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萊茵城周邊有什麼河

德國萊茵城周邊有什麼河

發布時間:2022-06-17 08:57:41

① 德國著名河流有哪些

最著名的有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

② 德國的三條運河叫什麼

基爾運河
連通波羅的海與北海
中部運河
溝通埃姆斯河、威悉河和易北河
萊茵-多瑙運河
溝通美因河(萊茵河的支流)和多瑙河,這條運河又叫美因-多瑙運河
德國還有很多運河,何止這上面三條

③ 誰能給我個詳細的泰晤士河,多瑙河,萊茵河的介紹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英格蘭科茨沃爾德山,自西向東流經牛津、倫敦等重要城市,注入北海,全長346千米,流域面積11400千米2。

泰晤士河,在塞爾特語中意思是「寬河」。河流水量穩定,冬季流量較大,很少結冰。牛津以下河道變寬,河口最寬處達20千米。由於河口瀕臨北海和大西洋,每逢海潮上漲,潮水順著漏斗形的河口咆哮而入,一直上溯到倫敦以上很遠的地方。人們為了防止涌潮淹沒倫敦,在倫敦橋下游13千米處,興建了技術復雜、耗資巨大的泰晤士河攔潮閘工程。泰晤士河通航里程280千米,海輪可乘海潮直抵倫敦(距河口88千米)。沿河架有公路橋和鐵路橋多座,其中倫敦塔橋是世界最著名的橋梁之一。另外還有許多運河與其它河流相通。泰晤士河也是倫敦用水的主要來源。

多瑙河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黑林山東麓海拔679米的地方,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個國家後,流入黑海。多瑙河全長2860公里,是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像一條藍色的飄帶蜿蜒在歐洲的大地上。
多瑙河沿途接納了300多條大小支流,形成的流域面積達81.7萬平方公里,比中國的黃河還要大。多瑙河年平均流量為6430立方米/秒,入海水量為203立方公里。
從源頭到維也納是多瑙河的上游,多瑙河在這里接納了幾條源自阿爾卑斯山融雪的支流,水量大增。這里山清水秀,一派田園風光。從維也納到鐵門是河流的中游,這里河谷一般較寬,河床坡度不大,河道彎曲,多河汊。在貝爾格萊德以東的喀爾巴阡山中,形成了全長130公里的峽谷,著名的有卡桑峽、鐵門等,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自鐵門以下至入海口為河流的下游。下遊河段寬闊,水流平穩,接近河口時寬達15至28公里,航運業十分發達。多瑙河三角洲盛產蘆葦(蘆葦是造紙的好原料)。這里還有大量的鳥類和奇特的浮島,科學家因此稱其為「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
多瑙河兩岸有許多美麗的城市,她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條藍色的飄帶上。
累根斯堡是多瑙河上游最大的城市。這里自然環境優美,到處是古老的教堂、別墅、酒店。現在機器製造、電子工業也很發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上游的終點,這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藍色的多瑙河緩緩穿過市區,山青水秀,風光綺麗。優美的維也納森林伸展在市郊,鬱郁蔥蔥,綠蔭蔽日。每年6月,這里都要舉行音樂節。維也納一直享有「世界音樂名城」的盛譽。布拉迪斯拉發位於多瑙河中游,是斯洛伐克首都,也是多瑙河航線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它自古以來就是北歐與南歐之間的通商要道,摩拉瓦河在此匯入多瑙河。布達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被稱為「多瑙河上的明珠」。它由西岸的布達和東岸的佩斯兩座城市,通過多瑙河上8座美麗的橋連為一體。布達丘陵起伏,是一座地勢險要的山城,許多名勝古跡集中在城堡山。佩斯地勢平坦,是繁華的商業區和政府機關所在地。貝爾格萊德是前南斯拉夫首都,它坐落於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過市區,把該城一分為二。這里是多瑙河中游平原,向有「谷倉」之稱。加拉茨位於多瑙河下游,是一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重建的港口城市,現在是羅馬尼亞的「鋼都」。
多瑙河不僅美化了沿岸人民的家園,還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電力和便利的航運,沿岸人民對它充滿了感情,世世代代都在歌唱它。

萊茵河的起源是在瑞士阿爾卑斯在Graub5unden 小行政區, 其二個主要最初的附庸國稱 Vorderrhein 和 Hinterrhein。Vorderrhein (先前萊茵河) 春天從湖Tuma 在Oberalp 附近通過和通行證印象深刻的Ruinaulta (瑞士大峽谷) 。Hinterrein (後部萊茵河) 開始從Paradies 冰川在Rheinquellhorn 附近在瑞士南疆界。兩個附庸國見面在Reichenau 附近, 仍然在Grisons 。

當留下Grisons, 萊茵河流動北部到沿邊境到列支敦斯登和奧地利, 和然後倒空入湖Constance 。萊茵河然後再度出現, 流動西部, 主要在疆界在瑞士和德國, 秋天之間在萊茵河落, 由更多比加倍其水容量, 和然後變成北部在巴塞爾和構成疆界的南部的部分在德國和法國之間在一個寬谷, 在完全進入德國之前的Aar 河加入。

