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的波爾多大歲數
摘要 1985年06月04日
㈡ 德國名將波爾今年幾歲使用的是什麼底板和膠面
波爾 Boll Timo
出生日期:1981.3.8
項目:乒乓球 性別:男
身高:178cm 體重:65kg
國籍:德國 俱樂部:
波爾4歲開始打球,左手橫握球拍兩面拉弧圈打法。技術全面,心理素質穩定,正反手相持能力強。2002年世界盃首次奪得世界冠軍,2003年1月登上男子乒乓球選手世界排名第一寶座,被認為是瓦爾德內爾的接班人。
1997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團、男單冠軍,男雙、混雙亞軍;
1998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團、男單男雙、冠軍;
1999年中國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八強,日本公開賽男單八強;
2000年歐錦賽男團亞軍,世乒賽混雙八強;
2001年荷蘭公開賽男單亞軍、男雙冠軍,巴西公開賽男單冠軍、男雙四強,英國公開賽男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雙四強;
2002年卡達公開賽男單八強、男雙四強,奧地利公開賽男單冠軍,韓國公開賽男單亞軍,日本公開賽男單八強、男雙亞軍,波蘭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八強,丹麥公開賽男單亞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單四強;
2002年歐錦賽男單、男雙冠軍、男團亞軍,歐洲12強賽男單冠軍,世界盃男單冠軍;
2003年歐洲12強賽男單冠軍,歐錦賽男單四強,男團亞軍,克羅埃西亞公開賽男單八強,日本那公開賽男單冠軍,世界盃並列第五;
2004年世乒賽男團亞軍,歐洲12強賽男單第五,奧地利公開賽男單冠軍,德國、波蘭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中國公開賽(長春)男雙亞軍,世界盃並列第五;
2005年歐洲12強賽男單第三,第48屆世乒賽男雙亞軍(與蘇斯)。
波爾=KOTO+CARBOBEV+AYOUS+桐大芯+AYOUS+CARBOBEV+KOTO蝴蝶 COFFERLAIT=前部:日檜+CARBOBEV+日檜+CARBOBEV+日檜 柄部:日檜+CARBOBEV+日檜+日檜+日檜+CARBOBEV+日檜 DONIC powerplay=KOTO+AYOUS+AYOUS+AYOUS+KOTO蝴蝶
㈢ 40歲波爾無緣獎牌!已征戰6次奧運,他還會再次參加奧運會嗎
最近幾天的東京奧運會比賽中,各個國家的運動員都在奮力拚搏,其中也出現了很多令人動容的瞬間,其中乒乓球運動員的波爾參加了此次奧運會,不敵韓國對手,無奈出局。已經40歲的波爾早就已經參加過奧運會了,也參加過其它國際錦標賽,只是一直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有金牌空缺。他第六次的奧運之旅無緣領獎台,成為他的遺憾,但他也表示不會退役,接下來會繼續參賽!
