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德國面積357582km²、人口數8312萬。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國土面積357582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
截至2021年,德國總人口8312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226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主體民族是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語。
氣候: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
❷ 德國移民最多的是美國哪個洲或地區
德國人向美國遷移.發生在美德兩國歷史上的許多不同時期。從第一批德國移民於1683年到達北美.德意志移民人數就增長很快。在19世紀,有500多萬德國人移屠美國,超過任何別的國家f11,從而成為美國移民集團中獨特的一支。他們移居美國後很多情況下仍保持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由於他們在美國的分布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德意志人移民北美在17世紀80年代達到第一次高潮.19世紀初由於拿破崙戰爭及德國西部手工業工匠敵不過英國機器紡織品的競爭在德國*起了全家赴美的高潮.這一趨勢到i9世紀末被單獨移民所代替。在整個19世紀期間有500多萬人移居美國。1828年,抵美的德裔移民每年只有1幹人的水平.1832年上升到1萬多人.1846年急增至5萬人,1854年更超過了20萬人f2】。80年代初,歐洲工農業危機,大批德國人移居美國。他們大多居住在上密西西比和俄亥俄河谷.特別是俄亥俄、伊利諾斯、成斯康星和密蘇里四州【3】。我認為這一時期美國的」拉力」和德意志的」推力「對德意志向美國移民起了推動作用。首先就德意志的」推力」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治上.直到19世紀下半期的德意志仍然處於動亂z中。1815年盒破侖戰爭後.由於貿易恢復而帶來了英國貨的競爭.造成德國西部不少工匠失業。維也納會議導致貴族繞治復辟.德意志各邦的獨裁專制也激起反叛和外逃。在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大批流亡之士(又稱」1848年志士「)來到美國。另外19世紀60年代由於俾斯麥發動的戰爭而引起德國各邦的動亂加劇了移民潮。第二.德意志各邦遷徙美國.也因為贊賞台眾國無與倫比的政冶制度『41。由於政治上動亂.大批知識分子無法實現政治上的民族統,便試圖喚起人們對德國語言和文化傳統的尊重.掀起了一場」文化民族主義u運動.但於19世紀20—30年代遭到當局的鎮壓。在絕望中.他們中的一些人轉向自由民主的美國,希望在那裡建立一個自由統一的」新德國」。為實現其理想.他們避開了人口稠密的美國東部.來到了政肘力量控制薄弱的兩部邊疆。第三,德意志禁止移民法令的取消也有利於向美國移民。在1848革命後.德意志廢除了限制移民的規章,簡化了移民的出國手續.希望以此防止政冶動亂的再度發生。其次,德意志人大量移民美國同美國的」拉力n分不開。大量移民是19世紀中後期移人美國的.因此這一時期美國政府通過的移民政策和工業革命起了重要作用。內戰中.林肯政府在』1863年致國會咨文中吁請國會制定法律刺激外國八移居美國,井終於使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國務卿威廉西沃德也支持積極移民政策。如t867年通過美國領事館招募了800名普魯士鋼鐵工人。內戰後.美國出現了工業化高潮.對勞動力的需求使美國廠礦企業競相以高工資從歐洲招工。西北部從威斯康星到俄勒岡都採取鼓勵移民中。德意志是最大的政策。鐵路公司投入巨資吸引移民勞動力。1868—1871年,南部和中西部鐵路工人的工資每天175—2美元.鐵路公司還為不同國籍的移民建立定居點。如柏林頓公司在內布拉斯加和艾奧華建立了德國人定居區。據統計,19世紀90年代.美國鐵路部門僱傭的外國移民增加到8萬多人.其中德意志人有18613萬名。還有一個因素是交通工具的發展。19世紀,美國招徠移民的活動中「從使用帆船到使用蒸氣輪船是移民活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德意志利用這一時機大量建造輪船投人越洋客運.漢堡、不來梅都成了最活躍的港口。據紐約移民局的材料.在1856年.964%的移民是乘帆船到紐約,1873年乘輪船抵達紐約的移民超過了964%151。另外,時間上橫渡大西洋從卜3月縮短至10天且安全性大大提高。這些為德意志人遷居美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美國民族文化與民族意識的總體特徵即~體多元」.而民族同化的進程是一體化增強的主要渠道。關於外來移民被美國社會同化的進程.美國學者米爾頓戈登曾提出一套理論。他認為.同化有行為同化和結構同化兩種。行為同化發生在移民文化模式被加以改變以適應新社會所提出的種種要求之時.如語言、服裝、禮儀的變化等.而結構同化則是在移民集團被納入新社會的各種社會機構之中時才得以實現。通婚是結構同化的最基本事例。它之完成.意味著人們首先基於種族類同性的諸種聯系已經消失『61。我認為,19世紀的德意志移民是抵制同化措施的。民族同化進程是相當緩慢的.到20世紀才加快。19世紀初.一些德國移民團體曾有過在美國建立使用德國語言的州的夢想;在30年代初,曾企圖把德國移民集中在得克薩斯州兩南部的打算;19世紀40—50年代從歐洲逃亡到美國的德國移民集團.希望利用美國內戰在中西部和得克薩斯建立起獨立的德國移民州。但這些企圖都沒得逞。因為美國法律禁止建立種族特區。怪不得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認為德國移民是一個需要細心加以培植的種族集團_7l。但在辛辛那提、聖路易斯、密爾沃基和其他城市形成了大范圍的德意志移民社區。