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德國魯爾區的發展歷史
魯爾區是位於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境內的城市群,它擁有530萬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積。他是萊因-魯爾城市群的一部分,整個城市群一共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和將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RVR)。由城市波鴻(Bochum),波特洛普(Bottrop),多特蒙德(Dortmund),杜伊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哈根(Hagen),哈姆(Hamm),海爾納(Herne),慕爾海姆(Mülheim),奧伯豪森(Oberhausen)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烏那縣(Unna),威塞爾縣(Wesel)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
魯爾區不是統一的自然區域,由於復雜的歷史,魯爾區的發展並不像柏林或者巴黎以核心城市為中心,經快速發展而向外圍擴大城市范圍,即與單一中心移民區不同,相反的魯爾區在19世紀德國工業化時期各城市就都已各自獨立成長。魯爾區自1980年代結束工業生產任務後,致力將工業地景改造為休閑、娛樂、展覽、教育等設施用途,復原自然環境,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獎「紅點」也於埃森的關稅同盟12號礦區園設置設計中心,2010年以主要城市埃森為主的魯爾區,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這也是首次由一處地區而非一個城市獲得本項稱號。
B. 德國HAMM 是不是港口城市
不是,走Bremen 或Wilhelmshafen差不多
Oldenburg也行
然後就是往南走,大概是Dortmund方向
C. 德國魯爾區的地理位置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 (RVR). 由城市波鴻Bochum, 波特洛普Bottrop, 多特蒙德Dortmund, 杜伊斯堡Duisburg, 埃森Essen, 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 哈根Hagen, 哈姆Hamm, 海爾納Herne, 慕爾海姆(魯爾河旁)Mülheim an der Ruhr, 奧伯豪森Oberhausen 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 烏那縣Unna, 威塞爾縣Wesel 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魯爾工業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人。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D. 德國有沒有哈母市這個地方
有啊,只不過翻譯為中文時叫做「哈姆」
哈姆(Hamm)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城市,位於魯爾區東北部的利珀河(Lippe)畔。面積226.26平方公里,人口183672人(2006年底),郵政編碼為:59000-59077
哈姆政府網站
http://www.hamm.de/
哈姆地圖
http://ditu.google.cn/maps?hl=zh-CN&newwindow=1&q=hamm&um=1&ie=UTF-8&sa=N&tab=wl
滑動滑鼠輪可改變地圖大小,能把圖看得更詳細
按住滑鼠左鍵並拖動滑鼠可改變地圖位置
點擊「地圖」「衛星」「地形」可查看不同類型地圖
E. 德國哈姆市名字的由來
哈姆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一座城市,位於魯爾區東北部的利珀河(Lippe)畔,名字源於低地德語。這是一座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因別具特色的車站建築而聞名,同時也是一座知名的工業城市。
別具歷史特色和魅力的建築、多樣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便捷的購物等都是體驗哈姆必不可少的項目。高35米的玻璃大象為這座城市的象徵,建造於1984年,對於兒童極具吸引力。歐洲最大的南印度寺廟也位於該市,每年約有15000名印度教徒齊聚於此。建於中世紀的聖保羅教堂、中世紀的古堡、建於1890年至1894年的市政廳等也都值得一游。
F. 德國的魯爾區是什麼樣的工業區
魯爾區是位於德國西部北萊因-西發里亞邦境內的城市群,它擁有530萬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積。他是萊因-魯爾城市群的一部分,整個城市群一共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和將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
總的來說,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RVR)。由城市波鴻(Bochum),波特洛普(Bottrop),多特蒙德(Dortmund),杜伊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哈根(Hagen),哈姆(Hamm),海爾納(Herne),慕爾海姆(Mülheim),奧伯豪森(Oberhausen)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烏那縣(Unna),威塞爾縣(Wesel)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以下數據顯示了他的管轄范圍.但是,魯爾區並不是一個官方行政概念。其確切的邊界依不同解釋而不同。城市和區域屬於萊因區和威斯特法倫區。
魯爾區不是統一的自然區域,由於復雜的歷史,魯爾區的發展並不像柏林或者巴黎以核心城市為中心,經快速發展而向外圍擴大城市范圍,即與單一中心移民區不同,相反的魯爾區在19世紀德國工業化時期各城市就都已各自獨立成長。魯爾區自1980年代結束工業生產任務後,致力將工業地景改造為休閑、娛樂、展覽、教育等設施用途,復原自然環境,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獎「紅點」也於埃森的關稅同盟12號礦區園設置設計中心,2010年以主要城市埃森為主的魯爾區,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這也是首次由一處地區而非一個城市獲得本項稱號。
G. 德國hamm市名字的由來
The name Ham means "corner" in the old Low German dialect spoken at that time. In the old times the namethom Hamme would be used, which evolved slowly into its modern form Hamm. The name derives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Hamm's location in the corner of the Lippe river and the narrow Ahse affluent, where it was founded on Ash Wednesday in March 1226 by Count Adolf I of the Mark.
