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期間為什麼德國比其它國家的科技先進那麼多
主要原因是一戰後各國意識形態的問題,一戰時主要戰術是壕溝戰,戰爭結束後,英法滿足於現狀並沒有進行軍事革新,法國甚至以為壕溝戰就是戰爭的最終表現形式並建立了馬其諾防線。
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經濟崩潰,希魔就此崛起,並通過工業強國這一理念來解決失業和經濟危機。
坦克則進入了德國的視線,德國將領開始研究起坦克戰術,同時也對坦克提出了更高要求,刺激了德國工業,兩都相輔相承之下,德國的科技進步神速。
而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原一戰戰勝國迅速變為戰敗國的原因。他們的意識都停留在壕溝戰那種原始戰術上,被閃電戰這種穿插式戰術擊敗。
歸根結底,德國的科技之所以強於別國,一是因為德國奮發自強,二是其他國家固步自封滿足現狀。
另外:
1. 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科技基礎。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2. 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廣大殖民地。即使不發展科技也照樣能在殖民地賺取很多錢,客觀上限制了它們的進步。
3. 嚴謹的作風,勤勞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國人偏愛生產高檔且很貴的東西,比如賓士寶馬和虎王坦克。
4. 德國智商普遍比較高,據研究,德國人智商約107,東亞國家106,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為的政府。無論是威廉時代還是希特勒時代。領導集團都十分注重與時俱進。敢於大膽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戰爭在准備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製上不遺餘力。
7. 尊重個人研究成果,德國很早就實行了專利保護法。
8. 德國自然人才輩出,但要說在美國和蘇聯的核心科學家都是德國的就未免過於誇張了。
(1)德國人發動機為什麼那麼厲害擴展閱讀
其實德國在二戰中的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如此先進一點都不讓人意外。首先,德國在工業革命之前,德國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比許多國家都先開始工業革命。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優勢,進行了海外擴張,積累大量的原始資本。
再者,德國人在工業革命以後,重視教育的發展。在海外積累的資本,有很大的一部分都用來發展本國的教育事業,為德國培養出各式各樣的人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教育水平已經領先於大部分國家。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
㈡ 德國是工業強國又是汽車王國,為什麼連燒機油的毛病都克服不了
說到燒機油,總結成一個原因就是發動機密封不好。不管是活塞環還是氣缸壁,都是因為其橡膠長時間使用老化或者活塞與氣缸壁長期磨損導致了發動機內部整體的密封性降低,讓機油滲透到燃油室至燃燒殆盡。而作為德系汽車王國,燒機油的問題特別嚴重,豆哥簡單從非純機械原理的角度來和大家解釋一下:
3、 德系車喜歡採用渦輪增壓,而渦輪增壓更容易燒機油。渦輪增壓需要的發動機工作溫度更高,運轉速度過快,燒機油隨之的情況就更為嚴重,在國內停停走走的情況下就燒機油就更加嚴重。這樣一想,就明白為什麼人口和道路情況與中國較為接近的日本生產的車型,特別是B級以上的車型,都不喜歡使用渦輪增壓。
如果說已經發現自己買的德系車已經在不斷燒機油,豆哥給出幾點建議:1、選擇符合車型的濃稠度適中的機油;2、注意小心駕駛,盡量避免激烈駕車;3、要做好定期保養。這樣也就能相應地緩解下燒機油的現象。
㈢ 歐洲發動機技術的發明與發展能迅速發展的原因和基礎是什麼
1872年,戴姆勒設計出四沖程發動機。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國工程師和發明家,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 回答者:落落的塵埃 - 助理 二級 12-28 03:32 最早的熱機原理是我國的走馬燈,走馬燈也是渦輪機的萌芽。最初的熱機是火葯內燃機,由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在1680年提出,這種發動機就是利用火葯的爆燃來推動活塞做功的,但是,這種機械只停留在理論上,並沒有搞出來。值得中國人(學機械的)注意的是:往復式活塞內燃機的主要機構都是中國最先發明的!比如:缸體---中國最先製造的大炮於1332年鑄成,往復活塞、曲柄連桿機構、飛輪等都是我國首創。 