在800 公里, 萊茵河是最長的河主要在德國范圍內。是這里, 萊茵河遇到一些其主要附庸國, 譬如Neckar, 扼要和摩澤爾。更寬的萊茵河谷結束在合流與扼要並且萊茵河然後進入一個更加狹窄的谷, 再加寬科隆南部。雖然許多產業可能被發現所有沿萊茵河瑞士, 是這里, 大多數他們被集中在Ruhr 地區, 與所有其水排泄入萊茵河, 造成減少雖則可觀的污染。

萊茵河然後把西部變成荷蘭, 與默茲一起它形成廣泛的三角洲。穿過邊界進入荷蘭, 萊茵河是在其最寬, 但河那麼分裂在三道主要支流: IJssel 、Waal 和Nederrijn (下面的萊茵河) 。從這里情況變得更加復雜, 當命名"萊茵河" 與水主要流程不再相符。大多數萊茵河水流動進一步西部通過Waal 和然後通過Nieuwe Waterweg 和, 合並與默茲, 通過Hollands Diep 和Haringvliet 出海口入北海。IJssel 分支運載其水的部份北部入IJsselmeer 然而Nederrijn 流動西部平行到Waal 。

但是, 在Wijk bij Duurstede 之外這條水路更改其名字和變成Lek 。它流動進一步西部回答主要流程入Nieuwe Waterweg 。命名"萊茵河" 從這里進一步被使用只為更小的小河對曾經一起形成了主要河萊茵河在羅馬時期的北部。雖然他們保留了名字, 這些小河不再運載水從萊茵河, 但被利用為排泄周圍的土地和polders 。從Wijk bij Duurstede, 萊茵河的老北部分支稱Kromme Rijn ("彎曲的萊茵河") 並且通過烏得勒支, 第一Leidse Rijn ("萊頓萊茵河") 並且然後Oude Rijn ("老萊茵河") 。後者流程西部過去萊頓入水閘, 其水可能被釋放入北海。

④ 德國著名河流有哪些

萊茵河是古代水路貿易的重要渠道,河流主要分三部分,為上、中、下游,從德國南部的博登湖開始流至北部的依曼力。游覽萊茵河的最佳方法莫過坐遊船,沿途的城堡、葡萄園及大城小鎮盡入眼簾,是德國之旅不可錯過的項目之一。乘船暢游萊茵河,主要是由美因茲至科布倫茨約一百公里的一段,需時5小時。旅客可選擇當中的小城Boppard,st.goar,st.goarhausen,baharach,ruedesheim,bingen等銷作停留或過夜,各處都有與別不同的小城風味,剛好於2002年6月被列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從科布倫茨(Koblenz)至邊根(Bingen)的一段。萊茵河的沿途有多達200座大小城堡,而主要的古城如:城牆上開有炮台洞的萊茵石格堡(burg Rheinsteim)、萊茵河畔最古老城堡之一的蘭施泰因(lahnstein)、 白色與鉛色對比鮮明的普法爾茲石堡(pfalz bei Kaub)、現時已成為酒店的鋼角城堡(burg stahleck)、轟立在山嶽上的貓堡(Burg Katz)及鼠堡(Burg Maus)。還有唯一未受破壞,仍保存中世紀外貌的馬克堡(Marksburg)等等。傳說中幽靈出沒的洛勒萊(Loreley)懸崖,不容錯過的是登上洛勒萊的遊客中心,萊茵河的美態盡現眼前。遊客中心更可為旅客應不同之喜好,安排洛勒萊山谷之行程。
從法蘭克福搭乘S-Bahn,約四十分鍾可到美茵茲(Mainz);如到科布倫茨(Koblenz),可在法蘭克福乘特快列車,車程約一小時三十分,要去呂德斯海姆(Rudesheim),亦只需要一小時三十分。

多瑙河(Donau,或英文為Danube)多瑙河是歐洲的第二長河流,全長約2800公里,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森林地區Donaueschingen.由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八個國家之後注入黑海,也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於多瑙河上較有趣的城市如:烏爾姆(Ulm),這古皇城在中世紀是多瑙河上的一個主要貿易中心。其垂立在舊城區的大教堂是全德國第二大的教堂,僅次於科隆;其尖塔更是世界之是,高161.1米,共有768級樓梯,天晴的時候在此遠眺,甚至可見到阿爾卑斯山。
雷根斯堡(regensburg),具有兩千多年歷史,人口約有十三萬,是一座由羅馬帝皇奧利烏斯創建的古城。
帕紹(passau)位於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是多瑙河、因河田(River Inn)和伊爾茨河田(River Iiz)三條河流的交匯處。這個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古城,是羅馬帝國時代建立的堡壘,至今還遺留有舊城堡和要塞。

⑤ 萊茵河的流域(好的加分)