奧運會對於40歲的波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表示自己會在未來繼續堅持奧運會的夢想,會勤加練習,直至挑戰下一屆奧運會。
㈣ 德國乒乓球運動員波爾多大
國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981年3月8日,2015年已經34歲了。
波爾4歲開始接觸乒乓球,左手橫握球拍,打法為兩面弧圈。他在2002年首次獲得世界冠軍,2005年獲得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男單冠軍,2006年在中國公開賽廣州站戰勝中國選手王勵勤獲得男單冠軍,2007年戰勝薩姆索諾夫贏得歐洲錦標賽男單和男雙(與隊友克里斯蒂安·蘇斯)冠軍。他成為了21世紀首十年中國乒乓球隊最有威脅的對手;他是繼瓦爾德內爾後,公認的歐洲首席球員。
㈤ 德國乒乓球名將波爾簡歷
波爾(英語:Timo Boll,1981年3月8日—),德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他4歲開始打球,1997、1998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單冠軍,2002年,波爾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拿到了乒乓球世界盃男單冠軍。2003年1月登上男子乒乓球選手世界排名第一寶座。2005年世界盃男單冠軍,2008年比利時列日世界盃亞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波爾帶領德國隊獲得亞軍,2012年英國利物浦世界盃男單亞軍。多次代表德國隊獲得世乒賽團體賽亞軍,波爾被認為是瓦爾德內爾的接班人。2016年8月6日,里約奧運會擔任德國代表團旗手
㈥ 德國乒乓球隊員波爾和奧恰洛夫的詳細資料
波爾
姓名:蒂姆·波爾(Timo Boll)
性別:男
國籍:德國
語言:德語
生日:1981.03.08
身高:1.81米
體重:65公斤
項目:乒乓球
打法:左手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球
最高世界排名:世界第一
婚姻狀況:已婚(妻子羅德莉婭,菲律賓人,在德國長大)
戰績:
1997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團、男單冠軍,男雙、混雙亞軍;
1998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團、男單男雙、冠軍;
1999年中國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八強,日本公開賽男單八強;
2000年歐錦賽男團亞軍,世乒賽混雙八強;
2001年荷蘭公開賽男單亞軍、男雙冠軍,巴西公開賽男單冠軍、男雙四強,英國公開賽男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雙四強;
2002年卡達公開賽男單八強、男雙四強,奧地利公開賽男單冠軍,韓國公開賽男單亞軍,日本公開賽男單八強、男雙亞軍,波蘭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八強,丹麥公開賽男單亞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單四強;
2002年歐錦賽男單、男雙冠軍、男團亞軍,歐洲12強賽男單冠軍,世界盃男單冠軍;2003年歐洲12強賽男單冠軍,歐錦賽男單四強,男團亞軍,克羅埃西亞公開賽男單八強,日本那公開賽男單冠軍,世界盃並列第五;2004年世乒賽男團亞軍,歐洲12強賽男單第五,奧地利公開賽男單冠軍,德國、波蘭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中國公開賽(長春)男雙亞軍,世界盃並列第五;
2005年歐洲12強賽男單第三,第48屆世乒賽男雙亞軍(與蘇斯),瑞典公開賽男單冠軍,日本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總決賽男單、男雙冠軍,世界盃男單冠軍;
2006年歐洲12強賽男單冠軍,卡達公開賽男雙亞軍。
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賽銀牌2008年列日世界盃男子單打亞軍、歐錦賽男團,男單,男雙冠軍、奧地利公開賽男單冠軍、歐洲乒乓超級杯賽男單冠軍、德國公開賽男單冠軍。
2009年歐洲十二強冠軍科威特公開賽男單4強,男雙亞軍卡達公開賽男單冠軍德國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 歐錦賽男雙冠軍、男團冠軍;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亞軍。2010年歐洲12強冠軍2010年第50屆莫斯科世乒賽男團亞軍
2002年,中國的濟南,波爾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拿到了世界盃男單冠軍。
奧恰洛夫
中文名:奧恰洛夫英文名:OVTCHAROV Dimitrij
性別:男
國籍:德國
出生地:烏克蘭
家庭情況:父親是前蘇聯乒乓國手,母親是乒乓球A級教練
婚姻情況:未婚
個人簡介奧恰洛夫今年23歲,是一位德國乒乓球小將,發球採用正反手輪換下蹲式。其反手能力很強,反手發球、防守、快撕一氣呵成。防守能力也很好。是塞弗、瓦爾德內爾之後,歐洲最有希望的新星。
主要成績:
2006年科威特乒球公開賽U21組男單冠軍
2007年歐錦賽男團冠軍、男單季軍
2007年8月中國公開賽八強
2007年8月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中國台北公開賽男雙(與蘇斯)冠軍
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團亞軍
2010年第50屆莫斯科世乒賽男子團體亞軍
㈦ 德國乒壇傳奇波爾有哪些過人之處