火葯內燃機雖然沒有搞成功,但是為未來的蒸汽機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690年,惠更斯的助手佩本設計出了用蒸汽做功的活塞式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尚不能用於實際生產,作為工業動力源。 1698年,英國的軍事工程師薩弗里發明了一個使用蒸汽為礦井抽水的機器,它可以抽出地下10米深的水。這台機器實際上就是第一台用於工業生產的蒸汽機。 1711年,紐可門(英國)製造出更好的抽水蒸汽機,其性能有了較大的突破。從1772年起,幾乎全英國的礦井都使用這種蒸汽抽水機。 1768年,英國技工瓦特發明了熱效率更高的近代蒸汽機,因此被人們譽為「蒸汽機的發明人」。 總的來說,蒸汽機是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但是,蒸汽機存在著體積龐大,熱效率不高的缺陷。 由於19世紀中葉卡諾(法國人)、邁爾(德國)、格羅夫(英國)、焦耳(英國)、克勞修斯(德國)、湯姆生(英國)等人提出並完善了熱力學,同時用鋼鐵製造的精密機械已經開始出現,從而解決了製造精密圓柱體和螺絲等零件的問題,使得內燃機的研製進程大大加快。 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第一台可以實用的內燃機。這是一台二沖程、無壓縮、電點火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工程師德羅沙提出等容燃燒的四沖程循環原理,加上這個時候轉爐、平爐煉鋼法已經相繼出現,為內燃機製造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低碳素鋼。 1872年,德國鍾表匠雷特曼製成了第一台四沖程煤氣內燃機。 1876年,德國人奧托研製成功一台熱效率達到14%的往復式活塞四沖程內燃機,此後,奧托又把內燃機的熱效率提高的20%以上,這種內燃機,就是現在的汽油發動機的雛形。奧托也被稱為「四沖程內燃機發明人」。 1881年,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兩個汽缸的內燃機。此後不久,汽油機正式出現了。 1897年,完全依靠壓縮著火的柴油機出現了,它比汽油機機構跟簡單,燃料更便宜。柴油機熱效率達到26%,它的發明人是德國人狄賽爾。因此,現代汽油發動機也稱為奧托發動機,柴油機稱為狄賽爾發動機。 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者——德國人奧托(Otto) -------------------------------------------------------------------------------- 奧托(1832—1891) 歲月如流。轉眼間,人類已踏過了又一個新千年的門檻,在嘆息「逝者如斯夫」的同時,人類歷史是如何發展、演化的這一為無數哲人賢士拷問千番的「歷史之謎」似乎愈發顯現出內在的深度和廣度。對這一問題的解答千姿百態,然而,人們至少在一點上有著基本的共識,即人類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對人類歷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一作用是如何成為可能的呢?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說要靠科學家的發明和創造,而細心的人則還會指出要靠發明創造走上產業化。的確,發明創造的產生及其產業化是科技對人類社會發生重要作用的兩個不可或分的方面。可在人類歷史上,這兩個方面卻很少有人能夠靠個人宋一手完成。但至少有一個人是例外。他不僅以過人的智慧開發出新興的技術——四沖程內燃機,而且以過人的膽識將這一新興技術變成了一項「朝陽產業」,從而使人類歷史的面貌極大地煥然一新。這個人就是奧托。 童年時代 尼古拉·奧古斯特·奧托(NikolausAugustOtto)是德國近代著名機械工程師,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者和推廣者。1832年6月l4日,奧托出生在德國霍茲豪森鎮的一個工匠家庭里。他的父親是一名製表匠,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裡的收入不高,全家過著清苦而祥和 的生活。奧托是家裡6個孩子之中的長子,也許與他的父親是一名製表工匠有關,他從懂事起就對機械很感興趣。小時候,奧托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注視著父親工作。一堆大大小小的齒輪,皮帶經過父親的手,就變成了一台台精巧的鍾表,頗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也就是從那時起,小奧托就迷上了機械製造這門玩藝。 正當奧托准備好好學習,以後大幹一番事業時,父親卻因積勞成疾而病倒了,按當時德國的傳統,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作為長子的奧托的肩上。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隻身前往經濟繁榮的科隆,在那裡的一個小工匠鋪安下身來,賺些錢養家糊口,而且一千就是10年。 