萊茵河(Rhine)為歐洲第三大河,全長1320公里,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流經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法國、荷蘭等6個國家,在荷蘭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流域面積22.4萬平方公里,居住著4種不同語言的民族。萊茵河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歐洲之河。
萊茵河自古以來就是西歐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流域內降雨豐沛,水量充足,而各河段高水位出現的時期不同,使河流水位比較穩定,為航運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盡管後來出現了各種現代化運輸方式,但萊茵河的運輸量日益增長,現在萊茵河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國際河流。萊茵河通過多條運河與多瑙河、塞納河、羅納河、易北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達的水上航運網,覆蓋了西歐最重要的工商業地區。
萊茵河從河源到瑞士的巴塞爾為上游。萊茵河有2個源頭,分別被稱為前萊茵河和後萊茵河,兩河交會之後自南向北奔流,流入西歐最大的淡水湖博登湖(Bodensee),再向西流出後,有阿勒河匯入,流到瑞士西北邊境城市巴塞爾。巴塞爾是萊茵河上重要的港口,是瑞士這個內陸國唯一的海運港口。萊茵河上游穿行於山地高原之間,地形崎嶇,坡陡谷深,水流湍急,瀑布眾多,水力資源豐富,干支流河水主要靠山地冰川融雪補給。沙夫豪森小城(Schaffhausen)附近的萊茵瀑布(Rheinfall),寬150米,落差高達23米,在洪水季節,每秒流量超過1000立方米,景象甚是壯觀。萊茵河上游沿岸風景如畫,遍布高山、雪峰、草場、森林,建有許多風景區。
從巴塞爾到德國的波恩(Bonn)為中游。根據水文特點和流域狀況,中游又可以分為上萊茵低地和萊茵河谷兩段。
巴塞爾到德國的賓根,是聞名的上萊茵低地,水流在寬廣的階狀谷地穿行,河道彎曲,有內卡河(Neckar)和美因河(Main)等支流匯入。從賓根到波恩之間,稱為萊茵河谷,兩岸山巒重迭,河道曲折狹窄,流速增加,左岸有萊茵河最大的支流摩澤爾河(Mosel)匯入。這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尤以葡萄種植業聞名。
中游地區從美因茲(Mainz)到波恩之間的19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風光最美的河段,也是德國葡萄酒最有名的產區。萊茵河兩岸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期,是羅馬人把葡萄種植和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帶到了萊茵河兩岸。
在這一河段中,從呂德斯海姆(Rüdesheim)到科布倫茨(Koblenz)50多公里的河段最能代表萊茵河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這里幾乎在每一處山坡、高地上都能看到一座座傲然屹立的古城堡。在中世紀的德國,貴族豪強、教會主教群雄割據。為了向萊茵河上的船隻徵收巨額稅金,各派力量蜂擁而至,占據險要並建造城堡。於是就有了今天俯瞰萊茵河的古堡建築群。當年過往船隻不得不一路交稅。
值得一提的是高爾郝善(St. Goarshausen)附近的羅雷萊巨岩(Loreley)。相傳美麗的女妖羅雷萊夜裡常坐在這塊萊茵河畔的巨岩上,梳理著她長長的金發,並用動聽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引得船夫忘記駕船,最後觸礁而船毀人亡。當年確實有許多船隻在這里失事,當然並不是因為女妖。海涅的詩歌「不知緣何我竟如此悲傷,古老傳說始終縈繞心上……」更增添了女妖傳說的神秘色彩和悲劇美的力量。
萊茵河從波恩至入海口為下游。河水流經北德平原和比荷低地,地勢低平,河面寬闊,水流平緩。進入荷蘭境內之後,與馬斯河、斯凱爾河共同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幹流分為幾個支流,在鹿特丹(Rotterdam)和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之間流入北海。萊茵河也換了稱號,其中兩條主要支流分別為瓦爾河和勒克河。
萊茵河下游地區,人口眾多,城市密集,擁有現代化的工業和農業,是經濟重心地帶,當年歐洲大陸最著名的工業區幾乎都建在了這里。地跨萊茵河右岸支流魯爾河(Ruhr)兩岸的魯爾區,曾是德國的工業中心,也是西歐重要工業區之一,被稱為「歐洲的引擎」。魯爾河在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流入萊茵河,交匯地區已經建成了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萊茵河下游地區還有比利時的沙城工業區、法國的洛林工業區等,這些大工業區都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萊茵河三角洲是歐洲海運最繁忙的水域,在邊上是世界第一大海港鹿特丹,鹿特丹作為萊茵河的門戶,實際上是歐洲對外的港口。但三角洲地區卻是一派田園景象,花田連綿,草場如茵,奶牛成群,風車林立,河渠縱橫。萊茵
萊茵河下游沿岸有兩座文化名城值得一提。波恩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誕生地,二戰後是西德的首都。科隆擁有百萬人口,舉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就矗立在萊茵河畔。萊茵博客
萊茵河作為一條大河的地位非同一般,但在人類文明史中更有著光耀而顯赫的地位。萊茵河同世界上孕育了人類文明的大河一樣,是成就歐洲文明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有人說,是萊茵河塑造了歐洲的兩個偉大民族,德意志和法蘭西。法國文豪雨果曾經這樣寫道:「我最愛的河流是萊茵河。這條河,映照著整個歐洲的歷史。

德國
1、歐洲大陸的「十字路口」——水陸交通便利
2、地形與農業——南北差異
3、發達的工業——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1)主要工業部門:機械製造、化學、採煤、鋼鐵、紡織
(2)發展條件:煤炭、鉀鹽;水陸運輸;科技力量
(3)萊茵-魯爾工業區
條件:豐富的煤炭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陸交通;巨大的消費市場
污染與治理:
(4)新興工業——向南發展:慕尼黑
4、黃金水道——萊茵河
5、城市建設和發展——柏林、漢堡、法蘭克福