H. 德國魯爾區有哪些城市
波鴻(Bochum),波特洛普(Bottrop),多特蒙德(Dortmund),杜伊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哈根(Hagen),哈姆(Hamm),海爾納(Herne),繆爾海姆(Mülheim)以及奧伯豪森(Oberhausen)。
I. 德國城市名稱列表
1,柏林:Berlin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有人口約350萬(2016年)。
柏林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2,漢堡:Hamburg
漢堡是德國三大州級市(柏林,漢堡,不來梅)之一,德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德國第二金融中心,同時是德國北部的經濟和文化大都市。有著「世界橋城」的美稱。
3,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德文: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分為老城與新城兩部分,總面積達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
4,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
杜塞爾多夫 (德語:Düsseldorf或,英語:Duesseldorf),人口57萬,位於萊茵河畔。杜塞緊鄰世界著名的魯爾區,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地區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是德國廣告,服裝,展覽業和通訊業的重要城市,歐洲物流中心城市。
5,科隆:Cologne
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城市。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97萬。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
J.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的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工商與公共管理系、環境科學與食品工程系、藝術傳媒系、外國語言文學系、公共課教學部、遠景學院(太古精英學院)、國際交流與培訓學院、藝術教學中心和雙體系卓越教育基地十二個教學單位。 系部專業學位信息工程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學軟體工程工學網路工程工學數字媒體技術工學機電工程系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學電子信息工程工學工業設計工學機械電子工程工學經濟管理系農村區域發展管理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市場營銷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會計學方向)管理學工商與公共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學行政管理管理學財務管理(會計師方向)管理學環境科學與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學與工程工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理學園藝農學園林農學動物醫學農學生物技術理學生物科學理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學環境科學理學土地資源管理管理學藝術傳媒系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製作方向)文學藝術設計文學視覺傳達設計文學動畫文學外國語言與文學系英語文學英語(涉外文秘方向)文學英語(經貿英語方向)文學國際交流與培訓學院
國際交流與培訓學院始建於2011年,作為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輸出中國高等教育的窗口,已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德國哈姆-利普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克斯分校、美國矽谷大學、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等大學簽署校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協議,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動畫專業等7個國際合作專業,從校際交流、學科專業建設、師生交流等方面廣泛進行交流與合作並正逐步形成層次齊全、管理規范、品牌特色鮮明的辦學格局。
我院始終堅持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探索,如今已經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團隊,並在國際合作辦學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擁有現代化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在充分利用優良的國內外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本著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國際化教育和廣闊的國內外就業前景。學院積極引入國外優秀教育資源,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先後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德國哈姆利施塔特應用技術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克斯分校、美國矽谷大學、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哈姆-利普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等大學簽署校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協議,開展碩士、本科合作培訓項目,幫助青年學子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
項目優勢
1.個性化教育。即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條件設計不同的學習進度,從而最優化地安排時間。
2.小班教學。即學生以小班學習,能與教授和學校領導進行經常性的個人接觸和交流,為學生卓有成效地學習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3.先進的教學設施。學校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經驗豐富的教授及良好的住宿條件。生活環境優美,學習條件完善。
4.實踐性強。課程與工作內容緊密聯系,按照工作市場的要求設計,同時與學校合作的著名企業也參與制定教學大綱,保證了知識發展的連續性和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
5.學制短,留學費用低。
6.文憑含金量高。合作院校均為國際認可的正規大學,所授學位獲得國際、國內社會認可,含金量高,是學生畢業後獲理高薪高職的「通行證」。