在科隆的日子裡,他並未因繁忙的工作而放棄對書本的學習。他白天努力地工作,晚上則躲在被子里看有關機械方面的書籍。時間久了,他對於機械製造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多且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兒時的興趣。這段艱苦地求學、工作與生活,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養了他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為他日後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854年,就在奧托22歲時,一條對當時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蒸汽機的批評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奧托對蒸汽機的改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蒸汽機製造中的一系列不足,使他立志要發明一種可以取代老式蒸汽機的新型動力設備?從此,奧托走上了一條改變他的命運,也改變了人類歷史命運的不歸之路。 動力工程史上新的一頁 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機械,蒸汽機出現在18世紀後半葉。當時它的體積很大,而且還需要配有鍋爐這一令人感到棘手的龐然大物。同時,由於當時製造鍋爐的技術還比較粗糙,鍋爐時有爆炸的危險,加上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且需要解決能源燃燒產生的煙氣的排放等等一系列的復雜的問題,因此,人們一方面不得不繼續使用蒸汽機,另一方面更加強烈地希望能有一種小而方便、安全又可靠的動力裝置來取代它。1860年,人們這種希望得到了初步的實現。法國工程師萊諾爾製造了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內燃機。這種新型煤氣內燃機造型小巧,比起老式的蒸汽機,它的使用方法簡單而安全,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沒有在內燃機的機箱內對空氣進行必要的壓縮,所以它產生的熱效率並不高。但是,這畢竟走出了老式蒸汽機的模式,開啟了內燃機研製工作的第一步。之後,1862年,法國工程師羅夏提出,內燃機的動力方式應當採取四沖程方式,即在四個行程內完成一個進氣、壓縮、燃燒膨脹和排氣的工作循環,並且取得了這一內燃機設計方式的發明權專利。這可是一個非常富有創意的想法,如果付諸實際運用,將大大地提高內燃機的工作熱能效率,從而彌補萊諾爾內燃機的不足。但是,羅夏只是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而並沒有真正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造出一台樣機,從而使這種想法在很長的時間里不為人所知,他本人也與成功女神失之交臂。 成功女神所垂青的往往是那些堅忍不拔、努力不懈的人。雖然奧托對羅夏的想法不甚了解,但此前許多人的探索,給在內燃機研製道路上一度彷徨不前的奧托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在周圍環境和條件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獨自鑽研,反復研究,最終也提出了內燃機動力方式的四沖程思想。由於奧托的這種想法一開始就是以實踐運用為目的的,因此,他的設計思想還要比羅夏的想法詳細而成熟得多。奧托在他的日記中這樣記載道:「一切商業上成功的內燃機,其共同特徵都包含了以下幾方面:1.空氣的壓縮;2.燃料在提高了壓力的空氣中進行燃燒,從而使空氣壓縮,並使空氣的溫度升高;3.已加熱的空氣膨脹到初始壓力,並開始作功;4.排氣,由此完成整個循環過程。」而具體來說,這一原理是這樣的:在煤氣進入氣缸之前,先與空氣混合成一種可燃性的混合氣體,然後進入氣缸,在氣缸內進行 空氣壓縮,使其在這種提高了壓力的空氣中進行燃燒,這樣使氣缸內的溫度升高,而後,膨脹了的空氣逐步減壓到初始狀態時的大氣壓力,並推動氣閥運動,由氣閥運動產生的能量推動機車的運動,最後,氣缸排出所有的氣體。這是對四沖程內燃機原理和特徵的第一次簡 單而清楚的概括,因此,人們把內燃機的四沖程循環親切地簡稱為「奧托循環」。採用這種循環原理的內燃機用蒸汽液體或氣體作燃料,由兩個介於兩等容過程之間的可逆絕熱過程所組成。這種內燃機的負荷調節,即產生能量的多少,通常是藉助控制進入氣缸內的可燃性氣體的數量來完成的,且點火方式也比較特殊,即通過採用外來火焰或電火花的方式來實現點火的,因而點火的時間可以控制。這些構成四沖程循環的最基本特徵,由於把燃料的利用率提高到了最大限度,因此,人們又把它稱之為「理想循環」。 由於以上對內燃機四沖程循環原理的設計詳細,且實際操作性強,因此,奧托在完成了對這一原理的初步設計後,僅僅花費了很少的時間,就設計和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樣機。