⑥ 德國三大河流

1.多瑙河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唯一一條自西向東流動的河流。發源於黑森州南部,於羅馬尼亞海岸注入黑海。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300條支流中約有60條可以通航。

(6)德國萊茵城周邊有什麼河擴展閱讀

德國河流的分布情況

德國境內河流眾多,風采各異,似乎也闡釋了一個民族繁榮的底蘊。

1.由於地勢的原因,除多瑙河自西向東流入黑海外,其他河流均自南向北流淌。這些河流承擔著水路運輸、生活飲用水、觀光旅遊等職能,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內路水運網路。

2.德國共有32條河流:

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摩澤爾河、安珀河、布里斯河、埃姆河、因河、伊薩爾河、伊勒河、里珀河、蘭河 、美因河、穆爾德河、內卡河、尼斯河、奧德河、烏沃河、奧合熱河、佩克尼茨河、魯爾河、富達河、雷根河、雷德尼茨河、雷格尼茨河、薩勒河、薩爾河、紹爾河、萊納河、威悉河、溫斯特魯特河、施普雷河。

一、參考資料:網路:多瑙河

二、參考資料:網路:萊茵河

三、參考資料:網路:易北河

⑦ 德國的水文,有哪些內流、外流和河流湖泊

德國的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⑧ 萊茵河是歐洲的什麼河

萊茵河
Rhine River

德語作Rhein,法語作Rhin,荷蘭語作Rijn,塞爾特語作Renos,拉丁語作Rhenus。
萊茵河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運輸大動脈之一。它從瑞士中東部向北,最後流經荷蘭向西注入北海,全長1,390公里(865哩)。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869公里(540哩),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Rheinfelden)。流域面積(包括三角洲)超過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哩)。

自萊茵河流域並入羅馬帝國以來,萊茵河就是歐洲最大的運輸線路之一。在19世紀以前,該河多裝運價值昂貴而體積較小的貨物;但自19世紀後半個世紀以來,該河的貨運量已大大增加。萊茵河運費低廉而有助於將原料的價格降低,這是萊茵河成為工業生產區域主軸線的主因∶現有1/5的世界化工產品是萊茵河沿岸生產的。萊茵河過去長期是歐洲政治糾紛的源泉,現在則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國際間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態保護。

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河流能像萊茵河這樣在沿岸有許多古老而著名的城市,現列舉其中的少數,它們是瑞士的巴塞爾(Basel),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德國的沃爾姆斯(Worms)、美因茲(Mainz)、科隆。但是也有一些工業城市污染了水源,破壞了河岸的景觀,例如德國的路德維希港(Luigshafen)和萊沃庫森(Leverkusen)。然而萊茵河中部(德國城市賓根〔Bingen〕和波昂之間的一段),有像洛勒萊(Lorelei)岩這類的懸崖峭壁和不可勝數的城堡,仍然是美景如畫,遊客如織。瑞士境內的萊茵河位於阿爾卑斯山區;自巴塞爾以下直至下游的勞特河(Lauter River),萊茵河形成德國西部和法國的界河。然後它流經德國境內遠至埃默里希(Emmerich);在埃默里希以下,它分成多股岔流而形成三角洲地段,體現了荷蘭特有的景觀。

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古萊茵河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865公里,流域面積佔德國總面積的40%,是德國的搖籃。從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坐在白色的遊艇之上,極目遠望,碧綠的葡萄園層次有序地排列在兩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築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宮殿遺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傳說不時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遙遠的過去,人們深深地陶醉在這充滿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萊茵河美景之中。

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萊茵河幹流全長1320多千米,通航里程將近900千米,其中大約700千米可以行駛萬噸海輪。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接,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

在賓根城外萊茵河心的萊茵島上有一座「鼠塔」。據說它是由羅馬元帥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關稅塔。相傳公元10世紀時,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為人吝嗇殘暴,他不顧百姓的飢苦,把大量糧食藏在塔中。百姓忍無可忍。將他禁錮在塔中,主教最終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關稅塔的別名並一直流傳至今。今天「鼠塔」作為萊茵河上的信號塔指導著來往船隻的航行。與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紅葡萄酒之鄉」的美譽的阿斯曼斯豪森市。尼德瓦爾德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尼德林山下。紀念碑高35.5米,是為紀念1871年德意志統一帝國而建造的。

順萊茵河而下,地處聖·哥阿和聖·哥阿斯豪森之間有個地勢十分險惡的狹窄地段,右邊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雲天,這就是「羅累萊山崖」。崖高132米、寬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亭亭屹立於萊茵河的彎角處。每當河水下降時,人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險的「七少女」暗礁,傳說它是由鐵石心腸的美女變成的。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輝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妝打扮,姿態嫵媚迷人。自古已來,這里暗礁林立、漩渦四起,給無數的船夫帶來了災難,並由此產生了船夫被妖女羅累萊的美姿及動人的歌聲所迷惑而喪身江水的動人傳說。這是萊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徵,每當遊船在此經過,羅累萊之歌就會響起,美妙的歌聲把人們帶進了童話般的夢境之中。

