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軍備對德國內部有哪些影響
條約規定,德軍陸海空三軍加起來最多隻能有10萬人。由於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德國在歐洲徹底淪為了三流的國家,在希特勒上台之前,連波蘭這樣的效果都敢去欺負德國。
由於德軍的由於被限定了軍隊人數,德軍只能加強軍隊的素質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終於成就了日後威震天下的德國陸軍和德國空軍,十萬陸軍對德軍影響深遠。
當然,條約的內容也使得德國在戰後經濟能夠迅速恢復,而德國強大的教育後備力量也使得德國有足夠的科技人才,使德國在希特勒上台之後不久重新回到了歐洲強國之列。
② 德國軍備
這兩個國家基本上是由美蘇扶持的政權,軍備基本上受美蘇兩國控制,美蘇提供什麼坦克他們用什麼。蘇聯一般不允許自己控制的國家研發重要裝備,美國則比較開放。西德研製過一種雙炮管的坦克,有一輛試驗車。一輛8X8的輪式反坦克殲擊車,同樣只有原型車一輛。其他的就是豹1-豹3了。
美國提供的主要就是M47,M48,M60。東德基本只有些蘇式坦克的改型,蘇聯提供的也是些猴版的T55,T62,T72等
③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整軍備
德國並非是希特勒上台之後突然有錢的,希特勒擴充軍備的錢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德國本身就有極為雄厚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基礎,當然與此同時,也得益於希特勒一系列堪稱經濟奇跡的改革。
正是得益於希特勒創造的經濟奇跡,雖然其本質只是戰爭經濟,但是,他依然使得德國經濟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強國,德國的經濟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國家自然也有了收入上的暴增。
倚仗德國人民的支持和接連暴增的收入,再加上對於戰爭軍備的極力支持,德國軍隊開始有了急劇擴張的經濟基礎。最終,德國組成了一支數百萬人的超級大軍,並最終被希特勒帶入了戰爭的深淵。
④ 德國的軍力怎麼樣是不是也被美國限制
德國是除了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軍工出口國,雖然中國說第三是自己,但是世界100大軍工企業,沒有中國的。
雖然常備軍只有20萬,但都是長官級別,就是沒有士兵,最低級的都是隊長。有人說過德國可以在48小時內擴軍到600萬,因為常用軍備應有盡有,而且都是世界頂尖的,德國的軍事科技甚至超過俄羅斯,而且不次於美國。一個可以生產處賓士、寶馬、保時捷、西門子的國家,重工業和科技絕對世界一流。
德國的海空比較弱,如果單論陸軍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除了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強。因為德國的重工業實在太發達了,德國控制著世界80%的機械流水線市場、60%的高精密機械部件和50%的發動機。以德國人的戰術素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保證能穩贏德國。
二戰英國飛行員擊落15架飛機就可以賜予「皇家飛行員」稱號。德國頭號飛行員擊落敵軍飛機352架,不擊落個100架飛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德國空軍,轟炸坦克300輛,狙擊敵方士兵200人·····,德國人他就會打仗,也沒法估計德國的軍力。1944年希特勒打的什麼都沒有了,幾百萬盟軍圍攻柏林,德軍還組織反攻擒獲盟軍士兵2萬多人。英國女記者帶著哭腔問麥克阿瑟,「咱們老爺們就這么慫么,這都打不過人家。」麥克阿瑟無奈的說:「我們是為了生存而戰爭,德國人是為了戰爭而生存。」二戰東線蘇聯每犧牲一個德國士兵,就要犧牲7個蘇聯紅軍,西線每犧牲1個德國士兵,就要犧牲2.5個盟軍士兵。拋開德軍的軍事天才不說,美軍一戰的總司令潘西就是日耳曼人,二戰的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也是個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就是上帝的長矛,就是為了戰爭而生,德軍的實力沒法估計,又出一個軍事天才,就是力挽狂瀾。跟德國人打仗,作死一樣。
⑤ 二戰蘇聯,以它的國力飛機、大炮都不缺,為何還被德軍打那樣,死了那麼多人
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美國給了蘇聯極大的援助:飛機數千架、火炮、坦克,糧食、葯品,材料,等等。
蘇聯元帥 朱可夫的【回憶與思考】(一寸厚的,兩冊),記載了,1941 年 6月 22 日凌晨 6 點,德軍以 『閃電戰』 ,突襲烏克蘭,蘇聯的老百姓夾道歡迎德軍,主動拿出麵包、土豆、牛奶、酸黃瓜。並且組織了偽軍,配合德軍維持治安。頭三天,蘇軍根本無力抗擊入侵。
【赫魯曉夫回憶錄】里,記載了一件事:當接到德軍進攻的消息,斯大林驚呆了,轉身回到他的別墅去了。貝利亞元帥領著大家去找斯大林,斯大林一看這么多的人,誤以為是來殺他的,嚇得尿了褲子。