7.就業市場廣闊。學生有國際化教育背景,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留學回國後倍受用人單位歡迎。
合作院校
1.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
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成立於1994年,總校設在德國巴特蘇登-阿倫多夫校區,位於黑森州最大城市法蘭克福市附近。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位列教育部涉外監管網承認德國院校名單之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授均為具備豐富管理經驗和教學資格的工商界人士。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共有150位大學教授,此外還有450名資深的客座講員。大學在德國柏林(Berlin)、法蘭克福(Frankfurt)、漢堡(Hamburg)、慕尼黑(Munich)還設有分校,所頒發的文憑均得到德國政府的承認。作為教育領域「德國製造」的品質代表和傳播先驅,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在對外合作辦學方面得到了德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2005年,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考察該校時,對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進行了充分肯定並特發賀詞以表彰該校所取得的成績。
2.加州州立大學聖馬斯克分校
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克斯分校(CSUSM)始建於1989年,是23所加州州立大學之一,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克斯分校位列教育部涉外監管網承認美國院校名單之中。聖馬克斯分校級別為全美三級的公立大學,學生總數約為7300。其300英畝的廣闊校園綠樹如茵,現代化建築及設施齊全。校園由人文科學學院、商學院和教育學院三大學院構成。科系包括商業、一般教育、心理學和信息管理等。國際學生可以利用校內大部分的設施,同時學校也積極為國際學生提供相應的學術輔導和組織活動以便增加各地學生之間的交流。其校外學生團體有國際俱樂部、政治團體、音樂藝術、舞台劇等60多個,活動豐富多彩。
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克斯分校位於南加州聖地亞哥市以北的城市-聖馬克斯市。聖瑪克斯市臨近南加州最好的海灘,離墨西哥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文化帶有濃厚的中南美色彩,是體驗登山、露營、滑雪、泛舟、海上活動的戶外天堂,校園外圍治安良好,購物餐飲便捷,交通便利。
3.加州矽谷大學
美國加州矽谷大學(Silicon Valley University)創建於1997年,位於世界高科技發源地的加州矽谷中心聖荷西市(San Jose),是美國國家教育部和加州教育廳認可的高等學府和全美獨立院校大學甄選委員會會員,還是中國國家教育部所認可推薦的美國大學。傑出而富有實踐經驗的矽谷精英師資陣容,與業界同步的專業教學設備和實踐環境,學以致用的課程內容和矽谷廣闊的就業前景,是矽谷大學得以穩固發展的基石,也是她吸引廣大學生的關鍵。
4.日本京都情報大學
日本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The Kyoto College of Graate Studies for Informatics),位於京都市左京區。通過與以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為首的海外諸多大學建起的國際教育網,使這個學校得以引進世界最先進的IT教育計劃,在原有的普通研究生院中難以實現的IT行業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尤其是CIO(最高信息情報總負責人)等IT應用行業高級領導人的培養得以實現。
由於IT的發展超越了國界,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採用世界各國的教授來教學,教授的國籍包括美國,日本,台灣,韓國,印度,捷克,委內瑞拉,蘇聯,菲律賓等等。
同時京都情報大學院大學積極的招收外國籍的學生,大約一半的學生非日本國籍,留學生來自中國,台灣,韓國,西班牙,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等等。
5.哈姆-利普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
德國哈姆-利普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 Hochschule Hamm-Lippstadt是德國公立大學。 哈姆-利普斯塔特應用科技大學2009年建立在德國北威州,有兩個校區,分別在哈姆和利普斯塔特兩個城市。學院開設6個專業:機電一體化、能源工程學與資源優化、生物醫學工程、經濟工程學、技術管理與市場營銷、電子計算機視覺學與設計。
2012春季開始擴建該校區,計劃在2013/2014冬季學期完工。到時將擁有現代化的計算機和物理工程實驗室、金屬和電子車間以及傳媒中心、計算機中心和圖書館。
利普斯塔特校區,CARTEC工業中心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樓;Hella公司其中的一個建築作為經濟工程學和電子計算機視覺學與設計兩個專業的教學樓。針對理論和實踐,學校設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及實驗室。
2012年春季開始擴建該校區,計劃在2013/2014冬季學期完工。Hella公司(全球汽車配件供應商),約有6000名企業職工在這個城市,在CARTEC工業中心裏面有很多企業,所以這里有著很好的職業前景。
6.台灣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位於台灣嘉義,由佛光山星雲大師集百萬信人興學之願力所創辦的高等學府,自創校以來即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樹立二十一世紀新型大學為目標,具有人文性、宗教性、藝術性及科際整合等特質。該校是佛光山創辦的第一所綜合型大學,也是台灣首創跨國聯合大學系統「佛光山聯合大學系統」的一員。自創校以來,首重通識教育及人文精神,更是台灣通識教育重點學校。該校群策群力創新發展,並依循創辦人星雲大師的辦學理念,致力將南華大學建設成極具教育發展特色的優質高教學府。
該校現設有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藝術學院及科技學院等五個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一共24個碩士班及1個博士班。學校師資陣容堅強,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佔全校專任教師的比例為98.6%,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比例更高達91.5%,師資條件根據台灣天下雜志報導居國內私立大學第一名。 信息學院依託山西農業大學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學規范的教育教學管理優勢,既繼承傳統,又不斷創新,經過幾年的辦學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理念
