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科學院與德國科學院簽訂了哪些院級國際合作協議
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德國科學院起源於1652年成立的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已有350多年歷史。
⑵ 一戰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什麼條約
一戰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1918年11月11日,雙方宣布停戰,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談判之後(也即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這項條約得到了國際聯盟承認,並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2)中國德國簽署多少項協議擴展閱讀
巴黎和會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戰後協約會議。27個戰勝國的代表1000人參加,其中全權代表70人。蘇俄沒有受到邀請,德國作為戰敗國也被拒之門外。
經過激烈的較量和彼此的妥協,6月28日,各戰勝國終於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
由於大會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凡爾賽和約》的這些條款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實記錄。
⑶ 2018年歐洲與中國簽署了多少文件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30
⑷ 當年德國為了一個凡爾賽合約就發動二戰,而中國不知道有多少合約,確不知道報仇,為什麼難道真是民族劣根
德國可不是為了凡爾賽合約反動的二戰,凡爾賽合約不過是原因之一。凡爾賽合約剝奪了德國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存在的全部基礎,而中國,無論簽訂多少合約,但始終也沒有成為誰的附屬國,就算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最危急的時刻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的歷史書這樣評價最黑暗時刻的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關鍵在於一個半字。二戰也不是德國一國發動的。二戰的開始日期是1937年7月7日。二戰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沒有吞並捷克。再說你怎麼知道我們不報仇,中國的歷史這么悠久,報仇不是一代人的事,中國的文化這么深邃,報仇怎麼可能只用戰爭這一種形式。舉一個很簡單了的例子,胡,梅就二戰達成了統一的共識,你明白這個共識的意思么?為什麼梅從北京走了,就直接去了四島?
⑸ 中國和那些國家簽訂了雙邊稅收協定
稅率10%: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比利時、德國、馬來西亞、丹麥、芬蘭、瑞典、義大利、荷蘭、捷克、波蘭、保加利亞、巴基斯坦、瑞士、塞普勒斯、西班牙、羅馬尼亞、奧地利、匈牙利、馬爾他、俄羅斯、印度、白俄羅斯、以色列、越南、土耳其、烏茲別克、葡萄牙、孟加拉、哈薩克、印尼、伊朗、吉爾吉斯、斯里蘭卡、阿爾巴尼亞、亞塞拜然、摩洛哥
稅率10%(直接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10%股份情況下):加拿大、菲律賓(與上述國家協定規定直接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低於10%情況下稅率為15%)
稅率5%(直接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10%股份情況下):委內瑞拉、喬治亞(並在該公司投資達到10萬歐元)(與上述國家協定規定直接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低於10%情況下稅率為10%)
(5)中國德國簽署多少項協議擴展閱讀:
稅收待遇
經合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都主張平等互利的原則。締約國一方應保障另一方國民享受到與本國國民相同的稅收待遇。具體內容為:
國際無差別。即不能因為納稅人的國籍不同,而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給予的稅收待遇不同。
常設機構無差別。即設在本國的對方國的常設機構,其稅收負擔不應重於本國類似企業。支付扣除無差別。即在計算企業利潤時,企業支付的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或其他支付款項,如果承認可以作為費用扣除,不能因支付對象是本國居民或對方國居民,在處理上差別對待。
資本無差別。即締約國一方企業的資本,無論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締約國另一方居民所擁有或控制,該企業的稅收負擔或有關條件,不應與締約國一方的同類企業不同或更重。
⑹ 中國與哪些國家簽訂了和平條約
1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2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3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4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5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7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8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9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10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11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12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13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14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15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16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17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8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19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20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21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22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23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24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25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26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27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28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29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30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31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32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33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望採納,謝謝
⑺ 近代求中國和日本,俄羅斯,英國,德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2.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3.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4.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5.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7.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8.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9.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10.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11.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12.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13.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14.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15.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16.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1887年(光緒13年)12月1日,與葡萄牙,北京)
17.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18.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20.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21. 北京條約
a)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b)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c)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22. 天津條約
a)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b)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c)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d)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23.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25.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26.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27.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28.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29.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⑻ 中國近代史一共與外國簽訂了多少個不平等條約
一、條約數量【一千一百四十一項】
從一八四二年的《南京條約》起,至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止的一百零七年間,舊中國共與世界五十五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一千一百七十五項條約、協定、章程、換文等。由於當時舊中國獨立自主權的喪失,國力衰弱,加上當時統治者的妥協投降,這些條約就其多數和主要部分來說,均屬損害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不平等條約。除去十月革命後蘇聯等國簽訂的三十四項條約需予具體分析外,各帝國主義列強及其附庸強加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一項。其中:英國二百三十六項;日本二百一十七項;美國一百四十四項;俄國一百零四項;法國一百零三項;德國五十八項;這些佔了條約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這幾個國家,正是近代歷史上侵略中國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
就中國近代史各個發展階段來說,則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01年《辛丑條約》止,簽訂了各種條約三百零六項,其中:英國七十二項;俄國五十九項。《辛丑條約》後至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期間,簽訂了四百二十二項,其中:日本一百二十七項;英國九十一項;俄國四十五項。五四運動後,簽訂了四百一十四項(蘇聯等國除外),其中:美國一百零三項;英國七十三項;日本六十四項。這些數字,大體上反映了在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總趨勢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的演變、消長情況。
二、條約的共同影響
共同阻礙了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華民族同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同封建主義的矛盾,也就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⑼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德國停戰協議
《中德協約》1921年5月20日中德簽署,德國放棄了在華一切特權,尊重中國完全主權,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平等條約。
⑽ 中國有無與德國簽訂雙邊司法協助條約
沒有。
截至2014年11月,中國已對外締結39項引渡條約(其中29項已生效),52項刑事司法協助條約(其中46項已生效)。
中國先後與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義大利、葡萄牙等西方發達國家簽訂引渡條約;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比利時簽訂刑事司法協助條約。
除雙邊條約外,我國已加入《海牙送達公約》和《海牙取證公約》,這兩項公約均已對我國生效。
中國與泰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哈薩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柬埔寨,烏茲別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立陶宛,大韓民國,寮國,菲律賓,秘魯,突尼西亞,南非,西班牙,法國,安哥拉,納米比亞等簽署了引渡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