有組織的抵抗,是在總參謀長安東諾夫上將的策劃下,逐步形成的。但是斯大林最擔心的是在遠東的日本百萬關東軍,害怕東西合進,兩面夾擊蘇聯。所以遠東的150個師不敢西調,致使西線節節敗退。直到 『佐爾格』 的情報說,日本的 『南進』派勝利,准備大舉進攻東北亞。斯大林才抽調100個師到西線。聽從了林彪的建議訓練了強大的後備兵團,加上美國的援助,才逐漸掌握主動權。
⑥ 為什麼一戰前德國和英國軍備競賽的重點是海軍
要奪取和維系海外殖民地,只能依靠海軍力量,德國作為後起國家欲圖重新奪取殖民地,而英國為了維持自己殖民第一大國的地位,也要保持海軍優勢,於是乎,競賽開始了
⑦ 關於德國納粹軍備問題
重型坦克應該都可以和黑豹、虎式一戰啊。
蘇聯的KB1/2,斯大林1/2/3都是戰爭中有用的重型坦克。還有一些自行火炮也可以一戰,su100 su152,一炮就把德國坦克打會零件狀態。
美國的M26坦克也很好。
但是這些坦克都沒有德國的虎出名啊。
T34-85 是中型坦克的傑出代表,和黑豹是死對頭啊。
面對黑豹時,T34-85可以以死相逼,但是碰到虎,他只能是群起而攻之。
⑧ 為什麼德國必須打破《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備的限制與監督
在歐洲,隨著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納粹德國走上了公開重新武裝的道路。為了實現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夢想,過去那種秘密的、小規模的擴軍已經不能滿足其需要了。為了重建武裝力量,必須打破《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備的限制與監督。
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東條英機(從右至左)(蠟像)
⑨ 為什麼丘吉爾反對有些英國政治家要求給予德國以「平等的軍備」
在日內瓦裁軍會議上,有些英國政治家要求給予德國以「平等的軍備」。丘吉爾反對說:「德國要求軍備平等是危險的。只要德國的怨恨和不滿尚未消除,它獲得與其鄰國完全平等的軍備,歐洲大戰的重新爆發就指日可待了。」
⑩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會法西斯化
應該是二戰前德國法西斯化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遭失敗,巴黎和會上被迫割讓了八分之一的領土和擔負巨額的戰爭賠償,並喪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協約國為了不讓德國東山再起,還通過各種條約限制德國軍備,並把萊茵河以西地區劃為非軍事區,德國軍隊不得駐扎——德國的國家主權受到了巨大損害,民族自尊心被強烈傷害。不僅如此,在隨後的20年代,短短10年內,德國又先後遭受了三次巨大災難:1923年法國、比利時聯合出兵佔領魯爾工業區;「奔騰式通貨膨脹」;1929年遭到了席捲全球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襲擊,生產下降40%,全國6000萬人口中有800萬人失業,而且這次危機持續了4年之久,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社會動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雖然經過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魏瑪共和國,但是德國專制統治的根基——容克集團和軍閥勢力卻基本上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各種專制思想還頗有市場。由於德國的民主制度恰恰建立在這種動盪、貧困、失敗、憤恨交織的基礎上,真可謂生不逢時。一些比較負責任的大黨如社會民主黨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不敢做出很有把握的擺脫危機的保證,民主制度顯得軟弱無力。因此,德國的普通民眾越來越傾向於尋找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帶領他們擺脫危機,這就給納粹黨——這個極端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小黨以坐大的機會。由於納粹黨本來就是個極端的小黨派,正欲借危機爬上權力頂峰,並且從未執過政,因此它的領袖希特勒不但不必像其他執政黨一樣承擔以往災難的重負,而且反而可以以此為契機,對群眾信口開河地許諾。納粹黨的綱領是符合當時德國大眾胃口的:一是主張強有力的國家政權,滿足了主張強權的專制主義者的胃口,而民主主義則因軟弱無力而信譽掃地;二是慷慨許諾,拍胸脯保證將帶領德國擺脫危機,使人民過上富裕生活,讓失業者有工作,滿足了下層群眾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三是鼓吹狂熱的軍國主義、復仇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滿足了德國人的畸形民族自尊心的要求。正因為這三點,希特勒被德國民眾視作救星,納粹黨在不到十年中從一個幾百人的陰謀小團體變為德國最大的政黨,最終導致希特勒攫取政權,建立了極權主義統治。這就是為什麼會發動二戰的原因。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