這台內燃機,性能可靠,熱效率高,運行噪音小,在燃料消耗等許多方 面都要比萊諾爾式內燃機好出許多。所以,盡管這種最初型號的內燃機在外觀上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但一經面世,立即贏得了人們對它的高度評價。奧托的內燃機熱效率比以往的四沖程循環發動機的熱效率提高了兩倍(約14%),其熱效率更是萊諾爾式發動機的4倍。可以說,奧托的發動機達到了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奧托循環是當今世界上所有內燃機設計和製造都必須共同遵循的基本熱力循環方式,它的出現,為後來人類動力工程事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輪船的發明、汽車的製造,乃至飛機的出現,都與此有著莫大的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動力科學史上的一 大創舉。 內燃機技術走向產業化 如果說奧托以他的內燃機發明,掀開了人類動力工程史上新的一頁的話,那麼隨後,他將自己的發明產業化的努力,則為這一頁書寫了更多,更精彩的內容。他與許多取得成功的發明家一樣,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後,繼續探索,精益求精,更加用心地考慮怎樣進一步 發展、完善他的發明成果,使這種新款式的內燃機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有效,更加安全而方便。 他拿出銷售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樣機後積攢下來的錢作資金,擴充了研究用房,添置了許多新型的實驗設備,並邀來了更多的研究能手,開始埋頭於製作更加完善的內燃機的工作當中。從1861年到1864年這短短的3年中,奧托又陸續進行了多種內燃機製造技術的發明,並在德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取得了發明專利。所有的這一切使奧託名聲大噪,不少國家的政府和公司紛紛派代表到奧托的實驗室參觀和學習,一方面向他求教,另一方面與他進行合作意向的洽談。在這種形勢的推動之下,奧托開始考慮把他的實驗室進一步擴充為生產性的單位,將原來定做式。小批量的內燃機製造升級為近代式的工廠化生產。然而,把內燃機產業化的做法,對於此時經驗和資金俱缺的奧托來講,實在是太困難了。躊躇滿志卻又力不從心的他,只好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於理想,他只能期望,而不敢奢望。正在此時,當時德國著名的工業家蘭根伸出了慷慨的援助之手。由他提供大部分的資金,而由奧托提供主要的技術支持,以奧托的名字命名的「奧托商會」於1564年9月正式成立了。由此,奧托走上了內燃機產業化的道路。也從此,四沖程循環內燃機不僅從理論的設計成為了現實,而且從實驗室的模型變成了社會化的產品。 1872年,為了擴大內燃機的生產,奧托又在產業化的道路上邁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㈣ 德國的發動機厲害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汽車也似乎成了普及。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一輛汽車,在逛街或者走親訪友辦事情的時候都開著車,會節省了許多時間,而且也節省了許多人力和物力。但是汽車的發動機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它決定著汽車的壽命是否能夠長久。而一些人則會採用外國的發動機,他們認為外國的發動機比中國的好。那么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德國的發動機很厲害嗎?
三、看價格其實很多人都說看商品的話不能只看價格,的確是這樣的。其實價格也能從客觀上反映一些事情,如果生產者非常用心的話,那麼他生產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比較好,相應的價格肯定會貴一點。但如果只是買了幾萬塊錢的車,那麼質量也肯定沒有幾十萬幾百萬車輛的質量好。這些東西都是大家所公認的,沒有必要進行反駁。
㈤ 為什麼德國人汽車造的很好中國不行
最主要是中國人缺乏德國人那種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風,拿來主義思想十分普遍,這就讓一個民族沒有進步的動力,這不僅體現在車上,許多行業都一樣,山寨、盜版、仿製這種事情在中國人看來司空見慣,而且是還理直氣壯。20年前日本進口的摩托車都要比中國現在的摩托車好,哪怕是依樣畫葫蘆都達不到人家一半的質量。
汽車就更不要說了,中國一汽如此強大的一個汽車集團也沒有花任何心思打造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車,奔騰B70是換殼版的馬六,B50是馬六底盤加捷達發動機,紅旗就更不要說了,以前是模仿奧迪100,現在的紅旗盛世更是直接把豐田皇冠瑪傑斯特拿來換個標就當紅旗賣了,甚至連車身線條都懶得修改一下………你說一汽是沒錢研發自己的技術呢?還是根本沒打算研發?
