略失誤是對中國和美國。美國經濟能源生產基礎是日本不能媲美,對美作戰,使日軍兵力要投向太平洋,而已日本的後備力量,是無法同時打擊兩個大國(中美)。對中國的作戰戰略失誤也使日本拖入了持久戰。本身日本對中國的作戰方針是南北進攻,而改成了東西進攻。中國政府有天險四川保護,日軍散失機會,活活被國人拖入持久戰。所以兩國戰略大大失誤。(PS:純屬個人觀點)ENT超級大本營軍事|||客觀上實力不足,主觀上樹敵過多,策略失誤,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本身就不正義。ENT超級大本營軍事|||和整個世界作對。。。。有好下場嗎???、、||||||日本輸在太平洋戰場上早期占據優勢沒有消滅美國海軍主力。最後中途島一戰,指揮失誤。導致全局被扭轉。ENT超級大本營軍事德國在進攻先期閃擊蘇聯。沒有抓住戰機果斷攻下莫斯科。讓蘇聯有了緩沖時間。同時對蘇聯冬季嚴寒估計不足。在最關鍵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被蘇聯拖入泥潭。
『伍』 德國入侵蘇聯,日本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好過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短短半個月其前鋒,已推至蘇聯腹地600公里。而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卻在西線「無動於衷」,似乎很「忠實」的遵守,前不久兩國簽訂的《中立條約》。然而,事實真相遠非如此,日本人有許多難言之苦。
首先,一年前的諾門罕戰役記憶深刻。盡管作為日本「北上」試探性進攻,但日軍不僅沒有佔到絲毫便宜,還被朱可夫指揮的蘇軍打得一點脾氣沒有、損失慘重。特別是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的缺乏,從西線進攻蘇聯,日軍沒有太多的勇氣。
從某種意義來說,正是羅斯福宣布凍結日本資產、禁運石油,堅定了日軍「南下」的決心,更是將美國引入戰爭的關鍵一步。因為這是除了開戰外,最嚴厲的打擊,「美日兩國在經濟上已經宣戰」。說到底,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羅斯福逼的。
看來,日本堅持「南下」,很大程度是為了沖出「包圍圈」。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陸』 日本為何不與德國夾攻蘇聯,反而招惹美國
日本與德國的關系並不是太過親密,進攻蘇聯並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所以他們不願意和德國人配合,加入當時日本出兵蘇聯,二戰格局真的會因此而改變,但是最後的贏家一定不會是日本,各懷鬼胎的人在一起合作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隊友會做出什麼事情。
假如日本人不去打美國,而去打蘇聯,蘇聯很有可能敗亡,但是日本人也會被打的一蹶不振,二戰就成了希特勒一個人的舞台,不過他最終也不會去的勝利,快速擴張只會把自己撐死,有限擴展才是王道。
『柒』 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為啥沒有戰略協作
日本和德國沒有戰略協作的一個原因是日本心懷鬼胎。當德軍橫掃波蘭之時,日本人在亞洲戰場上與中國軍隊陷入了相持階段。因此德國人在歐洲與英法廝殺,明顯是日本人所喜聞樂見的。德國人的每一次勝利都是日本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一次助力,沒有了英法的制衡,日本可以放開手來進一步征服中國。因此日本人更傾向於利用這個千載不遇的契機來完成自己的地緣戰略目標,至於配合德國人的歐洲戰略,日本人高層則相當的謹慎。
最終日本與德國對於自身戰略利益的貪婪以及雙方的互相不信任感,徹底埋沒了雙方進行聯合作戰的一切可能。
『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為什麼要去打美國
問題要從一戰開始說,從一戰中獲利最大的兩個國家是美國與日本。美國借歐洲戰場僵持不下的時候出兵歐洲,在關鍵時刻站隊,使得德國遭受失敗,也使得戰前世界最強大的帝國走下神龕,給了美國在世界上更多,更大的發言權。同時,美國也借一戰為歐洲戰場提供軍需的機會大發戰爭財,到了1918年前後,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已經是美國。日本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以後,曾經耗費國力,一度蟄伏。但一戰中,日本果斷與德國宣戰,堅決地站在英國的一邊,在英國的授意下,日本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租界,並且在戰後,日本實際上獲得了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以及相關的權利。
一戰結束後,日本的咄咄逼人就引起了英國,美國的注意,英國與美國協商以防止軍備的競爭的名義簽訂海軍條約,限定各國製造海軍軍艦的數量,如果超出還要裁減。這就使日本與英美關系埋下破裂的伏筆。
日中戰爭開始以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使得美國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對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也是不表明態度,甚至美國還繼續向日本出口石油,以及重要的軍屬產品。某種意義上美國在支撐日本的戰爭。但是在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結成同盟威脅到盟國英國的利益以後,美國開始關注日本,並且不斷警告日本,甚至暗中支持中國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投降,英國退守孤島,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積極支援英國,但不斷遭到德軍的潛艇的攻擊。而日本在亞洲的攻勢又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幫助德國,甚至會讓抵抗德國進攻的蘇聯失敗,最讓美國警惕的是,日本趁法國投降德國,趁機派兵進駐安南,動了英美的乳酪,於是美國要求日本撤出佔領的安南北部,甚至還要日本撤出佔領中國的土地,包括滿洲。如果不同意,美國將斷絕供給日本石油,美國曾經計算過日本的石油儲存,認為日本最多隻有2年的儲存,如果沒有石油供應,不可能進行戰爭。並且美國還給日本規定了最後通牒的時間,如果在12月7日不答應美國條件,美國將斷絕石油。其實,這個最後通牒也是美國的虛張聲勢,美國國務院認為,就算日本人拒絕,這個談判還可以繼續進行。