學院秉承 「成人,成才,成功」的辦學理念,以國家建設「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充分依託山西農業大學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以信息學科為優勢和特色,培養現代綠色產業高科技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按照教育部規定,我院學生修完專業培養方案達到專業學分要求頒發經教育部統一監制、網上學籍、學歷電子注冊、國家認可的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頒發學士學位證書。在校學生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及校獎學金,鼓勵在專業學習、科技創新、各種活動等方面突出的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對困難學生幫助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立足本科教育,積極探索「學歷教育+特長+專業證書+境外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在師資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實訓等方面加速與國際接軌。學院積極發展多國合作辦學模式,大力推進辦學國際化,是山西省惟一擁有AIFM(助理國際財務管理師)職業資格認證的院校,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哈姆—利普施塔特大學、勞齊茨應用技術大學、米特韋達應用技術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從合作辦學、學科專業建設、師生交流、捐贈圖書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
學院堅持以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全方位多途徑拓展學生實踐實習平台,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學院目前有校內實習基地35個,在安徽黃山、雲南麗江、河南石板岩鄉等地建有校外實踐教學與實訓基地57個。
學院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學生素質第一、社會效益第一」的辦學方向,本著「以人為本、結果導向、效率優先」的工作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高度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全國知名獨立學院。
學院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展,創辦有遠景學院(太古精英學院),每年從新生中選拔200人,與教授一對一、面對面開展溝通教育,小班上課,自主選課,深度培養。
學院強化實踐,注重能力培養。推出了包括「社團活動、公益服務、競技體育、藝術實踐4大模塊的完滿(卓越)教育方案。
學院重視學生學術教育,注重學生學習,平時上課嚴抓學生出勤率,期末嚴格重視考風考紀。根據《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修訂)中第二章第五條第二款規定:補考必修課程學分超過15學分及以上者(不及格課程5門)不能授予學士學位。
學院還建有「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實施「雙體系卓越人才計劃」,成立雙體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以軟體實戰與職場能力為教學主線,輔以「企業家走進雙體」系列講座、項目團隊磨煉計劃等活動,搭起了企業和大學生間的高架橋,強化了學生軟體技術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遵循教育規律,突出內涵建設,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信息學院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2、辦學宗旨:學院確立「三個堅持」,即: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學生素質第一、社會效益第一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切為了學院發展的辦學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作出積極貢獻。
3、辦學定位:山西農業大學為教學研究型大學,信息學院辦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實現與母體學校「錯開定位、配套發展」的辦學格局。所謂錯開定位是指信息學院明確以培養本科層次為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持之以恆,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在這種定位下信息學院與母體學校實現配套發展,亦即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教育資源等方面實現共享、互補、共榮。
4、學科結構:辦好理、工、農、經、管、文六大學科,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交叉、新興學科。按照「多學科並舉、文理滲透」的原則,實現多學科辦學和文理科招生對半的辦學格局。
5、辦學層次:學院集中致力於單一的本科層次教育,著力構築通識基礎、學科(專業)基礎、專業(方向)、實踐教學四大平台課程,緊緊圍繞本科教學開展活動,確保教學質量。
6、培養目標: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領導者。
目標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自由寬容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具有較寬的基礎知識、扎實的實踐技能,能成為高科技部門、技術密集型產業或知識含量高的企業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中高級管理者;
3、在技能上不僅限於操作層面,而應在操作與技術、組織與指導、開發與創新等更高層面具備一定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
4、構建通才與專才相結合的知識結構,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在充分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側重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受到必要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科學研究、科學管理的訓練;
5、具有一定的體育、衛生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終身進行科學鍛煉身體的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准,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定位
服務面向:立足山西、面向華北、服務全國。
發展規劃:20000人,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科學規劃,協調發展。
戰略目標:3年打基礎、穩規模,達到萬人大學;5年躍台階、上水平,建成山西領先、全國知名的獨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