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斯拉為Semi卡車鋪路,欲說服德國政府廢除卡車禁令
國外報紙上刊登的一份報告稱,特斯拉希望說服德國政府廢除一項禁止大型卡車在周日和節假日開車的法律,涉及的具體條文為禁止在周日和節假日從午夜12點至晚上10點重達7.5噸的商用卡車。該禁令自1956年開始實施,旨在保護人們免受噪音和污染的侵害。歐洲各地都存在類似的法律。
可以說特斯拉這一操作非常硬核了,為了給自己即將發售的卡車掃平障礙與法律「正面對抗」。特斯拉發布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也因為不滿足交通法規在正式下線前可能會進行大修改,美國對輕型卡車的被動安全要求較低,但是歐洲十分看重車輛被動安全和行人保護,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顯然達不到歐盟的被動安全和行人保護要求。
在美國這一問題也曾進行過討論,外媒還曾號召民眾進行討論這款皮卡是否有修改的必要。這么看來,馬斯克引以為傲的前衛設計也不是在全世界都適用。特斯拉與歐盟、德國政府的周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就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燃油車退出時間是哪些國家開始宣布
燃油車退出市場時間,宣布的國家主要有: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和印度。
退出時間:
荷蘭、挪威:2025年;
德國、印度:2030年;
英國、法國:2040年。
隨著法國、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提出停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之後,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趨勢的情況更為明朗。中國作為當前最大的汽車市場,工信部負責人表示,我國也啟動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同時備受關注的「雙積分」政策也即將發布。
C. 德國車 日本車哪個安全
德國車更安全。原因是: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
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
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
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有。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
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
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
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7、再仔細看看德國車的車門鉸鏈,都是一公分的高強度鋼板做的,開關車門給人以厚重的安全
感(波羅)。日本車的車門鉸鏈都是用3毫米的鋼板折成的,福美來的鉸鏈和吉利夏利的一模一
樣,在遭受側面撞擊後哪個更容易打開車門自救大家都有數了吧。
8、車門防撞桿,德國車的防撞桿又粗又重,速騰的防撞桿是國際最先進的Y型結構,花冠的防
撞桿又細又薄,用手都能掰彎了。大家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
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行駛更加明
顯。
D. 美國汽車公司在中國,俄羅斯和德國投資汽車生產廠的利弊,哪個國家最具吸引力,為什麼
其實優劣條件都是那麼說說,關鍵是你能看到企業里的重要發展契機,不然也就是安排人做做企業。就是要能跳出來看問題。
E. 就在剛剛!賓士、大眾雙雙宣布在2035年停售燃油車,原因是什麼
就在剛剛!賓士、大眾雙雙宣布在2035年停售燃油車,原因就在於歐盟通過了關於2035年禁售燃油汽車法案。在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動過程中,歐盟的力度絕對是很大的,哪怕德國等傳統汽車生產國家也都沒有辦法去反對。
盡管許多汽車生產廠商都在反對這一法案,但這也是無濟於事,目前大眾與賓士等銷售大排量內燃機汽車的汽車生產廠商也只能另謀出路。在石油資源緊缺甚至枯竭的背景下,歐盟整體實行新能源推動的政策,那麼大眾與賓士等傳統汽車廠商也只能致力於研發新能源汽車,否則一定會被拋棄,這對於他們來說也算是無奈之舉。
F.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也對汽車限購限行
這個很多啊!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以及減少城市的擁堵,很多國家以及城市都對汽車做出限購限行政策,簡單說幾個
韓國首爾 日本東京 義大利米蘭 德國柏林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希臘雅典以及西班牙馬德里等等,還有很多就不多說了,望採納!