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在我們國內的普及率肯定不用說了。就是在世界的重大比賽中,中國隊的成績也是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可以這樣說在世界大大型比賽中,中國隊正在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在對抗世界的其他國家。
雖然如此,在國際上還是出現了很多很有名的乒乓名將的。像我們比較熟悉的瓦爾德內爾,以及現在還是打球的波爾。
1981年出生的波爾,現在已經39歲了。你很難想像很幾代中國球員對抗的波爾,現在依然活躍在乒壇。那麼作為乒壇的常青樹的波爾,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不要著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波爾的技術特色。
三、發球搶攻波爾雖然是歐洲選手,但是他的技術特點還是很具有自己的特色的。他不屬於歐洲力量型選手,他的技術其實很細膩的。這一點在發球搶攻階段就很好的表現了出來。當他發出高質量的發球對方回短的時候,他就會通過極好的連貫性,利用小高吊弧圈球給對於以致命一擊。
各位讀者,對於波爾的技術特色,您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㈧ 德國隊拿下銀牌後,德國媒體發聲說了什麼
在這次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團的決賽里,中國隊3-0戰勝了德國隊奪得金牌,德國隊拿到了銀牌。雖然沒有奪得金牌,但是德國的媒體們還是很開心的,他們認為中國隊實在太強大了,能夠拿到銀牌德國隊已經很知足了,他們還在報刊的頭條上刊登了德國隊拿到銀牌的照片,並且稱德國隊已經創造了新的歷史。不僅是德國的媒體,德國隊的隊員們也很開心,甚至他們比拿到金牌的中國隊都要開心。因為這次奧運會,德國隊的目標放得很低,他們主要是以老將為主,半決賽能夠戰勝東道主日本隊已經讓他們十分歡喜了。決賽面對中國隊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想法就是享受比賽了。銀牌已經是他們意料之外的驚喜了,而且在和中國隊的比賽中,雖然實力不如中國隊,但是德國隊的球員和中國隊打得還是有來有回的,尤其是奧恰洛夫,再次給中國隊造成了一些麻煩,兩支隊伍為球迷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比賽。
在德國國內,最流行的運動當然是足球,但是乒乓球的普及程度也相當的高,而德國隊也是歐洲實力最強的乒乓球隊伍,雖然不足以挑戰中國隊的霸主地位,但是對於乒乓球運動在歐洲的推廣,德國隊這次奪得銀牌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不過德國隊也面臨老將退役之後人才不足的情況,他們的女隊已經歸化了一些球員,如果沒有出現新的希望之星,只怕是男隊也要走這個路線了。
㈨ 德國的波爾多大歲數
德國的波爾(蒂姆-波爾)今年(2021年)40歲。
蒂姆·波爾:1981年3月8日出生於德國奧登沃德,德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效力於德國男子乒乓球隊。
蒂姆·波爾4歲開始打球,1997、1998年歐洲青年錦標賽男單冠軍,2002年,波爾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拿到了乒乓球世界盃男單冠軍。2003年1月登上男子乒乓球選手世界排名第一寶座。2005年世界盃男單冠軍,2008年比利時列日世界盃亞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波爾帶領德國隊獲得亞軍,2012年英國利物浦世界盃男單亞軍。多次代表德國隊獲得世乒賽團體賽亞軍。
㈩ 物理學家波爾的詳細介紹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原名: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享年77歲),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大學的碩士和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1885年10月7日,玻爾生於哥本哈根,父親克里斯丁·玻爾是哥本哈根大學的
生理學教授,母親出身於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並愛好足球,曾經和弟弟哈那德·玻爾共同參加職業足球比賽。
1903年,18歲進入哥本哈根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系,主修物理學。
1907年,玻爾以有關水的表面張力的論文獲得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的金質獎章,並先後於1909年和1911年分別以關於金屬電子論的論文獲得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去英國學習,先在劍橋J.J.湯姆孫主持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幾個月後轉赴曼徹斯特,參加了曼徹斯特大學以E.盧瑟福為首的科學集體,從此和盧瑟福建立了長期的密切關系。
1912年,玻爾考察了金屬中的電子運動,並明確意識到經典理論在闡明微觀現象方面的嚴重缺陷,贊賞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在電磁理論方面引入的量子學說。創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說和盧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結合了起來。