但日本軍方錯誤判斷形勢,認為美國這樣做就等於在扼殺日本,如果日本利用海軍優勢集中一擊,打得美國服帖,或許美國會坐到談判桌前,與日本談判按照日本的意願簽訂條約。這就有了賭一把的想法,日本想用對付清國,俄羅斯的手法,也讓美國屈服,卻沒有想到,美國惹不起,最終日本遭到慘敗。
『玖』 聽說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關系不好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雙方只是暫時的合作關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的評價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中國膠東半島的利益就被日本剝奪。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中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共同的利益。
德國在二戰剛開始時是占據著明顯的優勢的,憑借著閃電戰這一先進的打法,德國使用數量並不算太多的軍隊就快速攻克了波蘭,強大的裝甲部隊逼得法國軍隊投降,而到了戰爭後期,希特勒決定攻打蘇聯,然而這一個想法無疑是錯誤的。
可是蘇聯和日本之間卻約定好互相不打對方,以致於日本把大部分陸軍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國戰場,而德國軍隊卻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被美國所擊敗,德國和日本在戰場上並沒有同盟國那麼聯系緊密。
而後日本偷襲美國。這讓德國對日本的意見更大,最後德國也顧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讓自己在世界上樹敵太多,最後早早的就投降了。現如今這兩個國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往來。
因此德國對日本不看好,日本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講盟友之情。對於國家利益的拿捏。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先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9)日本人為什麼撤出德國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願意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日本沒有配合德國進攻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人不信任德國人。二戰前,德國和日本雖然關系比較密切,但並不是一條心,兩國只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對方,雙方存在著嚴重的隔閡。
不過,在二戰前,兩國在對待蘇聯問題上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反蘇一直是兩國的一個共同主題。在德國的慫恿下,日本人對反蘇非常積極,以致於日本人在滿蒙邊界主動挑起了諾門坎事件,和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不過在諾門坎事件中,德國人不僅袖手旁觀,而且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和蘇聯合夥瓜分了波蘭。德國人的背叛讓日本人非常惱火,對德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同時由於日本在諾門坎戰役中遭到重創,日本北進戰略破產,南下戰略逐漸取代了北上戰略,進攻蘇聯的事因此被擱置起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更不可能進攻蘇聯。一個強大的美國已經讓日本焦頭爛額,日本當然不想再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
事實上,由於日本在諾門坎事件中被蘇聯打怕了,根本不願意招惹蘇聯,所以日本人一直在東北地區按兵不動,生怕蘇聯人打過來。
此外,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物資消耗劇增,特別是石油和橡膠嚴重不足,日本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不得不南下進攻東南亞。日軍南下後,已經無力北上,更談不上對付蘇聯。
如果日軍北上,不僅增添一個強大的敵人,增加軍事壓力,也無法獲得急需的資源,根本不劃算,絕對是賠本的買賣。所以不管德國人怎麼拉攏,日本就是不為所動,不僅沒有進攻蘇聯,而且和蘇聯眉來眼去,保持了一種微妙的「默契」。
在蘇聯人最艱難的時刻,日本人竟然對懸掛蘇聯國旗的美國船隻視而不見,讓美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蘇聯,讓蘇聯人順利的渡過了難關。可以說,日本不僅沒有幫上什麼大忙,而且給德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利益面前,德國和日本的隔閡凸顯,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這也是軸心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拾』 為什麼當時日本人要投降
因為敗局已定不投降不行,主要是四面楚歌內憂外患,在東北幾十萬關東軍、偽滿洲國軍被蘇聯打的落花流水,滿洲國滅亡,日本失去了對我國東北的控制;在中國戰場被國共雙方牽制了60%的兵力約幾百萬人,另有幾十萬精銳部隊被國共軍隊殲滅;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是只輸不贏,幾場大戰讓日本海軍空軍損失慘重;東南亞國家又不斷有人民起來反抗,統治不穩定,朝鮮半島光復,越南皇帝不支持,緬甸被中英聯軍收復;東京等國內主要城市被中美聯合空軍炸了個稀巴爛,廣島長崎又被扔了兩顆原子彈,最主要的盟友德國已經投降,國際上主要的獨立國家沒有一個支持日本,國內經濟嚴重受損,這仗還有打頭嗎? 所以是不投降不行,所謂無條件投降是不十分科學的,因為日本天皇至少向盟國提出過一個條件——保留日本天皇制度,不廢除日本的君主立憲制,這樣裕仁天皇才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