G. 德國汽車業的「浩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德國2030年禁售燃油車,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
我認為會極大地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動態,並且最終加快新能源車代替燃油車的速度。首先,認為德國汽車行業體量小而作用不大的觀點是錯誤的。德國在汽車行業行業里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不光是因為有賓士,寶馬,大眾,奧迪這樣的汽車品牌。並且其汽車零部件廠家的實力也冠絕全球,幾乎向全世界所有汽車品牌供貨。這些企業里有: 博世,大陸汽車(馬牌),海拉車燈,舍弗勒等等。在德國政府這個政策出台後,必然會改變德國全部的汽車廠商和零部件廠商的研發方向和路線圖。由於德國主要廠商在全球均有布局,在中國就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北京賓士,華晨寶馬,僅這三個品牌在國內就有超過十個製造基地。再來談一談,德國車企與國內合資夥伴的合作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德國出技術,從整車設計,供應商到生產製造,實驗測試。汽車設計到售後的全盤標准完全掌握在德國人手裡。因此對中國這些合資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這些中國合資企業在國內又是具有如此大限量的巨頭,當然會極大地改變國內汽車行業的節奏!跳出汽車行業,德國在歐盟的地位路人皆知。而歐盟多是貧油國家,跟進此政策只是時間問題。這則新聞已經被否定,沒什麼討論意義了,即便日後德國再次提及類似提議,一定也是相信市場和車企都已經准備好了。目前電動車問題太多,提及普及還尚早,日後成熟了克服掉現在很多致命缺陷,即便不需要推手,市場也會自然就過渡的。
I. 美國、日本、德國這三個國家分別對於自己國家的機動車改裝是怎樣定的規矩
.美國汽車改裝的特點。美國的汽車改裝風格有些西部牛仔的思想根源,不僅外形奇形怪狀、五花八門,而且可以改出許多匪夷所思的用途。 基於美國特有的汽車文化、法律法規以及交通情況,美國的汽車改裝多數是「玩車族」的愛好,過於追求誇張的外觀和豪華的視覺沖擊,而將車輛實用性標准降至最低甚至忽略不計,例如車身加長、大馬力動機換裝等。這種改裝只適用於「玩車一族」的刺激性娛樂運動,而並無實用性可言。更有甚者,美國有專門的汽車定製工廠,可以為一位顧客專門製造汽車,完全依照顧客的要求定製,甚至是顧客夢中所見的理想座駕。汽車的獨個性、個性化達到極致,其價格費用更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同時,美國相關法律對汽車改裝的「容忍程度」也只能讓我國的汽車改裝發燒友「望洋興嘆」。 日本人改裝汽車很普遍,而且國家有相應的法規規定,在規定的范圍內是合法的。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放寬了改裝汽車的限制。按現行法規,改裝車分為以下四大類別: 1.無須申報的改裝。可以像一般市販車輛(就是批量生產,市面上可以買到的,非定製車)通過車檢便可取得牌照。日本法規列出了80種多種無須申報的改裝零件,亦將之統稱為「指定部件」。它們大致上分為兩大類別,即附件和關乎行駛性的零件,每一類又細分多個組別。車輛若純粹換裝「指定部件」,改裝後有沒有違反上述的大原則(例如重量沒有大變,又不不妨礙駕駛或危及車輛的行駛性能)和「保安基準」,車主便無須更改汽車的登記資料。這個「保安基準」相當於我國的國家安全標准。為防止消費者買不到不合格的零件,日本生產廠家出售的「指定部品」在發售前均需通過有關方面的測試,證明產品符合「保安基準」。如此一來,買家只需確定產品符合標簽,便可安心購買,也不怕換裝違反改裝法規。 如果改裝零件不屬於「指定部品」又會怎樣呢?這是便會按大原則辦理。一般而言,車輛改裝後若沒有超越體積、重量的變化上限,所用的輕度改裝零件有符合「保安基準」,車主也是無須更改登記資料的。值得留意的是安裝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區別,那就是「指定部品」即使超出體積及質量限制,但安裝方法若不屬於永久性質(焊類),車主通常亦無須更改車輛登記資料。 2.必須要向交通管理部門申報的改裝。需要更改汽車登記的內容,但無須事前審查。車輛改裝後的尺寸和質量變化若超出法范圍,車主通常都需要更改車輛登記資料。此外,改裝若涉及車身基本形狀、最大載質量和載客人數的變化,變必須申報。有關部門是否接納申請,則視該車輛經改裝能否答合「保安基準」。例如換裝非指定的前照燈,需要查看其是否符合標准,光太強或太暗都不會會獲通過。 