1913年初,玻爾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時,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究原子結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提出了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按照這一模型電子環
玻爾授課
繞原子核作軌道運動,外層軌道比內層軌道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子;較外層軌道的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如果外層軌道的電子落入內層軌道,將釋放出一個帶固定能量的光子。
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
1917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1920年創建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並任所長,在此後的四十年他一直擔任這一職務。
1921年,玻爾發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
玻爾的紋章
質》的長篇演講,闡述了光譜和原子結構理論的新發展,詮釋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對周期表中從氫開始的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作了說明,同時對周期表上的第72號元素的性質作了預言;
1922年,第72號元素鉿的發現證明了玻爾的理論,玻爾由於對於原子結構理論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所在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也在二三十年代成為物理學研究的中心。
1923年,玻爾接受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30年代中期,研究發現了許多中子誘發的核反應。玻爾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重核的裂變。
玻爾認識到他的理論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還只是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的混合。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描述微觀尺度的量子過程的基本力學。為此,玻爾提出了著名的「互補原理」,即宏觀與微觀理論,以及不同領域相似問題之間的對應關系。互補原理指出經典理論是量子理論的極限近似,而且按照互補原理指出的方向,可以由舊理論推導出新理論。這在後來量子力學的建立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玻爾的學生海森堡在互補原理的指導下,尋求與經典力學相對應的量子力學的各種具體對應關系和對應量,由此建立了矩陣力學。互補理論在狄拉克、薛定諤發展波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的過程中起到了指導作用。
簽名。
在對於量子力學的解釋上,玻爾等人提出了哥本哈根詮釋,但遭到了堅持決定論的愛因斯坦及薛定諤等人的反對。從此玻爾與愛因斯坦開始了玻爾-愛因斯坦論戰,最有名的一次爭論發生在第六次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提出了後來知名為愛因斯坦盒子的問題,以求駁倒不確定性原理。玻爾當時無言以對,但冥思一晚之後發現巧妙的進行了反駁,使得愛因斯坦只得承認不確定性原理是自洽的。這一爭論一直持續至愛因斯坦去世。
1937年5、6月間,玻爾曾經到過中國訪問和講學。期間,玻爾和束星北等中國學者有過深度學術交流,玻爾稱束星北是愛因斯坦一樣的大師。束星北的文章《引力與電磁合論》《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非靜力場解》是相對論早期的重要論述。
1939年,玻爾任丹麥皇家科學院院長。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丹麥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3年玻爾為躲避納粹的迫害,逃往瑞典。
500丹麥克朗正面印有尼爾斯·玻爾的頭像
1944年,玻爾在美國參加了和原子彈有關的理論研究。
1945年,玻爾回到丹麥,此後致力於推動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947年,丹麥政府為了表彰玻爾的功績,封他為「騎象勛爵」。
1952年,玻爾倡議建立歐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並且自任主席。
1955年,玻爾參加創建北歐理論原子物理學研究所,擔任管委會主任。同年丹麥成立原子能委員會,玻爾被任命為主席。
1962年11月18日,玻爾因心臟病突發
尼爾斯·玻爾
在丹麥的卡爾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歲。去世前一天,他還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畫了當年愛因斯坦那個光子盒的草圖。
1965年玻爾去世三周年時,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研究所被命名為尼爾斯·玻爾研究所。1997年IUPAC正式通過將第107號元素命名為Bohrium,以紀念玻爾。
其子奧格·尼爾斯·玻爾也是物理學家,於197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