有時.某一特定城鎮的居民,都來自德國某一特定的地區如肯塔基仆l的法蘭克福一地的居民,都是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移民所建的【8】。德意志移民集中居住的方式使他們世代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這一點表現在民居和文化的孤立上。在19世紀的密爾沃基市.德裔居住區和當地的本土居民或愛爾蘭人只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接觸[9l。在德國人居住的地方很少聽見英語,生活方式完全是德國式的。另外德意志移民為反對同化措施.反對強追他們進入公立學校.於是他們創辦自己的學校。路得救和天主教德裔.曾在19世紀的美國建立起自己的教區學校.其他的德國人辦起自己的私立學校。聖路易斯是德國人集居的一個中心,該地早期的幼兒師資幾乎全是德裔的【10】。結構同化中.德意志移民是很緩慢的。德意志移民對政治不感興。
❸ 德意志人的人口分布
約8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德國(7400萬,占該國人口的91%)。其餘10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450萬)、俄羅斯(190萬)、加拿大(120萬)和巴西(70萬)等國。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分高地德語和低地德語,南北方言差別較大。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並有一套獨特的花體字母(哥特體,德語稱Fraktur)。 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多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信天主教。
德意志人系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後裔,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混入了不同的異族成分。同時,日耳曼人由於在民族大遷移中廣泛擴散,在不同地區與不同民族發生混合,從而又以不同比例和不同身分參與其他新興民族的形成。德意志民族成分中主要包括以下日耳曼部落:在德國中部和南部有蘇維匯人、赫蒙杜里人、查蒂人和阿勒曼尼人;在北部有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條頓人、 金布里人和弗里斯人;在西部有法蘭克人。 早在公元初期,這些日耳曼部落便與當地原居民發生混合:在西部和西南部混入的是克爾特人,在南部混入的是雷託人。「德意志」 一詞,古時德文寫作Teutsch,系由Teuton(條頓)一詞演變而來。這一族稱正好在這一時期出現,說明東法蘭克人已開始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識。但是,由於德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國內小邦多達300個,諸侯專權,經濟分散,地方觀念強烈,民族意識的發展受到阻礙。直到19世紀後半葉始完成民族統一。然而,至今在德意志民族內部仍保存著明顯的地方性差異,根據方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的特點,還可以區分出巴伐利亞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和黑森人等。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自10世紀初葉,便開始進入封建社會。16世紀爆發宗教改革運動和農民戰爭,對羅馬教廷和地方封建勢力展開沖擊,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1866年,普魯士戰勝奧地利,遂在德意志各邦中躍居霸主地位;1871年取得普法戰爭勝利後,統一各邦,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德意志帝國。此後不久,德意志帝國便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並於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進攻波蘭,發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投降。戰後被蘇、美、英、法4國分區佔領。蘇聯佔領區於1949年10月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美、英、法3國佔領區於1949年5月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90年兩德重新統一。
❹ 德國哪個城市人口最多
4,柏林 柏林是德國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
❺ 德國人口8000多萬,為何最為平坦的東北平原成為人口最少的地區
之所以最為平坦的東北平原會最少人居住那不外乎有兩個原因:經濟原因以及環境原因。德國的人口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第一的,與排名第二的英國人口更是直接相差了一千六百多萬人,大約就是德國每平方公里就有兩百多個人,這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已經是一個人口很密集的一個大國了。德國地區人口較多的地區就是西部地區了,因為這里有萊茵河,是城市的中心,人口會較多。東部地區則是人口相對於較少的地區,雖然地勢很平坦,但由於以下兩點原因導致了人口最少。
經濟發展不好、地區又不能夠種植農作物、冬天還特別冷,這樣的條件下真的是不適合生存的。所以德國的西部地區人口會比較多,東部地區的人口會比較少。
❻ 德國哪個城市的中國人最多
法蘭克福