在萊茵河畔有一座歷史名城呂德斯海姆,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因其擁有一條中古時代的德洛塞爾小巷而聞名。如今,這座小城已成為旅遊者必經之道。德洛塞爾小巷巷寬不足5米,兩旁排列著一座座黑色桁架小樓,樓層向街心突出,極險且極富建築藝術美感。樓上樓下鮮花點綴,鋪面精細而高雅。小巷的路面是用石子鋪成的。這里天天都有快樂的慶祝活動。古老的建築藝術、歡樂的節日氣氛,無不令遊客在此樂不思返。

萊茵河兩岸的許多重要城市,如美因茨、科布倫茨、波恩、諾伊斯和科隆,它們原本都是從軍事基地變為貿易場所而後發展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在萊茵河兩岸至今仍保留著五十多座城堡、宮殿的遺址,每座城堡都有它們自己的名稱。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它記載著英雄們氣吞山河的業績及幽幽的兒女戀情。古老的城堡、迷人的傳說伴隨著游者整個萊茵旅程。

中上游萊茵河河谷
英文名稱: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
編號:516-026
相關聯接:http://whc.unesco.org/sites/1066.htm
200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Ⅱ)(Ⅳ)(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遴選標准:
標准(Ⅱ):兩千年來,中萊茵河河谷作為歐洲最重要的運輸線路之一,一直促進著地中海和北部之間的文化交流;
標准(Ⅳ):中萊茵河河谷是一處與眾不同的文化景觀,這里不但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而且積聚了兩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它的民居、運輸設施、土地使用都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
標准(Ⅴ):中萊茵河河谷是狹窄河谷中發展傳統生活方式和通訊方式的典範。兩千年來峽谷陡峭的斜坡形成了獨特的景觀,但是這種土地使用模式面臨著當今社會生態壓力的日益威脅。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延綿65公里的中萊茵河河谷,和它沿途的古堡、歷史小城、葡萄園生動地描述了一段同多變的自然環境相纏繞的漫長的人類歷史。這里發生了眾多歷史事件,演繹了許多傳奇,幾個世紀以來,為無數的作家、畫家和音樂家提供了靈感。

自然特徵
(1)自然地理。萊茵河起源於瑞士的阿爾卑斯高山之上,有兩條源流,即前萊茵河(Vorderrhein)和後萊茵河(Hinterrhein)。前萊茵河發源於托馬湖(Lake Toma),然後向東流經迪森蒂斯(Disentis),至庫爾(Chur)上方的賴謝瑙(Reichenau),與來自南方的後萊茵河會合。在庫爾下方,萊茵河離開阿爾卑斯山脈,首次形成瑞士和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公國間的界河,然後注入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ce),因水勢和緩而形成三角洲。出湖後,萊茵河流經其溫特塞(Untersee)狹長通道。自此,萊茵河折向巴塞爾的彎曲處;在這中間,它是瑞士-德國間的界河;不過在萊茵河畔施泰因(Stein am Rhein)以下的地區卻是例外,這里邊界有所偏離,因之沙夫豪森(Schaffhausen)處的萊茵瀑布完全位於瑞士境內。萊茵河在阿爾卑斯山脈前沿地區和黑森林地區之間,流勢逐急,水道過去被湍灘所阻礙,現已修起幾座河堰(水壩)。在此地段,它納入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支流——圖爾(Thur)、特斯(Toss)、格拉特(Glatt)和阿勒(Aare)諸河,並與來自北方的武塔赫(Wutach)河會合。

在巴塞爾下方,萊茵河北折而河谷趨寬(約20哩),谷底寬廣而平坦,兩岸分別有佛日山脈古老山嶽和黑森林高地、哈爾特山脈(Haardt Mountains)和奧登林山(Oden Forest)高地對峙。從亞爾薩斯流來的主要支流是伊勒(Ill)河,它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萊茵河;此外,還有一些短小的支流,如德賴薩姆(Dreisam)河、金齊希(Kinzig)河等,它們是從黑森林流來的。再往下游,內卡(Neckar)河在曼海姆(Mannheim)注入萊茵河;美因河在美因茲對面與萊茵河會合。

萊茵河中部是該河景色最為壯麗且最富有民間傳奇色彩的一段。在此長145公里(90哩)的地段,萊茵河從西有洪斯呂克山脈(Hunsruck Mountains)、東有陶努斯山脈(Taunus Mountains)的險峻、板岩覆蓋的山坡之間流過,形成一段曲折而深邃的峽谷。遠至科布倫茨(Koblenz),兩岸山坡上布滿葡萄園;在科布倫茨,有摩澤爾(Moselle)河和蘭(Lahn)河與萊茵河會合。往下,兩岸遠處有丘陵起伏,西邊有火山艾費爾高原(Eifel Upland)的山麓丘陵,東邊有韋斯特林山(Wester Forest)的山麓丘陵。在安德納赫(Andernach),玄武岩的塞文高地(Seven Hills)突起於河的西邊。

在波昂以下,河谷張開,進入一廣闊的平原,科隆舊城位於萊茵河的左岸。坐落於右岸的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是北萊茵-西伐利亞煤田的首要商業中心。杜易斯堡(Duisburg)位於魯爾河口,大部分魯爾河運來的煤和焦煤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石油,皆在此裝卸。