現在國內的汽車廠家也很多,但真正畫心思去打造一輛好車的廠家卻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廠家對汽車的思維都還停留在款式、樣子、如何降低成本和如何忽悠消費者這種層面上,所以國產車給人的感覺就是低檔、低質、低價上,卻忽視了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車的追求已經從最初的代步到享受品位的階段。所以就出現昂貴的高端進口車加價排隊、低端國產車降價都銷量慘淡的局面。
這個話題很重,很值得人們去思考,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愛國貨,而是國貨真的缺少讓我們去愛的理由,如果哪天中國汽車走出這個怪圈,我想我們中國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純屬個人牢騷,不喜勿聽。
㈥ 就汽車發動機技術而言,德系和日系哪個更厲害
日系比較厲害,具體如下細說:
一、日系和德系在油耗對比起來,日系比較省油。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以前看不到幾輛小車,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那麼問題就來,日系和德系的車子都是老牌子,發動機也是杠杠的,在購買的時候要選擇哪一種呢?
假如你想要省錢,那麼還是購買日系吧,畢竟日系是出名的省油。相對德系來說成本要低很多,要知道德系的車子不省油是那是眾所周知。
不過也有小夥伴認為日系也存在偷工減料等問題,但是大家要對比一下嗎?購買一輛車子不單單質量要過關,安全同樣也要過關,因此相對比來說還是日系的比較好一點。
總結一下,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日系的發動機是要比德系好。無論是從油耗、發動機維修率和質量問題來看,都是日系略勝一籌。
㈦ 德國工業為什麼強悍
德國本身嚴謹不像中國見了錢就像瘋了一樣。沒有什麼惡性競爭德國人喜歡考慮長遠中國人呵呵。。。。。德國工業起步不比中國早所以非常讓人心寒,德國人的東西摻假是要重罰的向中國給領導幾個錢解決了。。。。。。「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質量,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它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發展的工業產品都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高難度,其他國一時無法製造出來的產品。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德國人生產的工業製造品,什麼地鐵列車,從質量上講都是世界第一。所以中國國有工廠請的都是德國工程師。甚至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以保證取材於天然有機品質。中國早就亂的一塌糊塗了。。。德國重視教育,德國高等教育免費,為企業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管理和市場人才,而德國獨特的職業教育模式為德國的技術人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應試教育培養不出幾個人才的!
㈧ 為什麼都覺得納粹德國科技當時世界上最先進
這是事實,導彈盟軍搞的沒有納粹好,戰後所有的導彈都是盟軍和蘇聯搞到V1、V2後研究復制然後逐漸發展的產物,噴氣式飛機倒沒什麼可說,盟軍的也不錯,就是晚了點,飛碟也是真有,還有Fa223直升機,這些盟軍都還沒有,單兵武器則是突擊步槍和通用機槍,還有海軍的XXI潛艇,盟軍都差很遠,你不能什麼都和今天比,今天我們軍隊用的蘇27、95式、041潛艇、東風31A,納粹的武器就是它們的前輩,甚至還是遠親關系,納粹科技先進,那是盟軍和蘇聯都承認的,說V2命中率低,盟軍有本事別把布勞恩帶走啊,蘇聯有本事別把V2帶走啊。納粹德國還有一個方面體現科技先進,鋼盔,M35、M42設計肯定比盟軍人性化、實用化,而後來搞出的M56則是合金鋼盔時代最堅固的鋼盔,只是還沒大量裝備就亡國了,後來被東德軍隊使用,納粹好事是沒干過,但是科技上的貢獻,很大很大,如果希特勒不和那麼多國家開戰,也許今天世界霸主得換人
㈨ 德國機械製造為什麼那麼強大
未來一段時間內,德國人仍將繼續牢牢掌握引領尖端技術。中國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科技興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就是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我們不能總是靠操作簡單設備在流水線式上完成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必須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同時加強重點職業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通過政策引導和教學改革,培養具有知識、具有技能、具有創新的新時代工人。
安全用氣,溫馨你我,關注訂閱講燃堂公眾號,獲得更多燃氣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