3.改造車輛。所謂「改造車輛」,就是改裝幅度超出上述兩種,而又符合「保安基準」的車輛。這類汽車的改裝范圍可以涉及以下多種: 1)引擎-----更換別一個型號的引擎,加大排氣量。 2)變速器排擋-----更換別一種形式的變速箱,例如將原有的手動機械換成自動擋。 3)操控系統-----更改方向盤位置、由二輪驅動改成四驅、更改轉向動力系統等。 4)制動系統-----由鼓型制動改為碟型制動、以氣壓制動開形式代替液壓制動; 5)懸掛系統-----變換懸掛構造的種類、改造原有的鋼板彈簧; 6)燃料-----使用另一種燃料,例如汽油引擎改天然氣或液化氣; 7)傳動裝置-----更改傳動軸的尺寸或材料; 8)車身-----更改前後車身、更改單體式車架的原有形式和結構。 涉及上述改裝車輛,在日本一律不能市販汽車那樣按一般手續登記。車主必須另行申請,將坐駕登記為「改造車車輛」。有關部門會根據「保安基準」檢定車輛,再決定是否發牌照。 無論改裝程度如何,車輛要取得牌照必須符合一些基本原則。其中一一項比較重要的條件關於車輛體積和重量。此外還有一些關乎細節的規定,例如根據[( 日本)道路交通法]第55條第2項規定,任何改裝均不能妨礙駕駛者的視線和方向盤操作,亦不得干擾後視鏡和車外照明系統的正常功效。 在德國,政府與廠家共同制定汽車改裝的標准,對改裝車有嚴格的規定。 生產汽車改裝材料的廠家,通過公認的安全測試機構TUV的檢測是,向公眾證明改裝的安全性,獲得產品安全的ABE證書。該證書是由世界最大的獨立第三方安全性能檢驗認證機構TUV頒發的。TUV是獨立於德國。
採納哦
J. 為什麼德國不允許汽車貼膜
歐洲國家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全面禁止汽車貼膜,但是 每個國家對汽車哪個部位可以貼膜,哪個部位貼膜的透光率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Randall Li指正)。 歐洲幾個大的國家來舉例,給大家參考:法國:前擋-不允許;前排-必須遵守UN-ECER43規定;後排、後檔-必須遵守UN-ECER43規定;德國:前擋-必須保證70%(玻璃+膜)的透光率,而且並不是始終被允許;前排-只允許貼透明膜;後排、後檔-允許,目前沒有指出明確的透光率要求;義大利:前擋、前排-不允許;後排、後檔-允許,只要每個面都有裝備有後視鏡(可以看到車內外情況)即可,膜必須註明生產廠家以及許可證書;西班牙:前擋、前排-不允許,唯一的例外是,在證明駕駛員可以清晰判斷後方車距的前提下,拉力賽授權車輛的前排車窗玻璃是可以貼膜的;後排、後檔-允許,只要有高位剎車燈;英國:前擋-必須保證75%(玻璃+膜)的透光率;前排-必須保證70%(玻璃+膜)的透光率;後排、後檔-允許,目前沒有明確法律規定限制;丹麥:前擋、前排-不允許,只允許在前擋上部10cm寬度貼,而且必須保證70%(玻璃+膜)的透光率;後排、後檔-允許,如果透光率低於70%,車輛必須有後視鏡。 而貼膜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1、首先中國市場上的貼膜品質層次不齊,我們的貼膜有的貼在車窗內側,劣質塑料或膠水的甲醛、苯類嚴重超標,影響車主健康。 2、不少人都見過貼了膜之後開車,白天反射中控台倒影、夜間路燈光線變散的情況吧,這種光的折射和亂反射即便是正廠貼膜都很難解決,時間長了容易導致駕駛疲勞。 3、深色貼膜嚴重影響後視鏡視線,無法准確判斷後車距離;而後車也無法透過前車再看到前面幾輛車的行駛狀況,如此一來追尾的危險性就大大提升了。 5、至於4S送的防爆膜,我只想「呵呵」,汽車鋼化玻璃是不會輕易破碎的,即使破裂也是不會有銳角出現的(這個不是常識嗎?)。汽車安全測試也不會考慮貼膜,貼了膜反而會影響破裂時能量的發散,危及駕駛員安全。補充:汽車玻璃本來就是夾層玻璃,中間有PVB層,即使碎裂也不會隨意擴散。至於玻璃內部有隔熱層,可能是兩種吧,一種是雙層玻璃,我印象最便宜的也得是輝 騰才會裝配雙層玻璃來隔熱隔音;另一種就是綠色隔熱玻璃,就是略帶綠色的,大眾藍驅車型有安裝,也很好分辨,但是成本實在是不低。 6、車膜的隔熱能力確實有,而且質量好的效果尚可,但是與顏色關系不大,劣質的車膜反而會增加車內溫度。 7、北京2012暴雨中也給了大家警示,貼膜的車窗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會阻止乘客的逃生,輕重大家自己估量。 綜合以上原因,雖然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貼膜,但是由於國情所限,執意要貼,或者覺得4S店送的為何不要,那麼我們建議您盡量與4S店協商折現,或者選擇正廠的淺色膜,或者隱私玻璃,行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