萊茵河最後一段位於邊境城鎮埃默里希的下方、荷蘭的三角洲區域中。萊茵河在此分成許多寬的岔流如萊克(Lek)河、瓦爾(Waal)河等;再往下,還有梅爾韋德(Merwede)河。隨著1986年龐大的三角洲工程計畫(為防止荷蘭西南海岸地區的洪水氾濫而修建)的完成,所有萊茵河主要岔流皆已切斷關閉;現在有閘門和橫向渠道讓河水注入海內。自1872年以來,為改善北海到鹿特丹航運而修建的新沃特韋運河(New Waterway Canal)已成為聯系萊茵河與海洋的主要航道;在運河沿岸建成的歐羅波特(Europoort)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2)水文。阿爾卑斯山萊茵河(即瑞士境內的萊茵河上游)具有阿爾卑斯型(即高山型)特點∶坡度很陡,流量高(流域面積降水量的80%),嚴冬顯然水量最小,春季由於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於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萊茵河水變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調節,但是由於與阿勒河合流,變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納高原溪流和萊茵河的水並起到過濾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萊茵河還大。萊茵河自巴塞爾以下,來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增強其調節萊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觀測,萊茵河從平均流量的平均偏離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運。此外,萊茵河適航地區冬季一般都很溫和,河水在冬季偶而才結冰。

經濟
從歷史和貨運量上來說,萊茵河在世界諸河流中是無可比擬的商業運輸大動脈。羅馬人曾保持有一支萊茵河運輸船隊;隨著中世紀貿易的興起,萊茵河的重要性急遽增加,因為當時道路不佳,貿易要盡可能靠水路運輸。過去賓根峽谷的岩石障礙將航道分成兩段∶逆流貨運大多由海船運至科隆,而順流貨運——首先通過阿爾卑斯山脈各山口運來——大多自巴塞爾運至美因茲和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萊茵河現代航運的興起開始於19世紀,它達到現今的規模主要歸功於4個因素∶撤銷對航運的政治性限制,疏浚航道,萊茵河腹地的河網化和河岸各國的不斷工業化。

1815年維也納會議就萊茵河自由航運和取消徵收通行費達成原則協議,1831年《美因茲公約》具體付諸實施,並因之建立了萊茵河中央委員會。第一部條約於1868年簡化和修訂為《曼海姆公約》(Mannheim Convention),1918年該公約將一切特權擴大給予所有國家而不限於河岸各國的船隻,現在該公約仍然大致有效。

(1)航運的改進。從歷史上說,萊茵河有兩個區段對航運有嚴重障礙∶賓根和河上游南方地區岩石阻隔。1830∼1832年在賓根炸出2條航道;1817∼1874年在上游進行了運河化,將河水限定在人工河床內並拉直了河道。然而上游的航運現在仍受到季節性流量變化和湍急水流的影響。

為了改善航運和生產水電,法國根據《凡爾賽和約》有權在巴塞爾下方將萊茵河水分流至一條運河——後命名為亞爾薩斯大運河,然後運河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萊茵河。1932年在康斯(Kembs)築水壩,這就完成了大運河的第一階段(計畫可由1,500噸船通過),大大改善了航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設又重新開始;但根據1956年一項條約的規定,西德同意將摩澤爾河運河化,法國則以同意將大運河修到新布賴薩赫作回報。

在巴塞爾下方,萊茵-隆運河(1810∼1833)的於南格(Huningue)支流通到米盧斯(Mulhouse),在此又與運河的主流會合,然後運河又在斯特拉斯堡與萊茵河會合。萊茵-隆運河可通航300噸的船隻,貨運量卻不甚大。更重要的是——雖不是更大——萊茵-馬恩運河(Rhine-Marne Canal,1838∼1853),也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萊茵河。

內卡河遠至斯圖加特、美因河遠至班貝格(Bamberg)皆已運河化。業已修完的美因-多瑙運河北部從班貝格向南流至紐倫堡,紐倫堡現已成為很重要的港口。1956年西德、法國和盧森堡簽訂條約,規定將摩澤爾河從科布倫茨到蒂永維爾(Thionville)一段274公里(170哩)運河化,此工程已於1964年完成。蘭河中有68公里(42哩)的一段已運河化,適於200噸的小船航行。

在魯爾區域內,魯爾河本身(除最後11公里〔7哩〕長的一段外)和利珀(Lippe)河現未用作航運水道。萊茵-黑爾訥運河,還有重要性較小的韋瑟爾-達特爾恩-哈姆運河(Wesel-Datteln-Hamn Canal,1930),現已代替它們發揮效用。萊茵-黑爾訥運河1916年完成杜易斯堡與黑爾訥之間的一段,它通過多特蒙德-埃姆運河(Dortmund-Ems Canal)將萊茵河與德國北海沿岸連接起來,通過中部運河將萊茵河與德國中部、東部及東歐各航運水道連接起來。韋瑟爾-達特爾恩-哈姆運河的走向,與利珀河下游的河道平行。萊茵-黑爾訥運河適航能量為1,350噸船,它已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造運河的最小能量的標准,也是建造駁船的標准。再靠近萊茵河口,阿姆斯特丹以南的梅爾韋德運河(1952年已擴大)為排水量大至4,300噸的船隻提供了另一航道。

(2)貨運。曼海姆的港口設施於1840年啟用;在幾近一個世紀之中,它是個很有效用的水陸轉運港。開始時,盡管航運技術和運輸工具都有所改進,而萊茵河的運輸量卻增加甚微。直至19世紀隨著現代化工業的興起,運輸量才有所增加,現代工業要求大量運輸散裝的煤、礦石、建築材料、化工原料和(1950年以後)石油。在1960年代中期以前,煤和礦石的運輸雖有所降低,而總運輸量卻有所增加;但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貨運噸位已降至原來水準的1/3左右。

自1840年以後運輸方式是利用拖船牽引許多駁船。1945年以後運輸方式有所發展,起先採用自力推進的駁船,隨後又採用推頂船,這樣一艘推頂船便可推動多艘駁船組成的單位。萊茵河(特別是中段和鹿特丹至巴塞爾之間的一段)夏季還有定期的客運,不過這種業務多是專為觀光客而設的。

簡介:
萊茵河是德國最長的河流,全長1320公里,從瑞士發源,流經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個國家。在德國境內有867公里。沿途風景最美的一段在中游的萊茵河谷段,從德國的美因茲(Mainz)到科布倫茨(Koblenz)間。為了保護自然風景的原貌,萊茵河河谷段沒有架設橋梁,往來兩岸都靠輪渡。兩岸風景有點像中國的三峽,但山沒有三峽的高、陡。沿河兩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園,點綴著無數羅馬時代的古堡。歐洲還沒有哪一段大河流域風光能象這一段50公里長的萊茵河中游那樣,薈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幾百年歷史的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景觀。

早在200年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詩人和思想家們就被萊茵河的魅力所傾倒,為她奉獻了無數美麗的詩篇,因此有「200年萊茵浪漫」一說。公元1802年,克萊門斯·馮·布倫塔諾和後來成為他的連襟的阿希姆·馮·阿爾尼姆共同進行了一次萊茵文學之旅,沿途收集兩岸民謠和傳說,日後整理成民間詩集「魔術號角」,其中有著名的「魔女羅蕾萊」。羅蕾萊(Loreley),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詩歌的神話傳說故事中的女妖。這段河段彎多水急,往來的船隻經常出事。相傳這是因為有個美麗的女妖羅蕾萊用她甜美的歌聲使得船夫神迷的原因。河道旁有披著長發的羅蕾萊的雕像。二十多年後,通過浪漫主義詩人海涅之筆羅蕾萊成為了萊茵河浪漫的象徵。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印象派先鋒威廉·特耐爾曾於公元1817年帶著素描本從科隆一路畫到美因茨。

無數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使這條兩岸點綴著古老城堡的河谷充滿了神奇的色彩。中等山脈的火山岩引發了許多礦泉。德國「葡萄酒之路」(Weinstrasse)在法爾茨森林旁通過。該州眾多的美麗景色常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到此游覽、休假和療養。

萊法州是中歐地區文化歷史最古老的地區之一,萊茵河畔曾是凱爾特人、羅馬人、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生息之地。在萊茵河畔、施佩耶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聳立著許多中世紀時建造的巨大的皇帝大教堂。德國最古老的猶太教堂(羅馬風格,建於公元1034年)就位於沃爾姆斯。古老的城市特里爾是卡爾·馬克思的出生地。

科布倫茨(Koblenz),是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二戰中遭嚴重破壞。主要的古老建築集中在老城。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賽爾河交匯處的三角洲。這里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徵,因此稱為德意志之角。平台上在東西德統一後重新豎起了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騎像。沿三角洲是德國13個州的州旗。山上是俯瞰萊茵河谷最好的地方。帝國紀念像(Niederwald Denkmal)紀念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瑜德斯海姆(Rudesheim),是萊茵地區著名的葡萄酒小鎮。以「雷司令」白葡萄酒聞名。鎮中最有名的是一條叫Drosselgasse的狹窄小巷,兩邊都是禮品店、餐館和酒館,當然不要錯過這里的酒窖,他們出售自己釀造的白葡萄酒,你可以在酒窖品嘗到各種品質的葡萄酒,店員會熱情地向你介紹如何品嘗鑒定葡萄酒。在葡萄酒博物館你可以了解整個葡萄酒的歷史和釀造過程,也能品嘗到葡萄酒。

歐洲的黃金水道--萊茵河

世界著名的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萊茵河全長1320公里,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里程達886公里;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多瑙河、羅訥河等水系連接,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里程碑,上面標注著公里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里。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萊茵河上游瑞士北部與德國交界的地方,有寬達110米的萊茵河瀑布。膽大的遊人可以乘著小舟,隨波起伏直抵瀑布下面。萊茵河中游,從賓根到德國波恩這一段,峽谷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壯麗,關於萊茵河的許多古老的傳說都發生在這里。

萊茵河水文特徵--水位常年較滿;流速較緩慢(因為地形平坦)、平均;流量春夏為汛期(原因是啊爾卑斯山的積雪融化),季節變化明顯,6-7月為高峰;水溫隨氣溫變化;大部分流域無冰期。其他特點:是歐洲通航里程最長的河流。

⑨ 簡述歐洲兩大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的地理位置和航運意義

萊茵河自然原因:(地形平坦)水流平穩;(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區,降水較多,且分配較均勻)全年水量大,水位變化量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全年可通航。社會經濟原因:萊茵河干支流流經國家較多,且都是經濟發達國家,特別是流經著名工業區——魯爾區,航運需求量大。通過運河與其它河流相通形成內河航運網,且與陸上運輸相聯。萊茵河被稱為德國的"父親河",是德國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僅次於伏爾加和多瑙河的歐洲第三大河,全長1320公里,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流經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個國家,在荷蘭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 多瑙河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
德語作Donau,捷克語作Dunaj,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及保加利亞語作Dunav,羅馬尼亞語作Dunzea,俄語作Dunay。
多瑙河在歐洲僅次於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長河,被人贊美為「藍色的多瑙河」,像一條藍色飄帶蜿蜒在歐洲大地上。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林山的東坡,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經10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蘭、義大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捷克以及斯洛維尼亞、摩爾多瓦等7國,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全長2850km,流域面積81.7萬km2,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m3。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8。09'~29。51', 北緯42。04'~50。11'。
多瑙河流域分布圖多瑙河幹流從河源至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匈牙利門為上游,長約965.6km(從烏爾姆至匈牙利門,長度為708km,落差334m);從匈牙利門至鐵門峽為中游,長約954km,落差94m;鐵門峽以下為下游,長約930km,落差38m。
多瑙河是繼窩瓦河之後的歐洲第二最長河流。它起源於德國西南部黑森林,流至黑海的河口,長約2,850公里(1,770哩),中經10個國家。 多瑙河在中歐和東南歐的拓居移民和政治變革方面都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兩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偉大帝國之間的疆界;而其水道卻充當了各國間的商業通衢。在20世紀,它仍繼續發揮作為貿易大動脈的作用。多瑙河(特別是上游沿岸)已被利用生產水電,沿岸城市(包括一些國家首都,如奧地利的維也納、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都靠它發展經濟。 多瑙河幹流為自由通航的國際航道。原來有些河段坡陡流急,水淺彎多。航運是多瑙河幹流開發的首要任務。在改善航運的同時開發水電。

⑩ 德國著名河流

萊茵河是古代水路貿易的重要渠道,河流主要分三部分,為上、中、下游,從德國南部的博登湖開始流至北部的依曼力。游覽萊茵河的最佳方法莫過坐遊船,沿途的城堡、葡萄園及大城小鎮盡入眼簾,是德國之旅不可錯過的項目之一。乘船暢游萊茵河,主要是由美因茲至科布倫茨約一百公里的一段,需時5小時。旅客可選擇當中的小城Boppard,st.goar,st.goarhausen,baharach,ruedesheim,bingen等銷作停留或過夜,各處都有與別不同的小城風味,剛好於2002年6月被列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從科布倫茨(Koblenz)至邊根(Bingen)的一段。萊茵河的沿途有多達200座大小城堡,而主要的古城如:城牆上開有炮台洞的萊茵石格堡(burg Rheinsteim)、萊茵河畔最古老城堡之一的蘭施泰因(lahnstein)、 白色與鉛色對比鮮明的普法爾茲石堡(pfalz bei Kaub)、現時已成為酒店的鋼角城堡(burg stahleck)、轟立在山嶽上的貓堡(Burg Katz)及鼠堡(Burg Maus)。還有唯一未受破壞,仍保存中世紀外貌的馬克堡(Marksburg)等等。傳說中幽靈出沒的洛勒萊(Loreley)懸崖,不容錯過的是登上洛勒萊的遊客中心,萊茵河的美態盡現眼前。遊客中心更可為旅客應不同之喜好,安排洛勒萊山谷之行程。
從法蘭克福搭乘S-Bahn,約四十分鍾可到美茵茲(Mainz);如到科布倫茨(Koblenz),可在法蘭克福乘特快列車,車程約一小時三十分,要去呂德斯海姆(Rudesheim),亦只需要一小時三十分。

多瑙河(Donau,或英文為Danube)多瑙河是歐洲的第二長河流,全長約2800公里,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森林地區Donaueschingen.由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八個國家之後注入黑海,也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於多瑙河上較有趣的城市如:烏爾姆(Ulm),這古皇城在中世紀是多瑙河上的一個主要貿易中心。其垂立在舊城區的大教堂是全德國第二大的教堂,僅次於科隆;其尖塔更是世界之是,高161.1米,共有768級樓梯,天晴的時候在此遠眺,甚至可見到阿爾卑斯山。
雷根斯堡(regensburg),具有兩千多年歷史,人口約有十三萬,是一座由羅馬帝皇奧利烏斯創建的古城。
帕紹(passau)位於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是多瑙河、因河田(River Inn)和伊爾茨河田(River Iiz)三條河流的交匯處。這個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古城,是羅馬帝國時代建立的堡壘,至今還遺留有舊城堡和要塞。

閱讀全文

與德國萊茵城周邊有什麼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